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施环保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环境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环保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成为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从实际出发,探究了实施绿色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生实施环保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实施环保教育论文 篇1:

化工园区小学生环保教育实施对策研究

摘 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在环保工作中,环保教育是基础。深入开展小学生环保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环境意识,是提高全民族环保意识的基础工作,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立足于宿迁市宿豫区化工园区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结合当前化工园区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现状,切实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环保教育实施举措,旨在推进小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好环保基础知识与技能,使之成为未来健康环境的保护者。

关键词:小学生;环保教育;现状调查;影响分析;应对措施

1 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我国有关领导曾强调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当前社会生态环境日趋恶劣,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威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少年儿童环保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环境的状况,甚至会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为环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秉承“生态文明从小抓起,环境保护从小做起”的理念,全面提升孩子们作为“未来地球小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之切实加强环保教育,这对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2]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环境问题自然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2 化工园区环境污染现状及小学生环保教育情况调查

2.1 化工园区环境污染现状调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就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不断引进大批化工企业,长期以来,空气、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突显起来,自然也就会给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带来诸多隐患和影响。而对当地化工园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体现如下:

2.1.1对园区水体环境的影响

水是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迁移、循环的重要介质,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很大一部分是以水溶液的形式进行排放的。一旦化学物质进入水体,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地方化工厂污水经化验,含有酚、氰化物、砷、汞、铬、氟等有毒有害物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2.1.2对园区空气环境的影响

化工园区上方的空气对地方居民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有毒气体也同时被排放到空气中,使得空气质量变差,甚至在空气中迷漫着多种难闻的气味。每至秋收时节,雾霾也将严重影响化工园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2.1.3对园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央视《新闻1+1》曾报道过一条新闻:曾对某一线城市进行食品抽检,其中大米抽检的不合格率超过了40%,主要问题是因重金属超标。随着“镉大米”、“重金属蔬菜”、“血铅事件”、“癌症村”等事件的曝光,引起广大群众对土地污染及粮食安全的担忧。因为,化工园区的土地一旦受到污染,将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最终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

2.2化工园区小学生环保教育情况调查

为全面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绿色文明意识,激发他们崇尚绿色文明的情感,作为宿迁市宿豫区化工园区唯一一所实验小学,宿豫区启明实验学校切实做好园区小学生环保教育情况的调查工作,并专门对该校200名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水平,课题组设计了两组问卷,第一组问卷针对低年级组(1- 3年级),第二组问卷针对高年级组(4- 6年级)。调查时间是在2014年3月- 4月,发出问卷200份(其中第一组问卷120份, 第二组问卷80份),最终收回问卷182份。其中有效答卷171份(第一组问卷108份,第二组问卷63份),完成率为85.5%。实际调查的样本组成与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组成与分布情况

分组情况

占有效样本总数比例(%)

有效问卷样本数

第一组(1- 3年级)

90%

108

第二组(4- 6年级)

78.8%

63

本次调查所设计的两组问卷,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生所具备的环保知识情况;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情况;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情况;小学生对环境与人类关系的认识情况等方面,问卷调查结果大致反映了化工园区小学生环保教育的基本情况。

2.2.1环保知识水平较低

在两组问卷中,关于环保知识的题目各6题,每题2分,每卷共计12分。经过统计,两组问卷均没有得满分的。第一组问卷平均为3.5分,第二组问卷平均为4.2分。其中关于“温室效应”的调查,第一组在108份有效问卷中,“你听说过温室效应吗?”,有32人选择“听说过”,仅占29.62%;第二组在63份有效问卷中,“你知道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吗?”,有31人正确选择了二氧化碳,仅占49.2%。调查结果显示,化工园区小学生的环保知识还处于较低水平。

2.2.2对环保措施了解甚少

在对小学生关于对环保措施了解状况的调查中,课题组调研所涉及的主要范围包括“自然保护区、中国珍稀动植物”两个方面。

表2 对环保措施知晓状况

分组情况

所涉及的主要范围

问卷正确率

第一组(1- 3年级)

自然保护区

21.08%

中国珍稀动植物

3.60%

第二组(4- 6年级)

自然保护区

31.22%

中国珍稀动植物

3.91%

在对“噪音排放”、“ 防大气污染”、“ 生产污水排放”、“施工垃圾分类处理”等环保措施知晓状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小学生对我国珍稀动植物保护措施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尤其是在“珍稀动植物”一项更是如此,这一结果反应出化工园区小学在生态教育及保护措施这些环节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2.3环保意识较为薄弱

结合生活实际,课题组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使用哪种洗衣粉、冰箱?是否应该食用野生动物?”等相关问题。经过统计,低年级组中具有环保意识的学生占39.81%,高年级组中占41.73%,说明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还不容乐观。而且,随着小学生年龄及知识水平的不断增加,他们的环保意识并未随之增强,而环保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环保行为,所以加强对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刻不容缓。

