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调查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学困生调查范文

学困生调查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升入高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这种认识,我对××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时间

2010.9.15—2011.3.5

三、调查对象

××中学在校的20个班近1000名中学生。

四、调查过程

1、学困生的界定

我本人和参与调查的教师首先学习相关资料,把握准“学困生”的概念。我们认为,对于学困生的界定要把握住三性,即外延的明确性、揭示本质的准确性和内涵的全面性。据此,我们在本调查把学困生界定为: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能力、方法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给予补尝和矫治的学生。

2、调查过程

(1)通过对班主任、学科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从“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年龄特点”“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家庭背景”等八个方面收集数据。

(2)选取代表性较大的学困生班主任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3)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手抄报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分析。 (4)与个别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3、数据整理

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我本人依据所报材料及我所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学困生个体形成的原因,并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材料分析

(一) 综合调查数据表明:

××中学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5%左右,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5/2,随年级的升高学困生呈增长趋势。

(二)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1、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动力。(62%左右)

2、对学习改变命运缺乏信心。(57%左右)

3、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主要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68%左右)

4、学习做不到专心,缺乏合作精神。(94%左右)

5、教师、家长辅导相对跟不上。(60%左右)

6、班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较差。(83%左右)

7、自我评价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满意。(94%左右)

8、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80%左右)

9、对提高成绩、获得尊重有很高的期望值。(92%左右)

10、对教师、家长的爱能感受得到,从心里爱老师、爱家长。(95%左右) 前六项反映了学困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后四项反映出他们不满于现状的情感意识和心理动机。

(三)通过学科教师对“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可以看出:

1、部分学困生有明显的智力障碍(在界定学困生的概念时已将其划为另类研究范畴,本专题不作研究)。

2、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断层。

3、学困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转化提高的办法大多集中在交流、谈话、辅导及与家长的沟通配合上。

5、对学困生的转化大多数教师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能充满信心。

五、发现的问题及结论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低下,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达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7、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依赖心理的存在,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解答问题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外部原因

1、应试教育原因。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高,教师的应考思想会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中,学困生始终吃不了。

2、教材原因。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再加上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都在加强,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3、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金钱的诱惑,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又在悄然地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的原因。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5、家庭的原因。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认为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

6、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七、转化措施及建议

1、消除学生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

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知识,“本领”才会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

2、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

3、教师要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科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4、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积极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和起点,多复习回顾,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

5、学生家长和教师要端正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我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他的求知空间里得到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

第二篇:学困生问卷调查表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真实情况,本问卷不记名,请各位同学如实认真回答。在自己认为对的()里打“√”。

1.自控能力差 大() 一般() 小()

2.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 一般() 小()

3.缺乏竞争意识,上进心不强 大() 一般() 小()

4.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大() 一般() 小()

5.缺乏学习反思 大() 一般() 小()

6.依赖心理强,等待老师的讲解和答案,缺乏积极思考 大() 一般() 小

()

7.心理波动大,学的好一些就忘乎所以,学的差一些就情绪低落。大( ) 一般( ) 小()

8.付出得多而效率低、效果差 大() 一般( ) 小()

9.不能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大() 一般() 小()

10.不能正确处理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 大() 一般() 小( )孤僻、自卑、悲观的个性 大() 一般() 小()

11.懒惰、缺乏意志、毅力,自信心不足 大() 一般() 小()

12.在初中阶段,学习适应能力差 大( ) 一般() 小()

13.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大() 一般() 小()

14.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基础差 大() 一般() 小()

15.“不会学” 大() 一般() 小()

16.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大() 一般() 小()

17.课程“繁、难、偏、旧”学习兴趣不高大() 一般() 小()

18.学习风气不正 大() 一般() 小( )

19.统一的教材、相同的进度、统一的评价要求 大() 一般() 小()

20.学习资源单一,不符合自己的学习需要 大() 一般() 小()

21.学校频繁考试、排名 大() 一般() 小()

22.家庭意外变故 大() 一般() 小()

23.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而无法实现 大() 一般() 小()

24.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 大() 一般() 小()

25.父母在管教方面放任自流 大() 一般() 小()

26.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大() 一般() 小( )

27.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大() 一般() 小()

28.家庭经济条件困难 大() 一般( ) 小( )

29.家庭学习环境差(父母关系不和、经常赌博、酗酒、品行不端)大()一般

( ) 小()

30.家长对学生评价观念滞后大() 一般( ) 小()

