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纳税筹划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行业纳税筹划范文

金税三期升级下,服务行业的纳税筹划方案

目前是个互联网时代,很多的传统行业都开始科技化,把传统业务搬到网上,业务也越做越大。但是现代服务业很多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利润多,纳税多,税务筹划空间大。

我们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现代服务创造发展空间非常大,对整个市场稳定运行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发展的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要重视自身发展,对税收筹划工作也不可忽视,通过我们税务筹划,享受税收洼地政策,可以为企业减轻很多经营压力。 首先:何为第三产业(服务行业):

第三产业(简称服务行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的结果。按照《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行业分类及代码》,第三产业包括以下经济活动的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餐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保险业;按照营业税税目的划分,服务业包括:代理业、旅店业、饮食业、旅游业、仓储业、租赁业、广告业及其他服务业。

那么何为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比如,免除其应缴的全部或部分税款,或者按照其缴纳税款的一定比例给予返还等,从而减轻其税收负担。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的具体手段,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扶持某些特殊地区、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一、园区简介

全国性质的总部经济招商重点城市,税收奖励比例相比全国有很大的优势,且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总部经济招商模式。园区内有全国大型的广告产业基地,针对大型科技公司、广告公司、服务行业、医疗行业、影视行业等都十分欢迎。

税收优惠政策:只要将企业注册在园区(注册式,不用实地办公),两种方式:

1、有限公司(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根据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30%-70%予以财政扶持奖励;企业所得税按照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30%-70%予以财政扶持奖励。

2、个人独资企业或者合伙企业(一般纳税人)这种方式是对于缺乏或无法取得进项的企业,可以注册成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对所得税进行核定征收,所得税税率可降低至0.5%-3.5%,其增值税还有返还奖励,通过纳税筹划解决企业成本、个人所得税、分红等问题。

二、个人独资企业(小规模/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3个点:奖励地方留存(50%)的30%-70%,奖励后为1.95% 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核定税率为0.5%-3.5% 附加税:增值税的12%,为0.36% 奖励后总税率:1.95+3.5+0.36=5.81%

三、有限公司(新公司或分公司): 增值税:奖励地方留存(50%)的30%-70% 企业所得税:奖励地方留存(40%)的30%-70% 附加税:为增值税的12%

四、办理细则:(TEL135)行业几乎无限制。(OO38)提供一站式后期服务。 办理时间快,一周内出执照,(9525)税务报道三天后申可领F票。 注册费用3000元,提供代账服务(小规模300/月,一般纳税人500/月)。

第二篇: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税负影响及纳税筹划

摘要:所谓营改增,也就是营业税改增值税,自从营改增实施以来,使企业的税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使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推动了财税机制改革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建筑行业在实施营改增的过程中,以往的税收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对建筑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认清自己的实际状况,与营增改的要求相适应,并且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从而使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行业;税负影响;纳税筹划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建筑行业良好的发展,不但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营改增长期来说,致力于降低企业整体税负,能够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资产回报率,但现阶段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影响有利有弊。本文重点阐述了营改增对建筑行业所造成的影响,并且针对纳税筹划进行了有效的探讨。

一、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一)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相关税收制度,增值税为价外税,营业税为价内税。在实施营改增的过程中,企业在采购建筑设备与材料时,可以运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来抵扣进项税款,从而使企业的固定资产项目与存货的总资金得到降低,会使建筑企业的资产总额降低。同时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要部分剔除增值税销项税;合同成本中与原材料、租赁费等相关的进项税额也不再是实际成本的组成部分,成本中(不含人工成本等费用)也部分剔除了进项税额,因此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成本和毛利都将比营改增以前减少,总利润有所降低。

(二)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长远来看,有利于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减少重复纳税,有效降低企业税负。但是自2016年全面营改增实施至今,建筑行业的税务实际上有赠无减。主要原因如下:其一,作为建筑行业工程成本主要组成部分的建筑材料,在实际过程中大多只能获得百分之六或者百分之三的增值税准用发票。也就是可以抵扣的进项税只有百分之三或者百分之六之多,但是增值销项税占了百分之十一。这样就需要提升纳税成本的百分之五以上,使企业实际税负得以增多,缩小了利润空间。其二,农民工工资通常与建筑考务公司相挂钩,在这些班组完成工作之后,劳务公司就会将发票开具给建筑企业并且收取相关的劳务收入费用。相较于以往的营业税率,改革之后的增值税增长到了百分之十一,但是却缺少能够抵扣的进项税,这使劳务公司的负担大大的增加。劳务公司一旦难以维持这些税负,就会将其转移给施工企业,从而致使施工企业的负担加重。其三,营改增之后,动产租赁行业的增值税为百分之十七。但是租赁公司以往所购的资产之中并没有能够抵扣的进项税,其在资产出租的过程中却要进行增值税的缴纳。也就是没有进项税,需要承担百分之十七的增值税,因而会对租赁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租赁企业通常情况下都回选择转为小规模纳税人,进而放弃一般纳税人的资格。这样的话,只要交百分之三的增值税就可以了。但是这样势必会降低施工企业进项税的额度,从而使施工企业的负担加重。

(三)对企业运作的影响

在实施营改增的过程中,建筑企业以往的税收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财务报表在整理归类与数据结构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对财务工作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对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及财务规范性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建筑企业的财务工作者应当有效利用空闲时间,仔细研究营改增政策,掌握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税负所产生的影响,学习相关的知识;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提升自己的岗位素养与责任感,通过实际工作来印证理论研究,使营改增政策落到实处。

二、营增改下建筑行业的纳税筹划

(一)顺应政策,使用有政府税务优惠政策的设备或者材料等

在建筑行业中实施营改增政策,必然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税务优惠政策,?亩?为建筑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税收改革环境。比如,政府实施了建筑企业进行先进设备引进及与此相关的研发即征即退的税务优惠政策;另外对于用农业剩余物进行生产的刨花板、纤维板等自产货物,可以即征即退80%的税款。由此可见,国家鼓励建筑企业进行创新与改良,鼓励企业发展绿色节能环保建筑,因此建筑企业可以有效利用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税负。

(二)完善合同管理,慎选合作对象,善用合同控税

建筑企业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与供应商、分包商各自承担的税负、发票类型和付款节点。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应优先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对方的资质文书,以防出现不能抵扣的情形,在不得已与小规模纳税人合作时,也必须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注明必须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付款节点的约定上,要合理统筹公司取得收入开出发票的节点,依据公司全盘资金计划来计划合同上的付款节点,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降低税负。

(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人员培训,积极进行税务筹划

“营改增”之前不存在抵扣一说,但税改后增值税发票如果不能及时取得,相应的也就不能进行抵扣,要多支出这部分现金,这就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务必要重视财务管理水平,重视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保证依法依规,合理安排取得进项发票和开出销项发票的时间。在进行材料与设备的采购过程中,同等价格条件下,应当挑选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供货商,应当选择具备纳税人资格的劳务公司,抵扣人才资源的进项税。通过系列办法,降低企业所花的费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通过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使建筑企业以往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长远来看,能够有效规范企业行为,降低企业税负,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筑企业应当提前做好纳税筹划,顺应国家税收体制改革的要求,保障建筑行业的营改增能够顺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陈雪莲.论“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的影响及纳税筹划[J].科技经济导刊,2017(02):220-221.

