数据结构中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5

摘要:本文以重庆三峡学院在基于C语言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和实践为例,介绍了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教學方法改进策略。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这些举措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实际应用及操作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据结构中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据结构中教学改革论文 篇1:

基于CDIO模式对计算机专业数据恢复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专业数据恢复课程的教学改革意义进行深入探索,并且通过CDIO教育模式定义、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意义以及CDIO教学改革实施,进一步引导教师如何在CDIO模式下,科学、合理地进行数据恢复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此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学科学习兴趣和热情,推动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CDIO模式;计算机专业;数据恢复课程;自主学习

计算机专业数据恢复课程是计算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门,是整体计算机教学的核心环节。对于计算机来说,数据是一些体系和系统的搭建基础,严格意义来讲,其不仅是学生与计算机课程的连接桥梁,更是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入门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坚持利用CDIO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CDIO教育模式定义

所谓CDIO教育模式,指的是思维构思、学习方案设计、课程效果实现以及实际课堂运作等综合性质的教育模式,是近几年世界各国对于教育模式的最新完善结果,其主要功能是依靠科技产品或者计算机为主要媒介载体,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结构中,生动、灵活的教育模式。CDIO教育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接受度、个人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以及课程系统进行课程的合理安排,形成最终的教育系统大纲,并且以此为结构基础,促进学生在以上方面的成长和发展,从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CDIO教育模式不仅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提出了具备可调节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项能力、学习意识的培养,为目前全新教育标准的工程化教育模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从开始截止到现在,全世界几十所著名的院校已经陆续参与进来。尤其是西方欧洲国家,在机械制造和航空航天方面的教育,已经全面开展CDIO教育方针和教育大纲,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科学成绩。事实证明,受过CDIO模式教育的学生,无论是思维模式还是处事方式,都深深受到国内外企业的机构的欢迎。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意义

对于计算机教学结构中,课程的标准是针对计算机具体的学科所制定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师队伍以及教材课程的编写等多种因素,而课程制定的实际标准是需要根据课程的总体定位、教育目标的课程定位,以及可以促使学生吸收的课程编写定位等,因此,计算机教学整体结构中,课程编写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育结果的质量和效率。

(一)有利于了解课程性质

在实际课堂教育过程中,明确的课程标准,有利于计算机任课教师更好地深入了解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通过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中,数据恢复教学的反馈可以直接了解到课程的性质、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灵活地进行课程编排和调整,以此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有利于规范教学

对于计算机数据恢复课程教学来说,课程教育标注是保障教师准备课程、教育讲义,教案、教育顺序安排,教育进度安排以及实践进度安排的基础根据。因此,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有利于教师在课程准备过程中,更好地针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指导,尤其是计算机教师在教授不同区域知识时更加需要合理的课程教育标准。

(三)有利于自主学习

良好的课程标准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除此之外,计算机数据恢复课程在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除了对知识的理解、具体应用进行强化外,其主要的作用是积极指引学生主动的了解课程,参与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思维,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能力的锻炼,有效指引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四)有利于调动兴趣

对于学生的知识吸收来说,计算机数据恢复课程相对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数字成绩,还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质量考核。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使用多种评定方法和评价手段,以此关注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数据恢复课程的整体过程、教学实践以及相关兴趣的调动,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有利于发挥创造性

在教育行业中,清晰的课程标准可以有利于教师充分地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计算机学科,更加有利于教师不断汲取新知识、研究全新的教学方式,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成果,以创造性为核心展开教学内容和任务。

三、CDIO教学改革实施

(一)课程内容设计

随着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的快速发展,日常教学中教师单一教学逐渐转型为多人专项授课的教学模式。每位教师为学生教授计算机学科中某一项专业课程内容,比如,专业数据恢复课程。这样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尽快把握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产生的难点,而计算机专业数据恢复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數据结构中的初步体系。其包含了计算机数据结构中的所有内容。如果教师片面地教授相关内容,则会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其中含义,无法把数据恢复与计算机整体结构完整的联系起来。因此,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展开时应该在计算机整体学科基础上,结合专业数据恢复课程具体内容,进行课程安排和课时把控。(下转第18版)(上接第17版)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料,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带来的意义。

