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游戏 音乐教案

2024-05-08

节奏游戏 音乐教案(通用12篇)

篇1:节奏游戏 音乐教案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

教学内容:感受X—、X、XX、XXXX节奏。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认识X—、X、XX、XXXX节奏,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这些节奏以及他们的组合。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拓宽学生音乐文化视野。

2·技能目标:能根据游动物园来这一游戏来创编并表现节奏,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音乐与生活的热爱。

教学用具:钢琴、节奏卡、动物头饰及人物头饰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的天气冷吗?(冷不冷)那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暖和暖和身体好吗?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走路和跑步的动作,做出并读出:走 走 走

走 跑跑 跑跑 跑跑 跑跑,还要根据老师走路和跑步的动作,读出:X X X X XX XX XX、XX

一、走向动物园

师:好,同学们,我们已经到啦,你们现在门口等一等,老师去和卖票的老奶奶谈谈门票的价钱。(老师做一个谈话的动作之后出示人物图片和要求)

师:好啦!老奶奶说呀,你们都是很聪明的学生,暂时不要门票钱,但她有几个问题自己老师弄不明白,要大家帮忙解决,如果解决好啦,就不要门票钱。我想,我们的学生都是不错的,都是有爱心的,所以就答应了她。(老师出示4各问题)师:我们进去吧!(老师鼓掌,学生做走和跑的动作)师:X X X X XX XX XX XX节奏,学生按照老师鼓掌的节奏,在原位做走和跑的动作。接着学生听着老师的琴声,边走边跑。1=C24 11 33| 11 55| 11 33| 11 55| 6 5| 3 1| 2 3| 2 5| 11 33| 11 55| 11 33| 11 55| 6 5| 3 1| 2 3| 2 1||

二、到了动物园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一只小鸟,你可别小看它,它可是鸟中的珍惜动物(出示小鸟的图片)学生根据老奶奶的题目做题。学习节奏。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联系各种节奏:

1·小鸟: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1)请你模仿出这种小鸟的叫声。

2)你能用该小鸟的叫声与我们所学过的那种节奏结合? 3)你能用这种节奏说一个成语吗?

4)你能将这种节奏敲打出来并教会你的至少一个好朋友吗?

2·青蛙:X X X X X X X X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请你模仿出青蛙的叫声。你能用青蛙的叫声与我们所学过的那种节奏结合?(问题同上)3·山羊:X X X X 4·狮子:X—

X— 5·看老虎表演。

老师带领学生往前走(老师弹琴,学生听着音乐走跑),并来到老虎生活的家园。看老虎表演节奏。

(1)X X | X XX |(2)X—| X XX |(3)XXXX X | XXXX X| 提问:你们能不能帮它们交换以下位置,让节奏发生变化并向全班同学拍打节奏。6·猜一猜

听着音乐来到了“飞禽馆”,并通过猜谜语、听句子摆节奏的游戏来巩固对节奏的记忆。

X X | XX X | XX XX | X— | XXXX X | 身穿小黑袄,尾巴像剪刀。叽叽喳喳叫,XXXX X | XX XX | X— || 叽叽喳喳叫,早早把春报。

7·从“飞禽馆”出来,老师宣布同学们可以分散到动物园各处走走看看,并把自己所喜欢的动物用一句话告诉大家,这句话要求用“XX X | XX X |”节奏。

如:X X X | X X X|

花孔雀,真美丽。

五、同学们今天玩得高兴吗?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走跑跑”回学校。(听音乐出教室)

篇2:节奏游戏 音乐教案

在演唱的过程中很多幼儿唱的没有强弱变化,不能打动听众,为了让幼儿对2/4拍的节奏变化有一定的了解,我设计了这次教学活动,但是单纯的说教会使幼儿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各种几何图形体、各种几何形体、本班幼儿和听课教师等让幼儿创造性的利用各种肢体活动在幼儿理解科学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强弱变化规律,达到寓教于乐的的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图与物的规律变化等形式进行拍手活动,了解2/4拍节奏的强弱变化规律,并尝试性的利用强弱变化规律进行演唱。

2.利用肢体语言游戏性的学习巩固新知。

3.培养幼儿自主参与的意识,使幼儿在玩中学,达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寓教于乐的目的。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了解2/4拍的强弱变化规律

2.活动难点:利用各种肢体语言展示出2/4拍的强弱变化规律。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声音,鼓励幼儿利用各种肢体制造不同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准备打击乐器,熟悉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手游戏《拍手歌》

2.小朋友们最喜欢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游戏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然后再拍手!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圆形

1.这是什么图形?

2.如果老师想再出示一个圆老师应该出示什么圆呢?

3.如果老师把第一个圆拍的大点声,第二个小圆拍的小点声。谁来试试怎么拍?

(二)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沙包,并按上边的规律加以展示。

1.如果按上面的规律排列,接下来应出示什么样的沙包呢?

2.如果把大沙包拍的大声点,小正方形拍的小声点,我们应该怎么拍呢?

3.根据情况加以肯定与鼓励

(三)师生合作

1.谁愿意邀请听课的老师和我们一起游戏呢?(请三到四名幼儿各请一位老师)

2.如果我们请一位老师站在第一位,第二个位置站幼儿,按照上面的排列规律,我们其他的人怎样排?

