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系统开发是重点,系统实施是难点,从生产操作的角度来说,最基本的部分是生产单元,同时也是系统的具体表现,可以为系统方案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保证系统的安全生产质量。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清单制在矿山安全生产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需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以此来保证安全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篇1:

矿山安全管理的理论框架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进步,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矿山的安全问题凸显得格外严峻。本文对我国矿山现状及安全问题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首次提出关于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核心框架结构RS理论,以期为我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矿山;安全管理;框架;RS理论;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和关注安全与健康,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呼声越来越高,安全成为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而确定安全管理核心框架结构是矿山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探索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框架及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首次提出关于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核心框架结构RS理论。认为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核心框架是建立在安全战略目标与规划基础上的风险监测与预控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监管,为我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1、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

據报道,近几年我国矿山的百万吨死亡率、千人死亡率等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安全生产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是,矿山实现长治久安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缺乏统一、持续改进的安全战略规划目标。总体上来说,我国矿山业主、管理者,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管理层,普遍感到安全所带来的压力,都十分重视安全生产。为此,从责任落实、制度建设到安全技术都能进行全面的部署和安排,但同时又普遍感到安全的随机性,风险性,对管理的效果没有充分的把握,对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没有信心,缺乏安全战略目标,没能制定长期统一的、持续改进的安全战略规划。

(2)安全理念认可程度不够。矿山大都确立了自己的安全理念,理念基本围绕"以人为本"、"瓦斯超限就是事故"、"责任重于泰山"等内容概括成几句话。但是大都只停留在几句口号,而如何将理念让全体员工认可,并融入员工的行为习惯没有引起管理层的普遍关注,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

(3)本质安全程度急待提高。我国矿山企业现代化矿井与落后生产工艺并存。部分中小型矿山基本的安全设施不能到位,落后的甚至淘汰的工艺、设备在部分矿井还大量存在。从整体上说,我国矿山本质安全程度急待提高。

(4)安全培训与教育较多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矿山普遍重视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强化员工的技能培训。但缺乏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忽视安全文化的熏陶,缺乏培训效果的评估,教育重形式,轻效果。

(5)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三违"现象严重,三人以下死亡事故时有发生。当前,我国矿工组成复杂,特别是中小型矿山企业,民工比例较大,员工文化层次和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岗位安全知识和基本的安全意识,"三违"现象严重,习惯性违章禁而不止,或者说"禁"得不够,造成三人以下死亡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总量仍然较大。

2、安全管理核心框架结构

针对目前我国矿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应用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矿山的管理实践,我们认为矿山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首先应该是制定安全战略目标与规划,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风险监测与预控,并通过企业内部的安全监管予以具体实施。确定了安全管理核心框架内容,进一步对核心内容进行细分,并理清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准核心框架的实现途径,从而形成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核心框架结构,如图1。

图1安全管理核心框架结构图

在以上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框架中,安全风险监测与预控管理,关键词是风险(Risk),基本步骤是通过对作业环境风险的监测与评估,制定预控措施,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安全文化建设核心内容是本质安全化、企业安全理念与员工综合素质和企业安全制度,概括地说安全文化都是从规范物的安全状况和人的安全行为为出发点,所以我们用规范教育(Schooling)这个词来概括其深刻的内涵;其次就是安全监管(Supervision),安全监管是实现以上安全管理核心框架内容的操作手段。基于以上安全管理思想,我们将其概括为"RSS"安全管理理论,简称"RS"理论。下面我们就"RS"理论,即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核心框架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

3、安全战略目标与规划制定

安全战略目标与规划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首要问题。安全规划是一个很严肃、必须全面考虑的系统工程。首先,规划必须建立在深入分析企业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确立安全发展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明确规划期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目标必须既切合实际,也不好高骛远。短时间内将目标定为消灭伤亡事故只是管理者良好的愿望,不是规划的题中之义。规划本身追求长期目标,有力保障,分段实施,持续改进。规划的框架内容一般应该包括分析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确立规划目标,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必要的保障措施等内容。企业生产事故的发生虽有其随机性和潜伏性,但是也存在其从致因、发展到发生的变化规律,有其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安全战略目标与规划就是通过战略规划的实施,不断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最终达到消除不安全因素,减少甚至消灭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4、安全风险监测与预控管理

