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

2022-12-23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征程之中,一项工作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工作的开始,而只有好的计划才能让我们在新的工作中找准方向,那么什么才算一份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

我国计划生育技术规范与优质服务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行了多年的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人口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老龄化。在新时期,人口计划生育仍然处于变动之中,人们的婚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导致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更加具有挑战性,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为该项事业而努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计划生育技术规范和服务的探究,文章就就此话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计划生育;新常态;服务

1 我国计划生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促使计生服务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1.1 计生工作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人口计划生育需要加强宣传,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但是目前很多地区对于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并不是十分重视,甚至有的单位仅仅是将此项工作作为一种应付的差事,简单地制定了文件,却并没有真正地去执行和落实,在实际中很少去解决具体的计划生育问题。这同时造成了当地居民或者企业员工轻视计划生育工作,认为听听看看就可以,不必认真去学习其中的计生常识,没有主动去真正了解计生工作。

1.2 技术服务的欠缺

基层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一直将计生政策的压力放在了防止超生上,在技术服务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目前,国家全面开放了二孩政策,要求继承单位对企业的职工进行了调查,发现40-45岁的育龄妇女有着比较急迫的生育意愿,他们多是在几年或者十几年前生育了孩子,受到经济条件提升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希望孕育二孩,但是其年龄已经到了高龄孕妇的年纪。对于这类人员如何优生成为计生部门的一大挑战,而同时,我国基层计生部门并没有对大量产妇作出相关的指导,没有提供优生服务,这无疑会导致优生政策难以切实落实。

1.3 特殊群体管理难度大

随着现代形式的改变,计生部门很难像之前一样轻松地完成计生管理工作了,而是需要面临更多的工作内容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国民的思想意识和要求都有所提升,计生人员在进行业务处理中常常会遇到存在过激行为的客户,而同时计生人员需要用平和的态度去面对群众,通过充分的耐心和详细的解释来完成计生服务工作,通常很难得到群众的认可。尤其是目前人口流动现象严重,离异家庭增多、辞职人员增多等,这些都属于特殊群体,是难以有效地做好计生服务工作的对象。有的人更换了联系方式,计生工作就更加难以开展,群众的不配合给计生服务带来了强大的压力,导致计生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下降。

2 我国计划生育服务对策

2.1 把宣传教育“日常化”

在很多地区,计划生育的教育和宣传工作还流于形式,没有形成浓郁的宣传氛围。大部分基层计生部门都只是形式化地把宣传教育工作集中在世界人口日、艾滋病防治日、法制宣传日等特殊的节日内进行,而且宣传形式比较单一,多是发发宣传页,摆摆桌子,拉拉条幅,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也无法吸引群众主动参与进来。这是对计生工作的宣传教育认识不到位的表现,这就严重弱化了教育宣传的氛围。

2.2 落实部门利益导向政策服务

计生服务需要群众的配合,需要计生工作者的努力。首先,计生领导小组应当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完成单位工作职责,加强对信息、基础设置、流动人口、失业人员等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和群众之间的交流。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当以政府政策为指导制定合理的计划生育目标,将国家、当地政府、企业的奖励措施有效落实,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等内容。同时,可以加强利用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建立相关的扶持制度,采取精神慰藉、养老辅助、生产帮扶等多种措施照顾计划生育特殊困难的家庭。此外,可以深入开展“计生助福”行动,对特殊困难的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注。做好养老、医疗、生活方面的保障和帮扶措施。

2.3 完善技术服务规范

完善技术服务规范过程中,需要坚持综合管理的方式,应当加强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的结合,以深入的调查为基础来完善技术服务规范,提高规范的可操作性,分析规范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制定出的指南能否真正应用于实际工作,将指南公之于众只能起到有限的影响”。“若要将指南真正应用于临床,还必须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工作,如具体应用时结合实际进行适当修改,提供各种工具如流程图等促进指南的实际应用,还应通过系统、审核和反馈等办法来加强指南的执行”。专家认为,应当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临床指南,从而保证技术服务的可靠性,提高可操作性。

除了以上的措施,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的组织分担政府部门在计划生育上的压力,不但能够减轻政府计生部门的工作量,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地带动群众共同关注计生工作。为此,基层政府部门应当鼓励当地的社会组织加强对计生思想方面的教育,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来有效地开展计生服务工作。

3 结束语

我国的人口、思想、政治、人口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能否不断完善计划生育技术规范,提高计生服务工作质量,保证计生工作顺应时代的发展成为我国当今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就目前来看,首先需要做好计生工作的转型,充分借鉴以往的工作经验,采取新的方法加强计生服务。文章就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为计生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郑真真.从家庭和妇女的视角看生育和计划生育[J].中国人口科学,2015(02):16-25+126.

[2]陈友华.计划生育:从机构改革到转型发展[J].人口与社会,2015(02):42-50.

第二篇:林东镇2010年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年活动总结

2010年林东镇人口计生"优质服务规范年"活动,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健全人口计生技术服务管理和质量保障制度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促进计划生育服务站台票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优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计划生育各项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不断满足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需求。

据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年末报表统计,全镇2010年统计内总人口 ,已婚育龄妇女 人,结扎 例,放环 其中内林东镇计生技术服务共做节育手术节 例,其中上环 例,皮埋 例,结扎 例,人流 例,引产 例,取环 例,取皮埋 例 ,使用药具人数 人,随访率达100%,药具有效率达99.78%。

一、 开展免费服务,加强宣传教育。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技术服务、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服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避孕节育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引导群众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提高避孕节育措施及时率、随访服务率和避孕有效率,降低意外妊娠的发生,确保群众享有满意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

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诊疗规范。

严格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服务站的从业资格,规范技术服务人员的执业行为,规范技术服务项目,规范管理,规范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确保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各种手术记录,规范管理各类业务档案。

三、规范活动具体内容。

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优质服务规范年"活动领导小组,镇政府副镇长张春雷同志担任组长,服务站主任杨庆华为副组长,服务站技术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业务室。镇要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

2、召开启动大会。进一步明确开展人口计生优质服务规范年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工作要求,研究相关的工作措施,确保优质服务建设年活动的顺利进行。

3、实行全员培训。召集镇人口计生服务站全体工作人员及村计生主任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学习《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等诊疗规范和常规;

4、认真开展自查。镇计划生育技术对照巴林左旗2010 年"优质服务规范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从服务内容的完善、服务人员的资质、基础设施、质量管理、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自查,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做到不漏点、不漏项。

