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教学体会

2022-11-11

1 原有的课程体系的主要问题

1.1 滞后的课程环境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地位, 以单向发展的学生发展范围, 独立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接受学习的学习状态;而学习反应是被动的反应, 学习活动内容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 教学的背景是孤立的文本背景, 单一的教学媒体和单向的信息传递等方面都显得十分滞后, 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1.2 重应试教育, 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1) 在育人目标上, 应试教育的目标就是应试, 只重智育, 轻能力, 而在智育方面又只重知识的传递, 知识又分许多方面, 教师们又只注重应考的那部分知识。 (2) 重知识传授, 轻教育实践。 (3) 重灌输, 轻启示。 (4) 重尖子, 轻一般。正由于此, 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很不好的基础和格局。

1.3 把人作为工具, 而没有把人本身作为目的, 作为目标, 作为教育的中心和主体

(1) 以抽象的观念、理念为导向, 而不是以人的健康成长为导向, 这样就形成了过去的教学不是欣赏, 领悟工的, 而是观念灌输工的、填鸭式的教学。 (2) 局限于书本教学, 忽视了生活教育。 (3) 只注重于知识的重复灌输, 并且把种种僵化的知识绝对化、标准化、标本化, 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情感、审美情趣和想象空间等, 全在这种标本化的知识灌输中消解掉了。 (4) 只追求一种共性化的听话教育, 而抛弃了个性化的成长教育。所以, 教育部已着手制定新的课程体系。

2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2.1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教本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应首先提高自己的认识。应充分认识到新课程与传统教材的许多本质的区别, 对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及管理都应有全面而透彻的把握, 以便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中来, 充当生力军和主力军。

其次是转变一系例的观念。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 变“传话”为“对话”, 变“死读书”为“活学习”, 变“授知识”为“铸灵魂”, 变“教案剧”为“教育诗”等等。只有当教师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一系例的观念转变后, 努力去付诸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方可成为参与者与开发者。

2.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是与学生一样的平等参与者和合作者

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他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是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最根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这是社会赋予教师这一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的社会角色是“知识的源泉”、“社会价值的代表”。

2.3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咨询者和促进者

首先教师是领路人和咨询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 知识经验还不丰富, 智力、体力还不够成熟, 他们非常需要教育者的领路和帮助。这好比行军或探险, 非常需要向导引路, 是曲折还是顺利, 是走捷径还是走弯路, 都主要取决于领路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点拔, 恰好如同向导一般, 起着一种引导、把握方向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我们常说的“领路人的作用”或“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难及想探究的地方, 教师还要负责答疑, 作为学生的咨询者。

其次是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 教与学是双向影响、相互作用的, 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 学生的学也影响着教师的教, 这就叫:“教学相长”, 教师成了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整个个性活动中, 必须渗透着他个人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立场观点、态度。教师不仅在用教材内容影响着学生, 而且也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情感特征对学生进行影响, 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并因此而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学生的个性。同时,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特点以及需要、兴趣、爱好和抱负水平等也在影响教师的教、促进着教师的教。

2.4 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动参与者与积极思考者

教学活动是一个实践活动, 一个实践过程, 而教育科研就是从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地、大胆地探讨, 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概括并上升为理论科学体系。它来自于教学实践, 通过教学实践又发展为教育科研和教学理论。

3 新课程的实施, 必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一, 新课程的实施,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模式, 这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键。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 “发展”是指全体学生的发展, 全面和谐的发展, 终身持续的发展, 活泼主动的发展及个性特长的发展。“学生为本”指新课程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的教学以学生为主轴, 新课程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人, 其课程内容是, 面向全体, 打好基础, 关注发展, 走向现实生活, 联系学生经验, 反映时代发展。新课程的结构是体现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掌握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让其多样化, 而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方式, 研究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等。

第二, 新课程的实施, 要求教师努力抓好教学这一环节, 来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体系。发挥教学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改变课程实施取向, 由忠取向到相互适应取向到创生取向, 拓宽课程内容领域, 注重课程资源开发, 建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

第三, 新课程的实施, 强调在教师与学生之间, 以学生为中心, 所关注的学生范围是多方面发展, 学习方式由原来的独立学习变为合作学习, 其学习的状态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学习的反应方面应是有计划的行动, 其内容是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的学习, 利用多媒体仿真、摸拟现实生活背景, 达到双向、多向的交换互动各种信息的传递。

第四, 新课程的实施, 必然导致其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主要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教师的教要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就必须真正使学生的学主动起来,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 如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者学生学得不主动, 那就证明教师的教并未起到主导作用。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日益复杂, 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并形成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个性品质。因此, 新课程的实施, 将更加重视和提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求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 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调整好心态、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才能适应现代教学。

摘要:新一轮课程的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调整好心态、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育理念, 才能适应现代教学。

关键词:填鸭式,授知识,铸灵魂,教案剧,师生互动

上一篇:帷幕灌浆常见问题之分析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