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压轴题几何

2022-09-11

第一篇:中考数学压轴题几何

中考数学复习 几何证明压轴题

中考数学专题

几何证明压轴题

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D=90°,且AB=1,BC=2,tan∠ADC=2.

(1)

求证:DC=BC;

(2)

E是梯形内一点,F是梯形外一点,且∠EDC=∠FBC,DE=BF,试判断△E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条件下,当BE:CE=1:2,∠BEC=135°时,求sin∠BFE的值.

[解析]

(1)过A作DC的垂线AM交DC于M,

则AM=BC=2.

又tan∠ADC=2,所以.即DC=BC.

(2)等腰三角形.

证明:因为.

所以,△DEC≌△BFC

所以,.

所以,

即△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设,则,所以.

因为,又,所以.

所以

所以.

2、已知:如图,在□ABCD

中,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BD是对角线,AG∥DB交CB的延长线于G.

(1)求证:△ADE≌△CBF;

(2)若四边形

BEDF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C,AD=CB,AB=CD

.

∵点E

、F分别是AB、CD的中点,

∴AE=AB

,CF=CD

.

∴AE=CF

∴△ADE≌△CBF

.

(2)当四边形BEDF是菱形时,

四边形

AGBD是矩形.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

∵AG∥BD

∴四边形

AGBD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BEDF

是菱形,

∴DE=BE

.

∵AE=BE

∴AE=BE=DE

.

∴∠1=∠2,∠3=∠4.

∵∠1+∠2+∠3+∠4=180°,

∴2∠2+2∠3=180°.

∴∠2+∠3=90°.

即∠ADB=90°.

∴四边形AGBD是矩形

3、如图13-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绕斜边EF的中点O(点O也是BD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如图13-2,当EF与AB相交于点M,GF与BD相交于点N时,通过观察或测量BM,FN的长度,猜想BM,FN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尺GEF旋转到如图13-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线段BD的延长线与GF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图13-2

E

A

B

D

G

F

O

M

N

C

图13-3

A

B

D

G

E

F

O

M

N

C

图13-1

A(

G

)

B(

E

)

C

O

D(

F

)

[解析](1)BM=FN.

证明:∵△G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D

=∠F

=45°,OB

=

OF.

又∵∠BOM=∠FON,

△OBM≌△OFN

.

BM=FN.

(2)

BM=FN仍然成立.

(3)

证明:∵△G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DBA=∠GFE=45°,OB=OF.

∴∠MBO=∠NFO=135°.

又∵∠MOB=∠NOF,

△OBM≌△OFN

.

BM=FN.

4、如图,已知⊙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于E,连结AD、BD、OC、OD,且OD=5。

(1)若,求CD的长;

(2)若

∠ADO:∠EDO=4:1,求扇形OAC(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

[解析]

(1)因为AB是⊙O的直径,OD=5

所以∠ADB=90°,AB=10

在Rt△ABD中,

又,所以,所以

因为∠ADB=90°,AB⊥CD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2)因为AB是⊙O的直径,AB⊥CD

所以

所以∠BAD=∠CDB,∠AOC=∠AOD

因为AO=DO,所以∠BAD=∠ADO

所以∠CDB=∠ADO

设∠ADO=4x,则∠CDB=4x

由∠ADO:∠EDO=4:1,则∠EDO=x

因为∠ADO+∠EDO+∠EDB=90°

所以

所以x=10°

所以∠AOD=180°-(∠OAD+∠ADO)=100°

所以∠AOC=∠AOD=100°

5、如图,已知: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点,CH⊥AB于点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点D,E为CH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点F,直线CF交直线AB于点G.

(1)求证:点F是BD中点;

(2)求证:CG是⊙O的切线;

(3)若FB=FE=2,求⊙O的半径.