[2]孙栋梁.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税负影响及纳税筹划[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7):161.

[3]杨达.“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及其纳税筹划思路[J].商,2017(24):178.

(作者单位:慧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篇:各行业纳税指南

装修装饰企业

一、什么是装饰装修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的规定建筑业是指建筑安装工程作业。其中,装饰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饰,使之美观或具体特定用途的工程作业。

二、涉及税种

装饰装修企业主要涉及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等、个人所得税和印花税等。

(一)营业税

1.装饰装修企业的适用税目税率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装饰装修企业适用建筑业税目,按照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2.计税依据的规定

根据北京市税务局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等两份文件的通知(京税一[1994]45号)的规定,纳税人提供工程服务,向顾客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的总和,又称营业额。建筑企业以包工包料或包工代购料形式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格在内。

如果所属装饰装修企业属于非独立核算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单位为发生应税行为并向对方收取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的单位,包括独立核算的单位和不独立核算的单位”的规定,凡同本单位结算工程价款的,不论是否编制工程概(预)算,也不论工程价款中是否包括营业税税金,均应当征收营业税;凡不与本单位结算工程价款的,不征收营业税。

3.装饰装修企业销售原材料的纳税问题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营业税的应税劳务又涉及增值税的货物,称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不征收营业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提供应税劳务,应征收营业税。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国发[1985]第19号)规定,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税率分别为7%、5%、1%。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税税额×税率。

(三)教育费附加

根据北京市税务局转发《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教育费附加征收问题文件的通知》的通知(京税三[1994]217号)的规定,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营业税的税额,附加率为3%。计算公式:应交教育费附加额=营业税税额×费率。

(四)企业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4]第3号发布)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提供工程作业的纳税人取得的工程收入所得和其他所得。税率为33%。基本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还设置两档优惠税率,即: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减按18%的税率计算缴纳;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 万元)的,减按27%的税率计算缴纳。

物业管理行业

根据《关于对物业管理服务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京地税营[1997]386号)的规定,物业管理服务是指物业管理单位受托对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项目开展的日常维护、修缮、整治服务及提供与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相关的其他服务。

一、营业税:

(一)计税依据:

根据《关于对物业管理服务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京地税营[1997]386号)的规定,物业管理单位代有关部门收取的暖气费、水费、电费、燃(煤)气费、有线电视收视费、维修基金、房租的行为,属于营业税“服务业”税目中的“代理”业务,因此,对物业管理单位代有关部门收取的暖气费、水费、电费、燃(煤)气费、有线电视费、维修基金、房租不计征营业税,对其从事此项代理业务取得的手续费收入应当征收营业税。对其从事物业管理服务取得的其他全部收入(含规定收费标准基础外各种加收金额),应按照服务业税目5%税率计算征收营业税。

(二)关于物业管理企业的代收费用:

根据《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物业管理企业的代收费用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京地税营[2000]59号)的规定:

1、对物业管理企业不征营业税的代收基金,系指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1998]213号)中规定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

2、对物业管理企业代收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凭其持有的北京市财政局统一监制《北京市住宅维修基金专用发票》或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含所属分中心)为其出据的《住房维修基金交存书》上注明的实际发生额认定。

3、对物业管理企业不征收营业税的代收房租,凭其与代收房租委托方实际房租转交结算发生额认定。

4、对物业管理企业超出上述认定范围的代收款项,一律视同其相关业务收入或价外收入,照章征收营业税。

5、物业管理企业从事物业管理服务取得收入后,必须向付款方开具由地方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服务业专用发票。

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国发[1985]第19号)的规定,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税率分别为7%、5%、1%。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税税额×税率。不同地区的纳税人实行不同档次的税率。

1.纳税义务人所在地在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范围内的和在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区、门头沟区、燕山六个区所属的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内的,税率为7%;

2.纳税义务人所在地在郊区各县城、镇范围内的,税率为5%;

3.纳税义务人所在地不在

1、2项范围内的,税率为1%;

三、教育费附加

根据北京市税务局转发《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教育费附加征收问题文件的通知》的通知(京税三[1994]217号)的规定,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营业税的税额,附加率为3%。计算公式:应交教育费附加额=营业税税额×费率。

四、企业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4]第3号发布)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以物业管理以及代理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所得,税率为33%。基本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一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企业所得税还设置两档优惠税率,即: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暂减按18%的税率计算缴纳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 万元)的,暂减按27%的税率计算缴纳所得税。

五、房产税

如果企业拥有房产产权的,需缴纳房产税,如果企业拥有土地使用权的,需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如果单位属于“外商投资企业或外国企业”应缴纳城市房地产税、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国发[1986]90号)的规定,房产税是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对拥有房屋产权的内资单位和个人按照房产税原值或租金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房产税以房产原值(评估值)减除30%的余值为计税依据,税率为1.2%。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房产原值(评估值)×(1-30%)×1.2%。

六、城镇土地使用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7号发布)的规定,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税额征收的一种税。年应纳税额=∑(各级土地面积*相应税额)。 北京市城镇土地纳税等级分为六级,各级土地税额标准为:一级土地每平方米年税额10元;二级土地每平方米年税额8元;三级土地每平方米年税额6元;四级土地每平方米年税额4元;五级土地每平方米年税额1元;六级土地每平方米年税额0.5元。

城镇土地使用税不适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只对内资单位和个人征收。

七、城市房地产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财字第133号令公布)规定,城市房地产税是对拥有房屋产权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港澳台胞,按照房产原值征收的一税种。城市房地产税依房产原值计税,税率为1.2%,对其缴纳的税款给予减征30%的照顾。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房产原值×税率×(1-30%)。

八、土地使用费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征收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费规定》的通知(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992年第13号)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费是对本市行政区域内使用土地的外商投资企业(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者除外),按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和偏远程度、地段的繁华程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征收的一项费用。需要说明的是:外资企业使用“未经出让”的土地应征收土地使用费,外资企业以各种方式使用已经出让程序的土地不缴纳土地使用费。

依外商投资企业的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以及所适用的土地使用费的单位标准确定,计算公式为:应纳土地使用费额=占用土地面积*适用的单位标准。

九、车船使用税

如果拥有汽车、自行车等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工具的内资单位和个人还需缴纳相应的车船使用税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国发[1986]90号)规定,车船使用税是对行驶于公共道路的车辆和航行于国内河流、湖泊或领海口岸的船舶,按照座位、吨位和规定的税额征收的一种财产行为税。计算公式为:

乘人汽车应纳税额=应税车辆数量×单位税额

载货汽车应纳税额=车辆的载重或净吨位数量×单位税额

摩托车应纳税额=应税车辆数量×单位税额

十、车船使用牌照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牌照税暂行条例》(政密字第714号令公布)的规定,车船使用牌照税是对行驶于公共道路的车辆和航行于国内河流、湖泊或领海口岸的船舶,按照种类、吨位和规定的税额,向外商投资企业或外国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驻京代表机构和外籍个人、港、澳、台胞征收的一种财产行为税。计算公式为:

乘人汽车应纳税额=应税车辆数量×单位税额

载货汽车应纳税额=车辆的载重或净吨位数量×单位税额

一、印花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号)的规定,印花税是对在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印花税暂行条例所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所征收的一种兼有行为性质的凭证税。分为从价计税和从量计税两种。

应纳税额=计税金额×税率,

应纳税额=凭证数量×单位税额。

二、契税

如果企业承受房地产时还需及时缴纳契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24号)的规定,契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时向承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北京市契税税率:自2002年7月1日起,由原4%调整为3%,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旅游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安排食宿、交通工具和提供导游等旅游服务的业务。

旅游业主要需要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等。

一、营业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以旅游业务的营业收入额作为计税营业额。但同时规定:“旅游企业组织旅游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旅游,在境外其旅游团改由其他旅游企业接团的,以全程旅游费减去付给接团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为了公平税负,在营业税实施细则中规定旅行社组织旅游团在中国境内旅游的,以收取的旅游费减去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的房费、餐费、交通、门票和其他代付费用的余额为应纳营业税的营业额,按照5%税率征收营业税。

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国发[1985]第19号)规定,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税率分别为7%、5%、1%。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税税额×税率。不同地区的纳税人实行不同档次的税率。

1.纳税义务人所在地在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范围内的和在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区、门头沟区、燕山六个区所属的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内的,税率为7%;

2.纳税义务人所在地在郊区各县城、镇范围内的,税率为5%;

3.纳税义务人所在地不在

1、2两项范围内的,税率为1%;

三、教育费附加

根据北京市税务局转发《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教育费附加征收问题文件的通知》的通知(京税三[1994]217号)的规定,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营业税的税额,附加率为3%。计算公式:应交教育费附加额=营业税税额×费率。

四、企业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4]第3号发布)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以其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提供各种服务性劳动而取得的有偿服务收入所得和其他所得。税率为33%。基本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一准予扣除项目金额。还设置两档优惠税率,即: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减按18%的税率计算缴纳;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 万元)的,减按27%的税率。

五、房产税

如果企业拥有房产产权的,需缴纳房产税,如果企业拥有土地使用权的,需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如果单位属于“外商投资企业或外国企业“应缴纳城市房地产税、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国发[1986]90号)的规定,房产税是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对拥有房屋产权的内资单位和个人按照房产税原值或租金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房产税以房产原值(评估值)为计税依据,税率为1.2%。

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房产原值(评估值)×(1-30%)×1.2%。

六、城镇土地使用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7号发布)的规定,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税额征收的一种税。年应纳税额=∑(各级土地面积×相应税额)。 北京市城镇土地纳税等级分为六级,各级土地税额标准为:一级土地每平方米年税额10元;二级土地每平方米年税额8元;三级土地每平方米年税额6元;四级土地每平方米年税额4元;五级土地每平方米年税额1元;六级土地每平方米年税额0.5元。

七、城市房地产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财字第133号令公布)规定,城市房地产税是对拥有房屋产权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港澳台胞,按照房产原值征收的一税种。城市房地产税依房产原值计税,税率为1.2%。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房产原值*税率×(1-30%)。

八、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费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征收中外合营企业土地使用费暂行规定》的通知(京政发[1985]81号)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费是对本市行政区域内使用土地的外商投资企业(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者除外),按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和偏远程度、地段的繁华程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征收的一项费用。依外商投资企业的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以及所适用的土地使用费的单位标准确定,计算公式为:应纳土地使用费额=占用土地面积×适用的单位标准。

九、车船使用税

如果拥有汽车、自行车等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工具,还需缴纳相应的车船使用税,外商投资企业或外国企业应缴纳车船使用牌照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国发[1986]90号)车船使用税是对行驶于公共道路的车辆和航行于国内河流、湖泊或领海口岸的船舶,按照种类、吨位和规定的税额征收的一种财产行为税。计算公式为:

乘人汽车应纳税额=应税车辆数量×单位税额

载货汽车应纳税额=车辆的载重或净吨位数量×单位税额

摩托车应纳税额=应税车辆数量×单位税额

十、车船使用牌照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牌照税暂行条例》(政密字第714号令公布)的规定,车船使用牌照税是对行驶于公共道路的车辆和航行于国内河流、湖泊或领海口岸的船舶,按照种类、吨位和规定的税额,向外商投资企业或外国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驻京代表机构和外籍个人、港、澳、台胞征收的一种财产行为税。计算公式为:

乘人汽车应纳税额=应税车辆数量*单位税额

载货汽车应纳税额=车辆的载重或净吨位数量*单位税额

机器脚踏车(摩托车)应纳税额=应税车辆数量*单位税额

一、印花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号)的规定,印花税是对在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印花税暂行条例所列举的各种凭证所征收的一种兼有行为性质的凭证税。分为从价计税和从量计税两种。

应纳税额=计税金额×税率,

应纳税额=凭证数量×单位税额。

二、契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24号)的规定,契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时向承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北京市现行契税税率为3%,应纳税额=计税依据 *税率。

三、个人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按照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是扣缴义务人的法定义务。

广告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广告业,是指利用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路牌、电影、幻灯、招贴、橱窗、霓虹灯、灯箱等形式为介绍商品、经营服务项目、文体节目或通告、声明等事项所作的宣传和提供劳务服务的业务。

广告业主要涉及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和企业所得税等。

一、营业税

1.计税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广告业的营业额,是纳税人提供广告业应税劳务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价外费用包括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基金、集资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凡价外费用,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应并入营业额计算应纳税额。

根据《市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征税问题的通知>的通知》(京税一[1994]507号)规定和《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对代理业征收营业税问题的补充通知》(京地税营[2001]507号)规定,广告代理业的营业额为代理者向委托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支付给广告发布者的广告发布费后的余额。“付给广告发布者的广告发布费”范围,包括广告代理业业户向各类具有广告发布权的广告经营者实际支付的广告费。

2.税率

营业税广告业税目的适用税率为5%。

3.营业税应纳税额

计算公式为:营业税应纳税额=营业额*适用税率

4.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一般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5.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分为五日、十日、十五日或一个月。纳税人以一个月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十日内申报纳税,以五日、十日或者十五日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五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一日起十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二、 文化事业建设费

根据《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1.文化事业建设费的计税依据

广告业文化事业建设费按缴费人的营业额和规定的费率计算应缴费额。

计算公式:应缴费额=营业额×3%

2.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缴费义务发生时间

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缴费义务发生时间为缴费义务人收讫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范围内业务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证的当天。

3.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缴纳期限

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缴纳期限与缴费义务人缴纳营业税的期限相同。

三、城市维护建设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国发[1985]第19号)规定,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税率分别为7%、5%、1%。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税税额×税率。不同地区的纳税人实行不同档次的税率:

1.纳税义务人所在地在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范围内的和在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区、门头沟区、燕山六个区所属的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内的,税率为7%;

2.纳税义务人所在地在郊区各县城、镇范围内的,税率为5%;

3.纳税义务人所在地不在

1、2项范围内的,税率为1%。

四、教育费附加

根据北京市税务局转发《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教育费附加征收问题文件的通知》的通知(京税三[1994]217号)的规定,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营业税的税额,附加率为3%。计算公式:应交教育费附加额=营业税税额×费率。

五、企业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4]第3号发布)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是指征税对象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还设置两档优惠税率,即: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减按18%的税率计算缴纳;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 万元)的,减按27%的税率。

其应纳税额为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的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房地产开发企业

一、 营业税

(一)、应税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营业税应税劳务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转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土地租赁,不按本税目征税。

2.销售不动产:是指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

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本税目的征收范围包括:销售建筑物或构筑物、销售其他土地附着物。

(1)销售建筑物或构筑物

销售建筑物或构筑物,是指有偿转让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所有权的行为。以转让有限产权或永久使用权方式销售建筑物,视同销售建筑物。

(2)销售其他土地附着物

① 销售其他土地附着物,是指有偿转让其他土地附着物的所有权的行为。

② 其他土地附着物,是指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外的其他附着于土地的不动产。

③ 单位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视同销售不动产。

④ 在销售不动产时连同不动产所占土地的使用权一并转让的行为,比照销售不动产征税。

⑤ 以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营业税。但转让该项股权,应按本税目征税。

⑥ 不动产租赁,不按本税目征税。

(二) 涉及税种

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涉及的税种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印花税以及契税等。

1.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计税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

(1) 纳税人的营业额为纳税人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2)单位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其营业额比照《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的规定确定。对个人无偿赠送不动产的行为,不应视同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

(3)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

纳税人销售不动产价格明显偏低而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按下列顺序核定其营业额:

① 按纳税人当月提供的同类应税劳务或者销售的同类不动产的平均价格核定;

② 按纳税人最近时期提供的同类应税劳务或者销售的同类不动产的平均价格核定;

③ 按下列公式核定计税价格:

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

上列公式中的成本利润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税务机关确定。

2.其他具体规定如下:

(1) 根据《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开发企业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京地税营[1996]592号)规定,在合同期内房产企业将房产交给包销商承销,包销商是代理房产开发企业进行销售,所取得的手续费收入或者价差应按“服务业―代理业”征收营业税;在合同期满后,房屋未售出,由包销商进行收购,其实质是房产开发企业将房屋销售给包销商,对房产开发企业应按“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包销商将房产再次销售,对包销商也应按“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

(2)对合作建房行为应如何征收营业税

根据《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京地税营[1995]319号)规定:

合作建房,是指由一方(以下简称甲方)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以下简称乙方)提供资金,合作建房。合作建房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纯粹的“以物易物”,即双方以各自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相互。具体的方式也有以下两种:

,双方都取得了拥有部分房屋的所有权。在这一

①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相互合作过程中,甲方以转让部分土地使用权为代价,换取部分房屋的所有权,发生了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乙方则以转让部分房屋的所有权为代价,换取部分土地的使用权,发生了销售不动产的行为。因而合作建房的双方都发生了营业税的应税行为。对甲方应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中的“转让土地使用权”子目征税;对乙方应按“销售不动产”税目征税。由于双方没有进行货币结算,因此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的规定分别核定双方各自的营业额。如果合作建房的双方(或任何一方)将分得的房屋销售出去,则又发生了销售不动产行为,应对其销售收入再按“销售不动产”税目征收营业税。

② 以出租土地使用权为代价换取房屋所有权。例如,甲方将土地使用权出租给乙方若干年,乙方投资在该土地上建造建筑物并使用,租赁期满后,乙方将土地使用权连同所建的建筑物归还甲方。在这一经营过程中,乙方是以建筑物为代价换得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权,甲方是以出租土地使用权为代价换取建筑物。甲方发生了出租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对其按“服务业―租赁业”征营业税;乙方发生了销售不动产的行为,对其按“销售不动产”税目征营业税。对双方分别征税时,其营业额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的规定核定。

第二种方式是甲方以土地使用权、乙方以货币资金合股,成立合营企业,合作建房。对此种形式的合作建房,则要视具体情况确定如何征税:

① 房屋建成后,如果双方采取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分配方式按照营业税“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营业税”的规定,对甲方向合营企业提供的土地使用权,视为投资入股,对其不征营业税;只对合营企业销售房屋取得的收入按销售不动产征税;对双方分得的利润不征营业税。

② 房屋建成后,甲方如果采取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成的方式参与分配,或提取固定利润,则不属营业税所称的投资入股不征营业税的行为,而属于甲方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合营企业的行为,那么,对甲方取得的固定利润或从销售收入按比例提取的收入按“转让无形资产”征税;对合营企业则按全部房屋的销售收入依“销售不动产”税目征收营业税;

③ 如果房屋建成后双方按一定比例分配房屋,则此种经营行为,也未构成营业税所称的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共同承担风险的不征营业税的行为。因此,首先对甲方向合营企业转让的土地,按“转让无形资产”征税,其营业额按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的规定核定。其次,对合营企业的房屋,在分配给甲、乙方后,如果各自销售,则再按“销售不动产”征税。

对于转让土地使用权或销售不动产的预收定金,有如下规定:

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销售不动产,采用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此项规定所称预收款,包括预收定金。因此,预收定金的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定金的当天。

(3)根据《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京地税营[1995]319号)规定:

以“还本”方式销售建筑物,是指商品房经营者在销售建筑物时许诺若干年后可将房屋价款归还购房者,这是经营者为了加快资金周转而采取的一种促销手段。对以“还本”方式销售建筑物的行为,应按向购买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征收营业税,不得减除所谓“还本”支出。

(4)中外合作开发房地产征收营业税问题

根据《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外合作开发房地产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的通知》(京地税营[1994]205号)规定:

① 关于中外双方合作建房的征税问题

中方将获得的土地与外方合作,办理土地使用权转移后,不论是按建成的商品房分配面积,还是按商品房销售后的收入进行分配,均不符合现行政策关于“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营业税”的规定、因此,应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征收营业税;其营业额为实际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价外收费;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取得收入的当天。

同时,对销售商品房也应征税。如果采取分房(包括分面积)各自销房的,则对中外双方各自销售商品房收入按“销售不动产”征营业税;如果采取统一销房再分配销售收入的,则就统一的销售商品房收入按“销售不动产”征营业税;如果采取对中方支付固定利润方式的,则对外方销售商品房的全部收入按“销售不动产”征营业税。

② 关于中方取得的前期工程开发费征税问题

外方提前支付给中方的前期工程的开发费用,视为中方以预收款方式取得的营业收入,按转让土地使用权,计算征收营业税。对该项已税的开发费用,在中外双方分配收入时如数从中方应得收入中扣除的,可直接冲减中方当期的营业收入。

