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数学复习教案

2023-02-02

教学方案简称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浓缩,是教研的源头,是一堂课的总纲领,只有纲领设计的好,课堂才能精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七年级下数学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七年级下数学复习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复习计划

一、复心思想及方法依据:

基于数学基础稍差,特制定此计划,以狠抓基础为重点。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紧扣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真正做到查漏补缺,认真落实好双基教学,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复习内容及要求:

1、相交线与平行线: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知道对顶角相等,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意义。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导;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了解命题的概念,区分命题的真假,结合具体内容说理;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好习惯。

2、平面直角坐标系:认识有序数对;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根据点写坐标、根据坐标描点;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三角形: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

4、二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能设两个未知数并列方程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两种相关的等量关系。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目标(化成x=a,y=b的形式),体会消元思想;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并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觖实际问题。

6、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理解组距、组数等统计概念,能够利用直方图描述数据,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会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感受统计图的作用.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地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分析数据.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利用表格整理;掌握数据描述的方法――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理解一些统计的基本概念.能积极参与解决,从中感受教学的严谨性,并养成耐心、

细致的良好习惯.能够利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处理数据,并能够作出一些决策.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统计初步过程,会根据调查结果绘制表格,对数据进行处理;体会运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三、复习重难点:

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逐步学会说理;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运用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利用表格整理;掌握数据描述的方法――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

四、复习方法及步骤:

1、以讲练为主,老师根据学生训练,掌握真实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重点讲授。具体操作如下:每章节首先提示本章主要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后再让学生有针对性做题,到掌握为止,几何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出一些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注意归纳、注意解题规律和方法的总结。

五、课时安排:

相交线与平行线………………………………2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2课时

三角形…………………………………………2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2课时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2课时

实数……………………………………………2课时

综合训练………………………………………2课时

2010年6月22日

第二篇: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复习教案范文

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a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a的

1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qp(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有理数正分数零

② 有理数整数零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分数负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a(a0)a0(a0)或aa(a0)a(a0)a(a0)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即a0无意义.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

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例题精讲』

【例1】计算下列各题:

(1)2340.251180.12538

(2)5753229142572514

【例2】绝对值不大于10的所有整数的和等于(

)

A.-10 B.0 C.10 D.20 【例3】已知a,b,c的位置如图,化简:|a-b|+|b+c|+|c-a|=______________

ac0b

【例4】 (1)(141)(57

(2)(8.5)31(61188)(1.25)

33)112

【例5】对于任何有理数a,下列各式中一定为负数的是(

)

A.3a B.a C.a1 D.a1

【例6】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a+b,a-b中,负数的个数是(

)

a0b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例7】两个数的差是负数,则这两个数一定是(

)

A.被减数是正数,减数是负数 B.被减数是负数,减数是正

C.被减数是负数,减数也是负数 D.被减数比减数小

【例8】如果a,b均为有理数,且b<0,则a,a-b,a+b的大小关系是(

)

A.a

【例9】 (1)812916599121641216

(2)1221111412161 121. 『当堂反馈』式子-2-(-1)+3-(+2)省略括号后的形式是(

)

A.2+1-3+2

B.-2+1+3-2

C.2-1+3-2

【例10】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积都是正数,则这两个有理数(

)

A.都是负数 B.一正一负且正数的绝对值大 C.都是正数法确定

【例11】 a.b.c为非零有理数,它们的积必为正数的是( )

A.a0,b.c同号 B.b0,a.c异号 C.c0,a.b异号 D.a.b.c同号

【例12】 已知|x|=3,|y|=2,且x•y<0,则x+y的值等于(

)

A.5或-5 B.1或-1 C.5或1 D.-5或-1 【例14】两个有理数的商为正,则(

)

A.和为正 B.和为负 C.至少一个为正 D.积为正数 【例15】用“>”或“<”填空

(1)如果abc0,ac0那么b _____ 0 ; (2)如果a0,bbc0那么ac_______0 . 【例16】计算:(1)(4)3 (2)(2)4

【例17】 计算:(2)3(3)[(4)22](3)2(2)

D.2-1-3-2

2. 计算41.6742.5之值为何(

)

