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编精心整理了《建筑行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对建筑施工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调查,从多个角度分析影响安全意识的因素,分析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相互影响的关系,基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减少,针对安全投入构成进行系统分析,探究科学合理的安全投入结构维度,保持安全投入与生产的良性平衡,完成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投入的新定义和投入配比的动态优化控制,建立比较完善的一套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篇:建筑行业论文范文

建筑行业技术导入模式探析

【摘要】文章主要对建筑业技术导入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前采取的创新模式应为具有长期、稳定的技术导入合作和并购等较高层次的创新导入模式。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导入;技术效果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被视为技术落后的领域。这一方面在于其劳动密集的生产特点,另一方面也源于其技术创新的落后。本文主要研究解决建筑企业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实现技术创新的问题。目前建筑业广泛采用的低层次、不连续的明示性知识导入模式是导致建筑企业创新能力低下和技术雷同化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对于广大技术经济条件较差的中小建筑企业,提出了在同一经济区域内建立以当地建筑大企业为龙头的联营体创新合作模式;针对少数技术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型建筑企业,提出了围绕建筑企业核心技术的外在技术合作及并购导入模式。

一、建筑业技术导入模式的种类

建筑业的技术导入就是指建筑企业在生产建筑产品活动时主动地将游离于建筑企业的外在技术资源或技术的物质载体吸引到企业的内部生产活动中来,并加以融合的过程。根据建筑技术创新的外在导入技术资源同实施导入创新的建筑企业的关系,可将建筑技术导入分为三种基本的导入模式:通过市场交易导入技术或者说是技术的市场购买模式、通过准内部化的方式导入技术或者说是通过介于市场和内部化之间的方式(战略联盟)导入技术,通过内部化方式导入技术或者说是通过并购实现技术导入。

1.技术购买,是指实施创新的主体通过市场向外在的技术创新源直接交易购买技术。一般购买含新技术或新工艺的成套设备、要害设备或单项设备、技术许可、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权许可、技术服务以及技术咨询。

2.通过准内部化方式导入技术,即通过介于市场和内部化方式(战略聯盟或合作)的方式导入技术,是企业双方或多方为获得某种外在的创新资源所采取的非市场导向交易方式。根据合作对象的不同,具体可分为两种战略联盟类别。一种是企业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另一种则是企业同R&D机构的合作。根据合作的紧密程度,战略联盟的形式是多样的,可分为合同创新模式、项目合伙创新模式、基地合作创新模式、研究公司合作创新模式等。

(1)合同创新模式是指以合同形式确定的合作创新模式。通常由委托方提供资金和规定创新目标,受委托方提供人力、设备并实施创新过程。由于竞争越来越综合化,因此对企业而言,这种创新模式不应该成为创新的主要模式。

(2)项目合伙创新模式是指企业为完成某一特定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通过合伙投入并合作组织研究与开发过程,共享研发成果的一种合作创新方式。从单个项目上看,这种合伙的创新模式的确有助于项目的迅速研发,然而对于企业而言,从长远的技术能力发展角度上看,由于项目的分散进行使企业间不能共享创新的经验和技能,这无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另外,合伙创新对合伙企业的技术有着较高的互补性要求。因此该模式也不是企业长远的创新模式。

(3)基地合作创新就是指企业同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共同技术创新的基地的一种合作形式。一般由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大学或研究机构提供场地和研究人员。从组织特征上看,企业基本上不涉及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对基地没有很强的约束力。从产权上特征上看,有两种安排:一种是基地所在单位拥有;另一种是参与企业同基地企业共同拥有。另外,基地合作企业参与较少,虽能获得过程中的信息和经验,但不能分享过程中直接经验。

(4)研究公司合作创新模式是企业为增进和加速某一或某些技术领域的创新而共同组建的股份制合作组织。从产权特征上看,凡研究公司主持的或资助的项目所有成果都属公司所有,成员企业或持股单位要取得使用权,得向研究公司支付一定费用。另外,创新成果亦向外开放。从过程特征上看,成员项目共同参与项目的选择并共同参与执行,不仅能分享创新的中间成果与最终成果,还能分享到创新过程中的直接经验。

3.内部化方式导入技术是指企业出于创新的目地而对那些把握本企业重大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或要害技术的外在技术资源实施兼并的方式。该种方式有利于消除重复性研发工作,减少不同部门生产中互不信任而出现的机会成本,防止技术合同交易所带来的“双边垄断”后果。在技术效果上,具有整批交易的特点,可迅速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直接进入相关的技术领域。

