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相关工作制度

2022-08-27

在当今快速变化和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都与制度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是我们需要遵守的规则或行动准则。那么,制度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实验室相关工作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实验室相关工作制度

生物及化学相关企业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 1 概述

实验室管理制度是保证实验室能够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保证实验室工作有序,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重要措施。 1.1 目的

实现实验室严格有序的管理,为检验检测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行。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常规管理。 2 职责

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外来人员均必须遵守此制度。 3 实验室管理制度

3.1 实验室人员须知晓生物危害防治及相关专业知识,未经许可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3.2 实验室内禁止会客、吸烟、进食,禁止高声谈笑、大声喧哗。不得在实验室内梳妆打扮。禁止将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书籍、物品等带入实验室。

3.3 实验室应保持安静、整洁、卫生。仪器设备、样品、试剂排放整齐、位臵合理。

3.4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包括接样、样品处臵、检验、留样、送样、分包及各种仪器设备使用、运行和环境条件等记录。

3.5 应备足消毒及防护设施或材料。配备充足而优质的用于处理感染性材料或接触血液及其他体液手套,禁止带手套接触眼、鼻、粘膜和皮肤,禁止带手套离开工作区。 3.6 进出实验室应更换实验室专用工作服,离开实验室时应脱下实验室工作服,并将其挂放在规定地点,不得将工作服穿出室外。工作服应定期先高压消毒,再洗涤凉干,保持清洁卫生。

3.7 操作或接触检验样品时,应戴手套。当从事产生飞沫和气溶胶的传染性样品操作时,应配戴保护眼镜和口罩。长发须夹起并用工作帽覆盖。

3.8 进入实验室的所有样品均应视为有传染性标本,始终按有关规定采取防护措施。并应做好标记或分别放臵到适当的位臵。必要时应标记“待检”、“在检”、“留样”及“待处理”字样,或按常规分别放臵于相应的规定位臵。 3.9 实验室应依据检验检测项目及相关的仪器设备,建立健全有关操作的“作业指导书”。仪器内存的执行程序不得随意更改,如果必须改变,须经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在相关的文件中做好记录。

3.10 每次实验前应记录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检查各相关仪器设备的有关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记录。 3.11 实验前应认真核对标本的编号、顺序、数量以及所用试剂的厂家、批号、有效期等,并做好原始记录。 3.12 实验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操作。绝对禁止用嘴操作吸管。

3.13 一次性消耗性试验材料严禁重复使用。尽可能地避免使用锐器操作,必要时,使用防穿刺的容器存放针头、针筒和其他尖锐物品。

3.14 阳性标本应进行重复性检验并留样。

3.15 试验结果经核对无误后,在原始记录上做好记录并由实验人、复核人员签字后按照检验检测结果的报告规定报告结果。

3.16 每次实验弃用的物品,包括剩余标本、试剂盒余品、用过的一次性手套、加样吸头、一次性试管、废弃液等,应视作传染性物品,经严格的消毒后集中处理。所有废弃固体物品须经121℃ 20min消毒后再集中统一处理。 3.17 实验完毕后,按照实验室《消毒清场制度》执行,确保实验室整洁、卫生。

3.18 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应按照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程序》处理。

3.19对实验室内的仪器、实验工具和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校准。按照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程序》执行。

3.20 实验结束后应按相关规定,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做好统计工作。 3.21 离开实验室时应用70%酒精或1:200 84消毒液浸泡双手3-5分钟后再用肥皂、流水冲洗。打开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进行空气及表面消毒处理。切断电源,关闭门窗和水管,离开实验室。

3.22 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参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制度 1 目的

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管理,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与传染性疾病检测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的管理。 3 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负责实验室工作人员防护及安全措施的制定。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工作人员健康防护及安全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4 程序

4.1实验室人员须知晓生物危害防治知识,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工作人员不得在实验室内喝饮料、吸烟、吃食物和化妆打扮等;不得在实验室内会客。

4. 2实验室用品(包括工作服)不得用于其它用途;不可将私人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需穿工作服,再穿防护服;除经高压灭菌处理后洗涤外,不得将工作服携带出实验室。

4. 3工作时,要戴手套、穿工作服和隔离衣,不要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整个实验过程均须戴乳胶手套;操作时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消毒后带上新手套;当从事可能产生飞沫和气溶胶的操作时,应配戴保护眼镜和口罩;进入实验室要穿实验室专用鞋套,不得穿拖鞋和凉鞋;实验室内的所有样品均应视为有传染性标本,应始终按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4. 4尽可能避免使用锐利器械如针头、剪刀等;操作宜用不易破碎材料制品;禁止用口吸任何物质。

4.5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衣,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4.6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按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程序》处理,并立即报告实验室主任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意外伤害应遵照有关医疗原则处理;如工作人员皮肤被刺伤,应以流动生理盐水、双氧水或干净清水清洗局部或用刺激性较轻的含氯创伤消毒剂浸泡皮肤创口;样品或检测试剂溅入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溅入口内先吐出残留的液体后,用水反复漱口;遇有高危的意外事故发生,除进行局部处理外,同时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包括注射抗血清、预防性治疗、定期进行相关抗原抗体检测,必要时应休息或暂时离开岗位3个月,进行观察治疗。

4.7 实验室工作人员从事工作前必须进行HIV抗体和结核菌素试验、乙肝、丙肝等相关抗原抗体或标记物的检测;HIV抗体、HBV、HCV的复检每年进行一次。

4.8 遇有意外事故,应在接触当时、接触后6周、3个月、6个月至12个月各采血检查一次。

4.9 患有皮肤疾患,尤其有皮肤溃烂,破损情况要及时诊治,必要时应暂时离开工作岗位。

4.10《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也适用于本规定。

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目的

保持实验室安全、清洁、整齐、安静、光线适度、通风良好,防止过度的温度变化、振动、烟雾、噪声、电磁辐射和其它干扰,保证检测环境处于良好状态。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管理工作。 2.职责