3.我们用拍手的形式怎样表示他们的排列规律?

4.好,对于参与活动的园长与老师我们应该说D--谢谢

(四)男女合作

1.现在老师邀请四名上课不搞小动作的男孩、四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女孩来前面进行有规律的排队,该怎样排呢?(可安按一男一女的规律排列)

2.如果站男孩的位置我拍的――大点声,站女孩的位置拍的―――小点声,那么谁愿意来帮助我呢?

3.请下面的小朋友一起来拍,并边拍边说出大声小声大声小声大声小声的变化规律。

(五)肢体语言巩固2/4拍的强弱变化规律

1.我们可以用拍手的形式来制造大声小声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来制造声音,来展示这个规律?

2.小朋友不仅能通过跺脚、拍腿、拍脸来反映这个规律,而且还能用牙齿、舌头、嘴唇制造声音来反应这个规律,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玩个游戏。

(六)游戏:百宝箱

1.出示百宝箱,摸出一样宝贝并介绍宝贝名称,介绍玩法。

2.谁愿意利用这个宝贝来反映大声小声大声小声大声小声这个规律呢?

3.很多小朋友早已对老师的宝贝垂涎三尺了,现在谁愿意从老师的百宝箱选一件宝贝一起合奏呢?(幼儿集体合奏)

三.结束部分

1.孩子们,我们今天掌握了一个什么规律呢?

2. 尝试演唱歌曲

宝宝们对大声小声大声小声这个规律掌握的相当好了,如果老师让你们用大声小声大声小声这个规律来尝试着唱支歌好吗?

好,现在我们边拍手边演唱――(选择孩子说出的一首2/4拍歌曲进行演唱)

3.小朋友唱的.越来越好,以后我们还要按照这个规律唱许多歌曲。现在我们要去户外活动对我们今天的客人说――再见!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个以2/4拍训练为主的节奏训练,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没出现2/4拍,也没出现强弱两个字眼,取而代之的是大声小声,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所以没必要把那么高难的术语带到孩子身边!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各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当某人用余光瞟了一眼我的教学设计就会认为是科学领域的内容,其实不然。

这节课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新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觉得自己的课堂更多的时候应倾向于此!

不足:

有一个刚入园的幼儿在老师问“谁能用自己的身体制造声音反应这个规律呢?”他赶紧去拍肚皮,并且抢答说:“拍肚子。”让他去展示一下时,他却怎么也不肯。

改进:

篇3:钢琴音乐的节奏问题

节奏和节拍方面的若干普遍的缺点, 使人们认为节奏节拍可分为较难的和较易的。在这里, 首先明确是节奏与节拍是不同的。节拍包含在节奏的概念中。从人们把节奏的比喻上就可以看出, 并没有把节奏和摆钟的摆动, 钟表的滴答声和节拍器的敲打声上比, 其实这些都是节拍, 并不是节奏。在音乐的领域里, 节奏和节拍最为吻合的情况发生在进行曲中, 因为士兵们的步伐最接近节拍的机械而准确的敲击, 在音乐作品表演中, 节奏应当更接近于节后, 而不是接近于无节奏, 应当更像健康人的脉搏。

一、对于拍子的错误, 我们要从实际练习和弹奏中常常会影响拍子准确的情况

1、乐曲中的一些的音。

往往没弹够其时值, 便匆匆接下去了, 这样就会出现缺拍子的现象。例如:乐曲是八六拍, 每小节六个八分音我们可以数为:一二三二二三, 即每小节分为两个节奏组, 每组三个八分音符, 即三拍。在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八六拍中, 符点四分音符应算三拍。而不少学生弹符点四分音符, 都只耽搁了两个八分音符的时间, 就提前接下去弹了。这样, 这一小节就变成了五拍, 导致的后果是节奏不均衡, 好像一句话没有说完, 不喘气地又抢着说下去了, 听起来非常不舒服。

2、对休止符要重视。

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视而不见, 一到休止符, 就把拍子抢过去了, 匆匆接着往下弹, 这样节拍就错了。休止符都是占拍子的, 还都要数拍子, 这是从最基本的和基础的节拍角度来说的。休止符是音乐和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休止符的忽略必将歪曲音乐和节奏

3、还有一种常见的弹的不准确的情况, 其实它和节奏有间接关系。

大家都知道, 刚开始学琴的学生往往在加强音响时把速度也加快, 减弱音响时速度也减慢, 他们把渐强、渐快、渐弱和渐慢的概念等同起来。在音乐实践中的许许多多的“渐强但不渐快”的情况, 也同样有许多“渐强并且渐快”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 作曲家明确地标出是否应当渐快, 但有时他们并不标出, 忽而这两种情况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4、延长记号也必须加以注意。

在乐曲中, 最容易确定的是渐慢之后的延长记号的时值。只要在思想上把延长记号的那几个长音继续弹渐慢即可。这种是延长的一种类型。如果延长突然出现, 没有先前的减慢或加速, 那就应当按基本的, 正常的速度来数拍子。只不过要视情况而把写在延长记号下的时值增加一倍, 二倍, 甚至三倍。重要的是应当区别延长记号在作品中作曲结构上所处的地位。而延长记号并不是无关紧要的, 不仅延长记号如此, 多乐章乐曲中各个乐章之间的间隔也是这样。

