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教育的艺术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批评教育的艺术范文

教育的批评艺术

孝昌县花西中学朱剑武

今年暑期,我有幸听了韩老师的课,她讲的课题是《直面教育新问题,智慧化解寻对策》,她讲得很透彻,也很切合实际。好多案例也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遇到这样的教育教学案例,我们也曾经彷徨过,苦恼过。听了她的这节课让我感触很深,也给了我不少启发。其中讲到批评的艺术《批评也绿色》我深有同感,其精髓就是“先跟后带”。即跟学生沟通或交流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我所教的是一所农村初中,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我从1998年大学毕业到现在,每年都是班主任,期间经历了对80后、90后、00后的教育。我们都有着同样的感受,那就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孩子的新麻烦是越来越多,新问题是层出不穷,有时候真让我们忙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有时候明明是为了学生好,可他们却并不领情,明明是好意,他们却并不买账,搞得我们头都大了。那么究竟问题是出在了哪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看来我们是该好好反省一下了。现在的学生不比以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如果我们继续用老的一套方法来教育这些新时代的孩子,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知道,教育就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完善与提高。我们每个人也知道,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任然是当今

教育的主流,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录取还是以分数为准绳,在高、中考指挥棒的指示下,老师不得不逼着孩子去学。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个体的本身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不愿学习,老师逼着去学,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若不能解决好,就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那些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我们老师用得最多的就是批评教育,如何批评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并且能够起到好的效果,也就成了我们老师都很关心的话题了。

我们在决定批评问题学生之前,有必要思考这样的几个问题:

一、我们是否有必要用批评的口气来对待学生?

我认为能不用批评的话尽量不要用,如果你对学生的性格、心理状况、家庭情况等不是很了解,我们老师单方面只是想让孩子好好学习,自认为是为了学生好,结果学生不一定买账。曾经有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她因为一次作业没有做,科任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声色俱厉地问她为什么不做作业,全班同学都做了,又苦口婆心劝她要好好学习,给她讲读书的好处,哪知道她并不领情,淡淡地说:“我就是不写你的作业”。科任老师就狠狠地把她批评了一顿,没想到这下可坏了,该生把头一扭,流着泪大声吼道:“我不读了,总该可以了吧。”随后冲出了办公室。搞得这位老师慌慌张张跑来找我,他跟我简单介绍了刚才的情况,嘴里还不断地说,现在的这些孩子,真是搞不懂,又没说她什么坏话,

火气还不小,这书真的是没法教了。后来我了解到,该生的爸妈正在闹离婚,她这几天心情很不好,尤其感觉爸爸一点都不关心自己,她曾经跟她爸爸说过赌气话,下次考试我一个字都不写,科科交白卷,气死你。她爸爸却说,管你考多少分,反正学费我给你交了,想不想学那是你的事,我可管不了。女孩彻底失望了,本以为这样可以要挟父亲,没想到爸爸还是不为所动,她感觉自己好孤单,好无助,于是也没心思做作业,今天又被老师批评,正好借坡下驴,干脆不读算了。跟她交流时,我先是站在她的角度,对她的遭遇我也表示同情和理解,后来又帮她分析她的思想问题,最后,她终于还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同意回到教室好好学习。在这个案例当中,我用到的方法就是先跟后带。

二、我们是否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来考虑他们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乐羊子外出求学,七年未归,婆媳相依为命,家境贫穷。一日,婆婆嘴馋,竟偷杀了邻居家的鸡。乐妻知情后,并未发火,当婆婆把香喷喷的鸡端上桌时,她却不动筷子。婆婆忙问缘故,她伤心地说:“媳妇无能,没能侍候好婆婆,使得饭桌上有了不是自家的鸡。”听完媳妇的话,婆婆羞愧不已,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做出偷偷摸摸的事。乐妻只言片语,巧妙地绕过矛盾,就让婆婆自愧自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线教师,仔细推敲,其中的道理不无启示。

批评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促使其认识错误并改正提高,而不是打击和压制,迫使对方顺从和屈服。我们有的老师往往会犯

