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022-09-11

说起了荣辱观, 我想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周处自新”的故事, 说是在晋朝时的江西义兴县有一个叫周处的人, 他生的身强力壮, 常常肆意欺负镇上的人。他一上街, 人们就吓得远远躲开他, 周处对此不但没有感到丝毫羞耻, 反而认为自己是谁都惹不起。正好义兴的山上有只猛虎、河中有条蛟龙一起祸害百姓, 义兴的百姓便称它们是三害, 三害中周处为害最大。后来有人设计去劝说周处杀死猛虎和蛟龙, 实际上是希望借此除掉周处。周处中计, 上山杀死了老虎, 又下河去斩杀蛟龙。但蛟龙比猛虎难斗, 周处在河中同蛟龙搏斗了三天三夜, 时沉时浮的漂游了几十里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这次周处肯定死了, 纷纷表示庆贺。结果后来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 当听说人们不但没有为此感激他反而为他已死表示庆贺时, 才知道大家实际把他看成祸害, 因此感到十分羞愧, 后来他在贤人的帮助下改过自新, 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一位忠臣。另一个故事说是在京广铁路附近有一个村庄, 在上世纪80年代时这个村子里有这么一个现象——如果谁家有人进过“局子”, 村民都会认为这家的人很“能干”、“敢闯”, 如果谁家没人进过“局子”, 村民反而会认为这家的人很“无能”、“窝囊”。原因是铁路在经过这个村的路段有一个上坡, 货物列车经过时行驶速度减慢, 于是村里就有好多人打起了列车的主意, 专门干起了盗窃列车货物的勾当。虽经铁路公安部门多次打击, 但由于当时铁路设施落后等原因, 收效甚微。偷盗的村民获得的利益远比受到的处罚损失大, 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后来由于铁路设施水平的提高和随后而来的铁路大提速, 偷盗列车货物便变的越来越不易。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村民也有了别的更好的通过正业的生财之路。之后如果有谁再因偷盗列车货物受到处罚, 便显得是一件很落后于时代和得不偿失的事了, 他自己也会感到羞愧, 与此相应的是村民一般不会再有人认为因此而进“局子”是“光荣”的事了, 之后这个村的道德风貌开始有了逐渐的提高。

这两个故事充分说明了荣辱观在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从伦理学上来说, 荣或辱是指人们在对自已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肯定的或否定的、自豪的或自愧的的心理体验, 它是个人道德良心的外化形式。因为道德良心实质体现了个人对某一道德观念的认可与否, 所以这种心理体验带有价值评判的色彩, 这样一个人对什么是荣、什么是辱的不同看法和观念即荣辱观将会对自己的道德行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从周处的故事可能看出, 如果他自己没有感觉到横霸乡里是一种耻辱反而认为是一种光荣的话, 那么对他进行再多的道德说教都是徒劳的;对村民来说, 如果他们自己不感到因此进“局子”是一种耻辱反而认为这是一种光荣的话, 那么在这个村子里花再大的力气进行道德建设也是无意义的。“五刑不如一耻”、“人之患莫大乎无耻”、“人只有耻于不善, 才能至于善”、“荣辱是道德的底线”等语句都说明了荣辱观在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鉴于荣辱观在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所以只有把树立科学的、高尚的荣辱观置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地位才算是抓住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要害, 才能使思想道德建设收到切实的效果。目前, 通过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方式来推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高等学校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要和全社会一道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实际上, 我国高校本身的社会主义性质、角色和社会功能已经决定了它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必然处于重要地位。

那么高校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呢?

我认为高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前提首先是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其内涵。常言说, “知难行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真知、真懂, 在能在实践中把对它的内在的道德认知转化为外在的实际行动。高校在我国不仅是一个承担着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机构, 而且还是一个在人民心目中代表着较高道德水准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机构, 如果自己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理论上一知半解, 在实际中不能很好的践行的话, 那是说不过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表面上看起来简单、实际内涵却十分丰富的理论。它不但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原理、伦理学、中国传统道德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还涉及到了我国道德建设的现状、我国现实社会的大背景等实际问题, 那种跟风式的、赶时髦式、“跟着感觉走”式的对待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很难把握其要义的。高校只有组织好教职工和学生认真学习、努力探究、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 才能在现实中更好的践行。

其次, 高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要有宏观上的视野, 从大处着眼。社会是一个有机的大系统, 每一个组织都是这个大系统上的一个组成部分, 都发挥着在这个系统中独一无二的功能和作用。所以每个高校都要从宏观上认识到其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功能, 然后结合自己的学校定位、专业特色和社会的需求等找准对社会服务的“结合点”, 使这个“结合点”成为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然后再围绕这个“结合点”把各方面工作如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等统一起来, 使这个“结合点”再变成一个“中心点”。然后再在“中心点”的指引下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工作, 最终使这个“中心点”转化成一个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落实点”, 使高校最终成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一个社会功能体, 成为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一个先进集体, 从而全面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 高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要有微观上的手段, 从小处着手。伦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一个人荣辱观的形成不可能完全是一个人单纯的自我评价的结果, 而是受到利益标准的支配和社会评价的影响。其中利益标准在荣辱观的形成中处于支配地位, 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等社会评价处于影响地位。比如我们前面讲的村民的荣辱观的形成和变化就明显是受到了利益标准的支配, “周处自新”的故事却是反映了社会舆论等社会评价的影响。而利益标准和社会舆论是可以通过机制建设来调控的, 所以高校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从小处着手的主要方面是加强对各种作用于人的机制的建设, 通过各种机制的建设来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利益得失和引导社会舆论风向, 从而作用于他们的荣辱观的形成环节。

总之,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之一,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的光荣使命和中心工作之一。

摘要:荣辱观在道德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社会义荣辱观在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高校必须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认真学习, 要有宏观上的视野和微观上的手段。

关键词: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践行

上一篇:静压桩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下一篇:大型设备移位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