2.1 安全卫生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监督管理。 2.2 各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卫生贯彻执行。 3 安全卫生制度

3.1 实验室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做好防火、防盗、安全、保密工作。

3.2 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认真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禁止带入与检验检测无关的物品等进入实验室。 3.3 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以及从事与检测无关的活动。 3.4 工作人员加班须经实验室主任同意,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5 工作完毕应将水、气阀关闭,切断电源,整理仪器附件,妥善放臵,清理验余样品,保持环境卫生,关闭好门窗。水、电、气、门、窗等应始终处在安全状态。

3.6 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员要经常检查实验室的卫生及不安全因素,每月和节假日前实验室主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认真研究制订整改措施。 3.7 菌种、毒种、具有传染性或剧毒试剂、强酸强碱及贵重仪器应指定双人负责保管,并配备专用安全储存设备;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物品应放臵在安全的地方,并有明显标志,实验室工作人员需熟悉试剂、药品、仪器及设备的放臵处,使用结束后,要将试剂和药品放回原处,妥善保管,确保安全存放、避免流失、污染,严防相互作用发生安全事故。 3.8实验室的用电设备、电源线路、上下水道等有关设备的安全性能均符合使用要求,严禁带电检修。实验结束清场后应及时关闭电源开关,离开实验室时要切断总电源、水源、气源,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3.9使用强酸强碱和易爆药品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爆炸事故;在研磨有毒药品时,应带口罩及防护眼镜或在特制的玻璃罩中进行。

3.10档案室、样品室应配备专人进行管理,并对档案、样品及其存放设施的安全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3.11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包括标准物质)的外借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并在相关的管理员处登记备案。 3.12工作人员在试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检验标准,确保人身安全,试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废物和废液均按《废弃物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试验中易产生有害气体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3.13未经批准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3.14如发生安全事故,按《意外事故的处理程序》进行。 3.15《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也适用于本规定。

实验室安全制度

实验室安全规定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各种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以及水、电、煤气,还会经常遇到高温、低温、高压、真空、高电压、高频和带有辐射源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若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实验室必须按"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要求,建立健全以室主要负责人为主的各级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责任制和各种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1.重要规定:

1.1穿著规定:

1. 进入实验室,必须按规定穿戴必要的工作服。

2. 进行危害物质、挥发性有机溶机、特定化学物质或其它环保署列管毒性化学物质等化学药品操作实验或研究,必须要穿戴防护具(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

3. 进行实验中,严禁戴隐形眼镜。(防止化学药剂溅入眼镜而腐蚀眼睛)

4. 需将长发及松散衣服妥善固定且在处理药品之所有过程中需穿著鞋子。

5. 操作高温之实验,必须戴防高温手套。

1.2饮食规定: 1. 避免在实验室吃喝食物且使用化学药品后需先洗净双手方能进食。

2. 严禁在实验室内吃口香糖。

3. 食物禁止储藏在储有化学药品之冰箱或储藏柜。

1.3药品领用、存储及操作相关规定:

1. 操作危险性化学药品请务必遵守操作守则或遵照老师操作流程或进行实验;勿自行更换实验流程。

2. 领取药品时,该确认容器上标示中文名称是否为需要的实验用药品。

3. 领取药品时,请看清楚药品危害标示和图样;是否有危害。

4. 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强酸强碱性、高腐蚀性、有毒性之药品请必定要在特殊排烟柜及桌上型抽烟管下进行操作。

5. 有机溶剂,固体化学药品,酸、碱化合物均需分开存放,挥发性之化学药品更必需放臵于具抽气装臵之药品柜。

6. 高挥发性或易于氧化之化学药品必需存放于冰箱或冰柜之中。

7. 避免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做危险实验。

8. 若须进行无人监督之实验,其实验装臵对于防火、防爆、防水灾都须有相当的考虑,且让实验室灯开着,并在门上留下紧急处理时联络人电话及可能造成之灾害。

9. 做危险性实验时必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有两人以上在场方可进行,节假日和夜间严禁做危险性实验。

10. 做有危害性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

11. 做放射性、激光等对人体危害较重的实验,应制定严格安全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12. 请将废弃药液或过期药液或废弃物必须依照分类标示清楚,药品使用后之废(液)弃物严禁倒入水槽或水沟,应例入专用收集容器中回收。

1.4用电安全相关规定:

1. 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管理,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大功率实验设备用电必须使用专线,严禁与照明线共用,谨防因超负荷用电着火。

2. 实验室用电容量的确定要兼顾事业发展的增容需要,留有一定余量。但不准乱拉乱接电线。

3. 实验室内的用电线路和配电盘、板、箱、柜等装臵及线路系统中的各种开关、插座、插头等均应经常保持完好可用状态,熔断装臵所用的熔丝必须与线路允许的容量相匹配,严禁用其他导线替代。室内照明器具都要经常保持稳固可用状态。

4. 可能散布易燃、易爆气体或粉体的建筑内,所用电器线路和用电装臵均应按相关规定使用防爆电气线路和装臵。

5. 对实验室内可能产生静电的部位、装臵要心中有数,要有明确标记和警示,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要有妥善的预防措施。

6. 实验室内所用的高压、高频设备要定期检修,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凡设备本身要求安全接地的,必须接地;定期检查线路,测量接地电阻。自行设计、制做对已有电气装臵进行自动控制的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经实验室与设备处技术安全办公室组织的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自行设计、制做的设备或装臵,其中的电气线路部分,也应请专业人员查验无误后再投入使用。

7. 实验室内不得使用明火取暖,严禁抽烟。必须使用明火实验的场所,须经批准后,才能使用。

8. 手上有水或潮湿请勿接触电器用品或电器设备;严禁使用水槽旁的电器插座(防止漏电或感电)。

9. 实验室内的专业人员必须掌握本室的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10. 机械设备应装设防护设备或其它防护罩。

