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规划论文

2022-05-1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物流系统规划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篇:物流系统规划论文

“物流系统与设施规划”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首先介绍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物流系统与设施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然后讲述了一些具体方法;对“物流系统与设施规划”课程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将教学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改革效果良好,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物流系统与设施规划;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王红军(1966-),女,河南郑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工业工程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2401157)、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北京市管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ADA07074)的研究成果。

工业工程( Industrial Engineering , IE) 是运用工程的方法来改善管理、用管理的理念来策划工程的学科体系,应用于众多行业和领域,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提供技术支持。[1]目前我国大约有150多所高校设立了工业工程专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创立于2002年,其中“物流系统与设施规划”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物流工程、设施选址及评价、物流设备与器具、工厂物流分析、设施的布置规划(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SLP)、物料搬运系统设计、自动化仓储系统、物流管理与控制、物流配送、物流信息系统以及物流系统计算机仿真等内容。

该课程的前期必修课程为“运筹学”、“系统工程”、“机械制造基础”、“人因工程学”等课程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流与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设施规划与设计、物流搬运系统、物流管理与控制、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立足企业物流,并掌握物流企业的运作、配送与仓储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结合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物流系统工程的规划与设计的实际问题。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全过程策划、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工作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该课程内容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仅靠课堂理论教学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为此开展了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的优化

我校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基础上合并筹建的一所以工为主,兼有管、文、理门类等专业的普通高校。2008年正式挂牌。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在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领域特色鲜明,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多科型大学。

针对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优化调整,加强各种以体验与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为目的的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实验、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院建立了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可为本课程开设“认知实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综合实验”、“库存管理与AGV小车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帮助学生实际了解设施规划和物流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了解库存管理的流程,了解AGV小车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对实际的工程环境和设施有了感性认识。

安排2周的生产实习,实地考察北京市某一汽车总装厂的企业物流活动状况。通过生产实习,了解企业实际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直观和形象的了解,并结合社会实际使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的理解得以升华。

安排2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 实现对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课程设计的题目选择十分重要,一般要符合下列要求:(1)能反映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程及其先修课程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般企业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3)难易程度适当;(4)能实现对学生查阅资料、计算、绘图等工程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计的选题之一为“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布置设计”。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场址位置、规模尺寸、产品结构文件、工艺路线和装配工艺等数据设计一个液压转向器厂。设计时应进行作业单位调查,对于生产车间,主要调查产品、产量、设备类型与台数、物料流动模式、建筑物结构型式与占地面积等;对于职能管理部门,主要调查职责、人员构成、设备配备、办公室面积等;对于仓储部门,应调查储存物品、储存方式、占地面积大小等;对于辅助服务部门,主要调查工作性质、功能、占地面积大小等。要考虑车间和厂区的布置图、需要使用的机床数量、工人数量、工人的作业、物料搬运的方式和设备等因素。

学生要完成如下任务:(1)绘制详细工艺过程图,并注明各工序间物料搬运量。(2)进行系统物流分析。计算物流量,绘制系统物料流程图。(3)进行作业单位关系分析。绘制作业单位相关图、面积图;提供至少三种工厂平面布置图方案;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方案评价与选择。(4)提供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和最终确定的工厂布置方案设计图。

课程设计完成后进行答辩,按照学生日常表现、图纸和说明书质量及答辩情况给出课程设计的成绩。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清华大学罗福午教授提出高等院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讨论、实验、设计、实习、参观、课题研究、谈话指导等。[2]作为讲授多年“物流系统与设施规划”课程的教师,笔者认为,在该课程讲授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改善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国际知名案例问题专家Donald B. Schoen和Philip A.Sprague 说:“案例方法用的是关于特定企业情况的记录或描述材料而非课本;与传统的既定的讲授方式不同,案例方法下的教员引导学生对上述企业情况进行讨论。”[3]

“物流系统与设施规划”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别是在场址选择和采用SLP进行工厂布局理论讲授时,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无法真正地使学生掌握该方法的内涵和应用。针对目前学生自主性、实践性能力较欠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学习、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理论等内容的理解。