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老师,不是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来考虑他们的问题,而是以一种强硬的态度和姿态,对犯错误的同学,严加斥责,打其锐气、挫其傲气,结果挨批学生口服心不服,批评效果适得其反。殊不知,“批”与“评”是截然不同的两方面,只批不评或者只评不批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尽量少用“批”,要以关怀疏导和启发自觉的“评”为主,使批评渐入心田,促其自悟。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鲜花和掌声,喜欢听表扬与鼓励,很少有人愿意受到批评和指责,一般情况下,如果方法不当,即使是善意的、正确的批评也会变成矛盾的导火索。现在,有不少老师就不会正确运用批评的手段,对学生往往是步步紧逼,不留有任何回旋余地,使得批评气氛十分紧张,火药味太浓,结果使学生有话不敢说、不愿说,也死不认错,非要把老师弄得焦头烂额、威严扫地为快。乐妻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化解矛盾的做法告诫我们:退不是妥协退让,而是以退为进,叩其心灵,促其反省。因此,要学会退让,慎重运用批评,讲究策略和艺术,要预先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思想状况摸准,认真地听取学生的心里话,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冒然的一批到底。因为,一句有力的批评胜过十句武断的指责。

故事中婆婆犯了错误,乐妻并没有怒形于色,也没有横加斥责,却从反面告诉婆婆没有照顾好她,尽怀尊重、孝敬之意,给

足了婆婆的台阶,防止了矛盾的产生。这种欲抑先扬的简单开场白定下了谈话的基本基调,使得婆婆非常易于接受。其实,乐妻这种“欲擒故纵”式的批评,表面上没有任何指责之意,尽是自责之言,实则比正面批评更具杀伤力和实效性。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老师往往因为暴风疾雨、直截了当的批评,未能把握好分寸,伤了学生自尊,造成紧张局面,进而影响了工作。批评本是常事,如果因批评而激化矛盾,产生隔阂,这是得不偿失的。作为老师,不妨象乐妻一样,换种角度去批评,换句话说,就是先进行自我批评,这样,不但让受批评者乐于接受,反而会产生意想不到有效果,其实质还是先跟后带。

三、我们的语言行为是否掺杂了自己的非正常情绪?

如果我们带着情绪去批评孩子,肯定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学生的身上,十有八九会把事情搞砸。所以,当我们自身带有情绪的时候,最好不要去批评孩子。

四、我们这样做是在解决问题呢?还是在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

我记得上大学时一位体育老师曾经这样说,上课时,我是老子,你是孙子,我教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下课了,我们是兄弟、朋友,当时我们都默认了。时至今日,这样的老师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如果老师们也如我的那位体育老师这样想,总觉得老师天生的就有一种优越感,不管是什么情况,学生就应该听老师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世易时移,我们的心态也应有所改变,如果你

在批评学生时更多的是为了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现在的学生是不会买你的帐的。

总之,我们只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走进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形成共鸣,赢得他们的信任,解读他们的心路历程。批评时注意“先跟后带”,要学会以退为进,叩其心灵,促其反省,这样的批评往往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就一定能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篇:教育反思-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表扬与批语是好比一对孪生姐妹,表扬使人振奋,批评使顿悟,没有批评就没有是非,没有表扬就失去榜样,二者合理配合,才能相得益彰,才能使学生思想不断进入更高的境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表扬与批评贯穿其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巧妙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

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

一 教师要抓住表扬的机会及时表扬

作为班主任应以敏锐的目光,带着爱心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便可达到鼓励学生上进的目的。反之,事过境迁,即使再表扬,学生也会产生“陈芝麻烂谷子”之感,效果就会差多了,同时应给每个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尤其是后进生,往往由于学习上或其他方面的失败而产生自卑感。如果班主任对这些学生不断确定一些能够达到的进步目标,或给一些能够完成的任务,这样就为他们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目标达到或任务完成,就要及时给予表扬,这样便可使后进学生获得表扬机会了,并使后进学生振作起来。我班一位平时上课说话较多,自制力差的池同学,经常影响同学学习,但是经过我的仔细观察和其他同学的反映,他在几次班级活动中,如打扫卫生、校运会等事情上积极认真,我就及时表扬其讲卫生、关心班集体的优秀品质,从而引导学生对整个班级学习气氛的维护上,使其自制力得以加强。

二 表扬要准确有针对性

表扬要恰当。一个好的表扬首先应使受表扬者本人受到教育,然后才可达到教育其他人的目地的,好的表扬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其产生自强不息精神,反之不恰当的表扬则会引起学生反感,甚至孤立被表扬的学生,表扬要有依据和具体,也就是不能盲目和随意。例如,是学生学习上取得进步,就应就其学习上大力表扬;是纪律上改正了迟到、上课说话的缺点,就应对其自律性上进行表扬,如此就能起到强化优秀的作用。否则,该表扬的不表扬,不该表扬的说好话,或表扬起来笼统概括,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反而会冲淡转化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实施表扬之前,应首先把准集体的脉搏了解他们的接受能力,清楚受表扬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假如表扬的条件还没成熟,大多数学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则不如暂不表扬。 三 表扬要注意方式和选择合适的强化物。

