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税改革的通知

2023-01-22

第一篇:煤炭资源税改革的通知

资源税改革对煤炭生产企业的影响分析

摘要:国家对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到从价征收的改革以清费立税等"组合拳"形式展开,对整个煤炭行业以及煤炭企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山西省煤炭资源税改革为背景,对资源税及配套政策的政策影响展开分析,从宏观影响和微观影响两个层面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税负煤炭行业 资源税改革 清费立税 煤炭生产企业

继石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之后,全国范围内的煤炭资源税改革拉开帷幕。煤炭资源税改革本身造成的煤炭生产企业税收反应并不大,但伴随着煤炭资源税改革而来的一系列清费立税政策,使得此次资源税改革的影响不可小觑。

煤炭资源税改革给煤炭生产企业带来的影响可以从行业影响和对企业自身影响两方面来阐述。本文以煤炭大省山西省为例,来分析煤炭资源税改革给煤炭生产企业带来的影响。

1、山西省资源税改革的基本情况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主产地。煤炭产业是山西省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直接和间接影响全省GDP的四成左右,为山西和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山西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因为煤价走低,2014年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全国倒数第一。①

另一方面,繁杂且沉重的收费和基金一直是山西煤炭行业的一大负担。统计显示,目前全国18个税种里,涉及煤炭企业缴纳的税种有16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估算显示,煤炭企业各种税费的负担占销售收入的21.03%,各种行政性收费的负担占到14.01%,合计35.04%。另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统计,2013年中国涉煤的税费不少于109项,其中政府的收费已占到了煤炭企业净利润的43%②。

经济形势的恶化,煤炭行业的不景气,税费负担的沉重,倒逼山西省做出改革。

助力煤炭生产企业走出困境,成为山西省2013年以来的重要工作。2013年山西省出台 "煤炭20条",对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暂停提取,减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务费;2014年山西省政府下发 "煤炭17条",明确对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涉煤收费项目一律进行清理,未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涉煤收费项目一律取缔。12月份规费清理给山西省酝酿许久的资源税改革奠定了基础,铺就了道路。2014年12月,山西省资源税改革开始实施,确定为8%的资源税税率,同时,为破旧立新清费立税,山西省同步取消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价调基金以及可持续发展基金三项规费为资源税改革开路。矿产资源补偿费按营业收入的1%提取,价调基金以三项流转税的1.5%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20-45元不等.再加上原有的资源税区分煤种0.3-20元不等,综合计算,在目前煤价下,资源税改革带来的减负效应是比较明显的。

2、资源税改革带来的影响分析

资源税改革作为煤炭行业一项重要的税制变革,伴随着一系列清费立税举措的实施以及煤焦销售体制改革,带来的是整个煤炭行业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无论是对整个煤炭行业,还是对每个煤炭生产企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1 资源税改革对整个煤炭行业的影响

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的影响是由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构成决定的。行业的发展现状主要从行业的法制程度、价格机制和市场地位三方面来研究。

第一,从煤炭行业的法制发展程度来看,虽然经过数次的整合重组,煤炭生产企业的集中度有了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煤炭市场的合法和稳定,但仍不乏大量的煤矿投机商,正规煤炭生产企业与灰色煤炭企业的竞争一直在上演。由于煤炭一度成为暴利产品,地下交易也一度盛行,这样合法生产企业与非法生产企业、地上交易与地下交易的抗争,将会在资源税改革到来之时愈发激烈。资源税改革以从价计征,真实价格是资源税改革的前提,而地下交易往往以逃避真实价格的虚假交易进行。这样,合法交易缴纳了资源税,非法交易少缴甚至偷逃了资源税。市场的逐利性会使部分合法交易转到地下,可能会触发暗市交易的盛行。

第二,从煤炭的价格形成机制来看,自2014年1月1日起,山西省取缔市县一切违规收费,取缔行业协会、省直部门及铁路运输等单位乱收费;从2014年7月1日起,取消煤炭稽查管理费;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省煤炭厅为其11个事业单位向五大煤矿集团收取的服务费,改革公路煤炭运销体制,不得借统一经销向煤炭企业收取差价、服务费等③。尽管这一系列举措给煤炭企业减轻了负担,但是更多的隐性的地方收费和地方摊派却难以禁止,煤炭的价格中仍然包含这部分费用。资源税从价计征,以包含隐性支出的煤价为基础来征税,就相当于对隐性收费的资源税也让煤矿来买单。以缺乏合理价格的煤价来征税,是对煤炭行业信心的一种打击。

