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消毒技术规范

2023-04-30

第一篇:医疗技术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科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口腔诊所等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 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必须将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确保消毒效果。

第四条 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五条 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消毒工作质量。

第六条 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第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二、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 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三、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四、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五、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六、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第八条 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第九条 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条 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第三章 消毒工作程序及要点

第十一条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 第十二条 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工作要点是:

一、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其方式应当采用手工刷洗或者使用机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二、有条件的医院应当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三、清洗后的器械应当擦干或者采用机械设备烘干。

第十三条 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后应当对口腔器械进行维护和保养,对牙科手机和特殊的口腔器械注入适量专用润滑剂,并检查器械的使用性能。

第十四条 根据采用的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

采用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械,可不封袋包装,裸露灭菌后存放于无菌容器中备用;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得超过4小时。

第十五条 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或者采用环氧乙烷、等离子体等其他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对不耐湿热、能够充分暴露在消毒液中的器械可以选用化学方法进行浸泡消毒或者灭菌。在器械使用前,应当用无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

第十六条 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有条件可配备管腔防回吸装臵或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

第十七条

口腔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

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合格;灭菌物品放臵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仪表运行正常;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

第十九条 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确定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在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发生改变时,应当进行灭菌效果确认性生物监测。

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第二十条 采用包装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环氧乙烷灭菌的,应当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采用裸露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的,应当对每次灭菌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按要求定期进行生物学监测。

第二十一条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当定期进行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监测。

浓度监测:对于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监测浓度,对较稳定的消毒剂如2%戊二醛应当每周监测浓度。 微生物污染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原《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其它与本规范不一致的规定以本规范为准。

第二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及医疗机构消毒规范试题1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试题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

1、压力蒸汽灭菌包重量要求: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B) A、6kg B、7kg C、8kg D、9kg

2、压力蒸汽灭菌包重量要求: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A) A、5kg B、6kg C、7kg D、8kg

3、压力蒸汽灭菌包体积要求: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D) A、30cm×30cm×30cm B、30cm×30cm×50cm C、30cm×25cm×25cm

D、30cm×30cm×25cm

4、压力蒸汽灭菌包体积要求: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B) A、30cm×30cm×30cm B、30cm×30cm×50cm C、30cm×25cm×25cm

D、30cm×30cm×25cm

5、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B) A、≥4mm B、≥6mm C、≤8mm D、≤10mm

6、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应(C) A、≥2cm B、≤2.5cm C、≥2.5cm D、≤3cm

7、口罩何时更换?(B )

A、2小时

B、潮湿或污染时

C、24小时

D、一周2次

8、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是。(A )

A、暂居菌

B、常驻菌

C、病毒

D、支原体

9、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的空气净化效果定期进行监测,频次为(C)

A、每周

B、每月

C、每季度

D、每年

10、属于中度风险区域: ( A )

A、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

B、手术室、重症监护病区

C、移植病房、烧伤病房

D、早产儿室

11、下列哪种环境的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应≦4CFU/(15min·直径9cm平皿)?(A)

A、烧伤病房

B、人流室

C、感染性疾病科 D、消毒供应中心

12、被朊毒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用哪种消毒剂浸泡60分钟 ?(A)

A、氢氧化钠溶液

B、过氧乙酸溶液

C、乙醇

D、含氯消毒剂

13、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使用的指示菌是(B)

A、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B、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C、结核杆菌芽孢

D、短小杆菌芽孢E601

14、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使用含第()化学指示物的生物PCD进行监测。(D)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15、根据感染的危险性将住院器材分为几类:(B )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16、医疗产品的灭菌保证水平(SAL)应达到:(A) A、10-6

B、10 -5

C、10 -

3 D、10 -8

17、能准确判断灭菌包裹内微生物是否杀灭的监测方法是:(C)

A、化学监测

B、B-D试验

C、生物试验

D、鲎试验

18、手术野及外扩展的消毒范围是( A )