这一点要求老师表扬有严格的分别。即是口头表扬还是以光荣榜的形式写出来;是当众表扬还是单独谈话时称赞;是精神表扬还是物质奖励。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创造利于学生树立优秀品质和行为的环境;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可单独谈心,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对考试进步大的学生,可以发笔记本或钢笔以示奖励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指出:“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爱学生,就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对于有碍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甚或有悖于社会公德乃至触及刑律的恶劣行为,学校和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戒。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表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表扬的先导性。榜样是班集体中同学们学习、赶超的对象,这就决定了表扬所必须具有的先导性。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做善于从多角度透视的有心人,务必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表扬的先导性作用,同学们才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2、表扬的含蓄性。表扬在很多场合应该大张旗鼓,才可以发挥出表扬的功效;但有些时候,注重表扬的含蓄性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策略。比如,教师要求的某种事,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很好,只有少部分做得较差时,我的选择是请做得好的人站立一下。这样做,对受表扬的人来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让做的差的人“心有所动”而又不过分难堪。

3、表扬的层面性。表扬的“多层性”是从一个角度反映表扬对象从较好走向更好、很好的成长历程;表扬的“多面性”是从多个角度反映表扬对象的闪光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起教育技巧时说“教育者与自己对象的每次接触,归根到底是为了激励对方的内心活动。”

基于表扬具有的以上特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的差异,事情的类别而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表扬这个武器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一、要善于表扬。

老师应深入了解待优生内心深处犯错误的动机和目的,不要老是盯在其犯的错误上,要注意批评的应是学生错误的行为,而不是针对人,否则,一味的批评、指责、训斥,学生容易自我否定,自卑,甚至学会撒谎、出现逆反的敌对与反抗行为。作为老师应注意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审视学生,要善于发现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巧妙地在表扬中少加批评,可能效果更好。

三、要乐于表扬。

对学生的表扬应是老师发自内心爱护学生的体现, 要注意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不能老以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认为“待优生”一点的好的表现是微不足道的,不轻易表扬学生。须知良好的品质与大的成绩是由许多细小的行为与环节组成的,要求学生一下子由“差”变优是不现实的,只要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祢补不足,顺利转优,老师就应乐于表扬学生

四、表扬要持续。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的进步也有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只有积聚了一定的量变才会发生质变。因此,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要不断鼓励、表扬,使孩子有成功、喜悦感,并且自信心逐步增强,不断挑战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我班的一位同学起初不但做事的速度极慢,不按时完成作业,而且常常因受到同学的欺凌而淌眼泪,后来在我的不断鼓励、表扬声中奋发图强,终于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给老师的信中曾写下了“老师,其实我已经在心中默默在喊过你很多次姐姐,但我真想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大声喊你一声„姐姐‟,因为你比我姐姐对我还好。”的句子。

五、表扬要真诚。

虚伪的表扬,不但起不到树立孩子自信心的作用,有时孩子还以为这是老师、家长对他的嘲弄,讥讽。因此,表扬孩子应持真诚的态度,使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劳动是尊重、赏视的,愿意欣赏他的劳动成果。这样可以激励孩子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六、目标不宜太远。

许多老师、家长设立了非常优厚的大奖,等待孩子去拿,但目标太过遥远,孩子不宜得到,使这种奖励成为孩子不能实现的梦想,久而久之,孩子的进取心在无望的情况下也会减弱。因此,这种设奖的方式也不足取。我在班级内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设立的各类奖项目标从来不高,都是使孩子伸伸手就能得到。(如我在期末发放的各种奖状中,总得到率达到了全班学生80%)这样,孩子的进取心自然会越来越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批评教育学生更是教育者的责任。当然批评也得讲究艺术。

一、鼓励——巧妙的批评

中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自尊心强,爱面子,因此可以不从正面提出批评,而是从侧面绕一绕,巧妙地给予鼓励和提醒,即在批评中寓于鼓励和鞭策,在鼓励中饱含信任和期望,在信任中维护其自信和勇气,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又不丧失自尊,从而起到预期的批评效果。例如,针对少数学生轻视历史与社会课的现象,当发现某位学生上历史与社会课时总是看语文、数学,在找他谈话时可以说:“热爱专业钻研专业是很好的,要是对每门功课都这么用功就好了,相信你们是一定做得到的……”同时说明历史与社会课的重要性等。这样貌似鼓励实是批评的方法较之训斥和责备,其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二、商讨——热情的批评