5、落实整改措施。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针对发现的问题,坚持查漏补缺,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明确整改进度,细化责任到人,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优质服务规范年"活动的各项目标。

6、加强督促检查。在全面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服务规范年"活动情况的监督检查。今年9月中旬,镇人口计生站由领导带队,对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督查情况进行总结,并纳入了目标考核。

7、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研究促进人口计生服务站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

四、 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镇充分认识"优质服务规范年"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组建专班,明确职责,强力推进,狠抓落实。出台《林东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年活动实施方案》以进一步规范技术服务行为、提高技术服务质量。

(二)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镇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加大对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服务用房改扩建、装备更新配置、技术人员培训和正常运转经费的落实,满足群众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需求,实现计划生育服务站台票的持续健康发展。按国家建村[2005]20号《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站台票基础设施标准》,对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的环境标识、站内的环境布置等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梳理,共投入 元新建高标准服务所 平,其中手术室 平、B超室 平、缓冲室 平、悄悄话室、避孕药具室、化验室、 ;投入 元购进服务设备,购买了宣传模型、 等仪器。

(三)加强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配齐配强镇计划生育技术干部,镇人口计生服务站主要负责人必须是专业技术人员;镇级人口计生服务站至有 名中级技术职称技术人员、有 名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 等 名技术人员。鼓励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自修等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镇级专业技术人员在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要做好传、帮、带镇计生服务中心其它人员从而全面提高全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

第三篇:计划生育服务站质量管理规范

计划生育服务站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1.总 则

1.1 为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的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行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依据《山东省计划生育服务站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依据执业项目适用本规范相关条款。

1.3 本规范是服务站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服务站进行管理与服务质量检查、考核、评估的基本依据。

1.4 服务站向服务对象提供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避孕药具应当安全、适宜、有效,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质量标准,保障和维护服务对象的生殖健康权利。

1.5 服务站实行执业许可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1.6 服务站及技术人员除应按本规范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外,还应遵守国家和省、市现行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质量管理基本要求

2.1 服务站应根据质量管理的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并建立档案文件,组织实施,持续改进,确保其有效性。

2.2 服务站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

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

组织机构和职责;

人力资源管理;

基础设施管理;

环境/安全管理;

诊疗仪器/设备管理;

药品/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采购管理;

技术服务管理;

站内感染管理;

技术服务文书管理;

资料档案管理;

新增技术服务项目/科研管理;

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质量的评估与考核。

2.3 服务站应制定与其本身的发展宗旨相适应,体现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质量目标的制订、分解、实施和考核要求及相应的职责权限,并接受社会监督。

2.4 服务站的各科室应分解建立可量化的、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质量目标。

3.组织机构和职责

3.1 服务站应当依法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并按《许可证》上获准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开展服务。

3.2 服务站应当设臵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科室和质量管理与评审小组, 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手册、技术服务工作流程和质量评估文件,确定质量控制人员(以下简称质控员)及其职责、权限,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和任务,并形成文件。

3.3 各级服务站的法定代表人为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定期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实施持续改进,确保各项措施有效实施。其管理评审应有记录,并保存完好。

4.人力资源管理

4.1 服务站应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并完善对人力资源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制定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结果实施相应的奖惩办法。

4.2 服务站应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4.3 服务站的站长应具有医疗卫生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

4.4 服务站的业务站长应具备下列条件:县级应具有大专以上卫生专业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和卫生技术执业资格;镇级

应具有中专以上卫生专业学历、卫生技术执业资格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

4.5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人员应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资格,其中,从事绝育和流引产手术等临床服务的技术服务人员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4.6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各类技术服务人员均应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

4.7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的人员应经过职业道德、质量/服务意识、业务知识、专业技能、质量管理知识、站内感染知识、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资质培训。

4.8 各级服务站应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的、内容和方式等,建立培训记录并进行效果评价。

4.9 培训方式主要包括:离岗进修、在职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和专题讲座等。

4.10 培训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培训前后测试,操作技能的考评等。

5.基础设施管理

5.1 服务站的房屋建设、公用设施应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5.2 服务站的内部环境应当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并体现新型生育文化和人文关怀的特色。

5.3 服务站的工作用房可分为技术服务、行政办公、后勤服务三部分,其建筑面积和科室标准应符合国家的设臵标准和医疗卫生规范要求。科室标志应按《计划生育服务站机构形象规范手册》(以下简称《形象规范手册》)统一设臵,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并配备与服务内容相适应的挂图或模型。

5.3.1 技术服务用房包括:男性科、女性科、咨询室、妇检室、治疗室、观察室、手术室、康复室、B超室、心电图室、检验室、放射室、消毒供应室、药房等。

5.3.2 行政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宣教科、质检科、避孕药具管理科、财务科、档案室、收款室等。

5.3.3 后勤服务用房包括:总务科、一般物品仓库、药品/器械仓库、避孕药具仓库、计算机房、配电室等。

5.4 重点技术服务用房建筑要求

5.4.1 消毒供应室应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办公区,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通风采光良好;墙壁及天花板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光滑,有排水道;有接收、洗涤、专用物品晾晒、敷料制作、消毒、灭菌、无菌储存、发放和工作人员更衣的场所或房间。

5.4.2 手术室应分设手术间、缓冲间、洗手间、更衣间;手术间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弹簧活动门,双层毛玻璃窗户;墙面和天花板应采用隔音、光滑、防火、防湿、易清洁的材料,颜色

以浅色为宜,墙角呈圆形;地面应采用坚硬、光滑易刷洗的材料建造;工作人员、受术者通道分开;洗手间安装非手动水龙头;手术间应有取暖、降温设备和急救设备。

5.4.3 检验室应设有上部分为玻璃的隔断,用作隔离缓冲间。在房间的适当位臵开设两个窗口,分别用于采血和采集其他标本;化验室台面应采用耐腐蚀、易冲洗、耐燃烧的面层,相关的洗涤池和排水管采用耐腐蚀材料;应配备消毒及通风设备。

5.4.4 妇检室的位臵应与女性门诊相临或相通,设有毛玻璃窗户或双层窗户,水磨石或瓷砖地面,墙面和天花板光滑便于清洁消毒;应有取暖和降温设备。

5.4.5 一般仓库应符合消防规定,并有防腐、防虫、防鼠、防盗、防潮设施;药品/器械及避孕药具仓库应增设消防、温度及湿度控制装臵。

5.5 消防设施配臵应符合《山东省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

5.6 服务站应建立并落实基础设施定期检查评估机制,建立定期维护和保持制度。

6.环境/安全管理

6.1 工作环境标识管理

6.1.1 服务站的工作环境标识包括:技术服务场所、办公场所的公共信息标识、警示标识、导向标识等,其式样及制作方式

应严格按国家《形象规范手册》规定的标准执行。

6.1.2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技术服务科室设臵平面示意图、技术人员监督台、技术服务项目及收费公示栏、技术服务时间表、药品收费价格表等应悬挂在门诊厅的显著位臵。