二、技术导入模式的效果及其选择

(一)技术效果比较

不同的技术导入模式对创新导入主体有不同的要求,也存在着不同的技术导入效果。因此了解和研究各种导入模式的特点,有利于帮助建筑导入企业选择合理的导入模式,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率。

(二)建筑业技术导入模式的选择

建筑业的技术发展历程体现了建筑业技术的外在导入特性,如下图:

公元前4000年

公元前2200年第一部建筑法规Hammurabi

公元1176年石桥取代木桥

公元1775年第一座铸铁桥

公元1824年水泥浆

公元1850年强混凝土

公元1856年钢工艺

公元1861年第一座起重机

公元1885年公元1986年建筑技术发展

TheHistoryof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Development

这些技术的出现导致了建筑业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技术创新。作为建筑技术融合系统中的一部分,新材料和新组件以及以此相关的新设计技术对于传统建筑企业的技术平台来说正显得越来越复杂化和隐含化[2]。因此,建筑企业采用较为长期的稳定的合作模式和并购模式有利于建筑企业获得隐含性较强,技术较复杂的外在导入技术,有利于建筑企业能力的发展,避免技术的雷同化和形成能力的差异化。

并购模式是对技术把握最彻底的导入模式,它能够迅速促进并购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企业规模的增长,但它也有不利的一面,即要求并购企业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和企业的规模是呈正相关的。

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建筑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技术能力低下的状况,因此上述的并购导入模式是不适合的。本文认为对于大多数技术经济条件较差的建筑中小企业应积极发展这种稳定的、较为长期的合作创新模式。

三、结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迎接国际大型建筑集团的挑战,通过产业的技术创新提高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劳动生产效率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研究解决建筑企业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实现技术创新的问题。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建筑行业当前采取的创新模式应为具有长期、稳定的技术导入合作和并购等较高层次的创新导入模式。由于学识和理论深度的欠缺,本文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的探讨和深化。

【参考文献】

[1]陈松.技术导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1999.

[2]刘永平.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D].重庆大学,2002.

[3]RichardL.TuckerPerfectionoftheBuggyWhip.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J].June,1998.

作者简介:

查广德、男、1968年10月、河南省南阳市人、 、 助理工程师 、工作于河南润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查华栓、男、1980年2月、河南省南阳市人、 、 助理工程师 、工作于河南润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查华栓 查广德

第二篇:建筑行业安全投入研究

[摘要]对建筑施工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调查,从多个角度分析影响安全意识的因素,分析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相互影响的关系,基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减少,针对安全投入构成进行系统分析,探究科学合理的安全投入结构维度,保持安全投入与生产的良性平衡,完成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投入的新定义和投入配比的动态优化控制,建立比较完善的一套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安全投入;建筑行业;事故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086

1绪论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柱作用,但是由于建筑施工的时间与过程繁杂、人员流动性高,加上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等原因,建筑施工成为了危险性高、事故频发的行业。我国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意识的普遍缺乏,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安全意识的研究中,关于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的关系、相应预防措施以及安全资金投入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国内外针对安全意识的研究居多,主要是从管理、社会历史条件、经济、心理素质、工作环境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入手。David BKaber等采用“健康与安全执行的安全气候测评工具(HSE)”对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进行测评,研究分析了安全意识的三个维度:安全知识、安全理智感和预判伤害发生能力;Tam等研究分析了建筑工人对安全态度的变化情况,并且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文兴忠等从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和安全意識三个方面调查分析了飞行员的安全意识;李锋等调查分析了高速公路职工的安全意识,并认为安全意识有三个组成要素:安全意识、安全理智感和安全行为。上述研究与调查大多比较单一,生活中大多建筑企业是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以后才增加安全投入的力度,这样往往难以体现出安全投入对建筑施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调查,分析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最终保证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促进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与安全投入分析

2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概述

一般情况下,人的不安全行为多数用于研究人的行为变化的规律,而人的失误则多用于研究“人—机—环”的系统的可靠性。不安全行为属于人的主观行为,容易受思想、环境和情感等的影响,满足Lewin分析模型。

在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施工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本文主要研究施工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建筑施工企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个人特征。个人特征是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内在因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人依靠自身的视觉、听觉及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反应。若是人的这些感觉器官受到伤害或是身体生病,都会对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以及个人经验等也会不同程度影响人的行为。综合来说,一个经验不足、文化程度不高、学习能力不强的中老年人更倾向于引发不安全行为。