(二)课程改革具体实施

传统的计算机学科教学方式缺少教学的实践性,加上学生对于计算机学科中专业数据恢复知识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进行专项数据恢复知识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比如,总体课程改革引进游戏模式。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游戏进行架构组成、方案设计、实际运用到结论总结,使得每一个环节都完全贯穿数据恢复模块之中,并且促使学生通过了解和学习计算机核心专业知识,学习到CDIO项目的核心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实现做中学,并且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计算机专业体系架构。在建立教学结构的同时,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模式、协同合作模式以及理论讨论模式,以促进学生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但是对于计算机的经典问题——汉诺塔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数据搭建模块,进行问题的论证。比如,汉诺塔游戏结构中,由甲、乙、丙三根直立杆子组成,其中甲杆由数个圆盘共同组成,其中圆盘的大小和尺寸都不相同。当结构运转时,大尺寸盘子在下方,小尺寸盘子在上方,一旦运转开始,甲杆上的盘子就需要转移到丙杆上,但是每次移动只能移动一个盘子,而且移动过程中整体结构始终要保持大尺寸盘子在下方,小尺寸盘子在上方。同样在游戏开始时,也可以借助乙杆进行辅助移动,也可以经过移动后所有盘子最后回到甲杆。教师在课程开始初期教授数据恢复知识时,可以积极引进汉诺塔游戏,首先可以提出一个大盘子和一个小盘子的移动方案,随后增加到3个盘子,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和概率问题的思考,最后增加到4个盘子,将教学思维引入数据波动和数据恢复的相关知识点上,让学生通过不断优化移动顺序和次数,将总体问题聚焦在移动盘子的次数和数据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课程核心点的启发项目,最终让学生在游戏中总结出其中的数据规律,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数据的印象和概念。

(三)课程改革成效

随着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于计算机内部结构中的数据区域逐渐被教学课程加以重视,教师通过利用汉诺塔游戏模式,让学生在课程之中,充分了解到汉诺塔游戏的运行规律,以此启发学生对于计算机数据的深入了解,并且引导学生怎样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还原,进而进行后期的程序编写和学习。常见的汉诺塔游戏最高可以达到4个圆形盘子的相互移动,但是如果利用计算机数据恢复系统,是否可以增加到5个盘子,甚至可以达到6个盘子,这成为现阶段极端机研究学者和教师的探索重点和难点。在进行汉诺塔游戏时,教师不仅需要针对计算机数据方面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还需要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实际盘子数量的增加上,如果学生单纯地利用数据知识,是无法完整地将整个游戏结构进行体系完善的。因此,还需要教师利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方程和语言实现盘子的移动规律和完成概率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首先普及程序编写语言的基础知识,在了解语言程序编写的基础规则和使用方式后,指导学生把程序编写与数據恢复系统相结合,完成1-2个盘子的移动效果,从而进一步思考如何可以移动更多的盘子,以及移动方式的总体数据概率,以此引入数据体系结构和基础概率算法。学生根据不断地进行移动实践和数据统计,利用专业数据恢复课程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实现多个圆盘的移动方式。在进行游戏研究后,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将学生研究成果和相关数据上传网络,不仅需要辅助学生在网络结构中设计出精良的图形化界面,还需要帮助学生将实验数据搭建出各自的数据库,以便于学生生成玩家称谓、游戏时间以及最终成绩,促使学生相互探讨,进一步完成各自的实践目的。最后,在实际计算机教学课堂上,以研究小组为目标单位,使用计算机编程的方式,结合数据恢复系统,整理“汉诺塔游戏”相关工程的信息、数据以及文档等相关资料,以此完成整个游戏的构思、设计、编程以及实践。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全面进入互联网与计算机时代,对于教育来说,高效率、低投入的移动终端教育模式,可不断地提升时代的发展速度,也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模式。教师通过针对数据恢复课程教育模块的划分,并且将有趣生动的游戏模式引入实际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

[本文系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ZZJG2020311,主持人:李茂才)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敏辉.基于CDIO模式对计算机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7):115-119.