6.1.3 警示标识包括防盗、严禁吸烟、放射线警示、小心触电等,应明显清晰,臵于显著位臵。

6.2 人员标识的管理

6.2.1 工作期间工作人员应统一着装并佩戴胸牌。服装和胸牌的式样及制作方式应按国家《形象规范手册》规定的标准执行。

6.2.2 护理办公室应摆放“住站者一览表”,内容包括:康复室号、床号、科别、住站号、姓名、诊断、入站时间、危重符号等。

6.2.3 住站者所住床位应设有床头牌,床头牌应注明: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入站时间、饮食标识、过敏标识、护理级别等。

6.3 服务状态标识的管理

6.3.1 标识设计要素要符合国家《形象规范手册》的标准

6.3.2 服务站的手术室、X光室、B超室、心电图室等科室在服务状态时,应有“手术中”或“工作中”的标识。

6.3.3 设备状态标识分为待检、维修中、报废,没有标识的视为状态良好。

6.3.4 仓库物品的标识分为待检、报废。没有标识的视为状态良好。

6.4 消防设施安全的管理

6.4.1 服务站的法定代表人是消防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站的消防安全工作负全责,并设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6.4.2 服务站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山东省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按规定标准配臵消防设施和器材,标识醒目,定期检查,定期维修保养,保持完好状态,并建立消防设施和器材档案。

6.4.3 服务站内严禁存放与工作无关的剧毒、易燃、易爆物品,确因工作需要应单独存放,不超过3个月使用量,并严加管理;非特殊需要,应当禁止使用电炉、酒精炉、煤油炉等易发生火灾的器具。

6.4.4 服务站应有安全的替代光源,保证应急的需要;站内的线路、电源、插座等应当安全合理,保持备用状态;定期检查、维修、更换老化线路,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

6.4.5 服务站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制定手术室、放射科、配电室、危险品仓库等高危设备与区域的特殊安全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定期监督检查。

6.5 环境的管理

6.5.1 服务站应有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新建、扩建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并符合国家《形象规范手册》标准和卫生学要求。

6.5.2 服务站的宣传环境,应按照国家的《形象规范手册》,制做、悬挂内容科学、新颖、通俗易懂并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科普宣传画板,有免费发放的科普宣传折页等宣传品。

6.5.3 服务站应保持服务环境的温馨、整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检查,达到舒适和安全。

6.5.4 服务站应按《消毒技术规范》中关于污水、污物消毒处理的有关规定,对排放污水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6.6 信息的管理

6.6.1 服务站的信息实行计算机管理,应统一配臵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信息系统软件,实行管理与服务信息的互通互联;使用其他信息系统软件的,应进行可行性评价和确认。

6.6.2 服务站应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计划生育技术和生殖健康服务报表的统计、分析和报送工作。

6.6.3 服务站应按优质服务新的运行机制,开展技术服务的信息采集、分析、反馈与利用,保证各项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和利用有效。

6.6.4 服务站应严格控制发布和使用涉及服务对象隐私的相关信息;如确需发布或使用必须经服务对象同意、法定代表人批准。

7.诊疗仪器/设备管理

7.1 服务站应按批准的服务项目,根据国家有关标准,配备

与服务能力相适应的诊疗仪器设备。

7.2 服务站应确定诊疗仪器/设备的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员,负责对诊疗仪器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等管理工作。

7.3 服务站应对诊疗仪器/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及更新等进行详细记录,保存有关资料,并建立和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满足工作需求。

7.4 诊疗仪器/设备的采购应根据技术服务需求,确定诊疗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规格型号后,按本规范第9章的要求进行采购。

7.5 诊疗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

7.5.1 应建立诊疗仪器/设备档案,并设立总帐和分户帐,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管理的内容包括:

a. 筹购资料:申请报告(表)、论证表、订货卡片、合同、验收记录等;

b. 仪器设备资料:产品样本、使用和维修手册、线路图及其他有关资料;

c. 管理资料: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应用质量检测、计量、使用维修记录及调剂、报废等情况的记录等。

7.6 诊疗仪器设备的使用

7.6.1 诊疗仪器/设备使用前应由相关人员验收合格,试用正常后,方可交付使用。

7.6.2 诊疗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

可上岗,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7.7 诊疗仪器/设备的保养

7.7.1 诊疗仪器设备由使用人员进行日常保养,并填写保养记录。

7.7.2 使用后应及时清洁,切断电源,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处理。

7.7.3 诊疗仪器/设备需要打开进行保养时,应由供方或者供方委托的专业维修人员进行。

7.8 诊疗仪器设备的维修

7.8.2 诊疗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使用人员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组织维修。

7.8.3 诊疗仪器设备的维修记录应予以保留。

7.9 诊疗仪器设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报废:

a. 国家主管部门发布淘汰的仪器设备品目及种类;

b. 未达到国家计量标准,又无法校正修复的;

c. 不能准确测量和检查,又无法维修或无改造价值的;

d. 超过使用期限的。

7.10 诊疗仪器设备的校准

7.10.1 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诊疗仪器设备,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有关法规规定建档、建帐、建卡,进行周期检定,获计量合格证书后方可使用。

7.10.2 诊疗仪器设备校准应由国家计量监督部门按国家规定的测量标准制定周期检定计划,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检定;对不要求强检的仪器设备,维修保养人员应记录簿需要校准或检定的依据。

7.10.3 对诊疗仪器设备校准时,应确保校准效果的可靠性,应避免可能使测量效果失效的调整。

7.10.4 诊疗仪器设备在储存、使用和搬运前、维护后,都应进行校准检定。

7.10.5 发现诊疗仪器设备不符合要求,应停止该仪器设备的使用,并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评价结果的记录,应归入诊疗仪器设备档案。

8.药品/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8.1 服务站应建立药品、器械管理制度,设臵适宜的场地和库房。

8.2 药品、器械出入库应当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所购药品、器械的生产日期、数量、质量、规格、合格证、型号、包装等。

8.3 服务站应对入库的药品/器械进行质量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药品、器械应隔离存放,并予以明显标识。药品、器械出库,保管员应依据申领凭证,对药品、器械的剂型、规格、数量、生产厂家和有效期等进行严格查对后发货,保管员和领用人员共同在出库凭证上签字。