A、手术野及外扩展≥15cm部位,由内向外擦试

B、手术野及外扩展≥10cm部位,由内向外擦试

C、手术野及外扩展≥10cm部位,由外向内擦试

D、手术野及外扩展≥15cm部位,由外向内擦试

19、器械润滑时应使用 (B)

A、凡士林

B、水溶性润化剂

C、机油

D、液状石蜡 20、环氧乙烷灭菌生物监测使用的指示菌是:(A)

A、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

B、嗜热脂肪杆菌芽胞

C、结核杆菌芽胞

D、短小杆菌芽胞E601

21、D值是指杀灭()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C)

A、80%

B、85% C、90% D、95%

22、手术器械要求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要求应有___包装材料分___进行包装?(A)

A、2层,2次

B、1层,1次

C、2层,1次

D、3层,2次

23、以下哪种病原体污染的器械不属于特殊感染的器械(B)

A、朊毒体

B、军团菌

C、气性坏疽

D、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

2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A) A、 ≤10cfu/cm2 B、 ≤5cfu/cm2 C、≤15cfu/cm2 D、≤8cfu/cm2

25、外科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不高于( A ) A、5cfu/cm2

B、10cfu/cm2

C、15cfu/cm2

D、20cfu/cm2

26、空气洁净技术的新风机组亚高效过滤器多长时间更换为宜?(C) A 3个月

B 6个月

C 1年

D 2年

27、空气洁净技术的新风机组中效过滤器多长时间更换为宜?(B) A 1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12个月

28、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空气洁净技术的新风机组末端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 B空气洁净技术的排风机组中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 C 空气洁净技术的回风口过滤网应每年更换

D 空气洁净技术的新风机组亚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

29、紫外线灯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表面清洁,应多长时间用何种消毒液擦拭?(D)

A、每天,70-80%乙醇棉球

B、每天,80-90%乙醇棉球 C、每周,80-90%乙醇棉球

D、每周,70-80%乙醇棉球 30、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减少尘埃和水雾,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C)

A、温度<20℃时,应延长照射时间 B、温度>40℃时,应延长照射时间

C、相对湿度<40%时,应延长照射时间

D、相对湿度>60%时,应延长照射时间

31、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的循环风量要求达到房间体积的几倍以上?(D)

A 、3倍

B、 4倍

C 、6倍

D 、8倍

32、普通病房首选下列哪种方式进行空气消毒?(B)

A、空气消毒器

B、自然通风

C、紫外线消毒

D、空气洁净技术

33、超低容量喷雾法是将消毒液雾化成()μm以下的微小粒子,在空气中均匀喷雾,使之与空气中微生物颗粒充分接触,以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B)

A、10

B、20

C、30

D、40

34、手术室的工作区域,应多长时间清洁消毒一次?( D ) A 、12 h

B、8h

C 、4h

D 、24h

35、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菌落数是多少,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A) A 、≤ 10 cfu/m3 B 、≤200 cfu/m3 C 、≤5 cfu/m3 D 、≤500 cfu/m3

36、普通手术室监测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时,采用直径90mm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时间为(B)

A 、15min

B、 5min

C 、30min

D、10 min

37、洁净手术室监测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时,采用直径90mm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时间为(C)

A 、15min

B 、5min

C、 30min

D 、10 min

38、地面等处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清理(B) A、直接使用拖把清理掉

B、覆盖消毒(蘸有消毒液的布类或纸巾覆盖)30分钟后清理 C、消毒液倒在表面 D、以上方法都不对

39、手术用可重复、不耐热的电刀头、电极导线等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采用何种方法灭菌(C)

A、压力蒸汽灭菌

B、75%乙醇擦拭 C、环氧乙烷和等离子体

D、2%戊二醛浸泡 40、环氧乙烷灭菌的四大要素中不包括下列哪项(D)

A、EO浓度

B、灭菌温度

C、相对湿度

D、灭菌物品厚度

41、等离子灭菌可用的包装材料为 (C)

A、棉质包布

B、一次性皱纹纸

C、等离子专用包装材料

D、纸塑包装

42、B-D试验的目的是 (A)

