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野下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探究

2022-09-12

哲学是决定师生关系的起点, 不同的哲学价值观代表着不同的目标追求, 对师生关系背后代表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的讨论, 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本文“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就意味着师生关系不是指定的, 而是“生成的”, 是建立在师生双方对彼此的认识的基础上的。

一、哲学: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

(一)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教学, 不是教师传递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单向度活动, 而且是师生双方借助于理性思考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1这预示着新课程对教学本质的重新界定, 不仅从教育学角度看到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 更要关注到师生关系在哲学意义上是一种相依关系、相融关系、相动关系、相等关系等。总之, 对师生关系概念的综合性认识, 让我们明确和谐师生关系是建构在教师对教育意义理解之上的。结合新课程强改革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 这一切都为建构具体的和谐师生关系指明了方向。

二、当前建构和谐师生关系面临的困境

(一)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般而言, 师生双方对彼此的认识要经历三个主要的阶段:一是常识性阶段;第二是感性阶段;第三是理性阶段。2在当前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 师生关系大多数建立在一种常识性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从而使师生关系经常陷入困境之中, 当前对于建构师生关系的实践诉求不绝于耳, 切实需要改善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困境。一方面是因为在现代的大班额教学情境下, 使得一位教师要同时面对几十个学生, 想与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自然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 师生关系的建立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如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教师的学识和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学校的教育哲学及文化环境等。总之,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历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始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与局限, 只有不断对建构和谐师生关系予以理性分析及重新审视, 才能为建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三、哲学视野下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一) 肯定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主导作用

从哲学的角度看, 这是一种相依关系。生存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 总会与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 从而形成一种依存关系, 师生关系便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结成的一种独特的相依关系。而处于感性阶段的师生依存关系中, 教师仅凭个人感觉主观看待学生, 常常违背教育公平的要求, 况且正因为学生是主体, 是不断发展、成长变化着的人, 更应该以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学生。为充分肯定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意识, 教师是良好的师生交往环境的创设者、积极师生交流的引导者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引导者、激励者。其次, 教师需营造一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与教师交往和互动的环境与氛围, 引发学生产生更多的、积极的交往动机和行为。这是相对于处于感性阶段的师生关系而言, 教师应正确发挥主导作用, 悦纳学生, 用平等的眼光审视每一位学生。

(二) 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 这是一种相融关系。情感对于教学而言, 既是目的, 又是手段, 目的与手段相得益彰。建构师生关系必须进行情感交流, 情感从某种层面上说属于认知层面, 因此认知发生变化, 才能外化于形, 情感丰富人的灵魂与理性, 师生交往是一种蕴含着情感因素的人际交往行为。这个阶段教师需倾注大量的情感, 热爱教育事业, 将对教育的追求看成自己一身的使命及职责。一方面, 情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基础教育改革核心素养所必须考虑的成分。学生对一切事物和人的情感需要在教师的培养下走向成熟孕育, 要在教学中生根发芽。另一方面, 学生每天在校与教师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与父母相处的时间, 对教师的信任与依恋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的认同, 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三) 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双向沟通

从哲学角度来看, 这是一种相动关系。教学是一个活动的过程, 即教学活动展开进程和变化发展的过程, 是教与学同时发生的过程, 是教与学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的交往往往不是一开始就能和谐顺利交往的, 而常常要经历由感性到理性阶段。教师要促进这个过程逐步深入, 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技巧,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活动, 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给予学生恰当的建议, 因材施教。因此, 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心理学的规律, 在理解尊重的前提下, 选择在交往中适时与学生建立友谊, 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往和沟通。通过师生相互沟通, 师生双方才能更好的理解对方的需要, 想法, 愿望和情感等。教师学会了倾听和观察, 并注意对学生发起的行为作出适时的反应和反馈, 而且在这些情境中, 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最有利于对彼此的理解, 从而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四) 对学生的不足给予理解和宽容

从哲学角度来看, 这是一种相等关系。而人格的平等是指不论任何人职业, 知识水平, 每个人都有作为人的自尊, 都应该享受被尊重的权利。尊重是师生双方交往必要条件, 当教师尊重学生, 才会容忍学生犯错误。当学生尊重教师, 才能与教师和谐相处, 相信教师传授的知识, 从而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去努力, 真正从心里接纳老师。例如在学生考试因为成绩不理想或者与同学发生争执时, 教师不能只是责备, 这与当前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宽容与理解, 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并在前行的路途中不懈奋斗。在教育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许多复杂的问题, 作为教育者, 教师应该平等对待犯错的学生, 而不因为学生的行为特征区别对待, 坚持做到教育公平。

综上所述,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是一个由青涩走向成熟的过程, 正如“欲速则不达”。尽管面临着困境, 但至少需要这样一种教育哲学的理念做支撑, 为每一位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指引方向。教育事业往往需要更多的付出与坚持,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师生关系是教育者绕不开的问题, 需要终其一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答案。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石, 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以哲学思想为指导,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策略主要有:肯定教师在建构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主导作用、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对学生的不足给予理解和宽容。

关键词:哲学,和谐师生关系,策略探究

参考文献

[1] 聂静虹.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社, 2013 (06) :59-60.

[2] 李方安.关系责任视角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探析[J].教育研究, 2016 (11) :122.

[3] 姜志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J].前沿, 2010 (05) :138.

[4] 石中英.教学:一种理性的探险[J].教育科学研究, 2003 (05) :16-19.

[5] 张瑛.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 (3) :56.

[6] 王双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课外阅读, 2012 (10) :89.

上一篇:企业重要档案异质异地备份工作研究及实践下一篇:商业保理法律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