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方言语音特点

2022-07-13

第一篇:陕北方言语音特点

浅谈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范文

辽宁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所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 入学 2012 学习地点(函授站) 铁岭 学生姓名 刘春迪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9.25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1) 前言„„„„„„„„„„„„„„„„„„„„„„„„„„„„„„(3)

一、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4)

(一)平翘舌不分„„„„„„„„„„„„„„„„„„„„„„„„(4)

(二)改换r声母„„„„„„„„„„„„„„„„„„„„„„„„(4)

(三)多加声母 n„„„„„„„„„„„„„„„„„„„„„„„„(5)

(四)个别字声母变换„„„„„„„„„„„„„„„„„„„„„„(5)

二、从韵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5)

(一)以e代o的现象„„„„„„„„„„„„„„„„„„„„„„(6)

(二)以iɑo代ûe的现象„„„„„„„„„„„„„„„„„„„„„(6)

(三)多加鼻韵母n g 的现象„„„„„„„„„„„„„„„„„„„(6)

(四)个别字韵母变换„„„„„„„„„„„„„„„„„„„„„„(7)

三、从声调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8)

(一)调值不到位„„„„„„„„„„„„„„„„„„„„„„„„(8)

(二)字调不一致„„„„„„„„„„„„„„„„„„„„„„„„(8)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摘要:

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等艺术形式,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本文试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对比中,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并指出东北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对立统一关系。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关键词 :普通话 东北方言 语音特点

Abstract: The dialect of the offshoots of ancestral could on the border areas of northeast china who spoke mandarin, with modern chinese dialect other the general can understand it, in recent years the Northeast of dialect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spread on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At the same time, the dialect, not putonghua "limited", has its own voice, straight in the u.k., to his wit and humor, and Zhao benshan, Gao xiumin, waiting for the performing artist Fan wei by the Northeast Errenzhuan, plays and movies for the work of art creation, the dialect with a new art and formed a "the Northeast dialect Hot".To existing information by reading and in the vernacular of searching self-analysis, the trial with modern chinese mandarin contrast, from initial and final, the tone of the three main ways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lect speech and the northeast of modern chinese mandarin help. pertain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ty of opposites dialect although in recent years is a "market", but it can never replace mandarin.The han nationality specific position. Keywords: Mandarin The Northeast dialect Phonological features 引言: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如果对当今中国的方言剧作一番比较,毫无疑问,东北二人转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它为蓝本的艺术形式无论小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近年来,在央视播出的方言电视剧中,大多数是东北方言剧,而能够每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方言小品,也非东北方言莫属。东北方言剧的走红并非是偶然的。一大批走南闯北的东北艺人为东北方言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又将东北方言搬上了影视屏幕,《刘老根》、《马大帅》都成为眼下数亿观众津津乐道的影视大餐,全中国也由此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低俗的东北方言歌曲和据此改编的flash动画,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都为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东北方言热”使我对我们东北人的共同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我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我发现东北方言的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系统差别不大,东北方言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不能穷举。因此,在这里我通过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这里所说的“北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这也着实令我们东北人兴奋激动了一阵子,更成为南下打工的东北人的“一技之长”。

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一、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一)平翘舌不分

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二)改换r声母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n取代r只涉及一个字“扔(rýnɡ)”,l取代r的音节也不多,大都部分是r声母音节被y(零声母)音节取代的。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如,儒生(rú)东北方言读儒生(lú)、花蕊(rǔi)东北方言读花蕊(lǔi);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都被改换成y,例如,吵嚷(rǎnɡ)东北方言读吵嚷(yǎnɡ)、闷热(râ)东北方言读闷热(yâ)、肥肉(rîu)东北方言读肥肉(yîu);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rãn)东北方言读人民(yín)。东北方言区没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影响却很大,有些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也常常出现将r声母改换的问题。成系统的改换还比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较容易纠正,个别音节的偶尔改换则就不容纠正了。

(三)多加声母n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绝大部分韵母是可以自成音节的,不用声母,所以称为零声母音节。只有-i(前)、-i(后)、onɡ、enɡ等4个韵母不能构成零声母音节。在东北方言区,有些地方零声母音节要少一些。普通话中的e、ɑi、ɑo、ou、ɑn、en、anɡ等7个开口称零声母音节,常常被加上个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例如,恶人(â)东北方言多读成恶人(nâ)、癌症(ái)东北方言易读成癌症(nái)、棉袄(ǎo)东北方言中读棉袄(nǎo)、昂扬(ánɡ)东北方言读昂扬(nánɡ)等等,就连“俺(ǎn)”这个原产自东北方言的口语词也被东北人读成了nǎn。这类语音现象具有典型性。

(四)个别字声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声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是表现在一个音节对应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该音节所属的个别字上,有些甚至是个别字的个别词上。这类字往往都是一些常用字。东北方言对个别字声母的改换一方面是不成系统,另一方面是不严格对应,但也不是杂乱无章的。有些是将不送气声母发成送气声母,例如,同胞(büo)东北方言读同胞(püo);或将送气声母发成不送气声母,例如,扒手(pá)东北方言读扒手(bü);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也有些是将擦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机械(xiâ)东北方言读机械(jiâ);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刹那(chà)东北方言读刹那(shà);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解扣儿(jiþ)东北方言读成解扣儿(ɡǎi);还有些是将塞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来客了(kâ)东北方言读来客了(qiþ)。这类个别字声母改换问题,在东北方言区普遍存在,只是各地方所涉及的字的多少有些不同。

二、从韵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在普通话音节的声、韵、调三大要素中,东北方言在韵母上同普通话比较产生的差异最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以e代o;二是iɑo代ûe;三是多加鼻辅音nɡ;四是个别韵母变换。

(一)以e代o的现象

在普通话中,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直接与圆唇音的单韵母o相拼,不与扁唇的单韵母e相拼。而东北方言恰恰不是这样的,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都只和e相拼,不和o相拼。东北人不习惯发圆唇音,甚至是把o给取消了,是东北方言语音特点中一个很普遍的特点。这种以e代o的现象是成系统出现的,而且是很显著的。

东北方言中没有bo、po、mo、fo音节,有的是be、pe、me、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fe音节,例如,胳膊(bo)东北方言读胳膊(be)、衣服破了(pî)东北方言说成衣服破了(pâ)、抚摩(mï)东北方言读抚摩(mý)、乐山大佛(fï)东北方言读乐山大佛(fã)。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普通话双唇音声母m可以和e相拼,就是在“什么”的“么”音节中可以与e相拼,构成轻音的me,而且这个音节只有这一个字。

(二)以iɑo代ûe的现象

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的语言系统中,少有或没有ûe韵母音节,而是用iɑo韵母音节代替。由于普通话的普及使得这一特点在现在看来已经不是很突出了,只有一部分老年人体现的严重一些。就像我们在家里经常会听到隔辈人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xuã)”,但是他们说出来的往往是“好好学习(xiáo)”,“学”这个字是最能体现出以iɑo代ûe的这一特点的,此外常用的还有雀跃(yuâ)东北方言一读成雀跃(yào)、疟疾(nûâ)东北方言读疟疾(niào)、忽略(lûâ)东北方言读忽略(liào)等等。由于普通话中ûe韵母的音节本来就不多,加之普通话教育的开展东北方言的这一发音特点会逐渐消失的。

