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治国必先治党

2022-07-12

第一篇:浅谈治国必先治党

治国必先治党_治党必须从严

论治国必先治党 治党必须从严 摘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主要部分。从严治党的基本涵义是:要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要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五条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几十年来的宝贵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为加强纪律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党的纪律得到改进和加强。但也应该看到,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党的纪律观念在一部分党员、干部包括有些领导干部中淡漠了,从而影响了党的思想统

一、组织巩固和战斗力的提高。新形势下强调从严治党,严肃党纪,最根本的就是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做到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内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章办事。第一,必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讲政治纪律,首先一条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每个党员都要加强组织观念,顾全党和国家的大局,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在政治上光明磊落,讲真话,办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第二,必须严肃党的组织纪律。所有的党组织和党员都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做到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不论什么人,不管其职位高低,都不允许搞独断专行,或者拒绝组织的调遣和监督,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反对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决定干部人事任免,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行事,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和规定。

第三,必须严肃经济工作纪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抓紧健全财政金融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规范,有关党员和干部都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财政金融工作制度。

第四,必须严肃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严格执行群众工作纪律,任何党员和干部都不允许与民争利、以权谋私,侵犯人民群众的权益。对于那些称王称霸、欺压群众的党员和干部,必须严肃处理.怎样克服脱离群众、因循守旧、腐化变质的风险,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怎样排除各种干扰,妥善应对复杂局面,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怎样在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侵蚀的同时,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怎样以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迎挑战化危机,变风险为机遇,经受住外部环境的考验;怎样继承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夯实执政基础,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强化组织效能和严格党的监管中实

现从严治党,在加强思想建设和提高党员素养中实现从严治党。

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懈怠,从严治党一刻不可放松。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以具体的列举深刻分析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现了我们党严于自我剖析、勇于坚持真理的坦荡胸襟,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忧党兴国的坚强决心与意志。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一个信仰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政党,在任何时代都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90多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纯洁性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任务,更要在“党要管党”中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从严治党”中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就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第二篇:对治国必先治党的理解(精选)

中国共产党是掌握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核心权力的唯一执政党,党的领导干部是公共权力的掌握者。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工农兵学商,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一个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只有坚持严密的组织,严明纪律,严格管理,严肃监督,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肩负起历史使命和任命重托。从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的奋斗,最终取得在全国的执政地位。共产党之所以取代国民党在全国执政,首先是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主张,以及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政治抱负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了广大的农民、小资产阶级阶级、民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其中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员人数迅速增加,很多一部分人思想作风不纯,在一部分党员中出现了骄做自满,以功臣自居,出现严重命令主义作风,甚至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等, 影响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此中共中央开展整风运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厉打击、清除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等,严肃审查贪污腐化现象,提高了政策思想水平,改进了工作作风,加强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证了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胜利完成,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1951年2月,中央又提出以三年时间进行一次整党的任务,要求在中国革命胜利的新形势下,对党的基层组织普遍进行一次整顿,提高入党条件,慎重进行城市及新区的建党工作。整党分学习、登记、审查和组织处理四个阶段,着重思想整顿。这次整党一个新特点就是紧密联系当前工作,与“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结合起来,查处了一批有贪污浪费行为和官僚主义作风的党员干部及少数腐化变质分子,整党运动中清除了张子善、刘青山等一批贪污蜕化分子和各种坏分子,先后有32.8万人离开党组织,23.8万名混入党内的坏分子及蜕化变质分子被清除出党。经过整顿,党的组织成分和党员素质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对党领导全国人民恢复国民经济,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起到了重大作用。我党从过去领导武装斗争掌握局部政权,到执掌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新社会、新国家,在这划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党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执政水平、执政能力以及党员素质都亟待提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文化大革命”时期导致的党的思想、作风、组织不纯,纪律松弛,软弱涣散等问题相当严重,而整个国家和社会生活又处于空前活跃和深刻变动之中, 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整党的决定。这次整党以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为基本任务,进一步弘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比较普遍地进行了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有了明显进步。通过党员登记和组织处理,开除党籍3.4万人,不予登记9万多人,缓期登记14.5万人,受党内处分18.4万人。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新发展,为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叶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使我们党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如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面对的两大历史性课题。针对党的建设的新形势及部分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等问题,此后又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2000年在全国农