[2]田锦龙.基于CDIO的JAVA课程群教学设计与实践[D].长春师范大学,2017.

[3]邵兰洁,马睿,鲁小利,母俐丽.软件开发类课程群CDIO模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4(12):64-66.

[4]李淑飞,梁利姣.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8(1):45-47.

[5]白鱼秀.基于CDIO模式的“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8,34(12):117-119.

作者:巫鹏

数据结构中教学改革论文 篇2:

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改进

摘要:本文以重庆三峡学院在基于C语言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和实践为例,介绍了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教學方法改进策略。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这些举措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实际应用及操作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数据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计算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1]。图1展示了数据结构与计算机其他课程的关系,以及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通过数据结构这一门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算法设计基本能力,另一方面是要重点培养学生养成按照计算机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培养软件开发综合能力打好基础。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殊性,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是本科教学的目标,如果单纯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又加之数据结构课程内容本身晦涩难懂,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学生也不易理解大多数算法原理,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2]。因此,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殊性,寻找当前数据结构教学方法的缺陷,探索一种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养学生算法分析设计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互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很多院校都把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抽象、复杂,学生动手编写算法能力不足,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3]。具体来讲,当前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对学习数据结构所需的预备知识掌握不牢。其中,C语言程序设计是数据结构重要的先修课程之一。然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际情况表明,大多数学生的C语言学习效果不佳。主要体现在数据结构中,从线性表开始,都会广泛使用结构体这一数据类型,而结构体在C语言的教学中,很多教材往往出现在最后的几个章节,多数老师也不会重点讲解这一部分内容,也有的老师根本不讲。此外,C语言中函数和指针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很差。因此,这些先导知识与技能的储备不足,直接导致大多数学生一开始接触数据结构就迷惑,从而失去学习动力。

2.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由于数据结构很多算法理论性较强,单一的课堂教学,无法使学生理解这些算法的实际用途和理论来源。此外,大多数学生灵活应用C语言能力不足,不能将C语言的知识储备转化为数据结构算法分析、设计的基础能力。

3.实践能力欠缺,传统只注重理论教学,实验课程安排课时比例偏小。加之,理论教学无法充分展现数据模型的内在联系,学生无法理解数据之间的各种关系。上机编写算法能力很差,也无法体会数据结构的实际应用价值,失去学习兴趣。

4.当前大多数教材偏重数据结构算法模型的讲解,没有强调面向实际应用的价值性。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学以致用”,编写实用性、趣味性的数据结构实验教材势在必行。

二、案例教学法用于理论课程教学

在经济、管理等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普遍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合理的、趣味性强的案例应用于理论教学中,十分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尝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数据结构的课堂理论教学中,改善现有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趣味性。但是,如何寻找合理的、趣味性强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问题。此外,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案例,是改进数据结构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算法是很抽象的,对于在校的大学生,他们从未从事过软件开发等相关工作,结合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实例化,为进一步理解算法打好基础。通过案例提供的情境,学生们可以从中体会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促进学生思考算法的应用性。此外,针对各个算法,开发生动、直观的教学动画课件,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法过程。动画模拟真实场景的案例,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数据结构理论教学的趣味性。

将案例分析同课堂讨论式教学相结合,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一些重要的、较复杂的算法模型,寻找一些趣味性的案例,采用提问式教学,结合动画课件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去分小组讨论算法的难点,寻找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真实案例,结合这些案例分析理解这些算法,并做好报告。这种启发式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对算法讲解深入浅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从生活中学习知识的能力。

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数据结构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理解、分析算法,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用于实验课程教学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4],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特别是软件工程等课程。该教学方法是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实际完成项目情况为考核目标,教师辅助引导学生完成项目,最后评判项目。通过分组做项目,驱动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加深学生理解算法,发现算法的优缺点,思考算法改进的途径。