[解析]

(1)证明:∵CH⊥AB,DB⊥AB,∴△AEH∽AFB,△ACE∽△ADF

∴,∵HE=EC,∴BF=FD

(2)方法一:连接CB、OC,

∵AB是直径,∴∠ACB=90°∵F是BD中点,

∴∠BCF=∠CBF=90°-∠CBA=∠CAB=∠ACO

∴∠OCF=90°,∴CG是⊙O的切线---------6′

方法二:可证明△OCF≌△OBF(参照方法一标准得分)

(3)解:由FC=FB=FE得:∠FCE=∠FEC

可证得:FA=FG,且AB=BG

由切割线定理得:(2+FG)2=BG×AG=2BG2

在Rt△BGF中,由勾股定理得:BG2=FG2-BF2

由、得:FG2-4FG-12=0

解之得:FG1=6,FG2=-2(舍去)

∴AB=BG=

∴⊙O半径为2

6、如图,已知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4,3),

⊙A的半径为2.过A作直线平行于轴,点P在直线上运动.

(1)当点P在⊙O上时,请你直接写出它的坐标;

(2)设点P的横坐标为12,试判断直线OP与⊙A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析]

解:

1点P的坐标是(2,3)或(6,3)

2作AC⊥OP,C为垂足.

∵∠ACP=∠OBP=,∠1=∠1

∴△ACP∽△OBP

在中,,又AP=12-4=8,

∴AC=≈1.94

∵1.94<2

∴OP与⊙A相交.

7、如图,延长⊙O的半径OA到B,使OA=AB,

C

A

B

D

O

E

DE是圆的一条切线,E是切点,过点B作DE的垂线,

垂足为点C.

求证:∠ACB=∠OAC.

[解析]

证明:连结OE、AE,并过点A作AF⊥DE于点F,

(3分)

∵DE是圆的一条切线,E是切点,

∴OE⊥DC,

又∵BC⊥DE,

∴OE∥AF∥BC.

∴∠1=∠ACB,∠2=∠3.

∵OA=OE,

∴∠4=∠3.

∴∠4=∠2.

又∵点A是OB的中点,

∴点F是EC的中点.

∴AE=AC.

∴∠1=∠2.

∴∠4=∠2=∠1.

即∠ACB=∠OAC.

8、如图1,一架长4米的梯子AB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壁ON上,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α为.

1求AO与BO的长;

2若梯子顶端A沿NO下滑,同时底端B沿OM向右滑行.

①如图2,设A点下滑到C点,B点向右滑行到D点,并且AC:BD=2:3,试计算梯子顶端A沿NO下滑多少米;

②如图3,当A点下滑到A’点,B点向右滑行到B’点时,梯子AB的中点P也随之运动到P’点.若∠POP’=

,试求AA’的长.

[解析]

1中,∠O=,∠α=

∴,∠OAB=,又AB=4米,

∴米.

米.

--------------

(3分)

2设在中,

根据勾股定理:

-------------

(5分)

∵  ∴

-------------

(7分)

AC=2x=

即梯子顶端A沿NO下滑了米.

----

(8分)

3∵点P和点分别是的斜边AB与的斜边的中点

∴,

-------------

(9分)

∴-------

(10分)

-----------------------

(11分)

∴-----

(12分)

∴米.

--------

(13分)

9.(重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6)、点B(8,0),动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点P、Q移动的时间为t秒.

(1)

求直线AB的解析式;(2)

当t为何值时,△APQ与△AOB相似?

(3)

当t为何值时,△APQ的面积为个平方单位?

解:(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

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6.

(2)由AO=6,

BO=8

得AB=10

所以AP=t

,AQ=10-2t

当∠APQ=∠AOB时,△APQ∽△AOB.

所以 =

解得 t=(秒)

当∠AQP=∠AOB时,△AQP∽△AOB.

所以 =

解得 t=(秒)

(3)过点Q作QE垂直AO于点E.

在Rt△AOB中,Sin∠BAO==

在Rt△AEQ中,QE=AQ·Sin∠BAO=(10-2t)·=8

-t所以,S△APQ=AP·QE=t·(8-t)

=-+4t=

解得t=2(秒)或t=3(秒).

(注:过点P作PE垂直AB于点E也可,并相应给分)

点拨:此题的关键是随着动点P的运动,△APQ的形状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应分情况:①∠APQ=∠AOB=90○②∠APQ=∠ABO.这样,就得到了两个时间限制.同时第(3)问也可以过P作

PE⊥AB.