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时俱进的崭新实践。十六大以后又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教育活动与生产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原则,对全国6800多万名党员进行了一次集中教育,基本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标志着我党将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从2008年9月,中央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这些从严管党、从严治党的举措,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反观1991苏联解体。苏联亡党亡国有诸多原因,包括苏联错误的改革路线;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错误的经济制度;以及长期对外实行强权政治及霸权主义,等等。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事实上,在七十余年的苏联历史上,苏共的兴衰就是苏联这个国家的兴衰。由于苏联共产党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不注重自身建设,导致它严重脱离群众,“没有一个人出来捍卫自己的国家”,苏共已经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据1991年初的民意调查表明:苏联政府的支持率仅有13%,不支持率达73%,苏共的支持率仅有14%。在1991年的“8.19”事件中,领导者竟然没有取得人民的积极响应;在全联邦范围内取消共产党时,竟然也没有遇到党的各级组织的抵抗,没有工人、党员自发的集中起来保卫自己的党组织——事实就是这样残酷,连工人阶级也不再留恋这个工人的党和国家。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从理论是讲应该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最先进的政党,应该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受到绝大多数人民的拥护。但是,苏联共产党在执政期往往没有做到这一点,最后,不仅自身的性质公开发生了变化,也被人民所抛弃。苏共的衰亡,从某种程度来说,实际上是自身建设的失败。

苏联共产党在夺取政权时,是通过不断战胜各种反对派取得执政地位的,而且实行了高度的集权。党的主要领导人几乎都成为终生制。其中,斯大林执政29年,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党的领袖就是实际上国家元首,这种一人连续担任数十年“国家元首”的情况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少见的,由于苏共主要领导人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领袖的意志就是党的意志,党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所以领袖个人的意志就是全党全国全民的意志,领袖个人的兴衰荣辱就是党和国家的兴衰荣辱。我们不能否认领袖人物的历史作用,但一个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上,这不能不说带有严重的封建主义色彩,在许多方面甚至还比不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正如有人所说:苏联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既使在西方国家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苏共长期实行一党专政,清除了所有的反对党、反对派,也清除了成千上万持不同政见者,党的领导似乎非常统一,实际上,问题很多,而且大量的表面现象掩盖了事实,在很大程度上,党在和平时期也是依靠着权利甚至是高压和武力在维护执政地位,法律规定的最高苏维埃成了“一个纯属装门面、摆样子的机构”。俄共中央总书记久加诺夫认为“苏联巨变的原因主要是垄断真理的意识形态制度、垄断政权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垄断利益的封建特权制度。正是大量的党的干部、普通党员和群众都有这种认识,所以确定苏共领导地位的宪法第六条就轻而易举地被取消了,而并没有遭到全党的反对。

政治体制日益僵化,党内腐败丛生,出现了一个特殊阶层。据俄学者估计,这个阶层已有50--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他们享有许多特权,并通过各种方式侵占国家资财。党政机关的官僚主义现象俞益严重,任人为亲,以权谋私,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在集团内部通过联姻等形式相互“照应”,将权力私自分配给氏族集团成员,出现变相的世袭制。用戈尔巴乔夫的话来说就是:“整个系统中笼罩着奴颜婢膝、溜须拍马、拉帮结派、排斥异己的风气,专作表面文章,围绕领导人结成

了人身依附和亲缘关系”。其中,最典型的是勃列日涅夫本人,他的儿子是苏联外贸部副部长,女婿丘尔巴诺夫从一名普通的警卫部队上尉短短几年就升为内务部第一副部长,授予上将军衔,权势炙人,贪赃枉法,在任期间受贿达65.68万卢布,相当于一名普通工人年工资的270倍。苏联解体前,苏联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绝大多数苏联人民并不认为苏共是他们利益的代表。

苏共长期进行思想控制,缺少民主和监督机制。对“持不同政见者”运动,苏联当局不是采取依照法律规定的方法和程序来解决,而是采取逮捕、监禁、流放等非法方式进行压制。“无论是党报还是工会、共青团、作家协会的报纸,甚至是渔民、猎人、老战士组织的报纸在内,不管是什么人办的,反正是宣传部凌驾于所有报纸之上”,实行意识形态的垄断。正是由于长期进行思想控制而党本身又无法解决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所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一实行民主性和公开化,“人们的长期被压着无法表达的不同意见就象潮水一样奔涌而出,向社会散播着仇恨、敌对和刻毒的情绪”。

