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艺术教育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批评的艺术教育范文

批评教育的艺术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形式下,受当今社会多元化因素的影响,学生犯错误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要想实现教育的目的就必须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而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因此,我们提倡对学生要以表扬为主的同时,面对犯错误的问题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也是必须的。而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和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做的事,要获得批评教育的最佳效应,教师就一定要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

夸美纽斯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语言的艺术性不仅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还包含教师批评的艺术性。艺术性的批评,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使原本和谐的师生关系骤然紧张。我觉得在对学生实施批评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批评学生要做到精确无误,“批”与“评”有机结合。批评之前一定要注意把握学生所犯错误的实质。精确的沟通会使你的批评转化为一种改善关系的机会。批,是对学生的错误或缺点予以指出、纠正。评,是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评论、评判。批是评的前提,评是批的深化,二者是因果关系,是辩证的统一。批评的目的在于通过批评达到纠正、帮助、指导的目的,使被批评者找到差距,明确事理,避免重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不能简单地一批了

事,把批评完全等同于否定,那样师生关系不会和谐的!教师应该以“批”为切入点,以“评”为落脚点,不要只“批”不“评”,或重“批”轻“评”,而要“批”与“评”有机结合。

二、让学生在批评中感受到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教师对犯错误学生的态度影响着批评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心理上接纳犯错误的学生,关心、尊重和宽容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老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只有这样,教师的批评才容易输送到学生的心坎上,被学生乐意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较好的效果。教师要在批评学生时得到学生积极配合,就必须做到在任何时候热爱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情感沟通。相反,如果采取讽刺、训斥、挖苦、罚款、体罚等极端措施,让学生在切肤之痛中“吸取教训”。这就容易导致学生怨恨心理的孕育,逆反心理的滋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酿成悲剧。

三、批评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情理相融,讲究语言艺术

教师的批评语言要刚中见柔,柔中有刚,刚柔巧妙结合。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调刚,而缺少必要的柔,只注重批评语气的严肃、严厉,而缺少对学生心理的抚慰,则学生会认为教师不近人情,师生之间容易产生心理隔阂,造成逆反心理;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一味地体现

柔,而缺少必要的刚,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只作过分地宽容,而缺乏严肃认真的批评,则容易给学生造成教师软弱可欺的错觉。这样学生往往不惧怕教师,教师的真诚帮助,热心开导就会付诸东流。由此,教师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晓以厉害,提出要求,限期改正;同时,也要耐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让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和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批评。

四、要注意犯错学生的情感变化,批评要适时适度。

在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犯错学生的态度和心理变化,要根据其态度与心理变化而适时调整批评的策略,不能将准备好的方式、方法和语言一成不变地进行下去。要以变应变,灵活准确地把握批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批评取得最佳效果。

五、教师要善用无声的批评当教师认为必须批评一个学生的时候,因为他犯了错误或者是学习态度很糟糕的时候,你可以先平和的称赞一下他的某一优点,使批评的意见变的柔和并且易于听取和接受。如果学生情绪比较激动的话,这样柔和的夸一下他的话,他也会由“老虎”变成一只可爱的“大猫”的。在批评的时候建议多用建议性的语句,比如“如果我是你,我会„„”也多用眼神、手势等无声的语言可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所乡村学校请到了一位女省特级教师来上公开课,当特级教师走进教室的时候,讲台上乱七八糟地散落着粉笔,桌面上铺着一层粉笔灰。特级教师用目光扫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桌子上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绕到前面,背对着学生,面对着黑板,轻

轻吹去桌子上的粉笔灰。片刻的沉静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教师非常懂得“批评”的艺术,面对教室糟糕的卫生环境,她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满,只是“用目光扫视一周”,这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批评,同时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宽容赢得了学生的掌声,从而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的最高境界。

总之,批评有法,而无定法。批评学生的艺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探讨的教育艺术。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和场合,讲究批评的艺术,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二篇:批评的艺术