第二,外部环境。在建筑施工的恶劣环境下,一切不良的因素比如光照太刺眼或是太弱、噪声太大、机器故障灯等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可预见的影响,若是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那么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大大减少,反之这些因素得不到必要的改善,可能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同时,生活中的一些因素比如家庭、人际关系等也会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2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投入

合理安排安全投入会有效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安全投入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如下:第一,安全投入不足。建筑市场自由经济体系不断完善,政府把建筑施工企业交给市场经济调控,相应地减少了这方面的财政划拨,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会降低施工成本来获取更多的利益,加上对于安全投入认识不足,这就导致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投入总量总是低于其他行业。第二,安全投入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表明,安全投入与安全生产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一味增加安全投入量,效果并沒有变好,反而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下降,这主要是由安全投入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现如今,很多企业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进行盲目的投入,由于缺乏理论的正确指导,反而适得其反,导致资源浪费。

23各因素的影响作用及工人安全意识现状

上述总结得知,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密切相关,而后者又为个人特点和环境因素所影响,经过相关文献的解释、调研分析、模型检验、专家讲解等,下面列举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同时也是建筑工人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并阐释了各个原因的不同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

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育水平有限。由于目前在建筑施工企业一线工作的大部分是农民,他们未受过专业的知识教育,安全意识薄弱,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必要的预防措施;还有一些工人学习技能知识和业务能力不积极,操作水平有限,不符合安全生产规范,极易导致安全事故。二是侥幸心理。不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当事人事发前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总不会偏偏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思想上的麻痹导致行为上的敷衍,过度相信自身经验,想追求更高的效益,却不知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三是不良安全习惯。很多建筑工人喜欢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想法进行劳作,比如进场没有戴安全帽的习惯,操作机器之前没有提前检查的习惯等,置安全防护和安全规章制度于不顾,种种不良的习惯都给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危险的种子。四是过度疲劳。在建筑施工现场工作不仅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任务的繁忙和环境的艰苦,很容易导致工人们由于身体负担过重而造成过度疲劳,此时人的判断和行为都会严重偏离正常,稍有不慎,都容易酿成事故。

外界环境主要指:一是管理不善。工人们的操作失误等不安全行为有很大一部分是与管理人员有关系的,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既不能以身作则,也不能严肃处理工人们的不安全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环境诱发。纵观很多安全事故,大风刮倒建筑器材或是下雨造成漏电等例子屡见不鲜,由于施工现场处于露天环境,极易由于自然灾害产生不可预见的安全事故。三是利益驱使。建筑施工企业往往都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管理层盲目追求工程进度,建筑工人追求成绩拿奖金,使得安全投入和安全注意事项被忽视,利益获取的结果是不顾受到伤害或者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这便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投入的动态优化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常见的安全投入分析工具,将因素和路径分析融合,可以估计与检定抽象的构成概念,定量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可以用于分析大样本的数据,运用协方差计算多个变量对应分数的变异量,以此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关联变异程度,同时具有描述性和验证性的双重功能。

结构方程模型包括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两部分,主要进行变量关系的研究,有根据表现形式划分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有根据性质划分的因果和相关关系。其中,测量方程模型是用来研究潜变量和指标的关系,而结构方程模型是用来研究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安全投入—事故结构方程模型,包含四个潜变量:安全教育、文明施工、劳动保护和现场安全措施。在进行模型识别之后用AMOS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相应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并得到以下几个结论:安全投入在文明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安全教育方面對安全事故有着负相关的影响,比如像施工现场场地改善,材料堆放规整,生活设施优化等方面的安全投入越多,施工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水平越低;现场安全措施方面的安全投入越多,施工工人的不安全行为越低;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等投入越多,施工工人的不安全行为越低;对安全防护用品、劳保监督和职业病预防与保障等方面的安全投入越多,施工工人的不安全行为越低。

综上所述,施工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安全事故的影响最大,而其他原因也是影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个影响因素,实现合理安全科学的投入配比的动态优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监督水平。4安全投入配比的动态优化

本文针对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评估分析,对系统内部的变量之间的联系和作用途径进行了探究,证实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投入是控制安全事故有效而根本的方法。但是在实际工程中,企业用于安全投入的资金总量非常有限,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很难进行大量的安全投入,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并保证安全投入配比的动态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上述分析和已有文献,企业安全投入配比的动态优化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加大安全教育的投入力度。安全意识的缺乏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对施工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防范知识水平,使其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时刻遵守企业的安全规范,同时也可提高工人的安全操作技能,引领出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現场。