第三,从煤炭行业的市场地位来看,煤炭行业属于社会生产供应链的顶端,它是其他加工生产企业的上游供应链。但是,随着煤炭产能过剩和国家能源政策的打压,煤炭行业并不能像石油等顶端供应行业那样呼风唤雨,反而是下一链条的加工企业如电力、钢铁企业占据市场主体地位。资源税改革带来的价格效应,煤炭企业并不能够顺利地转嫁出去。如果资源税带来了降副作用,电力钢铁企业会逼迫煤炭企业降价,煤炭企业享受不到资源税改革的红利,如果煤炭企业负担加重,处于被动地位的他们也无法向下游转移价格,只能忍痛吞下资源税改的苦果。

第四,从煤炭行业的行业构成来看,煤炭行业主要有煤炭生产企业(煤种有差异)、煤炭加工企业(如焦化企业、煤化工企业)、煤炭物流服务企业等构成,它们原有的资源税及其他伴生收费各有不同,清费立税,将改变原有的税负情况,相应的利益格局也会发生调整。

2.2 资源税改革对煤炭生产企业的影响

资源税改革对煤炭生产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税收流程的简化、税负结构的变化上。

资源税改革以清费立税为基础,清理了地方税务局监管的价格调控基金、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可持续发展基金,申报内容减少,申报程序简化,真正给煤炭企业带来了简化申报手续的实惠。

资源税改革清费立税,导致税负结构发生变化。分析税负结构的变化,我们构造一个财务分析模型,做出如下假定:

某山西煤炭生产企业吨煤销售均价230元,年产量90万吨,税费负担80元,其中负担的从量计征资源税3.2元/吨,价调基金为流转税的1.5%,约合吨煤0.6元,可持续发展基金为吨煤22元,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营业收入的1%约合吨煤2.3元,合计原资源税和其他三项清费项目税费合计28.1元/吨。山西从价资源税税率为8%,假定资源税改革前后煤炭价格不变,从价计算的资源税为18.4元/吨。

以此计算,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230元的价格下,原资源税及三项取缔费用为28.1元/吨,从价计算的资源税为18.4元/吨,资源税改革给煤炭生产企业带来了实惠。

第二,资源税改革前,原资源税及三项取缔费用所占税费负担总额的比重为35%,改革后,从价资源税占税费负担总额比重为26%,可见,资源税改革带来了煤炭生产企业税费内部结构的变化。

第三,资源税改革前,原资源税及三项取缔费用所占收入总额的比重为12%,改革后,从价资源税占税费负担总额比重为8%,可见,资源税改革带来了煤炭生产企业税负的变化。

以上计算是在煤炭价格为230元/吨的情况下做出的,符合当时平均原煤价格。随着煤炭市场的好转,煤价会不断变化,资源税改革前后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经计算,在保证资源税改革前后税负不变的情况下,煤价提升到351.25元/吨时,税负持平。超过这一临界,资源税的改革将会比不改革,增加企业的税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源税的改革是在煤炭市场下行的情况下做出的,符合国家的税费改革思路,也在短时期内,给处于低迷期的煤炭企业带来实惠。对于资源税改革所造成的影响,一方面需要国家健全市场法制体系,保证公平竞争,保证价格合法,营造风清气正的煤炭市场环境;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要利用资源税改革契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内部管理,力争在煤炭企业利益重新调整中获得一席之地。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地方经济数据库、

②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加快推进我国煤炭税费制度综合改革研究报告(修改稿)》[J].2013.0

3、

③信息来自山西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 辛洪波.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对煤炭行业影响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3(8).

[2] 黄燕芬,丁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对资源开采业的经济影响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6).

[3] 乔志东.资源税从价征收为煤企"减负"[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4(1).

[4] 辛洪波.我国煤炭资源税从价税率选择及宏观经济影响模拟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10).

[5] Hung N M, Quyen, N V.Specific or Valorem Tax for an Exhaustible Resource[J].Economics Letters,2009(102): 132-134.

