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迷茫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大学生迷茫范文

大学生为何迷茫

1新的伙伴来自天南海北,无论是衣着、仪表、风度还是生活习惯、内心世界,彼此之间都呈现出极大的反差,仰慕与鄙视、骄傲与自卑、亲和与游离……起床、吃饭、上课、自习、就寝、熄灯,日复一日地单调循环。置身于这样的群体中,顿然失去告别高中时的高大与荣耀,逐渐跌入“一介布衣” 的平庸中,少经风雨的精神世界受到了强烈撞击,使我们从美好的梦境中又坠入新的迷茫。

第二篇:大学生的迷茫

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很明显,就业已经是每个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考虑的事情了。根据对中国未来新增劳动力人口的测算,未来数年中国青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每年仍保持在1500~2200万之间的高位,供大于求,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直接导致就业压力大。

素质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素质,二是综合业务素质,三是文化素质,四是综合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人生有两件事要做。第一是学做人,第二是学做事。一是“文明行为习惯”教育,二是“责任感”教育,三是“道德品质”教育。

第二,业务素质是核心。二张通行证:一是英语,二是计算机, 第三,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第四,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处事能力的培养

第三篇:“大学生的迷茫”资料

摘自拾贝的博客

大学生为什么会迷茫?——读李开复“当迷茫在大学里„„

今天同事看一篇文章“当迷茫在大学里泛滥成灾......”,我偶然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偶有感触,随笔提来。

大学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会感觉到特别的迷茫,在我国这不是个案,而是很普遍的一种情况,包括我在大学时也有过一段这样的迷茫时期,我身边的同学也有很多都是这样。现在我已经研究生毕业,工作快两年了,在大学里教书,每天都和大学生接触,这种迷茫的思绪有增无减,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些自己的看法。

之所以会迷茫,是因为没有目标。按说大学生有文化,有知识,普遍感到迷茫,普遍没有目标是很不正常的事情。但想想也不奇怪。

看看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吧。上小学,甚至还没有上小学时,大多数父母就开始有意识无意识的说,以后一定要考上大学,初中高中就跟别提了,老师们也是每天以这样的口吻教育我们,一定要考上大学,只有考上了大学才会有好的工作、好的出路......,大学一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奋斗这个目标,很少想过其他的。结果呢,我们上了大学,目标实现了,但是新的目标呢,还没有找到。大学期间,有没有去找?大一时,刚刚跨过高中艰苦的阶段,来到了令自己向往自由的大学阶段,一晃而过,没有去思考,也没有人去提醒他去思考;大二奔波于各种各样的证书,过得还算充实吧;大三,快毕业了,以后怎么发展呢,开始了思考,开始想知道自己的目标,发展方向到底在哪?可是不知道,眼看就要毕业,自己却什么也不会,于是就开始了迷茫,因为很快即将毕业,而自己什么都没有准备好,不知道以后自己会何去何从,感觉大学虚度,什么也没有学到,没有好好上过几节课,没有去过几次图书馆,没有......

所以,我们从小受到家庭、学校这样的一种灌输,对于我们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这或许就是大学生普遍感到迷茫的最核心的原因吧。我曾经在火车上和坐在我对面的一位父亲随便聊起了这些事情,他的女儿十几岁,上初中,他自己做生意,经常各地来回跑,应该也是一位见了不少世面的人。我给他说现在大学生普遍感到很迷茫,在大学里什么也没有学到。他很诧异。我说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普遍都没有自己的目标,才会感到迷茫。我问他:“你平时教育你的小女儿时,是不是经常给他说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他说是,我说:“我感觉这样教育他对于他以后的发展可能会很不利,很可能对使她以后上了大学后,也会想现在的大学生一样,感到迷茫的。”他说:“那不这样教育,那应该怎样?”是的应该怎样呢?或许应该重新回归到小时候的“你长大了要干什么呀”“我长大了要做科学家、老师、飞行员.......”等这样我们今天看起来或许很幼稚的问题上。

