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论文范文

2022-05-14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国际经济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国际社会的现代变革及其法治化要求国际社会的现代变革主要指国家间关系同一性和普适性的增强。冷战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区域化、团体化趋势突显,介于全球与地域之间、各实体相互间作为和平共存之基础的关系网络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的平面非中心化将成为最基本的趋势。也就是说,国际社会正处于现代化变革中。

第一篇:国际经济法论文范文

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的比较研究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生活趋势中,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作为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强心剂和指南针,在国际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正在稳步的上升,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渗透到了经济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调整的对象也突破了传统的人的身份关系、物权关系等,扩展到国际投资、国际技术转让等新的领域,其调整对象方法也很完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私法;国际民商事关系;国际经济法

前言

国际私法与其他法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区别,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法中都未能真正的区分两者,界定模糊。因而在法律规范的实际运用中和各种案例适用的法律规范会存在误用的情况,在涉外案例中想适当的、正确的处理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关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一.国际私法的概况

(一)国际私法的定义

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关系调整对象,以冲突规范为最基本规范,同时也包括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避免或消除法律冲突的国际统一实体规范以及国际民商事程序规范,强制性规定在内的三级学科。也就是说,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关系或国际民事关系作为调整对象的一个法律部门,以冲突规范为最基本规范,同时也包括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

(二)国际私法与“一带一路”

在当代经济全球发展的时代里,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热点问题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意义。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之始,同时也标志着一带一路被纳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海上丝绸之路”所承载的法律关系实属国际私法所调整的涉外民商事关系,形成了纵向财产关系。

二.国际经济法的概况

(一)国际经济法的定义

国际经济法是独立的三级学科,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都有很大的争议。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一个分支,即调整主权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关于国际经济法的定义,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

陈安认为“国际经济法是调整所有跨越一国国境的经济交往的法律规范。”此观点不够完善,需要再完善;陆涛认为“国际经济法国际公约的一个分支即调整国家或者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1]”

(二)国际经济法与“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时代下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主导提供的一项国际公共产品,必然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供给和创新。在充分利用现行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同时,中国应适时推进高标准的区域贸易协定和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不断完善亚洲投资银行的法律规则,并积极探索适用于“一带一路”案件的专门争端解决机制[2]。

三.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学科属性

(一)国际私法的学科属性和调整方式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应是涉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法律利益的民商事法律关系,国际私法对涉外民事调整开始突破了单纯的国家利益的范畴。国际私法冲突规范是解决各国法律冲突规范的主要手段,但是冲突规范实际上是国家对外政策利益的体现,其本身也不一致,导致涉外民事关系的调整对象缺乏明确性、预见性,不利于对涉外民事关系的当事人的利益予以有效的保障,为此国际私法学者提出了统一国际私法问题,国际私法对涉外民事调整开始突破了单纯的国家利益的范畴。

国际私法的调整方法包括以下几种调整方法:国际民商事程序规范、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强制性规范、冲突规范和国际统一实体规范。无论在过去亦或是现在,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具有国际因素或涉外因素的民商事关系都表现的非常突出,因此当国际因素或涉外因素融入民商事关系,给予其保护的法律制度的特殊性就会非常显著。

(二)国际经济法的学科属性和调整方式

国际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其调整方法有些模糊,但我认为可以大致分为两种。因此国际经济法的调整方法如下:一是国际统一实体规范,二是强制性规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主要调整的是纵向财产规定。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涉外的民商事法律关系,调整方法是冲突规范和国际统一实体规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冲突规范又称法律适用规范,它是由国内法或国际法条约规定的,指明了不同性质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也指国内法和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指定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哪一国或地区的法律作为准据法的法律规范。其中应适用的法、准据法、系属是指经冲突规范指定用来调整涉外民事关系的那个国家或那个法域的法律。国际经济关系是经公权利调整的,涉外民商事关系所形成的纵向财产关系。

结语

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在法學的领域中是复杂的交叉学科中最紧密的学科,在其产生和相互作用与依赖程度上来说,可以使一个名副其实的姊妹学科,在当代也将是最繁荣和最富有发展前途的两个重要的学科,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在这个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世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国内法也日益完善和健全,以确保我国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我国在全球经济交往中不受外国攻击。

参考文献:

[1] 杜涛,陈力著.国际私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5.