(三)多加鼻韵母nɡ的现象

普通话中有一部分零声母音节,其中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音节规定了用y、w隔音的办法,而开口呼音节在发音时没有明显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的辅音特性的起始方式,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习惯在这类音节前面增加一个明显的鼻辅音来起始。在东北方言区,除一部分人习惯在开口呼音节前加一个前鼻辅音n外,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在这一类音节前加一个后鼻辅音nɡ。这一特点很难通过一个词或是一个短语做例子来解释,它是东北人在平时说话中时不时表现出来的,甚至在这句中有所体现,在别的语句中就不明显了。

(四)个别字韵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韵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是表现在一个音节对应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该音节所属的个别字上,有些甚至是个别字的个别词上,而不是反映在该音节的所有字上。东北方言相对于普通话在韵母方面的变换是有规律的,也有一部分是没有什么规律的。

以ɑo带ou。东北方言中,双唇音和唇齿音声母b、p、m、f不与圆唇单韵母o相拼,由此,以o做韵腹的复韵母ou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相拼也为东北人所不习惯。于是,普通话中ou韵母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构成的音节在吉林话中就变成了ɑo韵母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构成的音节。例如:剖(pōu)东北方言读成püo;谋(mïu)东北方言读成máo;否(fǒu)东北方言读成fǎo。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丢掉韵头和改换韵头。普通话韵母可细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有的韵母三部分俱全,有的韵母只有其中的一部分。韵头是介于声母和韵母的主要元音(韵腹)之间的部分,所以又叫做介音。在普通话音节中可以用来充当韵头的有i、u、û三个高元音。韵头的发音虽然较短促,但并不模糊,不是能忽略和改换的。而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恰恰是把普通话音节的韵头丢掉或改换了。这种情况在东北方言区并不普遍存在,但却比较典型。例如:温暖(nuǎn)东北方言丢掉了韵头读温暖(nǎn);产卵(luǎn)东北方言丢掉了韵头读产卵(lǎn);挑衅(xìn)东北方言中改换韵头i为û,读为挑衅(xùn)。

其他类型的韵母变换。还有一些字的韵母对于普通话韵母发生变换,但并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是由于长时间的习惯性使用而固定下来的,甚至有的字词是随意而言的。例如,剥皮(büo)东北方言读剥皮(bý);胳臂(bei)东北方言读胳臂(bo);厉害(lì)东北方言读厉害(liâ);塑料(sù)东北方言读塑料(suî);干啥(ɡànshá)东北方言读干啥(ɡàhá),等等。以上这些字词的改读从普通话读音的角度来看就是错读,但在东北方言口语的实际应用中是广泛被人民大众所使用的,这是经过历史的沿袭而日渐稳定下来的方言读法。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三、从声调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我们说话时,音节总是有些或升或降或平或曲的变化,这种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就是声调。声调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音节它可以没有声母、韵头和韵尾,却不能没有声调和韵腹。声调也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东北方言的声调和普通话音节的声调作用相同,调值系统也相同,其差别主要表现在调类的调值不尽相同和一部分字的调类不同。

(一)调值不到位

与普通话相比,东北方言说出来显得平淡、含混,不够响亮、清晰,听起来缺乏起伏变化,不富抑扬顿挫。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调值不到位造成的。

东北方言声调调值的基本形状与普通话声调相同,但每类声调的起止点却不同。普通话的阴平是高而平的“55”调值,东北方言的阴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44”度;普通话的阳平是高升的“35”调值,东北方言的阳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4”度;普通话的上声是低降升的“214”调值,东北方言的上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13”度;普通话的去声是全降的“51”调值,东北方言的去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42”度。总体看来,东北人说话有点高低、升降、长短不分明。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二)字调不一致

东北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除了在调值上存在差异,有一部分字的“调”也不一样,这就不仅是调值不足或太过的差别了,而是一种声调的改读:普通话是阴平,东北方言是阳平。例如,剽窃(piüo)东北方言读成剽窃(piáo);普通话是阴平,东北方言是上声。例如,泼辣(pō)东北方言读成泼辣(pþ);普通话是阴平,东北方言是去声。例如,氛围(fýn)东北方言读成氛围(fân);普通话是阳平,东北方言是阴平。例如,猫腰(máo)东北方言读成猫腰(müo);普通话是阳平,东北方言是上声。例如,符合(fú)东北方言读成符合(fǔ);普通话是阳平,东北方言是去声。例如,愉快(yú)东北方言读成愉快(yù);普通话是上声,东北方言是阴平。例如,悄然(qiǎo)东北方言读成悄然(qiüo);普通话是上声,东北方言是阳平。例如,请贴(tiþ)东北方言读成请贴(tiý);普通话是上声,东北方言是去声。例如,可恶(kþ)东北方言读成可恶(kã);普通话是去声,东北方言是阴平。例如,卑鄙(bǐ)东北方言读成卑鄙(bì);普通话是去声,东北方言是阳平。例如,瞭望(liào)东北方言读成瞭望(liáo);普通话是去声,东北方言是上声。例如,开辟(pì)东北方言读成开辟(pǐ)。

狭义上的方言就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所以,东北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方言的以上语音特点又与中国人性格的地区差异有关,性格差异无非源于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人文方面,东北曾是满人等少数民族崛起的地方,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这里的人民,他们继承了东北土著居民粗放的血统。自然方面,这里是中国最北的地域,冬季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在这里横冲直撞,气候恶劣,东北人坐在火炕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暴躁、干脆、粗放的语言也不足怪了。东北方言不讲平仄,语调中缺少抑扬顿挫,起伏变化不大,这也与东北人不拘小节、淡然处世的性格有关。

中国自古就是泱泱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进入封建社会后,经济上、政治上都不能保持统一的局面,这就在地域上形成分化,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增加,于是共同语就在各个地区形成了变体,出现了方言。汉语方言形成以后,社会仍然处于不充分统一的状态中,方言就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又服从汉语共同语的发展趋势,东北方言也是遵循着这样的一个规律发展着。汉语方言的划分是根据语音上的几个重要的特点进行的,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尽管这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很广,影响也很大,甚至有很多吴、粤、湘、赣、闽方言区的人也有意识地学习东北方言、说东北方言,甚至把学说东北方言当成是一种时尚,但是,这场“东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北方言热”是媒体宣传、演员演绎、人们喜爱的结果,而不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造成的语言统一。本文之前大篇幅阐述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就是要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形成比较,揭示两者语言上的显著差异,来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一方面,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这与北京自古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密不可分的,而东北一直是中国比较落后的地区;另一方面,解放后,党和政府为适应全国的空前统一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向统一方向发展,而东北方言只是在艺术家们的创作下得到的短暂繁荣。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不能用人为的力量消灭的,它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逐步缩小自己的作用,最后趋向消亡。研究方言,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不但对推广普通话有重要意义,而且为研究汉语言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参考文献:

[1]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年3月。 [2]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1年10月。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4]黄伯萧、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致 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张文英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地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第二篇:东北方言特点

2007年第2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50期)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2 2007 General No.50 浅析东北方言的特点

刘明志 (营17职,_lk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0) 摘要: 方言是形成普通话的基础,在特定场合里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东北方言有着较为完整的语言体系。本 文通过浅析东北方言的特点,展现其独特魅力,希望更多人重视和保护东北方言。 关键词: 方言;东北方言;体系;特点

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98(2007)02—0022—03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

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等原因。 作为北方方言的次方言——东北方言,其简洁、生 动、形象,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 性格相当吻合。东北方言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 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就东北方言的 一些特点做以简略的论述。

一、东北方言是多元文化融合的语言

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它是多元文 化的融合。东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世代生活着 满、蒙、鄂伦春、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直到清兵入 关后,才逐渐有大量汉人涌人。随着东北各民族三 百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东北方言。 起初,北京人和东北人讲的都是幽燕话。金、