第四,加大"一案双查"力度,强化内控制约。积极探索国税稽查局与征管分局建立查办涉税违法案件的联系制度,务求"一案双查"实效,规定对涉税案件实施稽查中,发现的直接举报税务人员有廉洁问题的、检查中发现有税务人员廉洁问题的以及重特大案件和区域专项整治中发现有不廉行为的,实施"一案双查",对有关线索和事项及时报告纪检监察部门,扩大案件检查的监督效力,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时期的监督制约力度,着力构建稽查反腐体系,强化稽查自身的内控制约。

第五,积极推行绩效管理,提升工作绩效。建立科学的稽查绩效考核体系,正确引导稽查工作方向,结合稽查相关工作制度的要求,出台绩效管理的具体办法,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科学、规范、高效的要求,对稽查各项工作指标进行分析,制定科学、标准化的稽查工作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增强其可操作性。以深化稽查绩效考核为突破口,充分挖掘稽查人员的潜在能力,引导稽查部门通过查处高质量稽查案件来促进稽查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稽查工作质量与效率。

2.3 拓宽监督渠道,有效实施外部监督

税务稽查工作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纳税人,每位稽查人员的工作作风与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税务部门整体形象。为此,实施稽查执法外部监督,已成为税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深化稽查政务公开。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税收环境,以公开促公正,杜绝"暗箱操作"。通过互联网、报纸、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全面推行稽查职责公开、纪律制度公开、权利义务公开、查处结果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稽查政务公开。尤其是要加大对处理结果的公开力度,增加稽查办案处理的透明度,让举报人或纳税人及时了解案件查处结果,将稽查执法办案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之下,增强税务稽查工作的透明度,真正实现"阳光稽查"。

第二,加大实地回访力度。稽查部门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有关人员要积极走访重点被查单位,了解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的表现,虚心听取并接受纳税人对税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对群众反映稽查人员违法违纪问题,要认真落实,坚决查处。

>参考文献:

[1] 规范税务稽查执法行为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3(4).

[2] 殷飞.我国税务稽查体系建设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第二篇:5、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实施办法的通知(小编推荐)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实施办法的通知 -

内政字[2 005]210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现将《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的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 O五年八月二十日

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的实施办法 (试 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 ]18号)精神,合理有序开发我区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回采率,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的市场形成机制,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煤炭资源整合与有偿使用的目标

(一)到2007年底,通过依法淘汰关闭和整合重组措施,使全区煤矿总数由现在的1.100余处减少到700余处,年产1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依法关闭退出市场,资源回采率达到6 0%以上,采煤机械化水平达7 0%以上;到2 0 1 0年,全区煤矿总数降至6 0 0处之内,单井生产能力达到年产3 0万吨以上,资源回采率全部符合国家要求,采煤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坚持新上煤矿单井产量最低达到年产1 2 0万吨标准。

(二)根据产业规划,今后对新设立的矿业权以市场竞争方式出让,通过招标、拍卖等市场竞争方式确立勘查、开采主体。对所有矿山企业,凡未缴纳矿业权价款的,一律实现补缴或转增国家资本金,彻底解决煤炭矿业权出让中的“双轨制”问题。建立产权归属清晰、主体权责明确、经营方式规范、管理科学合理的现代煤炭行业秩序。

二、煤炭资源整合的要求

(一)凡纳入被整合的小煤矿,整合期间不得增层扩界,不再批准新增资源量,也不得进行单井技术改造。

(二)对具备整合重组条件的小煤矿,按照批准的《煤炭资源区域或区块整合规划》,以合股、控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就近整合煤炭资源,形成产权明晰的年产3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在符合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前提下,整合时可将井田范围外不宜再设置新矿业权的闲置边角煤炭资源划入整合区,支持整合后的煤炭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三)对既不符合整合条件又不符合单井改扩建的开采边角、残留资源的小煤矿,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后,严格限定其矿区范围和开采期限,逐年淘汰关闭。

(四)对于已纳入煤炭资源区域或区块整合规划的小煤矿,要按规定时限进行整合,对于在规定期限内未按规划要求完成整合以及拒不整合的,相关部门不得发放经营执照和生产许可证并依法予以关闭。

(五)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指导下严格按程序评估资产,合理确定补偿标准或股份比例,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等途径对区域小煤矿进行整合,严禁借重组之机违法倒卖国家资源。