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在案例分析方面,教师事先对案例分析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向学生下发有关案例;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物流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讨论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厂址选择阶段,选择汽车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化工企业、核电企业等分门别类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学生们总结出,除了书本上提到的考虑因素外,还要结合不同类型的企业特点,考虑节能减排。特别要关注到对环境的影响,注重绿色场址的确定。

2.基于项目小组的教学方法

在基于问题学习中,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学生共享专业知识,共同处理学习问题的复杂性。通过基于问题学习,最终使学习者成为一个愿意合作也善于合作的人。[4]

结合一个具体的项目,学生们自由结成2~3人小组, 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合作完成课程项目, 并制作成相应的幻灯片, 由一位学生对其内容进行讲解和演示, 教师作为场外指导, 适时地对学生陈述的观点及表现作点评。它以小组合作活动为主要形式, 形成“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的格局。使学生亲身参与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相互交流。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3.倡导新的科学理念

早期IE是将人与设备、物料、产品同样视为有待设计的生产要素,而现代IE则是借助心理学、行为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把人视为资本,把提高人的效用看作是促使系统效率提高的首要因素。面向21世纪,IE将与生命科学紧密结合,研究如何将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要素进行有效运用,为管理活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保证,以达到实现系统效益和提高生产力的目的。将绿色概念、节能减排、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单独强调生产效率,强调综合考虑人因工程、关注工人的生产环境、能源节约等等。

4.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开展计算机仿真模拟的教学法

目前, 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时看重的人才是具有实际专业技能的人才, 特别是物流方面的人才, 这就意味着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是我们的重要培养目标。仿真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通过计算机软件把直观、生动的可视化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 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作为专业课教师,笔者承担完成了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等多个项目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科研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实际的项目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利用相应的设施规划和物流分析的仿真软件,进行 “基于仿真的生产线建模技术”讲授。这些生动的研究实例和对前沿问题的阐述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其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结论

“物流系统与设施规划”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十分必要。不仅要符合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符合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经过上述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比较满意。本课程生动的教学方式和有效的课程体系,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齐二石,等.中国工业工程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J].工业工程,1999,(1).

[2]罗福午.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点和要领[J].中国建设教育,2006,(3).

[3]Silverman,R.&Welty,W.Teaching with Cases[J].Journal on Excellence in College Teaching,1990,(1):88-97.

[4]王红军,张怀存.浅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C].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议,2008.

(责任编辑:麻剑飞)

作者:王红军

第二篇:基于产业供应链的物流系统规划

摘要: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流业的依托是产业基础,通过对产业供应链物流系统结构模式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基于产业供应链的物流网络规划模型,并以云南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为实证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供应链;物流系统;理论模型;实证对策

Logistics Planning Based on Industry Supply Chain

LI Yan-feng, LIU Wen-sheng

(School of Business,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650221, China)

Key words:industry supply chains; logistics system; theory and models; case and solutions

对物流研究可以从企业物流,行业物流和社会物流等三个基本层次上来进行研究,最后构建成高效率、一体化的社会物流系统。构建产业供应链物流系统,通过产业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构建来整合整个产业内的社会物流资源,使其达到规模化、效益化、集成化、一体化,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产业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结构模式

产业供应链物流系统结构模式相对于单一的供应链模式是个相当复杂的结构模式,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但要考虑单一供应链的物料流和逆向物流问题,还要考虑产业供应链多个供应链之间的物料流向问题和调配机制、供应计划、生产计划、信息流以及配送中心的布局问题。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一样,具有输入、转换及输出三大功能。通过输入和输出功能使系统与所在的环境进行物资、能量、信息等方面的交换,实现系统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系统输入主要有人力、资金、信息以及物资,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等在内的输入,通过系统转换即进行物流管理,利用物流设施设备及技术措施进行各项物流活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仓储保管、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作业来实现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而系统输出主要对经过系统转换作业的物资输出到目标对象(如制造工厂的生产线、客户、消费者手中)。