辽、元三代,这里和中原多少有些隔离,在女真话、契 丹话和蒙古话的影响下,方言相对独立地发展。那 时,辽东话和大都语的区别,只是前者受女真话影响 大些,后者受蒙古话影响大些。河北、山东人第一次 大批闯关东发生在元、明之际,这一时期以后的东北 方言里面,就增加了山东话的成分。

那么,东北方言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哪些文化 的影响呢? (一)东北方言受满族文化影响极深,其中大部 分词汇来自满语

1、在东北方言的日常用语中,有很多词是从少 数民族语言尤其是满语中借来的。如: (1)佩,原满语。“讥诮人之辞也,”例:两人发 生口角,说“你也佩?”、“你佩不佩?” (2)喇忽,原满语。意为疏忽、马虎。也作拉 忽、拉乎。

(3)秃鲁,原满语。食言、爽约之意,也作秃噜、 突撸、秃露。

2、东北很多的村庄、山名都是满族等少数民族 词汇的音译。

(1)林,满语读作girin,汉义为沿边、沿江。吉 林市义为沿江之市。

(2)珲春,满语读作huncun,汉义为冰爬犁。 (3)图们(江),满语读作tumenula,汉义为万水 之源。

3、还有一些东北方言词语包含的语素是满语的

音译,如“笨笨拉拉”中的“拉拉”满语是“末尾”的 意思;“有一搭无一搭”中的“搭

”是满语中“首领、头 目”的意思;“公子哥”中的“哥”是满语“少爷”的意 思;“藏猫”中的“猫”是满语“树丛”的意思;“压马 路”中的“压”是满语在“行、走”的意思等等。 (--)受汉族博大文化的影响

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 北地区谋生,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汉族人,也开始学习 汉语。随着满汉的合居、交融,很多满族入学习汉 文、汉语。到清朝末年,使用满文、满语越来越少。 现在,只有黑龙江爱辉县、富裕县等地少部分老年满 族人还能讲简单的满语。受汉族文化影响形成的方 言仍保留自己的特点,即一般这类方言不用翻译,通 过方言本身,差不多就知道了方言所表达的内容。 如:

1、光棍儿——单身

2、装蒜——装相

3、勒大脖子——勒索 收稿日期:2006—11—20 作者简介:刘明志(1950一),男,辽宁营口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文教学研究。 22 万方数据

4、大估景——大约

二、东北方言是最具活力和亲和力的语言

东北方言具有幽默风趣、活泼俏皮、直白辛辣、 语义丰富等特点,直接反映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历 史沿革、社会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变化。有人说,东北 方言是最具亲和力的语言。它直白地直通人心,就 像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质朴而不乏灵气,粗犷而不乏 细腻,简捷而不留余地。诸如“可劲造”一类的词 语,充满了张力和情趣,能神奇般地把人与人之问的 距离拉近,让入永远都感到不用设防的亲切和真诚。 东北方言给人最明显的印象就是——冲、短、有 劲。

一冲,就是说话有力量,斩钉截铁。往往一个字 就能表达说话人的意思,特别是在问话答话时更是 这样,如:

“去不去?” “去!” “要不要?” “要!”

这种说法与河南话有些相似,这大概是河南移 民带来的语言习惯。

二是短,指句子短,惜字如金,比如饭店服务员 看顾客饭吃得差不多了,问顾客盘子里的菜还要不 要吃了,往往这样问:

“还吃不吃了?” “不吃了!” “撤!”

句子短是满族话的特点,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 又是马背上的民族,说话自然要简练。南方人说东 北话硬,指的就是这一点。外地人听来似乎不礼貌, 但这正是东北方言的特点。

三是有劲,是指气足,就是高腔大嗓,听起来令 人振奋。不用扩音器也能穿出老远,有些东北的农 村妇女叫孩子,站在门外,喊那么一嗓子,“三儿,回 家吃饭喽!”全村都能听到。

在方言土语方面,东北方言与北京话相通的地

方很多,有些北京的土话,部分东北人能听得懂。比 如儿话音,人们都感觉那是北

京的专利,其实在东

北,尤其是辽西地区也用得很多。用在名字上,特别 是农村,往往儿话音多。如“d、一-JL,小三儿,小玲 儿、小凤儿、小珍儿”,儿话音能使人感到亲切,也能 把凝重化为轻松。

三、东北方言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

值得说明的是,东北方言无论在语言词汇还是 在语法方面都是与普通话最近的,但二者还是有明 显区别的。普通话与东北方言具体有哪些相似之 处,本文姑且不论,而着重分析一下东北方言词汇结 构上的特点。

(一)奇妙的语素组合

东北方言词汇用字很有特点,通常是把几个本 来不相搭配的普通话语素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 个常用的、表达着特定意义的东北方言词?[,我们来 举几个例子。

恩那:意为是的、好的、哎、OK。 例l、问:你是东北人吧? 答:恩那。 母们:意为我们。

2、母们哥俩儿一块去的。

的色:贬义,一般用在排斥别人做错事情的时 候,可以理解为“臭显白”、“瞎逞能。” 例

3、不在家呆着,上这儿的色啥? 例

4、这么冷的天不穿棉袄,你纯的色! (二)话要进入语境理解

在东北方言中,与普通话相对的词汇绝大多数 都是等义的,但其中也不乏微妙的差别。听一帮东 北人说话,如果你不是地道的东北人,或只听到了只 言片语,那是很难理解谈话内容的。比如普通话里 的“奸”与“忠”词义相反,而在东北方言里“奸”与 “傻”词义相反。东北人用“奸”来描述人,说的是这 人精明甚至聪明,褒贬之义必须在语境里予以体会。 “贼”,在普通话里是指偷东西的坏人,含有贬义意 味。而在东北方言中,表示什么东西到了极致的情 形,不论是褒还是贬,~概用一个“贼”字,“贼好”、 “贼次”、“贼腻歪”、“贼带劲儿”等等。再比如“棒 子”一词了,在东北方言哈尔滨地区有棍子之义,但 同时还指瓶子一类的器皿。

从东北方言中,我们还能看出语言在流传中所 体现出的民俗化和白话成分。比如普通话里的“抽 屉”,在东北方言里表述为“抽匣儿”,这种器具描述 的改变显然是带有地域民俗特点的,属于更形象化 的发展。

(三)喻意纵横,妙语连珠

东北方言在对白中常常会制造出一种妙趣横生

的语境,尤其是谚语和歇后语的运用,常常会赋予语 言表述出一种神奇的力量。“老云接架,不是阴就 是下”,“朵朵瓦片疙瘩云,高温无雨晒死人”,“清官 骑瘦马,有钱不扎咕”,“巧舌头转不出腮帮子”,“针 鼻儿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没有弯弯肚子,别吃镰刀头”,“劈木头劈小头儿, 问事儿问老头儿

”,这些谚语不但饱含着老辈人的 生活经验,也体现了北方人民的传统观念。 而一些紧密结合生活的歇后语,也是三言两语 就能活灵活现出一个交流主题。“三九天穿单挂 子——抖起来了”,“土豆儿煮酸菜——挺硬”,“土 地佬吃烟灰——就有这口蕾”,“黄鼠狼下豆鼠 子——一辈不如一辈”,“门槛子拴兔子——里外乱 蹦”,“萝卜缨子蘸凉水——咋呼起来了”,“巴拉儿 23 万方数据狗吃碗碴子——满肚子瓷(词)儿”,“耗子尾巴上长 痂子——脓(能)水儿不大”,“瓜子里瞌出臭虫 来——啥人都有”,往往是一句话就能活跃气氛或 克敌制胜。

