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产业扶贫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马铃薯产业扶贫范文

乡镇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长期在农业战线工作的农技人员,2012年我负责XX县雄壁镇上鸭子塘村小组101户科技示范户马铃薯产业指导工作,一年来,在XX县农业局项目领导小组和马铃薯的支持下,各位同事的帮助下,对照科技示范户指导员的工作要求,以及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指导实施方案,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积极参加指导与技术培训班学习,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和技术指导水平。

技术指导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示范户的指导效果。马铃薯是雄壁镇的主产粮食作物,在农民的收入中占有较大比例,产量的提高关系到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示范户,我系统地学习了农技推广的相关理论知识、马铃薯高垄双行栽培技术;马铃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特别是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马铃薯抗旱栽培技术等,提高利率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于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做好马铃薯示范户的培训指导工作。一是利用街天示范户赶街的时间集中到农业中心培训;二是入户面对面进行技术讲解,让示范户直观了解相关农技知识;三是到地里现场指导;四是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开展电话咨询,为示范户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认真制定指导员年度工作计划和分户指导方案。

通过走访示范户,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措施,为全面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不同示范户的情况,分别制定了入户分户指导方案。通过分户指导方案,农户可以了解指导员提供的技术服务内容和要求配合的工作及注意事项,使指导员和示范户能够互动起来,更好地完成全年做任务。

四、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当地土壤类型和耕作特点,全面推广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技术,以培肥地力、

改良土壤,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促进耕地地里回升和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五、健全完善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定点、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研究制定防治措施,指导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重点监测马铃薯晚疫病和地表虎发生情况。

六、取得的效果

通过格科技措施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实地测产验收,10示范户全年马铃薯的平均亩产达1666.3kg,比前三年平均亩产1515kg增产了151.3kg,增幅为10%,按今年马铃薯上市时的收购价1.5元/kg,平均每亩经济效益达到2499.45元,同时还辐射带动了周边20户农户积极的参与学科技用科技,达到增产增收目的,辐射胡今年的平均亩产1583kg,较前三年平均亩产1416kg增产了167kg,增幅11.8%。

七、体会和建议

通过下村指导,提高了示范户及周边农户农业科技水平,同时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也得到提高。之前很多农业技术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现在能熟练自如地应用在实践中。一年来,通过跟示范户的深入接触,让我体会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鸡蛋糊问题和农民的积极性问题。要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必须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就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民科技队伍,这样才能把科学种养新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

第二篇:某县发展马铃薯产业典型经验材料

我们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西南麓,松嫩平原北缘,下辖5镇11乡,148个村,耕地面积318万亩。我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马铃薯最佳生产区,特别是随着近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薯产业链条逐步延伸,种植技术标准快速提升,薯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薯产业逐步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近年保持在5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实现1.5吨,薯产业企业年创利税500万元。我县在推动薯产业发展中,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依托优势育基地我县农民素有种植马铃薯的习惯,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薯产业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面对企业扩大生产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我们把培育马铃薯生产基地作为加速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靠组织引导。县内不断加大对薯产业发展的领导力度,组建了薯产业化发展办公室,成立了马铃薯专业协会,配齐专门人员抓薯产业链条,制定了薯产业发展规划,层层分解马铃薯基地建设任务,运用政策和行政的手段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马铃薯生产,花大气力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二是靠效益吸引。我们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发展薯产业的优势所在和致富典型,动员广大干部深入农户中,给农户算效益账,引导农民认识种植马铃薯效益,改变农民传统种植思维定势。通过市场效益的拉动,近年来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连年递增,中心镇自由村就是受效益吸引的典型,目前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村种植业面积的50%。三是靠发展订单。我们把发展订单种植马铃薯作为解决农民销售后顾之忧的根本措施。年初确定定单的最低保护价格,秋后收购做到随行就市,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生产利益,现在全县订单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四是靠提供服务。我们积极理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并为其牵线搭桥,协调搞好政策、物资、资金等方面服务。今年我县三信公司就为农民无偿提供优质马铃薯种子,在农户中树立了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有效激发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已建立马铃薯生产基地乡5个,基地村40个,年种植面积突破50万亩,生产基地的不断育强,为保证企业生产原料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整合实力壮龙头龙头企业是实现产业牵动力的核心,我们始终把改造、引资、扶持企业发展作为加快薯经济发展关键环节来抓,着力整合薯产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强力打造薯经济的“航空母舰”。一是调整改造老企业。我县淀粉厂(现改制为冰山淀粉公司)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以生产“超过英国赶荷兰”的冰山牌马铃薯淀粉面闻名全国,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生产一度陷入困境。经过1999年投资技术改造和2002年莫斯科太阳公司购买后,企业年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年产精制马铃薯淀粉4000吨,实现利润达100万元,该公司成为我县薯类加工企业的重要力量。二是引资建设新企业。我县通过实施全民招商战略,着力引进国内外薯产业龙头企业,以招商引资的办法,不断提升和壮大薯产业。先后引进并建设了齐齐哈尔三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金龙淀粉厂、奈伦淀粉工业公司等7家薯制品企业。特别是引进的内蒙古奈伦淀粉有限公司是投资达2亿元,年加工马铃薯能力达33万吨的大项目,~年正式开工建设,今年秋季将全面投产。该项目引进了代表世界领先水平全自动、全旋流瑞典拉森公司马铃薯设备,主要生产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高吸水膳食纤维、脱素蛋白等。奈~司从开工伊始,就与基地紧密对接,今年春季分别与北部乡镇签订20万亩的马铃薯订单,奈~司的引进全面壮大了我县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企业技改步伐。我们积极为企业向上争取技改政策扶持,提高企业生产能力。金龙淀粉厂在政策扶持下,引进了国际领先的生产工艺和日本铃木系列生产线。技改后,该厂以农村小粉坊加工的粗淀粉为生产原料,进行深加工,带动了全县大部分小粉坊的加工生产,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卖薯难问题,仅~年就为农民节省运输成本170万元,有力地全县薯产业的良性运行。目前,全县各类薯类加工企业及小粉坊已发展到2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60万吨以上,薯产业的企业牵动力全面增强。