10.(南充,10分)如图2-5-7,矩形ABCD中,AB=8,BC=6,对角线AC上有一个动点P(不包括点A和点C).设AP=x,四边形PBCD的面积为y.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并确定自变量x的范围.

(2)有人提出一个判断:“关于动点P,⊿PBC面积与⊿PAD面积之和为常数”.请你说明此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解:(1)过动点P作PE⊥BC于点E.

在Rt⊿ABC中,AC=10,

PC=AC-AP=10-x.

∵ PE⊥BC,AB⊥BC,∴⊿PEC∽⊿ABC.

故 ,即

∴⊿PBC面积=

又⊿PCD面积=⊿PBC面积=

即 y,x的取值范围是0

(2)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理由:

由(1)可得,⊿PAD面积=

⊿PBC面积与⊿PAD面积之和=24.

点拨:由矩形的两边长6,8.可得它的对角线是10,这样PC=10-x,而面积y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所以可以把它看成规则的两个三角形:△PBC、△PCD.这样问题就非常容易解决了.

第二篇:【压轴题 精讲特训】挑战2014数学中考压轴题:几何证明及通过几何计算进行说理(含2013试题,含详解)

几何证明及通过几何计算进行说理问题

例1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模拟第24题

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经过点P(0, 1)与Q(2, -3).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A是第一象限内该二次函数图像上一点,过点A作x轴的平行线交二次函数图像于点B,分别过点B、A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且所得四边形ABCD恰为正方形.

①求正方形的ABCD的面积; ②联结PA、PD,PD交AB于点E,求证:△PAD∽△PEA.

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3黄浦24”,拖动点A在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运动,可以体验到,∠PAE与∠PDA总保持相等,△PAD与△PEA保持相似.

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3黄浦24”,拖动点A在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运动,可以体验到,∠PAE与∠PDA总保持相等,△PAD与△PEA保持相似.

思路点拨

1.数形结合,用抛物线的解析式表示点A的坐标,用点A的坐标表示AD、AB的长,当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时,AD=AB.

2.通过计算∠PAE与∠DPO的正切值,得到∠PAE=∠DPO=∠PDA,从而证明△PAD∽△PEA.

满分解答

(1)将点P(0, 1)、Q(2, -3)分别代入y=-x2+bx+c,得

c1,b0,解得 c1.42b13.

所以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1.

(2)①如图1,设点A的坐标为(x, -x2+1),当四边形ABCD恰为正方形时,AD=AB.

此时yA=2xA. 解方程-x2+1=2x

,得x1所以点A

1.

因此正方形ABCD

的面积等于1)]212

②设OP与AB交于点F

,那么PFOPOF11)31)2.

PF所以tanPAE1.

AF又因为tanPDAtanDPO

OD

1, OP

所以∠PAE=∠PDA.

又因为∠P公用,所以△PAD∽△PEA.

图1图

2考点伸展

事实上,对于矩形ABCD,总有结论△PAD∽△PEA.证明如下:

如图2,设点A的坐标为(x, -x2+1),那么PF=OP-OF=1-(-x2+1)=x2.

PFx2

所以tanPAEx.

AFx

又因为tanPDAtanDPO

OD

x, OP

所以∠PAE=∠PDA.因此△PAD∽△PEA.

例22013年江西省中考第24题

某数学活动小组在作三角形的拓展图形,研究其性质时,经历了如下过程: (1)操作发现:

在等腰△ABC中,AB=AC,分别以AB、AC为斜边,向△ABC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所示,其中DF⊥AB于点F,EG⊥AC于点G,M是BC的中点,连结MD和ME,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即可).

①AF=AG=

AB;②MD=ME;③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④MD⊥ME.

2(2)数学思考:

在任意△ABC中,分别以AB、AC为斜边,向△ABC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所示,M是BC的中点,连结MD和ME,则MD与M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给出证明过程;

(3)类比探究:

在任意△ABC中,仍分别以AB、AC为斜边,向△ABC的内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3所示,M是BC的中点,连结MD和ME,试判断△MDE的形状.答:_________.

1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3江西24”,拖动点A可以改变△ABC的形状,可以体验到,△DFM≌△MGE保持不变,∠DME=∠DFA=∠EGA保持不变.