A、检测灭菌锅内冷空气排出水平是否达到理想范围

B、检测灭菌锅的灭菌保障水平是否达到理想范围

C、不同的B-D测试,可以分别达到这两种目的

D、所有的B-D测试同时具有以上两种目的

43、对于纸塑包装袋来说,推荐的放置方法是 (A)

A、垂直放置,这样有利于灭菌剂的穿透或冷凝水的排出

B、水平放置,这样有利于灭菌剂的穿透或冷凝水的排出

C、在灭菌柜的上层应该水平放置以减少冷凝水的滴落,下层应垂直放置以帮助蒸汽的穿透和冷空气的排出 D、水平垂直均可,怎样放置对灭菌剂的穿透和冷凝水的排出没有影响

44、下列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C )

A、强调专业清洗润滑但无需每次除锈

B、器械需要时进行除锈

C、反复除锈会减少器械再生锈的概率

D、润滑防锈剂建议使用前需要进行有效的清洗

45、器械进入检查包装灭菌区之前应该被(C ) A、擦拭以除去大量污物 B、包装完好

C、清洗、消毒

D、零部件装配好

46、关于消毒,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 B )

A、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B、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

C、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产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D、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包括细菌芽孢的过程

47、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的场所是(B)。

A、诊疗场所

B、去污区

C、换药室

D、治疗室

48、干燥处理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使用消毒的(C) A、棉布

B、无仿纱布

C、低纤维絮擦布

D、一次性纸巾

49、不适用干热灭菌的是(A)

A、塑料制品

B、粉剂

C、玻璃制品

D、凡士林纱布条 50、使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器材时,最佳的水温是(C)

A 、20℃-25℃

B 、30℃-35℃

C 、40℃-45℃

D 、50℃-55℃

51、在医用干热灭菌箱内进行灭菌,下列哪项不符合灭菌条件(A) A、150℃,2小时

B、160℃,2小时 C、170℃,1小时

D、180℃,30分钟

52、按照规范要求,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维持在(B)

A 、16~21℃ 30~60%

B、 20~23℃ 30~60%

C 、20~23℃ 40~60%

D、 16~21℃ 40~60%

53、消毒供应中心对光的要求,下列哪项错误(C)

A、普通检查 500- -1000 平均750照度单位

B、精细检查 1000—2000 平均1500照度单位

C、清洗池 500—1500 平均750照度单位

D、无菌物品存放区域200—500 平均300照度单位

54、纯化水电导率应符合(B)(25℃)

A 、≤10µS /cm

B 、≤15µS /cm C 、≥10µS /cm

D 、≥15µS /cm

55、干热灭菌时,油剂、粉剂的厚度不应超过(B)

A 、0.4cm

B 、0.6cm

C 、0.8cm

D 、1.0cm

56、干热灭菌时,凡士林纱布条厚度不应超过(C) A 、0.8cm

B 、1.0cm

C 、1.3cm D 、1.5cm

57、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时,为避免"小装量效应"物品装载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B)

A、5%和10% B、10%和5% C、10%和15% D、15%和10%

58、干热灭菌箱灭菌,物品包装不能过大,体积不应超过(C)

A、30 cm×30 cm×25 cmB、30 cm×30 cm×50 cm C、10 cm×10 cm×20 cmD、20 cm×20 cm×2 cm

59、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培养温度是(C) A、 37℃

B、 45℃

C、 56℃

D、 65℃

60、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C)

A、80%

B、85%

C、90%

D、95%

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1分。

1、湿热消毒包括(ABD)

A、煮沸消毒法

B、巴斯德消毒法

C、高温蒸汽消毒法

D、低温蒸汽消毒法

E、戊二醛消毒法

2、无菌物品储存条件正确为:(ABC)

A、距离地面20cm B、 离墙5cm C.、离天花板50cm D、间距10cm E、任意放置

3、对于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下列哪种方法灭菌: (BCD)

A、预真空压力灭菌法

B、环氧乙烷灭菌

C、甲醛气体灭菌

D、等离子体灭菌

E、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

4、管腔类器械进行干燥处理应使用(AC)