浅谈批评

华宁一中马世宣

批评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专职教育的老师,必须学会批评。如果该批评不批评,会放纵学生,学生的错误得不到纠正,达不到教育人的目的;如果该批评重的批评轻了,则会让学生轻视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错误不以为然,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对学生的小错误只应点到为止。批评重了会伤到学生的自尊心;批评的时间长了会让学生觉得罗嗦。对学生严重的错误应在批评的同时加上思想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的错误好比蔬菜上的病虫害,而老师的批评好比农药:使用农药要根据病虫害的类型、轻重来决定。如果农药用少了,不能杀死病虫害,用多了则会伤到蔬菜;农药用错了,病虫害得不到治理,反而会有其他副作用;用早了或是用晚了都不能达到最佳效果。老师对学生的批评也是如此。要掌握分寸;要恰倒好处;要掌握时机;要抓住重点。

学生犯的错误分为无意识的错误和有意识的错误。无意识的错误没有诱因;有意识的错误存在诱因。如睡过头来迟到了、上课睡觉、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忘了交作业、把课本忘在家里„„,这些错误属于无意识的错误,对于这一类错误不必小题大做,大吼大叫地批评一通,或是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讽刺挖苦一通。对于这一类错误只应提醒几句让学生以后注意。如老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上课睡觉,老师如果老师非常单调地大吼一声:不要睡觉,甚至用书猛敲学生的头。则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等不良情绪,接下来的时间即使他(她)醒了也没有心思认真听课。这样的情况只须将学生轻轻弄醒后和他(她)开个玩笑,提醒不要睡觉即可。同时老师还要找找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讲的课太难了,或是太枯燥了,课堂气氛太沉闷了。自己注意改变自己讲课的方式方法。或是幽默一点,讲一个笑话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当然并不是凡是睡觉都这样处理,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某个学生是节节课都睡觉,天天睡觉。这可能是这学生有严重的厌学情绪,这种要配合家长和班主任来深入地做思想工作。 有些错误是学生有意识的错误,凡是有意识的错误都有诱因。有意识迟到是因为贪玩。上网玩游戏是因为电子游戏有很大的吸引力。逃学、缺席、偷东西都有诱因对于这一类错误老师发现后要及时批评教育,一般情况,这种批评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调查了解阶段

首先要确定学生犯错误的详细经过、起因和动机。要对犯错误学生周围的人、同桌、舍友、要好的朋友进行暗访、询问,并且这个过程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不能让他们串通,统一口径。对情况有所了解后不能马上盖棺定论,还要对该生作定性分析:是乖的学生还是不乖的学生是偶尔犯错误还是惯犯,将要批评的学生是倔强的还是顺

从的,是老实的还是狡猾的,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

二、谈话了解批评教育阶段

当各方面了解了差不多后,就直接找该生谈话,谈话最好在一个没有人打扰的空间进行。谈话时老师提头让学生陈述事情的经过。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避重就轻对自己的错误轻描淡写而找许多客观原因。老师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指出学生犯的错误,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在当事人面前落实。确定学生犯的错误后,老师抓住重点掌握语气的轻重进行批评。指出学生犯的错误是不能犯的,为什么不能犯,犯了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批评时适当揭露学生的弱点,但不应太多。可以适当放重语气。但不能过度的讽刺挖苦,更不能牵扯家人,特别是父母。在狂风暴雨后应该有适当的和风细雨,在大声呵斥后应该循循善诱地根学生讲道理,进一步强调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老师不能只顾自己的情绪一直讲下去,要边讲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看自己的讲话有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如果学生不说话,老师就很难掌握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心里的想法,只有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老师的批评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老师才能引导学生,批评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的思想引向正确的道路。当然,再好的批评时间都不能太长。老师要掌握时间的长短,该长则长,该短则短。该长的讲得太少,效果不佳。如果批评的时间太长,就显得罗嗦,让学生厌烦。就像浇花水:浇的太少了,花不能健康成长;浇的太多了,花也不能健康成长。批评结束时让学生保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再犯将怎样处理。

三、跟踪观察阶段

批评教育后要特别注意这个学生,一方面是要监视他(她)有没有再去犯错误,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在监督他(她),让他(她)提高警惕,克制自己不要再去犯错误。同时如果发现学生有所改进。应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对学生的进步给以肯定。