2.2.4参加环保活动较少

调研中,6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每年的“爱鸟周”、“植树节”以及“世界环保日”的具体时间。这一事实说明,环保活动并未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而致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受教育以及参与环保活动的机会,从而也将会间接影响到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针对上述情况,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为今后对小学生实施环保教育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3 对小学生加强环保教育的实施对策

通过调研了解到,小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还非常片面,因而,作为教育者来说,就需要对学生广泛进行环保教育,并将环保教育的内容不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及活动中,积极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爱环境,切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维护好环境卫生工作,培养学生明确的环保认知概念以及独立的环保行动能力。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现对小学生加强环保教育提出如下实施对策:

3.1 建设打造优美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环保育人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是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一环。为此,该校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区细分到每个班级,每班坚持早上和中午两次打扫,设立了周评比、月总结制度,对每个班级定期进行阶段性检查;在全校范围内禁止乱丢、乱扔、乱倒垃圾的不良行为发生,每一块清洁区都设有分类垃圾桶,可回收的垃圾定期回收,不可回收的进行填埋处理。此外,让全校师生谨记宿迁文明20条,切实养成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等好习惯。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学校注重校园绿化,并将每一株绿化植物的维护责任到人。校园内,各色花朵争相竞放,绿柳成荫,荷花藕塘一片翠绿,实现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如此整洁、优雅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给师生的生活、学习带来愉悦,整洁而又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更加激发了孩子们爱护校园环境之情,同时潜移默化地激起他们对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于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起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3.2 进行各门学科整合渗透,形成高效生态环保课程

目前我国在小学还没有开设专门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课程,不过可以充分利用其他课堂进行环保知识渗透[3]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4]。可以将环保教育内容巧妙地渗透到各学科中去,使小学生在学习之余,获得相应的环保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环保技能,不断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比如在科学课《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这一课时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适时地渗透环保教育的知识,让小学生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许多物种消失了》、《可爱的地球》等内容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正确对待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在语文、数学以及外语等课堂上,也可以适时渗透、普及环保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班会,通过图片、视频等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不断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从而增强环保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3 建立学校环保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特色活动

环保实践教育活动是切实推进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它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行为能力。为此,该校设立了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基地,不定期组织学生到化工园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化工企业除污原理和流程,知晓做好除污工作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农作物生产的大棚内观察其生长情况,从而激发出对环境保护的深厚兴趣。学校利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粮食日”、“世界环境日”等,广泛开展环境教育、主题环保教育等活动;定期举办以节约水电、变废为宝、爱护植物等环保主题才艺演出活动;举行“大手拉小手,共创文明家园”活动,通过上网查资料、画手抄报、文艺表演、特色黑板报以及小发明小制作等形式,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向他人介绍环保教育的成功体验,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切实提高其环保素养。

3.4 有效借助环保游戏形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游戏进行间接的环保教育最易被小学生接受,从而使他们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们的课外活动中,借助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们有效地掌握一些环保知识,使之集自然教育与娱乐活动于一体,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的小卫士。如借助“玩环保棋”、“走环保迷宫图”、“玩青蛙捉害虫”等游戏,让学生在追逐活动中,懂得青蛙能够保护庄稼,是益虫,为此,真正树立起共同去保护它的责任意识。同样,通过“猫捉老鼠”游戏,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有关生物链的基础上,懂得关爱动物,并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此外,在主题班会实践课上,利用学生们事先收集的纸盒、纸筒、饮料罐等,制作“小吃店”、“烧烤店”、“娃娃家”等,使这些废旧物品变废为宝,提高小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5 充分运用校园舆论媒体,广泛宣传环保基础知识

借助校园电视、校园广播等舆论媒介,对小学生广泛进行环保知识宣传,让他们知晓更多的环保知识,从而养成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不断增强小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信心和决心,共建化工园区美好家园。通过举办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情景剧表演、举办环保宣传讲座、发放环保宣传资料、进行环保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唱响保护环境的“主旋律”,吹响人人争做环保卫士的号角,不断增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切实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珍惜每一张纸、每一寸土地,爱护花草树木,真正做到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通过对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讲,旨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12369环保投诉热线的知晓率,激发学生参与创建国家模范城市、争做环保小卫士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着力营造人人参与保护环境、爱护美好家园的舆论氛围,为创建生态宿迁、打造美丽宿豫作出积极贡献。

