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企业总体战略选择

2023-05-21

第一篇:战略企业总体战略选择

企业的战略类型及其选择

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和能力状况,为求得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不断的获得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的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和参考。企业战略是为了获得持久优势而对外部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优势和劣势的积极反应。企业战略的类型与企业战略的定义是两个关系密切的问题。,企业战略类型与企业战略定义一样也是一个动态的范畴。至少到现在为止,企业战略的表现形式和具体的选择可以说是非常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具体的选择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区别,当然每一种选择都有其充分的理由和具体的条件。我们之所以尝试对企业丰富多样的战略选择进行分类,不是想限制企业的战略限制,而是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企业管理者,他们有多少种基本的选择以及每一种选择的基本理由是什么。

企业战略具有如下特征:(1)全局性。企业战略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它规定的是企业的总体行为,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2)长远性。企业战略的制定虽然要依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现实情况并对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和限制作用,但是这一切都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企业战略既是企业谋取长远发展要求的反映,又是企业对未来较长时期内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通盘筹划。(3)竞争性。企业战略是关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与竞争对手抗衡的行动方案。通过竞争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也要注意采用竞争达到双赢和多赢的效果。(4)纲领性。纲领性指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纲领和方针,必须通展开、分解和落实等过程才能变得具体的行动计划。(5)稳定性。企业战略需要较长时间保持稳定和贯彻,又要根据环境变化进行局部调整。

从实施战略主体的角度来看,企业战略包括三个层次:(1)公司级/集团战略,是拥有多个子公司的母公司的战略,集团战略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和经营行业组合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2)经营级/竞争性战略,是单一行业/产品/市场企业,或者集团下边的子公司所采用的战略,经营战略的目的是通过集中一个具体的行业,或者一个产品/市场实现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的最大化;(3)职能级战略/策略,主要是企业内部各个非实体组织,包括职能部门或者生产单位的战略,职能战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

从战略实施的时间长短来看,企业战略可以划分成为以下三种类型:(1)短期战略,一般是指时间跨度在一年以内的战略,有时也可以称为战略计划;(2)中期战略,一般的时间跨度是在一年以上,五年以内的战略,(3)长期战略,一般的时间跨度是在五年以上,十年之内。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所需要制定战略的时间跨度就越长。

按发展战略的性质和特点划分的类型:(1)稳定战略。指企业维持其经营范围和目标不变, 每年以大致相同的水平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额。它强调企业资源在现有各业务单位之间的合理分配, 注重各职能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2)增长战略。指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额, 提高市场占有率, 而努力扩大商品销售的范围和规模, 以利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紧缩战略。指企业在原有行业中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通过紧缩业务范围, 回笼资金, 或者退出原行业, 转向其它行业。(4)定位战略。主要有三种定位: 一是竞争定位, 即企业依据行业的竞争状况和企业自身优势, 给企业的近期经营和远期发展确定一个适当的竞争地位。二是市场定位, 即企业确定以什么样的市场或消费者群体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三是商品定位, 即企业试图使自己的主营商品在目标市场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按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划分的类型:(1)一体化战略。指企业通过联合而求得发展,包括工商联合、农商联合、商商联合、批零联合、内外贸联合、科工贸联合、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它有利于打破 自成体系 的封闭状态,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关键是两条,一是资本多元化, 可以促进企业机制的转换, 增加资本金来源, 增强发展的后劲和实力。二是风险分散化, 成功了大家有利可图, 失败了损失由各方分摊。走一体联合发展的路子, 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2)连锁战略。指同行业的若干个经营机构实行集中管理、分散经营而形成 网络型销售体系。连锁经营是一个巨大的营销网络系统, 如美国梅尔公司拥有连锁分店6 540个, 伍尔沃思拥有连锁分店7 739个, 日本大荣公司拥有连锁分店6 500个。连锁分店的多少应符合法定数量, 如英国规定10个以上, 美国规定11个以上, 日本规定30个以上。连锁经营拥有高效率的连锁总部、高质量的物流设施和高水平的采购配送中心, 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财务、统

一人事、统一规范, 实行集权化管理, 专业化分工, 标准化经营, 规范化服务,通过庞大的经销促销网络进行大规模的集团性经营活动, 有利于减少流通费用, 降低经营成本, 增强市场竞争力。商业连锁经营是世界潮流, 是实现商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3)多角战略。指企业为了尽可能多地利用市场机会, 实行跨行业、多层次、多品种、多样化经营, 有利于企业扩大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 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这种战略的具体形式, 一是地域多角化,即企业向国内外其它地区拓展, 二是产业多角化,即企业向本业以外的其它行业拓展。如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拓零售业务以外的其它行业, 发展了加工、房地产、证券、运输、综合服务等多种行业, 使企业实力得到增强。三是层次多角化。即企业将市场目标定位在多个商品档次和消费层次上, 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如大连天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贯彻 高档精、中档全、低档保必需 的经营方针, 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顾客的需要。