面对认识及判断能力较强的学生,切忌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训斥和指责,因为这是他们最反感的。应该以诚恳、平和的态度,热情的关怀去帮助和引导他们,适时地并用适当的语言指出其不足之处,言语要饱含深情,态度要蕴藏期望,表情要充满关心,心平气和地同他商讨不良行为的不良后果以及纠正的办法,使他感到教师的诚恳批评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接受批评进而改正错误。

三、沉默——无声的批评

一般来说,批评都要诉诸声音、语调和动作。然而,在一定场合,教育者有意识地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方法。实施这种无声的批评,首先要创造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批评者表情要严肃,态度要冷漠,眼神要专注,使学生在沉静、严肃的气氛中感觉到教师的不满和责备,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并在自我反省及检查中领悟到自己的不足或过错,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然,这种无声的批评方式要注意把握时间的长短,要适可而止。

四、谴责——严厉的批评

无庸讳言,在中学生中也有个别平时表现极差而又屡教不改的,或者所犯错误性质较严重、影响较坏的。对这些人则不能采取轻松、委婉的批评方法,更不能姑息迁就,而是要进行公开的严厉的批评。批评的态度要愤慨有力,表情要严肃认真,语言要激烈尖锐,批评时切忌含糊其辞、目标不明,也不宜威胁鄙夷、讽刺挖苦,更不能嬉皮笑脸、漫不经心,要让犯错误的学生及旁人都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理解和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五、用好幽默式批评

幽默式批评就是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含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缓解批评的紧张情绪,启发批评者思考,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能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幽默式批评在于启发、调动被批评对象积极思考。它以幽默的方式点到批评对象的要害之处,含而不露,令人回味无穷。但是,使用幽默式批评不要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否则,将适得其反,给人一种画蛇添足之感。

总之,表扬和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具有其艺术性,在教育过程中应适时恰当地采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你的表扬和批评取得最佳的效果

第三篇:浅谈教育活动中的批评艺术

摘要: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爱,从心里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关键词:教育活动 批评指正 乐于接受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一、明确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形象。“责”可指为批评,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所谓自我形象,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体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评价,许多研究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批评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形象。

二、坚持批评的原则

根据不同批评对象和不同批评内容要分别坚持如下两个原则:

1、公开性(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

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班队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隐蔽性

对于个别的错误行为,或在公开活动中不能自觉改正的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了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也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1、谈话式代替指责式 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

谈话式以“我们来谈谈„„”,“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小学教师德育论文》相关的文章。

2、帮助法代替责罚法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3、利用情境批评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假如:

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

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设计师之家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4、冷处理代替热处理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四、批评的注意点

1、要“批评”在理上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2、要“批”而有情

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

3、批评注意分寸

批评有的宜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中公开“说”;有的宜在课后个别谈心时悄悄“说”;有的宜点到为止,留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领会;有的宜条分缕析,讲清利弊教会学生分析得失,恰如其分,不侮辱挖苦。寓批评于尊重之中,于表扬之中,于谈心之中,于谅解之中,于自责之中,于关怀之中,于希望之中,于玩笑之中,于幽默之中,于激励之中。这样的批评,没有疾言厉色的指责,没有错一罚百的处罚,但是被批评的学生在汗颜愧疚的同时萌生的是知错改错的决心。

4、批评还要指出努力的方向

批评是为了帮助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形象。批评时,教师还要注意适时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完善自我形象,完善自我形象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才能达到教师批评的真正目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

教育教学中的批评艺术之浅谈作者:蒋卫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80 更新时间:2007-10-11 14:57:52

有一件事始终记得那么清晰,是我作为一旁观者所真实的经历。事情的起因是该学生抄袭了语文作业,语文老师在询问的过程中,由他本人亲口告诉语文老师是他太懒了,怕做,所以抄袭。语文老师非常生气,让他上课罚站反省。然而该学生就当即表态他不再愿意上语文课了。语文老师就让他立马去跟班主任说明一切,而他却偷偷的翻围墙离开了学校。发现他走了以后,班主任、家长,很是着急,在夜里将近9点时学生回到了家里。当第二天他再次返校的时候,是在父母的陪同下,他的态度异常的诚恳。经过学校的一番教育,他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师道了歉。都在大家以为一番风波平息之时,却再也没有人去顾及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班主任再次与那个男生谈话的时候问他:“请你真心的告诉我,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将如何来处理这件事?”那学生冷冷地回答:“我的父母已经替我选择了,我只能接受。”

听了这一番话我一愣,这就是教育的结果?这就是老师批评学生的收获?这一切真是我们老师所期望看到的?我陷入了困惑„„这就更坚定了我们老师一定要慎重的开展批评,学会在批评学生中审视,反思自己,让批评发挥它该有的效果。