苏共作为执政党故去已经二十年了,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教训和启迪却是久远和深刻的。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治党不严,为政不廉,正是苏联亡党、亡国的重要原因。现在我们党的建设还有许多弊端。1.全国每年新发展党员100多万,全国党员总数为7500多万,大多数党员还缺失共产主义信仰,加入党组织目的也存在着不纯的现象。2.毛泽东同志说过“共产党政权避免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周期性兴衰的最好方法就是民主”,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很好解决党组织的定位,党的一些基层组织从人民参与政治、当家作主的工具,变成了权力机关本身,成为凌驾与社会之上的力量,党政不分,民主成为口号,选举也往往流于形式。3.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党的某些组织和党的某些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很好的代表人民群众,其行动与决策常常与民争利,某些领导干部仅仅在口号上空喊代表群众利益,而实际上不时在作着损害群众利益的事。4.改革开放以后,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使一部分党员干部蜕化,丧失共产主义信念,生活奢靡腐化,脱离群众,腐败问题愈加严重,这实际上就是当权者对权力的垄断、对利益的垄断以及对思想意识的垄断,并由此获取物质和精神多种利益。5.干部人事制度方面有的地方普遍存在着干部任免由主要领导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说了算,缺乏监督与管理,在培养干部上,也存在着发展亲戚,宗派主义并没有完全铲除。这种组织问题个人化,使上级主要领导的权力对下级官员有着巨大的诱惑力,这就很难避免“钱权交易”。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从思想和组织上对广大党员进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从一大的党员里对张国焘等进行的组织处理就可以引证那句:“革命就像一个大熔炉,炼出真金,淘汰渣子”。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贯彻“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当前,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考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更为繁重和紧迫,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和生死存亡的关键。

摘要: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唯一的执政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是由党的性质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肩负历史使命决定的,也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的整党整风运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年代都曾实行过,在党的自身建设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起到过重要作用。苏联亡党亡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其自身蜕变造成的,党组织成为了脱离群众的官僚特权阶层,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如果我们党内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继续蔓延,同样会导致人民与党离心离德,发展下去同样有亡党亡国的危险。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正视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党的建设,只有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我们党才能永不变色、永葆活力,才能够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中国梦”。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针对我们党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向全党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这对于走过50多年执政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的8月24日、12月25日,分别是苏共亡党和苏联亡国十周年的祭日。在这样的时刻,结合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再次反思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总结其教训,将有助于唤醒我们的忧患意识,更清醒地正视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自觉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苏共腐败问题的出现和蔓延,从根本上说是由她的干部制度和政治体制模式造成的。干部由上而下的层层任命,必然造成干部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弄虚作假,溜须拍马;任人惟亲、裙带关系;行贿受贿,买官卖官。干部的终身制,又可以使干部有恃无恐,任意妄为,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意识。而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模式,一方面,使党的组织行政化、国家权力个人化、党政干部官僚化,也使党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由此便形成了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特殊利益,形成了脱离群众的官僚特权阶层;另一方面,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极端弱化,这使自下而上的监督变得不可能,官员们反仆为主。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

从苏联亡党亡国的悲剧性结局中,我们可以真切地领悟到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说的:“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同时,苏联亡党亡国的悲剧也在时刻提醒我们,如果我们党内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继续蔓延,同样会导致人民与党离心离德,发展下去同样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因此,为避免重蹈苏共覆辙,必须像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强调的那样:“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党的事业才能有前途有希望。■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整党整风运动,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依照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而创立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年代都曾实行过,并在党的自身建设史上都产生

过重要影响,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方法。加强党的建设,在新时期已经摆在党执好政、掌好权、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认真分析作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整党整风运动,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定稿)