二、节奏与声音

节奏和声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密切的不可分割的。两者只有同心协作, 相辅相成, 才能解决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演奏的问题。一是切分音中, 如果把具有重大节奏意义的切分音弹的比它前面的, 后面的, 在另一声部中和它同时出现的切分的音还要轻的话, 那它就不再是切分音, 也就是说, 它既失去节奏特点, 也失去了力度特点。二是在散板中, 声音和节奏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清楚。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句子的正确的强弱表现, 就无法明确它的节奏究竟自由到什么程度。只有将两者合作了, 才能解决演奏的问题。

三、节奏与感觉

在数准节拍之后, 我们就要去感觉节奏。有的学生并不去感觉节拍的分组, 节奏的特性等等, 而是机械地数着拍子, 我们要把这种被动变为主动, 进入内心的节奏感觉。要做到有内心的节奏感觉, 首先要去感觉节奏。许多节奏方面的缺点之所以产生, 实际上由于弹奏者没有很好地理解作曲家家的精神和他的风格;作品的艺术形象。这就使永远变化无穷的多种多样的表演手法同作品、作品的意义、内容, 首先是同它的形式结构, 同作曲法本身, 同组强起来的实际声音素材取得完全的协调, 只有这样, 表演才可能是好的, 艺术的。

四、节奏与律动

节奏的律动感, 是要通过自己的内心去体会, 去感受, 其要点是结合乐曲的情绪言, 意境, 选择好合适的节奏。这种律动感可说是一种韵律。真正以内心感觉到节奏活生生的脉搏。节奏的律动是节奏的生命。

五、节奏与速度

如果弹奏者没有把大型套曲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足够的思考并去感觉这个整体, 就必然会出现速度上的和节奏上的错误。有的弹奏者在刚开始表演作品时难以确定作品的正确的基本速度。开始时采用的速度如果是不肯定的或是错误的。往往会对整个作品产生影响, 有时即使作品的速度得到改进, 但是表演的完整性却已遭到破坏。练琴时可以试用各种与原来速度略为有所不同的速度, 借以确定以最慢到最快速度的幅度, 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开始表演之前, 最好在思想上把开始时的速度和作品以后发展中的某个地方作一比较。例如在开始指某一段气息宽广的柔板或广板之前, 先用你认为最合适和正确的速度把这个开始部分在心里唱出来, 为的是在表演开始前已经能使自己感觉到需要的节奏气氛。采用这种方法确定开始的速度时, 就不大会出现“偶然”和“大致如此”的情况了。

在速度中, 它有各种不同的变化, 常见的有自由节奏 (tempo rubato) ;渐慢 (rit) , 渐快 (accelerando) 等等。在节奏的变化和节奏自由等情况中, 最主要的一点是, 基本速度不要忘记!每一首曲子都可以有很多渐慢、渐快的变化, 但是在一定的时候它总要回到它的原速, 即基本速度上去。所以, 在变化节奏中, 变化的部分能否打得出渐慢或渐快的拍子, 回到原速时, 节奏是否清楚, 稳定, 这些方面同样是我们对节奏感的很好考验。

总之, 大家是知道的,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 也是音乐的生命, 节奏又是千变万化的, 其实每个曲子都会有一个基本的节奏, 在弹奏过程中, 弹奏者都是抓住了这点, 对于弹好整个乐曲来说就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参考文献

[1]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北京音乐出版社1960年1月第一版

篇4:用音乐节奏“疗伤”

现代研究表明:音乐能通过音响的作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其主要表现在心血管、神经、内分泌、运动和消化系统等方面。不同的音乐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不同。中速的音乐使人平静;舒缓的音乐使人的心率、血压、呼吸保持平和、稳定,使升高的血压下降,加快的心率减慢,紧张的神经放松;激烈的音乐能激起心血管系统的强烈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全身处于亢奋之中。前苏联学者实验发现:每分钟60拍左右的音乐节奏与健康人的脉搏每分钟60次左右的正常节奏正好“共振”,最能使人保持身心平衡,血脉、呼吸平衡,既不兴奋也不抑制,是调养的最佳节奏。音乐还对人体有物理作用,据研究,人体各种器官具有一定的振动频率,人生病时器官的振动频率会改变,而音乐通过本身的声波振动,可以纠正病变器官频率使之谐调,从而达到治病之目的。

随着生活、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音乐疗法已运用到治疗、康复、护理、保健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一精神性疾病:对神经官能症、抑郁症和功能型头痛有明显疗效;音乐可使多动症的儿童变得合群和注意力集中;镇静性音乐能使手足多动症的患者放松,刺激性音乐有助于痉挛的协调。其二心血管疾病:听民族音乐可明显减轻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心率变异性提高,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听安静抒情轻快的乐曲可使心梗、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及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患者心率降低,血压下降,心肌耗氧量减少;音乐治疗对心律失常尤其是非器质性心律失常有效,可减少室性早搏和室上性早搏的次数,显著减轻患者的心慌、胸闷、胸痛症状。其三肿瘤:音乐可使癌症患者化疗后产生恶心的持续时间减少及呕吐严重程度降低,改善肿瘤患者心理和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四脑功能改善:音乐治疗已用于改善脑瘫患者与肌萎缩患者运动的协调,也用于严重语言障碍患者中教授呼吸的方法及句子的控制;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脑外伤后意识障碍、脑中风等患者在进行音乐治疗后,运动能力改善,社会交往增多,情绪的稳定性增强。其五手术镇痛:国外有研究报道对手术的患者根据喜好选择安神音乐、古典音乐或现代音乐,结果在听音乐20分钟后患者呼吸频率、血压脉搏均低于听音乐前状态,同时焦虑计分下降。其六ICU中的应用:ICU房环境往往造成患者焦虑、恐慌、抑郁等负面情绪,音乐可缓解患者压力,促进患者身心康复,避免ICU综合征的发生。