学生犯的错误有小错和大错,上课睡觉、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属于小错;抽烟、喝酒、谈恋爱、打架、破坏公物、„„属于大错。许多小错是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坏习惯、坏毛病,犯了小错不应该批评得太重,批评得太重作用不大,有时甚至会起到反作用,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在短时间是改不了的。就象一棵小树某根树支长时期以来长弯了要在短时间弄直是不可能的。要把坏习惯改掉必须要慢慢来。所以小错误只能适当的批评或提醒,但应长时间跟踪批评,如果一个学生迟到了适当批评几句后让其坐下但要告诫:如果再迟到怎么办,告诫之后必须严格监督,发现迟到就适当的惩罚,如果告诫之后不惩罚,不但告诫无用,还会导致整个班的学生对这个老师的告诫都不放在心上,老师就很难真正去管理学生纪律。

当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应该严厉地批评,但应以思想教育为主,如果仅仅是批

评而没有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的。

然而,直接严厉的批评,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适得其反。倘若在对学生运用批评手段时我们注重批评的艺术,尽量不采用简单粗暴的语调训斥学生,而是换种方式来代替直截的批评,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妨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批评:

1.旁敲侧击。

在批评某种错误的认识、看法、做法时,在批评某种不良的习惯、不良的嗜好、不良的风气时,不直言其事,而是借助于寓言故事、历史典故、轶闻传说来讽喻说理;或借助于批评类似现象,引起对方的联想、比照;或讲个小笑话,启发对方去思考,这种批评方式可称作旁敲侧击。

放学铃声响了,课还没有讲完,但学生坐不住了,于是就跟学生讲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讲完后学生笑了笑,继续坐着听课。

2.寓庄于谐。

德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批评学生也是如此,板着面孔说教,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用幽默的方式批评学生,能使问题点而不破,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突然见有个学生将头发染了色,(学校严禁染发)。老师惊奇地问道:你的头发怎么长着长着变成了黄色,明天还会不会长回原来的颜色?以后再也不见该学生染发。

3.以退为进。

对于某些学生的偶尔犯错,老师退一步,给他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这对他是一种鼓舞、一种力量,产生的效果往往比老师大声训斥、严厉批评要好得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学生,老师应适当容忍学生犯错误。

记得有一次上课时,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显得很兴奋,老是找旁边的同学轻轻地讲话,我暗示他两次也没大效果。在课上,我并没有与他较劲。但下了课他主动找到我说,老师你批评我吧。我不但没有马上批评他,而且跟他说“你能来找老师认错,这很好,我想老师可能也有责任,如果我的课能讲得更精彩生动一些就会吸引你听课了,……好吧,以后我们一起来努力。”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听课都很认真。

4.欲抑先扬。

当老师发现某个学生的缺点时,老师批评教育的方式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如有时我们会发现某些成绩好的学生不关心集体、比较自私或骄傲自大,不尊重老师、同学,心胸狭窄等等。面对学生这样的缺点,教师找学生谈话时若开门见山指出缺点,让学生认识这样的缺点有什么不好时,学生却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自己既没影响老师的教学,又没影响班集体,更没有违反校规校纪,老师似乎多管闲事。但

这些缺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将来是很不利的。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克服这些缺点。面对这种情况,我一般采取先扬后抑的办法。批评之前,先对学生各方面的优点充分肯定,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心境,再提出学生在某方面存在的不足,让他知道若能改正自己的不足或缺点,他就会成为一个更好的学生,更受大家欢迎、尊敬的人,那不是很好吗?这样一来,学生觉得老师并不是讨厌他的缺点,而是为了他好,为了他的成长,他会从内心接受批评教育。利用先扬后抑的批评方式时老师要有耐心,循循善诱,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他的缺点对自己和别人的危害。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去克服、改正缺点。

