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环保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繁荣的同时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关键词:语文;环保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繁荣的同时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环保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语文环保教育教学论文 篇1:

谈语文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 语文教学;环保教育;渗

透;生态

〔文献标识码〕 A

24—0046—01

一、充分挖掘,精心设计,把环保教育引进语文课堂

一些教师认为,环保教育只是地理学科的“份内之事”,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对此略而不谈。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环保教育不一定要独立开来,而应有机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体系之中。现行语文教材中虽然鲜有纯粹的“环保课文”,但许多篇目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为我们渗透环保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充分的可能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积极挖掘环保教育因素,把环保教育引进语文课堂并且不断深化拓展。通过有意识地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生态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二、在文学鉴赏中渗透环保教育

1.融情于心,以文学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山川花木的热爱之情。文与情合,情以景显,自然造化之奇是文人墨客们无尽的灵感源泉。瑰丽多彩的美文,清新奇崛的佳句不可胜计,如古诗中既有“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险峰峻岭,又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浩淼汪洋;既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明净,又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鸟语花香……可是,倘若“康河的柔波”变成了飘浮着各种垃圾的“死水”,你还会觉得这里“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吗?倘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恶臭”,你还会醉心于清幽的荷塘月色之中吗?而事实上,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现在已是大风起兮尘飞扬;昔日“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热闹春景,现在却因人们的破坏或捕杀几近“千山鸟飞绝”……是什么让这些美丽的容颜蒙上了尘垢?又是谁让那些可爱的精灵渐趋衰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且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的对比展现。让学生意识到,正是人类亲手“撕毁”了这些美丽的“画卷”,如果我们继续大肆破坏环境,那么,这些美好就只能变成诗文中遥远的记忆了。

2.启智明理,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生态意识。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发展社会经济乃至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主张。而荀子、刘安等人也有与此相近的论述。这些思想充分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关系的深刻认识,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教师在相关文章的教学中,要深入挖掘、补充相关论述和事例,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三、在作文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

笔者曾以“仰望星空”为话题让学生作文,一个学生就从环保的角度切入:“仰望星空,我却很难看清璀璨的群星,城市的烟尘早已遮蔽了我们的双眼……”新颖的角度、高远的立意,让他的文章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可见,作文不仅是学生展现言语表达能力的载体,也是他们关注和思考现实社会问题的舞台。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适当的话题或材料,拓展思路,引导学生从环保的角度立意为文,有时往往让人耳目一新,拍案叫好。而学生也在思考、行文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强化了环保意识。

四、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当前,各级环保部门和团体在学校开展的环保教育活动较多。在语文教育方面,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环保主题的征文比赛或其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真知,把所学的环境知识不断内化,巩固,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特定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及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这些节日所蕴含的深刻涵义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环保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五、教师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导师,更是学生做人的榜样。如果我们在经过草坪时选择绕道而行,那么学生就会在嬉闹时减少横穿草坪的次数;如果我们能捡起地上的每一个小粉笔头,可能学生就会在平时更自觉地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当一个老师能以自身的环保行为对学生形成强大的影响和感召力时,学生自然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行了。

编辑:刘於诚

作者:蒋大年

语文环保教育教学论文 篇2:

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繁荣的同时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环保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繁荣的同时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在痛苦的呻吟:美丽的首都北京近年来屡遭沙尘暴袭击;中华民族之“摇篮”黄河再也无力给予儿女更多的乳汁,甚至已无力潇洒地奔向大海,退化的草原已吸干涓涓细流,干旱的高原阻断了丰沛的水源,断流问题日益严峻。野生动物滥遭杀戮,不少珍贵动物已经濒临灭绝或即将灭绝。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作为小学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该从小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到关心全球环境问题,小至节约一滴水、不乱扔一张废纸、爱护一棵草……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学习课文,巧妙渗透

结合课文,自然渗透。现行语文教材,经过专家多次论证修改,又以崭新的面目呈现出特有的生机和活力,书中洋溢着绿色情结,学科知识领域中融入了环保知识。语文教材最具有权威性,科学性、思想性,符合当今教育的主流,极富说服力,每篇课文都是精心编选的,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佳材料。教师科学有序地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文,全方位地思索环境因素,努力挖掘、捕捉教材中环保素材,并着手寻找相关的环保内容,正面诱导学生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如《清澈的湖水》、《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等都不失为好的环保素材。教师以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知识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发挥课文的环保教育功能,为取得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奠定基础。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状况,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思考:①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我国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改善我国湖泊的水质?③我们能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些什么切实可行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表示一定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不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可见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结合朗读,自然渗透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学《荷花》、《父亲和鸟》、《黄山奇石》等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三、组织活动,正确渗透