(六)从本办法发布之日起,凡煤炭生产企业平均回采率低于和等于3 0%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限期一年完成整改。达不到国家规定回采率标准的,坚决予以关闭。

三、强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管理

(一)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深化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意见的通知》(内政字

[2 0 0 3]34 3号)要求,所有未缴纳矿业权价款的矿山企业,要在办理延续、变更手续时,按现行价款标准依法补缴矿业权价款。对采矿许可证到期未实现有偿使用的,不得办理延续手续。

(二)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能源重化工业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优化配置意见》(内政字[2 0 0 4]4 3 6号)的有关要求,新配置的煤炭资源经有资质评估机构对煤矿企业进行保有资源量评估后,按自治区现行价款标准确定矿业权价款。依据有关规定,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确认后,收取矿业权价款。

(三)进一步完善煤炭矿业权市场管理。今后凡不属于国家、自治区(包括盟市)出资安排的地勘项目,以及为煤化工配置资源合作探矿的项目,一律停止行政审批矿业权,采取招拍挂的市场化方式出让。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的评估办法。煤炭探矿权出让实行最低限价。对以往在空白区和预测区内设置的煤矿探矿权,办理延续时收取不低于1万元/平方公里的探矿权价款。对已有矿山,符合规划、需要扩界解决接替资源的,允许比照同类条件下的市场价协议出让。

(四)对被依法关闭煤矿的采矿权,如原矿已缴矿业权价款的,将对剩余资源进行评估,按原价款标准折算后退还原矿主;如原矿未缴矿业权价款的,剩余资源予以收回。

(五)对合并井田的煤矿整合的资源,以现有保留煤矿为基础,将关闭井田及矿间的资源划入。原井田中未缴矿业权价款的,有偿价款按其原资源(煤矿原批准的资源量)与增量资源(扩大的资源量)合并计算;原所有井田已缴矿业权价款的,有偿价款按增量资源计算。

(六)对已有矿业权要按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划,依据政府调控、整合和规范矿业权市场的原则,加强对矿业权转让、分立及保留等的管理。所有矿业权的转让、重组必须进行矿业权评估、规划审查,并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对私自非法转让、倒卖矿业权的,一律依法吊销或注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

(七)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改革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核收办法。从20 0 5年9月1日起,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出台政策由现在向按煤炭企业销售收入和产量为基数计征改为按煤炭企业消耗的资源储量计征;对回采率为30%一4 0%的煤矿,按实际消耗资源储量加一倍收取资源补偿费。

四、加强煤炭资源整合的组织实施

坚持“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协调运行、分步实施”的原则,稳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

(一)为加强对煤炭资源整合的领导, 自治区和各盟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协调和落实,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工商部门全力配合,各司其职。

(二)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按照煤炭资源开采现状和资源的完整性及可利用程度,以现保留的矿井为基础进行统一规划,按资源整合的原则利用2年多时间(2 0 05年8月至2 007年底)开展煤炭生产秩序的集中整治。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工作,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办法和措施。

(三)各有关旗县人民政府按照资源整合方案负责本区域内具体实施工作。要妥善协调各方面关系,处理好各种矛盾。明确整合后煤炭企业的产权主体,由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划定整合范围、核发采矿许可证,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审批整合技改安全设计,经验收合格后,核发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四)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和各旗县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大对小煤矿资源整合方案实施的监督力度,严防出现“假整合”现象,依法严厉打击超层越界开采,证照不全非法开采,非法转让、出租、承包小煤矿等违法行为。各级行政监察机关要对煤炭资源整合的全过程进行监察,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办矿的非法行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顾全大局,统筹协调,兼顾各方,保持社会稳定,确保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每年对中小煤矿的回采率和旗县关闭重组小煤矿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两年完不成任务的,建议调整旗县行政主要领导的工作,并追究相应责任。

(六)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要组织调查组对全区已配置的资源开发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凡占而不开、占而不按规划开发、为项目配置资源而不如期履约建设煤转化项目的,一律依法收回资源,并依法进行处理。

(七)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负有管理职责的部门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在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要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八)本办法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浙江关于开展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会议精神,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为国土资源管理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政策储备和制度供给。根据省厅有关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国土资源改革专题调研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局决定开展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专题调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目的