5.故意沉默。

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保持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批评方式。班上有一个同学特喜欢吃零食,经常偷偷在校门外的小店里买了吃。一次,其他同学告诉我他又在买东西了,我赶忙过去,发现他的确在小店里。我一言不发,只是用严肃的目光默默地盯着他看。他见到我后,感到尴尬,心里发虚,闷声不响地跟着我回教室去。路上,我们两人谁也不说一句话。以后的几天里,我也没找那位同学谈话。可是一个星期后,这个同学自己憋不住了,他主动来找我:“老师,你批评我吧!”我说:“我发现你现在不去小店买零食了,让我批评你什么呀?”这时学生才如释重负地笑了。

突然发现一男生的耳朵上穿了个洞,老师什么话也不说,盯着耳洞看了一会儿,学生脸红了,解释道:明天我去处理。

在老师的沉默中,学生感觉到了老师的不满和责备,产生了一种心理压力,并在自我反省中领悟自己的不足或过错,从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6.正话反说。

在批评学生时,有时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故意正话反说,反而更能成功,这就是反语的妙处。

正在讲课时发现有个学生在睡觉,一声把他叫醒并称赞道:你睡觉时的样子更好看,全班同学发笑,学生再也不睡觉了!

7.以鼓励代批评。

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般宜通过鼓励达到批评的目的。使他们从鼓励中发现不足,看到希望,增强信心。我班一名班干部,工作一直积极主动,学生工作做得很不错,深得老师赞许和学生认可。但有一次,他因为意外的原因,在组织一次班级活动时,搞得很糟,部分同学对此表示不满,该同学就背上了思想包袱,工作再不像原来那样积极、主动、热情了。我找他谈话:“你以前的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是大家公认的,但不能因一时的失误就变得灰心、失望,只要今后在工作中更认真、

细致,把事情考虑周全一点,你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从此,这名学生又开始积极主动进行班级工作,成效一直不错。

8.合纵连横。

“某某同学上课听讲非常专心,发言踊跃,作业做得也很细心、认真,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在班级中,我经常采用指名道姓表扬一些同学好的事例,在班级中树立发扬正气。在表扬中,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强化了学生的是非观念,也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有悖于集体利益的思想行为在集体中没有市场,会受到斥责。这样,一些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自然在集体教育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由过去被动受教育逐渐变为自我教育或自觉教育。

批评是我们当老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变得更有道德和教养,批评的同时老师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爱心和诚恳作为前提

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必须怀着爱心,含着理解,这样说出来的话才易于接受,同时老师还要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态度。批评不是主人对仆人的训斥和责备,不是为了把学生搞得灰溜溜的,而是师生之间思想上的互相沟通,所以,要有善意,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二、多肯定、少否定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语气,最好不用或少用“不准”、“不行”、“不能”,否定式语言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三、用赞扬代替批评

老师不能只看得到学生的缺点,还应该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经常指出学生的优点,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比如:“你的字写得不错”,“你的歌唱得很好”,“你篮球打得太好了”,“你太能理解别人了”„„„。“数生十过,不如赞生一长”,学生多数听表扬话,不愿听批评话,甚至一听批评就心理逆反。因此,我们在批评其不足之前,应真诚地赞扬他的进步与值得骄傲的闪光点。 在批评的同时也要学会赞扬。

比如我班的扬敏同学,他人聪明、酷爱体育活动,就是管不住自己,上课爱讲话,尤其是英语课,老师想使他全面发展,于是就经常批评他的缺点,却忽略了表扬他的长处,结果引起了他情感上的对立,不但不改,而且愈加变本加厉,直到运动会时他两次打破校纪录时,我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你真棒!为班级得到这么高的荣誉,争了那么大的光,真了不起,其实做人,学习都像田径场上一样的,只要对自己要求严格,那你是我们班上的最最出色的学生。”从那起,他完全判若两人,成绩也进步神速,再没有违纪的现象了。

四、巧妙地指正“美中不足”

少用“但是”,有的同学一听前面表扬,来个“但是”就反感,认为老师讲的前面的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让学生误认为虚情假意。

如果不用“但是”这一转折词,效果就可能不同,例如教育有一位只顾学习、自私自利的学生,老师说:“你的学习成绩很不错,如果你能多团结同学,多关心班集体,相信你会更受同学欢迎。”这样的间接提醒,比“但是”后面直接批评的效果更好,学生也乐于接受。