[2] 曾炜.论“一带一路”倡议视野下国际经济法的创新问题[M].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4

作者简介:

张敬娇(1994-),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就读于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国际法学。

作者:张敬娇

第二篇:国际社会的现代变革与国际经济法

国际社会的现代变革及其法治化要求

国际社会的现代变革主要指国家间关系同一性和普适性的增强。冷战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区域化、团体化趋势突显,介于全球与地域之间、各实体相互间作为和平共存之基础的关系网络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的平面非中心化将成为最基本的趋势。也就是说,国际社会正处于现代化变革中。然而,国际社会于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领域的现代化变革并非同步。

1、 国际政治及文化领域的现代变革。现实的国际社会并非完全的平权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际秩序一定意义上仍是等级秩序。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构成,发展中国家虽然占绝大多数,但发达国家仍占主导地位。这些特征尤其反映于国际政治和文化领域。

国际政治事关各国权力之运作,文化包含各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国际社会于政治及文化领域的发展变化总体呈现双重倾向:一方面,亨廷顿预言的文明剧烈冲突的一幕或许不会上演,但是国际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国际摩擦的产生和处理往往取决于政治力量对比关系,谁有力,谁就有理;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地域文化之间的语言沟通将成为必然,通过语言沟通而获得对异文化的理解,文化价值的平等化也可以成为共识的基础。一言蔽之,国际社会于政治及文化领域有现代变革倾向,但步履艰难。

2、 国际经济领域的现代变革。不同于政治文化领域的力量格局及价值冲突,国际经济领域比较重功利,易于由主权极发展为全球性经济关系网。因此,相比政治文化领域的现代化变革,国际社会于经济领域的现代化变革步伐要快得多。

目前,经济全球化成为趋势,经济关系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正如著名的国际政治学家熊介所言,冷战后的世界秩序有三个关键特征:“多极化,核威胁明显削弱而常规武器威胁增大,地缘经济的兴起,或者说是经济安全比军事安全具有不断上升的重要性”。从宏观层面看,在地缘经济时代,与制造、营销、筹措资金以及研究与开发相关联的所有事情都已全球化。从微观层面来看,国家权力的大小已不再由单一的军事实力来衡量,甚至主要不以军事实力衡量。事实上,经济安全在重要性上已不次于甚至超越军事安全。一国在地缘经济场景下的权力将是一系列组成因素的聚集体,这些因素包括人力和技术资源、输出的资本、现代商品的高效生产、对全球经济决策的影响以及为了国家目标去动员经济决心的能力。

正是认识到现代经济战略的重要性,世界各国纷纷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速融入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毫不夸张地说,国际经济关系现代变革的实质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3、 国际社会的现代变革要求法治现代化。20世纪以来,法学世界观几乎在全球规模上取代了神学世界观,主体的权利空前扩张,理性的个人在实证主义的范围内成为主体——即不具备自我反思能力的法律上的主体,这是法的现代性的充分体现。国际社会正处于现代化变革过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法治化要求。国际社会的法治化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及文化各领域的法治化。

但是,在国际政治及价值文化领域,国家的个性、特殊性强,各国问的关系是平权关系或力量对比关系,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要实现法治化相当困难。因此,用来调整国家间政治关系的传统国际公法的秩序功能难以实现。

而在国际经济领域,生产力高度发达和新的科技革命促进了国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各国间的经济关系表现出极大的普遍性和共性,并进一步加强了各国间的相互合作及依赖关系,导致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现代变革。实践证明了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公开性、普遍性、合理性、确定性、可诉性等现代因素正不断增强。

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国际社会的现代变革首先发生于国际经济领域,国际经济关系的现代变革体现于各国进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全球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形成。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也带来了全球法律的改革。因此,国际社会的法治化要求集中体现于国际经济法的现代发展中,当前世界各国正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合作,努力实现国际经济关系法治化。

西方学者对于国际经济法的看法不一,主要有狭义说和广义说之分。狭义说立足于传统的国际政治社会,认为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一个分支。广义说立足于现代国际经济关系,即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关系,认为国际经济法是世界经济法或跨国法。国际社会正经历由传统政治社会到现代经济社会的变革,与此相适应,西方学者对国际经济法的主张也由传统的狭义概念转向现代的广义概念。

