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促我成长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教研促我成长范文

班主任专业成长总结报告--修炼智慧,促我成长

2012年,我参加了“连南县名班主任培养对象”培训班学习,让我体会到班主任专业成长需要不断地修炼自身的智慧。一个成功的班主任要求具备爱心、真诚和宽容,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做到灵活、机智和艺术。因此我在培训和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工作的心态,修炼班主任的智慧,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享受获取成功的幸福。在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陈君玲老师的领导组织下,我们培训班的学习培训活动内容丰富、实用、生动、专业等特点于一体,让我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上有了一定提高。参加培训的两年时间转眼就结束了,我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一步一步地实现所定下的成长规划。

一、明确目标,指引前行

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拟定了个人成长规划书,制定了“努力成长为一名真正具有智慧型、明哲型、学术性的名班主任”的目标。培训时间里,我对照《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连南县班主任培训基地)发展规划》精神及连南县名班主任工作室两年培训要求拟定的自己的成长规划书,并与工作室的成员一起逐步实现自己的成长规划,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向着要做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努力修炼。

二、认真学习,提升素养

“名班主任”工作室为我们每一个成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我珍惜每一次的培训学习机会,在交流中修炼智慧。向各间学校的骨干班主任学习德育教育经验,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努力掌握德育理论知识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并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与技巧,提升自身素养,开拓视野。

(一)博览众书,提升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为使自己变得博大精深起来,提升智慧,唯有读书。孔子在《礼记·学记》中提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与同事合作订阅《班主任之友》《中小学德育》等班主任相关的书刊杂志,每天抽出时间阅读并与同事交流分享阅读收获。我还广泛阅读其他有关教育教学书籍、经典教育故事和名着。在博览众书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及专业能力,更新教育理念,用学到的教育教学方法指导班主任工作。

(二)遨游网络,与时俱进

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清楚地认识到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他山之石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启示,专业的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我把网上学习当作了一种生活方式,再忙再累,每天都要抽点时间光顾有关教育网,专家博客及我们的“名班主任”工作室博客。浏览班主任工作论坛和观看教育在线节目;浏览各校的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浏览李季、李镇西、魏书生、肖盛怀等专家、导师的讲座;上网聆听全国名班主任、家教专家、心理导师的视频讲座……在网络上阅读各个教育专家、名师的精彩文章和教学心得,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利用网络优势在微信、QQ、博客上与众多同行探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借鉴优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案例、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运用先进理念践行自己的教育工作。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搜集有关的网络知识,查看有关的学习的资料,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网络学习,给了我们一把学习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思想素质的钥匙。在网络这一片不同寻常的学习平台,让我在傲游网络中与时俱进,明确了做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理想,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三)培训学习,取长补短

“名班主任”工作室为我们每一个成员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分享的平台。主持人陈君玲老师精心策划每一次的学习培训活动。自从加入“名班主任”工作室后,我享受着成员的每一次的相聚与培训。

创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助力全县各学校工作室成员学习提高。工作室创建了工作室网络QQ群,形成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获取最新信息;工作室创建了博客,在博客上收集了许多教育专家、名师的文章、讲座及讲座视频,为每一个工作室成员搭建了一个培训学习的桥梁;在工作室成员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也创建了自己的博客,虽然尚未完善,但对于我这个头一回注册博客的人来说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让我有幸与同行交流,取长补短。

为自己争取自我锻炼的机会。主持人陈君玲老师为我们工作室的成员设立了上台开展讲座的机会,我们的讲座内容丰富,积累了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各成员的讲座精彩至极,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令我感动。我在学校里多次主持学校的班主任学习,举行班主任工作交流会,2014年1月,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主题为《班主任要做怎样的德育》的讲座。我常常主动承担主题班会课示范课,2014年5月,面对全校师生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健康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课。

在陈君玲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到省市各地参加学习。虽然学习是辛苦的,但是每一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其中“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论坛”“广东省中小学的德育科研提高班”“两岸三地德育与班主任大会”等培训使我深刻体会到提升班主任智慧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创新班主任工作,探究适合自己的教育,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才能提高德育实效。培训过程中,教育专家给了我目标的引领,一线班主任给了我经验的借鉴。

