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抓落实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党员干部抓落实范文

党员干部对抓工作落实的心得体会

抓工作落实,促工作开展,把规划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是广大党员干的基本职责。能不能抓好工作落实,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事业心、责任感和执行力的考量。工作落实不力,必然影响形象、贻误全局。抓好工作落实,要始终保持三股劲。

保持咬定目标、奋力求成的干劲。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毛泽东

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式是凭着这种朝着既定目标坚实不移迈进的信心和决心,指引全党全国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也告诉我们,要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前无古人的伟大目标,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紧盯目标,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缶前推进。一个地方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党员干部没干劲,没有干事创业抓落实的氛围。作为党员干部,既要善于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定好发展目标。更要善于凝聚人心,汇集人气,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围绕一个目标干,朝着一个方向走,不因外部环境变化而松懈干劲,不因条件困难而退缩不前,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良好精神状态,坚定不移地实现发展目标。在抓落实上,党员干部还要发挥带头作用,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少一点应酬、多深入基层,真正把精力集中到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工作上,以此带动基层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抓落实、谋发展。当然,保持充足的干劲,并不是要蛮干,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工作技巧,对涉及全局的工作,要讲原则、讲大局,一点也不能含糊,一点也不能让步;在具体工作落实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做到有利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和谐稳定,有利于既定目标的实现。

保持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拼劲。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总是布满了荆剌,充满了挑战。抓落实贵在始终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保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坚定决心。当前,有的干部对工作马马虎虎、敷衍塞责,一事当前先讲条件,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有的干部功夫全在嘴皮上,汇报工作头头是道,天花乱坠,抓落实则软弱无力,本领导欠缺、直接造成了政策难贯通、工作难到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害了群众利益;有的干部遇到容易解决的事情,出政绩的事情积极争抢,遇到难题就绕着走,推诿于人,或者干脆采取“拖”的办法,留给继任者去伤脑筋。这些都是与党的宗旨和工作方法相违背的。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已经步入深水区,许多表面的,浅层次的、易解决的问题已经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得到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都是深层次的、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特别需要大智慧和创新精神去化解的难题。这些难题,或是长期积累的痼疾,或是发展中产生的新矛盾,都是开展工作的拦路虎,绕不过去,回避不了。对此,才能有畏难情绪,更不能轻言放弃,必须敢于直面,迎难而上。对各类矛盾和问题,要分类梳理,深入剖析,认真查找根源,仔细研究办法,采取对路措施加以解决,真正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过程,转化为推进工作,抓好落实的具体实践。

保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韧劲。发展永无止境,抓落实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长期抓,抓经常。一方面,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的不良心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有坚实的基础。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也必须高度重视基础工作,包括吃透上级有关政策规定,掌握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了解工作任务的规律性,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推进工作落实。决不能想当然办事,拍脑袋决策,更不能搞瞎指挥,盲目冒进,造成失误,欲速则不达。同时,要善于总结经验,摸索规律,研究行之有效的办法,不断积累抓工作落实的经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健全抓落实的长效机制,防止抓抓停停,忽冷忽热,前紧后松、虎头蛇尾的不良心态。通过强化责任目标、考核评价、监督制约、工作保障等“四个机制”建设,使党员干部对待工作时刻感到有责任、有压力、有动力,自觉做到责无旁贷,抓紧不放、跟进指导、靠前指挥,不见成效不撒手,初见成效不让步,推进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党员干部对抓工作落实的心得体会

第二篇:干部作风教育--抓问题抓落实

前段时间各级党组深入开展了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为主题的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剖析查找、整改落实、总结提升等阶段,对干部党风、作风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和全面的整改。工作成效明显,干部作风有了好的转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干部作风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程,需要长抓不懈,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很难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彻底解决,所以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要坚持学习的韧劲。学而知不足,无知者无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势,人们总是根据既有知识、经验等对事物作出判断。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开放的学习心态和思辨的学习精神。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富兰克林讲:一个饱读诗书的蠢才比一个无知的蠢才更蠢。他们都强调了在学习中思辨的重要性。坚持开放的学习心态,就必须解放思想,不墨守陈规;坚持思辨的学习精神,就必须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二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决心。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敢于对现实中不正常的、不合理的现象说“不”。坚持实事求是,还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始终按客观规律办事,既不虚无主义,也不

理想主义;既不回避矛盾,也不唯书唯上。

三是要有勇于实践的精神。干部作风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就是要和工作相结合。要将作风教育取得的成果贯穿于自身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提升工作执行力,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

第三篇:干部抓落实 功夫在平时

干部抓落实 功夫在平时(人民论坛)

李加生

《 人民日报 》( 2012年05月18日04 版)

同样一项政策,基层干部有没有落实、在多大程度上落实、有没有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落实,效果大不一样。没有基层不折不扣的落实,再好的政策也如拳头打在棉花上。所以,落实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锻造“落实能力”应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