11. 电器插座请勿接太多插头,以免电荷负荷不了,引起电器火灾。

12. 如电器设备无接地设施,请勿使用,以免产生感电或触电。 1.5压力容器安全规定

1. 气瓶应专瓶专用,不能随意改装其它种类的气体;

2. 气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易燃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 5 米;氢气瓶最好隔离;

3. 气瓶搬运要轻要稳,放臵要牢靠;

4. 各种气压表一般不得混用;

5. 氧气瓶严禁油污,注意手、扳手或衣服上的油污;

6. 气瓶内气体不可用尽,以防倒灌;

7. 开启气门时应站在气压表的一侧,不准将头或身体对准气瓶总阀,以防万一阀门或气压表冲出伤人。

8. 搬运应确知护盖锁紧后才进行。

9. 容器吊起搬运不得用电磁铁、吊链、绳子等直接吊运。

10. 厂内移动尽量使用手推车,务求安稳直立。

11. 以手移动容器,应直立移动,不可卧倒滚运。

12. 用时应加固定,容器外表颜色应保持显明容易辨认。

13. 确认容器之用途无误时方得使用。

14. 每月检查管路是否漏气。

15. 查压力表是否正常。 1.6环境卫生

1. 各实验室应注重环境卫生,并须保持整洁。

2. 为减少尘埃飞扬,洒扫工作应于工作时间外进行。

3. 有盖垃圾桶应常清除消毒以保环境清洁。

4. 垃圾清除及处理,必须合乎卫生要求应按指定处所倾倒,不得任意倾倒堆积影响环境卫生。

5. 凡有毒性或易燃之垃圾废物,均应特别处理,以防火灾或有害人体健康。

6. 窗面及照明器具透光部份均须保持清洁。

7. 保持所有走廊、楼梯通行无阻。

8. 油类或化学物溢满地面或工作台时应立即擦拭冲洗干净。

9. 养成使用人员有随时拾捡地上杂物之良好习惯,以确保实习场所清洁。

10. 垃圾或废物不得堆积于操作地区或办公室内。

11. 工业消防用水,应与饮用水分别由不同放于一定处所。

12. 盥洗室、厕所、水沟等应经常保持清洁。

2.安全防护2.1防火1. 防止煤气管、煤气灯漏气,使用煤气后一定要把阀门关好;

2. 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

3. 金属钠、钾、铝粉、电石、黄磷以及金属氢化物要注意使用和存放,尤其不宜与水直接接触;

4. 万一着火,应冷静判断情况,采取适当措施灭火;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水、沙、泡沫、CO2 或 CCl4 灭火器灭火。

2.2防爆2.1化学药品的爆炸分为支链爆炸和热爆炸1. 氢、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一氧化碳、水煤气和氨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至爆炸极限,一旦有一热源诱发,极易发生支链爆炸;

2. 过氧化物、高氯酸盐、叠氮铅、乙炔铜、三硝基甲苯等易爆物质,受震或受热可能发生热爆炸。

2.2防爆措施1. 对于防止支链爆炸,主要是防止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散失在室内空气中,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当大量使用可燃性气体时,应严禁使用明火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

2. 对于预防热爆炸,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必须分开存放,使用时轻拿轻放,远离热源。

2.3防灼伤除了高温以外,液氮、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醋酸等物质都会灼伤皮肤;应注意不要让皮肤与之接触,尤其防止溅入眼中。 2.4防辐射1. 化学实验室的辐射,主要是指 X-ray, 长期反复接受X-ray照射,会导致疲倦,记忆力减退,头痛,白血球降低等。

2. 防护的方法就是避免身体各部位(尤其是头部)直接受到X-ray照射,操作时需要屏蔽和缩时,屏蔽物常用铅、铅玻璃等。

3. “三废”处理3.1 废气1. 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毒气排到室外;

2. 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具备吸收或处理装臵。

3.2废渣少量有毒的废渣应埋于地下固定地点。

3.3废液

1.对于废酸液,可先用耐酸塑料网纱或玻璃纤维过滤,然后加碱中和,调PH值至6-8后可排出,少量废渣埋于地下。 2. 对于剧毒废液,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毒害作用后再进行处理。

3. 实验室内大量使用冷凝用水,无污染可直接排放。

4. 洗刷用,污染不大,可排入下水道。

5. 酸、碱、盐水溶液用后均倒入酸、碱盐污水桶、经中和后排入下水道。

6. 有机溶剂回收于有机污桶内,采用蒸馏、精馏等分离办法回收。

7. 重金属离子(包括 )沉淀法等集中处理:

4.实验室伤害的预处理

1. 普通伤口:以生理食盐水清洗伤口,以胶布固定。

2. 烧烫(灼)伤:以冷水冲洗15至30分钟至散热止痛→以生理食盐水擦拭(勿以药膏、牙膏、酱油涂抹或以纱布盖住)→紧急送至医院。(注意事项:水泡不可自行刺破)

3. 化学药物灼伤:以大量清水冲洗→以消毒纱布或消毒过布块覆盖伤口→紧急送至医院处理。

第二篇:实验室认可相关要求

一、实验室认可对人员岗位的要求

1、最高管理者

由正式任命文件,接受实验室认可的知识培训,能够明确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掌握实验室的主要经营范围、发展方向等。

2、质量负责人

1人,可以由实验室某一管理人员兼职,须有一定的管理权力,能够将管理体系有效贯彻执行;须有快速接受、学习能力,能够在咨询师指导下快速熟悉实验室认可的基本要求;须有实验室检测工作经验,熟悉本实验室检测能力范围和大部分检测项目的技术要求,能够配合咨询师将管理体系的要求与本实验室实际相结合。 技术负责人

