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2024-04-25

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共5篇)

篇1: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体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全会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如何认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如何把中央关于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本文结合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此谈几点体会。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提出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在顺利实现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也逐步理顺党与法的关系。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对党的领导如何运用法律的问题上有了重大突破,在十二大修改通过的党章中,首次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进步,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向前迈出关键一步。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宪法,使之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治国方略和治国理念上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些不仅阐明了宪法和法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的高度统一。

依规治党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人们常说“党规国法”,“党规”就是“党内法规”。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为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除了上述四项最重要的纪律外,还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此后,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党内法规作出重要阐述。1978年,邓小平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1990年,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正式确立了“党内法规”这一概念。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时指出,“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要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讲到>党风廉政建设时更明确提出要“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工作,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对“党内法规”做了明确规定:“党内法规”是指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同年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提出力争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在我们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过程中,依规治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每名党员的行为,维护全党的团结和统一,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

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规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法律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以执政党纲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依规治党是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体现,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依法治国同党的自身建设、人民当家作主一道置于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加以强调。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就必须对自身建设提出更严标准、更高要求,就必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追究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等行为和现象,做到用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依规治党切实保障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这些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要加强党的领导,则必治党从严;要治党从严,则必依规治党。邓小平曾说,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党不治,则国不治;党无纲常,则国无纲常。依规治党搞好了,依法治国才有可能。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都体现了执政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两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相依共存、相促共进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之中。因此,我们党依法执政,既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又要运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

把从严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大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并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从严依规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务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这是依规治党必须抓好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工作。应重视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的意见,搞好党内法规的配套衔接,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处理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维护党内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带头学法、知法、守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要模范遵守党规国法,自觉依法依规按权限和程序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党委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要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三是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提高基层法治水平。各级党组织应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推进基层法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基础、重点放在基层,切实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积极解决群众在司法领域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从身边案件的查办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在全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以遵纪守法的优良党风带动形成知法守法的政风民风。

四是要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应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坚持从严治党的八项重要要求,切实做到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设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坚定反腐败斗争的既定立场和目标,做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强化纪委以监督执纪问责为核心的监督责任,毫不松懈地纠正“四风”、持之以恒地从严执纪,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保证。(孙志勇)

篇2: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体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专门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作出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厉行法治、依法治国的决心和勇气,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自觉和自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要从“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上认识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习总书记指出:全会决定要“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工作部署,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王岐山也指出,深刻领会四中全会精神,要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十八大精神是总源头,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是姊妹篇。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的宏伟目标,三中全会专门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四中全会专门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部署。这中间体现了一种由总到分,由宏观到具体的内在联系。三中全会、四中全会都是对十八大精神的具体化。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也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正如决定中指出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如何才能使我国社会达到“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或者说既要有活力,又要有秩序,一要靠改革,改革才能增活力,二要靠法治,法治才会有秩序。所以,从这个意义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要从构建法治中国“路线图”的角度,准确把握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四中全会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工 作要求、主要任务等方面,为建设法治中国绘制了详细的“路线图”,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思想:高举一面旗帜,坚持5+1指导思想。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2.总目标:两个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总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五大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4.具体目标:“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四项工作格局。”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基本原则:五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6.工作任务:六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三、正确把握三个关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努力搞清楚三个问题,把握好三个关系。

1.正确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坚决反对把依宪治国与西方的“宪政”混为一谈。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明确回答了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因此,四中全会强调的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与西方国家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强调分权制衡、轮流执政的所谓“宪政”,有着根本的不同,决不能混为一谈。那种把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的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依法治国各领域工作,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另一方面,要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党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员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具体来说,要做到“三统一”、“四善于”: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2.正确把握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坚决反对把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对立起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我们党依法执政、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五大体系,其 中一大体系就是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依规治党是管党治党的基本原则。人们常说“党规国法”,“党规”就是“党内法规”。小平同志曾说过,“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党不治,则国不治;党无纲常,则国无纲常。依规治党搞好了,依法治国才有可能。依规治党是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体现,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之中。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依规治党首要的是从严治党,从严治党首要的是严明党纪。新形势下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面对着各种挑战和风险。党的奋斗目标越宏伟、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严字当头、从严治党。王岐山同志强调,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要求决定了,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国法是所有公民的行为底线,党纪是对党组织和党员立的规矩。党是肩负神圣使命的政治组织,党员是有着特殊政治职责的公民。宣誓入党,就意味着多尽一份义务,就要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要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严的措施管住干部,确保党的纪律 成为刚性约束。