(四)联动活动,交流提升

为了让工作室起到辐射全县班主任的作用,也为了让我们工作室的成员汲取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我们不只是局限于工作室成员之间的交流,陈君玲老师还带领我们到县各学校进行联动交流活动。工作室成员所在的乡镇或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联动交流活动中,我有幸参加了创强挂扶学校的班主任指导工作。在香坪镇排肚小学、盘石小学、移民小学、山口小学与各小学的班主任交流班级管理经验及教学经验。

学习培训,交流分享,让我充分认识到知识对一位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因此,我在广泛阅读各级各类教育专家、名家的教育专着中汲取先进的教育经验和管理理念,在参加“班主任工作室”的学习及探讨活动中博采众长,修炼智慧,提升班主任专业成长。

三、实践研究,提升专业能力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创新德育工作,用新的教学艺术充实班级管理及课堂教学,与我校骨干班主任一起探讨班级管理及课堂教学策略。我在实践工作中,将教师自我管理及严抓学生管理两方面相结合,在实践中修炼智慧。

(一)组建班主任团队,申报课题研究

在学校领导及上级领导支持帮助下、在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的鼓励下,我与学校的德育组成员组建了一支骨干班主任团队,发挥骨干班主任的辐射作用,加强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了提升自我专业能力,根据我们寄宿制学校的特点于2012年12月申报了清远市市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寄宿制瑶族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以学校骨干班主任团队及学校德育工作组为成员成立课题组,课题的立项让我们更有信心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在科研实践中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协调班主任、任科老师和家长的关系

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经常与各学科教师及家长交流,熟悉学生的思想动向。经常向家长汇报学生的表现情况,报喜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在旁边听,所以学生也愿意和家长说上几句话。这样增进我与学生相互信赖的情感。当学生违法纪律时,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共同教育好孩子。通过各科任教师及家长的配合,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三)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朋友

在参加县“名班主任”培训及与学校骨干班主任团队学习交流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在班级管理中不仅投入的人情更多,更加注重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及创新性。精心准备班队会的活动设计,利用班队会平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平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兴趣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我的班级管理带来许多惊喜。作为民族小学这所封闭式全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深深体会到学生离开父母只身来学校学习的苦处,很多孩子都因为不适应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而转回乡镇读书。我给予学生慈母般的关爱,为孩子排忧解难。(WWW.FWSIR.COM)夜里常常到学生宿舍与孩子谈心,周末和学生一起活动,用真情留住孩子,让孩子们安心地在学校读书。

(四)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激发兴趣

我除了在班内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外,还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许多学生在活动中获奖,我班学生在学校开展的课外阅读读后感写作比赛、春游作文比赛、软笔硬笔书法等比赛中均有学生获得一等奖;我班在学校举行的瑶族长鼓舞原生态表演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通过活动,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风。因此我班的任课教师都选择我的班级来上公开课,这对于学生是一种最大的奖励。

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将学科教学研究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新出独特的管理方法。我的学生都是来自偏远的瑶山,他们身上有很多不良的习惯,于是我将曾经参加的《在课堂中提高瑶族小学生学习语文自信心》和《突破语言障碍读写结合师生共同成长》课题研究的方法策略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以往的课题研究经验延续到《寄宿制瑶族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中,创新班级管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反思总结,探索创新

自我反思是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自我反思才能提升自己的品味,一个有品位的教师是一位智慧的师者。因此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反思总结,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修炼智慧。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去行动。对平时开展的活动做好记录,及时总结反思,积极探索创新,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素材。我在管理班级工作中,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在师生的评价中反思,找出不足,及时做好记录,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完善;在师生的评价中寻找工作亮点,把它当成案例或反思记录下来,留下瞬间的教学感悟。现在,我已经养成了边教边思考的习惯,为我的专业成长注入新的活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方法。

五、修炼智慧,收获惊喜

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在课堂教学、管理班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受到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的好评,我所担任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书香班级”“先进班集体”等。也让我收获了不少,2012年10月,被评为连南县教学特色改革先进教师;2013年和2014年,先后获学校教书育人奖及管理育人奖;2013年9月,被评为连南瑶族自治县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同时也让我的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2012年8月,《突破语言障碍,提高瑶族小学生写作能力》获论文评比市一等奖、省二等奖,《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2013年9月10日,《用爱浇灌心灵,收获无限美丽》《积累写作素材,活跃学生写作思维》获连南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2013年10月,论文《为寄宿制瑶家孩子撑起一片灿烂的天空》获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论坛德育论文一等奖。