第三篇: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

任侯兰

学困生的存在是教学工作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因素。教育要转化好学困生,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强烈愿望,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职。要转化学困生,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种现象的产生,总是有其根源,有其生存的土壤。学困生的成因,分析起来,其根源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因素,另一方面是内在因素。大多数学困生同时是纪律差生,而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所以对学困生的纪律、法制教育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通过调查分析,学困生的形成都可从家庭中找到答案。主要有 以下几种:

1、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整天生活在父母争吵不休、打骂不断、火药味极浓的家庭生活氛围中,甚至父母离异,各自另组家庭,在“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是多余的”羞辱中,在得不到父爱、母爱基本温暖的情况下,幼小本应纯洁的心灵被人为地扭 曲,性格偏激,进而对学校、老师也形成逆反心理。

2、家教不当,爱度失衡。有的家长平日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形成任性、霸道性格,在家中是“太阳”,可到学校中,让他成为“月

亮”不适应,一遇挫折或受到批评指责难以接受;有的家长则以棍棒

代替教育,平日里不闻不问,一旦出现严重事件,动辄拳打脚踢;忙

于应酬,自身不洁,整日以赚钱为重,对子女听之任之;自私心重,

凡事从一已私利出发,不以教育孩子为重;家长素质偏低,不知如何教育子女,甚至以谬论相传。

3、期望过高,压力过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期望值太高,不能给孩子客观定位,硬性指标过高。逼得太紧,压力

过大,负担过重,当孩子力不从心,“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

丧失学习信心,逃避学习。

(二)、内在因素

1、个人生理因素有差异。有的学生自身生理有缺陷,自卑感强,

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破罐破摔。

2、心理因素。由于遗传的因素和各种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认

知、情感、意志、兴趣、能力、记忆、理解、性格等都因人而异,

也是造成学困生的一个方面。

3.智力因素的影响。智力因素的影响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异

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其他非智力因素却严重阻碍着学习质量的释

放,限制了学困生内在潜力的发挥。

4、没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多数学困生是从学习无兴

趣开始的,他们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

够,以至时间久了基础太差,会更加对学习失去信心,如此恶性循环,

难以转化。

5、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只能事倍功半。如:机械记 忆、不能经常复习、不会归纳总结等。

总之,这些学生缺乏理想、自制力差、怕苦怕累、自我中心意识 强烈、不愿合作等,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转化学困生对策研究

学困生是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转化学困生仅从一个渠道入手,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因此,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手段,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从而提 高整个教学工作的质量。

(一)强化家庭教育

1、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言行影响未成年人,使其从小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与学校教育不同,家长是靠其平时的一言一行对未成年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个小小的细节当中,身教胜于言传,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 值观。

2、方法得当。家长对子女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诱导。既不婆婆妈妈,又不放松要求,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方法。作为家长,无论自身文化程度高或低,家庭经济状况贫或富,都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在发现子女有不按时完成作业,以及有吸烟、喝酒、夜不归宿、与社会上 不良人员交往等不良习惯的时候,要及时教育劝阻制止。

3、父母离异的残缺家庭及养父母,作为家长更要注重子女的心理发育,培养其乐观健康的心态,努力克服家庭的变故对其产生不良 影响,避免因缺乏父爱或母爱或因血缘关系造成性格偏激。

(二)加强学校教育管理

1、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努力造就一支精良的教育队伍。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现代教学不是以前的主要体现教师的“教”,还要让学生“学”,教好只完成了少半,还要让自己的教学收到良好的 效果。

2、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要拥有一支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教育教师队伍,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针对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除上心理健康课外,学校还要针对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

3、定期召开家长会与经常家访。保持与家长及时沟通,请知名家长为校献计献策,并赢得广大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 的教育转化工作。

4、发挥每一位教师的力量,齐心协力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当然,改变学困生的学习面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培养他们,学困生率一定能大大缩小,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 高。

第四篇: 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我们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

我校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进行了《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的课题研究。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管理工作提升的措施;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

在“语文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归因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摸底调查、教师的科学分析,总结出其形成学困问题的具体原因。

二、调查时间:

2016年2月——2017年1月

三、调查对象:

城关中学三个年级各班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

四、调查过程:

1、概念的界定

学困生:不同学生、不同学科往往从自己的观点或自己所感

1 兴趣的方面出发来定义学困生。到目前为止,有关学困生的概念与定义的讨论与争论仍在持续。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除了学困生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之外,还与每一学生或每一学科从自己观点出发来看问题有关。目前比较一致的认为,学困生定义的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个维度:第一,必须有形成学业不良的一些主要原因,或指出在某些基本心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第二,必须强调智力正常,但在学业与学习任务上有困难。第三,必须指出学业成就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显著差异,即两者不一致性的存在。第四,必须有排他性,即排除一些相关联的或容易混淆的概念。第五,有必要的话,还应提出特殊教育的需要性。

根据上面的维度,课题组研究人员把学困生定义为:第一,学困生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力测验的分数(智商)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具体地说,在某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中有一些特殊的缺陷;第二,学困生儿童可能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如解决问题、听、说、语言、注意、记忆、写作等等)上有一定的缺陷;第三,上述这些能力的缺陷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造成的,也不是由于情绪障碍、教育与环境剥夺造成;第四,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及格水平)或达到教育大纲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这是那些在学习语文学科上存在困难的学生。

2、具体实施

(1)确定个案,在调查研究、前测的基础上,选择一定数

2 量、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建立个体档案。

(2)对学困生进行“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问卷调查,从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家庭环境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收集数据。

(3)与学困生本人以进行谈话,了解他在学习上遇到的障碍,进而了解其心理、情绪等。

(4)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困生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教育情况。

(5)通过对本班学生及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学困生的在校的各方面表现。

(6)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和学习水平测试进行客观的分析。

3、数据整理

课题组成员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我本人依据所报材料及研究人员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小学语文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为了使后期 “学困生转化策略专题研究” 有目的、有计划、有效地进行,我本人又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材料分析

(一) 综合调查数据表明:

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3%左右,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5:2,随年级的升高学困生呈增长趋势。

(二)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对学困生情况分析如下:

1、 学生年龄:13-16岁

2、 性别:男生64人 女生26人

3、 户籍类别:城市59人 农村31人

4、 家庭所在地环境:城、乡镇33人 城乡结合30 农村27人

5、 独生子女:74人是 16人不是

6、 孩子学习负责人:父12人 母26人 其他52人

7、 父母期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27人 良好33人 一般30人

8、 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 大15人 一般64人 小11人

9、 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大2人 一般73人 小15人

10、 家庭经济条件:很好12人 一般50人 较差28 人

11、 父母职业:只有个别是有固定工作,大部分下岗职工,少数是打工、经商

12、 孩子有自己固定的安静的学习场所:有77人 无13人

13、 孩子的家庭劳动: 多6人 一般27人 少57人

14、 老师讲课是否听懂:听得懂26人 大部分听得懂54人 一点都听不懂10人

15、 认为老师严格与否:很严格36人一般52人 不严格2人

16、 老师是否提问自己:经常12人 有时57人 很少

4 11人

17、 觉得知识是否难:很难41人 一般25人 不难24人

18、 觉得班级同学是否爱学习:39个觉得大部分爱学习 5 1个觉得有时爱学习

19、 是否喜欢上语文课:喜欢37人 一般33人 不喜欢20 20、 语文课爱发言:喜欢33人 一般35人 不爱22人

21、 上课时喜欢干什么:听老师讲课38人 和同学讲话21人 想其他事情32人

22、 学习是否进步:很大11 有点进步50人 没有29

23、 当学习进步时,你会:放松一下61人 更加努力29人

24、 当学习退步时,你会:很担心,努力学习赶上去10人 很担心,但不知道努力学习58无所谓22

25、 你平时是否看课外书:看34人 有时看45人 不看11人

26、 你的学习成绩是否想超过同学:很想10人 有点想50 无所谓26 不想4

27、 你放学后先做什么:写作业30人 看电视36 打游戏机2 和同学玩22

28、 你是否想做作业:作业多,不想做11人 作业难,不会做33人 只想玩,不愿做 46人

29、 学习有困难时想找谁帮助:找老师14人 找同学

5 30 找父母46人

30、 为什么要学习:为父母21 为老师3 为自己66 (三)通过研究人员对“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及所做出的分析可以看出:

1、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男生占学困生的大多数,其中大多是居住在农村从农村转学而来的学生。

2、绝大部分有人负责孩子的学习但父母缺乏稳定的工作相应的知识水平也较低,不能担起辅导的职责;大部分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过重的家庭劳动;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但比较溺爱他们。

3、班级里贪玩的学生比较多,课堂纪律不太好。这些学生自觉性比较差,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对于老师的讲课他们还有不能完全听懂的地方;老师对他们的提问也还不够多。