A.-1.1 B.-1.8 C.-3.2 D.-3.9

.无3. 下列判断:①若ab=0,则a=0或b=0;②若a2b2,则a=b;③若ac2bc2,则

ab;④若ab,则abab是正数.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④ B.①②③ C.① D.②③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121231

B.32231

C.631362D.11212005314 5.下列算式中:(1)0-(-3)=-3;(2)(-2)×|-3|=-6;(3)5÷ 15×5=5;(4)23=6,正确的个数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6.已知|x|=0.19,|y|=0.99,且

xy0,则x-y的值为(

) A.1.18或-1.18 B.0.8或-1.18 C.0.8或-0.8 D.1.18或-0.8 7.计算:-2-(-3)+(-8)+42= ______; (2)计算:(122637)×(-42)= ________.

D

第三篇:七年级下数学第六章全章教案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1 有序数对

一、教学背景

在第二学段(4—6年)中新课程要求学生能从一维的角度来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及简单体会二维平面中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节课是在小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实现了空间图形从一维向二维的完全跨越,并为后面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和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及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有序数对,感受它在确定点的位置中的作用。

②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 ③体会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

④通过用有序数对来表示实际问题的情境,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创造性思维意识。 ②体验有序数对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难点:对有序数对中“有序”的理解。

四、教法与学法

通过“问题情境——教学问题(建立模型)——探索——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开展教学,同时,学生以“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大胆创新”的自主探究形式开展学习,给学生以较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共鸣

活动1:根据教室里的座位用简洁、准确的方法表示出自己的位置。 (1)问题:下面有个通知,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帮忙宣读一下,叫谁好呢? 今天,我们换个方法,不叫名字,不叫学号,找位置! (2)一个数能确定出一位同学吗? 如第3排就会站起来8位同学;第5列就会站起来6位同学,都不能确定出一位同学? 问:如何才能确定一个物体的平面位置? 生答:用两个数就能确定同学的位置。 (3)两个数就能确定出一位同学吗? 如第3排第5列的同学请站一下,第5列第3排的同学请站一下,他们是同一个人吗? 这说明某个同学的位置还与两个数的什么有关?

(4)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只凭一个数(行或列)是不够的,需要用有顺序的两个数。

定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记作(a,b) 讨论:(3,5)表示什么意义?(5,3)表示什么意义?

(3,5)(5,3)在同一个位置吗?

(5)热身运动(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

1-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的能力。

(四)小节提高,粒粒归仓

活动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何收获?

处理方式:学生独立思考、整理,组内交流,选派代表发言。 达到目的:1、回顾所学知识。

2、体会数学活动过程中实际生活——数学问题——应用拓展。

3、感受空间图形从一维到二维的过渡。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作业本(1)

2、选做题:课后思考蓬街镇的平面图,找出某些位置,用有序数对表示出来。 3、备选题:

(1)(课时训练20页第5题)如图,是一个楼梯的侧面示意图

①如果用(4,2)来表示D点的位置,那么点A、C、H又该如何表示呢? ②按照上面的表示方法,(0,0),(8,8),(2,0)又分别表示什么位置?

(2)(教案53页)如图 ,小明在A(10,8)处,小刚家在B(4,4)处,从小明家到小刚家可以按下列两条路线走:

路线一:(10,8)-(10,7)-(8,7)-(8,6)-(6,6)-(6,5)- (4,5)-(4,4);

路线二:(10,8)-(4,8)-(4,4)

①请你在图上画出这两条路线,并比较这两条路线的长短;

②请你再用上述方法表示出第3条路线(其中列数在前,排数在后)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理位置表示的知识,并在班内交流。

6.1.2

平面直角坐标系(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②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坐标都为整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渗透理想和情感的教育。

二、数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

难点: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在一条笔直的街道边,竖着一排等距离的路灯,小华、小红、小明的位置如图1所示,你能根据图示确切地描述他们三个人的位置关系吗?