(四)语法的地域特色鲜明

东北方言的每一类词,都有鲜明的方言印迹。 名词的“大老”王、马粪蛋“子”、乌拉“头子”、黑鱼 “棒子”、前“边儿拉”、这“嘎嗒儿”、那“海儿”、去年 “前儿”等前缀后缀用法,动词的“子、巴、搭、拉、咕、 登、扯、棱”等后缀,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予”字 缀有“摔脸子”,“甩际子”,“转老轴子”等;一个 “巴”字就可以缀出几十个词来,如“砸巴”、“凿 巴”、“扬巴”、“捏巴”、“按巴”、“撅巴”等,还能以摁 巴摁巴、搓巴搓巴、揉巴揉巴等格式使用。 形容词的前缀后缀和重叠等变化,更让东北方 言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溜”光、“死”、“确” 青、“稀”烂、“精”湿,饱饱的,晃晃的,噌蹭的,登登 的,埋埋汰汰、磨磨丢丢、神神叨叨、咋咋忽忽、扁扁 哈哈、瘪瘪瞎瞎、二二思思、笨笨卡卡、癞癞疤疤、甜 不唧唧、贱不嗖嗖、浪不丢丢等用法,细述起来可以 说是千变万化,而每一种变化又都能带来一种形象 而又诙谐的感情色彩。

数词在东北方言中也被运用得恰到好处。“一 条道跑道黑”、“八杆子打不着”、“七股肠子八股 拽”、“两眼一抹黑”、“七三八四”、“四六不懂”等这 些词汇因为嵌有数词,显得形象而又生动。这样的 词汇运用到日常生活使用的方言中,使整个方言都 显得活泼而有趣。

东北方言中的句法很有特点,其反复式问句等 用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一)反复问旬 “有没有人?”“喝不喝水?”“回不回家?”类似 的短句,在与东北人交流时常能听到。这类短句所 表达出来的语义,是问对方是否要做某事。“是”与 “否”双重语义并置。如果把这类句子换种方法表 达的话,还完全可以说成“有人吗?”“喝水吗?”“回 家吗?”。把两组句子比较一下,后者是动宾结构短 语成句,前者与之不同的是,在动宾结构短语之间嵌 上了一个表达否定意义的

副动结构。从结构与语义 上分析,前者句式比后者表述得更完备、更严谨,这 是由于东北人豪爽、直率,善于交流,才逐渐形成了 这样的句式。

(二)形补结构充当句子成分

在东北方言中,长会有这样的主谓句式,“这鱼 腥蒿的”这里是形补结构充当了句子的谓语成分, “腥蒿的”是谓语成分。句子语义要表达鱼腥,“蒿 的”是“腥”的补语,表状态,“的”是表语气的助词。 “腥蒿的”这种形补结构所表述出的意义远远比一 个“腥”所表述出的意蕴更强烈,更有可感性。 东北方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展示着东北地区文 化的自然和人文历史,是笔宝贵的财富。虽然只在 东北这一特定地域通行,但它本身却有着较为完整 的语言体系,和普通话一道满足着本地区社会交际 的需要。另外,包括东北方言在内的北方方言不断 地丰富普通话的内容,对普通话的发展与推广起到 了很重要的作用。一些东北方言的词汇已在普通话 领域里被广泛地引用和推广。

东北方言与其它方言一样都只是普通话形成后

的分支或变体,不能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而消亡,相反 地应得到加倍的重视与保护。由于东北方言缺乏整 理和专门教育,一些富有特点的方言正在消失,一些 含义固定的方言词汇也在被错误地运用。东北方言 还继续面临着好说不好写的尴尬。作为黑土文化重 要组成部分的东北方言,能有继承者,在口口相传的 途径已经逐渐消失的情况下,能有人专门研究它、学 习它,并以有效的形式传播到东北地区人们的记忆 中。

参考文献

1、刘厚生:满语研究[M],2003。

2、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M],文学改革出版社,1989年t 月。

万方数据浅析东北方言的特点 作者: 刘明志

作者单位: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0 刊名: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007,""(2) 被引用次数: 2次

参考文献(2条) 1.刘厚生 满语研究 2003 2.袁家骅 汉语方言概要 1989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李无未.冯炜.Li Wuwei.Feng Wei 《满洲土语研究》与20世纪30年代的东北方言 -东疆学刊 2010,27(2) <满洲土语研究>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系统研究东北方言专著之一.剔除非学术"军事侵略"因素,它所收的词语构成与所记载的语音系统都体现了20世纪

30年代东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从研究东北方言发展史来看,这和今天东北方言存在明确的相承关系;同时,它对我们了解当时日本东北方言教学适应"战争侵 略"实用需要的性质也很有价值. 2.期刊论文 张世方.Zhang Shifang 东北方言知系声母的演变 -

汉语学报2009,""(1) 本文将东北方言的知系声母根据共时差异分为四种类型.根据具体的语音特点和历史上的移民,我们认为,东北方言知系字今声母的不稳定状况是由于

历史上与胶辽官话等方言接触的结果,近来又由于受到普通话的影响,目前正处在向标准语靠拢的有序发展之前的无序变异阶段. 3.期刊论文 东北方言"半"类词语群初探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 所谓"半"类词语是指包括"半"在内的以"半"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半"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

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半"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4.期刊论文 于丽新 浅析东北方言的词汇学意义 -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3) 以赵本山的反映东北人生活的小品、电视剧及英达导演的室内剧的热播,掀起了一阵高过一阵的东北文化热浪,也由此使原本土得"掉渣儿"的东北方 言传遍了大江南北.虽然它没有温软的南方方言好听,但淳厚的黑土地孕育的东北方言却有着无可比拟的语言魅力.本文从词汇学角度分析并探讨了东北方

言在词义、词的语法结构和词的声音形式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从而了解东北方言的丰富内涵. 5.学位论文 李琳 从关东文化的角度探讨东北方言的特征 2008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语言忠实反应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应了它的各种娱乐,各种信仰和偏

见„。语言不仅是思想和感情的反应,它还对思想感情有着种种影响。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协助和启发。”语言是社会的 产物,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形成、记载和传播靠的是语言,这种语言不是民族的共同语,而是各地的有生命的鲜活的地方语言

,即方言。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因此语言里最鲜活的成分蕴含在方言当中,方言是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

者。方言在表现地域文化时的淋漓尽致、游刃有余和独具特色,更进一步说明了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东北方言隶属于我国七大方言区之一的北方方言。它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与普通话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东北方言体系开放

、简洁、生动、形象,粗犷豪放而又幽默风趣,尤其在语音和词汇方面,其语音高亢、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词汇幽默、生动、诙谐,还带有一点夸张

,这种与普通话的不同形成了东北方言独有的特色,使之较普通话更为生动、活泼、形象、贴切、极具亲和

力,语义表达更为精当凝练。并且其中一些 方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时,其表达的含义更为深远。 东北方言中已有部分词汇作为一般的词汇进入普通话,但仍有很多词汇只流传于东北口语之中,而正是这些词语在东北方言中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进而深刻影响着关东人民的生活、文化、艺术、宗教信仰、风俗等诸多方面。透过东北方言,可以看出东北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人文

历史、文化背景、民族构成等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它是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本文通过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探讨关东文化中历史、自然和人文因素对东北方言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着重说明的东北方言的构词及使用特点,并