通过专题调研,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会议精神实质,进一步总结近年我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经验和主要成效,围绕当前执法监察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创新提升执法监察模式,建立完善遏制违法用地的新体制、新机制,明确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标和措施,提出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政策建议,研究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推进执法监察工作上新的台阶。

二、调研主要内容

请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结合本地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实际,选择拟开展执法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类型,组织开展调研,并按照提出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具体样例请见附件。

(一)拟改革创新的执法监察工作体制类型。

1.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模式。落实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为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上升到党委、政府层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2.相对集中执法权模式。整合执法主体和执法资源,推进综合执法,解决职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建立权责统

一、权威高效的执法体制。

3.违法用地和违法采矿监管共同责任模式。联合相关部门,对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进行联合执法,共同承担监管责任,建立创导国土资源“大家用、大家管”执法监察新体制。无矿产资源地区可就违法用地监管共同责任模式提出改革方案。

4.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协调的试点地区政府负责模式。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对列入省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地区,试行执法监察政府负责制,让看得见的管得了,实现管得住。

(二)拟改革创新的执法监察工作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落实耕地保护动态巡查,实行农村宅基地审批、耕地保护补偿与违法用地双挂钩,完善裁执分离机制等内容,探索创新执法监察工作。

三、调研组织

请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以上内容开展调研工作,并于12月19日之前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电子件形式上报各市国土资源局。

各市国土资源局汇总后,以电子件形式于12月20日之前上报省厅执法监察局。各市可选择一至二个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或者以市为单位,申报纳入改革试点。

省厅执法监察局将于下周到相关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实地调研,从中优选若干市、县(区)国土资源局纳入2014年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

四、工作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勾勒出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对未来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为把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会议赋予的国土资源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必须加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为此,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专题调研。

二是精心组织,做好保障。本次专题调研时间紧、任务重。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要按照调研目的、内容和要求,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认真实施,选派精干力量参加调研活动,切实做到人员、时间、任务“三落实”,圆满完成专题调研任务。

附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试点工作

方案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 2013年12月18日

附件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 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会议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改革方向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与改革方向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进一步确立新型的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体系,创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高效节约集约利。

(二)基本原则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原则。不断创新思想观念、以思想解放推动观念认识、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方法手段的创新,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试点工作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土地管理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政策。

——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的原则。按照城乡“制度统筹”的要求,构建起与城市国有土地相协调的建设用地权利体系、市场运行体系、流转管理规则,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统筹节约集约用地与提升区域综合承载力。

——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充分尊重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主体地位,以农民自愿为基本原则,切实保障农民的占有、使用、收益等合法权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提供必要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加以积极引导和规范。

——循序渐进、先行先试原则。正确处理好改革试点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之间的衔接关系,在现行的政策框架内,立足现实,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较小范围内先行先试形成制度成果,并进行不断总结和观察的基础上再逐渐扩大其实行范围,真正做到“局部试验、封闭运行、结果可控”。

三、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我省农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通过创新和完善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相一致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体系、法律保障和金融支撑体系,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和市场体系,全面建立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制度。

(二)2014年改革目标

现阶段建立和完善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控制新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

(三)2014年改革任务

1.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现状调查和确权发证工作。

在试点单位,开展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专项普查工作,查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产权主体、使用现状以及总量、结构和分布等情况。对产权合法、主体明确、符合规划的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办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登记发证手续,并建立相应的集体建设用地地籍数据库。

2.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工作。

选择以市、县为试点单位开展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工作,探索试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和相关机制,包括流转范围、条件、方式、程序以及监管办法。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研究制订经营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

3.开展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益分配体系研究。

开展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权能内涵和产权体系研究工作,构建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用益物权。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订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和税收调整体系,以及土地流转收益的使用方向与监管原则。

三、试点单位与时间安排

杭州市本级、嘉兴市本级、德清县、鄞州区、衢江区列入首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试点。试点时间为一年,分为四个阶段。

(一)确定试点,编制方案(2014.01-2014.02)

由试点单位根据本实施方案提出适合当地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经省国土资源厅报省政府同意、国土资源部批准后实施。

(二)宣传动员,启动试点(2014.03-2014.03)

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力量进行宣传动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宣讲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宣讲流转试点要求,推进试点规范运行。