在物流系统转换过程中,商品物资基本上不改变其原有的形态结构(除流通加工,包装作业外),主要价值也主要体现在空间价值,时间价值上,所谓空间价值是指商品通过物流系统从甲地移到乙地来实现价值的增值,主要是利用商品在空间位置的价值差。而时间价值是指通过物流系统实现时间上的价值差,主要是季节价值。另外一方面就是供应链环境下,如何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来达到时间价值。在整个价值实现过程中,除了一些基本必需的物流活动,其它不必要、过多的物流作业都属于浪费,比如商品迂回搬运、装卸、过量库存、品质检查、清点等。所以,物流系统的运作就是要解决如何通过系统输入、转换、输出来达到低成本高效率地响应客户的即时需求。即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提供适当的产品。

二、产业供应链物流网络规划

产业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构建及有效运行需要对产业供应链内的物流网络作一个全面的规划,只有通过合理、科学地规划物流网络,才能在产业供应链内有机整合全部的社会物流资源,也才能够实现产业供应链总成本最小化的同时,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物流网络是指物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和设施的集合。是由执行运动使命的线路和执行停顿使命的节点组成。其中,线路是用来执行运输功能,而结点是用来执行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仓储、信息处理以及完成配送作业等功能。而物流网络规划是指物流系统的结构和形状,即物流系统的总体布局,内容包括决定使用什么样的设施(如果需要);设施的数量、规模、位置;产品流到客户的方式和时间等。如:工厂、仓库(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规模、数量、客户获得产品的时间等。

在同一个产业内进行物流网络规划相对企业物流规划来讲比较复杂,不但要考虑企业所在供应链中的设施数量、规模、位置、产品流到客户的方式和时间以及客户服务水平情况,还要考虑产业供应链中其他供应链的情况,然后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产业供应链物流网络规划。

本文利用Banmol-Wolf模型来分析产业供应链物流网络规划问题。Banmol-Wolf模型是用来求解多设施选址的数学模型,基构建方法如下:

1.建立选址模型基本假设

(1)配送区域内货物的集中或疏散,是以区域内前一年的需求总量来衡量。

(2)货源点以配送区域所在地行政中心区为基点。

(3)货源点之间路网距离以平面假设,即不考虑平路或山路。其距离差别可由运输费用的差别体现。

2.构建Banmol-Wolf模型

选取货物运进、运出以及运营成本最低的选址方案。

3.模型求解

首先假定物流网点布局方案已经确定,即给出一组初始网点设置地址。根据初始方案按运输规划模型求出各初始网点的供货范围,然后在各供货范围内分别移动网点到其它备选地址上,以使各供货范围内的运输费用下降,找到各供货范围内运输费用最小的新网点设置地址。再将新网点设置地址代替初始方案,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各供货范围内运输费用不能再下降时为止。

三、云南物流产业规划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推动云南经济建设

物流处于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与生产和消费共同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发展的实践证明,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相应的物流能力基础之上。没有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足够的物流能力,将不足以支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只要我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优势,高度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把物流产业摆到与旅游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像抓烟草产业一样抓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就一定能把现代物流产业培育为我省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建设昆明国际内陆港经济区

随着昆明国际航空港的建成,泛亚铁路的建设以及通往国内的高铁建设,昆明正在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甚至面向整个西南的桥头堡城市。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运行给云南地方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需要物流业的支撑才能把机会变成发展的现实。因此建议构筑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物流核心圈,将昆明建设成为带动云南省,辐射大西南,连接东、中、西部,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南欧、非洲的国际内陆港,把昆明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城市。

(三)统筹区域物流和城市物流规划

通过综合协调规划建立和形成协作机制,全面提升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推进云南省物流的一体化发展。在进行区域物流规划时,应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态势,着重解决区域间的物流空间布局、发展规模和顺序,进行土地、招商、融资、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引导,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突出重点集中突破,奠定现代物流产业基础

营造云南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集中突破昆明、曲靖、玉溪等条件好的中心城市,使现代物流成为推动云南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企业经营改革的有效推动力量。

以航空网、水运网、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为基础,以各主要城市的主干道为配送道路体系,全面构建由公路主枢纽货运站、铁路货站、空港、水运港货运站系统和货运通道网络、配送道路网络体系三个方面构成云南物流运输平台,形成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以滇、川、黔、桂以及通过川、黔、桂向更广阔的内陆腹地和东部沿海辐射的陆路运输物流通道、构建围绕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经济开发区,加工贸易区、贸易关税区、贸易口岸建设;发展以昆明为中心的高效率区域物流服务,打好云南现代物流产业基础。