篇3: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依规管党治党

作者:杨景海 《光明日报》(2016年11月06日 02版)

【第三届“法治中国论坛”发言摘登④·光明日报 中国政法大学主办 明政智库承办】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核心在于依规依纪管党治党。

那么,怎样才能按照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做到依规管党治党、向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呢?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强化党规党纪教育,维护党章的严肃性。在党内法规体系日臻完善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以全党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为契机,在全党范围内深入开展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学习教育。在教育方式上,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抓住主要矛盾,不搞空对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是要紧紧围绕学习《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制定具体规划、计划,加强教育培训,确保覆盖到每一个党组织、每一位党员:要通过深入持久的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党员意识,自觉敬畏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切实维护党章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让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筑牢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的思想防线;要在“七五”普法教育中,加大党章和党纪党规宣传教育力度,使人民群众了解党规党纪,更好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力。

强化执纪监督问责,进一步落实纪严于法要求。依法执政要求我们党更加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的执行力,运用党内法规把 1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一定要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制度没有例外,确保出台一个党内法规就执行落实好一个,切实做到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严的措施管住干部,确保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

适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与时俱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我们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成绩是巨大的,但与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也有需要继续不断完善和改进的方面,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重点、统筹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注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增强系统化、精细化和实用性,确保从严治党在法治轨道内进行。这次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我们党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遵循,标志着我们反腐开始从“治标”转向“治本”。

树立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全面从严治党,有其明确的法治定位和价值指向,党既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确保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又要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法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党内决策、执行、监督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保障和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切实发挥好党内法规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篇4: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2015年11月16日09:04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严明纪律为依规治党所必须

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下称《条例》),以涵盖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细则规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成为依规治党的重要路径依赖。《条例》传递出一个强烈的讯号:严明纪律为依规治党所必须。

守纪律与讲规矩

纪律和规矩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纪律表示集团组织行为遵循的条文规定,规矩表示个人或组织做事的准则要求。对政党组织来说,纪律和规矩的共同性表现为两者都是管党治党的戒尺。《条例》指出:“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这就把纪律与规矩统一起来,两者内在的关系就是:守纪律一定要讲规矩,违反纪律就是破坏规矩;讲规矩一定要守纪律,破坏规矩就是违反纪律。

纪律是一种约束。纪律的规范性构件是双向的,即规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党的历史实践中,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包含必须和不准两个规范性构件。《条例》是不准的规范性构件,它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对党员干部和党员作出约束性的规定。

党的纪律处分是一种惩罚,从守住底线看,是以消极手段来保证正能量的发挥。因此,必须以积极态度对待《条例》一系列高标准严要求的规定。《条例》透现的精神包括,对党的形象的维护,对党员主体性权利的维护,对领导干部政治安全的维护。遵守这些规定是政党担当的体现,是党员干部和党员思想的自觉。

讲规矩就是讲守纪律的规矩,守纪律就是守讲规矩的纪律。我们党的纪律和规矩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本质,任何有损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言行举止,都为纪律和规矩所不容。《条例》从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等六个方面构建的纪律体系和规矩准则,既有鲜明的原则性,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全面覆盖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一系列纪律规定,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本质的一贯宗旨,而且也聚焦党风不实不廉不正的现实问题。如对违纪获取职务、职称、学历、学位、奖励、资格等其他利益,如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或者通过搞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都必须受到严厉的处分。这既是纪律的要求,又是规矩的准则。

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

当代世界,国家与政党有紧密的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执政党建设更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然而,政党和国家毕竟不同。政党是一部分人基于共同旨意聚集成立的政治组织,国家是基于全体民众利益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因此,国家和政党有各自的治理之道。治国依法,治党依规,国法和党纪不能混为一谈。