(4)外向牵动战略。指企业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先进管理方式和开拓国际市场, 带动企业的发展。它的衡量指标有三项: 一是外向度。指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程度, 即企业涉外经营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二是资金引进度。指国外资金引进利用的程度, 即利用国外投资总额占全部投资总额的比重。三是嫁接改造度。指利用国外资金、技术、设备等改造企业的广度, 即主要设备和技术嫁接改造占全部设备和技术总量的比重。它的基本特征有五点: 一是形式的多样性, 如合资、合作、嫁接、技术引进等。二是范围的广泛性, 涉及

一、

二、三产业等各个经济领域以及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开发。三是引进成果的先进性, 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 体现现代化。四是外向牵动战略的变革性, 学习外国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和经验, 实现经营结构、经营机制与国际惯例接轨。五是外向牵动战略的先导性, 对其它各类型发展战略起先导作用, 影响其它战略实施的广度和深度。

(5)企业形象战略。指企业通过改善企业实态,在商品质量、员工素质、服务态度、诚信守约、商品价格、购物环境等方面, 给社会公众留下良好印象, 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象战略是市场竞争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企业形象的构成要素,一是外表要素, 包括企业规模、商品结构、商场外观、店堂设施、企业名称、职工服饰等; 二是人的要素, 包括职工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技术水平等; 三是体制要素, 包括企业经营机制、营销渠道、组织结构、经理管理方式, 以及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哲学、企业文化等。企业形象的内容主要有商品形象、员工形象、服务形象、信誉形象、价格形象、环境形象、品牌形象、管理者形象等。企业形象战略管理的基础是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 因此, 要坚持以人为本, 狠抓队伍建设, 使全体员工不但具备与现代化商业相适应的商品知识和业务技能, 而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树立较强的法律观念、服务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6)品牌战略。指企业生产经营得到社会公众广泛认可、在较长时期内乐于消费的某类商品, 从而使企业扩大销售, 提高经济效益。这类品牌的商品一般是名牌商品。名牌商品是在市场上具有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占有率和能给企业带来高效益的 四高 商品, 而且 四高 具有正相关性: 高知名度可以使更多的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 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高信誉度可以增加 回头客并带来更多的顾客, 从而巩固市场占有率; 而高市场占有率又有助于提高商品知名度和市场信誉,使名牌商品持续给企业带来高效益。推行品牌战略, 关键是要正确确定指导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 以管理为核心, 以质量和科技为前提, 以优质服务为基础。四川绵阳市人民商场实施品牌战略, 资金再紧也要为组织名优商品货源开绿灯, 并建立名优商品目录档案, 设立名优商品厂家专营柜台, 争取名优商品总经销总代理和独家经营权, 从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空间, 增加了企业的市场份额。

(7)集约经营战略。指企业正确处理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 以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为主, 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粗放型走上集约型的轨道。粗放型经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 集约型经济增长则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有机构成或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就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 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素质、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商品流通领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贸经济, 是带动、促进和引导整个国民经济的龙头, 这种特殊

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商业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贸经济是以大流通、大贸易、大市场为前提的, 而目前商业企业小、散、差的状况, 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三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贸经济, 在管理手段上必须力求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科教兴商, 集约经营, 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8)资产经营战略。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为实现资产的最佳价值, 而进行资产购买、出售、转让、兼并、重组。资产经营的基本特点, 一是资产要有明晰的产权界线。即应该明确哪些资产属于企业, 企业的所有者是谁, 应承担哪些责任, 有什么权利和义务。二是要有发达的资产经营市场。要实现资产的流动, 通过交易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就必须要有资本市场。目前多数国有企业不可能都通过股票的发行和流通来实现要素的重新配置, 只有通过产权市场, 才能盘活存量资产, 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要有明确的资产经营主体。资产经营主体应拥有资产支配权和资产收益权, 即法律赋予经营主体独立地支配其所属企业中的资产权利和享有一定部分的资产收益的权利。资产经营的基本方法, 一是并。即一个处于优势的企业兼并另一个处于劣势的企业, 劣势企业在兼并后注销, 纳入优势企业的生产经营体系; 可以是两个企业完全合并为一个企业, 原两个企业同时注销; 也可以是原两个企业在交易后都不注销, 在新设立的企业中分享不同份额的股权。采用 并 的方法, 有利于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 实现一些优势企业的超常规发展, 也有利于发挥双方的优势和积极性。二是分。是指在企业内部所进行的产权交易, 一般可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国有资产的代表与企业经营者之间进行的产权交易; 第二层次是资产承包者与企业内部职工之间进行的产权交易。三是转。是指将企业的一部分资产转让出去, 以换取发展资金, 以利于盘活存量资产, 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行质量。如仓储设备、营业设施、运输机械等存量资产, 对其中闲置的部分, 可以转让出去, 将转让所得的资金用来发展生产经营。实施资产经营战略, 对优化企业资产结构, 实现规模经济, 具有深远意义。