音乐的选择应是个性化的,不应该千篇一律,可先让病人试听不同的曲目,以确定最合适的音乐,或让病人剪辑喜欢的音乐片断制作成锦集,使音乐风格与病人的病情和人格类型相吻合。治疗时,患者应专心致志、摒弃一切杂念。治疗过程中严防噪音干扰,限制灯光、探访者、电话等。音量以病人认为适量为宜,一般不宜超过60dB,治疗时间以20~40分钟为宜,每天1~2次,疗程以治疗目的的不同而异。

编辑景无垠

作者简历

篇5:《节奏训练》音乐教案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打击乐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xx)07-0082-01

音乐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得较多,是一门艺术类的专业学科,而节奏训练则是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地认识音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节奏训练若掌握不好,容易使训练和理论脱节,难以让学生产生代入感,所以有必要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

一、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目前的高职音乐教学主要采用欣赏教学的模式,教师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中逐步掌握音乐知识。如果能在音乐欣赏里增强节奏训练,将极大地加强教学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节奏训练越来越受到音乐专业学生的欢迎,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感觉。节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音乐创作的灵感,所以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深化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二、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应用

(一)节奏训练的多媒体辅助作用.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专业的第一课。采用多媒体进行节奏训练是当前使用较多的方法之一,多媒体课件可以随时播放多种多样的节奏音乐。教师可以首先采用较为简单的节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时针的走动声、火车驶在铁轨上的声音,都是非常有节奏的,也是生活中所能碰到的。还可以对某个音乐类型进行设定,以提高学生的感悟力为目标,采用多媒体分解音乐节奏的元素,使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的变化进行了解,强化学生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创造能力,对音乐内涵能够更深入地领会。

(二)节奏训练中的打击乐器使用。对于节奏训练来说,打击乐器是非常重要的道具,如果将打击乐器应用到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来尝试,这样有利于节奏训练的开展。例如,教师在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表演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跟上节奏,并发掘更多的打击道具,包括水桶、桌子等,使表演的元素更丰富,从而体会到打击乐器所带来的乐趣。节奏通常分为1/4拍、2/4拍、3/4拍、4/4拍,每一类型的节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打击乐器来增强学生对节拍的记忆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控制一个类型的节拍,以此来进行节奏训练通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最终组合其一首完整的节奏乐曲。教师还可以评价学生的节奏打击效果,并注意节奏在动态变化时的不确定因素,让学生首先掌握单一的节奏,然后逐步掌握复杂点的节奏,最后讲解乐谱。

(三)通过课外活动加强节奏训练。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中,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加强节奏训练。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建打击乐团,在课外进行各种活动,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教师还可以利用画面、声乐、语言等方面的手段,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然后通过课外活动巩固锻炼。这种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节奏思维,提高音乐方面的想象力。节奏训练充满着律动感,本身在年轻人中间就比较受欢迎,在坚持练习下,学生的反应能力将大幅提高,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反思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通常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积极探索新知识、新方式,进行自我调整。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中,教师要以丰富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形成自身的节奏感。当前的节奏训练一般会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节奏训练不能跟艺术素养紧密结合。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教育,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素养,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两者之间通常难以形成紧密的结合。教师的大部分精力一般会放在节奏技巧的训练上,而忽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

育,这让学生不容易体会到节奏的艺术魅力,从而影响到节奏训练的效果;二是音乐教师未深入了解打击乐器,通过打击乐器开展节奏训练不顺利。因为打击乐器的种类比较多,要想对每一种打击乐器进行深入了解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加深对乐器的了解。针对这两个问题,音乐教师应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尽量多掌握几种打击乐器,在提高理论讲解能力的同时,也能(转 载于:www.hnNscy.CoM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以身示范,做好学生的节奏培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讲解和节奏表演,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并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出人格魅力和自身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节奏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以此来推动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毅.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探究[j].戏剧之家,20xx(01).

[2]翟芮.浅谈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xx(19).

[3]罗筠.浅谈节奏训练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xx(04).