我哥哥的孩子刚刚4岁了。在他刚刚2岁多时,我有一天不知道问了他什么,他说:“我还不会做呢,因为我还没有长大,我长大了就会了”。“那你什么时候才会长大呀”“等我上了大学就长大了”。非常天真的小男孩,看着他就觉得充满了希望,他回答我的问题非常的巧妙,但是是一种童趣的直接的回答,没有经过什么思考,也不知道什么是上大学,但是他的回答却令人很佩服。然而,却

又引起我另一番思索,这些都是父母平常教他的,可见我们中国的很多父母从小都在给自己的孩子灌输上大学的理念,虽然说是无意识的。

还有一个方面我也必须提一下。小学、初中、高中正处于学习阶段,我认为这个阶段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会如何做人、怎样独立思考等最基本的道德和技能。我在这里想说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看看我们今天的孩子们,他们的时间都被用在了学习数理化、学习语数外。虽然他们有很多是主动学习,可是做父母的请假设一下,他们要是说我不喜欢学这些,你们会不会硬逼着他们学呢?我觉得十有八九会的。所以父母认为只有好好学习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听话的孩子、将来很有出息的孩子(我们不是市场听到邻里街坊说“看看人家的孩子,学习那么好,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肯定很有出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老师就给好孩子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学习好,考上大学才是好孩子,有出息的孩子”。那么,听话的孩子、学习好的孩子也不用自己思考其他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周围很多人的称赞;不听话的、调皮捣蛋的孩子处处受到批评、指责,他们有一些新的想法会被积极的打消掉“你把这些精力用到学习上该多好呀”。于是独立思考的人会越来越少。家长、老师说“你们的目标就是考上初中、就是考上高中、考上大学”,这些目标有人帮我们设定好了,不需要我们再来思考了,于是我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等到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别无二心的好好学习,上了大学后,却没有人再给我们说你的目标就是......,这时我们已经二十多岁了,马上就要踏入社会,却没有自己亲自决定一件事情,没有自己独立思考过。一切都是别人再帮我们安排,我们一心一意的学习,时间被挤压的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隙,然而即便是有了,也是以胡思乱想论处,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是正道。

大学生要重塑自我。怎么重塑自我,就是要独立思考、独立自主。在快二十年的时间里没有培养起来,要在大学短短的三四年内培养起来,都拥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何谈容易。但是早一天总比晚一天好。儿歌当中唱“学习不分早和晚”,那么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也不分早和晚。所以我认为对自己大学生活感到很迷茫,并为此感到十分难过的大学生们,相信你们会有一个好的未来的!

最后,祝愿每一个大学生能早日走出迷茫阶段!

2011李开复圆明园演讲节选:

去年,创新工场做校园招聘时,我们去了15所高校,给面试筛选出的顶尖计算机系毕业生发出了大约200份录取通知。然后,我一一打电话,看每个人是否愿意加入创新工场学习创业。在说服他们加入创新工场前,我不想误导任何学生。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人生的未来,创业是否是你真正想做的一件事。”

既然是顶尖大学的顶尖学生,对这个问题就应该胸有成竹。如果你并非真正想创业,可能你就不适合加入创新工场,也许,你会在大企业或政府机构里得到更好的发展。

出乎我的意料,超过80%的顶尖毕业生给我的答案是:“不知道,没想过。”

这,就是一种迷茫。80%来创新工场申请工作并成功得到录取通知的人都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不知道创业是不是自己未来的道路。这个比例还是在顶尖学生中统计得到的。我在网上看到更多即将毕业的同学在发问,他们不知道专业不对口该怎么办,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爱做什么„„每个疑问都透露出毕业生在毕业时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博爱人才网——初入职场,大学毕业生毁约成常态 时间:2012-03-22(节选)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107人进行的调查发现,99。2%的受访者感觉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草签族”。受访者中,15。9%的人从事招聘工作,在读大学生占15。9%,大学已经毕业的人占62。4%;80后占48。0%,70后占28。9%。

摘自《劳动保障世界》2010年第09期

最近出炉的一项大学毕业生跳槽调查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为:“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离职类型”分为主动离职、被雇主解职、两者均有(离职两次以上可能会出现)三类情形。其中,主动离职的占到了88%。