国法适用范围包括所有党员干部和党员在内的全体公民,国法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保护所有人的公民权利。因此,国法设定的底线是任何人都不能超越的。依法治国就是把法律作为国家治理强有力的工具,维系社会正常秩序和公民基本权利。国法针对的不是政治身份,而是社会关系。党员干部和党员作为公民的一分子,严格遵守法律只是公民行为准则的要求,作为政治组织的成员,身份角色决定其行为准则必须另有规定。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锋就是表率,就是楷模。党的先锋作用和表率角色不是说党员干部和党员比一般公民高明,更不是高人一等,而是表明其特殊的政治身份必须具有相匹配的行为准则。如果党员干部和党员停留在一般公民的底线上,先锋和表率就无从谈起,先进性也就徒有虚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党纪严于国法。

依规治党中的“规”比依法治国中的“法”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覆盖更全、规定更细。《条例》的一系列规定表明,在许多行为准则和纪律要求上,党纪管治的范围国法不管治。换句话说,党员干部和党员受到的约束比一般公民更多,有的事情在一般公民那里是个人道德的品质问题,而在具有政治身份的党员干部和党员这里就是组织纪律的政治问题。党纪严于国法,决定了依规治党的严肃性。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从党纪和国法的关系说,这是对党执政合法性基础和来源的强调,不能理解为依法治党的意思。管党治党不是依法,而是依规。党纪与国法不同,但又不是截然分离的。在严明纪律的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下,有一种错误认识必须坚决防止,即把违纪和违法看成性质不同的两回事,认为违法的事不可做,违纪的事免不了。这样的想法千万要不得。当然,违法与违纪确实性质不同,违法必定违纪,而违纪可能不违法。但现实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和党员触犯法律底线往往从违纪开始,违纪与违法只是一步之遥。因此,依规治党必须坚持把党纪挺在国法前面,严守党纪意识的松懈就是触犯国法底线的开始。

严明纪律与全面从严治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党是有目标、有使命、有担当的政治组织,纪律维系党的健康运转,严明纪律是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全体党员开展活动的有力保证,也是彰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明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严明党纪,管党治党必须管到位上,严到份上,认认真真管,实实在在严。严和实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两个秘诀,对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而言,管党治党永远不存在过严的问题,需要警觉的倒是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懒懒散散管不住党,松松垮垮治不好党,纪律松弛是党的生命共同体面临的严重危险。

严相对宽而言,紧相对松而言。纪律具有弹性的特点,纪律要求包括哪些范围、纪律规定传递什么导向、纪律处分确定怎样的尺度,往往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严明纪律要求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增强纪律约束的针对性。《条例》从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出发,对原有的纪律规定进行重新修订,突出了一个“严”字,强化违纪查处,为党纪加码,以规矩定纪律,以纪律树规矩,严格把一切违背党的宗旨、损害党的形象、玷污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言行举止,防堵在党的纪律和规矩之外。

篇5: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一、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法治正确政治方向

《决定》开宗明义,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列为首要原则,把“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为重要任务部署,阐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发挥党的政治保证作用的高度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就是党的领导。总书记指出:“我们治国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们国家,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政党,党是领导一切的。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志士仁人探索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做过许多设计和试验,西方各种主义、思潮也进入中国。最后还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解决13亿人民温饱问题和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绵延5000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决定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必须有一个主轴;中华民族要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无可替代,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十八大要求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要求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是“姊妹篇”,都是十八大精神的具体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党始终发挥着根本性、全局性领导作用。只有把党建设好,才能真正代表人民、带领人民、组织人民正确制定和严格实施法律;只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才能确保依法治国的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我们要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决不能含糊动摇。

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赋予了党治国理政的责任和使命。党章作为党内根本大法、管党治党的总章程,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员必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它以执政党的纲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要把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毫无疑问包括了党能否坚持依法治国的问题。党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实践者,依法治国从根本上讲是对党自身提出的要求。目前,一些党组织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观念和能力不强,有法不依、以权压法现象依然严重,一些党员干部以言代法、违法乱纪、徇私枉法问题突出,群众深恶痛绝。《决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目标前进。承诺高,期盼更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一旦举起,党就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决不能打法律的“擦边球”、搞“越位”。否则,党怎么能够要求全社会遵守宪法和法律,又怎么能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各级党组织必须转变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提高治理能力要靠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带动全社会尊法、守法、用法,把党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

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

国有国法,党有党规。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依规管党治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只有把党建设好,国家才能治理好。