详细解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东北喜剧电影电视剧及小品中的语言特点以及如今火遍大江南北的东北二人转的艺术特色。

6.期刊论文 李英姿 东北方言研究综述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10) 近年来,学界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文从概貌、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角度对东北方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认为东北方言

的研究目前还有很多不足.由于东北方言的研究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加以重视. 7.期刊论文 杨丽娜.YANG Li-na 从社会文化看东北方言的来源与发展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27(3) 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社会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社会文化角度对东北方言词汇的来源和发展进行分析,探讨社会文化和东北方言的 关系,能增加我们对东北方言文化的认识. 8.期刊论文 曹凤霞.CAO Feng-xia 建国后五十多年来东北方言研究述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35(6) 本文全面系统地评述了五十多年来东北方言研究的进展情况.认为五十年来东北方言研究经历了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期的起步阶段、八十年代的初级

阶段、九十年代至今的提升阶段,体现出研究范围较广、研究内容较全面、研究方法不断提升、研究角度多样化、研究成果颇多等特点,为汉语史的研究

提供了一定的佐证.但目前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如何将研究内容引向纵深的问题,如何将语言研究的理论贯穿于东北方言研究中的问题. 9.期刊论文 盛丽春.韩梅 东北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5(6) 东北方言具有简洁生动、粗犷豪放、幽默诙谐等特点.这种体系开放、丰富多彩的语言与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人文历史、文 化背景、民族构成等有着密切的关

系.探讨东北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们进一步了解地域文化对方言的影响,为更好地研究东北方言开拓一个

视角.10.期刊论文 龚北芳.GONG Bei-fang 东北方言在地域文化中的价值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26(2) 东北文化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类型.东北方言是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东北文化的载体,没有东北方言就没有东北文化.它记录着东北

习俗的方方面面,反射着乡风土俗的奇光异彩,同时也映射着东北地域的文化心态.东北方言通过东北文化品牌的运用又传播了东北地域文化.

第三篇:余杭方言的特点与未来

方言,是一种乡土的,口头的文化。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文化,余杭自然也不例外。

在我和杭州本土的同学相处当中,感觉出余杭话和杭州话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我所查找的资料中也证明了这点。杭州话和余杭话同属于吴语方言。至于吴语方言的特点,我没有细查,想来也就是发音短促,没有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吧。当然杭州话和余杭话也有着差别,我想可能是余杭话更土,与普通话的差别更大吧。还有一点,也是几乎所有方言都有的吧——高度概括性。往往短短的几个字就可以涵盖十几个字的意义。

其实,关于余杭话我了解的并不多,大多是从爸爸妈妈,以及身边少数偶尔说几句方言的同学那里得来的。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余杭人,已经不会说余杭话了。这也正是我想说的另一个方面——余杭话的未来。

出生在90后的我们,那时可能正处在普通话的普及阶段,所以操着一口顺溜方言的爸爸妈妈就没有叫我余杭话。可能是为了让我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少受方言的干扰。也许,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从现在看来这对我并未发生什么巨大改变,我依然走上了普通话不标准的道路——没有翘舌音,前后鼻音。这都是受了周围人口音的影响。这个影响,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来越小吧。因为,同学中已经好些人不怎么会说方言了,还有些也说的不怎么顺溜了。这从方言课上就可见一斑。

对于方言的愈渐衰微,其实不是我想看到的。作为一个不会说方言的人,我对着方言还是有着极大的热爱的。方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是需要保护,流传下去的。而如今的情况向我们宣告着它的濒危。课中提到的方言发音人本来让我对于方言的保护产生了极大的希望。可是后来却了解到所谓的方言发音人,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他们只是方言的一种记录者。这不犹让我感动惊讶而又失望。

保护了这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不对方言予以保护呢,就只是为了推广普通话?方言,一个地区文化环境的产物,传承着某一地区的民情风俗、人文精神。是这不是可以说就是人们的“根”。作为一个遗失了“根”的人,我很恐慌。要是每个人都忘记了方言,那么全国各地都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地方还有什么特色可言呢?这是不是可以说是我们遗失了自己的“根”。那那时的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方言的保护,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从身边做起。不要让子孙后代失去我们的“根”。

第四篇:汉语语音声母、韵母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在浅谈此论题之前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把汉语作为外语在外国人中进行教学,要求我们要选择最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

汉语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的物理属性是由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这四个要素构成。汉语是有声调的分析型语言,汉语语音单位除音素、音节和音位外,还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但母语是没有声调,以字母为书写形式的学生对汉语就会感到特别陌生,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学者对汉语语音、声母韵母及声调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始终遵循实践性原则,与外国人母语进行对比的原则和启发他们自觉性的原则,并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具体地解决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疑难问题。

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母语及以前学习的语言对汉语学习的影响。正如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一样,常常会把英语字母的读音和我们汉语普通话中辅音声母和韵母的读音混淆读错。例如舌面元音单韵母“ɑ”和英语元音字母“ɑ”。根据英语音标发音规则及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来看,元音字母ɑ在开音节中发[ei]的音,在闭音节中发[ae]的音。而我们汉语普通话中的单韵母ɑ在发音时舌面处于口腔中央较低的位置,从唇形的圆展来看又是不圆唇元音。又例如90年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声母的读音通常是按字母的呼读音加韵母的方法。它的弊端正是使学生容易对声母和音节的读音发声混淆,从而对学生学习汉语声韵拼合规律起到负迁移的作用。

声母“b”和音节“bo”,它们的写法不同,读音却相同。所以在现代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声母b的读音时,可以去掉后面的韵母“o”,只教b的呼读音,发音要领即:双唇紧闭,声带震动,气流猛地冲出。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区分声母b和音节bo的读音,又与英语字母辅音b的发音基本一致,而且有利于推动汉语拼音直呼音节的教学。如此类推,声母除翘舌音以外,都可以教它们的呼读音。

以上就是我对汉语语音、声母韵母的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看法,最后我想谈谈声调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联系。声调主要由音高的变化构成,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它的调值相对于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总结起来为“一声平,二声阳,三声拐弯,四声降”。在对外语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在教学生记忆声调符号及标调规划时,可根据标调歌辅助记忆:见到ɑ不放过,没有ɑ找o,e,i,u相遇标在后,一个韵母最好说。这样可以很方便地让外国学生掌握学习技巧,防止他们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

总之,我们应以老师便于施教,外国人容易掌握为目的,应以符合外国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准则,应以促进汉语拼音教学和外语教学接轨为发展方向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特点,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声汉语语音,学好普通话,方便与人交际。

第五篇:陕北谚语

狗舔碾子——没大的油水。

荞麦三棱麦子尖,

十里乡俗不一般。

嘴上没毛,说话不牢。

不听老人言,一辈子受艰难。

人到世上,猴到树上。

欲知世是理,将人比自己。

陕北有三宝,熟米、炒面、羊皮袄。

延安气候怪,早晨冻,上午晒,下午黄风刮的太。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洛川的豆腐丝,甘泉的豆腐干。

富人过年哩,穷人过难哩。

有钱没钱不连毛过年。

有福的生到初一日,无福的死到月尽日。

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

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做活。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光棍光棍你甭扎,一个婆姨两个娃。