1人,可以专职也可以兼职,要求必须熟悉本实验室全部检测领域的技术要求,包括检测人员能力培训、仪器设备技术指标、检测过程需要消耗使用的各种试剂或材料、检测方法标准、检测室设施环境条件要求、仪器设备量值溯源(计量检定)、样品抽取的有关技术标准、样品接收和存贮的有关技术要求及留样要求等。 授权签字人

要求在申请认可的检测能力范围内每个领域至少两名,如果授权签字人能够熟悉申请认证认可的全部范围的话,那总共需要两名授权签字人即可。授权签字人都是兼职,一般情况下技术负责人要做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需要接受评审组的现场考核,必须熟悉签字领域的技术标准要求,必须要考核合格,否则将来无法对外出具报告。

5、内审员

全部兼职,为确保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一般要求各部门至少一名。要求熟悉检测工作,思维敏捷,为人正直,工作作风严谨。接受内审员培训并且考核合格,获得内审员证书。

6、监督员

一般由检测室主任兼职即可,数量根据检测室部门数量而定,监督人员一般占从事检测和(或)校准人员的5% - 10%,至少应有1人。监督员必须熟悉本部门检测工作流程、检测方法和结果数据核查等技术要求。 管理部门

1) 主任:可以兼职也可以专职,具备一般协调能力即可,没有特殊要求; 2) 档案管理员:一名,要求熟悉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勤奋、严谨、认真,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熟悉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

3) 业务收发员:专职一名,负责委托检测任务的接收,熟悉本实验室检测能力范围内的所有样品的接收基本要求,反应敏捷,思路清晰,接受能力快。现场评审时肯定要接受考核;

4)样品管理员:一名,一般是兼职,负责样品流转过程管理、留样管理等,没有特殊能力要求,只要能够工作认真即可;

5)计算机管理员:一名,负责计算机系统的管理、维护保养、检测报告的打印、复印等工作。熟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知识即可;

6)采购员:一名,负责各种试剂、耗材等物品的采购工作,要求能够掌握常用试剂、耗材的技术要求,责任心强;

7)设备管理员:一名,一般是兼职,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维护维修、计量检定等工作管理,要求掌握常用办公软件使用、各类仪器设备基本技术指标要求、掌握计量法知识、熟悉国家量值传递系统基本情况等;

8)安全员:一名,一般是兼职,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管理,熟悉水、电、火等方面安全工作管理;

9)物品员:一名,一般是兼职,负责各种物品、耗材的库存管理工作,无特殊要求。

8、专业科室

实验室应根据计划开展的检测能力范围而确定专业检测室的数量,由技术负责人根据经验判断,没有严格要求,能够基本体现工作分工即可。

1)主任:熟悉本专业室负责的检测项目的基本要求,能够领导本室人员完成检测任务即可。

2)检测人员:熟练掌握所负责的检测项目要求,熟练操作,经过培训获得上岗证。每个检测项目至少两名检测人员,不同检测项目之间可以兼职。

二、实验室认可对设施环境条件的要求

1、设施环境条件必须满足规定要求

不同的检测/校准项目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很大差异,根据认可准则5.3.2条的规定,“相关的规范、方法和程序有要求,或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

对环境条件比较敏感的检测/校准项目,实验室必须满足相关要求并进行监测、控制和记录。例如在纺织品检测实验室中,物理指标(如强力、伸长、捻度、细度、防织材料静电性能力电压半衰区的测定等)检测时环境条件必须符合标准规定,检测区域内必须配置温度自动记录仪(或温湿度自动监控装置),并且保留工作期间的连续监控记录。

对环境条件无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实验室无需进行监测、控制和记录。例如,在黄金珠宝检测实验室中,有的仪器和方法对环境无特殊要求。

2、对检测/校准区域的进入和使用实施控制

为获得正确的检测/校准结果,实验室必须对检测/校准区域的进入和使用实施有效控制。具体措施和办法用:

1)按功能对实验室区域进行划分

不同工作对环境要求不同,因此要对实施室区域进行划分和标示。实验室可按功能划分为办公区、检测/校准区、维修区、科研区和接待区。按试验要求,检测/校准区又可分设温湿度高稳定作业区、高电压作业区、超洁度作业区、无菌作业区等。 2)对人员进入的控制

进入实验室的外来人员应经批准。为避免不正常的干扰,对实验室内部人员也应予以控制,以限制非授权人员的进入。为此,有的实验室采用可自动识别的门禁系统。否则,对人员进出造成温湿度波动而影响检测/校准结果的房间,应设立“正在工作,请勿干扰”的警示标识。对有卫生要求的,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进行消毒或采取其他净化措施。

3)对实验区或使用的控制 例如,校准/检测区中不得从事与检测/校准无关的工作,不得接受外来人员的技术咨询。在校准实验室的某些区域(例如天平、量块、砝码),由于相对湿度要求小于60%,不允许用水;在磁测校准区域,不得带入手机。

三、实验室认可对设备的要求

1、设备配备要求

实验室应配备正确开展检测/校准所要求的全部设备(包括自身的、租借用的、客户提供的)。所用设备(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指标和功能应满足要求。使用固定控制以外的设备(包括现场检测/校准)时,应按相关附加程序执行,以保证最终检测/校准结果的质量满足本准则要求。

2、设备校准要求

对检测/校准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关键量或值(如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最大允差、反抗偏移性、重复性、漂移、分辨力等)应进行校准,并制定校准计划。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将计量检定分为首次检定和随后检定两种形式,前者是判定设备是否完全满足规定的要求;后者是判定设备是否保持了主要的计量特性。本条也规定了设备在投入工作(即第一次使用)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而在每一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或校准。设备应在校准/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3、授权要求

所有设备,尤其重要设备应由指定的操作人员操作,操作人应经过培训,持有操作证。有关设备使用和维护的作业指导书(包括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说明书或有关手册)应现行有效,便于有关人员取用,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设备标识管理

对结果有影响的每台设备及其软件,只要可能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如设备管理编号;