虽然在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要将自己修炼成智慧型的班主任还有很长的路,今后我要不断地提升班主任日常管理能力、心理咨询辅导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形成自己的班级管理特色。

第二篇:有效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姓名:陈键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泉溪镇中心学校

通信地址: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泉溪镇中心学校442325

联系电话:1345127336

3有效教研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一种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也是一种坦诚、包容的学习文化。我校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促进教研活动的经验。

一、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使教研活动具有群体互动性。 不以行政领导为核心,发挥每个教师的积极性,每个教师都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甚至组织、主持教研活动,形成互为主角、互为配角的积极依存关系,推动教研组向互动互惠的学习共同体转变,强化教研组的教研功能。在学科研究室的带领下,各教研组的中青年教师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学习、研究、写作等一系列过程中,培养科研意识,使视野逐渐开阔。

二、保证有效的学习时间,使教研活动具有稳定性。

确定学科教研日,每周各备课组设定固定的集体备课活动日。通过这项制度达到以下几点目标:努力增强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树立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的观点;对每位教师提出新学期的教研目标、要求,并定期反思,找出差距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抓常规,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堂好课、出一份优质试卷、写一个典型课例、一篇论文、读一本教专著;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联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营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交流,由被动研究为主动研究的教研氛

围。

三、采取反思型教研模式,使教研活动具有实践反思性。

如何提升教研效果?应针对新教材的教学实际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学研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设计行动方案,根据班级教学实际实践练习,并进行教学观察与反馈,使教研取得很好的实效。采用反思型教研模式,促进教师自我革新。模式是“上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无论是组内教研课,还是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都要做到:课前磨、课上思、课后评、教后写,并及时收集有关资料(教案、案例、反思、课例评析、学生参与等)归档,在反思中发展。精心组织教研活动,实行一人开课,全员参与。首先是人人开课,层层筛选,确定最佳人选;其次是磨课,参赛教师反复听课、评课,出谋划策,制定最佳上课方案;最后是参赛教师反复琢磨教材,不断齐整思路,从容参赛。

四、建立“说课——听课——评课”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

组内的教研课要“三上三反思”,教师第一次试上课一般会有很多不足,经过评课、反思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然后再上课、评课、反思,无论是对上课的教师还是组内其他教师都是一种促进。

五、借助专家的教育智慧,使教研活动具有专业引领性。

多请专家评课,借助专家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师的教育行为及其今后教学的教育理念,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供适合于当时场景的可供选择的教育行为方式。专家的评课不仅向教师展示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反思的示范。

第三篇:抓校本教研 促教师成长

抓校本教研

促教师成长

----固关镇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高效课堂”课改实验的推广,给我镇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命题。如何激励教师自觉投身构建“高效课堂”课改实验推广工作中来是我镇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一年来,我们以建设学习型学校为着力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推广实验县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研修方式,突出了根据需要自我学习,在反思中促进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培训方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课程改革进程。

一、校本培训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

校本培训要立足于校情,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结合固关镇的地域特点,镇辅导站积极创设学习、反思、研究、发展的文化氛围,形成各自独特的培训特色,从而为学习型学校的建设提供优良的土壤和气候。

1、加强管理,确保落实

为了确保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水准,避免出现封闭性和随意性,镇辅导站从两个方面加强管理。

(1)抓组织工作的落实。根据本镇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不同类型的培训网络,如:根据各学校和各学科的工作的特点,设立中心校发展学校、学科中心教研组、年级学科教研组等多层面群体活动形式,我们的组织原则是把全镇的教师都组织起来,突出群体性,以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培训安排上,除了每年的暑假集中培训一周之外,还要求各校确立每周四下午为固定的教研会时间,为培训研讨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同时坚持每学期对学校工作开展1次全面检查、指导,做到考评结合,加大管理监督的力度,保证学校教研工作按计划进行培训。

(2)抓保障系统的支撑。校本培训如果没有真实可靠的保障系统为支撑,将会流于形式,为此我们强化了五项硬性条件:

第一,校长承担了校本培训“第一负责人”的责任,同时由校长亲自担任教师发展学校校长。校长对教师培训高度重视,亲自带头参加,多次开设专题讲座。

第二,配备固定的培训场地和必要的培训设施,设置教师阅览室,购买教育阅读书籍,订阅60多种教育期刊,同时发动教师捐献50本教育名著。

第三,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我们充分利用本镇教师资源优势,由市、县学科骨干教师、教学标兵、教学能手承担主要指导教师,并择机聘请教研室教研员来镇指导“高效课堂”教学理论,开设“高效课堂”观摩课和讲座。

第四,构筑“青蓝工程”,让一些年青教师与优秀教师建立师徒关系,让这些年青教师在指导教师的培养下获得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在潜移默化中从他们那里获得大量的"缄默教育教学知识"。

第五,投入了一定数量的经费支持。各校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每年都要投入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如购置教育书籍、打印机、小黑板,外出培训,以及为教师购置了计算机并安装了网络设备,确保了我镇“高效课堂”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

2、精心策划,突出针对性

每学期初各校都能认真分析本校的现状及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计划。计划中突出两个关键的要素,即:突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推广工作,确立有的放矢的举措;突出培训过程的动态管理,预留弹性调整空间,随着教师新问题的产生对计划做及时调整。加强校际之间的培训互动,教研互动,资源共享。一年来镇中心小学选派3位骨干教师到柴家嘴小学、苟家沟小学做课,参加学习交流,同时,在中心小学开展“先学后导、问题评价”高效课堂教学示范课2次,有力推动了全镇高效课堂课改实验推广工作。

3、内容保证,讲究实效性。

在校本培训内容上,各校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六个方面开展培训。

(1)师德师风培训。其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定时组织以集中学习和教研组分别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并写出心得体会。

(2)教育理论培训。内容包括《“有效教学”教改实验推广工程手册汇编》和《有效教学论》等书籍,从理论上认识到“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推广意义和方法。目的就是更新教师观念,吃透课改精神,尽快适应“高效课堂”教改推广工作。 (3)课程标准与教材培训。重点学习所教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了解新教材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要求,目的是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实际能力和科学的开发“一案三单”。 (4)科学素养的培训。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各校均能结合县局“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开展相关的课题解读与实验方法的培训,帮助实验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培训模式

以促进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我镇构建“学习——反思——实践——研究”教研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学研究作为培训的焦点,突出培训的有效性。

1、强调学习。学习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是提高自身素养和转变教育观念的主要途径。我们将校本培训与研读相结合,奠定教师自我发展的基础。其一,开通“专家在线”,促进理论学习,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开设理论学习辅导讲座,举办不同层次的“参与式”培训,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交流及教师的自学笔记和教育手记的交流。其二,做好“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相关理论解读,以研发“一案三单”为中心,促进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其三,开展“走进大师”教育阅读活动,阅读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期基《给教师的建议》、《赏识你的学生》、《教师成长》等一系列教育专著,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形成教育阅读的良好风气。其四,借助网络的超时空性、兼容性、交互性、资源的广博性等特点,开辟教育论坛,推动教师的网上学习。

2、引导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我们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从反思中提炼问题,形成话题,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成长。我们将校本培训与案例研究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的重要途径,做好文字性案例、视频性案例和实践性案例三个方面的培训,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开设教研课后都要进行课后反思,填写《教学评价表》,突出了课堂教学反思能力的培育,同时推行教师撰写教育手记,养成撰写教后记的习惯。各校每学期定期开设课改沙龙,为教师之间的心灵对话、思想碰撞、情感沟通、专业合作创设了有效的平台,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反思水平,促进了教师个体专业反思的不断深入和专业智慧的不断生成。