1、 狭义说。狭义说认为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一个分支,调整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关系。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施瓦曾伯格、詹克斯,法国的卡罗、朱亚尔和弗洛里,德国的艾尔勒以及日本的金泽良雄等。施瓦曾伯格于1948年发表了论文“国际经济法的原则与标准”。1970年,他在《经济的世界秩序》中将国际经济法定义为:“国际法的分支,它涉及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开发,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经济或金融性的无形国际交易,货币和金融,有关服务以及参加此种活动的实体的地位和组织。”法国朱亚尔等人认为,国际经济法是作为国际经济秩序法出现的国际公法新分支,它一方面调整各国领土上来自外国的生产因素,即外国人和外国资本,另一方面也调整各国财产、劳务和资本的国际交易,即对国际经贸活动实行国际性的调整。具体而言,国际经济法律规范可以划分为国际定居创业法、国际公私投资法、国际经济关系法、国际经济组织法和区域经济共同体法。

有关国际经济法概念的狭义说,既未能认识到国际社会正经历的现代变革,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发展,更未能认识到国际社会正在进行的法律改革。这些学者对国际经济法概念的认识不能摆脱传统国际法的窠臼,认为国际法主要是调整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国际经济关系从属于国际政治关系,国际经济法从属于国际公法。

2、 广义说。广义说认为国际经济法是跨国法或世界经济法,是独立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另一法律体系。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杰塞普、杰克逊、洛文费尔德,德国的彼特斯曼以及日本的樱井雅夫、小原喜雄等。杰塞普在其著作《跨国法》中,系统阐述了“跨国法”理论。所谓“跨国法”是指调整跨越国境活动的法律规范,“不仅包括民法和刑法,也包括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而且还包括国内法中的其他法律规范”,“传统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关于国家契约的法律以及国际行政法等,均将构成跨国法这一独立法律部门的各个分支”。杰克逊和洛文费尔德等虽采用“国际经济法”的用词,但在力图建立所谓独立于国内法和国际法规范之外的“第三法律体系”这一点上,与杰塞普的“跨国法”理论是一致的。

有关国际经济法概念的广义说,认识到了国际社会的现代变革,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发展,并特别重视国际社会中经济个体的权利,这是其可取之处。然而,其有关

国际经济法是“第三法律体系”的主张忽略了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存在,排斥了市场经济全球法治中主权国家的参与对话。这种超前主张与国际社会的现代变革极不相符。

国际经济法概念的界定

要科学界定国际经济法的概念,首先要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及其法治化要求,分析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调整主体、法律渊源等方面的特征。

1、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国际经济法是用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国际经济关系作为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正处于现代变革中,世界各国正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体系也正逐步形成。

现代国际经济关系具体表现为国际投资关系、国际金融关系、国际贸易关系和国际税收关系等。诸种经济关系总体上分为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和横向的经济交往关系。在国际经济关系的规则制定过程中,横向的交往关系较容易达成规则,国家管理国内市场也比较容易,而国家管理一国之外的市场,或通过国际社会达成管理则比较复杂,更何况国际社会还处于无政府状态。因此,国际经济法虽然不能局限于国际公法范围内,但也未能独立于国内法与国际法而自成体系。

2、 国际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国际经济交往中的管理关系和交往关系具有内在统一性,现实的国际经济关系包含了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他国私人之间、国际组织与私人之间以及不同国籍私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国际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经济管理关系的主体和经济交往关系的主体,不再限于传统的国际公法的主体,除了国家、国际组织之外,还包括广泛的法人、自然人等私人主体。

3、 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渊源。由于调整错综复杂而又内在统一的国际经济关系的需要,国际经济法包括调节统一市场交往的国际民商法和国际惯例,一国管理涉外经济关系的经济法,国际社会为管理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合作协调的条约、协定、国际组织规范性文件、联合国大会的决议等。因此,国际经济法的渊源比较广泛。

现代国际社会仍处于无政府状态,国际经济法无法独立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法律体系。然而,在市场经济全球发展的过程中,国际社会中也确实存在一种与现实主义的政治权力相对的力量,即“体系价值”。现阶段,“投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虽然还是不确定的概念,但一定程度上表征了一种“开放市场”的体系价值,作为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经济法应蕴涵这种体系价值。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中国一些学者提出了有别于西方学者的广义国际经济法学说,认为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不同国家的法人与个人之间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作为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新兴法律部门,国际经济法具有独立性;但是,国际经济法又是综合的,它包括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是它们的有机综合,是法律综合体,并蕴含其自身的体系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文博英)