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3江西24”,拖动点A可以改变△ABC的形状,可以体验到,△DFM≌△MGE保持不变,∠DME=∠DFA=∠EGA保持不变.

思路点拨

1.本题图形中的线条错综复杂,怎样寻找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最好的建议是按照题意把图形规范、准确地重新画一遍.

2.三个中点M、F、G的作用重大,既能产生中位线,又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3.两组中位线构成了平行四边形,由此相等的角都标注出来,还能组合出那些相等的角?

满分解答

(1)填写序号①②③④.

(2)如图4,作DF⊥AB,EG⊥AC,垂足分别为F、G.

因为DF、EG分别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CE斜边上的高, 所以F、G分别是AB、AC的中点.

又已知M是BC的中点,所以MF、MG是△ABC的中位线.

所以MF

1

1AC,MGAB,MF//AC,MG//AB. 2

2所以∠BFM=∠BAC,∠MGC=∠BAC.

所以∠BFM=∠MGC.所以∠DFM=∠MGE.

因为DF、EG分别是直角三角形ABD和直角三角形ACE斜边上的中线,所以EG

11

AC,DFAB. 22

所以MF=EG,DF=NG.

所以△DFM≌△MGE.所以DM=ME.

(3)△M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图4图5

考点伸展

第(2)题和第(3)题证明△DFM≌△MGE的思路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证明∠DFM=∠MGE的过程有一些不同.

如图4,如图5,∠BFM=∠BAC=∠MGC.

如图4,∠DFM=90°+∠BFM,∠MGE=90°+∠MGC,所以∠DFM=∠MGE. 如图5,∠DFM=90°-∠BFM,∠MGE=90°-∠MGC,所以∠DFM=∠MGE.

第三篇: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压轴:几何证明题

1.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顺次连接EF、FG、GH、HE.

(1)请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给予证明; (2)试探究当满足什么条件时,使四边形EFGH是菱形,并说明理由。

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BC=10,将△ABC绕点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1BC1.

(1)线段A1C1的长度是,∠CBA1的度数是.

(2)连接CC1,求证:四边形CBA1C1是平行四边形.

C B

3. 如图,矩形ABCD中,点P是线段AD上一动点,O为BD的中点, PO的延长线交BC于Q.(1)求证:OP=OQ;

(2)若AD=8厘米,AB=6厘米,P从点A出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D运动(不与D重合).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请用t表示PD的长;并求t为何值时,四边形PBQD是菱形.

4.已知:如图,在□ABCD中,AE是BC边上的高,将△ABE沿BC方向平移,使点E与点C重合,得△GFC.

⑴求证:BEDG;

⑵若∠B60,当AB与BC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FG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C F B A1 P E

5.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结AE、BE,BE⊥AE,延长AE交 BC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1)FC=AD;

(2)AB=BC+AD.

B F C D E

C

6.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连结AD,在AD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结BE,CE.(1)求证:△ABE≌△

ACE

(2)当AE与AD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EC是菱形?并说明理由. B

A

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是边AD的中点,BE的延长线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F.

(1)求证:△ABE≌△DFE

(2)连结BD、AF,判断四边形AB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ED

B C

8. 如图,已知点D在△ABC的BC边上,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

(1)求证:AE=DF;

(2)若AD平分∠BAC,试判断四边形AE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F

C B

D

9.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E,F是对角线BD上两点,且BFDE.

(1)写出图中每一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

(2)选择(1)中的任意一对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10.在梯形ABCD中,AD∥BC,AB=DC,过点D作DE⊥BC,垂足为点E,并延长DE至点F,使EF=DE.连接BF、CF、AC.(1)求证: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

(2)若DEBECE,求证:四边形ABFC是矩形.

2D B

11.如图,△ABC中,AB=AC,AD、AE分别是∠BAC和∠BAC的外角平分线,BE⊥AE.