依法治国从严治党

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提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大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明确提出了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思想。这反映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党的执政活动的内在要求。随着中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治国已深入人心。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有以下三点需明确: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不久前发生的“辱母杀人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引发社会公众对法律、执法和司法均产生质疑。原因之一是法律不健全,执法不力,法律与公权力在这里仅起到了一个事后惩戒处理的作用,却不能在个人合法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及时得当的给求助人予以保护。而且对被告人的惩戒,也因法律规定的模糊性无法审断是否构成正当防卫而需被定性需承担法律责任。被告人是基于维护母亲的尊严而奋起杀人,这一惨案的发生,警示中国的法治建设,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需要更多地正视人心经验,正视保护伦理价值的重要性,从而把握好逻辑与经验的关系、条文。

近日来一部政治剧火了,我想不用多说。大家肯定猜的到,那就是《人民的名义》。有报道显示,《人民的名义》的播出已引起的举国关注,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影视界的“人民的名义现象”了,在互联网的各个大、小交流平台上,随处可见对该剧的热烈讨论发言。无论是专业影评人员,还是业余大众都纷纷参与,对“人民的名义”进行评论一番,各抒己见,一吐为快。

这部国产剧为何会在全国引起如此的反响呢,尤其是对于现在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一代,除了依靠剧中一流的演员阵容,编剧周梅森的鬼斧神工外,还在于这部剧所展现的反腐生态能够触发人们的共鸣。据调查,有六成的网友之所以追剧,是因为该剧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反腐生态,可以照见现实。这从侧面又可以反映一种现象,中国官员腐败问题的严重以及人们对“贪腐”问题的关注。

《人民的名义》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

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反腐大剧。反腐不是一个新词。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抉择。这其中,反腐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经过5年多的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为什么要从严治党?看看《人民的名义》就懂了,剧中不乏贪官,为报答上级知遇之恩而挪用公款的国企领导,懒政不作为当甩手掌柜的区长,查案期间还趁机中饱私囊的纪委干部,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不只是相似,这些贪官都有真实的原型。这部剧之所以打动人在于人性的真实,这些腐败官员,没有被写成魔鬼,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那种“好人特别好,坏人特别坏”的极端故事。人性是复杂的,贪官也不是天生的,但是一步错,步步错。赵德汉落马后,提出不要告诉老婆孩子还有母亲,这一点就暴露了他的人性,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天使与魔鬼,很多事不过是一念之间的选择罢了。所以我们能做的坚持从严治党,铁腕反腐,“打虎拍蝇”,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要求。 除了反腐,在从严治党的其他方面也要进一步深入。

第四篇: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体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全会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如何认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如何把中央关于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本文结合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此谈几点体会。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提出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在顺利实现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也逐步理顺党与法的关系。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对党的领导如何运用法律的问题上有了重大突破,在十二大修改通过的党章中,首次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进步,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向前迈出关键一步。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宪法,使之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治国方略和治国理念上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些不仅阐明了宪法和法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的高度统一。

依规治党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人们常说“党规国法”,“党规”就是“党内法规”。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为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除了上述四项最重要的纪律外,还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此后,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党内法规作出重要阐述。1978年,邓小平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1990年,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正式确立了“党内法规”这一概念。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时指出,“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要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讲到>党风廉政建设时更明确提出要“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工作,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对“党内法规”做了明确规定:“党内法规”是指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同年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提出力争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在我们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过程中,依规治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每名党员的行为,维护全党的团结和统一,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

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规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法律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以执政党纲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依规治党是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体现,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依法治国同党的自身建设、人民当家作主一道置于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加以强调。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就必须对自身建设提出更严标准、更高要求,就必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追究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等行为和现象,做到用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依规治党切实保障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这些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要加强党的领导,则必治党从严;要治党从严,则必依规治党。邓小平曾说,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党不治,则国不治;党无纲常,则国无纲常。依规治党搞好了,依法治国才有可能。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都体现了执政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两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相依共存、相促共进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之中。因此,我们党依法执政,既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又要运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

把从严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大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并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从严依规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务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这是依规治党必须抓好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工作。应重视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的意见,搞好党内法规的配套衔接,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处理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维护党内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带头学法、知法、守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要模范遵守党规国法,自觉依法依规按权限和程序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党委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要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三是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提高基层法治水平。各级党组织应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推进基层法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基础、重点放在基层,切实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积极解决群众在司法领域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从身边案件的查办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在全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以遵纪守法的优良党风带动形成知法守法的政风民风。