三、依靠科技增效益为了解决马铃薯种植模式单

一、科技含量低的问题,我们把扩大单产、提高质量、增加收益的支撑放在依靠科技进步上。一是大力实施技术培训工程。以县农业推广中龙头、以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纽带、以村家业技术员为基础的三级科技服务体系,为全县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提供了有力保证。近两年,我县连续聘请东北农大博士生导师、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员陈伊里教授,到我县作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讲座,为乡村干部、种植大户、农业技术员答疑解惑。我们还充分利用“科普之冬”活动,开办马铃薯栽植技术培训100余期,达3万人次。二是全面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随着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县农业科技人员又成功试验、示范了大垄栽培模式,集成大垄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下发了《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方案》资料3万余份,开办了专题电视讲座。《方案》从选种、选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各环节都确定明确的标准,并且文字力求通俗简约,便于农户掌握和操作。通过《方案》的实施,全县优质高效载培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1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接近2.5吨。三是积极辟建标准化栽培基地。上游乡兴旺村的王振有,是县内有名马铃薯种植大户和联系企业与农户的经纪人,为了解决马铃薯引种靠外购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问题,~年王振有筹资辟建了5500亩优质马铃薯标准经栽培基地,基地的辟建有效解决了技术推广应用和种子靠外购的问题。他开发种植的克851品种,具有高产、抗旱、耐储等特性,这一品种非常适合我县部分乡镇种植,将解决我县农户分散引种的乱而杂问题。

四、创优品牌拓市场我们不断整合和创优品牌,牢牢把握薯制品市场销售这一产业链条的终端,依靠品牌来拓宽市场占有份额。我县马铃薯及其制品品种齐全,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冰山淀粉有限公司生产的“冰山”牌淀粉、金龙淀粉厂的“云晶”牌粉丝、粉皮,三信食品有限生产的高吸水性膳食纤维及脱素蛋白,这些品牌产品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覆盖率和竞争力。我们不断加大品牌产品的对外影响力,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参加绿博会、哈洽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县的薯产品,通过各种媒介提高我县薯

产品知名度。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组建马铃薯企业协会,并着力整合品牌,力争形成“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品牌带动效应,并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尽快生产出绿色、优质的各类薯产品,打造新的品牌,有效发挥品牌优势,从而带动产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总之,我县在薯产业发展上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但在产业链条的各个衔接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断点和脱节问题,这也是我们所需要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们将积极借鉴兄弟省市县的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继续培植基地,壮大龙头,推广科技,做靓品牌,不断使我县薯经济做大做强,推动薯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第三篇:2011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1