数据结构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除了课堂理论教学之外,实验教学也很重要[5]。课程开课前,便从网上和熟悉的企业中广泛收集该课程的相关项目。对于这些项目,应该要把握难易程度。在上完数据结构绪论章节后,把这些项目公布出来,供学生分小组选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项目。如果提供的项目列表中,没有合适的项目,要引导学生寻找自己合适的、感兴趣的项目。如果多个组选择了同一个项目,教师可以组织一个项目竞标会,通过比较评分决定项目归属权。接下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项目需求进行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遇到有争议的问题,结合本组的项目,大家通过课堂讨论解决问题。临近期末时,组织学生相互验收对方的项目,同时还组织老师团队验收项目,把教师和学生验收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自己项目的问题,对于获得优秀评价的项目要给予奖励。

项目驱动式教学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提供必要的理論、技术指导,实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6]。

四、编写面向应用型本科的数据结构教材

当前,大多数数据结构教材都以理论阐述为主,缺少应用性的内容。结合现有优秀数据结构理论教材,加入相应的案例引导,编写生动、直观的动画课件,使枯燥、难懂的数据结构教材变得生动有趣。对于一些特殊算法,可以加入游戏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算法。比如,“栈与队列”章节中,把一些游戏算法作为引导案例,对于学生理解栈与队列的基本概念和算法大有裨益。此外,在数据结构第一章,应该增加该课程预备知识的内容,主要包含结构体的概念与编程实例、指针、函数等相关内容,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等内容。总之,针对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要求,使数据结构教材更加浅显易懂、趣味生动,使学生通过教材可以自学数据结构,增加学习兴趣。

五、结论

总而言之,针对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算法设计预备基础知识,编写合适的教材。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案例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合适的理论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据结构算法的分析、理解能力,开发学生算法设计能力。对于实验教学,也加大投入力度,以项目驱动方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另外,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需求改变而不断变革。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课程也需要及时调整,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范莉丽,彭涛.基于C语言的数据结构教学技巧[J].计算机教育,2011,(18):61-64.

[2]董丽薇.“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307-309.

[3]万书振.多联动教学法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4,(23):76-79.

[4]王树锋,曹宝香.以实验教学深化理论教学的数据结构教学新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10):97-100.

[5]吕亚荣,缪相林.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28-29.

[6]孙玉霞,李国屏,夏端峰.《数据结构》教学初探[J].福建电脑,2011,(2):208-209.

作者:程波 熊江

数据结构中教学改革论文 篇3:

以学生为中心《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创新研究

【摘要】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以OBE教学模式为牵引,强调推演式理论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学生为中心,学情分析研究为基础,发挥专业基础课程优势,强调通专、专专融合的内容构建;注重知识形态的二次构建,以多视角模式展开教学内容,将知识贯穿整个内容体系;加强结构清晰的项目分解理念,功能完整的项目整合要求的计算思维。

【关键字】    数据结构    课程融合    知识构建    计算思维

一、《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是所有课程的任务,通过记录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问题,反思总结出适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学改革创新的方向。《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解决现实世界中数值与非数值问题的经典课程,对后继课程影响大。只锚定本门课程的单一教学内容,既不从理工科基础课程引入课程构建思想,也不为学生提供专业发展的新需求,那么注定会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掌握课程知识点,也无法应用所学内容解决现实问题。目前本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侧重理论细节,与实际程序设计思维、程序设计能力相距甚远,究竟是教语言还是教编程,是注重知识还是能力培养?“见树木不见森林”,吃不透、用不活所学知识,也是目前本课程的主要问题。

二、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2.1学情分析研究

教学方法设计前把强调学情分析当作首要任务,如图1所示。针对本课程以及前驱课程的多轮讲授经验,针对《数据结构》的一次学情分析如下: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应用软件,同时能够理解软件程序设计的基本理念。但对程序设计具体怎么实现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从直观案例入手,使用一定的手段将抽象问题直观展示、有浅入深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例如:在讲第三章栈和队列操作时,采用教室中模拟实际应用场景,学生充当为该结构中的个体元素,扮演元素在操作过程的中具体状态,加深对该数据结构的印象与理解,进而抽象出数据模型的关键属性以及建立过程。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完成教学理论授课内容,再以推演式教学方法,以“先做后说”的形式设计实践环节,教师先演示,学生根据程序运行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出程序中各模块的实现功能后,再进一步开展实践内容。同时,在教學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二次学情分析,及时调整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