批评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很直接也是很有价值的教育方法。也是教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之一。批评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改正缺点、不足,从错误中总结教训,最终达到不断进步。但不科学的,不合理的批评不但达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无形中刺痛,伤害学生,有损其身心健康和品行的正确发展,从而背离了我们良好的愿望和最终教育目的。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阴影和负担,产生对学生的失望情绪,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加重了师生之间的不信任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我们教师应该不断审视已有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收获和克服不足,在审视,反思的过程中追求批评的艺术。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关于批评学生的几点反思,以求共飨。

一 明确批评的对象,做到“因材施教”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弥补不足,改正错误,促进其发展。这就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因为高中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他们所具有的背景知识,思维特点,学习的能力和风格都各不相同。与作为老师的我们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使批评活动做为一种良性的有效刺激,被学生所感受、接受,并自觉得转化为自我行为的要求?《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明确批评的对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情展开不同方式的批评活动。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心灵中感受。实现批评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要注意“度”的把握,确保效果恰到好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食盐效应”这样说到,做菜时,盐不可或缺,但是放的太多却让人皱眉。好东西应适度,适时,需要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实践中,经常有老师批评学生之后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但学生似乎麻木了,并不领情。原因就在与此。

二、在批评中融入人性关爱

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过程就是爱的过程”。教育中的批评当然也要融入人性化的关爱。让学生在错误的批评中感受另样的爱,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不是抓住自己的错误而是借错误促进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

三、 学会自我调节,理智战胜情绪

当学生处于被动地被批评的状态,自信心和自尊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往往会出现一些反常行为,这也许会有伤老师的“面子”或者是激怒老师。此时的老师往往是处于理智相对薄弱的时候,也就会忽略去观察学生,体谅学生,而让自己的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使自己丧失了宽容的心和理解的胸怀。记得有位学者说过:“要允许犯错误,更要允许改正错误。”一点也不错,所以老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镇定自若,时刻用清醒的头脑,细微的心思去分析学生传达的每一个信息,控制好整个场面的发展,正确引导,要以真诚的心去理解和宽容他们。“感人心者,先乎情”只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你的真诚,从而为情所动,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变态度。

四、 反思,真诚地释怀

批评的结果往往表面上以老师的“成功”而结尾的。但为什么在整个的批评教育过程后会出现“屡教不改”的现状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审视,反思自己。就象我说到的那个学生,这就是批评教育失败的真实写照。老师被学生的表面妥协所蒙蔽,就草率地终止一系列的“善后”工作。其实是隐藏着更大的危机,让以后再去触摸学生的内心深处增加了难度。所以老师一定要学会反思,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扫除障碍,让他们做到真心的接受。还有,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不愉快的情节,例如学生“顶嘴”,“转头就走”等等。事后老师往往会对此心存芥蒂,就像我自己也有此经历,记得那次上课的时候,我批评了一个正在微笑的男生,理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和同桌谈笑风生。事后他居然去找了校长,说我冤枉了他,我当时有点生气,认定了他就是去校长那告我的状,但在课上我却从他的眼睛里看出了他的担忧,怕我对他有成见。当时我非常震撼,也可以说是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清醒。让我清醒的感觉到了一个学生的内心也是如此有想法,让我也不禁要问自己,难道批评学生就是为了让他们怕自己吗?让他们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去上课?认识到这点,我并没有马上找他去谈话,因为我知道,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我的不信任。而是在以后的课上,我经常的叫他回答问题,在他的作业本上也时不时的留上一句鼓励的话,我发现他慢慢的变了,上课能自然的和我目光交流了,我的内心也微笑了,是因为我是真的释怀了。只有做到心的相通,才能品到批评另一番滋味。

讲究批评的艺术,重视从批评中审视,反思自己;批评中渗透爱与宽容,让批评最终成为一种激励,让我们的教育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

教育教学中的批评艺术之浅谈作者:蒋卫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80 更新时间:2007-10-11 14:57:52

有一件事始终记得那么清晰,是我作为一旁观者所真实的经历。事情的起因是该学生抄袭了语文作业,语文老师在询问的过程中,由他本人亲口告诉语文老师是他太懒了,怕做,所以抄袭。语文老师非常生气,让他上课罚站反省。然而该学生就当即表态他不再愿意上语文课了。语文老师就让他立马去跟班主任说明一切,而他却偷偷的翻围墙离开了学校。发现他走了以后,班主任、家长,很是着急,在夜里将近9点时学生回到了家里。当第二天他再次返校的时候,是在父母的陪同下,他的态度异常的诚恳。经过学校的一番教育,他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师道了歉。都在大家以为一番风波平息之时,却再也没有人去顾及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班主任再次与那个男生谈话的时候问他:“请你真心的告诉我,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将如何来处理这件事?”那学生冷冷地回答:“我的父母已经替我选择了,我只能接受。”