党规党纪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要法宝。拥有一整套党内法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就是靠严明的党规党纪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共同成为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重器。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党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备、层次清晰、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这个制度体系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体现着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要求,使管党治党建设党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充分发挥这一政治优势,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首要的是维护党章的严肃性。党章规定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组织保障、行为规则、纪律约束等基本内容,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每一名党员都要无条件地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遵守党的纪律。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党章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党员干部要树立党的观念,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加强党性修养,切实维护党章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是肩负神圣使命的政治组织,党员是有着特殊政治职责的公民。国家法律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底线。党规党纪对党员的要求严于国家法律对普通公民的要求。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党旗宣过誓,就成了有组织的人,就意味着主动放弃一部分普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就必须多尽一份义务,就要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放弃的要更多,责任和担当要更大。如果执政党连自己的党规党纪都守不住、执行不下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就是一句空话。党员违反党纪就必须受到纪律审查,接受组织处理,切实做到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严的措施管住干部。

与时俱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当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对党规党纪的历史渊源、地位作用、体例形式、产生程序等均需系统研究、予以确定;有的党规党纪与国家法律交叉重复,有的过于原则、缺乏细节支撑,可操作性不强,亟待完善。要认真总结我们党90多年、无产阶级政党100多年、世界政党几百年来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联系实际、求真务实,探索适合自己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途径。要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推进,确保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党规党纪应着重规范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证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保持优良作风、坚守道德操守,做到要义明确、简明易懂、便于执行。党内法规建设要循序渐进,先从提出工作要求入手,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再上升为制度。党内法规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有些规范、要求在全社会还不具备实施条件时,可以通过对党员提出要求,先在党内实行,不断调整完善,辅以在全社会宣传引导,条件成熟时再通过立法在国家层面施行。要及时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成果,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

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决定》强调,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要吸收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的文化营养。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总源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国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概念,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首要,治国从治家开始。只有修好身,才能理好家、治好国。中国人讲的家既指家庭,又包括家族,家族内外长幼有序,讲究道德礼仪。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责任文化,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挑战这八个字。家国情怀和修齐治平、崇德重礼的德治思想,把社会教化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让民族文化生命得以延续。

领导干部要知古鉴今、心存敬畏和戒惧。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强调“民惟邦本”“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告诫为政者必须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中国传统典籍还有许多官德官箴,告诫为官者,官职越高、权力越大,越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论语》中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忘记了自己是党的干部,不知不学党规党纪,无视规制、不讲廉耻,根本不把国法党规当回事,没有戒惧之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案例,没有一个不是在违法之前首先违纪的。古人云:“自作孽,不可活。”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信守宗旨、心存敬畏、慎独慎微,讲规则、守戒律,决不能无法无天、胆大妄为。

让崇德重礼和遵纪守法相辅而行。徒法不足以自行。治理国家不可能只靠法律。法律法规再健全、再完备,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执行。如果领导干部在德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中华历史传统注重德治与法治的统一,历朝历代既有许多成功经验,也有不少深刻教训。要借鉴我国古代为政以德、礼法相依、德主刑辅、管权治吏、正心修身等历史经验和思想。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要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历史智慧和文化营养。法律是他律,道德是自律。实现他律和自律的结合、道德教化和法制手段兼施,让道德和法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实现依法治国。

四、从严治党、严明党纪,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改进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但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刻不可放松。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我们党是一个有着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相当于一个大国的人口数量,管党治党任务极其繁重。作为执政党,我们肩负着带领13亿人民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艰巨任务。在我国,各级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是由党员担任,从这个角度看,管党就是治吏、治权。新形势下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面对着各种挑战和风险。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都是来自党内的严峻挑战,严重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动摇着党的执政根基,也严重危害法治国家建设。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坚持从严治党、严明党纪,保证全党统一意志、步调一致,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从严治党关键在严格执纪。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不执行、形同虚设,就一定会形成“破窗效应”。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严明二字强调的就是提高执行力,要说到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遵守党规党纪。各级纪检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敢于担当、敢抓敢管,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坚决同违反党纪的行为作斗争,确保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要抓早抓小,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防止小错酿成大错,以铁的纪律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纯洁性。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决定》强调要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我们党进行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立场、有目标、有重点。立场就是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目标任务就是保持高压态势,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反弹。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惩治腐败要坚决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纠正“四风”要重点查处十八大后、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仍然顶风违纪的行为,越往后执纪越严。我们要冷静清醒地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回应群众期盼、赢得党心民心。

上一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下一篇:福禄小学支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