作者:贺小松

第三篇:论国际法主体多元化对国际经济法演变之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国际法的主体逐渐多元化,形成了跨国公司、国际和地区间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元主体,并且在世界各国交际不断密切的构成中,个人也逐渐被纳入到国家法主体中,这对国际经济法的演变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也为国际经济法的完善提供了巨大动力。

关键词:国际法 主体多元化 国际经济法 影响

引言

国际法主体的不断多元为国际经济法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国际间交际的参与主体,原有的国际经济法难以兼顾到新主体的法律要求与权益保障,这就要求经济法通过不断完善自身体系,提升自身规范性,从而促进自身对各个主体的保障能力。本论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从国际经济法实体规范等角度出发,以国际法主体多元对国际经济法演变的影响进行探讨。

1.国际法主体及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1.1国际法主体多元化

探讨国际法的主体多元化就要首先界定清楚国际法主体与国际公法主体的区别,相比较国际公法主体,国际法的主体更加多元化与丰富化,在国家与国际间经济、政治等组织外,还包括个人和国际经济主体,如跨国公司等。其中,国家与国际间组织是国际法的重要主体和基础对象,在此基础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衍生出新的国际法主体对象,搭建出整体的国际法主体体系。

1.2国际经济法的发展演变

国际经济法并非是专指某一法律,而是一种法律体系的总称,该法律体系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与规范国际间经济关系的发展。从国际经济法的演变来看,可以将其概括为萌生期、初步发展时期和迅速发展的高潮期三个阶段,以下进行系统梳理。

首先,国际经济法的萌生期是在中世纪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该时期跨国贸易逐渐增多,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也逐渐频繁,同时,由于国际贸易的初步尝试,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地方,加大了各个国家主体之间对国际经济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被誉为国际经济法滥觞的《国际商事法律规范》出台,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国际法组织,造成该法律应用范围相对较小,应用成效也明显不足。

其次,从国际经济法初步发展时期来看,随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造就了更多现代国家主体,各国之间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大了国际贸易的需求。各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国际贸易权益,纷纷开始国内立法,这也直接推动了国际经济法的成型与发展。

最后,从国际经济法快速发展时期来看,主要是二战结束以后,全球在总体上恢复和平与稳定,各个国家开始加大对自身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并在自身阵营中进行国际贸易协作。在此背景下,布雷顿森林体系等纷纷建立,为国际经济法的统一制定与执行提供了支撑,这也就加速了国际经济法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当前的国际经济法体系。

2.主体对发展初期的国际经济法的影响

2.1国家促成国际经济法初步体系的建立

在国际经济法发展的初期中,由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相对较少,全球中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社会,国际贸易与交际集于一隅,多数国家之间还缺乏国际协作与国际交易的意识。该时期,虽然出现了具有地区性质的国际经济法,但是在可执行性上也相对较弱。而随着资本主义革命与资产階级工业革命的不断推动,大量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涌现,并且在发展国内经济的同时加大出口贸易,以此来获得更多利润。但是,由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法律体系相对不健全,尤其是有关跨国贸易的法律,加剧了跨国贸易与立法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推动了各国对跨国贸易的立法力度。但是,由于单个国家法律在总体国际贸易中的不适应性,甚至为他国出口形成巨大的关税壁垒,造成了各国矛盾的加剧。随之,应用于国际贸易矛盾解决的规范与秩序开始逐步搭建,并在此过程中,推动了国际贸易法的搭建与形成。

2.2主体单一不利于国际经济法体系的完善

在国际经济法发展的初期中,由于全球性协作体系尚未成熟,全球经济贸易中的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这也就呈现出国际法与国际贸易参与者的主体单一性。很大程度上,这种主体单一性也直接影响到了国际经济法内容的单一性。并且,在发展初期的国际经济法中,对有关跨国公司等尚未提及,这也影响到了国际经济法的适用性。同时,国际经济法的单一主体,也造成了国际贸易对象在争端解决机制上的不成熟性,由于国际经济法适用性和强制性较低,各国之间存在的经贸摩擦只能够在国际经济法下进行协调与谈判,而由于矛盾双方本身的利益问题,这种谈判的效率和成功率呈现出双低的问题,这就影响到国际经济法本身的公信力,造成了国际经济法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问题。