第二篇:企业品牌战略选择模型研究

内容摘要:现代企业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以品牌来建立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树立企业形象,是企业有效的市场竞争手段。因此如何选择企业的品牌战略是许多企业非常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在选择品牌战略时应当考虑的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并建立了企业品牌战略的选择模型,有助于企业顺利确定品牌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等。关键词:品牌 品牌战略 企业 战略选择

品牌是目标消费者及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事物心理的﹑生理的﹑综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评价的结晶物。人和风景,艺术家,企业,产品,商标等等,都可以发展成为品牌对应物。我们在市场营销中说的品牌,则指的是狭义的商业性品牌,即是公众对于某一特定商业人物,包括产品﹑商标﹑企业家﹑企业四大类型商业人物的综合感受和评价结晶物。(——摘自 兰晓华著《品牌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近年来,一些意识超前的企业纷纷运用品牌战略的利器,取得了竞争优势并逐渐发展壮大。从而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产品、技术及管理诀窍等容易被对手模仿,难以成为核心专长,而品牌一旦树立,则不但有价值并且不可模仿,因为品牌是一种消费者认知,是一种心理感觉,这种认知和感觉不能被轻易模仿。

品牌战略的关键点是管理好消费者的大脑,在深入研究消费者内心世界、购买此类产品时的主要驱动力、行业特征、竞争品牌的品牌联想的基础上,定位好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系统,然后以品牌识别系统统帅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来源(翁向东《本土品牌战略》)品牌战略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企业品牌战略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对其中四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进行分析,综合各自的特点给出相应的实施战略。

(一)品牌外部环境分析

行业成熟度:成熟度高的行业,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低;技术更新的可能性较低,服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买方市场形成,细分市场成熟,消费者消费具有倾向性;行业比较集中等。成熟度低行业的特点则相反。

企业所处的行业的位置:领导者,在资金、规模、技术、市场等方面占有优势;有领导潮流的能力;抗风险性能力高等。非领导者,在产品、技术等某个方面有一定专长;组织有相当的灵活性;具有良好的开发细分市场的能力等。

(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资源状况:包括人、财、物等硬资源和组织结构、信息传递、企业文化等软资源。资源状况良好的企业在制定战略时比较倾向于品牌价值的增长,资源状况不好的企业倾向于保守、稳定地制定自己的品牌战略。

当前竞争战略的类型。偏进攻:战略态势积极,合理利用当前资源获取竞争优势,可能打破现有的竞争平衡,甚至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偏防守:战略态势消极,可确保当前的地位,减小对手进攻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拖垮对手企业。

企业品牌战略及其选择

企业在规划品牌战略时不仅要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选择不同的品牌战略,还要考虑品牌战略

的层次、原有特点等因素。品牌战略可供选择的模式多种多样,现将可供选择的品牌战略及其使用条件简单介绍如下 :

创造同级新品牌:当企业试图进入一个新的产业、市场或产品类别,母品牌不能对新产业、市场或产品类别提供品质承诺或规模、实力等象征。因而有必要创造同级新品牌以全新的公司形象来开拓新的市场,进入新的产业。

创造次级品牌:母品牌形象和资产足够强大,但仍需要为母品牌增加形象、个性、市场细分。

更换当前品牌:原有品牌已经不具有竞争力,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仍然旺盛;企业拥有建设新品牌、树立新形象的资源。

剥离子品牌:子品牌的市场承认度不足,威胁到社会对其母品牌的评价;子品牌成为母品牌的累赘,市场前景暗淡。

品牌联想:当前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有必要加大宣传投资,竖立品牌的核心价值、独特的情感。

放弃品牌:当前品牌几乎无可继续利用的价值,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正持续走低;行业退出壁垒较低,企业的战略目标已经转向新市场。