安全风险监测与预控是我国矿山企业在长期与瓦斯爆炸、透水、火灾、煤尘、顶板等灾害治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的管理经验,是抓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风险监测与预控管理从实践中来,但又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它从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应用工程学原理及有关知识来研究系统事故和评估隐患的风险性,采取防范措施,以消除潜在危险或把危险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求得生产条件的安全化。安全风险监测与预控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管理节点,即隐患排查、风险监测与分析,安全风险评估与分级,安全控制措施。为了实现安全风险监测与预控目标,我们在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做法。譬如管理过程中风险监测与预控要按定问题所在、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期限和定整改验收责任人的"五定原则",并实行从监测、评估、预控以及跟踪检查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安全风险监测与预控管理是现阶段矿山面对高危险作业环境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我们的生产作业面、作业环境、人员设备都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作业环境要么是受限空间或者处于高处、运转的机械设备旁,而且随时受到瓦斯爆炸、透水、火灾、冲击地压等诸多灾害的威胁。因此,面对这种动态变化的风险必须进行不断的隐患排查和风险监测,并进行科学的评估与分级使之达到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的目标。

5、安全文化建设

5.1建设途径

建设途径中,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安全培训的地位和培训目标实现的艰巨性与长期性。安全文化核心内容员工安全理念和行为习惯养成一方面通过制度的不断强化,另一方面就是通过企业的安全培训加以实现。当前,我们的矿山企业培训工作普遍缺乏科学的培训计划与目标;重视培训的形式,而对培训的效果缺乏认识和分析;对员工安全意识、操作行为习惯培训缺乏足够的关注与规划。安全培训工作应当首先要制定目标规划,探索具有实效的培训方法,结合企业实际,在课程、教案、制度及效果分析与评估等等方面都必须有全面的规划与设计。安全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譬如要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习惯就十分的困难。因为我们95%的行为是通过习惯养成的,习惯就是习惯,丢弃它太不容易!任何人都无法把它一下子抛出窗外,而必须要像下楼梯一样,一步一阶,慢慢去改,不断地纠错与重复。而要形成整个企业涵盖所有员工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这也是企业管理者及培训老师们要不断思考并实践的重要课题。

5.2本质安全与制度建设

本质安全化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加强安全理念的渗透和员工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加强本质安全化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按照本质安全建设的环节,我们认为标准化和设备与环境的设计是两项基本的建设节点。事实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程度等原因,从宏观上讲,要真正做到本质安全是比较困难的,但从微观上讲,在某一点、某一台设备、某一个环节上要做到本质安全还是完全可以的。本质安全应该是一种过程,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事故的教训和安全要求的提高,本质安全也是一个逐步提高完善的过程。制度建设同样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制度建设要注重是否有利于本质安全的实现,是否有利于安全理念对员工的渗透,是否有利于规范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制度建设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其一是责任制,其二是激励与考核,其三是技术与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制度建设的关键要件,岗位操作规程是其中核心内容,这是制度框架的基础,必须全面疏理、修订、达到手指口述的熟悉程度,目标是使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并成为自然的行为习惯;激励与考核主要包括物质及精神的激励措施、绩效考核和违法违规的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技术与规程主要指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条件及安全技术规程与标准。

总之,制度的建设必须以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为核心,以操作规程的执行为抓手,保证科技、技术和经济投入,通过成熟的技术与规程,有效的激励与考核,不断规范企业生产作业环境物的安全状况和人的安全行为。应该说,安全文化建设是抓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之策,重中之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但企业一旦形成了自己的安全文化,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现阶段,我们很多矿山仍然将安全文化停留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加强宣传与教育层面,没有充分理解安全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潜在价值。盡管每年的企业一号文件讲的是安全,大会小会强调最多的也是安全,宣传标语、手册印刷最多的也都是安全,但往往要么是没有具体的措施、要么有措施落实不下去,其结果就是效果不明显,目标不实现。

6、安全监管

监管队伍建设重点是要按照学习型、专家型、开拓型、务实型、廉洁型等标准框架要求,建立并完善其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监管能力的培训计划体系和绩效考核奖惩体系、并通过不断筛选和补充,建立一支专业对口、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年龄适当、既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又有较强的理论素养的专业监管队伍。

结论

本文应用安全生产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某矿山的实践研究,探索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框架结构,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安全管理是矿山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安全管理是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的有效手段,而找准安全生产管理的切入点,确立管理的核心框架结构是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

(2)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核心框架是建立在安全战略目标与规划基础上的风险监测与预控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监管,即本文首次提出的RS理论。风险监测与预控管理基本步骤是通过对作业环境风险的监测与评估,制定预控措施,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安全文化建设核心内容是本质安全化、企业安全理念与员工综合素质和企业安全制度;安全监管是实现以上安全管理核心框架内容的操作手段。

(3)安全文化建设是现阶段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应该关注和着力推进的重点内容。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节点是安全规划目标、理念渗透、行为习惯、本质安全和制度框架。在安全文化建设前期,必须进行设计策划、宣传和培训,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评估。