听了这一番话我一愣,这就是教育的结果?这就是老师批评学生的收获?这一切真是我们老师所期望看到的?我陷入了困惑„„这就更坚定了我们老师一定要慎重的开展批评,学会在批评学生中审视,反思自己,让批评发挥它该有的效果。

批评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很直接也是很有价值的教育方法。也是教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之一。批评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改正缺点、不足,从错误中总结教训,最终达到不断进步。但不科学的,不合理的批评不但达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无形中刺痛,伤害学生,有损其身心健康和品行的正确发展,从而背离了我们良好的愿望和最终教育目的。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阴影和负担,产生对学生的失望情绪,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加重了师生之间的不信任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我们教师应该不断审视已有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收获和克服不足,在审视,反思的过程中追求批评的艺术。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关于批评学生的几点反思,以求共飨。

一 明确批评的对象,做到“因材施教”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弥补不足,改正错误,促进其发展。这就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因为高中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他们所具有的背景知识,思维特点,学习的能力和风格都各不相同。与作为老师的我们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使批评活动做为一种良性的有效刺激,被学生所感受、接受,并自觉得转化为自我行为的要求?《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明确批评的对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情展开不同方式的批评活动。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心灵中感受。实现批评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要注意“度”的把握,确保效果恰到好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食盐效应”这样说到,做菜时,盐不可或缺,但是放的太多却让人皱眉。好东西应适度,适时,需要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实践中,经常有老师批评学生之后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但学生似乎麻木了,并不领情。原因就在与此。

二、在批评中融入人性关爱

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过程就是爱的过程”。教育中的批评当然也要融入人性化的关爱。让学生在错误的批评中感受另样的爱,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不是抓住自己的错误而是借错误促进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

三、 学会自我调节,理智战胜情绪

当学生处于被动地被批评的状态,自信心和自尊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往往会出现一些反常行为,这也许会有伤老师的“面子”或者是激怒老师。此时的老师往往是处于理智相对薄弱的时候,也就会忽略去观察学生,体谅学生,而让自己的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使自己丧失了宽容的心和理解的胸怀。记得有位学者说过:“要允许犯错误,更要允许改正错误。”一点也不错,所以老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镇定自若,时刻用清醒的头脑,细微的心思去分析学生传达的每一个信息,控制好整个场面的发展,正确引导,要以真诚的心去理解和宽容他们。“感人心者,先乎情”只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你的真诚,从而为情所动,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变态度。

四、 反思,真诚地释怀

批评的结果往往表面上以老师的“成功”而结尾的。但为什么在整个的批评教育过程后会出现“屡教不改”的现状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审视,反思自己。就象我说到的那个学生,这就是批评教育失败的真实写照。老师被学生的表面妥协所蒙蔽,就草率地终止一系列的“善后”工作。其实是隐藏着更大的危机,让以后再去触摸学生的内心深处增加了难度。所以老师一定要学会反思,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扫除障碍,让他们做到真心的接受。还有,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不愉快的情节,例如学生“顶嘴”,“转头就走”等等。事后老师往往会对此心存芥蒂,就像我自己也有此经历,记得那次上课的时候,我批评了一个正在微笑的男生,理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和同桌谈笑风生。事后他居然去找了校长,说我冤枉了他,我当时有点生气,认定了他就是去校长那告我的状,但在课上我却从他的眼睛里看出了他的担忧,怕我对他有成见。当时我非常震撼,也可以说是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清醒。让我清醒的感觉到了一个学生的内心也是如此有想法,让我也不禁要问自己,难道批评学生就是为了让他们怕自己吗?让他们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去上课?认识到这点,我并没有马上找他去谈话,因为我知道,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我的不信任。而是在以后的课上,我经常的叫他回答问题,在他的作业本上也时不时的留上一句鼓励的话,我发现他慢慢的变了,上课能自然的和我目光交流了,我的内心也微笑了,是因为我是真的释怀了。只有做到心的相通,才能品到批评另一番滋味。

讲究批评的艺术,重视从批评中审视,反思自己;批评中渗透爱与宽容,让批评最终成为一种激励,让我们的教育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

第四篇:批评教育学生-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课堂教学靠的是口耳相传,不管是传道、授业、解惑都离不开口语表达,而且教师语言修养的高低会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故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性是不置可否的.。