落实当然首先是思想问题,虚与委蛇、阳奉阴违,必然会政令不通,贻误发展。落实更是能力问题,因为落实显然不是靠开会发文、靠拍胸脯就能做到的。“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即使百分百的想落实,最后效果也会打折扣。基层干部锻造落实能力,功夫应下在平时。

平时多学习“政情”。全局的观念、大局的眼光,有赖于对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和洞悉。发展的机遇、市场的先机,来自对政策和信息的深入研判。新思路、新方法,出自我们在实践中的不断借鉴和创新。只有在平时多学习,再忙也挤出时间来学习理论、了解形势、借鉴经验、把握动态,才能使“政情”了然于胸,及时更新观念,始终保持一种积极抓落实的状态。一旦新政策、新举措出台,便能迅速了解来龙去脉,找到在本地落实的最佳途径。否则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落实起来事倍功半。

平时多分析“地情”。基层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是当地发展的“火车头”。“火车头”带得对与错,关系到一个地方发展的快与慢。为当地找到好的发展路子,是基层干部落实能力的突出体现。没有好的发展路子,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就缺乏好的载体,也难以形成政策合力与效力。而合适的发展思路,显然不是凭空臆想、拍脑袋决策就能找到的,也不是邯郸学步、照搬照抄成功做法就能走通的,而是建立在对地方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地情”不熟悉,平时不多思考、不善分析,看不清本地的优势与劣势,就很难找到本地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平时多察访“民情”。毋庸讳言,现在一些乡村两级的工作面临着“上级投入难、下面做事难”的窘境,群众“无病无灾不靠你,有吃有住不求你,想到利益就烦你,满足不了就骂你,出了问题就找你”。这样的局面不改变,要把各项工作落实好自然极其艰难。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丝毫解决不了问题,要扭转被动局面,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平时多走村入户察访民情。基层很多矛盾纠纷,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说到底不过是利益二字,有的甚至只是群众“胸中的一口不平之气”而已。只有和群众走得更近,走访困难户、隔阂户和所谓的“钉子户”、“难缠户”,倾听他们的诉求,耐心地说服教育,尽力地帮助解决困难,照顾他们的利益诉求,群众才相信干部能带领他们在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也才会拥护和支持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基层干部与群众一条心,抓起落实来必会顺风如意。

第四篇:提高领导干部抓落实能力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狠抓落实做出成绩

付镇益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和同志们给我这么宝贵的机会,让我能够和大家坐在一起,面对面的进行学习探讨。同时,也请允许我代表在座的所有学员,对前来授课的老师们(再次)【前面领导发言时已经感谢过的话使用“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第一位发言人,请允许我抛砖引玉,和大家浅谈一下领导干部如何狠抓落实,如果我的发言有什么不足、不对的地方,欢迎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一讲 诠释落实的真谛

被称作“奇迹创造者”的拿破仑曾经说过: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

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在小浪底库区广场上,有一个雕塑群,主雕塑是“落实”。其创意是用三根粗钢管斜向交叉,架着一块由天而降的大石头,以大石落下,寓意落实。不少人看后赞誉有加,但也有细心人不以为然,认为下落巨石被三根钢管架着,没有落地,因而不是落实,是落不实。

连维良感慨,由此可见,落实并非易事,而是十分不易之事,“往往主观上很想落实,但客观效果却未必落实”。

在座的同志都是学校里的领导干部,是学校的骨干,作为领导干部,最主要的责任就是想办法、抓落实、出成效!

那么什么是落实?

落实就是把口头上讲的,纸上写的东西,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借用一句歌词,落实其实就是“动起来,让生命更加精彩”。

第 1 页

共 24 页 然而,仅仅这样理解还是不够的,因为“落实”这一概念,还有更为深刻的内涵。

1、 落实是一种观念

落实,首先是一种观念。成功等于正确的观念加积极的行动。正所谓“心之所向,动之所往”,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强烈的“落实”观念,才会有会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脚踏实地、直面责任、狠抓落实,就能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一个故事:

甲乙两兄弟外出打工,一个听说北京是皇城根,大官名人遍京城,一个听说上海遍地金,一夜暴富也有可能,于是甲决定去北京,乙决定去上海。

去北京的甲发现,北京真的不错,他初到北京一个月,做个小保安,饿不死富不着,但是因为人机敏伶俐,倒是认识不少达官贵人,挖到了不少发财致富的法子,但是甲觉得还年轻,再等等再等等,宏伟的蓝图还没勾画好,等一切就绪,就可以开展自己的辉煌事业。

去上海的乙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甚至弄一盆水给人洗手洗脸也可赚钱。

乙为人木讷实诚,到上海后他先找了份服务员的工作,然后在空暇时间研究了一些生财之道,发现上海人爱种花又不容易搞到泥土。乙觉得自己一时半会干不了大事业,不如干点自己懂的小事情,还能赚点小钱。于是乙到上海的第三个星期,他找到了附近搞基建的老乡,和老乡合伙将建筑挖出来的沙子和有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周围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往返3次,除