③ 对中方定期获取的固定利润视为转让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计算征收营业税。

转让土地使用权划归营业税税目转让无形资产范畴,税率为5%,销售不动产划归营业税税目销售不动产的范畴内,税率为5%。

计算公式=营业额×5%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国发[1985]第19号)规定:

(一)计税依据:纳税人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

(二)税率:分别为7%、5%、1%。

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税税额×税率。不同地区的纳税人实行不同档次的税率。

1.纳税义务人所在地在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范围内的和在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区、门头沟区、燕山六个区所属的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内的,税率为7%;

2.纳税义务人所在地在郊区各县城、镇范围内的,税率为5%;

3.纳税义务人所在地不在

1、2项范围内的,税率为1%;

三、教育费附加

根据北京市税务局转发《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教育费附加征收问题文件的通知》的通知(京税三[1994]217号)的规定:

(一)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营业税的税额

(二)税率为3%。

计算公式:应交教育费附加额=营业税税额×费率。

四、土地增值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发[ 1993 ]138 号)规定,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土地增值税按照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和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征收,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条例》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为增值额。具体讲:

(一)对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只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征税,转让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没有纳入征税范围。这是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集体土地未经国家征用不得转让。因此,转让集体土地是违法行为,所以不能纳入征税范围。

(二)转让地上建筑物,是指建于土地上的一切建筑物,包括地上地下的各种附属设施。

(三)附着物是指附着于土地上的不能移动,一经移动即遭损坏的物品。

(四)取得收入的行为,包括转让房地产的全部价款及有关的经济收益。

(五)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是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增值额为纳税人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减除《条例》和《细则》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房地产转让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经济收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土地增值税计算增值额的扣除项目金额包括:

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2.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

3.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或者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计算土地增值额的扣除项目,具体为:

(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包括纳税人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和按国家统一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

(2)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是指纳税人房地产开发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

(3)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费用是指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规定,与房地产开发有关的费用直接计入当年损益,不按房地产项目进行归集或分摊。为了便于计算,市政府在京政发(1996)7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土地增值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凡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及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的5%以内计算扣除。凡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及房地产开发成本的10%的以内计算扣除。

(4)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是指在转让已使用的房屋及建筑物时,由市政府批准设立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重置成本价乘以成新度折扣率,并经地方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价格。

(5)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是指在转让房地产时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因转让房地产交纳的教育费附加,也可视同税金予以扣除。

(6)加计扣除。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可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加计20%的扣除。

(六)税率:

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即: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3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税率4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5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

根据《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京地税二[ 1996 ]240 号)规定,对经常发生房地产转让的纳税人,在项目全部竣工结算前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由于涉及成本确定或其它原因,而无法据以计算土地增值税的,可以预征的土地增值税,待该项目全部竣工、办理结算后再进行清算,多退少补。其预征率为:预售宾馆、饭店、办公、写字楼的房地产,按预售收入3%的比例预征土地增值税;预售非普通标准住宅、别墅、公寓的房地产,按预售收入2%的比例预征土地增值税;预售其他房地产,按预售收入1%的比例预征土地增值税。

第四篇:行业(产品)纳税评估模型

行业(产品)纳税评估模型模板

一、行业(产品)介绍

(一)行业(产品)定义

介绍该行业(产品)定义、概况、属性以及编号。

(二)企业类型划分

对该行业(产品)企业具体划分类型,并加以说明。

(三)工艺简介

简要介绍该行业(产品)的主要工艺流程及特点。

二、行业(产品)生产经营规律及涉税管理要点

(一)行业(产品)生产经营规律

描述该行业(产品)的主要生产经营规律。

(二)涉税管理要点

详细列举评估的要点。

三、评估方法

结合该行业(产品)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经营规律、涉税管理要点,详细列举主要评估方法(包括运用两种及以上方法进行评估测算,相互比对和印证)。

具体评估方法表述内涵应包括以下部分:

1.原理描述

2.评估模型

3.标准值参考范围

4.数据获取途径

5.疑点判断

6.应用要点

四、印证案例

选取若干典型案例对评估模型进行验证。验证案例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2.数据采集来源及内容

3.确定疑点列举

4.实地核查情况

5.测算税收差异情况

6.评估约谈

7.评定处理

第五篇:《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

指南》的通知

各市、州国家税务局,省局直属税务分局、稽查局:

为进一步推动和指导2010年全省医药制造行业调查、纳税评估及税收检查工作的开展,省局组织制订了《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你们,请参考执行。

各地要根据《指南》确定的基本原则,运用《指南》确定的具体纳税评估方法及纳税评估模型,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开展医药制造行业的纳税评估工作。由于编写时间较为仓促,《指南》难免存在不全不妥之处,各地在实际运用中有何意见或建议,请及时反馈省局(所得税处)。我们将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二○一○年四月六日

(对下只发电子文件)

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

第一章 行业概述 第一节 基本情况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医药制造业可分为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七个子行业。

一、行业特点

(一)GMP认证

按照《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医药制造行业必须经过省级以上药监局的GMP认证(英文表述为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中文表述是“良好作业规范”,或“优良制造标准”)方能进行生产销售。

(二)科技含量高

医药制造行业科技含量高且知识产权密集,药品配方具有独特性和保密性,部分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根据药监局统计,2008年全年批准新药临床申请581件,新药证书申请236件,新药生产申请270件,按新药管理1190件,新药补充申请355件。

(三)生产工艺较复杂

医药制造行业产品品种繁多,生产工艺较复杂;各类制药生产工艺流程差异较大,且需要购买专业的生产流水线和设备进行生产。

(四)销售模式特殊

医药制造行业绝大部分产品通过具有资质的经销商或医药公司销售给医院和患者。只有很少部分的特殊药品是厂家直接推广至医院和患者。

二、行业监管

药品属于特殊商品,行业监管严格。

(一)医药制造行业监管部门主要是各地的药监、农业、卫生部门。

(二)研发的各类新药需通过药理、临床试验后,经药监部门批准取得生产许可和批准文号后,方可进行生产销售。

(三)药监局按照GMP认证规程标准,定期不定期地对厂家进行检查,厂家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也必须按照GMP认证规程执行。

(四)非处方药可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但必须报送药监局审批后方能实施,处方药一律不得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进行广告宣传。

(五)企业每年生产的所有产品,都要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填报《药品、医疗器械、药包材企业基本情况表》和《药品品种情况表》。此表能够反应企业工业总产值(现价)、利润总额、年末单位从业人员、产量(数量和计量单位)和生产的批次号等信息。

(六)GMP认证中“生产计划规程”要求企业对每一药品生产都要制定计划并存储待查,“中药收购规程”中要求企业对收购中药材的品名、规格、数量、产地、来源和采收(加工)日期严格地进行记录备查。