3.6 开展学校家庭共建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环保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性人物[5] 。在开展环保教育之时,教师应要求家长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努力成为孩子们的榜样,让孩子的生存环境更加洁净,更有活力。家庭成员对环境保护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对未来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生活中,家长应引导孩子节约水、电以及纸张等资源,杜绝浪费;讲究清洁卫生,不乱丢纸屑、不随地吐痰,维护好家庭及周边环境。利用学习之余,积极收集废报纸、旧书以及牛奶瓶、盒子等,将之卖到废品收购站,或者巧妙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模型;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纸杯。在教师及家长的共同教育与引导下,逐步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4结语

以学校为阵地,在小学生中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使他们从小掌握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使之具备良好的环保素养,对于改善未来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经过全方位的环保知识的教育熏陶,化工园区的小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清晰地认识,使得环保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强化训练,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以及校园环境建设的环保小卫士。环保教育,攻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积极努力,全面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一定会缔造出化工园区绿色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林忠锋.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3(2)

[2].李玲丹;王坤.小学生环保意识启蒙教育推进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5,12卷5期

[3].温志旺.小学生环保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环境教育,2011(10)

[4].郭勇;温志旺.刍议小学环保教育[J].环境教育,2010(10)

[5].薛芬.播撒绿色的种子_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生环保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2(1)

作者:卓新胜 韩静

学生实施环保教育论文 篇2:

实施绿色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摘 要: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环境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环保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成为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从实际出发,探究了实施绿色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绿色体育 环保意识 实施途径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关注体育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致使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然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體育教师要提高对环保意识的重视程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下面就讨论实施绿色体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途径。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可以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学校要重视对教育环境的创建。在体育教学中,优美、舒适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项目的学习当中。另外,教师还要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和谐性。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平等看待每个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体育教学。

二、做好体育场地的建设工作

体育教学的课堂一般在室外,体育场地和设备是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体育场地建设好了,自然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标准的足球场和篮球场、美丽的操场、整洁的体育馆等,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场地和设备是无声的教材,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美好,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体育课程的学习。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要适当将环保理念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如爱护体育设施、文明参加锻炼等,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将环保教育与体育课堂相结合

(一)将环保教育和课堂内容相结合

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比如在进行乒乓球项目的教学时,教育学生不能将打破的球和坏掉的球拍乱扔。在活动完成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打破的球和坏掉的球拍都是塑料,扔掉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危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样,在进行足球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草坪保护的重要性。

(二)将环保教育和体育知识相结合

教师可以在传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环保知识渗透其中。比如在讲解健康的含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生活方式,明确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如教育他们不要接触烟酒、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等。在讲解跑步的原理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跑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要调整好呼吸,在远离噪音、车辆和人流的地点进行跑步等。在进行竞赛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介绍历届比赛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的节能环保的成效,并且让学生理解北京奥运会所提出的“绿色奥运”的含义,从而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将环保教育和天气变化相结合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天气变化,结合我国常出现的自然灾害,引发学生思考。比如,如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大风天气,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我国沙尘暴现象频繁出现的原因;遇上晴朗的天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臭氧层的重要作用;遇到下雨天,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酸雨出现的原因和危害;遇上寒冷的天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寒潮对河流和农作物的影响。思考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环境变化对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

(四)将环保教育和环保活动相结合

在进行体育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开展一些环保活动。比如在学习篮球、排球等项目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篮球场地和排球场地进行清扫;在进行跑步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操场的跑道进行清理;在进行跳远项目的练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沙坑进行水淋处理,避免出现大量灰尘。通过环保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环境保护的习惯。

四、开展与环保相关的课外活动

在体育教学课堂之外,学校和教师也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和班级可以利用黑板报进行环保知识、环保措施和环保重要性的宣传。学生要根据要求完成对教室和校园的清洁工作。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春游、夏令营和实践拓展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召开运动会或其他集体活动时,要进行精神文明班级的评比,对于卫生保持良好的班级给予奖励。利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日开展环保教育,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开办与环保有关的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习环保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环保意识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将环保知识与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实施绿色体育教育,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涂涓.实施绿色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06).

[2]杜芳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3).

[3]邵霞,孟军.培养环保意识共建绿色家园[J].新课程(教师),2009(09).

[4]尹仕京.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科学之友,2010(10).

作者:付成

学生实施环保教育论文 篇3:

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构建与教学模式研究

一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开展的现状

中学生生命安全问题主要体现为对自身和他人生命的漠视,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缺少生命安全意识,对一些危及自身的安全问题和不正确的安全行为无法形成正确的认知。致使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接连发生多起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恶性案件和意外事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令人非常痛心。学生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稳定,为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门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明确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学校安全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齐心协力,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同时作为学校教育的执行者的教师除了要落实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扎实的做好安全工作外,还要在课堂上强化安全教育,建立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多掌握一些生存的技能,多知道一些防范危险的办法,在遇到危险时明确排险措施,强化学生的生存技能和本领。