第 2 页

共 24 页 了车费净赚了100元。随后,他又和住地附近不少花店合作,专门给花店供泥。一年后,凭着“花盆土”,乙在上海开了一间小门面。

在长年的奔波中,他又有了一个新发现:一些商店楼台干净而招牌黑。他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台而不洗招牌。他立即抓住这一空档,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洁公司。

不久,他的公司就有150多名职工,业务也从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若干年后,乙衣锦还乡,碰见早已回乡的甲,因为在北京大事做不成,小事不想做,实在混不下去,只好回家继续种地耕田。

上面这个小故事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这么一个道理:观念指导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事实上,我们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 如果我们缺少落实的观念,忽视了落实,不抓落实,不去真正落实,那么,任何正确的政策、任何创新的思路方法、任何辉煌的前景宏伟的蓝图,都只能成为镜花水月,都会变成《再别康桥》里的徐志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为领导干部,要有效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有效地完成上级党委和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就必须时刻牢固树立落实观念。因为强烈的“落实”观念,是“想办法”的延续,是“出成效”的前提,而只有整个集体自上而下的转变作风,从领导到干部到员工都树立抓落实的新风,我们才能在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走的远、走的稳、走的精彩。

2.落实是一种责任

落实不仅是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责任。责任就是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可推卸、无法逃避、必须直面的事情。《论语》说

第 3 页

共 24 页 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莎士比亚也用鹅毛笔郑重地写下“生活如契约,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我们身处学校这个大集体中,任何一位成员,都应该把集体的光辉前景,理想目标,当作自己的前景、目标追求;都应该把集体的未来蓝图,当作自己的蓝图来描绘;都应该把集体所制定的计划措施,当作自己肩负的责任来实施;都应该把集体的工作重点,当作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来遵守,而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有了这种责任意识,我们才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领导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才能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完成党和人民所委以的重任。

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这么一则新闻故事。说的是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建筑老板,因甲方工程款不到位,老板不仅本赔光,还欠了一屁股债。后来,他重头再来,当生意稍有眉目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落实他当初落魄事的承诺——归还所欠农民工资。朋友劝他,他却说:承诺就是我代表这个团体做的规定,有了规定就要落实,有了承诺就要兑现。这是我的责任。之后的20年,这位老板用行动兑现自己的承诺,当他偿还了最后一笔农民工工资时,他如释负重地说,无债一身轻了。这位老板说的是“无债一身轻了”,但我看到的却是“铁肩担责任”,为了这一责任,他付出了20年的艰辛。

由此可以看出:“落实”二字轻若鸿毛,实则重如泰山。对于在座的各位同志来说,“落实”这两个沉甸甸的字,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一头连着集体命运,一端连着个人的成效。

因此,我们必须将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政策视为我们每位领导干部的责任,将严格执行组织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 4 页

共 24 页 看作我们每位集体成员的任务。

3、落实是一种意志

开头曾经提到,落实并非易事,而是十分不易之事,它需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和坚定不移的意志。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

他给学生上课说:从今天开始,我要求你们每天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每天做300下。说完做示范动作,问学生能做到吗?学生笑着答,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有多少同学每天坚持做到了,90%同学举起了手。

又过一个月,苏格拉底问,有多少同学每天坚持做到了,这次只有80%的同学举起手。

过了一年后,再问:我要求同学们每人每天坚持做300下甩手,现在仍然做到的请举手,结果,只有一个人举起手,这个学生就是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

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落实是一种意志。” 海尔总裁张瑞敏语:

“什么是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千百遍都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能够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

世上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

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任何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坚持做到的,终究是少数人。就很多事情来说,卓越就存在于简单地重复之中。

坚持,是一种意志的较量。坚持就是从小事做起,而且坚定不

第 5 页

共 24 页 移、乐此不疲,直到把做好小事当成良好习惯,便具备了成功的品质。

从一定意义上讲,落实,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是不行的,没有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精神也是无济于事的。

4、落实是一种文化

落实作为一种文化,对组织成员起着内驱力作用。

如果一个组织内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那么,这个组织就不会有落实的文化氛围,任何制度、措施、政策、任务在这里,都不会得到有效的落实。相反,如果一个组织内的绝大多数成员,都以落实为荣,以不落实为耻,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形成落实的文化氛围,任何制度、措施、政策、任务就会得到有效的落实。

因此,我认为,当所有组织成员在头脑中都确立了落实观念,对组织任何一项制度、措施、政策、任务等,都能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并形成一种落实的习惯,落实也就成了一种文化。

(大庆人的“三自四严四个一样”)

不落实、不抓落实,是中国社会的一种通病,也可以说我们是一个缺少落实文化氛围的国度。上个世纪初,胡适先生写过一篇很著名的《差不多先生传》,文章写道: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知,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全国人大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他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袋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

第 6 页

共 24 页 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时候,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回白糖,他妈骂他,他摇头道:红糖和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在学堂时,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个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不对,是山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到一个钱铺做伙计,他会写,也会算,但只是做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写成十字,掌柜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紧要事,要搭火车到上海,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结果迟到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蹬着眼,望着远去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一边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忙跑,一时寻不到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活人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要差不多,就好了,何何何必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遗言后,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第 7 页