篇6:节奏游戏 音乐教案

《节奏与生活》是一节创新课,选取和创编的内容主要从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生活,体现音乐性、人文性这几方面入手。在教学设计上力求延展和突破原有教学模式,关注对人的教育,活化教材,从文本向人本转化,创设更多学生参与音乐体验,表现和创作的空间和机会,追求课的逻辑关系,提高密度,时效度。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了解,二是创作,三是表现,了解是创作表现的前提,创作表现是了解掌握的提升,这个关系是本课教学的主线。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关注学生行为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真情投入和创新参与。教学一开始在复习掌握各种节奏型之后,教师不做任何讲解,提出问题“为什会有这些节奏型,他们从哪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去想、去体验、去思考,经过体验思考后向教师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通过从生活中提炼节奏,用节奏来表现生活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节奏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产生新的理解和体验,并产生自己创作创新的愿望,自然引入创作阶段。接着教师提供多种参与情景、条件使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不同的生活形象创作表现节奏。使学生对节奏有新的认识,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拓宽学生音乐文化视野。| 2.技能目标:能根据生活中的不同形象来创编并表现节奏,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大胆创新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音乐与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生活形象创编并表现节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书写纸、口琴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组织学生按节奏进行 “请你跟我一起动”的游戏按节奏模仿教师的动作调动情绪,拉近距离,引出节奏

复习所学节奏,了解节奏是音乐的骨架(1)请学生例举并复习所学节奏

(2)渗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这一知识点回忆.例举所学节奏,进一步享受节奏复习.掌握节奏,为节奏提炼和创编打下基础

从教师的言行入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形象中去寻找提炼节奏从教师言行中提炼节奏,积极讨论,自主地从身边的形象中寻找提炼节奏 播放录像,引导 学生从大自然的各种形象中提炼节奏投入地欣赏,积极地从大自然中去寻找节奏

街头录像,引导学生提炼节奏,表现节奏大胆想象街头情景,从中去寻找节奏,提炼节奏。根据创设的情景,用身体语言表现节奏,并为节奏取名为命题节奏创编作好铺垫

出示四条不同特点的节奏,引导学生想象分别表现怎样的生活形象学生分组讨论

根据节奏特点,大胆想象生活形象,并用身体语言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探索与学习,进一步了解不同的节奏表现不同的生活形象 出命题,让学生运用节奏表现命题,用身体语言来表现节奏学生齐心协力的创编节奏,尝试用节奏来表现命题,同时用表演的形式充分表现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形象创编节奏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作的时间空间,培养合作精神,体验创作带来的快乐(1)出示节奏(2)出示旋律

(3)引导学生领略音乐带来的美(1)想象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篇7:中班音乐教案节奏聚会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3、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节奏的乐趣,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教具各一样、日历簿一个,磁铁若干、小棍棒、音乐磁带、录音机、铃鼓、口哨、水果卡片、水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兔子舞》将幼儿带入场:

1、请幼儿歌唱《小天使之歌》,问幼儿是否喜欢音乐?

讲述音乐来源于生活,也是美的体现!

2、介绍节奏,告诉幼儿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拍手、拍黑板、踩地板、口哨、铃鼓所打出的节奏、妈妈炒菜的声音及洗衣服的节奏。

二、出示十六宫格:

1、介绍十六宫格,让幼儿猜猜十六宫格是用来干什么?

2、出示水果卡片,让幼儿将水果卡片放入十六宫格中,然后让幼儿在装有磁铁的格子里拍一下手,并给只有一个水果卡片的格子的取名,边拍边念。音乐起-----

3、从十六宫格里拿出部份磁铁,问幼儿没有磁铁的格子里要不要拍手?然后给没有磁铁的格子取名。再请幼儿随音乐边拍过念。

4、请幼儿给水果卡片找朋友,再给有两个磁铁的格子取名,然后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拍边念。

5、问幼儿一个磁铁、二个磁铁、没有磁铁的格子各叫什么名字?

三、教师小结、出示日历薄:

1、告诉幼儿一个水果、两个水果及没有水果的名字有两个,出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并向幼儿介绍。再作出总结。

四、游戏《节奏舞蹈》

轻音乐开始后,请家长同幼儿一起在场中自由舞动,并引导幼儿踩着节奏跳舞。

音乐起----

五、播放《兔子舞》,带领幼儿及家长离开课室并结束。

我是一片树叶(音乐)

目标

1.丰富幼儿有关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

2.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地用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准备

长的硬纸条、钉书器。歌曲《秋叶》的录音带。

过程

1.带幼儿到户外欣赏秋季景象,感受秋风拂面、天高气爽的宜人气候,以及树木花草的变化,培养幼儿热爱秋天的情感。

2.观察秋季树叶的变化

①树叶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②刮风的时候树叶怎么样?刮大风和刮小风树叶有什么不同?

③树叶变黄以后怎么样?

④树叶飘落到什么地方?

3.带幼儿拾落叶,做成头饰(将树叶用针书器钉在长纸条上,再围成圆圈)带在头上。在制作头饰过程中,播放歌曲《秋叶》的录音,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理解内容。鼓励幼儿跟唱歌曲。

4.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结合观察活动扮成树叶边唱边自由表演。

5.请不同水平的幼儿说说自己表演动作的内容。然后反复进行表演。

建议

1.此活动应结合认识秋季特征进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理解歌曲内容、动作与大自然的关系,让幼儿自己获得知识经验,自由地舞蹈。幼儿的任何动作都会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不要强求统一。教师要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要给以肯定。

2.这种活动还可以结合认识春季的柳条发芽,让幼儿获得有关知识经验,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表现杨柳的舞蹈。