品牌重新定位:因竞争者的出现导致企业市场占有率降低,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品牌联合战略:企业品牌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当有行业竞争者对企业发动进攻时,联盟对象拥有企业急需的核心能力。

扩大规模:企业拥有继续扩大市场规模的生产和营销能力;目标市场尚有未开发的部分,值得企业去拓展。

增加新内容:当前品牌仍有继续开发的潜力;品牌的市场认同度较好,市场占有率较高;消费者的购买倾向正在发生变化;企业有能力进行技术或服务创新。

本文利用四分格法建立选择模型,如图

1、图2所示。图2中的序号与图1中品牌战略相对应。品牌价值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为了确定品牌战略实施的成功与否,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本文中给出的品牌价值指标及计算方法如表1。

对表1中各个指标进行调研、计算、统计后,通过与当前行业内其它品牌的相关指标的横向比较和与自身品牌历史相关指标的纵向对比,分析后可以了解到企业自身品牌在哪些地方具有优势,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后采取适当的品牌战略弥补不足,扩大优势。

企业选择品牌战略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考虑企业面临的各种多变的外部环境,更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拥有的资源。行业成熟度、企业所处的行业的位置、企业资源状况、当前竞争战略的类型是企业在选择战略时应当考虑的四个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以此为基准建立模型,即确定核心影响因素—分析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列举可选择的品牌战略—利用四分格法选定战略—制定评价指标、建立控制体系。企业可参照相关的模型,通过调研、计算、统计后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品牌战略,然后根据品牌战略的相关内容进行品牌战略的推广实施。参考文献:

1.曹洪军.中外品牌战略比较研究[J].中国经济评论,2003-08

2.小阿瑟·托马森.战略管理学—概念与案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

第三篇:认证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李怀林

认证分为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两种。其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在 ISO/IEC 指南 2 : 1986 中对 “ 认证 ” 给予了明确的定义 “ 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 那么认证在保证产品质量中有何作用呢?

认证在保证产品质量中的作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出口至各会员国家的产品,在关税方面可享有互惠平等的待遇, 但随着关税的降低,发达国家开始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认证等技术壁垒作为保护其民族工业的手段, 技术壁垒也成为多边贸易中最隐蔽、最难对付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据权威人士介绍,技术壁垒占非关税壁垒中的 30% , 这个比例在今后会高达 80% 。在 2001 年中国有 66% 的进出口企业受到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直接或间接的损失约为 110 亿美元。如何从治本的高度出发,加快认证步伐,帮助更多的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开展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据统计,自我国大力推行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制度以来,全国评审合格并颁发产品安全认证证书 10 万多份,涉及企业达 8 万多家,覆盖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向 8 万多家企业颁发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从获证企业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到:在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信誉和知名度,扩大出口等方面,认证显示出了较大优势,收益显著。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全员参与,人人有责。专家把现代质量管理比做“木桶效应”。木桶的储水量同每一根木条有关,缺一不可;而质量管理同木桶一样,产品质量的好坏同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有关,生产环节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联。一步不到位,都会影响到产品的最终质量等级。因此,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制度的建立有利于:

a) 通过全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鼓舞士气,增强工作积极性;人人参与,增强内部团结和凝聚力。因为在建立和实施产品和体系认证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作及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一个强有力的骨干工作队伍和具有较高质量意识的员工的共同配合,才能有效、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例如体系文件的编写工作,工作量大,并且涉及到与体系有关的各个部门,因此只有集思广益,发动集体的智慧,才能较快地、较好地完成编写工作。在贯标

过程中,通过对标准的宣贯、体系文件编写人员的培训和对全体员工进行普及培训的方式,强化质量意识,使职工既要认识质量的重要性,又要认识到产品的质量同每一个人有关,要求全员参与、人人有责。各部门、各级员工必须充分配合,团结协作,发挥整体作战精神,才能有效地建立并保持体系的正常运行,可以说整个体系的建立和保持饱含了企业全体员工的心血和智慧,是全体员工日夜辛劳结出的硕果。

b) 锻炼管理队伍。通过实施产品和体系认证,使一代企业管理人才在认证过程及认证后的管理工作中学会运用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不但对当前的管理工作,也对今后的发展培养了业务骨干,为企业的更大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2. 文件化的特点,通过文件控制进行有效管理。