三、销售流程

(一)一般流程

此类销售流程环节多,费用高,竞争激烈。

(二)招标类流程

此销售流程主要适用生产人用、兽用疫苗企业,而销售量受企业在政府招标中是否中标影响非常大,药品调配各地疾控中心或防疫站时费用高。

(三)特殊流程

此类流程属于特殊药品销售流程,不受药监局对处方药必须经过中间环节的限制,但因药品需通过专家宣传推广到医院,故专家推广费高。

第二节 生产工艺

医药制造行业生产工艺多,药品生产流程大致分为四大类,详见图示:

此工艺流程包含片剂、颗粒制剂、胶囊剂产品。

此工艺流程包括注射剂、口服溶液剂、喷雾剂、酊剂等产品。 此工艺流程为兽用疫苗产品。 此工艺流程为人用疫苗产品。 第三节 财务特征

(一)价格定价多样 医药制造行业产品销售价格一是在省物价局核定最高零售价幅度内定价,二是政府招标价格定价,三是按照出厂价随行就市定价。

(二)利润差别大

据测算2009年利润水平普遍比以前有较大增长,但根据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种不同,利润差别较大。

(三)费用比例高

管理、营业(销售)费用占总费用比例较高,其中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研发费用、工资所占比例大。

(四)内控严格

企业为内部控制需要,原材料和产成品分别存放且分开核算,成本按照产品种类结转;在费用支出相关科目中设置三级、四级明细科目,便于控制核算各类费用的支出。

第二章 税收征管

一、税源状况

截止到2009年底,我省共有医药制造业纳税人783户,其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583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0户,具有所得税管辖权的纳税人448户。

2009,该行业的一般纳税人申报应税销售额2038731万元、应纳增值税137886万元、免税销售额31388万元,增值税税负6.76%;企业所得税纳税人预申报营业收入1080896万元、利润总额55041万元、应纳税额24475万元,所得税贡献率2.26%。医药制造业增值税、所得税入库税额分别占全省增值税和所得税的2.70%和1.58%,其中收入主要集中在成都、德阳、雅安、资阳、绵阳等地区,占全省收入的74%。

二、税收管理风险

(一)产量监控难

由于药品品种多、规格多,且配方涉及商业机密,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其原料投入、产品产量情况;产品品种单一的企业,由于涉及的商业机密,不愿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供药品配方,因此造成税务机关监控纳税人的药品产量困难。

(二)销售价格监控难

纳税人生产销售品种多,价格结算比较复杂,虽国家规定对药品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调节价的价格管理办法,但各纳税人通常根据经营的需要,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了各自的价格结算办法,纳税人也通常以商业机密为由,不愿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供,给税务机关监控销售价格带来了困难。

(三)纳税人销售数量核实难

纳税人的营销模式特殊,赊销和代销情况较多,对监控货物是否已发出,判定是否实现销售,及对销售数量的监控带来困难。

(四)税前扣除核实难

纳税人所处行业是知识密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前期生产准备投入较大,且药品可替代性强,市场竞争激烈,纳税人为生存、发展需要,研发投入和市场投入费用较多,使税务机关对成本费用的归集、划分,以及发生的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的核实带来较大困难。

(五)涉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实难

医药制造业中的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和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都涉及到农产品的采购,由于增值税政策中对农产品抵扣的特殊规定,使税务机关对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实较难。

(六)关联交易监控难

由于税收优惠等因素,部分纳税人利用关联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到达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目的,给税务机关管理带来困难。

第三章 通用评估

为进一步强化医药制造企业税源管理,降低该行业税收征管风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税务机关应当运用纳税评估手段对纳税人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纳税评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筛选评估对象;对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对评估分析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等。

第一节

基本方法

纳税评估工作根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的规定开展,主要依据有《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及行业纳税评估指标的通知》(国税函(2005)120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6)119号)等。纳税评估的数据来源包括CTAIS征管系统存储的纳税人各类纳税信息资料,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管理所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和财务数据,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及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值,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外部交换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他信息。纳税评估基本方法有:

一、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以确定进一步评估分析的方向和重点。

二、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与预警值相比较。

三、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业相关数据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四、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五、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钩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

六、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七、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

第二节 基本模型

纳税评估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大致分为趋势分析、结构占比、配比比率分析等类别。其中,趋势分析是将两期或连续数期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及幅度;结构占比分析是测算各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分析各构成内容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配比比率分析是将若干关联项目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相关项目间的变动是否匹配。现将部分指标的功能、模型及应用方法描述如下:

一、增值税税负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将应纳增值税税额与应税主营业务收入作比较,判断企业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

2、评估模型

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本期应税销售额×100%

3、参考指标

2007年7.09%;2008年6.73%;2009年6.76%。(系我省2007年、2008年、2009年全省医药制造行业增值税平均税负)

4、疑点判断 将企业实际税负率与基期税负或同期同行业税负率进行比较,税负差异率超过一定幅度(含正负),可以初步判断企业申报异常。

5、评估要点

增值税税负率属综合类分析指标,影响该指标的因素较多,如季节、价格、产品结构等等。因此,该指标异常时,应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多角度分析,重点核实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判定企业是否存在少计收入、少提销项税额、扩大进项抵扣范围的问题。

二、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将应纳所得税额与营业收入作比较,判断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

2、评估模型

所得税贡献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营业收入×100%

3、参考指标

2007年1.25%;2008年1.5%;2009年2.26%。(系我省2007年、2008年、2009年全省医药制造行业所得税平均贡献率)

4、疑点判断

将企业实际贡献率率与基期或同期同行业贡献率率进行比较,贡献率差异率超过一定幅度(含正负),可以初步判断企业申报异常。

5、评估要点

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属综合类分析指标,影响因素较多,如内控管理、利润水平等。因此,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异常时,需结合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重点核实应纳所得税额,判定企业是否存在不计或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未按规定纳税调整等问题。

三、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配比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作比较,分析成本与销售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从而找出疑点。

2、评估模型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配比值=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3、疑点判断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比值接近1,以下情形视为异常: (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说明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均呈下降趋势,但成本下降明显低于收入下降,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不合理,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

(2)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说明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均呈上升趋势,但成本上升明显高于收入上升,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不合理,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 (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说明企业成本上升而收入下降,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明显不合理,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

4、评估要点

该指标异常时,应重点核实以下方面,以判定有无多结转成本的情况:

(1)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正确且前后期是否一致; (2)按产品销售成本与生产成本、产成品的勾稽关系验算销售成本的总体准确性;

验算公式:销售成本=生产成本借方发生额+在产品年初余额-在产品年末余额+产成品年初余额-产成品年末余额

(3)销货退回是否冲减相应的销售成本;

(4)享受优惠政策的纳税人是否将销售成本转入处于纳税期关联企业的销售成本。

四、营业收入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将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变动作比较,分析利润与收入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

2、评估模型

营业收入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配比值=营业收入变动率÷营业利润变动率 其中:营业收入变动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本年其他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其他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其他业务收入)×100%

营业利润变动率=(本年主营业务利润+本年其他业务利润-上年主营业务利润-上年其他业务利润)÷(上年主营业务利润+上年其他业务利润)×100%

3、疑点判断

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以下情形视为异常: (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说明企业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下降,但利润下降趋势明显高于收入下降,企业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的问题;