节选自人大教授张鸣的博客《跟大学生说的几句闲话》

我身在大学,深知当今的大学,根本没有大学的精神。即使没有一拨又一拨乌烟瘴气的鸟导师出来指点迷津,在中小学就被标准答案式教育培养成宠物猫的学生,根本无法通过大学四年自立起来。大学四年,懒人则玩过去,勤快则像没头苍蝇,跟着潮流,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如果你有幸在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兴许还能碰上几个稍微读点书的老师,参加新东方的外语培训,还方便一点,否则,四年能学点什么,根本就没有准。

如果有心向学,我的建议是,不要等老师,不要指望学校,自己先动起来。先学会读书,多面开花,逮到什么读什么,多进图书馆,少进课堂,老师实在要点名,也带了书到课堂去,他讲他的,你读你的就是。中了毒也不打紧,误入歧途也无所谓,反正读得多了,自然就会校正,只要不是单啃一类书就好。然后从身边的洒扫庭除开始,学会做事。把自己放在人群中,学会跟人沟通。最后通过前面三项,学会做人。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大学四事:learn to learn;learn to do:learn to together:learn to be。其中,learn to be是最要紧的,即古人所云,学者无他,学做人而已。做人,就是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盲从的动物。

大学不相信眼泪,也没有救世主,甚至都可能没有关心你的人,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这就是我要跟大学生朋友们说的闲话。

摘自秋菊的博客为什么中国大学生都迷茫?

1、因为手里始终连一项实用就业能力都没有。⑴社会就业需要两种能力,并且只要这两种能力:一是文盲实践能力即工作经验,就是只会干活不会讲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用知识去实践的知识分子能力即应用能力,既能干活又能讲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显然就比工作经验要高一层次。⑵就业不是大

学生的最终目标,但是一切目标的根本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能踏实地读书,就能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努力更高目标。每个大学生,只要手里能有一项过硬的实用就业能力,就不愁就业了,就不会大学迷茫了;只要每门课都教成一项应用能力,则大学毕业就有约四十项过硬的就业能力在手,就都成社会抢手人才了,就不再对未来迷茫了。

2、但中国大学既不教应用能力,又不让学生自主去打工实践能力。⑴大学教师不会应用,不教应用能力。现在的中国大学老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50后、60后,虽然以前有些应用能力,但因二十多年一直应试早已完全生疏了社会实践,更对社会实践发展外行了,就不会知识的现行应用了;二是70后、80后,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都是应试模式培养出来的,而应试是从来不培养应用能力的。老师都不会应用,怎么教学生应用?⑵老师与学校既不带学生实践,也不让学生实践。中国大学,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出发,按有无知识把社会人分为两类:高贵的读书人,只该干纯粹的脑力劳动,即只教知识或只坐办公室;下/贱的大/老/粗,才该干体力劳动。结果,学校与老师就既不带学生去社会实践,又不让学生自主去社会实践即打工。这就让大学生既读不出应用能力,又不能自主打工工作经验,永远都无就业能力,就永远都迷茫。

怎么办?很好办,缺什么,就补什么。

1、缺工作经验,就先由学校安排大一打工,再逐渐放手学生自主打工。应试高考上来的学生,几乎都不敢自主打工;但所有的应试学生都能放心地跟着老师去打工。宜先由学校安排学生打工,由具体老师负责指导;一年半载之后,要锻炼出自主打工能力,到时候再放手学生打工。

2、缺应用能力,就搞素质教育。每门课都要教会学生(有理论指导的)的一门实用技能或(有理论指导的)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一门实务能力,每个专业都要教成(有理论指导的)社会专业工作能力。具体操作方案,敬请网页搜索 “杨贵元自荐当教育部长,用脑袋担保教改三年成功!杨贵元251次挑战中国教育权威”,“杨贵元再次自荐当教育部长,一无所有还被抄家搞成教改!杨贵元285次挑战中国教育权威”。或可简便地直接搜索“杨贵元第1轮十问两会教育文集”。

中国大学生是好生迷茫,坏/差/生也迷茫。

按照是否听话,中国大学把学生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认真读书的好学生,二是混文凭的坏/差/生,但不论好坏都迷茫。