3、促进实践。反思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我们将校本培训与“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相结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各校加强了实验年级集体智慧,确立“中心实验教师”,责任到人,然后在个人的教学基础上,采纳其他老师的建议,做到集体研究,个人增减,努力发挥集体智慧。在对比分析,寻找教学的最优化。各校形成三大教学研究课展示系列,此举受到教师欢迎。一是每学期开设实验教师展示课开放周活动;二是各校就教学中的问题开设的教研课;三是骨干教师的引领课与名优教师的示范课。这三大舞台的搭设为各层次教师的成长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4、倡导研究。各学校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倡导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将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努力促进实验工作课题化,课题实验工作化。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因而教师就能更自觉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之中。比如语文学科以“激情引入——明确任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拓展升华”的有效教学模式;数学学科以“创设情境,呈现目标——自主探究,生成问题——讨论交流,归纳重点——汇报交流,多元展示——效果反馈,合作评价——归纳总结,畅谈收获”的有效教学模式的专题研究课和课改沙龙活动,融学习、反思、实践、研究为一体,从理论学习到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让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然后再到实践中探索,使教学与研究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结题后的科研成果也可以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素材,以此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不断形成全镇的科研气氛。

三、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1、教师师德水平明显提高

由于始终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奉献”的师德师表作风,教师中涌现出一大批师德典型。一年来全镇教师中有8人次获得县级各类荣誉表彰,我镇顺利通过了市级教育强镇验收工作。

2、教师骨干队伍不断壮大发展

校本培训给教师成长机制注入活力,也为一批优秀的教师创设的发展平台。在教师培养中,各校已逐步形成三个阶梯。

1、青蓝工程“结对子”。新教师与有经验的教师师徒结对,逐步掌握教学常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2、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引领制”。全镇现有7名市、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他们发挥骨干作用带领本学科教师共同进步,同时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带动全镇教师不断提高。

3、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普遍增强

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的校本培训,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张伟、张浩亮老师的分别被评为县级课堂教学标兵和班班通课堂教学优胜者。兰海利、赵静、谢巨海、闫胜利、连小春、陈存太被评为学科优秀教师。

4、教师科研水平显著提高

由于注重了教科研实践,促进了教师教科研水平的不断完善,教师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一年来,我镇共有18篇课题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在各级教育刊物发表或获奖。

总之,在这一学年里,我们付出,我们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我们相信,在总结本学年工作的基础上,在各校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新学年里,我们将再接再厉,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方向努力,争取把工作搞得更好,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第四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个人成长、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所以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一切为了每一位教师的充分发展,让学校成为教师工作与提高的家园是我们学校奋斗的目标。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理念、教学技巧、专业素养等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面对新课程,无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无疑都面临着一个专业发展的问题,而有效的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催化剂,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一方面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更有效地推动了新课程在我校的实施,两者双管齐下、相得益彰,成效显著: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我校成立有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教科室负责组织、安排、部署全校教师的教研工作,先后出台了《汇文二中校本教研制度》、《听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堂常规》、《外出学习汇报制度》、《领导包学科制度》等,这就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全员参与的严谨、浓厚的教研氛围,全校没有一个教师登台授课而不参加教研活动。

重视教师的理论培训和学习,引领教师自觉学习各类专业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更新知识结构,拓宽教育视野,提高理论修养,提升科研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努力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精神。引导教师反思自我教学实践,规范新课程观念,领会学科课程的最新理念,理解学科教育的真正功能和深远价值,从理念与操作结合的层面上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引领教师在培训中反思,在交流中成长,在反思中深化,在深化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二、思想引领,价值驱动,激发内需,坚定信念

课改之初,我校领导就意识到老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是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校本教研应基于教师的需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充分激发教师的学习主体性,引导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从而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通过校本培训,协助他们、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的自主意识,引导教师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奉献爱心,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因此,校本培训的关键是要解决教师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所以我校十分强调对教师进行价值引领,注重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激发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内驱力,使教师产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促使其重视“旧我”向“新我”的演变。

三、创新思路,精选内容,多管齐下,注重效果

校本教研是一种“福利”,而不能成为教师的负担,这就要求组织者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培训内容,在形式多样而又新颖活泼的教研活动中让教师得到提高、收到成效。几年来,我校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培训,先后派数十人直接参加国家级、省级课程改革培训,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讨;市、县优质课观摩活动,进行全校范围内的全员新课程通识培训,内容涉及新课程实施方案、新教育理念、名师名家讲座、课例研究点评、专业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外出参观考察等等,这些培训活动或集中,或分散,或全校,或学科组、备课组,无疑都起到统一思想认识、提升从教境界,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在我校的实施。

四、立足校本,依托课堂,紧扣问题,夯实基础 整合团体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团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并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