一般企业在接受认证前都有指导工作的程序,但由于缺乏可行性、适用性、系统性,不能有效地指导工作,致使工作杂乱无章,低质低效,缺乏系统、完整、规范的工作标准和文件的有效管理,过期文件、失效文件滞留现场,随意性、口头性指令过多,导致工作接口及职责不明确。从体系文件的编写开始就注意文件的可操作性、系统性、科学性;通过文件控制程序,有效地保证了各部门的有效性;定期修改手册,确保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做好记录,以便验证体系运行是否有效。

a) 分清职责和权限,提高管理水平及效率。一般管理体系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职责和权限划分不清、纵横两个方向联系受阻,使原有的机构设置受阻,在管理中出现“管理死角”、“扯皮现象”,工作行为不规范,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废品率高等。通过建立质量体系,详细而明确地规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职责及权力,以及相关接口处的职责,并且建立健全了可操作的质量工作程序及作业指导书,有了贯穿于各个层次的产品质量保证链,既改善了活动本身的运行质量,又改善了部门之间的协调,减少不同部门重复工序的发生,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大大提高了各部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运作清晰度及对问题做出反应的速度,从而提高了运作效率,降低了质量成本。b) 提高现场管理水平。生产现场是各项管理工作交叉点,因此现场管理一直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后,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分别归属于一定的要素,而每个要素由相应部门负责,并通过统一的标识,使现场管理的脉络清晰、责任明确,便于考核,大大提高了整个生产状况的透明度。

3. “事前预防”而非“事后检验”。通过预防不合格现象的发生,

能够:

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由于产品和体系认证要求不仅仅局限依赖产品的最终质量检验来控制,而是通过涉及到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过程控制,包括设计开发、材料采购、工艺策划、生产制造、检验试验、包装贮存、销售运输、安装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整体控制。因此企业获得了产品和体系认证证书 , 那就意味着其生产的产品已经通过了国家认可的实验室按照某个标准进行的检测 , 其生产厂的质量体系也经过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 , 能够保证持续地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

b) 提高生产率。通过执行标准、把质量责任从质量控制人员转到生产人员,激发了生产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生产的条理性得到加强,设备故障减少、利用率提高,生产事故减少、生产率明显提高。

c) 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以最佳的质量成本,生产满足用户要求或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所以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成本与质量达到最佳平衡的体现。“预防为主”的精神从始至终贯穿在体系中,所以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用户意识”、“一次成功”、“不合格品不进入下一道工序”这样的要领能够并已经被认证企业的员工普遍接受,就保证了建立的操作体系能有效运行,从而使废品和返工率大大减少,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4. 持续稳定地改进产品质量。

通过对所建体系不断地进行符合性、适应性及有效性的判断与证实,进行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所有的不符合项和质量问题能得以快速有效地纠正。内部审核能够不断检验质量体系文件的先进性、适应性,并加以纠正。通过企业总经理亲自组织和主持管理评审活动,评价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的适宜性和质量体系的有效性。简而言之,首先预防问题发生,万一出现问题时,采取立即步骤去改正这些问题,并确保不再发生。此外认证机构定期对企业进行监督审核,更好地保证了产品质量能够保持稳定、有效并得以不断改进,循环上升。

5. 减少客户的投诉,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

获得产品和体系认证有助于减少客户的投诉,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有效地防止类似的投诉再次发生,迅速圆满地解决投诉,增强了企业信誉,挽留现有客户,并通过现有客户的口头宣传,吸引新

的客户。一旦客户提出索赔,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及质量记录,在许多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对有问题货物的索赔的辩护。

6. 增加产品附加值。

获得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证书,加贴产品认证标志,就意味着该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的生产被国家级认证机构认证为安全的、符合国家相应的质量标准的产品,这无疑会增加产品的附价值,增强消费者和需方对该产品的信心,提高企业的形象,有助于产品的销售,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7. 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信誉和竞争力,为企业扩大出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许多政府部门、需方采购招标时或保险机构受理产品保险时,把制造商是否具备产品认证证书和体系认证证书作为购买产品的先决条件。他们认为,企业进行产品和体系认证是企业对质量的投入,是企业能按买方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和实力的保证。购买获得产品和体系认证的产品可以减少购货的风险,降低自己的质量控制成本,可以向用户表明自己保证货物品质的诚意,有利于促销。因此企业一旦获得产品和体系认证证书,就在国内外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取得了产品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手段,为拓展企业的境外业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推行认证制度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对部分认证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 60% 以上的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 70% 以上的企业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70% 以上的企业销售额显著增加; 50% 以上的企业实现利税提高; 80% 以上企业顾客反馈的质量问题明显下降; 80% 以上的企业合同履约率提高; 80% 以上企业产品一次送检合格率明显提高;近 70% 的企业生产成本下降; 70% 以上的企业产品退货率下降;企业的管理水平 100% 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我国入世之后,国内外产品 " 串门 " 的机会越来越多,但要想早日赢得定单,各厂家除了苦练 " 内功 " ,生产优质优价的产品外,更需要取得平等的竞争条件。其中重要的一点,就必须突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进行产品和体系认证。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获得产品认证并建立起有效的质量体系的过程中,所花去的成本与得到的好处与受益相比绝不能说是一种支出,而是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一种商业的必需,是各国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监督和管理的通行做法,也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市场与