二中学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面对学校应对安全问题的形式,很多学校都提出了具体的安全措施。但要真正使每一个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明确避险方法,知道避险措施,并不是一、二个制度和措施能解决的,国内就安全制度措施的问题研究的很多,要将安全教育变成一门课程来对待,形成“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现在还不完整,对实施“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还有待于探讨和研究中。但就国外的情况看好于国内,如日本,生命安全教育是各级学校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教育内容从遵守社会规范不闯红灯和入住旅馆的第一件事寻找安全出口的小事到发生地震、火灾的避险与自救的内容应有尽有,非常丰富,项目主持人在日本留学五年,对日本的学校体育教育和安全教育了解很多。从世界各发达的现状看安全教育是必然,是人一生当中要知道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人身的安全,关系到人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它必然要得到壮大和发展[2]。

帮助中学生健康安全成长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学阶段是关系到学生健康发展和安全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广大中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对他们度过健康安全的一生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的安全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安全课程构建的基础。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伴随着学生生活范围的逐步扩展,他们面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也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安全问题,保护个体生命安全,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构建思路

1以生命安全教学为主渠道,构建生命教育课堂

中学的生命安全教学,是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3]。教师首先要有尊重、敬畏生命的情怀,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智慧、有情感、有个性的独特的主体来教育,让尊重生命成为师德的重要支柱。其次要精心准备教育教学内容,以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再者要创新课堂形式,可以采取多种现实如教学参观、聘请讲学等方式,改变单纯的课堂灌输式教育,启发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2加强审美教育,以美育促进中学生的生命价值体验

首先,要用美的思想陶冶人,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德育教师应努力做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精髓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使之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获取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应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深化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和学生思想疑惑的“重点”问题的讨论,从而使学生能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

其次,要用美的事物激励人,引导学生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将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文化活动,在积极参与中,注重引导学生追求高雅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中的美,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及时代特色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组建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所学专业下基层见习、实习等等。

3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

生命安全教育首先应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吸取有益的成分,融入自己的工作中。生命安全教育应真正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内容之一,更加重视学生最一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充分尊重学生在品德形成中的主体地位,少一点说教、多一点生命安全教育的理念,为有效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

生命安全教育应依靠心理教育和德育为自己引导方向。应主动地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更坚实的后劲。还要通过丰富的德育实践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炼意志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应把“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作为生命安全教育有机结合的最佳“切入点”。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统一协调起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品德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对生命安全的认知。

四中学生生命安全教学模式

(一)教育原则

1教育性和管理性原则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4]。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必须体现教育性,以教育为主。然而,教育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教育若失去管理这个依托,就落不到实处;管理离开教育的支持,就不能深入长久。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首先要讲道理,传授知识,使中学生了解、懂得法律和安全的基本知识。但要把这些知识和道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还必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需要有必要的制度保障,这就需要严格的管理。只有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才能收到实效。

2全程性和全员性原则

一方面,中学生安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分层次、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从新生入校伊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既要突出重点,有区别地开展安全教育,又要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倾向性问题,使安全教育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化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保卫、学工、宣传等职能部门应各尽所职、互相配合,为学生的安全和成长、为学校的稳定积极工作;专业课老师也要在进行教书育人的同时,主动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意识以及学生自我保护的教育渗透到课堂。

3预防性和经常性原则

对中学生的安全教育,要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应以预防中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目标,预先通过调查研究、信息搜集,分析各个不同时期存在的不安定因素和对象,有针对性地教育,提前防范,尽可能排除或减少不安定因素的影响,避免和降低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凡是有碍安全的人和事要使其消灭在萌芽之中,而不能等到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后,才进行反思和教育。中学生安全教育还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可一劳永逸。而且教育需有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中学生会对过去的安全事故的教训逐渐淡忘,产生麻痹思想;也有的中学生心存侥幸心理,认为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教训不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很容易导致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教育要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要持之以恒,永不放松。只有这样,学生安全管理才能避免处于被动状态。

(二)发展“认知—实践”中学生生命安全教学模式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基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5]。在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绿地和农村劳动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要重视磨炼教育和挫折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学会正确应对困境和危险的方式方法,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心理素质。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要充分利用社区生命教育资源,发挥社区学院、社区老年大学的作用,提供环保、居家生活设计、人文艺术欣赏、传统艺术欣赏制作和婚姻伦理等教育服务活动,宣传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家长开展亲子考察等实践活动。

总之,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以知识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对生命的认知、安全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文化遗产教授给青少年,使他们健康、安全的成长,使整个生命活动走向健全而合理的人生。

参考文献

[2]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3]刘畅.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与实现条件[D].四川师范大学,2008(4).

[4]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4):5-8.

[5]廖先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166-167.

作者:宋国辉 张笑昆

上一篇:护理培训护理教育论文下一篇:家禽养殖环境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