(4)安全制度建设必须以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为核心,以岗位操作规程的执行为抓手,并保证科技、技术、投入落到实处。制度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制度建设要看是否有利于本质安全的实现,是否有利于安全理念对员工的渗透,是否有利于规范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

参考文献:

[1]廖国礼,王云海,李春民.矿山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结构与问题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83~86

[2]杨力,姜秀慧,刘志强,等.建设项目安全评价与职业病危害评价对比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2):118~121

作者:陈世权 蒋宁波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篇2:

清单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系统开发是重点,系统实施是难点,从生产操作的角度来说,最基本的部分是生产单元,同时也是系统的具体表现,可以为系统方案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保证系统的安全生产质量。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清单制在矿山安全生产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需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以此来保证安全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清单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应用

分类号:X92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种形式的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受到安全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生产的稳定和安全,就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的相关标准和法律制度,矿山企业也需要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操作流程,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执行力度不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所以需要从企業的核心出发,做好相应的细节管理,保证对策执行的合理性和完善性。

一、目视化管理,使现场环境整洁有序

为了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功能,在矿山作业初期应根据现场布置及具体工作内容,制订相应的安全控制方案,并及时检查设计方案及材料的质量,以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因此在矿山作业初期应根据现场布置及具体工作内容,制订相应的安全控制方案,以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为使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得以形成,必须根据作业过程中的位置来确定,并以此为作业控制的主要依据。这些日常生产将涉及大量的危险源,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并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初期,把相关的规章制度张挂起来,作为生产作业的主要控制依据,充分的工程交接,可以让员工及时了解设备,也可以严格按照现场标识进行风险防范。笔者从矿山现场的角度来看,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设置安全色标,通过色标的不同可以证明事故的危险程度,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防火防爆效果。对危险区,要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同时要设置围栏,确保危险信息传递的质量。采用可视化管理方法,可与6 S管理有效结合,保证班组物料码放的合理性和整体性,通过此方法,也可逐步提高工作环境的整洁度,为生产作业安全提供良好的环境[1]。

二、编制危险源辨识清单,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为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质量,必须通过双重预防体系来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开展预防工作时,首先要对危险源进行识别,这样才能知道开采地点和现场的情况,从而达到现场布置的目的,通过这一方法也可以确定周围的环境,选择符合实际作业标准的设备,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功能。从清单制和安全管理方案之间存在的联系可以看出,为了避免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连锁危险,需要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也要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列出一系列危险源清单,以确保内容方面的完善性和合理性,并根据有关的有害因素标准,查明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种危险源和有害因素,并以代码形式进行分类,通过这种方法确保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合理性。从危险源评估表的角度看,应包括危险源评估,制定完善的危险因素评估方案,按危险程度对危险源进行分级,主要可分为一般危险、可接受危险、需注意危险、需整改危险、高度危险、立即整改危险等,并应根据不同的危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达到针对性管理的目的[2]。

三、完善清单制确保各项方案具有针对性

从安全生产管理的角度来看,措施的合理性与最终的实施效果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编制清单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危险源和工作内容,通过逐个对照的方法,解决矿山作业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防止在设备、材料等方面产生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对照的方法,解决安全用电设备使用、安全防护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是提高人员使用安全性的主要途径。从作业条件的角度出发,可按以下顺序制定完善措施,即直接从安全技术入手,做好相应的策划工作,消除矿山作业中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有效理顺作业流程,从根本上解决危险源,确保矿山开采安全。假如用直接方法不能消除危险因素,就需要用直接或间接的安全防护措施,对相关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安全防护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防护措施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在满足最终生产需求的同时,为后期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3]。

四、安全责任清单化,真正实现尽职免责。

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三定“原则”,相关管理人员要负起责任,确保责任的落实。因此,要根据工作内容和要求,制定责任清单,使责任清单上的每一个人都清楚具体的工作有谁做,谁检查,谁考核,以保证安全措施有效落实,同时,要特别重视检查和考核的作用,发挥责任清单上其他工作的作用,为此,要结合责任清单上的内容,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奖励先进,用激励的办法,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惩罚执行不力的人,让“失职”的观念时刻警醒班组的每一个成员,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照本宣科”,尽职尽责。

五、利用清单来提高矿山安全管理工作成效

对矿山来说,若要逐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合理运用清单制,从而逐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责任划分,明确矿山开采过程中生产第一责任人,保证技术人员做好技术审批、方案审核等工作,相关职能部门也要按照责任划分,为矿山开采提供安全环境。在设备检修工作开展中,需要充分发挥出清单的全部效果,为设备检修提供便利条件,保证后期的作业顺利进行。

结论:

综上所述,矿山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行为规范要求的集中体现,因此,通过提前策划、过程检查、分阶段总结和改进,可以使安全管理做到全覆盖,管理过程更加有序,减少管理漏洞,控制安全隐患,确保企业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唐华,朱索.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掠影  四川泸州:交出“两个历史最低”答卷[J].中国应急管理,2021(04):2.