篇8:浅谈幼儿音乐节奏教学

一、引导幼儿多渠道寻找、感受节奏, 培养节奏感

节奏是一连串按一定规律组合的长短、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 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 我们要引导幼儿去感知。

1.从生活中寻找节奏。

生活中的走步是四分节奏, 跑步是八分节奏, 打哈欠是全音符……让幼儿在具体的动作中感受每种音符的时值, 掌握由此构成的多种节奏。

2. 从自然音响中去发现节奏。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 节奏无处不在。如钟表的滴答声, 动物的鸣叫声, 自然界的雷声、风声、雨声……我们收集了多种自然音响, 引导幼儿学会倾听, 并学习模仿节奏表达。

3. 从日常活动中找出节奏。

如老爷爷走路慢吞吞×—|×—|, 爸爸走路稳又重××|××|, 小朋友走路蹦蹦跳××××|××××|。再如, 小朋友自我介绍:我叫×××, 引导幼儿找出日常活动中的节奏。

4. 从音乐活动中感受节奏。

进行曲的行进节奏, 摇篮曲的舒缓节奏, 舞曲的欢快节奏……我们通过多种类型的音乐活动, 引导幼儿感知并模仿不同的音乐节奏, 用拍手、跺脚、拍腿、手腕花等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并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各种节奏的不同感受。

二、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法

节奏乐的基础是节奏型的练习, 幼儿在节奏型练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 降低了他们学习节奏乐的热情。因此, 教师要思考如何使幼儿有兴趣地学习节奏乐。在工作中我总结了一系列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节奏乐教学方法。

1. 游戏法。

通过游戏把原来枯燥的节奏练习转变为幼儿喜欢的节奏游戏, 使幼儿对节奏训练感兴趣。如游戏“动物园的歌”, 幼儿带上头饰扮演小动物, 随机抽取节奏图片, 根据节奏图片的节奏用该动物的叫声唱出“小动物的歌”, 既巩固了幼儿对不同节奏的认识, 又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在我们班级像“许多小鱼游来了”“五只小鸭”“小花猫抓老鼠”等节奏游戏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玩的。

2. 图示法。

教师将所教学的内容通过图片进行展示, 让幼儿先有直观的印象, 然后识别不同节奏类型。如节奏乐曲“五只小鸭”, 运用图谱方式, 将乐曲分解成五线谱、节奏、动作、配器, 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 通过直观的图片帮助幼儿发现节奏的变化, 明确自己所承担的演奏任务。

3. 舞蹈法。

身体是幼儿最好的节奏乐器, 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可以开展不同的舞蹈律动, 结合幼儿好动好模仿好表演的特点, 我通过让幼儿跳起来、动起来、拍起来, 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在节奏乐的表现中, 对理解节奏、感受节奏、表现节奏有很大的帮助。

4. 朗诵法。

从幼儿熟悉喜爱的儿歌、童谣开始, 运用节奏朗诵进行教学。我们先让幼儿按二拍子节奏熟练朗诵儿歌, 或利用日常语言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比如, 我们在节奏乐教学中从字词、姓名开始进行节奏朗诵教学。如让幼儿有节奏地

自我介绍:×—×××—×××

我叫丁丁我叫张涵岳……

用幼儿自己的姓名进行节奏朗诵, 使他们惊喜, 充满兴趣。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名、交通工具名来进行二拍子的节奏朗诵, 而且说得与别人不一样。造词时, 有的幼儿在交通工具名称前加牌子名, 如“奥迪汽车”, 或加形容词, 如“红色轿车”等。幼儿在这样的节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培养了即兴创编能力和反应能力。

在幼儿学会几种固定的节奏类型后, 在节拍掌握比较稳的情况下, 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合奏练习。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从每个小组表现固定的节奏型到相互配合表现不同的节奏, 引导幼儿逐渐表现多种节奏的和谐统一。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节奏型以后, 教师还可以组织他们进行多种节奏的手脚配合练习, 在行进的队形变换中表现节奏乐。

同时, 教师可引导幼儿在不同区域内进行节奏活动, 满足幼儿自发性节奏活动的需要。如语言区提供有关乐器、乐队的图书;美工区提供与乐队主题作品相关的创作材料和工具;音乐区提供各种歌曲和乐曲录音带、各种打击乐器、节奏谱等等。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音乐教育活动中, 幼儿是一个个体, 个性不一, 能力有别。所以, 幼儿在学习和感受节奏的过程中, 更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一旦幼儿在生活中真正体会到节奏的美感与快乐, 由此产生的作用将是持久的, 也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尹爱青、曹理、缪力, 《外国儿童音乐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2].沈建洲主编, 《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志华主编, 《幼儿园音乐教学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音乐的节奏

节奏、旋律与和声是构成音乐的三个基本因素,它们是一件事物的三个方面,相互结合,不可分割。不过,由于旋律与和声都要依附于或借助于节奏,并且不能离开节奏而存在。所以说,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也就是说,只有有节奏的音乐,不存在没有节奏的音乐。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在音乐中起到核心作用,是音乐的中心环节。

音乐作为时间性的艺术,是在时空运动之中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时起时落、时长时短、时强时弱,形成多种多样的节奏形态,并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进化而不断变化出新。