高台县 2011 年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工程》 , 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2011 年我县从市场信息发布、种薯贮备调运、 生产技术培训、 田间指导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 紧紧围绕马铃薯新品种引进 和新技术推广,强化科技培训,建立科技示范,狠抓基地面积落实,完成了 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种植面积落实情况 2011 年,全县共落实马铃薯种植面积 1.52 万亩,占计划的 101 %,涉 及 4 个乡镇、 个村, 41 其中加工型品种 6762 亩, 平均亩产 2.5 吨, 总产 16905 吨;鲜食型品种 2982 亩,平均亩产量 3.2 吨/亩,总产 9542 吨;制种面积 5456 亩,平均亩产 3.5 吨,总产 19096 吨(其中:微型薯制种 3456 亩,平 均亩产 4 吨, 总产量达 13824 吨。 (定西百泉种业繁育费乌瑞特、

15、 荷 1553 原种面积 1540 亩;张掖绿禾种业、张掖农科所繁育大西洋原种面积 700 亩 和 560 亩)。全县共签订马铃薯订单面积 1.04 万亩,其中,微型薯 0.28 万 ) 亩,专用薯 0.16 万亩,淀粉加工薯 0.6 万亩。 新坝乡共建成三个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其中:金农马铃薯产销专业合作 社种植面积 530 亩,祁源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 1121.3 亩;奇峰专业合作社 种植面积 401 亩。共流转土地种植马铃薯 2052 亩,发展大户 35 户,其中和 平村周国建种植微型薯 150 亩, 东上王增智种植 265 亩, 东大村赵光鹏种植 330 亩。所产马铃薯除少数自食外,大多数都由专业合作社组织销往定西、

- 1 -

上海等地。 全县在光明、霞光建立马铃薯标准化栽培示范点 2 个,引进新品种 12 个,开展试验示范 5 项次,示范面积达到 640 亩。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大良种引进力度,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在往年试验筛选的基础上引 进大西洋、费乌维它、克星、陇薯系列原种及一级良种,推广面积达 14500 亩,良种覆盖率达到 95%。在区域布局上,按照县境内不同区域自然优势和 现有发展基础,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合理布局生产基地。红崖片以大西 洋、夏波蒂等加工专用薯为主;新坝河东片以大西洋、克新一号为主,河西 片以克新一号、陇薯系列为主,实现了品种区域化布局。 2.狠抓科技示范点建设。2011 年落实新坝乡光明村、霞光村马铃薯新 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点 2 个,试验示范面积 640 亩。引进荷兰 7 号、荷兰 15 号、陇薯 6 号、冀薯 8 号等新品种 12 个,主要开展马铃薯脱毒种薯和地 膜覆盖、机械种植、品种比较、测土配方施肥、超高产栽培和病虫害综合防 治试验示范推广。新购进种植机械 8 台,建成马铃薯机械化服务

组织 1 个, 新发展马铃薯种植大户 35 户,为全县马铃薯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好技术 支持。 3.加大土地流转扶持力度,促进马铃薯产业规模发展。县委、政府出台 土地流转相关优惠政策, 对当年土地流转总面积达 200 亩以上的村集体, 每 亩奖励 50 元;对当年流转土地连片面积达 100 亩、流转期限 5 年以上的, 给予受让方每亩 50 元的一次性补助;对当年流转土地面积在 200 亩、流转 期限在 5 年以上的,给予受让方每亩 100 元的一次性补助。通过整体规划、

- 2 -

政策引导,实行资金补贴等措施,企业和大户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马铃薯 2100 亩,建立马铃薯土地流转百亩村 5 个,引导种植大户 59 户,从而实现 了马铃薯种、管、收一体化模式。 4.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充分利用科技宣传、 培训会、 现场会等多种形式, 广泛开展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 重点推广了以切 刀消毒、药剂浸种为主的种薯处理、测土配方施肥、垄膜沟灌和地膜覆盖, 不同种植模式等技术,全面提高马铃薯的科学种植水平,共计开展培训 23 场次,组织种植高产户、科技明白人开展现身说法 5 次,培训农民 3430 人 次。 5.规范订单农业合同,实现农民企业双赢。统一涉农合同示范文本, 规范订单农业发展,今年共落实马铃薯订单面积 10400 亩,占总播面积的 68.4%,确保民企双方利益不受损失。

6、大力推广机械种收技术 全县购置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 26 台,建立机械化种收示范点 1 个, 示范面积 0.1 万亩,机械种收面积达 0.8 万亩。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我县马铃薯产业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势头强劲, 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

1、 种薯价格上涨, 种植成本增加。 今年商品种薯价格平均每吨 3000-3200 元,比去年每吨上涨 600-800 元。微型薯去年每亩平均成本 1900 元,今年 达到 2300 元,增加 400 元。