A、压力气枪

B、75%乙醇

C、95%乙醇

D、干燥柜

E、自然干燥

5、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的注意事项(ABD) A、灭菌前物品应充分干燥。

B、灭菌物品应使用专用包装材料和容器。 C、设置专用的排气系统

D、灭菌物品及包装材料不应含植物性纤维材质 E、灭菌物品体积不应超过10cm×10cm×20cm

6、以下处理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流程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是(AC)

A、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45min. B、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2500mg/L~5000mg/L浸泡至少60min.

C、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

D、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500mg/L~1000mg/L浸泡30min~45min. E、以上都不对

7、以下关于手工清洗的注意事项描述正确的是(ABCD)

A、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医用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

B、刷洗操作应在流动水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

C、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

D、不应使用研磨类用具和去污粉等用品,应选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用品,避免器械磨损。

E、手工清洗的水温宜为30~45℃

8、使用超声波清洗器注意事项,下列哪项正确(ABCDE)

A、禁止在无水情况下操作

B、禁止将清洗物品直接放臵于超声清洗器底部

C、水温应<45℃

D、清洗时应盖好超声清洗机盖子,防止产生气溶胶

E、应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选择相匹配的超声频率

9、酸性氧化电位水适用于下列哪些物品的灭菌前的消毒(AB)

A、不锈钢

B、非金属材质的器械

C、金属材质的器械

D、铜铝的诊疗器械

E、以上都对

10、无菌物品发放要求正确的是(ABCDE)

A、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B、确认其有效性

C、发放记录具有可追溯性

D、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保持清洁

E、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11、隔离病室采用隔离标识正确的是( ACE) A、黄色为空气传播隔离 B、红色为空气传播隔离 C、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 D、绿色为接触传播隔离 E、蓝色为接触传播隔离

12、个人防护用品包括( ABCDE) A、口罩

B、帽子

C、防护衣

D、眼罩

E、手套

13、下列哪项属于碱性清洁剂的特点(ABC) A、pH值≥7.5

B、对各种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作用

C、对金属腐蚀性小,不会加快返锈的现象。

D、对无机固体粒子有较好的溶解去除作用 E、能快速分解蛋白质等多种有机污染物

14、下列哪项属于酸性清洁剂的特点(ACD) A、pH值≤6.5

B、对各种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作用 C、对无机固体粒子有较好的溶解去除作用

D、对金属物品的腐蚀性小 E、对金属无腐蚀

15、环氧乙烷灭菌效果取决于下列哪几项因素(ABCE) A、环氧乙烷的浓度

B、灭菌温度

C、相对湿度 D、物品的厚度

E、灭菌时间

16、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器材去污过程包括下列哪些步骤(BCDE) A、回收

B、冲洗

C、洗涤

D、漂洗

E、终末漂洗

17、湿包的危害有(ABCDE)

A、破坏防护屏障

B、有潜在医院感染的危险

C、返工造成工作负荷加大

D、增加成本消耗

E、有助细菌生长

18、包装材料的选用具有以下那几种要求(ABCD) A、具有良好的穿透性

B、能阻止外界微生物的侵袭

C、具有足够的牢固度

D、能保证打包的完整性

E、以上都不正确

18、环氧乙烷最大的缺点是(BCD)

A、穿透力弱

B、易燃

C、易爆

D、有毒性

E、无毒性

19、关于待灭菌物品的摆放,下列正确的是(BCDE) A、金属物品放上层

B、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中,大包放于上层 C、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中,小包放于下层 D、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 E、灭菌包之间应留有空隙,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 20、纺织品类包装材料应符合以下那几个条件(ABCDE)

A、 为非漂白织物

B、 包布除四边外不应有缝线,不应缝补

C、 初次使用前应高温洗涤,脱脂去浆、去色

D、 应有使用次数的记录

E、 应符和GB/T19633 的要求

三、是非题,共20题,每题1分。

1、器械检查与保养应使用石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2、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