3.主体多元化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法的影响

3.1对国际经济法实体规范的影响

3.1.1 推动国际经济法实体规范的丰富

随着国际法主体的不断多元化,国际间贸易协作的不断密切,在全球政治与经济组织主导下的各种国际条约等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现状,这也就为国际经济法的健全与丰富提供了基础内容支撑。当前,国际法主体的不断多元化,国际协作中的国际条约、决议等推动了国际经济法渊源的完整化发展,并带动了国际经济法各个分支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从而使国家经济法的实体规范呈现出丰富化发展的特点。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后其所实行的协定成为国际经济法体系中的贸易法支撑,对国际贸易间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在世界贸易组织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不断密切,进一步推动了国际经济法体系的完善,国际金融法、投资法、组织法等呈现出健全化发展的趋势。

3.1.2 提升了国际经济法各个分支的联系

在经济全球化到来以前,由于国际间主体协作的程度相对较低,在交际过程中主要围绕贸易这一环,相应的经济问题与冲突也较为单一,这也就造成了国际经济法各个分支之间的独立化发展,各个分支之间的联系相对不足。在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的过程中,全球间的协作不断多元,除了货物出口之外,有关投资、金融交易等不断发展,国际间经济矛盾也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国际经济法分支的独立化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问题的解决,从而推动了国际经济法各个分支之间的联系性发展。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后,由于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进行综合,相应的金融交易、货物交易、投资融资、知识产权等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这就使得全球间经济往来的综合化,进一步推动了国际经济法各个分支体系的综合应用。

3.2对国际经济法程序规范之影响

3.2.1 强化了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到来之前,国际间贸易主体在经济问题的解决上明显受到国家的影响,国家代表企业法人主体进行相应问题的协商,而国家和企业法人主体在利益需求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即国家以国家利益为主,而企业法人则是以自身的利益为主要需求,而解决主体的转移,就直接造成了国际经济法的应用性不足,导致国际经济法在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机制上的弱化。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以后,带动了各个国家主体之间利益与经济往来的依赖性,加上国际经济法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逐渐凸显出了经济争端解决机制不足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世界贸易协会成立以后,跨国公司等法人主体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与作用发挥。世界贸易协会本身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能够对国际经济法进行强有力的执行与仲裁,为各个国际法主体经济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渠道与评价,在相应的实践过程中,对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机制进行了有效的强化。

3.2.2 推动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机制创新

在国际法主体不断多元的背景下,相应的利益诉求和矛盾问题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更要有的经济争端解决机制在问题的解决上明显有些捉襟见肘,在此背景下,依托各个国际间组织、国际法主体,加大了对国际经济争端问题解决机制的探索力度,这就推动了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机制的创新化发展。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机制的创新不仅提升了各个国际法主体利益的保障能力,同时也提升了相应问题解决的效率,从而更好地维护国际贸易的公平和国际经济市场的秩序。

3.3对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以世界贸易协会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快速发展,并带动了国际经济法的实践,这就为各个主体对象,尤其是各个国家主体经濟主权原则注入了新的内容。当然,对于这些现象,国内外法学界不少学者认为,世界贸易协会的发展对各个主权国家的主权进行了侵犯,越过国家主体的主权进行相应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在跨国公司主体问题的解决上。但是,从另外一种层面来看,经济全球化发展下,国际间联系不断密切,固步自封的依托国家主权进行相应问题的解决不仅会影响到相应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到问题解决的质量。以世界贸易协会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在对国际经济法执行的过程中,并非是对国家主权的侵犯,而是对国家主体和国际经济利益的更好维护,从而来为国际经济市场营造一个更好的氛围。

4.结束语

随着国际法主体的不断多元化,原有国际经济法的不足逐渐凸显出来,这也就直接推动了国际经济法的完善性发展,从而来提升自身对各个主体的保障能力。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主体之间矛盾的复杂性,这也影响着国际经济法的具体应用,这就需要在全球协作的基础上,加大国际经济法的规范性立法与执法,从而来满足各个主体的需求,并对自身的体系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葛淼.全球化下的国际法主体扩张论[J].政法学刊,2018,35(06):38-44.

[2]赵骏.体用兼具: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性释义[J].清华法学,2018,12(01):51-61.

[3]李颖.论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J].法制博览,2017(14):86-87.

[4]杨欢. 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主体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5]张乃根.试论国际经济法律秩序的演变与中国的应对[J].中国法学,2013(02):180-191.

[6]傅余. 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系统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

作者:胡宁

上一篇:古诗文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数字化传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