在学生进行叙述后,教师可以抓住以什么为“基准”,并借助于数轴来处理这个问题,

3-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

③已知一个点,如何确定这个点的坐标;

④人生也有一个坐标系(材料见“背景资料“)

(四)布置作业

① 必做题:教材第50页习题6.1第

3、

4、7题。 ② 必做题:教材第51页习题6.1第9题。 ③ 备选题:

(1)如图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点A的横坐标是4 B. 点A的横坐标是-4 C.点A的坐标是(4,-2) D.点A点坐标是(-2,4)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轴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都等于0 B.y轴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都等于0 C.原点的坐标是(0,0)

D.点A(2,-7)与点B(-7,2)是同一个点

(3)小明、小兵、小刚三位同学分别住在图8中的三个位置,请你分别写出他们的坐标 (4)在前面的问题中,如果我们把小兵的位置分别放在图

9、图10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分别写出点P的坐标吗?

6.1.2

平面直角坐标系(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熟练的读数和描点(坐标都为整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根据点的位置关系探索坐标之间的关系,以及根据坐标之间的关系探索点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准确、熟练的读数和描点(坐标都为整数)。 难点:探索特殊的点与坐标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①在图1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你能说出其中各个点的坐标吗?

答:(5,0)(-5,0)(0,5)(0,-1)(2,3)(-2,3)(-5,-6)(5,6) ②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每一个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符号与什么有关? 1、学习新知

①象限的概念:

以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四个象限的概念,如图2:

注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②探究点的位置与它的坐标的符号之间的关系。 (1)学生根据引入的问题分组讨论

a.四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的符号有什么规律? b.从上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5-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5、布置作业

①必做题:教材第50页习题6.1的第

5、

6、7题。

②选做题:教材第51页习题6.1的第

8、

10、

11、12题。 ③备选题: (1)点P(2,5)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2)点P(a,b)是第

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 B.a=-b C.ab=1 D.a,b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 (3)分别写出图5的两个图中正方形ABCD四个顶点的坐标:

(4)小彬、小明、小思、小芳四位同学的家庭住址分别位于图6中的点A、B、C、D四个位置,请你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这四位同学的位置。

6.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掌握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 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使学生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 难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大家对我们的学校都非常了解,每天都在这个环境中生活,下面出示我们学校平面示意图,你能用坐标表示出它们的地理位置吗?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怎样用坐标表示各个点的地理位置,讨论后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用坐标来表示公园中各点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选取教学楼所在的位置为原点,分别以其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为1:10000即图中1cm,相当实际的10000cm即100m。

教学楼位置表示为(0,0),实际楼位置表示(0,-300),操场的位置表示为(0,-400),国旗杆的位置表示为(-300,300),校门口的位置表示为(-300,-200),花坛的位置表示为(-300,0)。

2、学生探究,动手操作。

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 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m,再向北走200m。

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m,再向北走350m,最后向东走50m。 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m,再向东走300m,最后向南走75m。 (要求:同样利用比例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3、讨论: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的平面图的过程?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7-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归纳(填表 书本第56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②巩固练习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若将点P(-3,2)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的坐标是 若将点P(-3,2)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的坐标是 若将点P(-3,2)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的坐标是 若将点P(-3,2)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的坐标是

2、点的复合平移(点向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向平移) ① 动手试一试

如图,三架飞机P、Q、R保持编队飞行,分别写出它们的坐标。30秒后,飞机P飞到P位置,飞机Q、R飞到了什么位置?分别写出这三架飞机新位置的坐标。

②巩固练习 (教材第60页习题6.2第6题)

制作动画片时,经常要用到平移技术。如图,小鸭子从A到B,再到C,到D, 这几个过程中,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二)归纳小结

平移规律

P(x-a,y) P(x,y)

P(x+a,y)

P(x,y+b) P(x,y)

P(x,y-b)

(三)布置作业

①必做题 作业本(1)第10页

②选做题 教材第58页第1题 ,教材第60页第6题。 ③备选题

已知点A(4,5),将它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坐标为 。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图形的平移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图形平移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用坐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图形平移的研究,使学生体会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体会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

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平移与点平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9-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 5.4平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2. 通过实例,认识图形平移, 了解平移的特征,理解平移的含义,会进行点的平移。 3.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图形平移的特征和作平移图形.难点:平移的性质探索和理解. [教学目标] 1. 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难点:平移的作图.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感受平移,体验新知

你坐过公车和搭过电梯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活动1:学生讨论)

2. .观察图形,形成印象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 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学生思考讨论, 并回答问题. (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 活动2: 师生交流.)