3、管腔器械最好使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方式进行灭菌。(×)

4、选择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程序时,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宜摆放于下层。(√)

5、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放置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 )

6、植入物是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天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

7、酸性氧化电位水长时间排放可造成排水管路的腐蚀,故应每次排放后在排放少量碱性还原电位水或自来水。(√)

8、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洁,再消毒或灭菌。(×)

9、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要求,开放式的储槽可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

10、当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测试偏低时,可添加消毒剂原液来提高消毒液的浓度。(×)

11、金属器械在终末漂洗过程中应使用润滑剂,塑胶类和软质金属材料器械,不应使用酸性清洁剂和润滑剂。(√ )

12、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上岗时必须戴圆帽、口罩、专用鞋。(×)

13、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物品及包装材料可以含有植物性纤维材质。(× )

14、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才可以放行。(√ )

15、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 )

16、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2层包装材料一次包装。(× )

17、密封式包装如使用纸袋、纸塑袋等材料,应使用两层,适用于单独包装的器械。(×)

18、可以使用钢丝球类用具去除锈迹较多的器具,不应使用去污粉。(×)

19、去污区缓冲间应设洗手设施,应用手触式手水龙头开关。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应设洗手池。(×)

20、刷洗操作应在水面上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

第三篇: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第八条: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第九条: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十条: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第十一条: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一、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二、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三、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第十二条: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一、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二、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三、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四、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五、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六、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七、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第十三条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第十四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范,负责对本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第十五条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一)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二)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三)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四)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一)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二)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三)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四)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一)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

(二)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第十六条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第十七条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第十八条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为:

(一)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

(二)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

(三)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第十九条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第二十条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

第二十一条采用其它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器械时,必须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在使用器械进行清洗消毒之前,必须先按照第十五条的规定对内镜进行清洗。

第二十二条软式内镜消毒后,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冲洗和干燥:

一、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应当更换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气,以去除消毒液。

二、将内镜置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三、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取下清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用的各种附件,方可用于下一病人的诊疗。

四、支气管镜经上述操作后,还需用75%的乙醇或者洁净压缩空气等方法进行干燥。

第二十三条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第二十四条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或者选用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规定的适用于内镜消毒的消毒剂、消毒器械进行灭菌,具体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说明。

二、弯盘、敷料缸等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如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第二十五条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第二十六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第二十七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二、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过氧乙酸擦拭。

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第二十八条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如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第四章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

第二十九条硬式内镜的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并擦干。

二、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时间按使用说明。

三、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管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四、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第三十条硬式内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二、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于各种内镜及附件的灭菌。

三、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可以使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四、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分钟的方法。

五、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六、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具体操作方法按使用说明。

第三十一条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硬式内镜,灭菌后应当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第三十二条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第五章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第三十三条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第三十四条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第三十五条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一) 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二)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设有内镜诊疗中心的,其建筑面积应当与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功能相匹配,设立病人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贮藏室等。

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当包括:诊疗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

第三十七条本规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原《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第六章第十一节“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同时废止,其它与本规范不一致的规定以本规范为准。

第四篇: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

1.目的:为科学、准确地评价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消毒效果,补充《消毒技术规范》的内容,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软式内镜(包括胃镜、肠镜、支气管镜)清洗消毒机的消毒效果评价。 3.检验项目:

(1)杀微生物因子强度的测定(含变化曲线)。但已获得卫生部消毒药剂卫生许可批件的,不再重复此项检验;

(2)电器性能与安全性的测定; (3)寿命试验;

(4)所用消毒剂对金属腐蚀性试验(获得卫生部消毒药剂卫生许可批件时已做此项试验的,不再重复检验);

(5)工作环境空气中相应有害杀微生物因子(臭氧、环氧乙烷)的测定;

(6)模拟现场试验(按本规范模拟现场试验方法进行)。

多次重复使用的外加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消毒药剂卫生许可批件,其适用范围应可用于医疗器械高水平消毒,并按使用说明书中提供的消毒剂连续使用的次数和时间检测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不得超过10%。

