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教学效果反馈的实践

2022-09-10

1 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大学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法体系的一部分, 它既具有一般教学方法的共性, 又具有体现大学教学特点的个性。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用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 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教学法的主体包括是教师和学生。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 教学过程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反馈通道构成, 如图1。

参与信息传递的主体是作为信息供体的教师和接受信息的学生。教师不仅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优势, 还应该使自己处于“激发态”,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采用适合学生认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信息传递方式输入通道;暂时处于低信息量状态的学生, 需要通过外界激发处于高度的感受态, 有强烈的求知欲。反馈是沟通师生联系的一个逆向信息通道, 它使得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1]

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高校教学强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互相结合, 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与组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才能。由于大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增强, 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 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递增。教师教的概念也发生着变化, 即由简单的传授、灌输知识转化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启发, 由教“书”向教“学”转变, 出现了课堂讲授课时数大幅度下降, 课堂讨论、置疑、练习、实验等课时数显著增加。

总之, 在高校教学中, 随着学生独立性、责任感和求知欲的增强, 学生学的成分更多地进入教学, 学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对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也相应地增强。作为信息受体的学生, 由于自主性的增强, 他们对教师提供的各种信息常常按照自己的某种标准进行选择, 或接受、或忽视、或排斥。因此, 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准确地掌握实际的教学效果, 才能更好地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图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通道的作用就是让教师了解实际教学效果。

2 建立有效的教学效果反馈通道

教师如何及时准确地了解教学的效果呢?也就是说如何建立有效的教学反馈通道呢?通过作业和考试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最有效的方法。当然也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或课后交流等方式进行了解, 但是这些方式通常不够全面, 不够精确。要准确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 还得通过作业和考试。

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总所周知, 高校中作业抄袭的现象极其严重, 即使在一些顶尖学校也是如此。不少知名教材都有配套的习题解答, 这对于作业抄袭的现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高年级学生, 由于课程多难度大, 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曾经有个优秀的学生告诉我, 某门课程的一道题至少要花一个小时, 有时要花一个上午。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很难从作业中看到实际的教学效果。而且现在基本上只有期末考试了。当教师通过期末考试了解到真实的教学效果时, 教学已经结束了。因此, 如何保证反馈通道的通畅是在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没有有效的教学效果反馈通道,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开环”的系统, 是“教”与“学”分离的过程。

要建立有效的教学效果反馈通道, 关键在于让大部分学生自觉独立完成作业, 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哪些内容需要重新讲解, 哪些内容学生有误解等等。对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成绩奖励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1]。另外, 在每个章节后进行短时间的课堂练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这时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方法。

课堂练习如同期中考试, 是一种阶段性的考核。为了让学生有压力, 必须将课堂练习的结果与平时成绩挂钩。但是必须注意, 课堂练习必须在上一章节完成后和下一章节开始前进行。如果下一章节开始后才进行上一章节的课堂练习, 就会影响新内容的教学, 因为学生会忙着复习旧内容。也就是说, 学生没有太多时间准备课堂练习, 可以预计成绩会很低。因此, 为了不打击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练习的评分不能象考试那样严格计算。这就涉及到如何将课堂练习的成绩转换为平时成绩的问题。

在某门主干课上, 我们采用的课堂练习的策略如下:

(1) 题量精简, 整个练习不超过6题。因为课堂练习占用教学课时, 所以应该尽量限制在一节课内完成。

(2) 每道题1分或2分, 评分以0.5分递增。实际上就是给每道题的解答评A B C D等级, 这样可以减轻教师阅卷的工作量。对于一个2分题, 小错误不扣分, 大错误扣0.5分, 只做了一半扣1分。

(3) 课堂练习的原始成绩通过下图转换为实际成绩, 多次课堂练习的实际成绩进行算术平均。下图是一个指数上升的曲线, 2原始分转换为6 3实际分, 5原始分转换为9 2实际分。如果原始总分不是7分而是其它值, 例如1 0分, 则转换曲线不变, 只是改变横坐标。不过这时3原始分才能及格了。

由于教室比较拥挤, 我们采用了开卷考试和A B卷交叉的方式。虽然采用开卷, 但是题量较大, 翻书只会降低成绩。

3 教学实践

某级某课程有两个班均为5 7人 (不计重修和留级的学生) 。我们在B班进行了两次课堂练习, 相应地减少了课后作业量。而A班的课后作业较多。两班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都较差。

B班的第一次课堂练习总分7分, 平均得分3.4分, 有3个满分。第二次课堂练习总分6分, 平均得分2.9分, 有1 1个满分。可见第二次练习时开始出现两级分化。每次练习后教师对错误最多的题进行讲解。

期末考试的成绩虽然较低, 但是符合正态分布。两个班的成绩分布如下:

从成绩上看, B班的两级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这是在其它课程中没有的。总的来说B班的成绩还是比A班好。

此外, 试题中有一道用于区分优秀学生的难度较大的题, 两个班都没有讲过类似的题型。对于该题, A班中大约有1 0人能够得分, 没有人满分;B班超过一半的人能够得分, 两人满分。

从实施效果来看, 可以认为这种课堂练习的策略是有效的, 特别是对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学生。对于下游的学生, 由于学习态度、个人能力等因素, 需要采取其它措施才可能改善学习效果。

摘要:反馈通道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提出通过课堂练习了解教学效果, 并给出了合理的评分策略。实践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教学,反馈,课堂练习

参考文献

[1] 谢安邦.高等教育学 (第二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8.

[2] 林靖宇.促使本科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一项办法及其效果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 2006:70~71.

上一篇:浅析紫金苏石坑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下一篇:信息化进程下的互联网+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