(2)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说明企业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上升,但利润上升趋势明显低于收入,企业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的问题;

(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说明企业收入上升,利润反而下降,企业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的问题。

4、评估要点

该指标异常时,应结合多项指标综合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结合费用率指标重点核实期间费用,判定企业有无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的问题。

五、主营业务成本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比较,分析企业成本、收入是否匹配,从而找出收入或成本可能存在的疑点。

2、评估模型

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3、疑点判断

与当地同行业同类型同规模企业相比,主营业务成本率过高或过低的视为异常。

4、评估要点

主营业务成本率异常,可能存在少计收入或多计成本的情况,应分别核实成本和收入。

六、费用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对期间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判定期间费用列支是否合理,找出多列费用的疑点。

2、评估模型

费用率=(本期销售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3、疑点判断

与当地同行业同类型同规模企业比较,费用率相差较大,视为异常。

4、评估要点

该指标异常时,应重点核实以下内容: (1)销售费用:各项销售费用是否真实发生,是否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是否符合税法规定;销售费用和销售收入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

(2)管理费用:各项销售费用是否真实发生,是否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是否把资本性支出项目作为收益性支出项目计入管理费;

(3)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列支是否合法,筹资业务是否真实,利息列支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比例。

七、存货周转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分析存货周转情况,判定销售实现是否异常。

2、评估模型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3、疑点判断

与企业历史数据纵向比较,存货周转率超出常规、出现突高突低的现象视为异常,需进一步分析原因。

4、评估要点

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应结合其他有关指标进一步核实收入、成本。

八、应收(付)账款变动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分析纳税人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是否异常。

2、评估模型

应收(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

3、疑点判断

与企业历史数据纵向比较,超出常规出现突高突低的现象视为异常,需进一步分析原因,判定企业是否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4、评估要点

如果应收(付)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需结合收入、成本的相关指标重点核实往来款项,其要点是:

(1)将往来账款与对应账户、资金对比,确认业务是否真实; (2)将往来账款与对应账户、资金对比,确认是否隐瞒收入; (3)将往来账款与对应账户、资金对比,确认是否虚列费用。 评估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纳税人所处地区、生产经营规模、内控管理水平、产品类型、生产季节、市场竞争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运用各类指标,包括涉税指标与财务指标,采取多种方法,实施全面深入的审核评析。如通过对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进行连续多期配比分析,确定收入波动、利润变动与税款波动的协调性;通过对营业收入、期间费用的连续,多期配比分析,可以确定成本、费用发生的规律性,同时也可确定成本、费用与收入的配比情况;通过对存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所有者权益等期初、期末数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收入确认的合理性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以辅助评估工作的开展,最终实现科学评估、有效评估。

第四章 重点评估

一、增值税

由于医药制造行业实行准入制度,从医药制造企业的设立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有较严格的规范。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设立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药品生产采取GMP认证管理,因此药品从原料购进到成品出厂都有严格监控。结合医药制造业的这一特点,核实纳税人产量、销量、销售收入,评估是否存在隐瞒产量、销量和收入不入账或设账外账,虚增进项等情况。

(一)利用生产管理规范评估产量法

1、评估原理

根据GMP认证管理要求,纳税人生产药品执行《生产计划管理规程》,可将纳税人按生产计划完成的各种药品生产记录的数量与纳税人会计数据核对;对疫苗、注射剂等制造企业,由于产品数量在药监等部门备案,也可将备案数据与纳税人会计数据核对,以核定评估期产量。

2、评估模型

从药监局或畜牧局取得的某批号药品数量÷纳税人账列该批号药品入库数量=1 或某批号药品生产计划完成的生产记录数量÷纳税人账列该批号药品入库数量=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产量、隐瞒销售收入情况;比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原因,纳税人生产内控可能存在问题,要进一步核实有无隐瞒产量,隐瞒收入情况。

4、评估要点

要与药监局或畜牧局沟通协调,确定所评估期间的药品种类、规格、批次及批号,从第三方取得数据或生产记录数量与账列资料要相对应。

(二)利用物料管理规范评估产量法

1、评估原理

根据GMP认证管理要求,纳税人的包装领用标签管理有严格规定,每张标签对应相应的产品,可将标签使用数与纳税人账列产品数核对,评估产量。

2、评估模型

某批次、规格的药品使用标签数量÷纳税人账列该批次、规格药品入库数=1 某批次、规格的药品使用标签数量=领用数-残损数-剩余数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产量、隐瞒销售收入情况;比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原因,企业生产内控可能存在问题,要进一步核实有无隐瞒产量,隐瞒收入情况。

4、评估要点

要了解纳税人的标签管理规范,依据标签取得的数据要与账列资料相对应。纳税人印有与标签内容相同的药品包装物,也是按标签管理的,也可采用同样方法评估产量。

(三)利用产品销售管理规范评估销量法

1、评估原理

根据GMP认证管理要求,药品销售有严格管理,每批药品销售都有跟踪记录(包括品名、剂型、批号、规格、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发货日期),将记录的销售数量与纳税人账列销售数量核对,可评估销售数量是否属实。

2、评估模型

根据产品销售规范记录的某批药品销售数量÷纳税人对应批次药品账列销售数量=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数量、隐瞒销售收入情况;比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原因,纳税人生产内控可能存在问题,要进一步核实有无隐瞒销量,隐瞒收入情况。

4、评估要点 根据企业销售管理规范,厘清销售药品品名、剂型、批号、规格、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发货日期,核对的品种要与账列销售品种相对应。

(四)利用研发费用评估收入法

1、评估原理

由于大部分药品制造企业都有研发费用支出,研发费用与销售收入存在一定比例关系,可根据纳税人的研发费用测算销售收入。

2、评估模型

研发费用支出÷研发控制比例=评估销售收入 评估销售收入÷纳税人同期账列销售收入=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收入问题;比值小于1,再分析具体原因,是否属于正常。

4、评估要点

此方法的应用范围是纳税人有研发计划且研发费用按销售收入下达,纳税人研发费用归集必须准确,执行了规定的研发比例。

(五)销售费用评估收入法

1、评估原理

由于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竞争激烈,销售费用占期间费用比例较大,为抢占市场,纳税人通常采取销售费用与营销业绩挂钩方式,两者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可通过销售费用测算销售收入或数量。

2、评估模型 各营销人员的销售费用计算的销售额或数量=各营销人员的实际报销费用÷纳税人规定的报销比例

或各营销人员的销售费用计算的销售额或数量=片区经理奖金÷纳税人规定的奖金计算比例

各营销人员的销售费用计算的销售额或数量÷纳税人同期账列销售额或数量=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数量。隐瞒收入问题;比值小于1,再进一步分析具体原因,是否属于正常。

4、评估要点

由于纳税人营销费用列支政策不一,需要了解纳税人的营销模式,纳税人要准确提供营销人员报销的销售费用或片区经理的奖金发放明细。

(六)农产品收购进项比率法

1、评估原理

在生产经营正常、生产销售产品稳定、药材市场也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纳税人药材购进也相对稳定。可通过对不同时期农产品购进情况的对比分析,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虚增进项的问题。