五、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习惯上总是把批评看作贬义,所以受到批评后感情上不免发怒、不平、焦虑,所以,老师要注意做好善后工作。

有一学生,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各科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就是有点自以为是,在课堂上出现违纪现象,为了整整他的傲气,在班上当面批评了他一顿,但没有做善后工作,没有抚慰引导他,在心理跟他抗衡,结果成绩一落千丈。

总之,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掌握恰当的批评艺术,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而改正缺点,积极上进。

参考书目:

1.肖川.教育的情趣与艺术.长沙:岳麓出版社,2008

2.陈友松主编 .当代西方教育哲学.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2

第三篇: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一门艺术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讲究方法,爱在左,惩戒在右,智慧在中间,要把教育真正做到孩子的心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因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国外有位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扬应占教育的70%,批评应占教育的30%,如果失衡于这个比例关系,对受教育者都是不公平的。由此可见,批评在学生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批评得讲究艺术。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批评教育学生,不但要有充分的准备,还要讲究艺术,要懂技巧,对批评进行“包装”,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批评前的准备工作

批评必须实事求是,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弄清错误事实,不能仅凭表面现象和片面之辞枉下结论,所以批评前必须全面了解犯错的学生,否则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作为人之师,必须要有一定的耐心,千万不要一时冲动,要先把事情调查清楚以后,再进行处理,并且要做到对事不对人,这样才能让学生听取老师的话,特别是批评的话,才能从心底里信服老师,这样一个班的大小事宜才能顺利开展。批评不是解恨发泄,不是为自己的利益扫除障碍,而是为了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教学方法。批评应该像习习的春风,总是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所以,从老师口中道出的批评只有是出于真心关怀,学生才会乐意去接受。

二、 批评要情感投入。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的真情,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 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

我班上有这样一名学生叫马浩宇,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到校,而我们班需要打扫公区——大操场,必须早一些到校,才能赶不上时间上课。所以每天都有学生告他的状,而他总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还要和老师“讲理”,在班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样的学生如果靠训斥只能越训越皮,越训越没自尊心。为了转化他,我首先从沟通师生情感入手,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话,帮他分析危害。他看到我对他不讨厌,不嫌弃,而是对他很平等,很真诚,也很公正,就对老师慢慢亲近了,也愿意接受我的建议了。于是,对于我的批评的话语,他也能专心的听取了。我用情感的缰绳套住了这匹不驯服的“小马”。在日常生活中,我利用休息时间和他谈心,真情投入,并用期待的眼光看待他,慢慢诱导他走上道德规范的正轨,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他,并且给他为集体做事的机会,使他把老师的关心变为自己的道德情感。现在,这匹“小马”懂事多了,做事不但能顾及到别人的感受,还有一定的责任感,在行为上还能用《小学生守则》来约束自己。看到他的改变,我从心底里为他高兴,同时也为我真心诚意的付出,感到情感上的满足。

三、 批评要讲究艺术。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所以说,苦口良药学问深,作为教师就该抓住时机,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体会到批评可用以下几种方式:

1、讲故事、打比方中含批评。

这种方式适用于低年级学生,他们天真幼稚,年龄较小,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有时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存在。老师对他们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讲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长的动作、言语之中,促使学生深思、自责。例如我校的花坛里种满了小草,可是小孩子们就喜欢在里面去打闹,把好好的草给踩死了一片,于是,我走近小草,俯下身子,做出专心倾听的样子,然后郑重其事地说:“小草说它们好疼啊,它们在伤心地哭呢。”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也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爱草小组。在这种时候,老师没有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所以这种方式用在这里真好。

2、建议性的批评 建议性的批评是指在批评时带有商量、讨论性质,用温和的口气,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批评。这种方法是老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平心静气,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消除对抗心理,并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是幼稚的,常在主动工作和做好事的时候犯错误。对于这种由于想得不周全,顾此失彼的错误,决不能简单否定。这时,教师要热心地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在他们面临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取得成功。这种方式即达到了批评学生的目的,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语言不多,效果却很明显。