8.4 药品、器械的贮存应符合规定条件,分区、分类存放,并有明确标识;危险品应存放在远离火源、水源、电源的指定区域,并设专人保管;过期的药品、器械要单独存放,明显标识,按规定及时处理。

8.5 应建立药品、器械台帐,对库存药品、器械定期盘点清仓,并做好记录。

8.6 仪器设备档案、帐卡应由专人保管。保管人员变动时,应办理移交手续。

8.7 应建立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设有专用橱柜,由双人双锁存储和保管。服务站应按规定配备适量的急救药品,定期检查,及时补充,保证急诊急救的需要。

8.8 药品发放的管理应严格按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8.9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8.9.1 服务站应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实行统一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采购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是合格供方提供的合格产品。

8.9.5 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8.9.6 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8.9.7 使用中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应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质量管理部门。

8.9.8 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8.9.9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8.9.10 质控员应履行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9.采购管理

9.1 服务站采购诊疗仪器设备、药品、器械等,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制定供方评价准则,对供货单位资质进行评审。

9.2 供方资质的确认和管理

9.2.1 服务站应对提供仪器、设备、药品、器械的供方资质进行严格评审,确保由合格供方提供合格产品。

9.2.2 合格供方应具备以下资质:

a. 药品经营企业应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所销售的药品符合经销范围,并有国家药品批准文号和产品合格证;经营进口药品的企业还应持有《进口药品注册证》

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批件》,《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者注明“已抽样”并加盖公章的《进口药品通关单》;经营生物制剂的企业还应取得《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和药检部门的《药品检验报告书》。

b.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产品合格证》,所销售产品在其经营范围内;经销进口医疗器械的企业应持有《医疗器械进口许可证》,进口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应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c.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9.2.3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服务站不得将其作为供方:

a. 未取得本章第9.2.2款规定的相关资质证件的;

b. 国家抽查不合格的;

c. 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诊疗事故的。

9.2.4 服务站应按供方评价准则的要求审核供方证件的有效性,建立合格供方档案。

9.2.5 对首次拟采购关键产品的企业,服务站应组织赴企业现场考察,核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现场的符合性;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供方列入合格供方目录;对长期供货的合格供方应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组织复审。

9.3 采购过程的管理

9.3.1 服务站应根据临床各类药品、器械的用量、库存量和往年同期用量基数编制采购计划。采购大型设备应在进行适宜性和可行性论证后,提出采购方案。

9.3.2 服务站应与供方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合同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其内容应充分体现本站利益,并严格按采购计划及合同要求进行采购。由政府招标统一采购的物品,按有关规定执行。

9.3.3 服务站采购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应经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批准,做好计划,由专人负责到指定供方采购。

9.4 采购物品的验收

9.4.1 服务站应对采购的仪器、设备、药品、器械进行验收。验收的内容包括:产品合格证、包装、数量、规格、标识、产品说明书、发票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有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9.4.2 验收应由使用部门、使用人员和供方代表共同进行。

9.4.3 大型诊疗仪器设备及精密诊疗器械应由供方负责安装调试,并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正常运转。

9.4.4 验收应进行现场记录,将记录及有关资料及时归档。

9.4.5 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

9.4.6 保管人员应负责建立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

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出厂日期,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卫生许可证,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10.技术服务管理

10.1 门诊管理

10.1.1 接诊

a. 门诊医师应实行首诊负责制。热情接待服务对象,了解服务对象就诊的主要目的,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其健康状况、劳动强度及其所处的生理时期。

b. 对选择落实避孕节育施的服务对象应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作规范》,详细介绍各种避孕节育措施的使用方法、特点、适应症等,指导服务对象选择安全、适宜的避孕节育方法。

c. 对需要优生咨询的服务对象,咨询医师应进行严肃、科学的咨询交谈和相关检查。必要时绘制家系谱,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d. 对选择节育手术的服务对象,门诊医师应当向受术者详细介绍手术前应做的必要检查,以排除禁忌症,详细介绍手术情况及可能发生的意外,拟定手术方案,并与受术者签定知情同意书。

e. 咨询医师应保护咨询者个人隐私,未得到咨询者的同意,不得向第三者公开。

f. 对有听力障碍的服务对象,接诊医师应采用写读方式交流。

g. 接诊医师发现传染病时,应按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并将服务对象转入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

h.接诊过程中记录的各种登记、档案的管理,要按本规范第13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10.1.2 诊疗

a. 接诊医师根据服务对象主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做出初步诊断,制定诊疗计划,书写门诊医疗文书。

b.接诊医师应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有效、合理、价廉的诊疗方法,并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向服务对象讲清楚检验、治疗、特殊治疗或手术方面的注意事项,确保服务对象的知情同意权。

c. 对需在门诊接受手术者(或治疗者),应在门诊手术室(或门诊治疗室),按手术常规进行手术(或特殊治疗)和术后观察。

d. 需要住站治疗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师为其开据住站通知单,门诊护士协助办理住站手续;

e.遇有疑难或不能处理的情况或经两次复诊尚未确诊者,接诊医师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邀请会诊。对于需要转诊者,由接诊医师为其开据转诊证明,并书写门诊医疗文书。

f.对在门诊使用激素、利尿剂、抗生素等特殊治疗的服务对象,应按技术常规进行观察,并根据情况做出及时处理。

10.1.3 计划生育手术管理

a.手术医师要认真阅读门诊服务文书,掌握门诊检查和诊断情况。

如手术中需要麻醉,麻醉医师应详细了解受术者情况,与受术者签定麻醉协议书。按术前拟定的麻醉方案实施麻醉。

b. 术前护士负责准备手术器械包、术中常用药品、急救药品及手术物品。

c. 手术医师按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制定的《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施行手术,填写手术记录。

d. 术毕,护士负责手术器械的清洗、保养、敷料的补给,重新打好器械包,送消毒供应室,同时,按规定要求清洁手术室,并进行消毒。

e. 护士负责护送受术者至康复室,执行术后医嘱。

f. 如需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应征得受术者的同意。

g. 对疑难手术,服务站应组织进行术前讨论,制定手术风险防范预案。

10.2 住站管理

10.2.1. 工作程序

a. 值班护士协助住站者办理住站手续,介绍住站须知,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填写住站一览表、床头牌,并通知医师。

b. 医师接到通知后30分钟内进行首次检查,做出初步诊断,下达医嘱,在8小时内完成首次诊疗记录,并在24小时内完成医疗文书。住站医疗文书的书写按《山东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医疗