(1)求证:DA⊥AE

(2)试判断AB与DE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CB E

12.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上一动点(不与B、C重合),作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点F.(1)当点D在BC上运动时,∠EDF的大小(变大、变小、不变)

(2)当AB=10时,四边形EDF的周长是多少? A (3)点D在BC上移动的过程中,AB、DE与DF总存在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

E

BF C

第四篇:中考数学压轴题整理

【运用相似三角形特性解题,注意分清不同情况下的函数会发生变法,要懂得分情况讨论问题】

【分情况讨论,抓住特殊图形的面积,多运用勾股定理求高,构造梯形求解】

【出现边与边的比,构造相似求解】

【当图形比较复杂的时候,要学会提炼出基础图形进行分析,如此题中可将两个三角形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提取出来分析,出现两个顶点,结合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函数图像性质,找出不变的量,如此题中N点的纵坐标不变,为-3,为突破口从而求解】

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

(1)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θ(0°<θ<180°),得到△ADE,BD和EC所在直线相交于点O.

①如图a,当θ=20°时,△ABD与△ACE是否全等?(填“是”或“否”),∠BOE=度;

②当△ABC旋转到如图b所在位置时,求∠BOE的度数;

【旋转,平移,轴对称的题目,要将动态转化为静态求解,运用全等和相似的方法】

【通过旋转把条件进行转移,利用与第一题相同的方法做辅助线,采用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解】

如下数表是由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各题的解答.

(1)表中第8行的最后一个数是_________,它是自然数_______的平方,第8行共有________个数;

(2)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行的第一个数是_______,最后一个数是_________,第n行共有个数__________;

(3)求第n行各数之和.

【利用三角函数求解】

如图所示,已知A点从(1,0)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x轴的正方向运动,经过t秒后,以O、A为顶点作菱形OABC,使B、C点都在第一象限内,且∠AOC=60°,又以P(0,4)为圆心,PC为半径的圆恰好与OA所在的直线相切,则t=_____________.

【提取基础图形,此题将三角形提取出来,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30°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设未知数求解】

【要求是否能构造成直角三角形,构造包含欲求三角形的三边的另外三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三条边,再运用勾股定理,分三种情况求解】

如图,正方形ABCD与正三角形AEF的顶点A重合,将△AEF绕顶点A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当BE=DF时,∠BAE的大小可以是___________.

当遇到求是否构成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时,在坐标轴中,设未知数求解;如设点A为(x,y)或设点A为(0,m),多寻找可用相似表示的边,运用相似的面积比,周长比,高之比,边之比求解

求坐标轴上有多少个图形能够构成面积为多少,周长为多少的三角形四边形等时,注意坐标点可能在正半轴或负半轴,注意加绝对值符号,计算多边形面积可采用割补法

第五篇:中考数学压轴题破解方法

近几年的中考,一些题型灵活、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压轴试题涌现出来,其中一类以平移、旋转、翻折等图形变换为解题思路的题目更是成为中考压轴大戏的主角。不过这些传说中的主角,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秘,只是我们需要找出这些压轴题目的切入点。切入点一:构造定理所需的图形或基本图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添加辅助线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北京中考来说,只有一道很简单的证明题是可以不用添加辅助线的,其余的全都涉及到辅助线的添加问题。中考对学生添线的要求还是挺高的,但添辅助线几乎都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构造定理所需的图形或构造一些常见的基本图形。

切入点二:做不出、找相似,有相似、用相似

压轴题牵涉到的知识点较多,知识转化的难度较高。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入手,这时往往应根据题意去寻找相似三角形。

切入点三:紧扣不变量,并善于使用前题所采用的方法或结论

在图形运动变化时,图形的位置、大小、方向可能都有所改变,但在此过程中,往往有某两条线段,或某两个角或某两个三角形所对应的位置或数量关系不发生改变。切入点四:在题目中寻找多解的信息

图形在运动变化,可能满足条件的情形不止一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解或多解,如何避免漏解也是一个令考生头痛的问题,其实多解的信息在题目中就可以找到,这就需要我们深度的挖掘题干,实际上就是反复认真的审题。

总之,问题的切入点很多,考试时也不是一定要找到那么多,往往只需找到一两个就行了,关键是找到以后一定要敢于去做。有些同学往往想想觉得不行就放弃了,其实绝大多数的题目只要想到上述切入点,认真做下去,问题基本都可以得到解决。

上一篇:直接支付业务流程图下一篇:造价员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