大口小口一月三斗。

三年不吃烟,省个大老犍。 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小窟窿不补,大了得尺五。

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不怕耙耙没齿儿,

就怕匣匣没底儿。

庄稼活用学。

七十二行庄稼为强。

纳了粮不怕官。

文魁武魁,顶不上锅盔。

一年庄稼二年性命。

三早加一工。

人怕做活,活怕人做。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鸡儿蛋,粮食换。

人勤地是宝,人懒地生草。

财东家贯骡马,穷人家爱娃娃。

穷乐呵富忧愁。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

男忧愁唱曲子,女忧愁哭鼻子。

家贫出孝子。

圪劳里种的好麻子,丑婆姨生的好娃子。

人生怕死人,生下人喜煞人。

炕上没有拉屎的,灵里没有烧纸的。 人心疼下不疼上,娶了个媳妇忘了娘。

妇大自巧,狗大自咬。

老不教小不会。

从小看大,八十岁看老。

宁教儿气死,不教儿想死。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豁在外。

一个老能养活十个儿子,十个儿子养活不了一个

老子。

养儿方知父母恩,娶了妻子不忘娘。

会管的管自己,不会管和管别人。

对孩子要给好心,不能给好脸。

人没钱就灰了,灯没油就黑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香不过猪肉,亲不过姑舅。

姑姑亲骨头亲,姨姨亲皮皮亲。

养儿随娘舅。

外甥外甥越喂越生。

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

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三年不抽烟,省下一个老牛钱。

若要发,种西瓜。

富不离书,穷不离猪。 家有百棵树,零花年年有。

扎针拔罐子,病好一半子。

洗头洗脚,顶上看病吃药。

拄棍拄长的,交朋友交强的。

在家不敬人,出门人不敬。

一个儿女一条心,养儿方知父母恩。

丈母娘见女婿,炖个老母鸡。

酒肉朋友,米面夫妻。

人情一匹马,买卖争分毫。

亲戚若要好,银钱少打搅。

亲戚远离乡,弟兄高打墙。

人心要实,火心要虚。

见婚姻说合,见官司说散。

交人要交心,浇树要浇根。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

父子爱财子不孝;兄弟爱财失同胞;亲威爱财休

来往;妯娌爱财家分了。

姑姑亲,骨头亲;姨姨亲,皮皮亲。

穿上皮袄喝烧酒——里外发烧。

三张纸画得个驴 ——好大的脸面。 红萝卜挨刀子——干红不出血。

老鼠的尾巴——肿了也粗不了。

拦羊的打酸枣——捎带活。

拦羊拾柴——捎带事。

枣核子上解板哩——不够一锯(句)。 柳木锯牛角——一物降一物哩。

裹上被子看戏哩——尽家当抖哩。

蛤蟆爬到花椒树上咧——麻蹄蹄麻爪爪。

羊油滴的石板上——冷 咧

狗尿在石头上——渗也不渗。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瞎子推磨——由驴转。

不吃蒜——不想蒜(算)。

木匠的板斧——面砍。

烟雾地里撵狼——冒吼。

石匠断磨——实打实铲。

和尚的帽子——平不塌。

卖豆芽的丢了秤——乱抓

蚂蚁脑上害毒疮——脓水不大。

羊圈里的驴粪蛋——大家伙

正月十五贴门神——迟了半个月。

水缸里拔杆杖——端出端入。 蛤蟆支桌子——全赁一张嘴。

女婿外甥顶半子。

丈母娘见女婿,杀个大母鸡。

麦熟一响,蚕老一时。

有个憨女婿,没个憨丈人。

五年六月七日八时。

前十年看父的敬子,后十年看子的敬父。

狗咬穿烂的,人爱有钱的。

人闲了抽烟,驴闲了啃碱。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是人,鳖是鳖,剌叭是铜锅是铁。

吃了人家的口软,拿了人家的手短。

涝池大鳖也大了。

娃娃勤爱死人。

三勤加一勤,想赖不得懒,三懒加一勤,想勤不

得勤。

苦做的美吃,闲坐的忍饥。

煎饭尝不得,婚姻忙不得。

龙多不治水。

三家撕靠倒了锅灶。

官向官民向民,和尚向的寺里人。

骂了一个和尚,满寺人脸上发烧。 法看谁犯哩,事看谁办哩。

大理通天,小理由人辩。

见婚姻说成,遇官司说散。

为富不仁,未发一家,先穷四邻。

亲戚盼有哩,邻居盼走哩。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亏是福,人人不,利是害,人人爱。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鞭打的是快牛。

人比人话不成,驴比骡子驮不成。

一把筷子折不断,十个指头不一般。

老牛力尽马尖丧,保国忠良无下场。

为人一条路,惹人一堵墙。

在家敬人,出门人不敬。

门户紧如债,拔的锅儿卖。

亲戚有个亲不亲,朋友个已不已。

亲戚若要好,银钱少打搅。

好朋友不怕勤算帐,亲弟兄也应高打墙。

亲戚远离乡,弟兄高打墙。

眼大眉稀,一个人一个脾气。

牛吃蒺藜为扎哩,人吃辣椒为辣。

低借高还,再借不难。 捎话捎多哩,捎东西捎没哩。

在家靠娘,出门靠墙。

柱棍柱长的,交朋友交强的。

一个树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人心难防,海水难量。

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夫妻同床睡,人心隔肚皮。

夜饭少吃,赢官司少打。

一辈坐官,十辈打砖。

不怕官,就怕管。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米儿面搅搅团,抓儿不如抓老汉。

爬坡上山老骡子,知心合意老婆子。

人前教子,背后教妻。

饥不反食,穷不择妻。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跟上好人学好人,跟上巫婆会跳神。

好菜费饭,好婆姨费汉。

十冬腊月,猪狗不离窝。

错钱还债,窟窿还在。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人在人情在,人死人情散。 金圪塔银圪塔,顶不上我的土圪塔。

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咱这土窝窝。

老牛卧草地,就看下这个弯。

人离地地贱,物离此地贵。

树挪死,人挪活。

哪里黄土不埋人。

青皮核桃红皮蒜,谁家烟囱不冒烟。

若要小安,常常受饥寒。

瞎人多作怪,好馍多掬菜。

虎瘦搜山。

有钱难买老来瘦。

猫老吃儿子,人老惜儿子。

老虎不吃人,威名在外。

人老了心小了,鼻涕多了胯倒了。

人熟了生宝,人生了狗咬。

好话不出门,瞎话传千里。

人心要实,火心要虚。

你看人八尺,人看你一丈。

有理不打上门客,有志不在年高迈。

山不转的路转,不走的路走三回。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俊不在巧打扮,牛俊不在带脑环。 死狗扶不上墙,沙子打不成墙。

漆漆的屁股油(由)不得。

吃屎的狗忘不了吃屎的路。

丢了讨吃棍,见不得要饭的。

话说三遍淡如水。

淡淡长流水,艳艳不倒头。

既在一伙,不论你我。

吃饭要吃米,做事要讲理。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欺人不欺帽,欺关不欺窍。

人心是偏偏的,狗鸡儿是尖尖的。

英雄是真的,笔尖是金的。

虽然不饿,时间难过。

早饭好,午饭饱,晚饭少。

一顿伤,十顿汤。

三夹不如一棉,一棉不如一缠。

左手不如右手,娘有不如自有。

在外的金子,不如在手的铜。

天天防客,夜夜防贼。

有钱难买回头望,自不小心笑死贼。

捉贼捉赃,捉奸捉双。

小心没大岔。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贼咬一口,入骨三分。

饥寒生盗心。

有钱不半置半年闲。

锣烂了还是铜。

铲锅、发锯、驴叫唤,听了必教你心烦。

猪的骨头,羊的髓,黎明的瞌睡鸡大腿。

铁匠的砧子石匠錾,小娃鸡儿金钢钻。 男人嘴大吃四方,女人嘴大吞细粮。

好汉出门问酒,松汉出门问狗。

急猫猴性子,记起一阵子。

人见语言知高低,水搭丈杆知深浅。

久病床前无孝子。

床上有病人,地下有难人。

公鸡尾巴长,婆姨比娘强。

枕上教妻,人前教子。

在家孝父母,何必要烧香。

牛交三年角对角,人交三年刀对刀。

年轻人混帐,燕麦衣子煨炕。

寡妇想起汉,饭碗撂不办。

骑驴等圪台。

三年等个闰腊月。 姐姐穿着妹妹的鞋,照样打扮照样来。

腿长打露水,嘴长惹是非。

铜盆遇上铁刷子,腌萝卜对上快擦子。

腰里别三弦,带弹不带唱。

猪尿泡打人不疼,臊气难闻。

踏住脖子割瘿瘿瓜瓜。

二百五成神。

孙猴子得了弼马温。

荞麦地里刺棘花,别人不夸自已夸。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瞎雀儿碰在谷垛上,碰巧。