十六世纪前后,大部分西方音乐的节奏是基于生意模式和拍节构成的;而在三个多世纪前,音乐的时间组合是采用定量音符,再早则是使用所谓的节奏程式。所有这些体系,都或多或少建立在拍子是有规律的反复观念上。

另一方面,大多数亚洲国家的音乐并不是采用重音有规律的反复组合方式,音的长度也无须计量,这种体系可称为自由节奏,在西方音乐中也可以找到一些近似的例子,总的说,他们是倾向于日常生活的语言,而不是诗歌的韵律。

节奏是音乐在时间关系方面的组合,有如下几个方式:1.自由节奏,如在东方的一些音乐形成中。2.伸缩性节奏,如素歌,它的每个音都被当作具有相近的长度。3.定量节奏,无论是11——12世纪的节奏程式,还是13——16世纪的三和三音时值的体系均采用这种方式。4.牌子节奏,即轻重拍节奏,十六世纪以后所使用的方式。

节奏是音乐中显示出来的因素,事实上先人们最早在音乐上所反映出来的形式,就是节奏。是人类的劳动创造了节奏,歌声依附于节奏,伴奏及和声则是在人类有智慧以后才产生的。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状态之中,没有绝对的静止。万物既然都是运动着的,那就必然存在着节奏。所以说,节奏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只不过它在音乐中表现得最丰富明显而已。人们往往把音乐上所有的“节奏”语跟“节拍”语互相混杂,其实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节拍是基于一定单位时间的牌子的倍数和分析所组成的,它意味着有强音、弱音、序列的周期循环。而节奏则是含意更广泛,具有根本性的时间运动的秩序,故而也被称为“律动”。节拍类别是有限的,本质是自由的、变化的,如果把它看成是节奏的全部,那是一种误解,也就是说:节拍是恒定的,节奏是灵活的;节拍是均分的,节奏是变异的。把两者混为一谈,难免会由此而推导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节奏与牌子不同,节奏是总时间组织,节拍是强弱拍的有规律的重复。节拍只是节奏的一种表达方式简单的节拍可构成复杂而多样的节奏。音乐作品中,不同的节奏体现不同的情绪,表现多样化的音乐风格。鲜明而规范的节奏可以使旋律起到充分表达音乐思想、神化音乐现象的作用;反之混乱而不明的节奏,必然导致旋律的抽象化,失去音乐的表现力和弦动感。

不同的节奏可以表象不同形象:2/4拍是节奏结构一强一弱,可以和好地表达人行走时的步……如4/4拍的节奏想象结构是强、弱、次强、弱,可表象为其他四足动物行走动态;付点节奏,可表象人的跳跃或其他动物的奔驰。

教学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普遍性的,有特殊性的怎么处理呢?以下就几个常见的问题谈谈本人的体会。

生活中,我发现缺乏节奏感的学生,常常表现在不能很好地感受节奏的律动规律,当他们弹奏一首曲子或演唱一首歌曲时,常会产生忽快忽慢的想象,也就是常说的“赶”或“拖”,对于复杂一些的节奏就更难掌握了,这就要对他们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初学的学生,容易产生不会均等地数拍子的现象,如果四个音符后接一个全音符,学生在数拍子时,第一小节一般都会数得很准确,而在学生数第三节时则往往会越数越快,这是因为学生只知道一、二、三、四,而并没有意识各小节中的音符不论多少个,他们的拍子加起来都是均等的,只是凭直观感觉“四分音符有四个、全音符只有一个”,所以会数快些;还有一个原因则很可能是学生认为一小节里只有一个全音符,好观察,数起来方便,因此可以顺口说出,而顾不上节奏了。这种情况容易纠正,只要学生演奏或弹奏时,教师伴奏或敲击出均等拍子来衬托,或教师示范弹奏时,学生在一旁以手拍掌,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有条件的,也可有小铃、沙锤之类的东西敲击拍子来体会。

有的孩子赶拍子,如果有节拍器的话,借助于它,也是一种极好的解决方法,最初练习时可多打分拍,熟练后可转入练习合拍子,甚至于一小节打一下拍子,以便掌握正确的律动规律。

实践中我还发现,上台演出,不论是沙龙式的还是正式的,对学生提高节奏的稳定性有极大的帮助,有条件的话,给他们录音,然后刻录成光盘,每人发一张。当他们以平静的心态去观察自己的演出时,音准、姿势及节奏的好坏在自己的眼前暴露无遗,这对他们的触动将是深刻、难忘的。

篇10:音乐活动寻找节奏幼儿园音乐教案

活动目的:

幼儿能发现周围声音的节奏,尝试根据歌曲旋律创编节奏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室。

二、引题:根据动作和声音找节奏

(1)、师拍球,全体幼儿拍拍节奏,师把节奏型写出来。

(2)、请一幼儿跳踵趾小跑步,全体幼儿拍出节奏,再请一名幼儿写出节奏型。

三、寻找节奏:

幼儿自由摆弄周围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找出声音的节奏,并把节奏型写下来。(可与邻近的小朋友交流:你拍给我听、我拍给你听,且可共同再创作)。

四、创编节奏型:

1、分组创编:幼儿四个人一组共同为曲谱(已学过的`曲子)配上节奏型。

重点引导幼儿创编与简谱对应的有特色的节奏型

2、幼儿自由组合,互相配合合奏。

五、复习舞蹈《扭秧歌》。

篇11: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节奏聚会

活动目标:

1.感受、理解大鞋与小鞋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音乐教案-活动内容:大鞋与小鞋。

2.在学唱歌的过程中萌发关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大号的男皮鞋、娃娃的小鞋若干双、歌曲音乐磁带、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感受大鞋与小鞋:

(1) 幼儿脚穿大鞋走路,说说穿大鞋的感受,听听走路时发出的声音并模仿大鞋发出的声音。

(2) 幼儿脚穿小鞋走路,说说穿小鞋的感受,听听走路时发出的声音并模仿小鞋发出的声音,幼儿教案《音乐教案-活动内容:大鞋与小鞋》。

2.初步感受歌曲内容:

(1) 教师播放歌曲两遍

“这是一=首关于爸爸的大皮鞋与娃娃小皮鞋的歌,你能听出歌曲里唱的是什么?”

(2) 幼儿听赏,按小组议论回答,了解歌曲的内容。

(3) 教师介绍歌曲的名字,演唱歌曲若干遍,幼儿跟唱。

3.感受、理解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1) 听音乐,找出反映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的乐句。

(2) 学习演唱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的乐句。

篇12: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节奏聚会

教学目标:

1、喜欢音乐活动,随音乐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积极参与表演,并从中体验乐趣。

教学重点:

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即兴表演歌曲

教具准备:

小帖画奖品、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前不久刚刚度过了国庆长假,咱们今天来聊聊国庆节吧!

1、国庆节是哪一天?是谁的生日?

2、欣赏童老师拍下来的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

二、学唱歌曲

师:欣赏完毕,小朋友有什么感受?

1、看图记歌词,有节奏的朗诵。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仔细瞧瞧,什么小精灵来到我们身边了?出示头饰:小蜡笔。

师:对,蜡笔小精灵在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呢!它还带来了4位好朋友。

引出歌词:小小蜡笔,穿花衣。

出示课件:红、黄、蓝、绿四个蜡笔小精灵出现在屏幕上。

师问:蜡笔小精灵身上的衣裳漂不漂亮?它们都穿了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呀?它们衣服上的颜色都一样吗?有哪几种颜色?

有节奏地读歌词“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

师:这么可爱的蜡笔小精灵你们喜欢它吗?

师小结:“小朋友们多么欢喜”,那你能用小蜡笔做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画面:小朋友们比赛画画的图片

师问:咦?他们在干什么呢?要比赛什么呢?

引导幼儿看图说出歌词:“画个图画比一比”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都画了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画面:可爱的小鸟在蓝蓝的天空上自由自在的飞翔;青青的小草钻出泥土,舒展着柔嫩的身体,随风摆动,一幅春机盎然的景色。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歌词:“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

师:看看还画了些什么?

课件出示画面:太阳公公面带微笑,高挂在天空,向四周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和国旗的图片,占据屏幕的另一半。

课件显示歌词:“你画太阳,我画国旗”

画面:校园内,高高飘扬的国旗,小朋友们仰着头,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着国旗。

师:小朋友们,当你们听到国歌,看着国旗冉冉升起,你的心中会想到什么呢?

课件显示歌词:“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引导幼儿有激情的朗读。

2、播放歌曲,完整欣赏。

3、发声练习:《山谷回音真好听》

4、幼儿随视频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你们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感觉歌曲旋律是怎样的(活泼欢快)第一遍:引导学生用高兴、快乐的心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师:你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哪两句是重复的?-----祖国,祖国,我们爱你”。为什么要重复呢?

师:因为只唱一句“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我觉得好像还不能够表达出心中对祖国的爱,所以还要再重复一次。那后面的那句跟前面要唱得一样吗?

师小结:后面的那句歌词和旋律虽然是重复的,但力度上应该要更强一些,这样才能完全表现出我们对祖国的爱。

第二遍:注意末句反复的力度加强

5、全体幼儿随伴奏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鼓励幼儿站在老师面前大胆演唱。

三、表演歌曲

1、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

2、欣赏老师舞蹈,幼儿伴唱。

3、跟随老师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国家,今天你们唱出了对祖国妈妈的爱!让我们也拿起小蜡笔去画出心中的祖国吧!

课后延伸:知识扩大,情感升华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歌唱对祖国的爱的歌曲,我们一起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听一听吧!如《国旗国旗多美丽》,《我爱北京天安门》,《娃哈哈》,《中华国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要使幼儿通过聆听、表现、创造等感受音乐的内涵和美的情感,在本次活动的教学中,我从情感入手,通过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祖国的美丽图片,再通过配图有感情朗诵歌词,掌握歌曲的节奏,在学唱歌曲中,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使技巧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串于音乐实践中,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充分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如要求他们自信大方的站在客人老师面前演唱;用身体的动作演绎歌曲尽情表现自我;欣赏老师舞蹈为老师伴唱;用KTV伴奏幼儿进行演唱请评委老师打分等多种形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幼儿的好奇、好动、形象直观思维强的年龄特点和注意教学的趣味性、自主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着眼于幼儿的自主发展,致力应用现代信息技巧优化课堂教学,使整个活动生动活泼,盎然有趣。

上一篇:名字作文600字下一篇:广告策划及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