共 24 页 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圆通大师。

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但胡适先生小说中的人物“差不多先生”还依然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

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随处可见“差不多和不到位,无处不在浅尝辄止和虎头蛇尾,满足现状,缺乏具体指导,遇事推诿扯皮,办事不讲效率”等等。

差不多先生,虽然生在不同时代,而且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做事不到位,忽视落实,轻视落实。

在当今的时代,这种忽视、轻视落实的文化氛围必须加以改变,因为我们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任何拖沓、缺位、延误,都将使我们失去机遇,贻误战机,最终导致失败。

我们在创建文化监狱过程中,要努力营造人人讲落实,人人重视落实的文化氛围。

第二讲 抓落实的现实意义

一、落实出竞争力

二、落实出生产力

三、落实出创造力

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竞争的年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怎样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只就是有靠落实,不折不扣地落实。实践证明,落实是决策的落脚点。

讲几个事例: ①、有两个人去效区旅游,在森林中遇到了老虎,这时,甲弯腰去换旅游鞋。乙说,你换旅游鞋也没有老虎跑得快,甲说,我并不想快过老虎,只想快过你。

乙没有惊慌,脱掉鞋子爬到树上,由于老虎不会上树,所以换

第 8 页

共 24 页 鞋的甲某被老虎吃掉了,乙获得生存,故事中乙不被老虎吃掉,是因为他有上树的绝招。

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教育水平,在国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那么他们有什么秘诀?我们看一看这所校长刘彭芝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和他的班子。

“校长抓工作,着眼点和着力点均放在两头,一头是事前出思路,做计划、定目标,另一头就是事后检查抓落实,奋始怠终,修业之贼;抓而不实,等于不抓。抓落实,是务实的重要体现,是当好校长的重要条件。世界名校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一张蓝图干到底,关健因素在人,我最关注的是如何为人大附中打造一颗奔腾不息的‘芯’,以把创办世界一流学校变成创办百年不衰的世界一流学校。”

——摘自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

刘校长基于这样的认识,他1997年6月,确立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的发展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统一思想后,把全部精力用在抓落实上,他首先考虑的是领导班子建设。

1998年,人大附中校级干部平均年龄52.4岁,本科以上学历仅为40% 2004年,校级干部年龄由98年的52.4岁降到45岁,本科以上学历由40%提高到100%,其中研究生33.9%,博士和硕士各占16.7% 从这个侧面,说明班子建设工作得到了落实,也因为有了高素质的强有力领导班子,才使附中逐步实现了他们的发展目标。

③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他们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

第 9 页

共 24 页 耶稣让彼得把这块马蹄铁捡起来,但彼得懒得弯腰,装着听不见。

耶稣自己弯腰捡起来,用它在铁匠那边换了三文钱,并用它买 了18颗樱桃。

出了城,师徒继续前行,他们经过的是茫茫荒野,土地干涸,耶稣知道彼得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樱桃,就赶紧捡来吃。

耶稣边走边掉,彼得也就只得费力弯腰18次捡樱桃。 耶稣笑着对彼得说:“如果你一开始就按我的要求去做,你一开始只要弯一次腰就行了,就不会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事实证明:如果不能有效落实,就不可能顺利地吃上“樱桃”,甚至吃不上樱桃。

④据报载:近两年中部地区湖北、河南已连续两年保持20%的增速。拿湖北为例,他们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效益,是他们坚持不懈抓落实的后果。他们实施工业兴省战略,除了几个大中城市外,他们搞县城经济。使仙桃、汉川、宜都一批县级市经济小老虎跃起。他们坚持对外开放战略,举办“香港周、韩国周”等等,一次次地把湖北开放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从一定意义上讲,落实决策的过程,落实工作任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首先,党的方针、政策,上级机关和管理层的工作部署,主要是从全局考虑的,着眼于事物的共性。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部门,有着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因此,有效落实,就需要把上级的宏观政策同本单位的微观实际相结合起来,把上级宏观政策同本单位的微观实际结合起来,就需要创造,而不能简单地机械地照搬照套。

其次,从决策到落实,总有个时间差距,不仅如此,在落实决

第 10 页

共 24 页 策过程中,还必然会遇到客观环境变化,遇到一些影响落实的干扰因素,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换句话,落实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就要创造出一个新的方法,才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第三讲 寻找落实不力的根源

一、组织成员缺乏强烈的落实意识,表现为三个方面:

1、只图形式,不管实效

2、抓而不实,抓而不力

3、遇事推诿,不负其责

二、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落实机制

1、缺乏落实的目标责任制度(工作责任不明确、不细化、不到人)

2、缺乏落实的监督检查制度(工作放任自流)

3、缺乏落实的奖惩追究制度(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

三、落实流程缺乏简约性,过于烦琐 一些制度空话太多,制度设的关卡太多。 有篇讽刺文章:

某单位申请添购一只普通水壶的报告,“旅行”了半年之久,而且最后还因各种批示矛盾,含糊,使下级无法具体执行,其过程是:

总务科长批“同意购买”;王科长批“不同意购买”,办公室主任只画个圈;行政管理局孙副局批:要注意关心群众生活,应该添置;钱副局批:一只小壶也要旅行,何其荒唐,不精简机构,不整顿作风,怎么行,建议以此为例,在干部中进行教育;张局长批“同

第 11 页

共 24 页 意”。

局长到底同意哪种意见,申请者是丈二和尚摸不着脑。 说明:烦琐的落实流程是产生官僚主义的罪魁祸首,烦琐的落实流程也让落实的主体失去耐心,从而影响了工作的落实。

四、执行偏差缺乏敏感性

2004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中国几千年的梦想终成现实,这是划时代的创举,是全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大事。向世人证明,中国人了不起,把人送到太空中去,是继前苏联、美国之后,全世界第三个国家把人送到太空的国家。不过中国人做电池都做不好,做一颗螺丝钉做不好呢。我们怎样看,我们说,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经过多年积累培养出的伟大情操,中华民族是优秀的,一咬牙要做某件事情,是没有做不到的,不过做电池、做螺丝钉的时候忘记咬牙罢了。

五、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善

我们的同志没有追求完善的习惯,只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善的人太少。

六、不会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处理一些问题

抓落实、讲执行力是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阶段都要重视的问题,是单位所有人共同的责任。责任就是做好份内的事,但有的人没有认真做好份内的事。如果一个人连份内应做的事都做不好,又何谈执行力,抓落实?

毛主席经常有这么一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还有一个问题:出了问题总怪下层的错,与自己无关。这也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其实每个人都有份内的事,职位越高,责任越大。

七、不能也不想坚持单位(组织)的制度与标准 法国人管理的故事

第 12 页

共 24 页 问题是:对制度、工作标准无所谓,过得去,我看还行。 执行制度,评比结果,喜欢向后看,看后面还有谁,来原谅自己,让自己感觉不错,觉得自己还可以,很少看前面是谁

八、领导者缺乏抓落实的工作技巧

抓落实,要善于区别轻重缓急,把握主次矛盾,做事要抓根本,否则舍本逐末,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但在我们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往往缺乏抓落实的工作技巧。

抓落实不分轻重缓急,不抓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思路不清、不多,措施不得力,结果,力气没少下,效果却不明显,落实也不到不了位。

这个工作技巧,就是备忘录,每天把自己需要做的事和需要别人做的事制成“内部备忘录”这样才能对自己关心的事不会忘记。

第四讲 做一个落实型的领导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书籍、文章都有这方面的论述,因为领导这个概念比较大,有中央领导、省级领导、厅级局、有大领导、小领导之分,大领导有大领导的要求、小领导有小领导即基层领导的要求、但大领导是由小领导做起的,就我们学校来说都是基层领导。那么,我只就基层领导如何做落实领导谈一些认识。

执行力强(抓落实好)的九个特征:

1、自动自发

一个人会做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会做还要有工作的意愿(动机),即自动自发(自加压力)。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应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这样一讲,似乎是一个普通的定义,其实它更是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

因此,我们在竞争的、高速发展的社会,每时每刻都遇到一些新

第 13 页

共 24 页 的挑战和挫折,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经历一些小风小浪。在这些风浪面前,有人退却了,碌碌一生,开始怨天尤人;也有人在同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强人名人。这一切的一切,就在于一念之差——人生的态度,面对工作、生活、人生的态度。

自动自发(自加压力)是一种可以帮助你扫平挫折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一件小事,对我们来说也许司空见惯,微不足道,但对群众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大事、难事,要通过一件件小事的办理落实,一件件难事的解决落实,积累人民群众的信任,赢得人民的支持,增进与人民间的感情。

3、为人诚信,敢于负责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人格魅力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如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即“人无信不立”。只有诚信,一个人才会去为自己许诺而积极干。不能履行职责时,给组织造成损失时,对自己的行为痛心、负责。

4、善于分析判断,应变能力强

应变能力往往表现为一时灵感,更多是捕捉到等待已久的在瞬间出现的时机,机会是平等的,看你如何判断。我们讲一切可能,一切又不可能,可能的要预测,不可能的不要忽略。不可能积累多了,就可能变为突发。遇突发事件要理性分析,果断决策,快速应对,从而化险为夷。

5、乐于学习,追求新知,具有创意

一哲学家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构成现代人才体系的三大能力。其中学习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没有关于学习的能力,其

第 14 页

共 24 页 他能力就不可能存在。

6、工作投入

什么是工作?工作是身心健康的保障,工作室人免除三大流弊:生活乏味、胡作非为、一贫如洗。工作是快乐的源泉。世界上没有不快乐的工作,只有不快乐的人。歌德说,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工作是一种苦役,人生就是地狱。潜心工作处处可成净土。

全力投入工作热情,不仅是管理者成功的要素,也是每个人获得成功的要素。没有对工作热忱,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无法坚持到底,对成功就少了一份执着。有了对工作的热忱,在执行中就不会斤斤计较得失,不会吝啬付出和奉献,而是富有激情,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7、有韧性