精沟子断狼,胆大不识羞。

讨吃的挖洋芋,捞到圪蛋上了。

鞋帮子做帽沿,高抬了。

长虫的沟子没深浅。

蚂蚁上了锅盖了。

脱了裤子放屁,白费手续。

瞎子点灯,白费蜡。

羊圈里的驴粪蛋,数它大。

背锅睡到粪堆上,不知道手脚高低。

秃子头的的虱子,明摆着。

聋子的耳朵,样子货。 上集不夹口袋,安下不籴(良)之心。

会打的打百下,不会打的打一下。

一手拍不响。

裹上被子看戏,尽家当抖里。

豆腐跌到灰堆里,吹不得打不得。

困难显忠臣,家贫出孝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美不美泉中水,亲不亲一乡。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甘草根连根,穷人心连心。

穷人身上的汗,财主碗里的饭。

富人思来年,穷人思眼前。

穷人盼个来年富,年年穿的没裆裤。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情理不顺敢开言,不怕你初一不拜年。

一人舍了命,十人不敢动。

强龙斗不过地头蛇。

官断十条路,九条人不知。

志、吴有三宝,荞面、羊肉、地椒草。

三边有三宝,食盐、皮毛、甜甘草。

天下黄河一壶收。

站在壶口边,无云雨满天。 一里壶口十里雷。

黄帝手植柏,七搂八砸半,疙里疙瘩不上算。

烂皮袄里裹珍珠,土窑洞里有马列。

延安三座山,宝塔、清凉、风凰山。

枣园的枣儿延长的梨,洛川的苹果甜似蜜。

狐儿子,(指胡宗南部队)钻进包围圈,刘戡死

在黄龙山。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兔子危了咬一口。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党

支部。

摔起胳膊,扬起手,党员咋走咱咋走。

人穷心多,马瘦筋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夜长梦多。

锣鼓长了没好戏。

牙疼长,腿疼短。

说话想的说,不要抢的说。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不怕虎生三只眼,就怕人怀两样心。

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黄金虽贵,分量赢人。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没有伤心事。

虱多不咬,帐多不愁。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梦从心头起。

一醉解千愁。

酒坏君子水坏路,神仙也吃不了酒的够。

好事多磨。

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头瞌睡多。

金盆打烂分量在。

虎毒不食子。

羊毛出在羊身上。

煮熟的黄豆不发芽。

长上十双手,按不住众人口。

隔行不取利。

要问山中路,须寻砍柴人。眼见为实,耳闻是虚。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吃饭要尝,栽树要量。

话过三人口,白羊变黑狗。

懂事的两瞒,不懂事的两头扇。

偷人婆姨肯锁门,嫁汉婆姨肯说人。

墙倒众人推,鼓破乱人捶。

十里路上没真言。 官字两个口,是非凭舌头。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东家长西家短,四个蛤蟆八只眼。

一个槽里拴不了两个叫驴。

挣下功劳唐三藏,弄下乱子孙悟空。

树大招风,钱多招祸。

三个婆姨一面锣,五个婆姨一台戏。

是非皆因多开口,烦恼全因强出头。

灯蕊不亮要拔哩,事情不公要说哩。

尽陈古事观异同,不与时人道短长。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庄稼看见别人的好,娃娃看见自己的亲。

儿是娘身一块肉,儿行千里母担忧。

人心掺不得假,眼里揉不得沙。

人不亲行亲。

鱼爱鱼,鸭是鸭,豆角不结葫芦荚。

八十老,亲的小。

一窝狐子不嫌臊。

人在难处想亲人,虎在难处想森林。

不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清油调苦菜,各取心里爱。

恩多了怨深。 同行是冤家。

贼绺有钱的,狗咬可怜的。

世上有三恶,道姑、媒人和蛮婆。

云里的日头,洞里的风,蝎子的尾巴后娘的心。

狸猫似虎并非虎,恶人装笑并非笑。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志长立。

雁过留声,我过留名。

行行出状无,事事在人为。

和活名望,树活阴凉。

宁穿朋友衣,不戏不朋友妻。

货卖一张皮,人凭一颗心。

脚正不怕鞋歪,心正不怕影斜。

家贫出孝子,乱世显忠臣。

受人一饭,报人一石。

人小鬼大,腰里别个斧把。

死猪不怕滚水浇。

一个死老鼠,坏了一锅汤。

鸡肥不下蛋,人富就啬皮。

浪子回头金不换。

人怕出名猪怕壮。

官大易奸,官久易贪。

不怕杀人的,只怕递刀的。 自己头上顶着屎,还嫌人家尿臊气。

小人得志攻破天。

一朝天子一朝臣,青年人爱的年轻人。 有恩不报非君子,见死不救枉为人。

好汉眼里火星多,松汉眼里尿水多。

没有老虎胆,不敢进深山。

胆大的吃肉,胆小的跑路。

风吹草帽,水推艾腰。

鸟靠翅膀兔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

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英雄在后头。

精婆姨忙九月,憨婆姨忙腊月。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罐。

高叫一声哥,少走十里坡。

一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出门小三辈。

问遍千家成行家。

痒处自己抓,好处别人看。

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

婆姨不生娃,怪炕的事。

被子窝里拾枕头。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会待的待匠人,不会待的待丈人。

河里淹死会水的,崖下跌死费事的。

天旱不望圪塔云,人穷不上亲戚门。

年怕中秋月怕半,一日怕的午时饭。

怕处有鬼,痒处有虱。

人没尾巴比驴难认。

七十二行,赶驴的最忙。

雨前盖好房,雨来不着忙。

冷言冷语听不得,冷茶冷饭吃不得。

人穷说胡话,牛乏拉下洼。

马瘦毛长屁股深,穷人说话没有人听。 只说出五关斩六将,不说喝米汤拉一炕。

老鼠攻墙,家贼难防。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

小早偷针不教,大时偷金戴镣。

小贫不算贫,老贫贫死人。

铁匠炉旁少站,赌搏场中少转。

赢来的钱财不养家。

宁走十里远,不走一步险。

酒色财气四堵墙,十个撞上九个亡。

天上云多月不明,地上坑多路不平。 家里人多心不公,地河里鱼多水不清。

天是蓝的,求人是难的。

才吃三天素,就想上西天。

做贼不犯回数少,打树不倒茬口小。

屋里有个叨叨虫,一年四季不受穷。

成全一对子,多活半辈子。

官凭印,虎凭山,婆姨凭的男子汉。

妻贤夫祸少,子教父心宽。

烟锅对火镰,好女配好男。

黄蒿烟多,女娃声多。

娶了媳妇是美事,养了孩子是喜事,要吃要喝是

难事。

买屋要看梁,娶妻要看娘。

七八九猪狗见了躲着走。

家有七口,勺把不离手。

铁要铁打,贼要贼抓。

吃米不如吃面,投亲不如歇店。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龙生一子定乾坤,猪生一窝拱墙根。