5、设备档案

实验室应建立对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设备档案。一般以一台一档的方式建立档案,对于同类的多只小型计量器具可以建立量具台账,建立一个档案,集中存放相关材料。设备技术档案中一般包括如下基本信息

设备情况登记表,如设备、软件及厂家的名称,管理编号,规格型号、出厂编号,设备使用部门、存放地点等其他唯一性标识的记录; 产品合格证;

使用说明书原件(如为外文应有译本); 安装、调试记录及验收过程的其他文件; 操作规程、自校规程、期间核查规程;

校准证书(或计量检定证书、测试证书、自校报告); 用过的“设备使用记录表”

设备维护、维修方面的记录; 其他与该设备有关的资料。

6、设备管理程序

包括对设备安全处置、运输、贮存、使用和维护的要求。要求实验室编制设备维护、管理程序,并认真实施,以确保设备性能完好、功能正常。某些日常维护工作不仅有助于防止设备发生故障,而且还减少了仪器性能超差的风险

7、对不合格设备的管理要求

该要求明确了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不合格的设备,二是如何处置不合格设备,三是发现不合格后,要求对先前检测/校准造成的影响进行追溯。需要指出的是,设备出现缺陷不仅是现在的问题,有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设备由量变到质变。目前出现的缺陷是过去问题的积累,对设备应利用技术进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设备偏移的趋势采取预防措施。如果没有日常的质量控制,就需要向前追溯,评估设备出现缺陷给客户带来的影响,甚至要通知客户。

8、对设备校准状态标记的管理要求

明确了需进行校准状态标记的范围和标志内容。准则并没有规定具体用什么标记,譬如,既可用三种标记表示合格(绿)、准用(黄)和停用(红),也可用五种标记即合格、准用、限用、停用和封存。有些与出数据无直接关系的设备如稳压电源、空调机、变压器等,它们功能是正常的,贴黄牌就不太适合;一般贴绿牌,并加盖“非计量”以示区别,有些直接用“功能正常”标记。

9、对不在直接控制范围内的设备要求 如设备外借、开展现场检测/校准等,当设备返回后,在继续使用前必须对其功能与校准状态进行核查,证明满意后才能使用。

10、对设备进行“期间核查”的要求

核查标准是用来代表被测对象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仪器、产品或其它物体,它的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都应接近于被测对象,而稳定性要比实际的被测对象好。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设备都需进行期间核查只有那些漂移率较大,使用非常频繁的设备才需要进行。因此对于设备来说,此项要求不是强制的,条款也是“当需要时”才进行。但实验室应编制“期间核查的程序”,列出清单,按计划和程序要求实施。

11、对设备的防护要求

本条款是对带有调节的设备而言的,如设备带有一个或几个电位器、可变电容器、或其它能影响仪器的一个或多个校准点的类似元件的仪器。校准过程中发现某个检查点超差或非常接近超差时,往往需要对这些调节器进行调整以恢复正常。此时,实验室应有措施防止对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的随意调整而影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第三篇:北大医院中心实验室开展线粒体基因相关疾病的基因诊断

中心实验室在与小儿科和神经科多年合作研究基础上,经2000年~2003年对本院儿科门诊和病房、神经科门诊、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和天津儿童医院等单位的病人进行基因诊断研究的基础上,正式开展以下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项目(已于2001年底得到改革办批准上报卫生局,按100元/人份收费。在此试运行期间我室不直接接待病人,而由合作的临床科室采血,由卫生员转送标本)。

本室负责人:戚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神经遗传病 实验人员:张英、王松涛、钮淑兰

报告和咨询医师:马祎楠(66551122-2045)

基因诊断实验室:科研楼五层

26、37号

病种:在临床表现典型、有母系家族史和血乳酸/丙酮酸阳性的情况下可选择以下检查: 1. MELAS、(mtDNA3243位点)

2. 母系遗传糖尿病(mtDNA3243位点) 3. MERRF(mtDNA8344位点)

4. Leigh综合征(mtDNA8993位点)

5. LHON(Leber病,mtDNA11778位点)

6. 药物性耳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发,mtDNA1555位点)

取血要求:

3~5 ml抗凝全血(除肝素外的所有抗凝剂均可)

填写申请单,并提供主诉和诊断依据(如生化、眼底、影象和最小运动量试验结果)

收标本时间:周一~周五全天8:00~16:00 收标本地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门诊部(位于平安大街厂桥路口南侧)科研楼一层

26、21和25号房间。

报告周期:一周出口头报告,正式报告10天(带图片)。 联系电话:66551122-转分机 联系人:王松涛(分机2044),马祎楠(2045);张英/钮淑兰(分机2656/2752/2748)

第四篇:血库相关工作制度

血库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1. 输血科(血库)主任(副主任)职责

①在医院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输血科(血库)的行政管理及业务技术工作。

②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有检查,有总结,定期向上 级主管部门汇报输血工作情况。

③督促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临床输血的需求。大力提倡成分输血,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水平和指导临床输血的水平。

④负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技术考核。负责安排进修生和实习生的临床教学。

⑤制定科研计划,检查进度,总结经验,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加快实现输血技术和设备现代化的步伐。

⑥认真做好管理工作,大胆探索,勇于改革,不断提高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⑦经常与各临床科室保持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⑧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2.主管技师(主治医师)职责

①在主任的领导下,参与医、教、研各项日常工作。

②协助主任督促各级人员严格遵守各种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

③负责经常检查血液质量,做好血液贮备工作。

④指导和参与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血液出入库登记和发血工作,解决业务 上的疑难问题。

⑤根据“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具体负责室内质控工作。

⑥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反应情况和输血感染相关疾病,并做好记录。

⑦负责进修生、实习生的教学工作。

⑧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输血技术动态,创造条件开展新的技术项目,提高业务水 平。