指具备挫折忍耐力,压力忍受力,自我控制和意志力。在艰苦、不利,面对外部和自身困难时都能坚持目标和信念,坚持完成任务。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有句著名的话:

“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的黑暗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领队伍前进,谁挺住了,胜利就属于谁。

8、有团队精神,人际关系良好

团队精神不仅仅是对下属的要求,更应该是对管理者的要求。团队合作对管理者的最终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管理者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是团队的成功之路。管理者的执行力绝不是个人勇猛直前,孤军深入,而是带领部下共同前进。

团队精神包括四方面:

第 15 页

共 24 页 ⑴认同别人:互相欣赏,互相信任 ,而不是互相瞧不起,互相拆台。发现认同别人的优点,只有会欣赏别人,才能肯定自己。

⑵主动帮助:别人有求于你是要尽力,别人无求于你时要主动。⑶无私奉献:自己奉献,组织同事额外奉献。 ⑷团队自豪感。以团队为荣,把感觉集合在一起。

9、求胜的欲望强烈

欲望是一切行动的源泉,也是支持人生不断进步的动力。没有欲望,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成功,其人生也将变迁空洞平淡。但不要偏激、劣等。

一、对工作永远怀有满腔的热忱

伟大人物对使命的热忱,可以谱写历史,甚至可以推进历史的进程。

普通人士对工作的热忱,可以改变他的人生轨迹,将他所拥有的梦想变为现实,使他从一般人变为巨人。

中央党校刘玉瑛教授说“热忱是一种具有矢量性的精神力量,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它可以调动人们积极主动工作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枯燥的工作会变得兴趣盎然,它可以帮助人们增添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即使是困难的工作,也会变得简单而做。

卓有成效的人,都是对工作怀有满腔热忱的人,他们用100%的热忱去做1%的事情,而不去计较那1%的事情的微不足道,他们能用100%的热忱去对待任何一项工作,而不去考虑那项工作的报酬如何。因为他相信,有耕耘必有收获;100%的热忱投入,一定能带来丰硕的果实。

态度热忱,会使你充满活力,工作会干得有声有色;态度冷漠,会使你垂头丧气,工作黯然失色。

第 16 页

共 24 页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如果你想在系统内创一流,你就必须满腔热忱对待上级部置、安排的任何一项工作,而不是执行的随意性。因为上级绝不需要哪种讨价还价、随随便便的下属,而是工作积极主动,勇挑重担的下属。

二、要养成尽职尽责的风格

某公司刊登一则广告,要招几名管理人员:“工作很轻松,但要全心投入,尽职尽责”。尽职尽责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如何做到“全心投入,尽职尽责”

1、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正确的职业观是“全心投入,尽职尽责”的前提。

北宋有位诗人名叫张来,有感于邻家以卖饼为职业的孩子的辛勤,为儿子写下一首诗,“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术安得闲!”这两句诗,不仅当时难能可贵,就是今天对我们也有教育意义。

2、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

既然做了领导,你是职工的希望,就应全心投入,高度负责,尽力去做。不应该以对做领导没兴趣,或者以领导难做为借口,得过且过。

美国著名思想家,巴士卡里雅说过:“你在什么位置,就应该热爱这个位置,因为这里就是你发展的起点”。

3、要有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任何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如果满足于碌碌无为,就是不忠于自己。”

——美国巴顿将军语

有这样一则故事:和尚撞钟

有一位小和尚在寺院担任撞钟之职,按寺院的规定,他每天必

第 17 页

共 24 页 须在早上和黄昏各撞一次钟。开始时,小和尚撞钟还比较认真。但半年之后,小和尚觉得撞钟的工作太简单了,很无聊,于是,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去研究如何撞得响亮,浑厚,深沉、悠远。

一天,寺院的住持忽然宣布要将他调到后院劈柴挑水,不用他再撞钟了。

小和尚觉得奇怪,就问住持:“难道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住持告诉他:你的钟撞得响是响了,但钟声空泛,疲软,因为你心中没有理解撞钟的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重要的是唤醒沉迷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深沉、悠远,一个心中无钟,即是无佛,如果不虔诚,怎能担当撞钟之职呢?

小和尚听后,面有愧色,此后,他潜心修炼,终成一代名僧。 小和尚为什么被革职,因为他对工作没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因为没有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所以撞出的钟声空泛、疲软。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一丝不苟地做好我们所担负的工作,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知识,全部智慧奉献我们所从事的职业。

三、把每项工作都当成事业去做。 三个建筑工人的故事:

某建筑工地有三个人正在工作。这时有人走近,问他们在干什么:甲说:我在砌砖头,乙说我在盖房子,丙则充满激情说:我正在建造一座雄伟的教堂。

三个人不同的回答,显示了他们对工作的不同态度。甲为工作而工作,乙为生活而工作,丙为理想为事业而工作。

结果三人因不同态度,决定了不同的命运。若干年后,甲乙依然是普遍建筑工人,丙则成为著名建筑师。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无论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要获得成功,就得把它当成事业