文书式样》执行。

c. 护士严格按医嘱,为住站者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并做好记录。

d. 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各级医师按规定落实查房制度,观察住站者情况变化和治疗效果,书写日常诊疗记录。

e. 医师每天查房完毕开出医嘱后,应及时通知值班护士。医嘱不得由护士转抄。

f. 医师下达医嘱,应层次分明,书写准确、清楚,并注明下达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医嘱不得涂改。医嘱如需更改或撤销时,应用红笔(钢笔、中性笔)标注“取消”字样并签全名。每项医嘱只能包含一项内容。

g. 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应交接清楚,并在护士值班记录上注明。

h. 医师应在详细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后确定医嘱,严禁不诊查下达医嘱。

i. 手术后,术前医嘱自行作废,医师应重新下达医嘱,方可执行。

j. 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因抢救急、危服务对象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即刻据实补记医嘱。

k. 医师不下达医嘱,护士一般不得给服务对象做对症处理。但在抢救危重服务对象的紧急情况下,如医师不在,护士可根据

情况临时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事后及时向医师报告。

10.2.2 医师应根据情况,确定住站者是否出站。当住站者自己要求出站时,医师应向其讲明后果。若住站者坚持出站,住站者或其亲属应在出站记录上签字。

10.2.3 护士负责对住站者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并在其出站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10.2.4 出站随访服务

a. 服务站应对出站时未完全康复而需要继续治疗和定期复查的住站者进行随访。

b. 随访方式包括来站复查、电话随访和入户随访,随访时应做好随访记录。

10.3 避孕节育术后随访服务

10.3.1 对当年放臵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应于术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各随访1次,(术后3个月内至少有1次回施术单位进行B超检查)特殊情况可以实行委托访或电话访。主要了解:节育器有无脱落、下移,有无避孕失败及生殖道感染等情况。指导其按村级服务规范进行孕、环情监测。

10.3.2 对实施流引产手术的育龄妇女,应指导其术后一个月回施术单位或所在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一次咨询与检查,主要了解:月经是否恢复正常,有无胎膜残留等情况,指导其自主选择落实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

21

10.3.3 对实施皮下埋植手术后的育龄妇女,原则上由施术医师,必要时,可以由经过培训的乡镇技术人员于术后1个月、6个月各随访1次,以后可结合生殖健康普查,由所在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技术人员每年随访1次,直至术后2年或5年末取出埋植剂。随访的主要内容:测量体重和血压;全身有无头疼、黄疸和月经异常情况,局部有无淤血、感染等。如有特殊主诉或症状应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查。

10.4 孕、环情检测服务

10.4.1 乡镇服务站负责辖区内每年4次的孕、环情检测服务。

10.4.2 孕、环情检测服务的内容包括:宫内节育器的位臵有否下移、脱落、异位,有否宫内、外妊娠等异常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0.4.3 技术人员要根据宫内节育器的有效期,重点指导即将到期、已经到期或有节育器下移等情况的育龄妇女及时更换所放臵的宫内节育器,对绝经一年内的围绝经期妇女及时取出宫内节育器。

10.5 紧急避孕。

县、乡两级服务站应为育龄群众提供紧急避孕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10.6 生殖健康查体。

县、乡两级服务站应在育龄群众自愿的前提下,与孕、环情

22

监测服务相结合,每年为其进行1次生殖健康查体服务。主要项目为:妇科内外生殖器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盆腔B超及乳腺检查。

10.6.1 服务站要为服务对象建立健全生殖健康查体档案,并妥善予以保存。

10.6.2 技术人员对生殖健康查体中发现的妇科疾病要作出明确诊断,告知服务对象并指导治疗;对于不能确诊的,要请上级医师会诊或转诊,确保诊断无误,治疗及时。

10.6.3 服务站应将查体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受检单位。

10.6.4 服务站要建立生殖健康查体随访服务制度,对患有妇科疾病的服务对象进行跟踪随访治疗,并详细记录。

11.站内感染管理

11.1 站内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

11.1.1 服务站应成立站内感染控制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站长和分管站长担任,成员由技术服务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及站内专(兼)职感染控制员组成,并明确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

11.1.2 服务站应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常规,制定站内感染控制计划、管理制度、职责,并组织实施。

11.1.3 站内感染控制领导小组负责站内感染控制的管理、监督和效果的评估,并提出对策。

23

11.1.4 服务站应建立站内感染管理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协调有关站内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事项应随时召开。

11.1.5 服务站应对购入的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11.2 技术服务人员在站内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11.2.1 严格执行站内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11.2.2 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11.2.3 对于站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应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11.2.4 发现站内感染案例,要及时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进行治疗,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站内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站内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的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并及时处理。

11.3 服务站应对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控制站内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站内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1.4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管理

11.4.1 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使用科室。监测方法按卫生部制定的《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11.4.2 应对正在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生物和化学监

24

测。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其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应同时对消毒物品、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11.4.3 对压力蒸汽灭菌,必要时应进行工艺和化学检测,工艺检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检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检测。对手术包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时,必须用3M胶带封口,内臵指示卡,指示卡放在手术包的中心部位,3M胶带或指示卡未变色的不得使用,并要查明原因,做好记录。

11.4.4 紫外线灯使用与管理

紫外线消毒应实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检测和生物检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应每半年检测一次,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低于90μW/cm2,使用中的灯管照射强度不应低于70μW/cm2,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照射强度不应低于180μW/cm2 。必要时进行生物监测,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达到99.00%。

11.4.5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的卫生标准和监测方法,应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的规定执行。

25

11.4.6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技术服务人员手的监测。服务站对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的无菌区、治疗室等重点部门应每月监测一次。当有站内感染流行,怀疑与站内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和卫生标准应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

11.5 消毒灭菌与隔离的管理

11.5.1 技术服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的有关规定,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11.5.2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11.5.3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对耐热、耐湿物品首选物理灭菌法;对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消毒应首选物理方法,对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选择化学方法。

11.5.4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等因素,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

11.5.5 更换灭菌剂时,应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11.5.6 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应按《消毒技术规范》的要

26

求进行。

11.6 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以含氯消毒剂拖洗,消毒剂浓度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11.7 消毒药械的管理

11.7.1 质控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具体负责对全站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站内感染控制领导小组汇报。

11.7.2 服务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采购消毒灭菌药械,查验必要证件,监督进货产品的质量,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

11.7.3 使用人员应准确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站内感染控制领导小组。

11.8 门诊、康复室、治疗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检验室和洗衣房等部门,应建立站内感染管理制度和控制标准。