效益最有效的途径,是发展战略的选择。

第四篇:华为企业环境分析、战略选择及实施

华为公司战略选择及实施

生:

号:

级:

业:

绩:

2012年6月

目录

一. 企业情况分析 ······································································· 2

1. 企业介绍 ··············································································· 2 2.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2 1) 一般环境分析 ······································································· 2 2) 产业环境分析 ······································································· 3 3) 竞争者分析 ··········································································· 3 3.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4 1) 企业资源··············································································· 4 2) 企业能力··············································································· 4 3) 企业核心能力 ······································································· 4 二. 战略选择 ············································································ 5 三. 战略实施 ············································································ 6

一. 企业情况分析

1. 企业介绍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在电信基础网络、业务与软件、专业服务和终端等四大领域都确立了端到端的领先地位。凭借在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IP数据通信领域的综合优势,华为已成为全IP融合时代的领导者。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1) 一般环境分析

a) 国家宏观政策: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大信息产业发展力度,积极开展3G建设及业务应用,大力推进TD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加快通信转型步伐,保持行业的平稳发展。国家对于电信公司“走出去”缺少明确的,系统的鼓励政策和推动手段。在海外拓宽资本渠道上,国家制定的境外融资审批与推进政策,在国有公司与民营公司间的支持度存在差异。

b) 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始终推行要加强IP承载、数字电视网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c) 消费者需求分析:

1、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的除了日渐多样化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和滚滚而来的终端商机外,还带动了信息通信、商务金融、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业务应用和创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

第 2 页

2) 产业环境分析

世界信息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设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电信业重组后,3G建网逐步展开,TD、CDMA和WCDMA的建设尤其快速壮大,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这给通信设备商,尤其是中国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2008年,中国的通信投资建设丝毫没有减少,仅在大型网络建设和投资就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3400亿元,不得不说,这给通信设备制造商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整个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处于一个产业比较成熟的阶段,有些产品已经进入衰退期,例如固话网络,而有些产品正处在成熟期,比如说GSM/CDMA产品、软交换产品、宽带网络等等,而也有些产品正处在成长期,比如说UMTS、光网络、移动数据业务,还有一些处在初创阶段,比如说LTE、100G传输网络、4G网络等等

3) 竞争者分析

Sony通讯(爱立信)无线设备全球市场占有率33%,技术先进,在业内属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引领者,有最为强大的科研能力,早在2005年就发布了节能降耗的基站产品和与电信运营商共同运营的商业模式等等,成为华为等业界竞争者的模仿对象。在近期的“2010中国通信人才发展论坛”上被评为“最佳雇主”。

Juniper网络公司(中文名:瞻博网络)致力于实现网络商务模式的转型。多为创始人均来自思科,当年带走了思科大量的技术核心,令思科损失惨重。之前他们的业务核心还都在北美,04年的时候他们把NETSCREEN收购了,所以近几年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也火了,优势业务在防火墙上。公司的客户来自全球各行各业,包括主要的网络运营商、企业、政府机构以及研究和教育机构等。Juniper网络公司推出的一系列联网解决方案,提供所需的安全性和性能来支持全球最大型、最复杂、要求最严格的关键网络。目前,Juniper仅在中国设有办事处,未设立分公司,它不仅是华为的主要竞争对手,同样也是思科的主要竞争对手。

第 3 页

3.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1) 企业资源

华为拥有通信设备制造业界最为全面的产品线,能提供业界最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消除了不同设备间的兼容性问题,不但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也节省了调试时间,为用户创造了价值。

2) 企业能力

华为全球有48%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每年将不低于10%的销售额作为研发投入,这些保证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和储备,同时,由于华为人力资源成本比发达国家低,产品较之便宜很多。华为在国际通信运营商中已逐渐树立一个性价比高、快速响应的形象。

a) 技术能力

技术开发与合作全球化,与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等国建立研发机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在增加,但核心技术不够。 b) 营销能力