[2]潘文峥,张爱玲,程程,杨志刚,李明伟,胡嘉岩,冀小方.四川:以“清单制”为抓手精准推进三年行动[J].中国安全生产,2020,15(10):25-26.

[3]孙为云,康杰,马占友,李学会.工作清单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1):98.

作者:晏碧江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篇3:

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探讨

近年来,信息处理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安全管理工作是矿山建设与发展的头等大事,但是随着现代化矿山企业建设规模日趋增加,信息量庞大且复杂,传统的安全信息处理手段已逐渐暴露出诸如信息管理效率低、存储率低、不宜实现信息共享等局限性。将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引入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利用现代科学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能够高效处理矿山企业生产过程中日益庞杂的安全信息,对于提高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大力推广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

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矿山安全管理工作者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建立的人机智能系统。由于其结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安全生产信息的收集、传送、标准化处理、存储和更新维护,可以较好地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型国有矿山企业已建设了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文就我国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逐步发展并普及应用的相关建议。

发展现状

我国矿山地质条件多样且复杂,每年矿山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为国民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传统的矿山安全管理方法在处理庞大的安全信息方面有一定局限性,为了提高我国矿业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国家积极提倡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建设。200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制定了《国家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纲要(2004一2010年)》,其中第五项任务明确了“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的第七项重大工程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程”;2005年11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制定的《国家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十项主要任务中第五项任务明确了“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十项重点工程中第四项明确了“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2007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将建设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项目明确为“金安”工程,并作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7度工作重点。同年8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并依据《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内容和建设目标制定了《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此规划是“十一五”期间矿山行业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应急救援和行业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开展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据,是我国矿山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性文件。2012年9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意见》,强调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安全生产过程中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有效预防和应对事故灾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资金的大量投入,科研单位带头,矿山企业积极配合,矿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十年我国在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还存在不同程度问题仍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差距较大,普及率不高。目前部分大型国有矿山已经通过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辅助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但受到经济条件,文化思想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尚有部分矿山企业,尤其是中小矿山企业还没有开始矿山安全信息化建设。

第二,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认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很多矿山企业仍存在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装备落后、应用水平不高的现象。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购置大量的电子产品,前期投入比较大。如果矿山高层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没有更深入地了解,那么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将举步维艰。

第三,安全生产管理软件和硬件研发能力薄弱。由于矿山开采环境的独特性,通用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的通信技术,往往不能直接用于各矿山企业的生产实践中,而需要科研机构根据某矿山的实际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量体裁衣”式的研发,这无疑增加了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难度。同时研发工作对科研人员的要求很高,其需要具备计算机软件研发技术、矿山开发技术、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及相关知识。因此,导致了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单位数量少而且规模小,研发技术水平低。

第四,专业人才缺乏。矿山开采或安全管理人才很多,但是同时具备矿山开采和信息化建设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却较为匮乏。人才队伍问题已成为影响矿山安全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发展建议

我国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起步较晚,发展和应用水平相对落后,虽然国家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使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工作。

第一,要加强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宣传。新技术的引入,虽然能为矿山安全管理工作增效,但是很多企业领导或者员工由于多年采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工作思维模式已定型,对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往往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因此,在未来的矿山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从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自身加强宣传等方面来提高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例如,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安全生产协会可以与各类媒体协作,以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方式宣传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设意义;矿山企业的可以通过安全简报、安全新闻等形式向员工介绍矿山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矿山企业的安全培训部门增加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计划等。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矿山与科研设计单位的合作。首先,应以讲求实效为原则,针对矿山企业的需求,由各级政府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主导,通过组织科技展交会、合作对接会等活动,为矿山企业与科研单位的衔接沟通创造条件。其次,可以由分管矿山安全工作的政府部门建设矿山与科研单位的工作网络,例如,通过矿山安全科技论坛、安全科技资讯网等形式,打造矿山、高校院所共同关注的集科技人才、科技成果、高校资源、企业需求的综合信息平台。再次,政府应通过出台促进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激励科研单位与矿山以技术合作、利润分成、技术入股、共建技术开发中心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有机融合。

第三,要打造矿山新型安全管理队伍。矿山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在稳定原有技术队伍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在职、转岗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培养各种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发挥其在安全生产信息化术推广应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应通过加强对专职安全员、各部门兼职安全员的培训,引导其学习安全生产信息化知识,切实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

编辑 袁辉

作者:陈盈舟 杨鹏 吴婕

上一篇:电网安全生产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核心能力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