(五)以物流通道建设为基础构建云南省现代物流系统

按照云南省现代物流发展GMS经济走廊合作发展战略产生的物流服务的基本需求,对现有及规划通道进行功能与能力上的统一协调与合理组合,将云南省现代物流系统与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建设分为两个层次,即以省内主要经济中心城市为主要物流节点、以云南省综合运输网络为主支持的省域内通道和以昆明、景洪、河口、瑞丽为主节点、以昆-景方向、昆-河方向、昆-瑞方向大能力通道为主支持的出省(境)通道两个层次进行规划,形成以省域物流系统为基础支撑、以国际大通道及相关节点设施为先导的云南省现代物流系统。

(六)构建四层次物流配送体系

选择布局较合理、辐射面广、功能较完善的交通枢纽货运站和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成为现代化中高级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专业性中高级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

逐渐将云南公路、铁路、水运枢纽货运站系统中条件好的货运站改造和建设成集货运、仓储、加工、包装、配送、信息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云南交通物流配送中心网络。

选择一批条件较好和地理位置较好的仓储企业、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作为试点,改造升级为现代化的大型专业型物流配送中心。

加快市域配送中心的建设,多形式、多类型发展云南各主要城市各类型的配送中心,形成覆盖城市的配送中心网络;鼓励大型商业企业自设配送中心,在为本系统内零售店配送服务的同时,受理社会中小零售店的商品配送业务;创造条件积极发展为连锁超市服务和制造业企业服务的社会化配送中心。

参考文献:

[1] 冯耕中.现代物流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孙峰.城市烟草配送中心布局研究[J].物流技术,2004(12).

[3] 李严锋.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云南物流发展对策建议[J].发展研究,2008(4).

(责任编辑:陈树明)

作者:李严锋 刘文胜

第三篇:应用型本科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多采用宽口径的专业设置。在此背景下,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课程特点,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将教学过程划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个模块,并对每个模块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改革,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关键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在研究型、应用型、技术型等不同高校的交通运输、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等专业均有开设,多作为专业主干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城市物流系统规划、物流园区规划、物流网络规划、配送中心设施规划、仓储与配送系统规划等知识,能够对实际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由于各类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学生毕业之后的去向也千差万别,因此针对学校类型与专业特色进行课程内容的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应用型本科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现状分析

1.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多具有“宽口径”特色,如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就涵盖了道路工程、交通规划、物流工程等诸多方向。口径过宽易造成学生学习广而不精,实践能力不强,具体到本专业物流方向,共设置有物流工程学、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工程四门专业课,其对规划、设计、管理等知识都有涉及,基本上能做到层层递进,但几门课之间仍有内容的重复交叠,同时自身的体系却不甚完善。

2.本院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现状剖析

(1)自身知识体系杂乱。目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存在杂乱拼盘现象。通过对市面上数十种本课程教材的调查,我们发现各教材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存在着较大差别,基本上都是自成一体,而且不管是针对研究型本科的教材,还是针对应用型本科的教材,其内容都是千差万别。此现象导致各校学生同学一门课,学到的知识却大相径庭。

(2)与其他课程存在重复。本专业物流方向虽然仅仅设置了四门专业课程,但相互之间的内容却存在不少重复。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中设施选址部分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有重复,物流信息系统规划部分则与物流信息工程课程有重复。其重复内容往往导致学生学习时产生懈怠,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梳理的过程中,应在保证课程体系相对完整的条件下有所侧重。

(3)未体现专业特色。本院交通运输专业与物流管理专业均开设有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但交通运输专业具有工科特色,目标是培养规划、设计类人才,而物流管理专业则更注重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因此,具体到课程设置上,内容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而实际情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照搬教材内容,而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多针对管理专业特色编写,因此导致学生在就业和考研时,存在学过的知识用不上,需要的知识没学到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本专业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精选,尽可能使课堂知识与学生的就业、考研需求接轨。

(4)技能应用特色不明显。本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但学院现有的课程设置除了48课时的理论学习之外,仅仅辅以2周的课程设计,且课程设计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效果一般。