3、做好铺垫的批评

批评之前,要做好使学生愿意接受批评的铺垫工作。利用班队课,讲讲面对错误的正确做法;树立榜样,讲讲名人在错误面前是怎样做的;在班级里反复强调勇于接受批评是学生的美德;讲讲“闻过则悲”、“闻过则闹”的危害。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对批评的承受能力,逐渐在班上形成甘愿接受批评的风气。

4、先表扬,后批评。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太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因此,尤其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所以在批评前,教师要找到犯错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再指出其问题,这样,犯错学生往往易于接受。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还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公正。使用这种方法,要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表扬时要恰如其分,既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轻描淡写。

5 、暗示性的批评

暗示性的批评是指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为暗示手段的一种批评方式。教师语言内容多为点拨提醒之类的话,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这类学生。只要老师稍稍给予指责信号,略作点拨,他们就会立即改正错误。如我班的劳动委员谈鸿翔同学一向表现不错,但有一节语文课讨论时,却与同桌高声谈笑,其行为影响了他人的学习。于是,我在他到办公室领取作业本时顺便暗示他,作为班干部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做好同学们的榜样。这样点到为止,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戴“功”立“罪”的批评。

小学生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许多的错误往往是自控力差造成的,在认识上不存在什么障碍。对这样的错误,讲多少道理,也往往是徒费口舌,教师不妨“罚”他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种方法既可以消除犯错误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乐意接受。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教师应有太阳一样光明磊落的胸怀,把自己的光和热送到每个学生身上,不能厚此薄彼。对于缺点,不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不应偏袒,要一视同仁,公平相待。

总之,批评学生的艺术远比表扬学生的方法更难以掌握。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纯真、幼稚的心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就改,善莫大焉!”尽管良药苦口利于病,但如果我们把这苦口的药裹上“糖衣”,不仅照样治病,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享受中、愉悦中把病治好。用爱心和智慧把批评包装得美丽一些,应是一个师者聪明的选择。

第四篇:作文批评的艺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文批语的艺术

新城学校

魏朝明

时正假期,翻看故事集,有这么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清朝光绪年间,阿城街里有一个秀才叫傅雅韶。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尤善书法,只是怀才不遇,屡试不中。有一次适逢大比之年,傅雅韶在参加乡试中,因考卷上的署名潦草一些,把傅字的一个点和一横连在一起了,冷眼看好像缺少一笔,结果主考官就没录取他。不过,在考卷上写了一个批语,“字写得好,文章做得好,傅字缺一点,中不了。”真叫人啼笑皆非。笑过之余,我在思索,反省自己作为语文老师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呢,虽说不是决定学生命运的一次批语,但每次作文后的批语有没有起到好的效果,真正让学生有受益匪浅。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许多时间都花在批改作文上,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作文教学上的诸多问题,使得学生们的文章千篇一律,而我们教师也就在做着卓别林拧螺丝式的机械而重复的劳动——其中的枯燥、无奈和精力浪费,是有目共睹的。作文批语虽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因为它直接面向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给予切实的指导,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我们教师必须用好的评价手段,给予学生自信与快乐,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是发展性课程的永恒追求。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在作文批改中,有可批才批,无可批即不批,不一定眉批段批总批一应俱全。批改不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叶老先生道出了习作批改的基本原则。因此,在习作批改中应该多批少改,改进批改语言,讲究批语艺术。教师的批语要建立在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上,是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的欣赏,是在与孩子共同感受生活,是心灵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恰到好处的批语才会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充分肯定,使他们产生喜悦、自豪之情,更加努力写作,从而促进师生交往,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首先,习作批语应注意什么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作文批改要因年龄而异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其生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其知识经验等方面不足,思维方式相对简单,看问题比较片面,就这个阶段的学生,写作功底还较薄弱,无论是记事写人,说明抒情,思路都比较狭窄,观察事物不够细致入微,联想和想象也不够丰富形象,这这件事说理时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够丰富确凿。所以我们老师批改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上,其次要求更多的技法如,布局谋篇等。所以作文批改得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才对找准批语的定位。