(1)加强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核心,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备课活动。各学科每周定期安排集体备课一次,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各2课时,其他学科1课时。教科室负责检查活动情况、统计出勤并整理备课组上交的活动记录、教案、配餐作业、课件等并将优秀课件上传至校园网供老师们学习、借鉴。

(2)加强互动研讨,教学评价,共同解决教学中重点、难点、焦点问题。每周四第

7、8节为教研活动时间,各学科有固定活动场所,包学科领导参加学科教研活动。

(3)推门听课。要求全校教师开放课堂,教师不能拒绝听课者进入课堂听课。全校领导老师都有听课、评课任务。

(4)听课+研讨+反思。利用形式多样的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组织全组教师评课,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这样做促使人人都进步,天天在进步,将校本培训的效果实实在在地显现出来。尤其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老师们基本做到了面对全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关注青年教师成长,促进转化,品味成功,共享快乐

青年教师初为人师,面临着重要转化——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化、从知识汲取者到真理播种者的能力转化,因此我校很重视对青年教师培训,不仅有提前进行的岗位培训、制度培训,更有从教信念培训、励志成功培训,关注的就是他们的尽快成长,缩短他们的转换周期。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并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听评课记录,教案等。学科内开展汇报课、公开课,在全校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彰。同时推举部分青年教师参加县、市级优质课评比。这种“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激励着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快速成长,往往一学年甚至一学期不到,就有人脱颖而出、崭露头角。而当他们获得事业的初步成功时,学校领导往往要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及,激发全校教师共同分享他们的成功喜悦,共同享受他们的成长快乐,以激励更多的人走向成功。

六、以教科研为支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科知识专家,并且学会教育科研,成为学科教学专家。倡导教师做“研究者”,积极承担课题,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加以交流和推广。

近年来我校课题共计:159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1个;市级43个;县级73个。其中十一五课题77个。正在实施的课题15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4个,县级10个。

七、加强常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制度。以制度为保障,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加强量化考核,向考核要成绩,要发展。每年评选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每年举行教师业务考试、教学基本功大赛、教案评比,每学期组织学生评教评学、座谈、问卷调查等。

实践证明,教师施教的成功与否,往往有赖于与学生集体及学生个体建立的良好关系。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协调师生关系、活跃教育过程很有必要。这种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未来教育的主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保证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为此我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评教评学,对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质、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考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教务处进行数据处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 。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基本功竞赛。2009年组织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大赛(包括粉笔字、即兴演讲、朗读、口头作文、个人才艺等多方面),班主任基本素质大赛(主题班会活动设计、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教育故事、个人才艺等);2010年我校组织板书设计及粉笔字大赛,由教科室负责课间十分钟进课堂拍照, 学期末由所有同学科教师进行打分、评比。优秀的板书上传至校园网供老师们参考学习。

新课改以来每年的教师业务考试也改变了原来的单纯做题形式,2009年是教学设计,你最满意的教学片段等,其中美术教师除了美术基本理论,还有美术史,并增加了评画部分;2010年,由教研组长结合学科特点出题,单独进行考试。其中地理学科考试内容为图文转换能力,即出一道地理综合题的读图题,教师阅读出图中的信息,并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联系出高中所学的知识点、考点;并说出如何分析总结、归纳。考试要求是充分阅读图中的信息,要求知识点联系广泛,考点齐全;分析归纳时充分利用材料,分析言之有理,条理清楚、语言得体;注意答题的角度和运用地理语言;物理新课程高考试题,使全组教师对新课程高考的试题特征、考查内容及试题结构有了更直接更准确的认识;生物主要考查教师们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将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并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构建概念图能力,提示教师教学中注意教材中每个单元“自我检测”中的概念图,主动教会学生做思维导图。

八、成绩:“是金子就会发光。”在我们学校,每位教师都是一粒金子,当通过校本教研的全面打磨后,他们就一定会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彩。09-10年优质课统计:国家级 1节,省级5节,市级29节,县级50节,其中齐红梅老师09年8月在全国中小学公开课电视优质课评比中获国家级三等奖;09年3月白志强老师在河北省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中获说课组三等奖;王作辉2010年9月参加河北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田翠红信息与学科整合课参加省级评比,张岩省级信息技术课,李静涛省级录像课一等奖。市级优质课09年17节,10年12节,县级09年22节,10年26节,各级优质课选拔参赛80节,青年教师课堂评比46节,其中09年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我校推举的路明蕊老师参加市级比赛,获市一等奖,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推举路明蕊、齐红梅参加市级评比均获市级一等奖。

