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2022-07-13

第一篇: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浅谈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学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所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也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一、以人为本,民主治校,营造融洽的人际环境

领导与领导要和谐。对于学校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恪尽职守,率先垂范,身体力行。领导与老师要和谐。一个国家要有一种民族精神,一个企业要有一种单位特色,一个学校要有一种“和文化”。老师与老师要和谐。老师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更存在合作关系。老师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责任。老师与学生要和谐。老师既是学生道德升华、学业有成的引路人,同时又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很重要的一面体现在民主制的践行,老师的工作一定要体现民主,特别是在评优、评先的过程中。学生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对老师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尊敬教师的光荣传统,师生共奏和谐校园的美好乐章。学生与学生要和谐。 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生一点小矛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这些矛盾,我们要本着与人为善的做法去解决矛盾,要善于与人交流思想,减少误会。

二、全面可持续发展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

校园环境是指各种影响人的教育因素的总和,主要由校园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关念环境及周边环境等组成。舒适、幽雅的自然环境和卫生、安全的物质环境,使得师生们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观念环境的影响力取决于它附着于群体而又影响个体。

三、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突出职业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

首先,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突出职业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重点是突出职业特色,优化育人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使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都能在愉悦中接受真理的熏陶,在和谐的气氛中选择真知,创建一个健康向上、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其次,要塑造学院精神,创建具有进取意识、求真务实和谐的校园文化。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包括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立足一线的精神、脚踏实地的肯干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目的就是要使全院的师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现代职业的教育理念,刻苦学习的求知欲望,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求真务实的扎实作风,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最后,要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社团组织,培育丰富、和谐的校园文化。学院的社团组织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会处世与交往、组织与协调、竞争与合作,培养了组织协调能力,锻炼了自我管理能力。

四、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完善的校园制度

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范作用,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能合理划分学校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明晰责任归属,实现学校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学院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可依、有制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校园制度包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应遵循的规章制度;校园绿化、卫生和秩序管理制度;师生日常行为准则及长期沉淀的道德规范等。这些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控制作用,从而不断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规范的行为习惯,一靠规章制度的效力,二靠舆论宣传的力量,引导人们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

总之,创建和谐校园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如何发挥高校工会的作用

摘要: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加快构建和谐校园,积极推动社会和谐是高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的群众组织,在推进和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积极性、创造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工会;和谐校园;作用

Abstract: The campus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an integral part, to speed up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campus, and actively promote social harmony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is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College teachers unions as a mass organization in promoting democracy and strengthening the school building, to mobilize the broad masses of staff to participate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campus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Key words: Union College; harmonious campus; role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在于人,而人的成长在于教育,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是构建社会公平与和谐的根本之道,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加快构建和谐校园,积极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的群众组织,作为领导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和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积极性、创造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坚持科学发展,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发展是前提。只有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才能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广大师生员工既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受益者。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人越是得到全面发展,就越能为学校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只有学校规模扩大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办学实力增强了,办学环境改善了,形象品牌提升了,职工收入增加了,才能促进校园和谐。近年来,陇东学院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坚持改革、发展,使校园面积由原来的180多亩发展到现在拥有两个校区的1200多亩,学生人数从1999年的不足三千人发展到现在的一万多人;实现了从单一的师范性向综合性、从专科院校向本科院校发展的转变,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统一。当前,高等教育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着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传统教学与社会服务,贫困资助与就业服务,个性张扬与严格管理,银行贷款与职工收入,两校管理与资源共享等一些不协调、不和谐的问题。教育和引导教职工增强市场意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具体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关系。工会组织既要促进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聘任机制和“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绩效办法的完善,形成竞争机制,又要以“教代会”、“职代会”为平台,推进民主管理,维护教职工的利益,把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引导到学校发展上来,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教职工。

二、围绕中心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学校建设的发展目标,明确定位,找准载体,服务职工,使工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把“以人为本”、“人的和谐发展”的理念贯穿在工会工作的始终。人的动机和人的需要;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要摒弃强迫性的、被动性的做法,而采用人性化的,互动型的方法。努力创建教职工平等和谐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校园文化环境。把培育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知识型职工队伍摆到重要日程。组织广大教职工开展“教学评优赛”、“岗位技能赛”、“课件制作赛”以及听课评课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勤奋学习,提高素质,教书育人;通过 “质询会”、“作风评议”以及“提案征求”、“职工信(下转第7页)(上接第21页)教箱”等方式教育和引导教职工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和“工会积极分子”,家庭读书活动等,保持与广大职工的密切联系,心系教职工,服务教职工。

营造健康文明,充满活力的文化环境。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满足教职工多样性、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给教职工送去各种物质形式的和精神形式的关爱。通过大力开展教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职工的情操,培养教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提高教职工生活质量,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依靠校园文化这一无形的精神力量,把教职工的注意力、兴奋点不断地引导到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上,让学校的办学目标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理想。

三、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校园是否和谐,首要的就在于是否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方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方向建立的根本就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基础。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要求高校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倡导学术平等与学术自由,培养广大师生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尊重差异性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性中形成共识,使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较中互动融合,相互促进,形成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学术研究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包容、文明、创新的校园。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要求高校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必须进行共同理想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用共同理想凝聚和鼓舞广大教职工,使之转化为教职工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进而转化成广大教职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动力和积极性,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教职工成为加快学校发展的参与者。

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要求高校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和引导教职工,培养教职工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把爱国情怀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动力和行动,通过评选和表彰先进人物的方式,激励教职工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人生价值,发挥作用。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要求高校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校园共同的道德基础,形成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自强精神。发挥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用他们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育学生,真正做到以学为师,以身为范,使校园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基地和辐射源。