热爱大自然的老师不仅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贯穿在所教的课程中,而且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采用接触式、对比式、实验式等新型教育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和渗透力度。通过亲自体验、现实参与来激发他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日益严重、近在咫尺的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环保的自觉性。活动形式可以有:资料查询和阅读;实地考察和调查;宣传和设计,如节约水、电、纸的宣传口号的设计、小区绿化环境设计等;环保活动,如收集废纸、铲除城市“牛皮癣”等。在自然的怀抱中,还可以让孩子们学着种树种花甚至种庄稼,以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和大自然的恩赐。在这些开放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培养了接触社会、获取信息、与人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写作训练,有机渗透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环保记事本,让学生随时记下自己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用纸,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和形成种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每当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活动内容记下来。倘在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常常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例如在放寒暑假或组织春游、秋游时向学生布置任务:每到一个地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手写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你心中的真情实感。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的,也有对所见景致有所欠缺之处深深忧虑的,更有对改善环境提出自己见解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如此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坚持长期有效的渗透,必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惠萍

语文环保教育教学论文 篇3:

刍议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生态平衡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早在公元前3世纪,先秦思想家荀况就指出:如果按照自然法则开发利用,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就可以使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古代《盐铁论法》也说:商鞅实行法制,规定了“步过六尺者有罚,弃灰于道者被刑”。四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如今,剧增的人口、高速发展的工农业生产,越来越先进的尖端科技,给生态平衡更是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因而“爱护家园”“低碳生活”“只有一个地球”这些新一轮的标语又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口号。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着不和谐的声音,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我们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宣传去实施,尤其是教师更要担当起环境保护的宣传使者。语文课本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很多,只要教师重视这一问题,就能成功地在课堂上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学生将来是地球的主人,是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是他们认识自然,学会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此,笔者谈谈语文课上环保意识的渗透。

一、研读课本,挖掘环保素材

中学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上乘佳作,很多文章都是直接或间接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八年级下册的《敬畏自然》这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我在讲析时从课题入手,采用提问式开头:“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是否是消极无为之口号?释义“敬畏”分析其特定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还有八年级上册的《生物入侵者》,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文章告诉我们: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如果人为干预、打破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类似的文章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题材都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但是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再挖掘出环保素材,拓展开去,就可以使环保意识深深扎根在学生心里,起到事半功倍、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联系实际,渗透环保意识

人类建设地球家园的同时,也使地球伤痕累累,给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环境恶化日益加重,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动植物种类不断减少,全球每年有4000万平方米森林消失,600万顷土地变成荒漠,却产生100亿吨垃圾,这些不断出现的惊人数字,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灾难。教师应以此为鉴,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讨论其根源,再联系实际调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找出变化的原因。另外,还可以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把那些灾害现象播放出来,并进行灾前灾后对比,真实的画面刺激脑海,既生动又形象,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明白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道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资源并不富裕的国家,以人均占有量与世界水平相比,可耕地仅占全球人均占有量的32.3%,森林为14.3%,淡水为28.1%,矿产为50%。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节约自然资源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告诉学生,地球上97%的水是海水,不能饮用,仅3%是淡水,且大部以冰的形式贮存在南极和北冰洋,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85个严重缺水,水资源十分有限。学生听了这些情况后,纷纷发言要节约用水,有的同学提出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脸水冲厕所等节水办法。有的说把南极的冰运回来融化后当水源,还有的说把海水变成淡水。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水患意识,还激发了学生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兴趣。环境保护意识只有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达成环境教育的目标,学生才会主动参与环保行动。

三、开展活动,宣传环保知识

1.开展写作活动

写作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通过写作文,让学生把环保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震动,从具体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与环保有关的文章时,一定要提示他们如何去渗透环保意识,去积累环保题材。带学生去校外观察,看山、看水、看房屋、看路桥,向当地人了解本地以前的状况,关注周边环境,观察人们的生活,认识动植物,在这些材料充足的基础上,写出这个地方今昔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还可以写城乡的异同及根源,写某人行为的好坏。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仅自己收获很多知识,还会把环保知识宣传出去,让当地的人们明白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参与到环保中去。

2.开展板报活动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有关环保资料办成板报或宣传栏。用文章或图片的形式让人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可以把这些内容在学校广播中播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些活动中受到启发,自觉参与到环保行列中去。

环保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增强环保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学科特点将有意识的环保教育寓于无意识的受教育中,使每个学生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它。

总之,语文教学从挖掘环保内容、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意识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认识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时间、空间。这样,学生保护环境,会变得更加意识化、自主化、生活化,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境界更开阔、内涵更丰富、课堂更生动。

(作者单位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教研室)

作者:杨茂兰

上一篇:森林经营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