4.内镜清洗消毒机模拟现场试验 4.1试验器材

(1)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TCC 9372)芽孢,其悬液的制备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2.3(2)进行;

(2)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

(3)中和剂(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鉴定合格); (4)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SA); (5)稀释液(0.1%蛋白胨生理盐水);

(6)模拟内镜体:聚四氟乙烯管(外径10-12 mm,内径6 mm,长度1000 mm)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7)载体:聚四氟乙烯管(外径6 mm,内径4 mm,长度2-4cm)经脱脂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4.2试验方法

取0.02 ml芽孢悬液(1×108cfu/ml~5×108cfu/ml)滴染于聚四氟乙烯管载体内壁,涂抹均匀,置 37℃ 培养箱中至干燥,制成染

1 菌载体备用。

试验时,先将模拟内镜体在50 mm、500 mm和 950 mm处剪开,取染菌载体分别连接在50 mm、500 mm、和 950 mm处,将模拟内镜体装放于清洗消毒机内规定的位置,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消毒程序进行处理。

消毒处理完毕后,用灭菌镊子将染菌载体取出,分别置于含有 10 ml 中和剂溶液的试管内, 敲打 200 次,分别吸取洗脱液 1.0 ml接种平皿,每份样本接种两个平皿。

阳性对照组,取2个染菌载体,放置室温环境中,不作消毒处理,待试验组处理至最长作用时间,将染菌载体置于含有 10 ml 中和剂溶液的试管中,敲打 200 次,用稀释液做10 倍系列稀释,选适宜稀释度的悬液,分别吸取1.0 ml接种平皿,每份样本接种两个平皿。同时分别吸取试验用中和剂和稀释液各1.0 ml接种平皿,每份样本接种两个平皿,作为阴性对照组。

各组接种平皿后,倾注15-20ml TSA,待凝固后,置 37℃ 培养箱内,培养 72 h,计数菌落数,计算消除对数值。

试验重复3次。 4.3效果评价

内镜清洗消毒机模拟现场消毒时,在规定的作用时间内,阳性对照组有菌生长,且回收的菌落数达5×105cfu/样本-5×106 cfu/样本,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 3次试验对各载体上人工污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消除对数值均≥3.00时,可判为消毒合格。

第五篇: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

(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5、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内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 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 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五、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

目前大部分附件已经做到了一次性使用,对不能一次性使用的内镜附件应注意严格清洗消毒。

1、内镜器械:拆卸所有可拆卸的部分,用纱布及软毛刷在含酶清洗液中彻底清洗,特别注意关节等难清洗部位。消毒流程为:清洗、干燥、消毒流动水清洗、干燥、装塑封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2、内镜注水瓶:将注水瓶和连接管彻底清洗后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后连接好旋紧备用。

3、台车电缆:每日检查结束后用乙醇纱布擦拭。

4、引流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

5、清洗槽、酶洗槽、终洗槽刷洗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六、细胞刷、导丝、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 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具体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说明。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硬式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流程

一、水洗

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组织等残留

二、多酶清洗

1、拆开内镜各部件(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

2、将内镜及各部件完全浸泡在多酶清洗液中2—5分钟,并用注射器吸多酶清洗液灌满各管道。

3、用超声清洗机清洗5—10分钟。

4、每清洗一条内镜必须更换多酶清洗液。

三、清洗

1、用清水彻底清洗各部件:用软毛刷刷洗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及管腔内部,用高压水枪冲洗内镜管腔。

2、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四、消毒灭菌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硬式内镜及附件必须按灭菌要求进行灭菌。

2、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

3、不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可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法或环氧乙烷灭菌法或2%戊二醛浸泡10小时。

4、采用戊二醛浸泡灭菌时,必须将消毒液灌满各管腔(戊二醛浓度必须每天监测并记录)

五、冲洗

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可在手术前使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擦干后立即使用。

六、内镜的储存:

压力蒸汽灭菌和低温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储存。

上一篇: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下一篇:音乐教研学期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