在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2009年薛娜荣获国家级二等奖、马艳梅荣获国家级三等奖、王艳茹、徐瑞凤、周华、巢志刚、张杰、费丽婷、于艳艳、王占英、孙艳秀、张丽洁、郑巧裕分别获市级奖。 2010年,我校青年教师周华以120分的高分获全市第二名,白艳老师以115分的高分获全市第七名,费丽婷老师以110分的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最后,我们希望教师职业不应该成为一项红烛般的“悲壮”事业,而是应该成为一项终身发展并能够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辉煌专业!

我们希望每一个教师都能够赢得自己的尊严,得到应有的荣誉,实现自己生命的独特价值!在专业上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是新课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推进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二者相辅相成而又相映成趣。

第五篇:探索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研模式

张传宪

要:本文以对教师的新要求为出发点,从什么是“校本教

研”、“教师专业化”概念入手,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快速成长,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办学举措。具体措施为:开展有效的教研模式。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

一、引言

学校作为公共教育的细胞,它的活力所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所在已成为教育质量是否能得到普遍提高的关键。因此,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教师培训方式提出新的严峻的挑战。为适应新的形势,学校应成为一个文化教育实体组织而非仅仅是教育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学校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机构,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细胞。尤其是地处边远贫困山区的学校,难以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但随着教育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本校的优秀教师又难以避免地向大中城市外流,削弱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要想在今后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造血”功能,尽一切努力消除由于教师流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本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因此,建立强有力的专业支持网络,开展校本教研,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快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校本培训就是“以学校为本”,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方面,其含义是:以教师为对象开展培训。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对教师的培训,包括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时间的安排与培训方式的确定等。培训的目标是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快速成长。一是培训时间制度化。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 1

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业务学习。二是培训内容具体化。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有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普通话培训等。三是培训形式多样化。在校本培训中,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参与式讨论、基本功竞赛等形式,体现了“新、活、实”的特点。

二、“校本教研”及“教师专业化”的涵义

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理应为教师的自我实现、专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校本教研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第二,“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校本研究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体现服务。第三,“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教师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是社会发展、职业分化的自然结果和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教师供求关系的历史性变化,随着教师学历达标率的不断上升,高质量教师的缺乏将成为主要矛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旨在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大力推进教师质量的提高。该书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教师专业化的意义和要领: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化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对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和加大教师教育改革的力度,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更新观念,加深对教师专业化意义的认识;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制度;加强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创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因而,关注教师专业化,敏锐地感应这种变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学校、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而校本教研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

三、校本教研的开展形式

1、“问题诊断”教研模式

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思考与反思。加强备课本中教学后记的检查,有利于发掘教师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学校应规定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节课写出教学后记,找出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周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或每月利用大学科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一起讨论解决。其目的是增强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改变陈旧观念,加深了教师对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理解与运用,凸现教学个性,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

2、“行政听课”教研模式

学校行政,多数是教学中的骨干,他们身在一线,了解教学实际情况,因此,行政听课是督促、检查教学,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由于学校行政本身教学任务重,行政工作繁杂,有时难免流于形式,为此,学校应制定《行政听课制度》,要求有教学任务的行政走进课堂,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督导的学科进课堂听课,及时地、毫不保留地与教师交换意见,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行政听课,可端正教风,使学校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3、“集体备课”教研模式

学校要根据年级备课组、综合协调组的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集

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及课程开发与研究中的典型案例、具体问题进行集体研究,强化教师的合作互助,共同发展的意识,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全面促进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

4、“专家引领”教研模式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迫切需要研究人员提供专业的引领和学术的支持。而研究人员又恰好专门研究课程与教学,经常处于新课程研究信息的交流中,在经验、信息和资源方面具有大的优势,是实施专业引领的重要力量。基于这种认识,学校要多聘请专家,教研员来校指导工作,帮助学校一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新的教学方法,转化教学行为,探索校本资源的开发等,这样可以使教师原本模糊的概念一下子清晰起来,给予教师更多的启迪,实现个性化教学,为新课程提出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奠定基础。