第二,理智看待安全投入与回报的关系。安全投入,需要进行投资,但是它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投资,得到回报,它的效益往往不会在生产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上得到直接体现。不少管理层人员由于经济利益的关系会很片面地对待安全投入,认为这是投入资本却不赚的事情。但是,经过理智分析,不难发现,若合理进行安全投入,保证安全生产,不仅会打造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也会逐渐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长远来看,这是很明智的一笔投入。因此,必须要引导企业管理层正确看待安全投入与回报的关系,对安全投入进行合理有效的动态优化。

5结论及展望

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带来的多种安全问题依然不可忽视,安全事故以及造成的伤亡都值得国家和相应的企业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安全投入作为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时代的变化要求思想的更新,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对症下药,为安全事故的发生设定有效的屏障,减少伤亡、减少损失,实现企业发展各方面的动态优化,使建筑企业更好地发展。本研究对控制安全事故的伤亡率和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控制的目标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宁,李炎琪,刘静中小型建筑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J].建筑经济,2015,36(3).

[2]李云仙浅谈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J].科技向导:建工论坛,2014(2).

作者:张兰兰 郝风田

第三篇:建筑行业的经济管理

摘 要:由于人们对建筑数量和品质的不断追求,促使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如何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每一个建筑企业管理者所关切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企业的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技术经济管理、质量经济管理和人力经济管理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建筑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建筑行业 经济管理 企业管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物的数量不仅需求巨大,而且对其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建筑行业陷入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之中。然而在当今的社会,大多数建筑企业的施工工艺与技术、材料、机械设备,以及人员素质等都处于一个相当的水平。为此,如何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并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企业对各经济要素的管理。

1 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好的管理组织将会极大的提高对企业经济的管理,节约各种行政支出,并能有效地对各个经济要素进行监督,最终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方面它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想联系,要与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与企业形式的制约。企业组织管理则体现了为实现企业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而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有效的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并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建筑企业在健全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组织时,也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包括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一套严密的经营、生产、技术、财务、质量、劳资、材料、机械设备等管理标准,对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对各种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管理,以及所有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料的管理等。这些基础工作是实施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以及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

2 加强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

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就是要求对企业中的相关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要素实施计划、组织、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筑行业的各种技术活动,一是指包括技术检查与核定、技术交底、图纸与工艺会审等方面为保证正常生产活动的技术要素;二是指技术创新活动,如技术改进和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新技术工艺的试验研究等。技术经济管理是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技术管理对于稳定企业生产技术工作秩序、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搞好环境保护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做好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技术管理的任务,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活动,不断推进并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努力提高各技术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二是要做好各项技术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责任制、做好技术情报和信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技术日志好工程技术档案、严格贯彻和执行各种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并定期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三是要做好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如建立安全责任、检查、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施工环境的公害和污染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3 加强建筑企业质量经济的管理

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不只是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甚至是子孙后代的幸福。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时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而建筑质量经济管理就是要根据设计和用户要求,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建筑施工,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以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

建立全面的质量经济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要求运用多方法对全员、全过程、全企业进行经济质量管理。要实现全员的经济质量管理,必须做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包括各级部门和人员在内的质量责任制制度,已明确其职责与任务范围;有必要经常性的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以及主人公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到质量经济管理中去。要做好全过程的经济质量管理,必须坚持“为用户服务”和“预防为主”的思想,从市场调研、建筑设计、建筑施工,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经济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经济管理则是要求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都必须自觉履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并相互监督,使得全企业都处在质量经济管理之中。

4 加强建筑企业人力经济的管理

人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其经济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的管理活动,实施有效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极大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人力经济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除了传统的人员招聘、录用、档案管理、人员调动等,还增加了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岗位与组织设计、行为管理,以及终身教育等内容。

人力资源是实现建筑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面。良好的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人员的劳动消耗,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建筑企业在人力经济管理上的,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中人员的内在潜力,实施各尽所长、各尽所能的“能本”管理;并建立“德为前提、能力本位”的能绩优先的用人制度,坚决实施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干部人事制度,创造条件保证有才能的人更好的发挥才干。

参考文献

[1] 施超杰.改制剥离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以“财管”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工作[J].建筑施工,2002,12(3).

[2] 安建山.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31).

[3] 孙秋玲,田杰,尹建江.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0,27(1).

[4] 严若美.关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及研究[J].科技信息,2010,2(17).

作者:张毅

上一篇:化工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精细化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