二次学情分析:课堂章节授课结束后,及时记录、分析、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重难点分析,知识掌握,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二次学情分析记录,在为下一个学年本课程授课前的一次学情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2.2注重课程间教学内容的整合

1.与理工科基础课程整合,解决数值问题,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便于提升学生对基础学科的认知力。同时,学生通过借助基础学科的经典算法,理解如何将复杂的现实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内部存储和处理的方法。

2.与专业课程整合,解决非数值问题。

将后继专业课程中的案例项目通过功能分解,把基础模块拿到本课程课堂中进行实践,如操作系统的作业调度算法的实现、数据库中数据清单的处理、机器学习方法模块等案例。

2.3注重二次知识形态构建

《数据结构与算法》授课总学时为72学时,共计9个章节授课内容。覆盖广泛,知识点繁杂。教学内容注重知识形态的二次构建,包括理论、抽象、设计、思政四方面。为学生提供多交叉的学习视角理解课程内容,形成实践能力。

理论部分将9个章节划分为四大知识模块:预备知识模块(1章+知识扩充)、线性结构模块(2-5章)、非线性结构模块(6-7章)、算法模块(8-9章)。把繁杂的知识点按照章节间联系归约为四大内容模块,打消学生的畏难心理。划分后的知识模块帮助学生在模块内产生迁移学习,模块间产生对照学习的效果(图2)。

抽象部分打破章节约束,将逻辑结构-存储结构-运算贯穿整个内容体系(图3)。教师在授课前吃透教材,将学习内容进行归约,一方面从教材的章节出发,另一方面要突破教材章节的约束,将各章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

设计部分在学生理解理论和抽象两部分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掌握理论的算法数学基础以及算法分析;抽象数据类型以及重要的数据结构技术;设计将理论算法、数据结构技术与编程实践相结合。在达到前两个目的时,学生就已经基本具备了解决现实未知问题的能力,再辅以必要的综合项目训练就可以达到第三个目的。以案例为依托,注重以成果为导向,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科学研究的能力,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以及独立的思考辩识能力。

思政部分体现在教学色设计中,主要从三方面设计思政教学内容:第一,将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消解学生学习工科的畏难情绪;第二,数据反映世界,与前沿科技结合;第三,数据结构模拟现实社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

2.4 OBE理念引导的TBL教学方法

为学生提供教材导读、学习任务、情景案例(从基础课、专业课和综合实训项目中选取)等学习资源,以小组形式展开课前学习,以提出问题为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中,实践项目教学安排提倡学习小组围坐,教师巡回学习小组之中;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围绕填报任务书为目的,自主探究与讨论;最终,教师根据任务书,给予不同小组辅助问题解答以及个性化的指导,完成授课环节。课后,引入小助教(学委、学习组长)机制。遵循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助教机制有效打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

三、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方法,适应新工科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切实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注重因材施教,结合教师经验与教学数据,做好学情分析。在准确理解学情的基础上,探索课程间教学内容的融合,与课程内形成二次构建知识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中以OBE理念牵引,翻转课堂。课堂中以围绕填报任务书为项目起始结点,展开TBL教学。在授课过程中,课堂氛围积极活跃,学生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然而,在改革实践中仍存在不足,例如学情分析的研究与授课计划学时安排上的平衡等问题,将在接下来的改革中继续展开探索。

李立(1986年8月),承德医学院,女,汉族,河北省承德市,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据挖掘。

基金:2018-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融入计算思维理念的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2018GJJG332)。

作者:李立

上一篇:颜色词与中西方文化论文下一篇:电影艺术发展与终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