1、坏/差/生是混文凭型迷茫。⑴清醒着读书。他们往往能看清就业需要什么能力:首先是应用能力,其次是工作经验,最后是人际关系能力,但就是不白养书/呆/子。他们从事实中看得出:不论学习好坏,都一样没有任何应用能力(因为应试教育就是只教知识,不教实践,不教应用);学习越好,越没时间精力去干学习之外的事情,就越是没有工作经验与人际关系能力。⑵迷茫着混日子。要想毕业能就业,就得打工积累工作经验与搞人际关系,但这后两者与学校教育无关,往往还要受到学校的有形或无形阻碍,如学校怕学生到社会上惹/事,就既把上课时间排得很分散,又还要求科任教师上课实行严格的点名制度,结果:学生们就几乎都出不去打工了,只得窝在学校里以打扑克、玩游戏、吃喝玩乐等不

良方式来锻炼人际关系能力(其实也锻炼不好人际关系能力),他们都会自我承认读大学就是在混日子、混文凭,但除了混还能有什么办法?

2、好学生是死读书型迷茫。⑴沉迷于读书。要背着重重的书包才感到心里踏实,要坐在教室里听到老师讲课或到图书馆翻开书才感到习惯,认为只有好好学习才是学生的正事,认为只有把全部时间与精力都用于好好学习才是好学生。⑵迷茫着未来。下课了走出教室,书看累了走出图书馆,脑袋里稍微一空闲,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想如何即将成家立业(都是二十来岁的成年人,要说不想这些,那一定是在说假话),但一看自己手上始终连一项过硬的实用就业技能都没有,拿什么去就业?连工作都没有,靠什么去成家?越想越累既伤心还伤身,反正想也解决不了,加上所有的老师都天天唠叨着“只有考研才是唯一的出路”,干脆就用看书考研来转移注意力吧。再说了,不考研也找不到事做,学校老师辅导员也不让做其他事。

第四篇:大学不迷茫

作者:关士托

“迷茫”一词由来已久,但是随着日子的不温不火,迷茫的感觉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生活的听之任之。

迷茫的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段,前一段是在大一在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后一阶段是在大四,将要离开的时候。准确的来说,前一阶段的迷茫在大一的上学期,或者是更短一点;后一阶段的迷茫在大四的上学期,或者是更早一点。不同的是,前者是迷茫大学,后者是迷茫生活。

那么处于两者之间的那个阶段是否就是不再迷茫的阶段呢?当然不是。 迷茫本身就含有不知道目标和方向的意思,而目标又为何物呢?把找一份好的工作当做是自己的目标未免有些不太高雅,最起码不太“伟大”,但是这是很现实的东西,而一份好的工作的标准无非就是工资高一点、环境好一点。在考虑这些东西的时候,便开始觉得这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的东西,不应当把这些做自己的目标吧。想着想着便开始发觉自己的所谓的目标是不存在的,迷茫之感一下子就袭来了。

之前一大一的学弟或学妹向一大二的学长请教,为什么大学会感觉到迷茫呢?这个自己已经好久不再考虑的东西又一次提到台面上,一下子自己也开始迷茫了起来,为了什么呢。自己不曾弄得清楚,现在别人又开始问自己这种事情,如何作答呢。但是作为学长,于是苦苦搜寻了一推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借口搪塞过去。

到了大三将要结束的时候,想到自己再一次开学的时候就是大四了,大四,太多了意味。这不像是高中,告别之后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大学告别之后是社会,可是谁愿意承认社会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呢?或者是考研,无论哪一种方向,都不能再通向你熟悉的生活。社会就是社会,它不是大学,考研归考研,和现在的大学生活是不一样的。怎样选择,都是要纠结好一阵子。不过想的最多的却是,我要干些什么?我干了些什么?大学怎么就要结束了呢?迷茫,迷茫的一塌糊涂。

可见,迷茫一直都在,不同的是我们有的时候习惯了,不在意了;有的时候我们在意了,便开始浑身不自在了。

我们正处于一个失去童年又不相信上帝的年代,这些能怎样呢?只能说,很尴尬,但很有意思。正所谓是:回忆是忧伤的,期待是迷惘的,当下的激情混合着狂喜和迷茫。

而于我个人,正是处于不在意迷茫而课又极少的大学黄金时间段,可以晚起,可以晚睡;可以不上自习,可以经常发呆。幸福吗?这是别人眼中的幸福。

既已知道迷茫无处不在,只是心态在作怪;那么,希望也是无处不在的。 希望这个世界会因为我们的存在会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同。 希望大学中的我们快乐如斯:三月春光明媚。

第五篇:大学生迷茫怎么办?