第 18 页

共 24 页 来做。

科学实验证明,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质量的优劣,工作效率的高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工作者的态度。

“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苟子语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对工作怀有敬畏之心,是各项事业成功的基础,怠慢轻视自己的工作是导致失败的关键。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干工作要有对干工作的信念,并追求岗位的社会价值,坚信自己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不论职位高低,只要尽心尽责,就是好领导。

四、做任何工作都追求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的反义词是应付了事。(马虎轻率、虎头蛇尾) 差不多,应付了事是一般领导干部当今最大毛病。许多人对组织布置的工作,从不认真去做,而是敷然塞责,做一些表面文章来应付。

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对组织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于拒绝执行。

如果你拒绝执行,领导者会重新安排他人顶替你的工作,如果你接受了任务而应付了事,则会使领导受蒙蔽,最终工作任务不完成。

老木匠向老板申请退休的故事:

老木匠向老板申请退休,说要回家与妻儿享受天伦之乐,老板同意了,但要求他再帮他造一座房子,老木匠也同意了。

此时老木匠,心已不在工作,用料差,干活粗。

房子建好了,向老板交差时,老板把钥匙交给老木匠说:“感谢你每年为公司所作的贡献,这座房子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请你把

第 19 页

共 24 页 家人接来居住吧。

老木匠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他为自己的敷衍塞责而后悔。

要追求精益求精,要克服马虎轻率的毛病。

并非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想去抓工作、抓落实,主要是患了马虎轻率的毛病,处理问题轻率大意,马马虎虎。还是要持之以恒,不能虎头蛇尾。刚任职三把火,时间一长三盘冰。

五、要以服从组织的决定为天职,不找任何借口。

没有借口是具有较强执行力和落实实力的表现。要养成没有任何借口的习惯。

不找任何借口的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力。

——迈迪·克里斯《像老板一样的优秀》

1、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

在西点军校,不管什么时候,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只能有四种回答:

“报告长官,是。” “报告长官,不是。”

“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报告长官,我不知道。”

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不能找任何借口。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员懂得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学会对自己行为负责!

第 20 页

共 24 页 合理的要求是训练。 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

2、没有借口就要勇于承担责任

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体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

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程度,大家都一样,能分出高低的是人的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

——陈焕然《一个整形外科博士的美丽告白》

六、做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的领导

我们队伍里也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

······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

——毛泽东

学习的能力远比其他能力更为重要。一个现在有能力的人哪怕他是博士、硕士,还是高级工程师,如果不注重学习,也会落后,变成一个“能力平平”的人,而一个暂时能力不是很强的人,只要坚持学习,善于学习,一定会成为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因此,会学习的人是最有前途的人,是最有希望成为人才的人。

——迈迪·克里斯《像老板一样优秀》

要培养有效创新的思维方式,确立起“一切都是可能”这样一种哲学观念。

举例:一组数学测试题

(里) 公里 月 月 季 天 天 周 1+1=1 2+1=1 3+4=1

第 21 页

共 24 页 点 点

月 月 年 小时 小时 (天) 4+9=1 5+7 =1 6+18 =1 这组数字游戏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有些东西看似不可思议,看似复杂难解,但只要换一个思考的角度,跳出习惯思维框,就会得出异乎寻常的答案,这就是创新思维。

借2000元,不见借条,写信说还2500元,结果回信说是2000元,不是2500元,到时归还。

新加坡发展旅游(1972年总理李光耀)要求做一个规划,旅游局打了一个不能发展旅游的报告。大意是:

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发展旅游业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后非常生气,在报告上批示: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来种植花草,在很短的时间发展成为“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排名亚洲第三。

河南焦作五台山。过去五台山山水景色优美,但鲜为人知,当地老百姓困难,后来从黑龙江调来一位书记上任后,针对焦作特点提出了发展旅游的新思路,亲自拍当地风景照,拿去报纸杂志宣传,很快焦作发展成为旅游城市,我去那天游客三万,每张门票70元,一天收入210万。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但思路一变,结果就大不一样。 下面介绍几种思维方式:

1、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跳出常规,逆事物的常规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说简单点就是“倒过来想”,一切事物都有两面

第 22 页

共 24 页 性,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有时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特点:改变常规,用新的角度、新的方式研究处理问题。 (法国种土豆的故事)

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思维方式。 特点: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培养这种方式,就是不管遇到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

相传讨公主的故事,一“理”一“砍”表明思维异于常人。

3、转向思维

转向思维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其思路在一个方向受阻时,便马上转向另一个方向。这就是常言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或者说“换一个地方打井”。

特点是:当碰到难题时,不要一条道上走到黑。 电影院里的故事:

“影片放映时请勿戴帽”无人理睬。

后改为:“本院为照顾衰老高龄的女观众,允许照常戴帽,不必摘下” 。

后来,戴帽的女观众都摘帽,因为她们谁也不愿意被看作“衰老高龄”的女人。

有的问题,一转向就解决,但有的要经过多次转向才能获得新方法、新方案。

国王画像的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一只脚瘸,一只眼瞎,这天适逢他80大寿,请来三个画家。