11.9 站内污物的管理适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11.10 服务站污水排放应按《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的规定执行。

12.技术服务文书的管理

12.1 门诊医疗文书书写

27

12.1.1 服务站应当使用《山东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文书式样》,纸张的工艺规格等基本要素应按国家《形象规范手册》的统一标准执行,关于电子文书的使用另行规范。

12.1.2 服务站应当建立技术服务文书编号制度,由门诊医师、手术医师、检验或咨询医师按不同种类的文书分别进行分类编号,每类单独进行,按编写。

12.1.3 高危标记应根据手术存在高危情况的相应代码填写(具体高危序号按《山东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文书式样》执行),无高危因素者在高危标记中填“0”。

12.1.4 门诊科室应建立门诊登记簿,值班医师应依据接诊顺序在门诊登记簿上填写服务对象的一般情况和有关诊断与处理。

12.2 技术服务文书的保管参照《医疗机构管理规定》执行。

12.3 处方管理按卫生部《处方管理规范(试行)》执行。

13.资料档案管理

13.1 服务站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对档案的保管进行有效控制。

13.2 档案的建立

13.2.1 服务站应建立本站的各种质量管理记录。

13.2.2 各种记录的格式应规范,记录的内容应清晰、完整、真实。主要技术服务活动的记录应有明确的标识。

28

13.2.3 形成记录的科室应妥善保管各项记录,向档案室移交的档案应齐全、完整,符合归档要求,并在规定的归档时间内完成。

13.3 档案的接收

13.3.1 档案室应建立档案接收记录,及时分类整理立卷、编目,符合立卷标准。

13.3.2 档案室应对住站技术服务文书、手术记录等重要记录定期进行检查和核对。

13.4 档案保管

13.4.1 档案库房应坚固,并采取有效措施作好“八防”(防火、防盗、防潮、防虫蛀、防鼠咬、防尘、防高温、防强光),保持清洁与通风。

13.4.2 室藏档案要做到档案分类、排列系统规范,便于检索。

13.4.3 服务站应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及时采取措施。

13.5 服务站应建立并执行档案保密及借阅制度,技术服务文书资料的借阅、复印或复制应严格手续,控制范围,保存必要的申请、法定证明材料和有效身份证明。

13.6 档案的销毁

13.6.1 服务站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有

29

关法律法规,结合管理的需求,执行各类档案适宜的保存期限。

13.6.2 服务站应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以准确地确定档案的存毁。

13.6.3 服务站对销毁的档案应形成销毁报告,必要时向档案主管部门备案。

13.6 技术服务文书的保管参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执行。

13.7 处方管理按卫生部《处方管理规范》执行。

13.8 对档案保管不善、造成毁坏和丢失的,应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14.新增技术服务项目/科研管理

14.1 新增技术服务项目的管理

14.1.1 新增技术服务项目应符合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有关规定。

14.1.2 服务站应设立新增技术服务项目组,负责新增技术服务项目的实施。

14.1.3 项目组应本着实用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在充分了解该项技术在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14.1.4 服务站应组织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对项目组提出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进行论证,并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

30

理条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审批后,对项目组织实施。

14.1.5 服务站应建立新增技术服务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工作程序,对新增技术服务项目进行有效控制。

14.1.6 服务站应对新增项目的应用效果进行持续跟踪,定期分析,不断完善与改进。

14.2 科研管理

14.2.1 区市服务站应设有技术服务科研管理机构,每年按市科技局及省人口计生委制定的科研项目指南,确定适合本单位条件的科研课题,在查新、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在指定的时间内报当地科技局进行立项申请。

14.2.2 对已经被确定立项的在研课题,要按科研合同进行实施,每半年向科技局汇报一次科研项目进展情况。

14.2.3 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要按规定及时申请市科技局进行科研课题成果鉴定。

14.2.4 服务站要建立科研课题的备案与上报制度,将在研的科研项目、需鉴定的课题项目、需申报科技成果奖的科研项目于每年底上报市人口计生委科技处。

15.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15.1 为确保技术服务质量,服务站应结合实际情况,对技术服务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改进方式

31

主要包括服务站自评、上级主管行政部门考核评估、信息/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15.2 服务站应制定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计划、实施方案,定期进行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和评估。

15.3 服务站应畅通服务对象的投诉渠道,及时对服务对象的投诉进行分类、组织核实,按投诉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并详细记录投诉处臵的全过程。服务站应保存投诉及投诉处理的相关记录。

15.3.1 处臵服务对象投诉的方式包括:赔礼道歉、解释、取得谅解,减少收费或退款、赔偿,重新提供服务,请有关部门仲裁、调解等。

15.3.2 被投诉后的各种处理方式应经服务对象认可,确保服务对象满意。

15.4 服务站应通过不同方式,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和自身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确认技术服务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保证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运行。

15.5 服务站应建立技术服务信息/数据分析机制,收集服务对象满意度、检查结果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为质量管理的改进提供依据。

15.6 纠正措施

15.6.1 服务站应对出现的质量不合格问题,认真分析原因,

32

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消除隐患,防止不合格问题的再次出现。

15.6.2 服务站应明确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管理部门,积极组织纠正措施的实施。

15.7 预防措施

15.7.1 服务站应对潜在的导致质量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潜在影响因素,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15.7.2 服务站应明确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管理部门,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6.质量的评估与考核

16.1 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服务站质量管理评估和监督工作,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质量评估。

16.2 服务站应每季度进行一次自评。

16.3 评估活动应制订评估方案,评估方案应包括:实施评估的目的、目标、方法步骤、内容等。

16.4 评估应坚持客观、公正、诚信、谨慎的原则,真实、准确地反映和报告评估情况,依据评估证据,得出可信的评估结论。

16.5 评估活动应保存有关记录以证实评估方案的实施,并保持可追溯性,为评估方案的改进提供信息。评估活动记录包括评估方案、评估报告、预防改进措施实施结果以及与评估人员有

33

关的记录。

16.6 评估目的包括:确定服务站质量管理体系与评估准则的符合程度,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与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对实现特定目标的有效性,查找质量管理体系潜在的改进领域。

16.7 评估准则包括 :法律法规、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技术操作规范和相关规范制度的要求,相关技术标准,责任书规定的目标等。

16.8 评估内容包括:服务站的执业范围和执业资质,服务项目实施的效果,服务提供的过程,服务站的场所,环境与装备等。

16.9 现场评估活动包括:编制现场检查表、对管理体系的文件进行评估、抽样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评估结论等。

