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数学试卷分析

2023-02-02

第一篇:七年级下数学试卷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试卷分析

玲中16-17学七年级上学期数学

期末成绩分析

一、 试题及成绩分析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讲,该份试题比较浅显,学生对所考的知识点都基本掌握。

本次期末考试七年级参评人数为193人,平均分为53.09,优秀率为13.47%,及格率为47.67%,成绩分析如下:

第一题:选择题共10个小题,其中

8、

9、10三道题错误率较高,反应出学生对方程和平面几何知识掌握不牢,其他的题目完成的很好。

第二题:填空题共8个小题,该题13小题第二空,

14、

17、18题错误率较高,这反映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仍反映出学生对列方程存在一定问题。找规律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题意,找不到规律,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

第三题:解答题19题步骤过于随意;21题作图中射线、直线不分,交点未标出;22题未指出所求并且大部分学生缺少作图痕迹;23题将方程列反;24题所列方程有错。

二、 失分原因分析

结合本校学生的成绩,失分原因主要为:

1、 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方面还不够,对精确度、角度的计算、尺规作图等知识点理解不牢,从而导致失分。

2、 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数量关系,从而导致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列错方程。

三、 教学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并督促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迁移,教给学生分析题目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变通,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进行解题,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逻辑能力。平时练习的设计多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此外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使全班的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第二篇:2013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本学期,我任七年级历史教学,期末考试已结束了,下面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四大题。题型有单选题、判断题、分析材料题、探究题。可以说题型多样,内容全面。

从题量上看共四个大题,设计出了29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古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1)本试卷具一定的创新,如:题型上的多样性,不再是一味的材料解析题。

(2)试卷能够较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3)本试卷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材料解析题部分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有话说,起到很好的效果。又有一定的区分度,改变过去照搬的习惯,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4)试题设计整体较合理,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三)试卷情况:

此次考试的成绩一般,,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仍然不够牢靠,这与我们的

学生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同时也反映出历史教学的负担仍然较重。在七年级时应当着重培养学生能够自觉的去记忆书本上重要知识点的习惯。这对于今后的历史学习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利的。

二、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中图片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3、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

4、第29题探究题,部分学生答得比较好,多数学生能简单作答。但部分学生回答时考虑不够周全。此题出现少部分学生无作答情况。此题整体得分率较低。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应加强审题的训练。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要强化学生组织答案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教材的重视,避免材料解析题出现口语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平时要求学生要细以看题,不要因为粗心造成漏题没答。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教学中多联系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尽量用课本来组织语言。加强对学生答题技能技巧的训练,强调课本知识的应用,注重题目设问的多样性。

2014年1月13日

第三篇: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整份试卷内容涉及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段理解与阅读,写作与综合探究,试题内容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试卷结构延续了上一年的期中考试试卷的形式,共有四个大题,分别是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现代文语段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能比较全面的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题型、题量适中,命题自创或使用成题:在试题的命制上,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基本涵盖了学生的学习范围,现代文阅读能紧紧围绕“文章中心”来命制,这种考察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语句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能从最基本阅读能力的建构上出题,这一点无疑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古诗文的考察注重积累与迁移,内容的整体理解,把握了考察的立足点,有利于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写作能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点滴,便于学生动笔,

利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

题1:抄写名句,考查汉字的书写是否整洁美观,只要认真抄写,很少失分,但

是部分学生的字体实在对不起观众,有失分现象。

题2:考查对拼音的掌握,答题很好,学生掌握较牢固。

题3:从16个词语中找出8个错别字并改正,大多数同学写对了6个,写全对

的不足四分之一,学生对同音异形字辨别能力欠缺。

题4:考察学生对病句的理解。学生答题错误的关键在于对书中出现过的词语的

含义理解不到位而造成了选错答案的现象。

题5:考查对作家作品的掌握,细心地学生都能答对。

题6:古诗文默写,考查学生对本册书中规定篇目的诗句的识记。主要错误是:《春》学生背过 的时间久了,记忆模糊,课文填空较差,原因分析:学生对诗

句的掌握程度不高,其次是对诗句中的字词默写未过关。

题7: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出题结合时代与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学生喜闻