二、应用型本科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体系的设置

(1)课程体系及内容设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的比例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继续学习深造,需要接触到社会物流规划层面的问题。为照顾到这两方面的需求,课程设置必須做到既全面又精专,因此,课程体系的优化非常重要。在进行教学内容梳理时,为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物流系统规划的思路,广泛了解现代物流系统规划的内容与设计方法,并为今后的就业和学习做好足够的知识储备,我们将课程内容以“基础理论—社会物流规划—企业物流规划”作为一条线索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层面。这样物流系统规划中的问题由“宏观”到“微观”,由“社会物流”到“企业物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形成全新的课程体系,具体见表1。

表1 课程体系及内容

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 作用

基础理论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规划前的理论准备

社会物流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现状调研与需求预测 解决“社会物流”层面上的规划问题,包括:社会物流现状调研、需求预测;城市物流结点空间布局规划、物流通道规划、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物流园区的平面布局规划、道路交通规划、运作模式规划等。

城市物流系统规划设计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企业物流规划 企业物流网络结构与结点设计 解决“企业物流”层面上的规划问题,包括:企业物流网络与结点的规划设计;配送中心平面布局规划、设施设备规划、仓储作业系统规划、分拣作业系统规划;配送系统规划;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物流系统仿真及方案评价等。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配送系统规划与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物流系统仿真分析与方案评价

(2)教学模块设置。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还应通过一定的实践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思想,除一般的知识讲授外,还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

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并完善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基本形成了教学、实验、课程设计三大专业模块(其中教学模块48学时,实验模块16学时,课程设计模块2周)。教学模块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穿插以案例讨论及学生的案例分析汇报;实验模块以仿真软件的操作为主,选取有代表性的物流系统进行仿真设计;课程设计模块选取实际物流规划项目进行设计,并穿插1~2天的企业实地参观学习。通过三大模块的学习,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实践性强的内容进行了反复练习,而且课程设计和仿真实验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能够明显地加强理论学习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掌握并应用相应概念、模型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三、应用型本科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物流规划问题的能力,它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环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总体上侧重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兴趣的教学方法。

1.理论环节尝试研讨教学,增强互动性

理论教学环节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为重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讲授为主的接受性教学,学生对课堂内容往往提不起兴趣。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选取部分内容尝试研讨教学,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去做探索性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案例教学联系实践情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项目案例,案例应典型、真实,具有一定启发性和趣味性,并与教学内容相关,最终做到每一个规划主题都有实际项目案例与之对应。实行研讨式教学的内容在授课时先导入案例,师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讨论总结出具体的知识要点。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从真实的规划项目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并且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面对实际问题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换位”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做“学期汇报”。具体实施措施为:将全班学生分为每组4~6人的学习小组,各组选出组长一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研究专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围绕所选专题自行搜集资料并讨论学习。在学期结束前组织小组成果汇报,小组全体成员上台讲解,接受其他小组提问,并由教师点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每位同学的汇报表现计入平时成绩,小组成果在学期考核中占一定比例。

2.实践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注重团队合作

(1)课程设计题目体现真实性。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该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法”,由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规划项目或由学生自己寻找感兴趣的课题,项目应具有一定综合性,能够将该门课程及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其中。同时,用于课程设计的项目应尽可能选取真实的项目,既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热情。

(2)课程设计过程体现分工合作。课程设计环节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由4~5人组成一个组,小组拿到题目后首先对项目进行分解,一个大的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主要部分,每位学生独立承担其中一部分,对自己的成果负责,同时由项目组长负责整个项目的一致性,进行项目资料的汇总,文本的整合。

四、小结

笔者在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礎上,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今后的实际需求,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课程的系统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晓佳,兰培真,刘旺盛.《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的探讨[J].物流科技,2009(11).

[2]兰培真,刘旺盛,刘晓佳.研究性教学法在物流规划教学中的应用[J].集美大学学报,2010(11).

[3]贡文伟,姚冠新.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

[4]彭鸿广,曹敏等.项目教学法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中应用研究[J].物流科技,2012(7).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作者:马香 温旭丽 刘云

上一篇:人文地理相关论文下一篇:测绘技术装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