4、大多数学困生还是喜欢上语文课的,且有点进步,但上课发言还不够积极。有进取心,但怕动脑筋,学习不能持之以恒。

(四)通过与部分学困生家长的调查了解,可以看出家长的情况:

1、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特别注重学习成绩的提升。

2、对孩子的家庭辅导很多时候感到无从下手,辅导缺乏持久性和必要的耐心。对孩子的转化与提高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的成分较大。

3、在和教师沟通辅导孩子的学习方面的力度不够。

六、发现的问题及结论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有效调查、统计和分析,每班确定学困生

6 10人。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个人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甚至违反纪律,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作业好拖拉,平时贪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也不会及时做笔记或在课本里作注释;课后则不知道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再加上课外也不爱阅读,阅读量少之又少。长此下去,学习越发困难。

(二)外部原因(环境因素)

1、社会的因素。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这个游戏、网络盛行的时代,它们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便捷,同时也对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其沉迷,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2、家庭因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由其爷爷奶奶进行隔代教育,长期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加之爷爷奶奶只知溺爱,不知关心其学习,造成他们学习日趋地困难。有的虽父母都在家,但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粗暴简单对其子女在教育管理上方法欠妥,致使这些孩子产生学习困难。

七、转化的策略及建议

在分析出的小学语文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研究人员在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应有目的有计划的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以摸索、形成、积累克服学习障碍的有益经验。应结合我校的具体校情,根据代表性大的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一些具有我校特色的学困生调适策略,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的实践研究。

1、学困生教学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建构。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理智、情感、行为诸方面进行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而教师与后进生的关系尤为重要,一位耐心体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师,肯定为后进生所尊敬;而尊敬老师的后进生往往又会顺应老师的期望,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学习。

2、学困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教师的心目中要有学困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学困生,特别是不能把们他当成是永久的学困生。针对学困生,我们要做到:“挖掘闪光点,扶持起步点,把握转折点,促进飞跃点”,要向学困生多提供成功的经验,让学困生多体会学习的价值,多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减少学困生学习的挫折次数,以此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觉的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

3、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8 学困生内心世界的偏常,心理素质不好,学习行为习惯差,是造成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内在因素。因此,在学困生的身边树立榜样,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改变他们原有的不良习惯;针对不同的学困生以不同的思想教育来影响他们,使他们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我们研究人员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

4、学困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中好的学习方法相对缺失,对学习方法的探求也同样缺失,如果教师不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他们探求学法的积极性,长期以往必定影响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及学习成绩的提高。针对学科及不同学困生的特点,研究人员应当因材施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对他们要有信心和耐心,为他们创造更多条件,参与更多实践。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变课后辅导为课前指导、课内点拨、课后补差等方法。从而使他们按照老师的指导,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科学学习方法,借助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更有效地做到成功地转化。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及学困生研究的阶段性科研成果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

9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他的求知空间里得到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

第五篇:小学学困生转化情况教师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为了了解当前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情况,及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特进行这次问卷调查,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点时间,根据您真实的情况和想法按照各题的要求具体填写。

忠心谢谢您的合作和支持!

1、您所任教的班级为年级班()担任班主任(是或否)

2、您校有()名在编教师,()名镇编教师,()名代课教师

3、您是否参加“新课程改革”相关知识的培训?()

A、经常B、很少C、没有

4、您对学困生是否有歧视行为?()

A、没有B、基本没有C、有一些

5、据你观察,其他学生对学困生是否存在歧视行为?()

A、没有B、基本没有C、有一些

6、看到这些行为,您的态度如何?()

A、及时制止、及时教育B、视而不见

7、您在课堂上,提问的主要对象是()

A、优秀生B、中等生C、学困生

8、学校是否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A、重视B、一般C、不闻不问

9、为转化学困生,你是否进行家访?()

A、全部都有B、个别有C、没有

10、你认为你们班上的学困生存在困难的原因有(打“√”):

A、智力欠佳B、本身不够自信 C、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 ,习惯较差

常家庭E、家长的过分宠爱、放任F、教师的经常责骂

G、同学的歧视H、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11、对学困生的转化,您有怎样的认识?()

A、朽木不可雕 放弃B、孺子可教 尽力转化

12、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您是否制订过详细计划?()

A、有B、没有

13、为转化学困生,您是否在教学中因材施教?()

A、经常B、偶尔C、没有过

14、面对学困生,您是否经常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非正D

A、经常B、偶尔C、没有过

15、转化学困生您有什么独到见解?

上一篇:新军事变革范文下一篇:协警与辅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