5、“平台交流”教研模式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学校要以科学的精神,营造求真、严谨、高效的教研氛围,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一是信息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要求把专家名师的新信息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外来学校的好经验学过来,改进自身的不足。学校要积极筹措资金派教师到外地学习取经,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制定教师外出培训汇报制度,回来后每位学习的教师都要对全校教师进行学习汇报和课堂教学汇报活动,达到资源共享,同时也产生一种引领作用,形成一种可以借鉴的优势,谋求共同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潮。此外,外校到学校参观考察时,除了安排重点交流、课堂观摩外,搭建多个交流的平台,还应要求全体教师及时与外来专家和教师进行交流,增强相互的联系与沟通。

二是个性化课堂教学交流平台。学校每学期要开展公开课教学月活动,每学年举办优质课大赛、随堂课大赛,给更多的、发展快的青年教师展示的机会,体会成功的欢欣,也给同伴学习创造机会,达到双赢的效果,促进他们积极自主发展。同时各教研组认真地组织评课讨论活动,讨论后要求授课者写出教学后记,对自己的课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促使青年教师不断进步。

6、“名师辐射”教研模式

为了加强同伴互助,可配和县上或市上“名师工程”,可制定学校培优成名计划,实行‘校本名师工程’,比如,制定“十佳教学能手评比办法”、“十佳教学先进个人评比办法”,经个人申报,量化考核,评比出“双十佳”。同时,学校要让名师流动起来,要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因此,学校要经常组织骨干教师上研究课、观摩课,比如,组织“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示范课”、“骨干教师研究课”等,形成优势互补,互相启发,达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促进教研活动的实效。

7、“结对帮扶”教研模式

学校要制定《结对帮扶规定》的暂行办法,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形成较为完备的结对帮扶制度。结对帮扶的对象主要是未在本校送过一届毕业班和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与本校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师结成对子,通过备课、听课、交流的形式,使青年教师各方面迅速成长。

8、“课题研究”教研模式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核心,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校本教研立足于学校实际,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其他教师也往往遇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团队成员的协作、交流,使教师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在同伴交流中获得启迪,在不断探索中端正认识,从而形成学术研究的氛围,使学校的科研能力全面提高。

四、开展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要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制度是保障,因此,应构建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体系。学校要根据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本校的实际,成立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各项常规管理制度。

1、创建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体系

学校要以教学领导机构为依托,组建坚强有力的校本教研领导组织和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执行组织,成立专门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小组”。校长要确立以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把重视和加强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工作的大事来抓。学校可在全校设立三级教研体系:一级,由校长领导下的教务处、教科处实施组织、督促和评价学校教研工作,认真发挥领导带头作用;二级,全校分设各学科中心教研组,作为校本教研工作的执行部门,具体开展学科研究活动,进行宏观定向思考研讨;三级,以各学科中心教研组为

龙头,以备课组、综合协调组为中心的研究小组。三级教研组织编织成了学校教学研究网络。

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应指导相关学科的行政督查并参与经常性的集体教研活动,及时发现典型经验,提出问题并帮助解决。

2、制定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考核评价奖励制度。

(1)制定考核评价制度。为了保障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教务处可利用《学生网上测评教师系统》软件,全面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成绩系统管理》软件,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科学的管理、分析,以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日常教学以及教师的教学研究、个人反思、群体合作、专业化发展提升等,做出明确规定与要求,从宏观调控,微观安排,把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纳入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并真正落到实处。

(2)制定校本教研考核奖励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学校教科处可制定《教研组量化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和《教育科研成果考核奖励办法》。每学期末,学校要对教研组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定,评选先进教研组;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教研的情况进行统计,并把教研工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进修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

五、结论

通过以上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可大大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让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迅速走向成熟,可为学校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作为校本培训的立足点,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这里提出的“开展有效的教研模式”,是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研究,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间的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达成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真正做到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让校本教研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每堂课中,使校本培训真正成为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引领,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改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校本教学研究》,刘良华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2、《校本行动研究》,刘良华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3、《现代教师论》, 陈永明、钟启泉,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教育案例法制范文下一篇:军训心得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