这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每个图形都有“基本图形”,而“基本图形”是什么? 如第一个图形是中间一个正方形,上、下有正立与倒立的正三角形,下排的左图中的“基本图形”是鸽子与橄榄枝; 下排右图中的“基本图形”是上、下一对面朝右与面朝左的人头像组成的图案. 3. 实践探索,得出新知

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 如:

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回答下面问题:

1、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

2、经过平移,每一组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________. 归纳

(活动3:分组讨论)

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3)连接各组对应 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简单归纳为两点:1。平移的方向. 2..平移的距离 四. 典例剖析 深化巩固

1. 把鱼往左平移8cm.(假设每小格是1cm2)

2、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 后的三角形A′B′C′。

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平移

分析:平移的方向是A A′,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 A′.解:(与学生一起完成) 如上右图,连接A A′,过点B作A A′的平行线L,在L上截取BB′= A A′,则点B′就是点B的对应点。

类似地,你能作出点C的对应点C′,并进一步得到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五、巩固练习

1、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

)

A 位置

B 大小

C 形状

D 位置、大小和形状

2、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

)

A 平行

B 相等

C 平行且相等

D 既不平行,又不相等

3、经过平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 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D 无法确定

4、教材第33页:1,2,4. 5.拓展练习:如图,△ABC平移后得到了△A'B'C',其中点C的对应点是点C',已经标明,请你将点B'、点A'在图中标出来,并画出△A'B'C';若AB边上的中点为M,请你再标出点M的对应点M'.

六.小结(学生回答):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1学了平移,知道了平移的性质, 知道如何画平移图形(平移方向.平移距离) 注意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当图形平移的方向是沿着一边所在直线的方向时,那么此边上的对应点必在这条直线上。

七、课后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30至31页习题:3.6题

[备选题] 1. 经过平移,三角形ABC的边AB移到了EF,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你能给出几种作法?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D

(1) 平移后的三角形中,与B,E的对应点F,G,还是在BC边上吗? (2) ∠B和∠C相等吗?说明理由

课后反思:

先观察探讨,再通过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总结规律,给出定义

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平移

第五篇:七年级下数学教案:7.4课题学习 镶嵌(2)

7.4课题学习 镶嵌(2)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图案,继续探究镶嵌问题,理解平面图案形成的合理性;

2.通过由浅入深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等探究能力;

3.通过镶嵌图案的展示和设计,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由几种多边形镶嵌而成的平面图案的合理性的解释。 难点:如何设计由几种多边形镶嵌的平面图案。 教学准备

学生:已搜集到的、画好的或设计好的镶嵌案;教师:镶嵌图案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昨天我们着重学习、研究了由单个多边形镶嵌而成的平面图案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仍然经常可见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正多边形一起组合而成的镶嵌图案(展示图1),本节课我们将来探讨、研究这类图案的镶嵌问题.

二、探究新知

让学生观察图1,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思考、交流.

1 1.该平面图案中涉及哪几种多边形? 2.你能解释该平面图案(镶嵌)的合理性吗?

三、讨论交流

学生观察图(7.4-2书本93页),围绕“图案由哪些多边形镶嵌而成”“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结果”开展思考、讨论。

四、探究本质

让学生思考问题:若干个多边形(常见的是正多边形),能否组镶嵌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关键是什么?

五、图案展示(设计)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由几种多边形镶嵌而成的平面图案(或展示已画好、搜集到的其他图案)。

2.可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或几个由几种多边形镶嵌而成的平面图案(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并尝试让学生解释其合理性及象征性等。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

画出若干个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多边形镶嵌的图案. 2.选做题:

教科书97页习题l0。 3.备选题:

让学生设计一个由几个多边形镶嵌而成的优美的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的解说词.

上一篇:全球气候变暖已多少年下一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