第一位据实作画,国王看了很恼怒,认为画得太丑,便下令把他杀了。

第 23 页

共 24 页 第二位吸取第一位教训,把他画成脚不瘸、眼不瞎的正常人,而且炯炯有神,以为博得认可或赞赏,谁知国王仍不满意,说这像根本不像他,分明是在嘲讽他!于是第二位画家也做了刀下鬼。

轮到第三位。当他画完后,国王一看,非常高兴,赏他50两黄金。原来他画的是一幅《国王游猎图》,画面上,国王正在射箭,他左腿弓右腿跪,手拉弓弦,一只眼闭,一只眼睁,瞄准前方的一只野兔。

在这则故事中,第一位没选好角度,送了命,第二位转换了角度但也没转好,第三位,重新转角度,结果获得了成功。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全部发言。再次感谢校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谢谢!

第 24 页

共 24 页

第五篇:读《基层干部抓落实浅论》心得

什么是落实?落实就是把脑子里想的、口头上说的、纸上写的东西,如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措施、方案、意见等,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

刚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深深的陷入了思考,在基层政府中落实有多重要这不言而喻,基层政府是党与群众的桥梁,两者之间的纽带;把党的思想第一时间带到,把党的关怀第一时间送到,把党的政策第一时间传达到!

所谓抓落实,就是干实事!

朴实而精短的话道出了真谛,我认为抓好落实的关键就是强部队全面建设。我身为团组织干部,在提高抓落实的能力的同时,必须还得注重能力培养、健全制度等方面。

身为团组织的一员,要切实为抓落实创造条件。团干部更要端正指导思想,尊重基层客观实际,在抓日常团工作时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不能不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明确落实责任防止轻重不分、权责不明;日常团工作要从多个方法解难题,启发在工作中除自我学习、训练外,把上级团组织的指示和基层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具体化上下功夫,结合上做文章。

在具体工作中要强化教育引导,增强责任感;把强化团活动中责任感摆在首位,履行使命的本质要求就是大力抓好工作落实,在团工作中切实做到弘扬实事求是、敬业负责的风气,有针对性抓好引导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在团的岗位上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主动接受教育,定期定量的组织集中教育,采取领导分工授课、开设《青春大讲堂》,邀请专家讲座、组织典型发言等方式,并辅以讨论交流、让青少年写出心得体会、提出意见等,以确保效果质量。充分利用团组织的特殊性,从心里引导为主,从立身做人的角度入手,适时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端正思想认识;同时自己要坚定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信念,铭记肩负职责,切实落实团组织的各项工作。

共青团组织是基层政府中的精神组织,是坚持以党的方针路线为中心的组织,是党在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基层团组织是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前沿一支队伍。因此,作为团组织的一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团组织作用。

在切实抓好团的各项工作的同时,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和服务观,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身为团干部的一员就是人民的公仆,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团干部干部要立足基层,紧扣实际,脚踏实地,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几件实事,使老百性从心底里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有办小事的成就感。

在团组织工作中要多利用手中权力去多做顺民心、得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事。倾听青少年的心声,把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当作工作的第一信号。权力的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和愿望,这才叫落实!而不能有丝毫的背离。在团的工作中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党的原则,秉公办事,把抓落实放到首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权力和义务是不可分离的观念。权力和义务同时存在于一切活动的落实之中,对于团组织的一员来讲,权力就意味着服务。绝不能忘记服务这个宗旨而一味地追求伴随权力而带来的荣誉和待遇。

务实形象要一直伴随在工作中,身为团干部,要努力培养和树立自己务实形象,认真在团的岗位上办实事、把劲头使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和基础工作基层建设上。抓落实,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形成公正、廉洁、奉献的形象。对上对下,以诚相待,绝不虚情假意,不可为讨好上级报喜不报忧,不可欺上瞒下,特别要敢讲真话。 权力观念要正。在日常团的工作中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正确地找准自己位置,关键还在于我们团干部的自身,因此一个我们在履行职务、行使权力时一定要牢记落实于人民、我们要用手中职权为广大人民、青少年服务;其次更要明确落实就是服务,要把落脚点和出发点放在为广大人民的根本上,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我们要从自身调动抓落实的积极性。给自己的团工作进行记录,把工作落实情况用更清晰直观的数字进行精细量化,抓落实的实际标准进行规划,提高抓落实的方法效益,以一颗热忱的心来牵引抓落实的作风和积极性。在团的工作中要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将日常检查评比结果详细登记并建立档案,年终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把做实事、抓落实放在首位,把不足的地方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我们要增强抓落实的自觉性;在团组织的工作岗位上要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那些困难学生勤工俭学、发放困难补助等问题,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好的学习成长。 一以贯之,海阔天空;一抓到底,柳暗花明。干工作,不能以逸待劳,也并非一朝一夕能见效,必须有水滴石穿的神经核毅力,坚定而又坚决地干下去。

上一篇:调研的主要内容范文下一篇:读张爱玲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