宁叫一百一,不叫九十九。

正月的光棍二月的猫,三月的叫驴满山嚎。

懒地怕好汉,好地怕懒汉。 年轻人破柴胡抡哩,老汉破柴寻纹哩。

天旱雨涝不均匀,世上的事情说不成。

临黑早歇店,鸡叫早看天。

吃不上瓜搂蔓哩,打不上婆姨摔罐哩。

人穷不如鬼,酒淡不如水。

灯盏底下是黑的,人背后是都是鬼的。

顶花的黄瓜,谢花的蒜,新娶的姑娘回门的汉。

狗不咬巴屎的,官不打送礼的。

有赔本的贩子,没有贴面的厨子。

好客不换店,吃的来回饭。

人有三年旺,神鬼不敢撞。

憨憨笑的多,母猪尿的多。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你是推磨鬼。

小娃的屁股,醉汉的嘴,老爷的板子,衙役的腿。

千补万补不如饭补。

大有大难,小有小难。

树大影大,树小影小。(

十大九不输。 一寸不牢,万丈无用。

一百个星星不如一个月亮。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水牛再大也撵不上兔子。

牛大压不死虱子。 大拳头打不着小跳蚤。

老鹰爪子大,不一定捉得住苍蝇。

有千斤的臂力,却不能把一片树叶扔过河岸。

大刀可以砍下头颅,却砍不断一根细发。

再大的蛤蟆也挡不住车。

花香不在多,室雅不在大。

人不在小,要有本事;山不在高低,要有景致。

小事是大事的根。 海水只怕一滴漏。

眼睛虽小,可以看到世界。(维吾尔族)

珍珠虽小,价值千金。

小小石头,砸坏大缸。

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

蚂蚁虽小,大象却怕。(柯尔克孜族)

蚂蚁能啃大骨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钻石虽小,能穿瓷器;麦垛虽大,压鼠不死。

绊人的桩不在高。

卒子过河能吃车马炮。

寸草能挡住大风。

尺水能兴百太浪。

泉水虽小,但它还是海洋的哥哥。

橹樯虽大随人转 ,秤锤虽小压千斤。 秤砣小,压千斤;胡椒小,辣人心。

辘轳虽小,能提千斤。

一根绣花针虽小,却能绣出美丽的图案;一口漏锅虽大,却煮不出喷香的米饭。

大船只怕钉眼漏。

粒火能烧万重山。

石头虽小能砸烂罐,火种虽小能烧掉群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暴雨能够穿通屋顶,细雨能够穿通岩石。

大漏漏不长,细漏漏干塘。

一条小毛虫,能把树蛀空。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差一线,隔一山。

钢再贵,也比不上金子;头发再粗也比不过大腿。

小泥鳅掀不起大浪。

小数怕长算,零数怕整算。

人在山外觉山小,人在山中觉山深。

胳膊扭不过大腿。

蜘蛛丝扳不倒石牌楼。

一根瓜藤绊不住骆驼前进的脚步。

拳头再硬也比不上锤子。 兔子回头凶似虎。

如果总是勒紧缰绳,最驯服的马也会踢人。

刺人的蒺藜,初生也是软的。

以毛投炉无不焚,以卵投石无不碎。

软藤缠死硬树。 朽麻绳熬断铁链条。

最软的是水,最硬的也是水。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先长的眉毛,不如后长的胡子长。

先出世的耳朵短,后出世的犄角长。

先发制人。

后上船者先登岸。

譬如积薪,后来者居上。

十个厨师九个淡。

厨师无巧,烂淡就好。

好厨师一勺汤。

青油炒菜,各有所爱。

大锅饭,小锅菜。

紧锅粥,慢锅肉。

蒸咸煮淡。

油多不坏菜。

咸鱼咸肉,见火就熟。 千煮豆腐万滚鱼。

千滚豆腐万炖鱼。 老姜蒸牛肉,子姜好炒鸭。

头锅饺子二锅面。

煮饺子要水多,蒸包子要猛火。

气上房,不用尝。

火急烙不好饼。

三滚不如一捂。

揭揭锅,三把火。

一香能解百百臭,一辣能解百瘟。

一滚胡椒千滚姜。 酱里没有错放的盐。

不咸不淡,十一斤半。(指一人每年的用盐量)

烧火瞅着锅肚脐。

灶前灶后千里路。

小菜煮在锅里,味道闻在外面。

好饭不怕晚。

公鸡的腿,鲤鱼的腰。

斤鸡,马蹄鳖。

诸肉不如猪肉,百菜不如白菜。

肉的精华是汤汁,奶的精华是酥油. 鱼吃跳,猪吃叫。

猪前(腿)狗后(腿)。 大头菜,小头鱼。

鲤鱼不满斤,好象白菜根。

鳙鱼头,青鱼尾。

青鱼尾巴白鱼头。

春鲢夏鲤,秋鳜冬鳊。

夏鱼吃鲜,腊鱼吃腌。

生吃螃蟹活吃虾。

河蟹圆,海蟹尖。

霜蟹雪螺,什么味也比不过。

生葱,熟蒜,老鱼,嫩猪。

吃了河豚,百样无味。

不吃河豚,不知鱼味。

咸鱼就饭,锅底刮烂。

宁吃尽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

吃了狗肠,(热得)不穿衣裳;吃了狗肝,(热得)

不穿衣衫。

立冬白菜赛 羊肉。

生姜老的辣,甘蔗老的甜。

茄子越大越嫩。

青皮萝卜紫皮蒜。

三斤子姜,不如一斤老姜。

生姜越硬越辣。 姜是老的辣,醋是陈的酸。

吃山芋拣心,吃胡萝卜拣头。

七月菱角八月藕。

辣椒无补,两头受苦。

萝卜有三分辣 韭菜、葱,八月老,九月嫩。

花下韭,莲下藕,正好吃。

韭菜、黄瓜两头香。

歪瓜裂枣甜。

吃柿宜红黄。

霜打过的柿子才好吃。

柿子开花吃枇杷,枇杷开花吃柿子。

青椒吃辣的,柿子挑软的。

吃葱吃白胖,吃瓜吃黄亮。

一个荔枝三把火。

瘪瘪干干,千年不坏。

吃饭要吃家常饭,穿衣要穿粗布衣。

衣贵洁,不贵华。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人是衣裳马是鞍。

好饭吃个合适,好衣穿个服贴。

千层纱,万层纱,抵不过四两破棉花。

十层单不及一层棉。 一层布,一层布,十层布,过一冬。

图俏不穿棉,冻死也应该。

冷不择衣,饥不择食。

衣冷加根带,饭少加碗菜。

一带当三衣。

穿衣戴帽,各好一道。

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

领不差分,衣不差寸。

衣不大寸,鞋不大分。

宽鞋紧袜。

鞋大吃袜,袜大吃鞋。

二八月,乱穿衣。

拆拆洗洗,锁到柜里。

陈丝烂草。

漂布见了汗,不穿自己烂。

斤花织丈布。

宁要宽一寸,不要长一尺

Ooooo

上一篇:三步舞基本步法下一篇:生产班长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