16.9.1 评估人员应编制现场检查表,列出评估项目及所覆盖的部门、评估方法和所需信息,确保评估内容的周密和完整。

16.9.2 文件评估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与评估准则的一致性,包括质量方针、质量手册、程序和相关制度、有关记录(执业证、资质证、检查检测记录、质量评估记录等),对文件不合格的,应告知受评估的服务站或科室修改。

16.9.3 现场评估应采取抽样方法收集信息,通过面谈、观察、查阅、问卷等方式,获得评估证据。

16.9.4 现场评估应做好记录,详细记录与评估准则有关的

34

符合或不符合的具体内容,包括评估区域、时间、地点、与接受评估有关的人员、事实等,评估记录应保持清晰、完整、准确,具有重查和可追溯性,为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提供充分信息。

16.9.5 现场评估结束后应形成评估结论,评估结论应阐明质量管理体系与评估准则的符合程度,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保持和不断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适宜。

35

第四篇:河东区村级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规范

(试行)

-----------------

一、村专干配备

村专干实行公开招考、择优上岗,乡(镇)聘村用、县管备案,村专干工资由乡镇财政供给。村专干要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避亲,由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计划外生育的育龄妇女担任。村专干应加强自身学习,接受定期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村专专干要具备独立开展孕情检查的能力,要经常深入农户开展宣传教育和随访服务,对于不能胜任工作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专干,要及时予以调整。

二、工作条件

(一)服务室建设

1、服务室应建有宣教室和妇检室,要求相距较近,尽量合为一体。妇检室面积在6平方米以上,宣教室一般在15-30平方米左右(可以一室多用,但必须有计生工作内容)。2、妇检室应具备:办公桌椅、日光灯、避孕药具柜、查孕试纸、取尿样设备、洗手设备、B超检查床、B超机台等。

3、宣教室(会员之家)应具备:桌椅、黑板、图书资料宣传品等,并逐步配置电视机、VCD、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光盘等。

4、宣教室墙面悬挂内容:《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计划生育宣传挂图,做到经常更换;村级计划生育责任制名单,包括村两委干部所包村民组的基本情况、期内出生情况、重点访问服务对象户名单等,并随时更新。

5、妇检室和宣教室应做到实用方便、整洁卫生,设备齐全、资料完整,能够满足日常为广大育妇服务的要求。

(二)资料设置

1、已婚育龄妇女卡片(或常住人口册);

2、村级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台帐;

3、孕情监测记录簿;

4、孕环情检查对象照片底册;

5、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审批表;

6、自愿生育一孩申请审批表;

7、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手册;

8、基层计划生育协会活动手册

三、工作内容

(一)宣传教育

宣传党和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使群众逐步理解、支持、配合计划生育工作,实行计划生育的觉悟不断提高。具体要求为:

1、在村委会所在地、学校、交通要道等人员聚集地刷制人口与计划生育固定标语和宣传标牌,设置宣传橱窗、板报等,做到内容规范、美观醒目、定期更新。2、每个群众家中每年发放2种以上的基本宣传品。

3、利用党员干部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村广播、计生协会员联系活动等形式,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学习讨论及宣传教育。

4、发挥村服务室(会员之家)的宣传教育功能。在开展孕检、环检、生殖健康检查时,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内容的宣传教育。

5、在入户访问、服务时,要针对不同对象,宣讲相应的政策、知识,回答群众的疑难问题。

6、服务室集中宣传教育和入户宣传教育每月均不少于1次。

(二)协助开展行政执法工作

依法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乡(镇)人民政府对计划生育户落实各种奖励和优惠政策时,应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对象实施行政处罚时,协助做好调查取证和向对象户送达行政处罚决定、社会抚养费《征收通知书》等,向对象户宣讲计划生育政策和处罚征收要求,督促其按时足额交款。

(三)信息管理

按照村级帐、表、册的设置要求和工作程序,收集、整理、核实、变更、上报本村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

1、信息收集:村专干及计生信息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环孕检记录、乡计生服务所等提供的节育手术证明或通过乡村例会、随访服务等,及时掌握全村计划生育各项信息;村两委包组干部、村民组长应了解各村民组计生信息;协会组织、普通群众可通过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等方式反映本村计生情况。

2、信息变更:村专干在掌握各类信息的同时,及时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台帐、常住人口及育龄妇女登记册进行记录和变更。

3、信息核实和填报:通过村计生例会核实各村民组计生信息,然后由村专干按照上报要求填写《村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一式三份,村留一份,上报乡(镇)、县各一份),经村支部书记审核、签字、盖章后,在乡(镇)计生例会前上报。根据上月各项工作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填报《村完成计生任务服务情况回执》。

(四)生殖保健服务证和生育证发放

按照《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有关要求,为初次生育的孕妇发放生殖保健服务证,并做好登记上报工作;

对要求再生育的育龄群众,根据实际情况出具证明材料,帮助育龄群众办理二孩生育证。

(五)技术服务

开展孕情检查,协助乡(镇)服务所开展环情和生殖健康检查,认真记录并及时上报检查结果,负责避孕药具发放,并指导其恰当地使用,保证避孕措施及时、到位、有效。开展生殖健康咨询活动,提高广大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1、根据育龄妇女的个人特点,分类开展孕情检查。孕情检查时间应提前通知本组所有参检对象。

2、开展孕检时,应以村专干为主,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与。在孕情检查方式上,将集中在村妇检室参检和随访服务相结合。如实填写孕检记录表。

3、检出计划内怀孕时,村专干应向孕检对象宣传有关孕期保健知识;检出计划外怀孕时,村专干应及时向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报告,并由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及时安排人员帮助育龄妇女落实补救措施。

4、乡(镇)服务所开展的环情检查和妇科病查治工作可与村孕检工作同时进行,村应协助做好召集、组织工作。

(六)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及时上报流出(入)人员信息,动员其到乡(镇)办理或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定期了解并及时上报流出人员的婚育情况,配合乡(镇)对流入人员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和技术服务。对确实以计划外生育为目的的流入人员,应及时上报信息,并做好政策宣传、孕情监测和节育措施落实工作。

(七)重点人群的访问、服务

建立重点人群的访问、服务制度。根据本村计划生育工作实际,确定重点访问、服务人群。针对不同情况,村委会与其分别签订生育节育合同、出租房户计划生育责任合同。专人负责定期到户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保证计划生育政策、措施的落实。