公司重视营销,营销和服务人员比重达33%;国内营销网络健全(33个办事处,35个用户服务中心);营销人员人海战术明显,营销成本高。 c) 生产能力

现代化生产基地,产能有保障;按订单生产模式生产,积压少;但对管理要求较高;生产人员比重低(约占总比重21%)。 d) 管理能力

生产管理先进,国内率先采用MRPII管理模式,但落实度不够,人员流动较大。

3) 企业核心能力

华为的“狼性”文化强调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更强调积极进取,以绩效为导向。华为有着一套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包括新员工培

第 4 页

训、员工考核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字报口号等等,为华为保持其“狼性文化”、“奉献精神”提供了保证。华为有一套完善的客户参观流程,把竞争对手做广告的费用拿来请客户和供应商参观华为的产业园区,有针对性地聚焦客户,提升华为形象,增强客户选择华为的信心。先进的生产工艺体系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完整的供应商认证流程保证了产品和工程实施的质量,赢得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比较竞争优势。

二. 战略选择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华为公司应采取发展战略,通过产品多元化的转变,抓住通信行业飞速发展,中国人力资源廉价,中国企业逐步得到国外客户认可这一些有利条件,把握机会,发挥自身企业规模大服务质量高等等优势,加快步伐,向更高水平迈进。

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客户的需求,逐步建立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云、管、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 (ARPU)、提升带宽竞争力 (Bandwidth)和降低总拥有成本 (Cost),实现商业成功。

传统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信息技术行业与电信行业正在走向融合。电信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推动其他传统行业更高效发展,并经历着意义深远的变革——从聚焦语音转变为聚焦数据、从关注管道转向内容、通讯需求从人与人之间延伸至机器与机器的连接、业务类型也从传统的电信业务转向融合的信息通信技术业务

华为需要慢慢地从总成本领先与集中化战略逐渐演变成差异化与集中化战略,其主要原因有:

华为的行业地位发生了变化。20年发展以来,华为一直是模仿行业领先者的角色,以其产品的性价比和快速的客户响应度建立竞争优势,但随着竞争对手的减少和被赶超,华为实际上已经进入了通信设备制造商的第一阵营,已经由行业追随者逐渐变成了行业引领者,那么如何规划新产品、新功能,如何利用好产品生命周期,与竞争者产品形成差异化将成为以后华为发展的主旋律。

随着国内平均人工成本的增加以及华为雇员水准的提高,必将大大影响华为

第 5 页

的总体成本,华为众多产品中的同质化产品的性价比竞争优势必将削弱,如何提供独特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将成为关键。

三. 战略实施

1. 基于客户需求驱动,华为逐步建立起包括电信基础网络、业务与软件、专业服务和终端四大业务领域在内的端到端综合优势,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ARPU)、提升带宽竞争力(Bandwidth)和降低总拥有成本(Cost),实现商业成功。 2. 立足电信行业,在相关行业实行横向多元化发展 a) b) c) 物联网:超越人口,发展人物通讯; 云计算:超越管道,延伸网络价值; 三网融合:超越行业,发展融合产业;

3. 通过兼并与收购的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收购突破贸易壁垒、突破新的市场;

4. 持续内部组织变革、流程重整,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组织结构,使之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5. 加强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资源向原创性创新倾斜;

第 6 页

第五篇:浅论现代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广东白云学院浅论现代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浅论现代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摘要

在金融海啸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的形势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持续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样虽然使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所以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战略选择现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现代企业;发展战略;战略选择

企业要在国内和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步,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制定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经营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对现代企业经营环节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过程;第二是对企业未来产品结构、资本股本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人才结构调整的定位、走向的管理。

一、 现代企业战略制定的基本原则

企业战略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几何知识。他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组织边界国内工作的高度承诺;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更新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公司获得成功的关键技术或知识领域;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现代企业战略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长效性原则

考虑的是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所以,发展战略要长远谋划,不能是短期打算或权宜之计行为,发展战略的成效要以长远效益来衡量。

1.2全局性原则

企业发展战略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的,涉及的是企业的总体布局和企业发展的大问题,追求的是企业的整体效果,所以企业战略同时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是指他从外部环境到内部条件,从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经营方向、经营策略到行动计划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综合性系统性的决策。

1.3竞争性原则

企业发展战略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和赢得竞争优势而制定的。因此提升竞争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之一。其具体表现是,密切注视市场竞争态势和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克服弱点以求在“商战”战胜对手,保障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能力。

1.4动态性原则

社会经济活动的随机因素很多,这回事情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们也不可能预见到未来的所有变化。因此,企业发展战略也需要不断地、及时的作出相应的反应与调整,要随着市场供求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资状况的变化和

