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传播旅游文化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主题街区“延安·1938”的符号表征探析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类主题街区从兴起到发展,逐渐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关注,因此研究其特点和表现形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延安1938”是新型的包含红色革命文化、陕北地域文化在内的较为系统的主题街区。开业以来,接纳了大量的游客,体现了其受欢迎程度。更为关键的是“延安1938”是以文化的符号能指所呈现的建筑空间,因此,本文研究文化符号在主题街区中的具体表征,也具有时代意义。再者,在符号消费的时代背景下,主题街区内的符号表征无疑成为其中一大亮点。本文试图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延安1938”主题街区展开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特色主题街区的符号化运用情况、文化传播与商业结合的表现形态以及建筑视角中的符号特征等内容。主题街区的兴起与发展有诸多关联因素,其中尤为关键的是作为旅游景观的商业价值因素、传播媒介的文化价值因素及建筑形态的美学价值因素。这些因素皆是通过符号来体现的,因此从符号角度来研究主题街区,有助于较为全面地把握其实质特点。对“延安1938”符号视角的研究,一方面,给予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街区景观的建构和注意力资源的争取方面带来启发;另一方面,研究具有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的主题街区,也有助于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播当地特色文化。本文重点对该主题街区的符号表征进行探讨,首先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扎实掌握符号学理论与符号学研究方法的前提下,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参考。采用参与式观察法,进入街区进行体验观察,结合了解到的符号特征,从而进行深入的符号学解读。论文主要从六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的绪论是对“延安1938”主题街区进行大致的介绍;第二部分是对延安的陕北民俗文化的符号学解读,包括剪纸、饮食、家居装饰等等方面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对1938时期的红色旅游文化的符号学解读,包括墙体广告符号、服饰、器具等等元素;第四部分是对该街区内部所运用的现代建筑元素与传统建筑元素进行符号学解读,从而得出主题街区在建筑学角度的符号运用机制;第五部分就是针对所分析的内容进行的思考,并得出延安“1938”主题街区是对一种文化符号的传播、对一种消费符号的营销以及对一种怀旧符号的呈现的结论。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个特色文化符号所构建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建筑空间,也是一个以建筑为承载物的文化符号的传播媒介。

关键词:主题街区;“延安1938”;符号表征

学科专业:传播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时代背景

1.1.3 “延安1938”主题街区的概述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研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对符号学视角下探讨文化商业化与文化传播有所启示

1.4.2 对符号的消费与营销有所启示

1.4.3 对历史街区的更全方位的理解有所启示

第2章 “延安·1938”的陕北民俗文化符号表征

2.1 剪纸艺术的符号学解读

2.1.1 剪纸艺术的具体符号表征

2.1.2 剪纸艺术的实质内涵

2.2 民俗艺术表演的符号学解读

2.2.1 陕北民俗表演“大舞台”

2.2.2 陕北民俗艺术的文化内涵

2.3 窑洞家居装饰的符号特征

2.4 陕北饮食文化的符号特征

2.4.1 “延安1938”主题街区饮食符号介绍

2.4.2 陕北饮食符号的文化内涵

第3章 “延安·1938”的红色文化符号表征

3.1 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符号的能指

3.1.1 红歌表演的符号呈现

3.1.2 红色文化的文本符号表征

3.1.3 具有时代象征性的空间符号表征

3.2 红色文化符号的所指

3.2.1 “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的体现

3.2.2 红色文化符号的“说服”行为

3.2.3 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时代意义

第4章 “延安·1938”的建筑符号表征

4.1 具有地域性与时代感的建筑符号表征

4.1.1 传统建筑空间的造型符号元素

4.1.2 传统建筑空间的构架与风格

4.1.3 传统建筑符号的人文内涵与情感渗透

4.2 现代建筑手段融合下的老城符号表征

4.2.1 现代技术融合下的建筑符号的视觉语言

4.2.2 建筑符号的审美意境

4.2.3 建筑符号的叙事

第5章 “延安·1938”的符号表征之思

5.1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传播

5.1.1 一种传播陕北文化符号与红色文化符号的建筑媒介

5.1.2 符号元素突出了文化的地域性与特色性

5.1.3 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唤醒是一种有益尝试

5.1.4 对文化符号表意系统功能实现效果的质疑

5.1.5 从受众视角对文化传播效果的质疑

5.1.6 对历史文化符号的厚重感的削弱

5.2 作为一种怀旧符号的呈现

5.2.1 作为集体记忆的怀旧符号

5.2.2 作为情感诉求的怀旧符号

5.2.3 被青年一代消解与戏谑的怀旧符号

5.2.4 被作为潮流的返流的怀旧符号

5.2.5 作为地域文化历时性的延伸与变形的怀旧符号

5.3 作为一种消费符号的营销

5.3.1 商业元素与文化因素的交融与碰撞

5.3.2 消费时代的文化商品

5.3.3 商业化符号营销的特点与局限

5.3.4 空间消费的“交往”效果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劳工与就业问题论文提纲下一篇:民间借贷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