乐见,答题很好,大多扣题言之成理。

第二 大题现代文阅读:

本题得分率最低的是第10,11题,尤其是第11题,本题是考察学生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而许多学生对于题目本身未读清楚,词语的语境义根本未说清楚,从而导致失分,可见在解读关键词句上课堂上教师的必要的指导还是很重

要的。

13、

14、15:考察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 学生没有审清题目,没有根据要

求来选择概括。

题16:考察学生对“豹子失去霸气不敢攻击豪猪的原因”的理解。典型错误是学生没有推广到所有凶猛动物也有软弱的一面来理解,错的较多,不全面。

第三大题古诗文阅读

题19:考查对古诗文体裁的掌握与判断——七绝,学生掌握较好,失分很少。 题20,21:考察学生本段内容的理解。必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先会其意,再从中体察其情感。学生内容理解上一知半解。 部分学生对写作方法学习感到困

难,失分较多。

第四大题,写作:

以“榜样,就在我身边”为题目,要求学生写500字以上作文。可以说选材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易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便于考察学生的真实的写作能力。

现将本次作文解析如下:

错误及原因分析:

一、审题上:从本题的引言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命题者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人、

事、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与情感

二、结构上:

①作为考场作文,许多学生的作文切入正题太慢,往往写上200字左右,然后再转入正题,似乎是苦心经营的开头,结果让文章的主体部分显得头重脚轻。 ②形式单一,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三段式,采用第一段开头,中间一段叙事,结尾

一段。

③部分学生的作文还是出现了一段到底的现象,缺少必要的过渡。许多学生事情叙述完毕,自然也就结束文章的内容,缺少必要的点题,以深化文章的中心。

三、选材上:

①题材陈旧,不会去挖掘日常生活中感人的细节,缺乏创意,只有少数同学颇有

创意。

②写作内容大同小异,缺少真情实感。

四、语言表达上:

部分学生采取叙述性的语言,缺少具体、生动、传神的描写,文才不够,甚至有病句连篇;同时有些同学的文章中,标点一逗到底,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

对今后教学与命题的建议:

(一)学科教学方面:

关于基础和习惯

1、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答题时主要集中在写错别字、古诗词默写错误、学生的概括能力等方面,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落实字词的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去强化学生字词积累的语境运用意识,把字词教学真正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教学,这样既可以培养

学生根据语境理积累词语的能力,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

2、加强学生概括、理解、分析、阐释等语言运用能力与解题技能的训练。在平

时的课文时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有意地注重一下这方面的训练,只有把工夫放在平

时,考试时才不会出现很多的失分。

3、教师要关注综合性活动的开展,落实好教材的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收集信

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于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考察的是“整体阅读能力、语言表达中心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词句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评价和赏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思想感情的能力”等。在阅读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

出发点。个人以为现代文教学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注重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读,

都是以建构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为基础的。

2、注重筛选与概括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筛选与概括的方法。不管是平时的教学或者是阅读指导课,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原文意识,即所有阅读题的答案都来源语段中。在平时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以问题或话题为媒介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的是:①要求学生在原文中捕捉到与题目或话题切合的中心语句或语句的中心部分。②要求学生概括出语句中的表述对

象,动作行为、结果是什么。

3、关注文章的思路教学。注意与不同的文体相结合,注意蛛蛛文中的关

键句子和关键词语来沥青行文的思路。

4、加强课内的阅读量,每片课文确定一个方面作为训练的点,不要求面面俱到,并以此为出发点,加大课内阅读的量,因为在现实中我们只能从课堂上去想办法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如果指望于课外基本上就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二)古诗文阅读

1、加强诵读和背诵,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结合古诗文书面材料,克服因架空分析而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和机会的弊端。背诵不

仅要求背得出,还要要求默写正确。

2、古诗文的字词教学还需要踏踏实实地落实到位。决不能不闻不问。帮助

学生适时的归纳与迁移训练,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强化古诗文的人文主义教学,注意从这些文学典籍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格

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关于写作

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关注自身周围的事,扩大阅读面,多

读报刊杂志,为作文提供源头活水。

1、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确立一个观念:即平时阅读优秀作文选等刊物时,要求借鉴的是文章的写作思路,而非文章的内容。因为在平时许多学生手中的的读