(八)按时完成乡(镇)交办的其它计划生育工作任务。

四、工作制度

(一)村级例会制度

1、例会时间:每月1-2日。

2、参加人员:乡(镇)包村干部、计生办包村人员,村两委成员、村民组长、村专干。3、例会内容:学习贯彻上级有关计划生育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村两委包组干部、村民组长报告或核实所包村民组上月计生信息。根据乡(镇)上月安排的计生工作任务和服务信息提示,对照检查哪些任务未完成,并分析原因,分工落实。根据本村工作情况或按照乡(镇)本月安排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和服务信息提示,研究布置当月计生工作,落实完成任务的时间和人员。研究解决本村计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村干部包组和访问服务重点对象户制度

1、村干部每人负责一个或几个村民组,与村民组长共同抓好组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具体任务为:全面掌握组内人和与计划生育信息。及时前往育龄群众家中,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落实管理服务措施。认真完成或协助完成乡(镇)交办的计生工作任务。

2、村干部在包组的同时,负责联系由乡(镇)或本村确定的重点访问服务对象户。具体任务为:及时准确掌握对象户的有关信息。到对象户家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动员对象户落实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措施

(三)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制度

1、公开内容:

(1)生殖保健服务证和生育证发放情况;

(2)年内出生情况;

(3)年内计划外生育对象处理情况;

(4)党员干部超生及处理情况。

2、具体要求:

(1)计划生育村务公开由村支部书记全面负责,村专干具体负责制作、填写村务公开栏。

(2)村务公开内容应做到全面、准确,同时便于保留、变更及时。

(3)群众对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内容有意见或建议的,村两委、计生专干必须认真调查、取证、研究,发现错误立即纠正,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向群众反馈。

(4)对因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内容弄虚作假而造成后果,或群众反映意见后拒不纠正的,追究村支部书记、计生专干的责任。

(四)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制度

1、村两委要支持村计生协按群众组织的特点健全活动网络、开展活动。村计生协应协助村两委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服务。

2、村计生协按《章程》要求,对群众生育指标申请发放、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内容进行民主评议;对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执法行为进行民主参与和监督,切实维护广大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

3、村计生协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由会长召集理事会或会员小组长讨论决议后,及时向村两委反映,并协助村两委认真解决。

4、村民代表坚持“一事一议”制度,本村计划生育的重大事项均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

由村委会执行。

五、工作责任

(一)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对本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负总责,其中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根据本村实际情况,按照乡(镇)党委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2、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3、在孕情、环情、生殖健康检查中,对应检对象的漏检、替检负主要责任。

4、负责组织落实计划生育节育手术和补救措施。

5、对上报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质量负总责。

6、负责与有关家庭签订计划生育合同。组织对重点人群的访问、服务,做好思想工作,对出现的计划外生育(包括流动人员超生的)负责。

7、配合乡(镇)做好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的有关协调工作。

8、负责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

(二)村两委成员

1、负责所包村民组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村支部、村委会的统一领导和村专干、村民组长的协助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协助村专干做好所包村民组入户宣传教育和发放宣传品的工作。

3、负责召集所包村民组应检对象参加孕情、环情和生殖健康检查,做到无漏检、无替检。检查时配合开展宣传咨询活动。

4、掌握所包村民组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提供信息及时、全面、准确。

5、协助村专干核实群众生育申请的真实性,及时送达《生育证》或《不予批准生育通知书》。

6、协助村委会与所包村民组人员签订相关计划生育合同。对所联系重点对象户的生育节育情况负直接责任。

7、自觉遵守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制度。

(三)村专干

1、在乡(镇)计生办、村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具体承担本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和计划生育协会的各项工作任务。

2、对本村计划生育信息的及时、准确上报负直接责任。

3、直接负责本村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全村计划生育信息的掌握,填报村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台帐,整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及育龄妇女登记册,生殖保健服务证和二孩生育发放,计划生育张榜公布,向乡(镇)计生办、村两委汇报计划生育情况等。

4、定期做好集中宣传教育和入户宣传教育,发放宣传品。

5、负责孕情检查的具体操作和检查结果的记录上报。协助乡(镇)开展环情、生殖健康检查工作。发放避孕药具并进行恰当指导。开展生殖保健随访服务活动。

6、负责村服务室及其内部设施的日常管理、清洁卫生等工作。

7、确定有关计划生育合同的签订对象,提请村委会尽早落实。根据掌握情况或按照乡(镇)计生办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和服务提示单,及时确定本村计划生育重点访问、服务对象,提交村两委分工联系。

8、认真执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制度,具体承办本村计生例会、计划生育村务公开等日常事务。

第五篇:街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规范

一、街道计生办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协调指导下,主动协同相关部门,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人社会治安、出租房管理、市场管理和劳动用工等相关管理中,实行综合决策、综合治理。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为主,纳人现居住地日常统计、管理、服务和评估考核。

三、重点管理对象的现居住地与户籍地的计生部门应当建立联系协调制度,做好信息沟通和反馈工作,根据上级计划生育部门的部署,通过信息交换平台提交、反馈流动人口已婚育妇的婚姻、生育、生殖保健服务、避孕节育、持证和缴纳社会抚养费等情况。

四、帮助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

五、每年联合相关部门开展l 一2 次流动人口清查活动,根据法律法规对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流动人口予以处理。

六、把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列为每月计划生育工作例会的重要内容,准确掌握流动人口信息,及时滚动管理台帐。

七、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不得擅自增设流动人口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或搭车收费、乱收费;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或拖延办理流动人口有关生育证明或生育审批手续;无正当理由不得强行要求流动人口返回户籍地进行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八、对流出人口做好以下工作:

1 、及时、准确为外出成年育龄人口办理《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根据流动人口本人或现居住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要求,如实出具婚育情况证明; 2 、开展多种形式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3 、指导外出的已婚育妇落实一项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要求需参加避孕节育检查对象按时寄回《 环情孕情检查报告单》 ,对返回原籍的外出人员及时随访服务;

4 、按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与外出已婚育龄妇女签定计划生育合同或协议;

5 、落实《 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及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

九、对流入人口做好以下工作:

1 、查验《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督促未办理《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的外来人口在三个月内补办,在限期补办期间,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办理临时《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

2 、建立全员流入人口登记制度,主动与公安、劳动等部门联系,及时掌握变动信息;

3 、组织已婚育龄妇女,定期参加避孕节育情况和生殖保健检查,提供免费优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时准确出具《 福建省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 ;

4 、督促村(居)与用工单位和出租(借)房主签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合同,落实管理责任;

5 、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 的要求,为跨省流动人口办理一孩生育证。

上一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下一篇:机关作风整顿总结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