⑨负责做好各种资料的记录、统计和总结工作。 ⑩参加本科值班。

3.检验技师(医师)职责

①在科主任领导和主管技师指导下,参与本科医、教、研各项日常工作。

②参与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血液保存、血液出入库登记和发血工作。

③参与指导和培训进修生、实习生工作。 ④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参加科研工作,开展新业务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⑤负责药品、器材的申领和管理。 ⑥负责做好本科各项登记统计工作。 ⑦参加本科值班。

4.检验科技士职责

①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技师指导下担任科内各种日常工作。 ②负责血液出入库登记、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发血工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

③负责贮血冰箱的保养和管理、血液贮存和血液质量检查。 ④定期负责贮血冰箱的清洁工作,定期鉴定超净工作台无菌情况(细菌培养)。

⑤负责科内各项目登记统计工作。 ⑥参加本科值班。

5.血库组长职责

1、在主管院长领导下,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和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协助科主任负责血库工作和血库值班人员的业务指导工作。

2、严格执行贮、供血技术操作规程,在血液入库、贮存、发放的各工作环节中,认真核对其品种、数量、规格、型别、外观质量等内容是否符合标准,避免差错,要做好各项登记及微机输入,票据打印,统计及各种资料的收集存档工作。

3、负责血库贮血,消毒设备的保管和维护,负责将血液、新鲜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按保存条件要求分类存放。每天至少四次检查冰箱温度及运转情况并记录,随时检查、发现、解决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4、负责对用血单位的供血和预定登记工作,要求服务热情,动作快捷,手续严格,清楚明确,检查血液若出现肉眼可见的凝块、溶血、脂肪血、血袋渗漏、可疑细菌污染情况之一都不得发出。

5、负责指导送血人员严格履行血液的运输标准,按要求进行血液的包装和保温,负责收集临床单位的用血情况信息反馈,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尽快予以回复。

6、严格履行交接班手续,负责指导值班人员除要将不同血型、不同品种、不同采血日期的血液分类存放外,对未复检血、待查血和已复检可发血一定要严格区分,分别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7、每天进行一次紫外线照射和含氯消毒剂的表面消毒,每周一次进行贮血冰箱的清洁消毒,并记好消毒和温度记录,检查温度报警装置时刻保持正常,做好废旧血液的审批报废登记和污物处理工作。

8、每月初的第一个工作日对上月的入库和个单位用血数量,报废血数量进行统计,打印明细统计表报送主管领导及财务室。要加强业务学习,断提高服务质量。

血库值班人员岗位职责制度

1. 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技术,自觉严格遵守院内和科内各项规章制度,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 坚守工作岗位,不离岗,不脱岗,不在工作时间办私事。 3. 主动配合临床各科做好全院医疗抢救供血工作。掌握贮血、供血情况,及时向血液中心预约补充。

4. 积极开展成份输血,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确保医院成份输血率达90%以上。

5. 遵守本科技术操作规程,准确迅速地完成日常工作。

6. 承担输血医学教学任务;配合临床开展科研工作及新试验项目。 7. 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危急、危重病人用血应优先处理,优先供给。

8. 值班者每天询问输血反应情况,发现较严重的反应时,应立即追查原因并与临床科室一起做好病人的救护工作。

9. 值班者负责本科的安全保卫工作,做好冰箱,烘箱,离心机及门、窗、水、火、电等的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10. 认真做好交班记录,要求书写交班内容完整,字迹清楚,签名规范。

临床输血工作制度

1、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2、临床用血包括使用全血和成份血。不得使原料血浆,除批准的科研项目外,不得直接使用脐带血。

3、临床用血应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其用血应由指定的血站供给。但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除外。

4、经治医师给患者施行输血治疗前,应向患者或家属告之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输血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并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无家属签字或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5、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输血日期前交血库备血。

6、经治医师在申请输血的同时应对受血者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Rh(D)血型、肝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抗体(HCV)、梅毒螺旋体试验(TPPA)、爱滋病抗体(HIV)。

7、血库收到输血申请单与受血者血样后,要逐项进行核对,并对供 受血者血样复查ABO血型,RH血型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 配血。交叉配血包括:全血、各种红细胞液及浓缩血细胞。机采 浓缩血小板血浆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8、配血合格后,填写《输血记录单》,并由医护人员到血库取血。发、取血双方要对输血进行三查七对一确认,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9、血液发出后,受供血者血样应在2—6冰箱保存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10、输血前和输血时都应有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容,并再次确认用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11、临床取回血要尽快输,输血过程要先慢后快,严密进行观察,疑为输血反应立即停输,查找原因并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返给血库保存。

12、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上。

13、血库每月5日之前统计,上报血站。

临床输血流程

输血申请→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交叉配血→血液入库、核对、储存→发血→输血。

一、输血申请:

1、输血申请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熟同种异型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的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术前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储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4、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6、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取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7、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输血科(血库)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

签字,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

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主治医师和人员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二、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填写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时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学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 双 方进行逐项核对。(三查七对一确认:三查:病人标本,供血者标本及血袋,配血报告单。七对:姓名,性别和年龄,床号,病案号,血型,输血单,诊断。一确认:病人与配血报告单相符)。

三、交叉配血:

正定型 、 反定型、Rh(抗D)、抗筛检测,交叉配血为凝聚胺法。

四、血液入库、核对、储存:

1、全血成分血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 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输血科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二十年。

3、按A,B ,O ,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份分别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 内,并有明显标识。当贮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4、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清理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 〈8cfu/10分钟或〈200cfu/mm为合格。

5、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 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6、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实验结果、以及保存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7、出现有血液,血袋等质量问题一律不得发出。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A、血袋有破损,漏血。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B、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C、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D、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壮物或粗大颗粒。

E、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限不清或界限上出现溶血。

F、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G、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8、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度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9、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血袋送回输血科 (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10、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五、发血:

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持《取血单》到输血科 (血库)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确认发、取血时间签字后方可发出。