第二、 作文批语因性别而异

初中阶段男女生的心理差异也非常明显,表现在作文中也是如此,例如:在文体上,男生比较喜欢写说理性的文体,逻辑性比较强,而女生偏好记叙文和抒情散文,重形象性强;在取材上男生胆大,取材广泛,而女生心细则多取材身边的日常生活。此外,女生文章以长见称,且辞藻华美,内容丰富多彩;男生的文章则偏短却有力,言辞质朴,见解深刻。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两性的差异的实际情况,在作文指导中要正确区分,分别对待,且不能强求。且由于女生对老师的评语更敏感,所以老师在指正时就应该以肯定鼓励为主,男生就可以直接建议主,保有鼓励,强调指导性。 第

三、 作文批语因材而为

作文批语是专门写给学生看的,不是写给领导检查的,也不是教师自我欣赏的,它应该以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确有所得为目的。 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要给学生以实实在大的帮助。而学困生最大的问题是作文上的心理障碍,所以对待这样的学生,无论作文写得如何,教师最好是从激发写作的角度多加勉励,尽量挖掘出学生作文上的一点闪光点或是进步,并且及时给予热烈的赞扬。这样他们的自信就增强了,以后的作文就会越写越好的。

当然作文的好坏应一般总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那么作文的批语是不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写就行了呢?不,其实批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是为了有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我在所教班级我曾经有过一次关于作文评语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最反感的评语是“优(A)、良(B)、中(C)、差(D)”或一个简单的“阅”字;多数学生不希望在评语中看到过多“层次分明、中心突出、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之类的套话,希望在评语中得到教师适当的鼓励和中肯的批评。从学生的作文心理看,学生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的就是教师对作文情况的反馈,以从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找到自我和学业的成就感,所以,教师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每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心理,关切着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写好作文批语,对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毅力信心,端正学生人生态度,完善学生人格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牢牢掌握作文批改的艺术,从而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学。

如何写好作文批语:

第一、要亲近自然而不失温馨:

“新课标”指出:应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近年来,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有意识地采用第二人称方式和亲切温和的语言写批语,学生读了这样的批语,就像春风拂面,心里产生共鸣。我称这样的批语为“温馨批语”,如《童年趣事》批语 丽娜同学:读了你的文章,感觉你的童年过得是丰富多彩的,你真幸福,你写的事情很详细,说明你是一个心细的人,但是,此文你只要选择一件事,并且突出一个字“趣”就行了,记住了,作文里写的事情不于多,在于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把中心突出即可了。老师相信一个细心的人作文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从此这们同学记住了我写的评语,后面的作文她就不再出现类似问题了。

第二、批语不要概念化,不可笼而统之: 象常见的批语“语言不通顺”“结构不严密”等。应该把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不好在哪里、为什么不好,一一写清楚。如一篇作文出现了病句:“在参加科技竞赛颁奖大会后,对我们启发很大”,批语不是笼统的说“此句不通”而是这样写的:“这个句子缺主语。‘在······后’是介词结构,不能做主语。改法有两种,一是把原句改为‘······我们受到很大启发’,二是删去‘在参加’和‘后’让‘大会’作全句的主语。希望你再看看自己的作文,是否有类似的毛病。”这样的批语,使学生学到了新知识,巩固了旧知识。

第三、用赏识的眼光批改,鼓励为主。

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作文,一两节课,成一篇几百字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是努力写出的,已达到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是期待着老师的肯定或指正,以便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对于教师来说,批改时则应以正面评价为主,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批语,看到成绩与进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人们常说,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鼓励的艺术,有时候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是鼓励出来的,在作文评价时给予表扬,并适当地给予充分的鼓励。老师们不妨细心观察,表扬后的学生学习劲头倍增。

第四、批语要考虑到课程标准对本年级学生作文教学的要求; 批语要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还要有针对性,使学生感到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如,七年以叙事为主,八九年级,要求继续培养记叙能力,学习在记叙中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法,有位老师给学生的作文《难忘的一件事》写了这样的批语:“文中三次写到自己的心情,分别表达了惊讶、激动、感激的感情,一次比一次细致。但文中小女孩的神态写的没有变化,三次都写了瞪大的双眼。试着多想一想,把后两次的眼神写出来。”学生读后,明白了主要优缺点,也懂得了怎样提高,这样的批语针对性就比较强。