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国家建设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二、现代企业战略制定的注意事项

2.1做好企业战略制定的基础工作

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战略,要做好大量的调查、研究、测算、论证和比较选择等基础工作。其中包括:对预期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及容量的测算;竞争对手的潜在供给、价格和竞争手段的分析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对产品结构调整更新换代可行性论证;对今后资源供应及其价格变化的测算和计量;对国内外经济和政治形势在预期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可能长期的对策。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利于企业把握市场机遇,化解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同时,还要对企业内部环境和条件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为这些决定着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

2.2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设计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要设计规划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包括可能进入新领域的最佳时机和原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延伸,未来产品的构成,核心技术的定位以及核心能力的培养;规划股本结构的调整,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投资融资战略、资本扩张及资产重组并购等问题;规划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包括企业改制,完善决策程序和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放权与制衡、授权与监督、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法人治理结构;设计规划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科技与研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产品品牌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和秋国际化经营战略等。同时,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中,要特别加强企业的创新。创新主要是创立或创造新东西,具有原创新的东西,指过去完全没有的东西,包括知识、思想、观点、方法、技术、材料、产品、市场、制度等,或是将已有的事物,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从而带来新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即推陈出新的过程和结果。企业创新主要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内容。

2.3企业发展战略的评价与选择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首先,选择确定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是否需要改变,如何改变,这涉及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开发方向及市场范围。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沿着一定的方向将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其一,选择确定企业战略措施。企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其二,战略方案评价选择。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列出多种方案以供应选择。这是发展战略评价与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多个发展战略方案提出后,应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以决定哪种方案最有利于实现战略目标。例如,那些方案能够支持和加强企业实力,并且能够克服弱点,哪些方案能够完全利用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会,是企业面临的威胁最小化或完全消除等。

三、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3.1成长的战略选择

企业发展战略可以简明地归结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指企业的发展目标或前景;另一个是指企业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发展目标。围绕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管理应考虑如何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就企业发展立足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将战略管理思维方式划分为资本性竞争战略和市场性竞争战略两种类型。

资本型竞争战略是指企业以自身拥有的某些核心资源或能力为基础,实施有效地整合已利用,进而产生和提供特有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即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性思维和管理方式。很多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而具备了某种资源,如专利技术、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储备等,这种资源可以通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体现出来,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市场型竞争战略是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满足顾客需求而制定的一种战略性思维和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今天,尤其是随着实物性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逐步转变,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也在转变,企业更注重把维系顾客作为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因此,发现、引导创造顾客讯,满足顾客需求,维系顾客关系,这些都是市场新竞争战略的重点。

以上两种类型战略思维并没有优劣之分,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应系统考虑具体的运行成本。

3.2战略成本控制

成本是决定企业产品或服务在竞争中能够取得多少市场份额的键因素,而影响成本的核心是企业的战略成本,而非传统的经营成本。战略成本管理是坚持“以尽可能收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的成本预测、决策,而且还能有效帮助企业正确地选择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3.3战略保障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没有固定顺序,一般而言,需要经过战略调查、战略提出、战略咨询和战略决策四个阶段。

战略调查与战略思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战略调查要有宽广的视野和长远的目光,要善用直觉并灵活思考,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抓住企业发展的深层问题和主要问题,因着重调查清楚以下因素的实现情况与潜在情况,包括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生产资源、自身优势、核心问题等,还有查清楚有关事物的联系,既包括空间联系、也包括时间联系、有形的无形的。

在战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发展战略草案。战略草案不需要很具体、很系统、很严谨,但要把核心内容讲述清楚为防止战略失误、提高战略水平,企业在提出战略草案之后、确定发展战略之前,一方面要在内部充分发扬民主,尤其要听取不同意见;另一方面要就整个战略或其中部分问题征求业内人士和战略专家的意见。

3.4改进与创新

就像技术、管理、营销等需要不断创新一样,企业发展战略也需要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战略穿心就是研究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虽说企业发展战略应该

保持相对稳定,但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当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毫无疑问就应该与时俱进调整或重新制定发展战略。

智慧有大有小,战略有高有低。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着水平差异,而发展战略水平又决定着企业其他各项工作水平。因此,企业应该不断进行战略创新并提高水平。要实现战略创新,首先要改变企业领导观念。因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的需要重新定位,有的需要重新整合资源,有的需要重新制定战略措施。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向自己挑战,完全摒弃原有观念,并把战略创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参考文献:

【1】贺星岳.对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7(3)

【2】于建 .对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J】.企业研究,2006,(3).

上一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下一篇:质量主管的就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