一、适时

学生犯了错误,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里的批评都能奏效的,教师应当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形,把握好批评的适宜时机,安排好批评的最佳时间。特别是如果遇到学生之间吵架之类的突发事件,教师更不能为“急于求成”而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或大动肝火。因为学生正当吵架之时,常常会失去理智,而对批评教育采取排斥态度,此时的批评将毫无意义,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冷静下来,待到恢复“常态”,对自己的错误有了一定认识后,再进行批评教育,学生就会容易接受。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既要重视培养师生间的情感,研究教育方法,更要善于选择批评的最佳时机。 本人认为,批评的最佳时机是否到来,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现实处境。一般而言,学生内心刚刚平静时、取得细小进步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其最佳的教育时机也就来到了。学生正在犯错误,或者刚刚犯过错误,内心都不会平静,甚至是怨气、怒气很旺的时候,这时教师不妨先“避其锋芒 ”,暂时不予以“追究”,待到学生内心平静时,教师再视其所犯错误的具体情节,或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或给予必要的“惩罚”……教师还必须知

道,学生一般都有要求上进的心理特点,如果自己的行为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他们往往会从内心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愉越感,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某件事情。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进步之点,同时指出其缺点,提出新要求。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就会想方设法去改正错误。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当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这样做,既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又为教育学生创设了一个心理相融的最佳时机。

二、适地

教师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一般不在公共场合批评学生。学生年龄越小,教师越要注意这一点。因为学生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心理较脆弱,承受能力有限,而自尊心又较强,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挨批评,遭讽刺,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容易失去自信,或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发生冲突。如果时常在公共场和挨批评,也容易使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漠然视之。这样,批评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负效应。因此,教师批评学生应当尽量选择在人少的地方,以利于师生之间倾心交谈,坦诚相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避免伤害其自尊心。如果为了扩大教育范围,确实需要当众批评的,也要事先同批评对象商量一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令其愿意与老师配合。如果批评是在办公室里进行,最好让学生坐下。你让他坐下了,他会感到与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觉得老师并未因为他犯错误而对他另眼相看,老师是真的希望他健康

成长;同时,让学生坐下来说,也体现了老师平等、民主的教育观、学生观。在这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下,学生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的时效性将得到提高。

此外,老师批评学生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课上问题不当场批评。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学生违纪问题,教师千万不可停下课来专门批评。因为这样做会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又“剥夺”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时间,犯错误的学生会因教师的当场批评而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从而滋生对教师的不满情绪,产生逆反心理。②细小问题不当众批评。有些老师不管事情大小,只要学生做错了事,就不分场合地教训一番。长期如此,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会产生无所谓的态度。③家长在场不批评。有些老师喜欢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的缺点,这样做,容易让学生产生老师在“告状”的感觉,从而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

三、适度

教师批评学生要把握好适宜的程度。若蜻蜓点水,不关痛痒,则不足以教育学生;若批评过重,伤及自尊,则恐适得其反。究竟批评到何种程度为宜?这首先要因人而异。对于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态度不可过于严厉,批评不可过重,批评用语要注意斟酌;对于勇于认错的学生,不可过于责备,对其错误点到为止;对于性格倔强的学生,不可与之正面冲突,一争高低,而应当根据其“吃软不吃硬”的性格特点,对其进行和风细雨式的批评。

其次要因人而异。如果学生所犯错误是偶然性、轻微性错误,教师可

用眼神、手势或幽默性的语言略作暗示即可。如果所犯错误较严重,教师可先留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然后适时进行较为严厉的批评教育,乃至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

总之,在批评教育学生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时”、“地”、“度”三个因素。只有做到“适时”、 “适地”、 “适度”,教师的批评才能令学生心悦诚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篇:批评教育艺术

2010论文·教育科

批评教育艺术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批评,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这一手段使用得当,可起到树立正气、打击歪风邪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教师在批评犯了错误的学生时,一定要注意批评的艺术,要多动脑筋,尽量避免采用容易引起学生反抗情绪的强烈措施,而以春风化雨般的柔性教育开导学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引起自责,把纪律约束体现到行动上来。

【关键词】批评教育,循循善诱,示范暗示,教育方式。

一个学校中,班主任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在整个教学工作、学校管理中他(她)是举足轻重的。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意义在于班主任是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人的培育者,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作为一个班主任教师,正确教育每个学生,以人为本,多给学生鼓励固然重要,但对学生的批评也不可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怎么能让学生知错能改,更好地成长起来呢?要使批评达到一定效果,就要和学生心理相融、感情相通。只有正确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批评方法,才能很好地产生批评的效果。