(三)全面实施,封闭运作(2014.04-2014.10)

根据国土资源部对我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试点的批复精神,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指导下,各试点单位按照流转试点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严格要求,规范运行,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四)成果验收,出台办法(2014.11-2014.12)

各试点单位将本地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成果报经省国土资源厅预检后,由省政府组织验收。省国土资源厅根据试点情况,组织起草并下发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

第四篇:我国煤炭资源的发展现状论文

我国煤炭资源的发展

摘要

一、煤炭技术进步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煤田地质勘探精度、快速建井上巷道掘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探技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的应用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井田的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了资源保障。深井、厚冲积层条件下的矿井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采用钻井法、冻结法两种凿井工艺,基本解决了近600米厚松散冲积层的矿井建设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千米深凿井技术和工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立井井筒施工速度达到每月230米以上,创造了世界纪录。煤巷、半煤岩巷掘进技术装备得到长足发展,研制成功了一系列高可靠性的半煤岩巷掘进机,配合巷道锚杆锚索支护新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巷道掘进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为我国现代化矿井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煤矿综采成套装备水平得到提升,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近几年来,自主研究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具有电液控制功能的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大运力重型刮板运输机及转载机,大倾角、大运力胶带输送机,可为开采煤层厚度5米左右、配套能力每小时2500吨、年生产能力600万吨的综采工作面提供成套装备及开采工艺,在比较复杂的开采条件下实现高产高效。到2005年底,全国符合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条件的煤矿共有197个,产煤6.35亿吨,人均工效达到17.5吨,百万吨死亡率为0.04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三)煤矿瓦斯、火灾治理等技术不断改进,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为全面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地面抽采、本煤层抽采、邻近煤层、采空区抽采等瓦斯抽采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属于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煤矿的原国有重点煤矿90%以上开展了瓦斯抽采工作,年抽采量达到20多亿立方米,其中40%被用于瓦斯发电或作为民用燃料。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全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和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被普遍推广应用,在煤矿瓦斯事故监控和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开发的地音监测仪、微震监测系统以及电磁辐射装置,用于预测矿井动力灾害,使不发生动力灾害区域的预报准确率达到100%,可能发生动力灾害区域的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同时矿区火灾隐患识别及控制新技术研究也取得了突破,矿井火区的早期预报、注浆灭火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由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好转,“十五”期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等指标呈下降趋势。

(四)洁净煤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煤炭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加快发展

煤炭的洗选加工是洁净煤技术的源头,经过十几年的攻关,重介选煤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和广泛推广,实现了传统洗煤工艺的升级和改造。同时,浮选技术也日趋完善,有效地提高了精煤回收率和浮选效果。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煤炭洗选技术装备可以满足年产500万吨大型选煤厂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与煤共伴生资源利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采用地面和井下相结合的煤层气抽采利用技术、煤矸石发电、土地复垦、洁净开采以及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使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煤炭资源综合加工利用方面,煤炭的洁净燃烧技术、煤炭气化、液化技术以及其他煤化工技术已经从工业试验研究阶段,逐步向工业化、产业化阶段发展。年产50万吨甲醇、15万吨二甲醚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煤炭加工转化技术近期可望取得重大突破。

二、煤炭工业技术进步面临的挑战

由于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井工开采比例大,中小型矿井数量多,导致了煤炭开采技术水平的多层次性,煤矿整体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还相对落后,煤炭资源洁净开发利用研究起步晚,技术不够成熟,大量煤炭直接燃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还相当严重。要解决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与创新,全面提升煤炭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三、“十一五”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的发展目标

煤炭工业要全面落实《若干意见》精神,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目标,要紧紧围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煤炭综合加工利用技术等领域,开展综合攻关,重点突破,强化创新,引领发展,实现绿色开采,发展循环经济,使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技术水平有所突破,“十一五”末使科技对全行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四、“十一五”煤炭科技进步的重点领域

(一)资源勘探及矿井建设领域

在资源勘探及矿井建设领域,要重点研究开发高精度、高分辨率和高可靠性的地质勘探技术装备,提高地质结构的勘探精度,为我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复杂地层条件下的资源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同时开展中东部地区深部煤层资源赋存规律和探测与开采技术、深部高效找矿和快速勘探技术的研究,解决600米深厚冲积层下凿井技术理论和技术难题,为我国深部煤炭资源高效、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二)煤炭资源开采领域