3、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度冰箱,至少七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4、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六、输血: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由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A、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B、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6、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作以下核对检查:

A、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B、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

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

Rh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C、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D、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血浆结合球蛋白的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并检测相应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E、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液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浆做细菌学检验。

F、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G、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7、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给输血科(血 库)保存。

8、输血完毕后,医务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贮存于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工作交接班制度

1. 准时交接班。

2. 交接班时仔细检查试剂是否在保质期。 3. 登记水浴箱.冰箱温度。

4. 核对保留标本是否过期,过期的弃于专用垃圾桶。 5. 详细介绍用血情况,预定用血情况。 6. 查看登记情况。 7. 查看水电情况。

工作环节交接班制度

一、 血库交接班时间为夏季8:00~18:00,冬季8:00~17:30,值班人员必须按时交接班(特殊情况除外)。

二、 交班内容包括: 1手术备血情况。

2库内储血情况(包括成分血,全血的各型存储量等) 3设备状况(温度是否稳定,电源是否完好。) 4消毒情况纪录

三、 交接双方必须同时在场,确认以上内容符合后,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字。

血库耗材领取制度

一、 每月由组长根据使用状况派专人领取物品。并保存好领取物品的清单。

二、 领取物品时注意积压不要过多并做好物资财产的清点工作。

三、 各种物品领回后分类保管,做到帐物相符。

四、 要以节约的原则审核低值易耗物品的领取,可领可不领的物品坚决不领。

五、 严保库房安全,注意防水防火。

库房管理制度

1. 库房内的各种物品应分类存放,保管人员必须严守职责,严防损害变质,做到帐物相符。

2. 采购的物资必须经库房保管员严格验收后才能入库,单据手续必须齐全后才可入帐结算。

3. 保管人对库存和管理的物资财产按性质,用途分类分项,对保管的物资数量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以防物资短缺或积压。领用物品应填写领料单。

4. 随时作好清点工作,对报损物资填写报损报废单,经办理报废手续后消帐。

5. 管理人员要作好登记工作,定期向各科室通报消耗物品的应用情况。

6. 危险物品的管理:

(1) 凡强酸强碱.剧毒物品.易燃易爆物品,都必须按有关规定购进,存放,使用和管理。

(2) 对危险物品要做到保管条件适宜,领发使用按规定,手续齐全,按规定严格管理并详细登记。

7. 严保库房安全,管好水,电,暖气设备,注意环境温,湿度,作好防鼠防盗工作。

8. 不许无关人员进入库房,更换管理员时要作好清查与交接工作。 新入院及进修人员输血知识培训制度

为了更好的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的精神,我院医务科、输血科制定了“新入院及进修人员输血知识培训制度”如下:

一、 凡新入院及进修人员在入院期间由医务科进行输血知识培训;

二、 了解当前临床输血的新进展;

三、 了解国家有关输血的政策法规;

四、 了解成份输血的优点;

五、 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及输血病例的正确书写;

六、 了解我院有关临床输血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

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1. 根据血库工作特点,人员结构制定培训计划,鼓励各级技术人员的在职学习。

2. 采取请专家讲授和选派业务骨干进修学习等多种途径,使大家不断掌握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3. 每次培训.进修都要记录,为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和考评提供依据。

4. 对新分配的毕业生和新调入人员,上岗前必须先在各科室轮训,经考核后方能正式上岗。

输血文案保存管理制度

1. 注意文案是否填写完整,缺无的要及时联系当事人填写完整。 2. 按时间和病区分类保存。

3. 最好能建立索引,以便方便查阅。注意保持输血文案的清洁干燥,防止霉变,虫蚀,火灾。

4. 输血文案每年年终进行彻底整理归类,送病案室保存。 5. 执行保密制度,未经批准不得随意翻阅.抽取和更改资料内容。 6. 借阅输血文案要认真做好登记。

污物处理制度

1. 按操作规程存放各类废弃物品,不许随便摆放和倾倒。 2. 对一次性用品用过后毁型存放,所有固态废弃物品必须放垃圾专用袋内,防止散落。

3. 废血的处理:要在特殊容器内用1~2%的含氯消毒剂浸泡6小时以上再行处理。

4. 废液的处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放入消毒液浸泡6小时以上稀释排放。

5. 正确选用各类消毒液和污物处理措施,由于工作疏忽造成污染者,要依情节予以处罚。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

1. 医务工作者应恪守职业道德,严守“医德规范”和“医务人员行为规范”。文明行医,依法行医。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力,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意思与秘密。 2. 检验科开展性病检测项目(如:梅毒、淋病、艾滋病初筛实验)工作人员有义务保护患者隐私。检测出“阳性”结果时应慎重报告,与主管医生或患者本人沟通,了解病史,确认与临床相符再做出报告。

3. HIV抗体的检测工作不同于其他的临床项目,应严格检测程序和结果判定。对HIV抗体阴性者如近期有高危行为或有急性流感性症状等情况,为排除“窗口期”的可能,建议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连续两次。

4. 初筛“阳性”结果,不能出具报告,更不能告知受检者,但应逐级上报医务科,保健科,并及时将血样送确证实验室。 5. 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妥善保存实验记录,严格保密,未经上级行政部门许可,不得行无关人员或单位提供任何检测情况或被检者个人情况。

6. 对HIV抗体确认阳性结果,要以机密级报告,反馈。再对阳性者告知检测结果时,要先做好法律、医学,生活等方面的咨询。 7. 凡是引起患者家庭或社会较严重后果的传染病或性病:如淋病、梅毒、艾滋病等检测呈阳性的患者在发出检验报告前要严格核对并进行复查,确认无误后方可签发报告。

8. 由临床科室发检验报告时要有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亲自交给临床医生,并瞩其要保护患者的隐私。

9. 必要是要由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亲自将检验报告发给患者本人,当患者询问时,要耐心的向患者解释,不要歧视患者,要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不受侵害,向患者解释时要避开其家属或其他亲属。