四是要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应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坚持从严治党的八项重要要求,切实做到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设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坚定反腐败斗争的既定立场和目标,做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强化纪委以监督执纪问责为核心的监督责任,毫不松懈地纠正“四风”、持之以恒地从严执纪,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保证。(孙志勇)

第五篇: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体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专门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作出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厉行法治、依法治国的决心和勇气,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自觉和自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要从“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上认识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习总书记指出:全会决定要“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工作部署,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王岐山也指出,深刻领会四中全会精神,要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十八大精神是总源头,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是姊妹篇。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1 梦的宏伟目标,三中全会专门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四中全会专门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部署。这中间体现了一种由总到分,由宏观到具体的内在联系。三中全会、四中全会都是对十八大精神的具体化。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也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正如决定中指出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如何才能使我国社会达到“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或者说既要有活力,又要有秩序,一要靠改革,改革才能增活力,二要靠法治,法治才会有秩序。所以,从这个意义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要从构建法治中国“路线图”的角度,准确把握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四中全会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工

2 作要求、主要任务等方面,为建设法治中国绘制了详细的“路线图”,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思想:高举一面旗帜,坚持5+1指导思想。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2.总目标:两个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总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五大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4.具体目标:“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四项工作格局。”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基本原则:五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6.工作任务:六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3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三、正确把握三个关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努力搞清楚三个问题,把握好三个关系。

1.正确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坚决反对把依宪治国与西方的“宪政”混为一谈。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明确回答了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因此,四中全会强调的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与西方国家

4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强调分权制衡、轮流执政的所谓“宪政”,有着根本的不同,决不能混为一谈。那种把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的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依法治国各领域工作,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另一方面,要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党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员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具体来说,要做到“三统一”、“四善于”: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2.正确把握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坚决反对把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对立起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我们党依法执政、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五大体系,其

5 中一大体系就是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依规治党是管党治党的基本原则。人们常说“党规国法”,“党规”就是“党内法规”。小平同志曾说过,“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党不治,则国不治;党无纲常,则国无纲常。依规治党搞好了,依法治国才有可能。依规治党是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体现,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之中。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依规治党首要的是从严治党,从严治党首要的是严明党纪。新形势下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面对着各种挑战和风险。党的奋斗目标越宏伟、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严字当头、从严治党。王岐山同志强调,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要求决定了,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国法是所有公民的行为底线,党纪是对党组织和党员立的规矩。党是肩负神圣使命的政治组织,党员是有着特殊政治职责的公民。宣誓入党,就意味着多尽一份义务,就要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要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严的措施管住干部,确保党的纪律

6 成为刚性约束。

3.正确把握高压反腐与法治反腐的关系,坚决反对反腐败“节点到来”论。王岐山同志在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越是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越需要保持政治定力。有定力就不是“一阵子”,也不能时紧时松,必须踏石留印,迈着不变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使作风建设成为“新常态”。党中央横下一条心,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这些论述有力的回答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新形势下,要不要把惩治腐败的力度降下来,要不要继续高压反腐的问题。如何把握高压反腐与法治反腐的关系,王书记的报告里面说的很清楚:第一,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方面“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仍停留在“不敢”层面,“不能”、“不想”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防止反弹任务艰巨。另一方面,在反腐败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令人触目惊心!虽然中央对反腐败形势判断从“两个依然”变为“一个依然”,但不变的是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党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一旦出现反弹,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冷静清醒,坚定信心和决心,保持高压态势,

7 对腐败一查到底,对‘四风’一反到底。第二,统筹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确保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规党纪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要法宝。拥有一套完整的党内法规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党已经形成了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在内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要认真总结我们党制度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着重规范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要体现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组织保障、行为准则和纪律约束,做到要义明确、简明易懂、便于执行。惩是为了治,治标是为治本赢得时间。治标与治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四中全会后,中央必然会加大治本力度,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但并不意味就要把治本的力度降下来,甚至只治本不治标。四中全会绝不是反腐败治本与治本的分界线。所以,那种反腐败“节点到来论”是站不住脚的。

8

上一篇:前厅主管工作总结下一篇:清算中心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