2、评估模型

农产品收购进项比率=农产品收购发票所列进项税额÷所有进项税额×100%

3、疑点判断

农产品收购进项比率与前期(或基期)比,指标值应比较接近,如发生较大波动,则为异常,可能存在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虚增进项问题。

4、评估要点

此方法的应用范围是纳税人生产稳定且药材采购未发生大的变化,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药材价格相对稳定。

二、企业所得税

医药制造行业的财务现状一般情况下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特征,即前期开发费用高,后期营销费用高,产品直接成本低,尤其是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特配方药品的企业更为突出。药品的直接成本项目配比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产品质量和效能,所以同一品种的药品直接成本变化是相对较小的,在纵向比较连续几年成本变化率是否异常的基础上,应将评估重点放在收入和“两高”评估中。

(一)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评估法

1、评估原理

企业单位产成品原材料的耗用通常是在一个固定期间。通过分析产成品中原材料的耗用率,可以判断出企业的成本是否正常,收入是否全额入账。

2、评估模型

某产品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该产品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该产成品成本×100%

3、疑点判断

低于预警值属于正常;高于预警值,则为异常,应分析纳税人是否存在账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税所得额等问题。

4、评估要点

通过计算出的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作为预警参考值与评估期分析比较。在评估中可以采取对该企业的主要产成品中的某种主要原材料占所有原材料的比例来评估成本结转的准确性。

评估人员可进一步通过同一产品生产线所有生产批号下依次计数流水号的始末值来确定产成品的生产数量,结合库存数,核实产成品的销售数量和金额。

(二)包装物消耗评估法

1、评估原理

每种药品都要通过接触性包装和外包装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型号的产品所消耗的包装物是大致相同的。通过对其评估分析可以判断产成品产量和产成品库存及其销售量是否正常。

2、评估模型

包装物消耗变动率=(本年包装物消耗数量-上年包装物消耗数量)÷上年包装物消耗数量×100%

3、疑点判断 如果在某个评估期包装物耗用率明显增长,则为异常,企业可能存在少计产量和销售收入或多列包装物费用的情况。

4、评估要点

评估人员通过对药品的接触性包装物、外包装物的标识、规格以及消耗量来确认其产量和销量。评估中要细分出企业的主要产品和主要包装物,通过对该产品耗用包装物量的平均值计算,得出一个大致的预警参考值与评估期分析比较。

(三)研发费用评估法

1、评估原理

研发费用在一定期间是基本稳定和平衡的,人员工资和主要设备以及科学实验的费用等主要项目均可通过纵向比得到比值,通过比值的比较可以判断企业研发费用的合理性。

2、评估模型

研发费用变动率=(本年研发费用-上年研发费用)÷上年研发费用×100%

3、疑点判断

研发费用变动率在某突然走高,且企业又无新产品或新科研项目的情况下,为异常,企业可能出现虚增费用的情况。

4、评估要点

评估人员应将近几年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进行纵向比较,有同类企业数据的还可横向比较。对某项研发费用项目增速明显较大的,应重点核实,如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支出要结合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核查。一般情况下企业研发要经过立项、备案(审批)、实施、科研成果、产业转换等过程,评估人员要通过该过程控制进行评估。同时要关注科研费用列支项目是否合理,有无将其他费用挤进科研费用,或将有比例扣除的费用挤进科研费用中全额扣除。

(四)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评估法

1、评估原理

企业在销售额相对稳定或者在没有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情况下,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发生额是相对稳定的。税法规定了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前扣除限额标准,企业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支出是不允许超出扣除限额的。

2、评估模型

(1)广告和业务宣传费变动率=(本年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上年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上年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 ×100% (2)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税前扣除额≤销售(营业)收入合计×15%或30%(30%执行时间: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3、疑点判断

广告和业务宣传费在某增长较快的,且无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情况下,为异常,企业可能存在虚增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情况。

4、评估要点

根据药品法律法规的规定,处方药是不允许发布广告的,非处方药的广告发布要向药监部门报批并有投放期限(可在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要注意区分业务宣传费和药品推广费如劳务费、会议费等,防止将广告和业务宣传费挤入到药品推广费中。

要查阅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有关合同,审核媒体的发布资质(是否通过工商机关注册登记),审查发票开具和使用情况,防止利用虚假广告和业务宣传行为或虚假发票和虚开广告业发票的行为侵蚀所得税税基。

(五)非正常损失的评估法

1、评估原理

企业在一定生产和管理的条件下(无重大灾害),产成品的非正常损失会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企业管理愈规范,产品质量愈稳定,非正常损失会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2、评估模型

(1)产成品非正常损失变动率=(本年产成品非正常损失-上年产成品非正常损失)÷上年产成品非正常损失×100%

3、疑点判断

某年的产成品非正常损失变动率,如果突然高于近年来产成品非正常损失变动率平均值的,可能存在虚报损失的情况。

4、评估要点

药品制造行业由于质量管理严格,产品使用有效期短等原因会有产成品损失的情况,尤其是在生物制药行业更为突出。企业如出现非正常损失税前扣除的情况,必须要经有权税务机关审批后方可列支。评估人员要审核企业是否取得批文,核对账列的损失金额与批准的列支损失金额是否一致,还需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核查损失的真实性(企业损失的内控机制,损失的内控报批文书,保险赔款和责任人的处理等)。

(六)代理、推广费的评估法

1、评估原理

由于制药行业营销渠道的特殊性,代理商和推广渠道都是相对固定的,对同一代理商和同一品种的推广费用,在一定期间(一个合同期)基本一致。

2、评估模型

代理、推广费变动率=(本年代理、推广费-上年代理、推广费)÷上年代理、推广费×100%

3、疑点判断

某年的代理、推广费变动率,如果突然高于近年来代理、推广费变动率平均值的,可能存在虚增代理、推广费的情况。

4、评估要点

医药产品通常是由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单位来营销配送的,产品的营销渠道也相对固定。不论是通过代理商代理还是政府招标或派驻业务代表,企业都会与其约定权利义务。评估人员要审查《合同》、《中标书》和《销售目标责任书》等文件,注重所支付的相关费用是否与经营直接相关(业务是否真实),金额大小是否合理,发票开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

(七)特殊时期企业所得税贡献率配比评估法

1、评估原理

部分企业处于税收优惠的期间,如享受西部大开发15%的优惠税率、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取得高新企业证书的享受15%的优惠税率等。原则上处在非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高于处在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

2、评估公式

非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

3、疑点判断

处在非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低于、等于或略高于处在税收优惠期间企业的所得税贡献率的,为异常。

4、评估要点

通过所得税贡献率的比较,审查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分析在优惠与非优惠期间影响所得税额主要变化的财务项目和金额,核实指标变化是否真实、相关、合理。存在通过设立关联公司人为转移利润嫌疑的,要对关联企业一并评估,整体计算所得税贡献率。

上一篇:校园情书大全范文下一篇:选择中考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