学生的作文犹如一架古筝,当你拨动它的琴键时,它就会发出悠扬的琴声。但愿我们语文老师都能深谙乐理,真情投入,用作文评语这双春风化雨的手把它弹起来,奏出和谐美妙的旋律,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

第五篇:教师的批评艺术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从某种角度说又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方式。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教师所面对的都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又比较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将各种消极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转化为积极因素,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民族的未来。

一、掌握事实是批评的首要前提。毛泽东曾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一切的批评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会不承认自己的错。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反而让其觉得可以瞒天过海,反复犯错,甚至是变本加厉。只有掌握了事实发展的前因后果,批评才会有针对性,其效果才会更好,学生也会心服口服。有一次,我发现班上有一个学生把伙食费省下不吃去上网,找他到办公室后先让他坐下,再和蔼可亲地问他:“最近是不是感觉学习上的压力大了?家里的经济条件是否宽裕?父母找钱容易吗?平时是不是对文体活动不感兴趣?网吧里的人是不是比较杂,多数都不是查资料而且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或习惯不是不太好的?不吃饭不仅对身体不好,而且这种习惯形成后,对今后的人生发展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经过努力后都不能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关键是习惯问题,如果把习惯培养好了,今后长大了找到钱后能孝敬父母或能自食其力,也是一件好事;把父母的血汗钱拿去上网,不感觉有点伤他们的心吗?„„”经过老师的一番耐心细致的教育,这个学生流泪了,给老师保证:“老师,你的话真的打动了我的心,请看我的行动吧!”过后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那个学生确实变了。

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是批评的核心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也有部分学生更是在单亲家庭里成长,为此,其强烈的自尊心比以前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后进生的自尊心更是强于其他学生,而实际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莲柯

曾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这样,被批评的学生就不会感到自己是在挨骂,而是在接受教育,他们会从心里地感激你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话语他们就会听进脑子,并努力地去做好。这样,我们的批评效果、目的也就达到了。批评学生的时候,除了要注意语气外,还要注意场合,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批评学生。

三、对事不对人是批评的关键。在现实中,我们许多老师批评学生时,总会把这个学生以前所做过的错事也一起提出来,并经常武断地说这个学生怎样不好,怎么怎么差。其实这根本就适得其反。这次犯错误是因为这件事,与以前的事根本无关,与学生这个人的品德也没关系,可我们有些老师硬是要把它提出来。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你这个老师不喜欢他,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是在报复他以前所犯的错误,那么,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出现了:我就是要多惹事生非,看你老师能耐我何?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需要批评学生时,要多留个心眼,只对其事而不对人。我记得曾经在批评一位学生时,这位学生

很是不服,嘴里连说:“我又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只是玩来耍一下,上次班上的×××在楼梯上追同学时摔伤了都没有什么,„„”,我说:“上次那个同学摔伤了应该是一个很实在的教训,并且那个追的同学除了赔偿医药费外,还在班上作了检讨、道了歉。你是否是一定要象前面的那个同学那样吗?不造成伤害或严重的后果就不行吗?你在走廊上去搞另一位同学的恶作剧而造成安全隐患以及影响同学关系,这本身就是一件极不正确的事情,老师给你讲解这些道理,说明老师在关心你、教育你,老师并没有因此而如何处理你,你应该理解老师的这番苦口良心,今天没有出现什么较大的影响而应该感到庆幸,更有老师的及时制止并给予善意的教育而高兴,你觉得呢?„„

” 。这位学生听了老师的一席话后,觉得确实有道理,连忙给老师说:“老师,我错了。我理解老师的心意,我今后一定改正并要多为老师分忧解愁。谢谢老师!”由于老师在处理问题时是对事不对人,并且给学生作了比较完美的解释、说理,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信服老师,所以这位学生后来转变得很好,进步很大,家长也非常高兴。

总之,批评有法,但无定法。有一点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格守的,这就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老师的用意。善用批评这一教育方式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

上一篇:那一刻我懂得了范文下一篇:评价员工的词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