在煤炭资源开采领域,利用现代加工、智能控制技术和工况监控技术,研究开发大功率、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使井工开采工作面生产能力达到每年1000万吨以上,大型露天矿生

产能力达到每年2000万吨以上,同时使薄煤层开采技术和短臂开采装备水平有突破性提高,使采煤装备更适合于各类复杂煤层的开采条件,全面提升我国采煤技术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三)煤矿安全生产方面

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方面,重点开展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理论体系研究。首先要开展煤矿瓦斯与煤尘爆炸机理与传播规律研究,进一步摸清瓦斯与煤尘爆炸的发生机理及演化过程。其次要开展瓦斯高效抽采技术装备的攻关研究,使松软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的抽采以及地面、井下相结合的抽采技术装备取得突破性进展。再次要重点开发研究实时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处理能力强、可靠性强的煤矿安全监测控制系统装置,对井下的瓦斯、煤尘、火灾等灾害进行适时有效的监控。与此同时,要开展各种地层条件下的水害防治技术、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和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的攻关研究,制定矿井灾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全面提升矿井的综合安全保障能力。

(四)煤炭洁净利用和转化领域

在煤炭洁净利用和转化领域,要深入研究高硫煤、难选煤脱硫降灰基础理论,以简化实用工艺系统,实现高硫高灰煤炭的高精度分选,使煤炭洗选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居世界领先水平。在煤炭加工转化方面,重点攻关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液化技术,并逐步为煤炭液化实现产业化提供技术保障。

第五篇:国土资源部党组印发通知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

国土资源部党组印发通知

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

为贯彻落实深入开展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治理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大对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腐败问题的治理力度,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系统反腐倡廉建设,9月3日,国土资源部党组印发《关于国土资源系统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从现在开始到明年年底,在系统内开展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市场、整纪纠风两个专项整治及深化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专项行动,着力整治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整治干部队伍廉洁从政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纠正工作不落实、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建立健全制度,有效遏制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态势。

《通知》要求,开展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市场专项整治。主要任务是,着力解决土地和矿业权出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制度,强化监管措施,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切实解决土地和矿业权出让中的腐败问题,促进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市场。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规范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加快建立健全矿业权交易市场,切实加强土地储备机构管理。

《通知》要求,开展整纪纠风专项整治。主要任务是,认真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和自查自纠工作,全面查找国土资源管理中易发腐败问题的薄弱环节,坚决纠正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纪律,规范工作人员行为,查处违法违纪案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防范和整改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切实加强管理,促进干部廉洁 1

从政,实现各地行风评议名次升上去、违纪违法案件数量降下来的阶段性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开展自查自纠。严肃处理不廉洁行为。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通知》中详细列举了五类不廉洁行为和十类重点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

《通知》要求,深化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主要任务是,着力解决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到位,权力缺乏有效制约等问题,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权力制约机制,推行阳光行政,出台一批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要坚持市场取向,坚定不移地转变管理职能和资源配置方式,把不该管、管不了的事坚决交给地方、市场、社会和中介,加快从重微观向重宏观、从重审批向重监管、从重项目安排向重制度设计的转变,把权力和责任真正放下去,把服务和监管切实抓起来。要大力推进土地和矿业权配置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压缩自由裁量权,加快建立全国规则统

一、程序科学、公开透明的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市场。二要突出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地规范权力运行。加强行政审批、资金管理、项目安排、干部人事制度等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三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务公开。持续加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国国土资源利用“一张图”和土地“批、供、用、补、查”综合电子信息监管平台,实现建设用地全程动态网上监管,并大力完善矿业权统一配号系统,逐步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纳入遥感监测范围,充分利用“一张图”管地、管矿,

健全完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体系。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国土资源系统政务信息公开,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土地、矿业权市场中的热点问题,迅速集成有关信息,公开发布并接受社会监督。四要严格责任追究,坚定不移地落实廉政规定。

《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深入开展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两整治一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积极主动作为、强化督促检查、搞好协调联动、落实工作责任、注重统筹谋划、领导机关带头,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抓好落实,确保“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上一篇:民生银行广场支行电话下一篇:某商业地产项目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