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四定三完善”,切实加强高职实践教学

2022-09-12

目前,尽管在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研讨方面已比较深入,在实践中也探索出一些成功的模式和经验,但总起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职业院校自身重理论轻实践,视实践教学为理论教学的附属;技能培养目标明确,实践教学环节不落实等。二是企业参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剃头挑子一头热”,教学实践环节难以真正落实。三是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企业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与义务不到位等。因此,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既要研究解决高职院校自身的问题,也要研究解决企业和政府层面的问题,做到“一转四定三完善”。

1“一转”:进一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高职教学理念,这是切实加强高职实践教学的前提

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职业性和高技能性,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的根本,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保证。高职院校要以培养服务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树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思想,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以职业技术体系为导向,突出技能、技艺和技术培养;把握好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关系,理论教学要服务实践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把握好“能力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

2“四定”:以就业为导向定专业建设方向、定教学内容、定实践教学师资、定实训基地建设,这是切实加强高职实践教学的关键

2.1 定专业建设方向

职业院校应以服务地方经济进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建设方向,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对照国家行业职业标准,提出职业能力特别是核心技能培养目标,以此引领实践教学的定位。

2.2 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必须体现以实践为重点的课程取向。认真贯彻教育部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精神,突破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求,根据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强调针对性、应用性和适用性,强调在实践中学习,侧重于职业技术能力的掌握与提高。实践教学课时要保证达到“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 0%”要求,甚至可以到5 0%以上。

2.3 定实践教学师资

实践教学师资不仅需要有担负某门专业理论课教学工作的能力,更要有胜任高职实验、实训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工作的能力,且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要从根本上转变实践教学人员为教辅人员的观念,保证理论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的相同待遇,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对现有高职实践教学人员的技能进行培训,使他们的职业技能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更要通过外引、外聘,让社会上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和专家进校指导实践教学,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专职为主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2.4 定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应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长期发展的要求,必须有一定规模的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才能在社会上易于实现与企业的强强联合,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必须有牢固的校外实训基地,才能把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落到实处。因此,要按照三个层次、两个结合对实训基地进行功能设定和建设。三个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认知性实习,学生对本专业核心技能进行专业技术实训,学生为适应就业岗位进行综合性技能提升的顶岗实训。两个结合是指集中实验实训与分阶段实习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弥补办学资金和实践教学师资的不足,适合技能人才培养需要。

3“三完善”:完善校企合作的运作机制,完善“能力本位”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职业教育法制建设,这是切实加强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

3.1 完善校企合作的运作机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其关键是校企互利双赢。高职院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合作本质上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学校追求的是办学任务和效益的最优化,学生追求的是成才和就业的便捷化。实践教学要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改造升级和技术进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坚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合作双赢的运作机制。

可由高职院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践教学,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所,或由政府直接向企业投入资金,为高职院校建立稳固的实训场所,企业在组织正常生产的同时,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接纳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实习、实训,亲自体验生产实践活动和企业文化熏陶,并实行准就业;企业可以安排员工到高职院校插班旁听、选修课程,可以分层次开展岗位培训和项目研讨,把学校作为培训基地,为员工提供具有良好教育环境的培训场所;高职院校应主动聘请企业中的行家参与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主动根据企业的需要参与技术攻关和生产活动。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提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水平和层次,真正实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的双赢局面,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3.2 完善“能力本位”考核评价体系

能力本位论的核心是CBE (Competencv Based Education) 理论,其宗旨是使受教育者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具备某个职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且把是否具备这种能力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乃至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这一思想在实践教学中的体现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这是促进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既是检验学生掌握职业能力的尺度,也是衡量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的标准。这一体系应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行业和高职院校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专门的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它应包括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法、考核手段及考核过程等内容,据此对学生在校三年不同阶段职业能力的学习训练进行客观的考核评价。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评估、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也应体现“能力本位”的理念,有必要对现行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调整,把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考察,以评估推动高职院校自觉按照教育规律确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3 完善职业教育法制建设

企业的全面介入是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职业教育法规,着重补充和完善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工学矛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一方面要强化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企业必须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实习,按照企业岗位比例提供贯穿生产全过程的核心技能岗位,配备相应的师傅,落实实训措施。要求企业按期向劳动管理部门报送技能人才需求计划,以及这些技能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要求,提供相关的职业技术,参与学校职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的融合。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培训制度,强化执行力度。进一步明确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责任。企业必须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另一方面也要赋予企业相应的权力:企业应具有参与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利;优先录用优秀实习生的权利;参与职业院校有关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的权利。在法律层面规范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权利义务,并增设相应的惩罚性条款,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法制建设,这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摘要:加强实践教学, 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必须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专业建设方向、设定教学内容、建设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完善校企合作运作机制、“能力本位”的评价体系和职业教育法制建设。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一转四定三完善”

参考文献

[1] 郭苏华.职业教育法制建设的重点[J].教育与职业, 2007, 28 (10)

[2]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EB/OL].中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网, 2007-10-16.

上一篇: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综合探析下一篇:福建省泉州港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