一、分析原因、就事论事

青少年绝大多数都想改正错误,但由于自制力差,有时难免会再三的做错事。有经验的班主任批评学生时,不会揭学生的旧疮疤,或新账老账一起算,而是就事论事,指出错误的性质和危害,并启发学生反省,同时错误一经处理,就不再提起,给学生一个改正错误的时间。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实际,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

有时,教师会用“你总是怎么样怎么样”,“你从来”、“你根本”等这类以偏概全的字眼,使学生心理觉得受冤枉。所以在选定评语之前,教师要明确你要批评的是针对学生的哪一件事,哪一个行为。点明了某一值得批评的行为,千万不要“以点带面”,将犯错误学生的所有行为

笼统地纳入批评的目标,也不至于因某一位同学有违纪行为而在班会上批评全班同学。对学生而言,针对某一具体行为的批评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所以,批语时要分析原因,就事论事,做到客观、公正、针对性强。

二、循循善诱,诚心开导

汉代学者刘向有言曰:“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学生做了错事或违反了纪律,班主任必须要怀着爱心,抱着理解,心平气和地加以引导,让其感到你是在真心诚意在帮他,从而自觉地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那种尽管是正确的,但却是硬邦邦的,粗暴刻薄的语言,甚至谩骂式的批评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明知有错也不肯向你认错,并与批评者发生争执。这样一来,就与批评学生的出发点南辕北辙了。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成功的老师是深悟“良言”妙用的。他们善于观察与揣摩学生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慰他、温暖他、鼓励他。

三、先表扬,后批评

美国著名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能是对赞赏的渴求。”先表扬,后批评的做法,学生易于接受。表扬让他感到自豪与自信,产生了自我价值感。马卡连柯说:“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比眼前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优点,这样做永远是正确的。”[1]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也不例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人人熟知的“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的教育原则。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让学生说话。要让犯错误的学生谈自己的想法,真正找到问题的结症在什么地方。有时候学生的行为结果是错的,但是其动机是令人敬佩的,这时应先对其动机进行表扬,再对其行为进行分析批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学生也乐于接受批评,改正错误。批评以后,要听听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作好善后工作,使其心悦诚服。

四、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班主任批评学生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如对性格活泼、反应敏捷的学生给予直接式的批评;对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的学生进行对比式批评;对于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宜用缓冲式或书信批评;对脾气暴燥,行为易被语言所激的学生要用商讨式批评。

五、以身作则,示范暗示

当学生犯错误时,传统的方法是严厉地指责、批评、说教。其实,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学生的心灵是处于一种闭合状态的,容易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暗示是一种巧妙的批评方法,但是寻求暗示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而暗示的方式很多,可以以笑话、故事、寓言等方式暗示,其中最直接的就是教师本身要以身作则,示范暗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正人者,先正己。”教师的言行,应为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无声的批评,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批评学生时应庄重严肃,语气恳切,切忌体态不正,仪表不端。有些教师批评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自己的手机却常在课堂上响起,有些教师批评学生时把椅子歪靠墙上,翘起二郎腿,或口叼香烟,喷吐烟圈;有的散开钮扣,或掀起衬衫;有的摔课本、拍桌子等,这些举动,不但会使学生产生反批评的心理,降低批评的效果,而且有损教师自身形象。

六、侧重引导,灵活转化

一般的批评多半把重点放在“错”的地方,而未指明今后该怎样做?如果学生听了你的批评而没有任何行动,又有何意义呢?这样的批评收不到积极的效果。真正懂得批评的老师则侧重引导,侧重的正而不是误。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批评时要说明该做的事,指出改正的方向,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思考批评的问题。

学生犯了错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后悔,这时教师不须批评,而应给予关心和体贴,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当学生犯了错误,通过教育有了正确的反应,接受教师的指点并积极付诸于行动,改掉了错误的行为习惯,这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赞许,恰当地给予表扬,批评转化为表扬,达到了批评的最佳效果。

七、注重善后,加强巩固

即使是最温和的批评,也是对学生否定性的评价。由于中学生自尊体现的极端性,批评之后,感情上也很可能会产生自卑、消沉、低落等消极反应,教师应细心观察这些变化一方面要教育其正确对待批评,另一方面对其批评后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教师要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必须用爱心欣赏每一位学生。总之,对学

生的批评要把握适度。有一点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格守的,这就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到老师的用意。善用批评这一教育方式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

参考文献:

[1] 董维佳.实施积极的情感教育 促进高职学生的认知学习[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上一篇:批改作文的评语范文下一篇:农业农村信息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