四、发挥维权职能,保证和谐校园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作为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高校工会必须旗帜鲜明地切实维护好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应该把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和谐校园构建中发挥自身作用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努力拓宽和疏通源头参与的渠道,保障教职工的参与权。学校工会组织要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使学校改革政策和方案充分反映教职工的意愿,使教职工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体现。

加大校务公开,扩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建立教职工了解学校重大事项的信息平台,是教职工及时全面地了解学校特别是涉及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利益的信息。坚持教职工信息通报制度,财务预算和执行情况的报告制度,重大事项如职称评审、津贴发放、干部选拔、奖优评先等公示制度,最大限度的维护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把领导决策成为广大教职工的共识,把学校的发展计划变成广大教职工的共同行动。切实加强民主管理,落实教职工的监督权。工会组织不仅要代表广大教职工参好政、代好言,而且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落实教职工的监督权方面积极探索有效机制。认真落实“教代会”提案,开展专项工作如招生、津贴发放、财务执行的质询、组织教职工代表对基建进行现场巡查,监督物资设备招标等。对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转递,督促办理,做到事事有回答,件件有落实。

总之,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不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工会组织要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定准位置,履行职责,不断探索和创新和谐校园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机制,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第三篇:如何创建和谐校园

经济管理系

13级会计与审计二班

团支部二0一四年四月十四日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如何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校园不仅是我们每个学生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新时代的青年应尽的义务,我们要为创建和谐校园作出一份贡献。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

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 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 花开的日子我们愿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和谐乐章。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自古以来人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地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我们要提倡一种蓬勃向

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才”。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的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同学们老师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人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茫茫学海中,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需知识的滋养。让我们把握生活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的摇桨,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的成长。

未来不是梦,今天,在我们手中!!!

第四篇: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促进事业发展。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注入活力,使学校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的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就成了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建设和谐校园,是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涉及学校各个方面乃至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人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构建和谐校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二是建设和谐校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营造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基于此,学校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措施,把建设和谐校园工作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财务管理、仪器设备、基建项目管理制度;完善人事和干部管理、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制度;完善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决策项目预告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建立健全决策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效率原则,也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教师以自己的知识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小康社会的建设发挥着创造才能。只有做到“四个尊重”,才能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热情,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自觉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实践中去。因此,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就必须大力提倡并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环境氛围,这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公平原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在学校管理中,只有做到这四个要求,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做到“四个要求”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同时也要注意兼顾弱势,做到利益均衡。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体现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谐的团队气氛,增强校委会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潜能。

情感管理体现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传统管理理念的转变。传统的管理重制度约束和奖惩激励,虽然并非不可取,但其着力点在于对被管理者的外在规范和要求。情感管理则是管理者深入到管理对象的内心,通过心灵的沟通达到彼此的认同和共振,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投身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是关键,情感管理则是切入点。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打破以往过分强调制度管理的传统模式,而应以春风化雨的情感管理为先导,并与制度管理有机结合,把奖惩激励与人文关怀统一于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这样,有利于形成既充满竞争活力,又融洽和谐;既充满创新激情,又具有安宁有序的

教育教学工作局面。

因此,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努力把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只有能够充分遵循办学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才能称得上是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全面参与,不懈努力。

第五篇: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健全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

——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课堂上很多同学都就如何建设和谐校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阐述得很全面。今天,我想就一个切入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谈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首先来看看近期发生的三起不和谐的校园事件。

4月1日,复旦研究生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洋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将毒物注入饮水机中。黄洋抢救无效死亡。林某被刑拘。

4月11日,上海财大一名毕业生因求职与情感不顺,居然持刀抢劫银行被捕。 5月7日下午3点多,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女生从校园内的知行8楼跳下,当场身亡。 大学高材生或犯罪或自杀,都不禁让人唏嘘,我们不禁要反问,为何高校不和谐事件频发,是大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还是高校的管理机制出现漏洞?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需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在校时有学业压力、社交压力、恋爱压力,毕业了也会有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结婚压力。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以升学为导向的,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少。很多大学生年龄上是成年人,心智上远未成年,自控能力和自理能力都与成年人的标准相差太远,遇到问题时无法作出清醒的处理,容易走极端。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高校的管理也做得不到位,大部分高校重事后轻预案。 安全教育是每个学校常规教育中的一部分,但大部分高校实际上做得很不专业。大一入学及军训,学校组织过大范围的安全教育,但只是流于形式,大多是“走过场”。

我国高校现有的应急管理机制,着重“事后处理”,轻视“预案管理”。然而,在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预防远比“治疗”重要。只有做好安全预案管理,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完整的应急管理体制,应包括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总结三个阶段,“但传统的观念,使我们更注重‘惩治’而忽视‘防范’”。

从海外名校的经验看,除了知识性技能灌输,主动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提前“引入”学生的寝室生活,有意识培养学生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也很重要。

哈佛大学新生入学第一年,校方新生主任就会刻意将不同文化背景、社会阶层、兴趣爱好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寝室,让他们迅速体验文化冲突、生活习惯冲突、个性冲突等带来的强大压力,为他们走上社会提前锻炼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该校既明文规定寻求帮助是学生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权利。也为此提供了细致的安排,宿舍舍监会通过组织社交聚会来扩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机会,每栋楼也都会有一位终身教授当“家长”,随时关心学生们如何应对学业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还有一群博士研究生担任导师,为学生找工作提供社会支持。

近年来,复旦、南科大已先后开始本科生寝室“书院制”的改革实践,这是非常可喜的,希望这样的改革快点覆盖到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所有学生,也能更快从形式模仿转向深层次的教育理念契合,真正让寝室生活成为学子们获得抗压锻炼、社会支持的24小时课堂,真正让“教做人”成为比“教知识”更重要的教育工作。

上一篇:如何快速预防早泄下一篇:如何申请取保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