物只是起到了应急之用。

2、加大作文指导课、讲评课的次数,提高作文指导课、讲评课的质量。在平时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极少有教师认真准备平时作文的讲评内容,随意性太大。

3、加强学生的审题、立意训练,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选材的习惯。

4、关注细节描写,培养学生叙事能力,以表达真情实感,文为心声。

(二)命题与阅卷方面

1、命题方面:①增加原创题目的分量②试题命制时可以适当参考每年的中

考说明。

2、阅卷方面:在阅读的主观题的评分上,阅卷教师应该以参考答案为依据

按照“能给分则给分”的原则,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第四篇:七年级下科学试卷

七年级科学(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 分)

1.下列物体的重力接近1牛的是()

A.一袋方便面B.中学生的体重C.一根头发D.一张学生桌子 2 . 在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B. 射灯射出的光柱C.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D. 雨后的彩虹

3.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前后转动板E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4.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能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A.大小有关B.方向有关C.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

5.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下图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所成的倒影的是()

6.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与电灯受到的重力相平衡的力是() 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B.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C.电线对电灯的拉力D.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 7.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A.车辆要右侧通行B.某些路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C.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 8.下列事例中,通过改变压力大小来改变摩擦力的是() A.汽车打滑时,常在轮胎下铺一些碎石或稻草B .往生锈的锁头里滴一些油便于开锁

C .自行车紧急刹车时,要用力捏紧车闸以便尽快停下 D .高低杠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抹镁粉

9.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杭州更是美丽壮观。位于杭州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杭州城的美丽景色。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面上行使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10.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B.响度C. 音色D.声速

11.《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本领真大,他只要拔点毛吹口仙气,就能变成许多小孙悟空。孙悟空的这种分身术从生殖的角度看属于()

A.卵生B.胎生C.有性生殖D.无性生殖 12.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生长发育开始于胚胎B.第二性征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

C.大脑体积迅速增加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D.胎儿通过羊水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 13.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凸透镜方向移动20厘米,则此时蜡烛经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放大的虚象B.等大的虚象C.缩小的实像D.缩小的虚象

14.在豌豆开花以前,用纸袋套住花蕊,不让它接受外来的花粉,最终也能产生种子,原因是() A.豌豆不需要传粉,就能结果. B.豌豆花不经传粉受精,就能结果 C.豌豆在生长过程中光照营养不足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15.2012年6月27日这天,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的()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①之间 16.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雷雨天看到闪电B.“神舟”七号飞船飞向太空C.桃花开了D.水的蒸发

17.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的是() A.从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B.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D.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18.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课,小丽和同学们正在老师指导下边学习边实验,这是物理课堂上常见的一幕。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教室里的摩擦突然消失,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会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固定吊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致使吊灯落在地上 C.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飘在空中

D.由于太滑,稍用力桌椅就会在地面上不停地滑着、碰撞着。

19.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两秒内小明跑得更快 C.8秒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秒内小明跑得路程更长

20. 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图),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能正确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力情况的图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34 、(1)水分 ;不能,因为存在两个变量水分和空气

七年级科学(下)试卷

答 题 卷

(2) 不能 ; 种子萌发与有无光照无关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3)C

35、(1) 绳子与滑轮产生的摩擦引起;(2)丙

36、形态和数量(2)减少误差

四、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3×108

;不能; 光速大于声速

22、地球自转

23、(1)雄蕊;雌蕊

(2);(3)

24、(1)太阳高度; (2)无

·O

25、 ;

1)小蝌蚪的

(

第五篇:七年级下英语质量分析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英语

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我乡七年级共有369名学生参加考考试,从考试成绩看,平均分数为32 分,最高分 96 分,最低分 0 分,优秀率为 4,及格率 8 %,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中下等成绩居多,使得整体分数不够理想。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为听力和笔试两大部分,试题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稍适中,试卷考查较全面,按大纲要求,围绕新课标,紧扣教材,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检测,题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技能。所有考试的知识点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立足基础,注重运用、强调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功能。