艾滋病登记和报告制度

1. 按卫生部《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进行HIV抗体的筛查,登记与报告。

2. 严格按HIV初筛实验室工作规范标准进行献血员和采集血液的初复查筛查,对初筛阳性者严格履行登记呈送报告程序和保密制度。 3. 血站只具有HIV抗体的初筛实验室检测资格,无全出具抗HIV阳性报告,也不得向受检者宣布初筛阳性的检验结果。

4. 对于经初复查试验阳性者必须将血样(包括血袋)连同填好的HIV检测确认试验送检单尽快呈送市CDC中心做确认试验。送化验单包括具体的OD值和CUTOFF值及所用试剂的名称厂家批号和有效期。送检化验单必须有一名直接操作人和一名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负责人签名。

5. 对送检的HIV初筛阳性者的个人资料单独存放,对HIV抗体确认试验室发回的确认阳性结果只报告主管医生及性病艾滋病管理处责任人处理。

6. 每月5日前按统一表格将上月HIV抗体检测数报告属地管理机构。 7. 每年对HIV的全部检查情况汇总上报并存档。

第五篇:死因监测工作相关制度

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一、为妥善保管和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加强死因监测档案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死因监测档案包括死亡报告卡片、登记册、报表等监测的原始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

三、死因监测资料设专人负责监测档案的管理,科室人员负责自身工作范围内业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四、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注意防火、防虫、防潮、防鼠,保证档案的绝对安全。对有损坏的资料及时进行修复、复制。

五、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死亡个案资料的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公布。绝密档案专柜保管。计算机录入需保密的资料要加密保存。

六、借阅、抄录、复印、备份监测资料必须出具有关单位证明,并由疾控中心主任签字批准。发生失密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当事人和管理人员责任。

七、死因监测工作的原始记录要长期保存,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使用有效的方式备份保存,应有两套备份。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制度

一、为提高死因监测工作人员死因监测方面的业务素质,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采取逐级培训的形式,县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对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培训,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对本单位内部及辖区村级医疗单位进行培训。

三、对新从事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每年举办一起死因监测工作培训班,对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和厂矿医院的死因监测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和防疫医生有针对性地业务知识培训。

五、各乡镇卫生院以举办学习班或以会代训的方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对辖区从事监测的工作人员培训1次。

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科,派专业人员参加各乡镇的业务培训,对基层医生进行技术指导。

死因监测例会制度

一、为及时收集死因监测资料,了解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和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制度。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28日召开乡级以上医疗机构防疫例会,安排布臵监测工作,讨论死因监测工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三、各医院每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讨论会,提高死亡报告的填报质量。

四、各乡镇农村卫生工作站,每月组织辖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防疫人员召开一次防疫例会,收集、填写和审查上报的出生、死亡等监测资料,讨论死因监测相关事宜。

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人员,轮流参加各乡镇的防疫例会,了解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

六、例会应有签到,做好会议记录并妥善保存。

死因监测工作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一、为了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我县死因监测系统工作开展情况,依照国家死因监测点工作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考核对象为全县各级各类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考核采取平时与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三、平时考核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每季度检查辖区监测单位的二分之一,全年至少对辖区监测单位督导、检查2次;考核由县卫生局组织实施,考核采取百分制。

四、死因监测工作考核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规章制度、资料管理、例会和培训记录、与相关机构协调工作完成情况。

五、检查、督导和考核应有详细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要在考核材料上签名。检查结果以简报形式上报和反馈,定期进行通报。

六、每次考核结果均计入单位年终考评成绩。对死因监测工作开展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前三名给予物资奖励;对工作落后的单位通报批评,后三名单位主管领导做出书面检查,工作人员给予经济处罚。

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死亡报告和死因统计工作的管理,提高死因报告工作质量,同时,为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特制定本制度。

1、所有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死因信息责任报告人。

2、凡在医院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经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医学死亡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3、在家中或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根据死者生前的病史、体征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医学死亡证明书》报至乡镇卫生院。

4、医院死因监测管理人员收到《医学死亡证明书》后应逐项认真审核,如发现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必要时组织医院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

5、对院内死亡病例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县级医疗机构要确定根本死因并进行死因编码)。

6、对村级上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监测人员应在30天内完成审核,并通过网络进行报告。

7、医院死因监测人员要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8、医院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提高死亡登记信息报告质量,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要求,制定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制度如下:

1、乡镇以上医疗机构为死因信息网络报告的责任单位,对《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医院死因监测管理人员收到《医学死亡证明书》后应逐项认真审核,如发现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必要时组织医院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

3、医院死因网络直报人员,收到《医学死亡证明书》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对院内死亡病例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对村级上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完成审核和网络直报。

4、在进行网络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民族、户口所在地、常住地址、主要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出生日期、死亡日期、死亡地点、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或情况、根本死亡原因、最高诊断单位、最高诊断依据、填卡医生、填卡日期等信息。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打开“调查记录”栏,填写病人生前症状、体征、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等。

5、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死亡信息核实补充制度

一、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提高死亡报告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要求,制定死亡贪睡核实补充制度。

二、县疾控机构要及时审核辖区内医院上报的《死亡报告卡》,对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无法编码的《死亡卡》的死亡病例要通知报告单位进行核实调查。

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负责死亡报告的医生,对上级认为死因填报不清、急诊死亡及来院时已死亡、无诊疗记录或病史不详的个案等需要核实的个案,需查阅原始资料,必要时进行入户调查。

四、县疾控中心每季度到县公安、殡葬管理部门、妇幼管理部门、劳动局社保中心等单位查抄死亡信息,反馈给辖区卫生院,由卫生院进行数据核对,及时进行查漏补报。

五、各乡镇卫生院每月到辖区派出所、计生站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反馈给村卫生所进行死因调查,进行查漏补报。

上一篇:树转促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