几年前怀着美好的憧憬,我来到了现在的大学。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迷茫了有一阵子,有时候也会想想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迷茫?大学生如何上好大学?应该如何上大学 ?想在多也不为过。在这个地方摸爬滚打了几年后,我发现,最后悔的事情不是没有拿到奖学金,不是没有到很多地方去玩,更不是没有认真的谈一场恋爱,而是上了太多不该上的课。把时间浪费到了所谓的功课上!

受局限环境的影响我总是认为牛逼闪闪的科技人员是我唯一的追求,大学当然就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工科男。大一大二基本上都是基础课程,那段时间特别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学习上也是困难重重,学起来很吃力。当我不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的情况下,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弄懂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定理的时候。以至于没有任何多余的精力去做别的事情了,,,整天就纠结在学习成绩和绩点上。到了大三,当我感觉自己的技术这条路走不下去的时候(相同的一种代码语言,我一个礼拜才勉强看懂,别人已经两天就可以慢慢写了。用这种方式跟别人竞争我是接受不了的,我知道我也有自己的优势)开始去看其他方面的一些书籍,慢慢的我开始感到原来除了本专业的几本教科书外,还有那么多有价值,有用的,有思想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从那些书籍中我得到极大的满足。从此我开始了我的大量阅读的生活,管理,经济,心理,哲学,传媒,营销,文学,历史。。。。。(这个我关注了一个微信公众号:university-future,不定期推送读书体会,和大学生活反思,非常好,有很多都是和大学生活息息相关的,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建议可以看看)这个世界上除了冰冷的数学公式外还有更多的东西教你怎么生活,教你怎么思考,教你怎么判断这个世界,甚至是改变你的内在。后来,我就发现大学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讲,不但没有帮助他们成长,反而局限了他们的成长。就国内而言,农村人口还是占大部分的,在大学里很多同学都是来自农村(我也是这样)。农村的家长相对来讲是更保守一点的,这一点我想大家没有什么异议。上大学的时候,家长无非就是要你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和同学们相处好关系,一定要考研什么的。。。。。。在这样的一种思想影响下,很多人来到大学,确实是按长辈的的话在做。性格内向保守的人尤为如此,于是大量的时间就花在了大量的复杂公式或者某些电子原件的内部构造上。。。其实这个并没有问题,要是你真的把这个专业学好了也倒还说的过去。可事实是什么呢?暂且不说努力不努力的问题,一个班有50%的人都学的非常好而我没学好那纯属是我自己的问题,如果一个班培养的学生真正合格的只有5%左右,那或许就不仅仅是我自己的问题了吧。就一般的一本院校和二本三本你们是看得到的,就你身边的人到底有多少人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的,我们到底能做什么?而再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学习了一些专业的皮毛以外其他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特别是现代保持阅读习惯的人很少。你能想想这是一种多么惨的境况吗?硬实力不合格,软实力几乎没有。。。。。。我自己在大学期间也想过去从事一些经济活动,每当我站在招人的这个角度上去找合伙人或是兼职的时候,发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有些朋友可能平时在一起玩的时候一点问题都没有,而真正真枪实弹的干活的时候完全不能用。在这里我想给很多人一个建议,如果你将来要找什么工作,你就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想问题,想想他需要什么样的人,再对自己针对性的提高。

在大学里一定要学会自学,这是重中之重。其次,尽可能的去接触更多的各种各样知识,一是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发现你自己喜欢的东西。你不去尝试新鲜的东西,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才能消除自己的“大学生迷茫”现象。我们很多人说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但你又知道你真正的兴趣所在吗?让我们把自己的目光放长一点,视野放宽一点,明白自己如何上大学,如何面对迷茫,或许你就有其他的发现,从此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上一篇:胆管癌定义范文下一篇:的启示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