试卷在考查英语语法和固定搭配时,将创设情景和语境考查结合起来,主要体现在听力和单项填空中,对学生语法、词汇知识的落实融入到完成句子和补全对话,从而避免了单纯考查对语法知识的机械记忆。书面表达是英语试卷的一个灵活发挥题,可以测试学生平时语言基础和对书本知识,课堂知识掌握的程度,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题,本次书面表达是要求学生能用一般过去时态来描述周末所做的事情,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

1、听力部分分为四部分,Ⅰ出现了关键词“transportation””和“had better”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属生词,学生几乎丢分。II出现了“howoffice”,学生回答几乎错误,III、IV听对话、短文选择最佳答案,失分较多,由于平时训练不到位,学生综合能力差,不能听懂对话、短文大意,选择答案是五花八门、乱选,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听力训练,培养答题策略。

2、单项选择共15道题,学生得分率为50%,问题多出于第26题。

3、完形填空也是本次失分较多的一题,由于学生读不懂短文,不能完全根据前后内容的衔接去整体把握本短文的时态和语法,大部分学生在没有完全把握短文所表达意图,就盲目凭感去选择,所以失分较多缺乏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本次阅读理解内容新颖,难度适中,学生的得分率为50%以上。

5、词汇题是农村学生最怕的一题,学生读不懂句意,完全不会写,还有部分同学对话意思懂,但不会写单词,完成句子时,知道用哪个单词,但不能选用正确的形式,如时态,单复数动名词等,所以应加强基础知识,改变一知半解的情况。

6、书面表达从试卷上看给出知识点很多,学生有一部分存在照搬照抄,甚至连开头、结尾、连接词都没有,而且书写混乱,无主句,汉语式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阅卷情况

全体教师在阅卷时,知识点把握很严格,依据中考得分标准来评判试卷详细、工整。没有一处原则性错误,阅卷总

体情况公平、公正。

五、存在问题

1、农村中学相对城市学生来说,起点低,基础还是比较薄弱(七年级相当于一年级),总体上大多数学生不能灵活、恰当掌握单词的用法,个别学生更不会用。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阅读都不乐观。

2、分数差距大,两极分化明显。

3、书写急需加强,字母不规范,导致单词,卷面书写乱而无序。

4、学生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没有平时读、写,就不可能在考卷上发挥的游刃有余,没有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就不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应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语言氛围上动脑子,想办法来提升质量。

六、改进措施

1、继续学习和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重视和加强词汇,基本语法的教学,通过“听、读、说、写”坚持每节课的单词、句子循环使用,增强单词识记的效果也为语法教学提供便利。重视和培养相关语言材料学习,设计相关练习,为学生提供有观、有序的比较事物、帮助学生综合技能和辨别能力的提高。

2、书面表达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在试卷中占分比例相当大,这部分应从平常做起,让学生能将课文中短文转化角色变成易于理解的,容易掌握的内容来识记,在写每一篇书面表达时,审清文体,选准人称,用好时态,突出

要点,避免使用“Chinese English”,平常多读、多背、多积累英语语言素材,形成英语语感乃至英语思维写作时就会自觉避免使用不地道的英语了。

3、创造语境尤为重要,各位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说、主动说、培养学生听取和读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采取“以背助写”、“以说促写”、“以读导写”的方法,让学生由基础知识的运用达到综合技能的提高。

七、目标

英语教育是一项长久之计,需要全体教师能把这门语言作为一种交际、交流工具,广泛推广使用,全面提高我县英语教学的质量。使我们的七年级英语教学做到四个有利于:

1、平时英语教学要求做到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缩小两极分化的差距,体现七年级英语教学的性质,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实全面地做到七年级学生在学完本阶段英语课程后要求达到的水平和目标。

2、有利于从七年级开始就促进和引导英语教学全面落实《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3、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改进英语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拓展英语学习渠道,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4、要有利于学校家长和社会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初中阶段学习打好基础。因此,七年级英语教学是学生今后学习英语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说,我们七年教师任重而道远,责任重大,让我们为学生今后英语学习夯实基础,做到事半功倍。

上一篇:七年级英语单元测试题下一篇:穷人和富人能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