2、种、收机具少。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有种收机具已不

- 3 -

能满足生产需求,田间投入增多,劳动强度加大,给农民造成不必要的劳力 投入和经济损失。

3、贮藏设施简陋,反季节销售少。现有的贮藏设施只能满足种薯贮藏 需求,大量的加工原料没有贮藏条件,不能满足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另外由 于收获后集中上市,商品薯无法通过贮藏反季节销售,导致价格较低。

4、发病率较高。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连年种植,种薯带菌和土 壤带菌严重,造成近年来马铃薯病虫害频发,降低了产量,制约了马铃薯产 业的快速发展。

5、技术管理跟不上。马铃薯做为新坝乡的传统作物,许多农户都按过 去的老

老经验管理,导致品质差、产量低,特别是一些新引进专用薯,管理中 缺乏操作经验。比如种植的夏波蒂,薯形要求比较严格,一旦水肥管理不到 位,畸型、变绿、小薯三项占 15%,影响商品率,产量再高,效益还是上不 去,再则造成质量不达标,商家拒收和超标折扣,造成农民不必要的损失。

6、农民质量意识差,合同履行难。今年,新坝种植的加工专用薯,虽 然大都签订了收购合同,明确了具体的收购标准,但农民交售时以次充好, 混杂土杂种马铃薯交售,造成了商家二次返包、分检。据调查,全乡主要的 十一个马铃薯种植村,农民私自转买的合同薯达 16%,合同履行率占 80%。

7、种薯供应混乱,除专用薯由收购单位提供外,一些土杂种还充斥 种子市场,造成品质差,效益低的马铃薯还在种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从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看,我县马铃薯产业处在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 要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就要充分发挥我县山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 坚持

- 4 -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大投入,培育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体系,提高产品 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快马铃薯产业化经营步伐。 1.积极向上级争取马铃薯良种补贴发放,切实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积极争取把马铃薯纳入国家粮食作物良种补贴范围,加大对马铃薯加工企业 的扶持力度,解决马铃薯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让马铃薯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2.继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我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应从品种的更新换代入手, 根据市场需求, 引进鲜食型、 专用型脱毒微型薯、 原种等优良品种,逐步建立 5000 亩左右的原种生产基地。建立种、管、收 一体化生产模式,重点推广垄膜沟灌、垄膜覆土、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 技术,促进全县马铃薯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发展。 3.抓好试验示范资料收集和总结工作。 认真完成光明、 霞光马铃薯科技 示范点试验示范的测产及实验报告工作, 继续做好新品种, 新技术宣传普及 工作。 4.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提高加工生产能力。 通过扶持专业户或联户共同 出资建设基地,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大户带动等措施,鼓励龙头企业 参与马铃薯基地建设,采取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户 联合发展稳固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逐步建立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加大对马铃 薯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 发展一批专业大户、 专业村, 实行集中连片开发,逐步建成规模适度的集约化、专业化商品薯生产基地, 同时提高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加工生产能力。 5.

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拓宽销售渠道。一是强化市场管理。积极引导广 大种植户依照合同进行生产、销售,加强对合同签订、履约的监管力度,提

- 5 -

高合同履约率,实现农民、企业“双赢”目的;二是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在 主产区计划建设一个集批发、贮藏、保鲜为一体的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培育 年运销能力 5000 吨以上的马铃薯运销组织 3 个,年贩运马铃薯 100 吨以上 的贩运大户 50 户。加强马铃薯信息网络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大市场接 轨,把产业发展置于全省乃至全国市场体系之中。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 6 -

第四篇: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意见

1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1.1基本思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解决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把岷县建成“甘肃南部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和商品薯种植基地”的目标定位和“改良品种、提高品质、稳定面积、扩大加工”的思路,以建立健全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和保证加工企业满负荷生产为重点,突出布局科学化、种植标准化、品种专用化、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和加工精深化,进一步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产品,创立品牌,健全网络,不断提升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层次和水平。

1.2目标任务到2010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良种率达到90%以上,龙头企业年加工马铃薯原料40万吨以上,生产精淀粉6万吨以上,实现良种自繁自供并逐步覆盖周边地区,马铃薯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的收入达到600元以上。

2主要工作

2.1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应用率一要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苗快繁中心。要把脱毒种苗的快繁作为建设良种体系的重要环节来抓,积极争取项目,在2008年前组建岷县马铃薯脱毒种苗快繁中心。二要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依托麻子川、寺沟、秦许等马铃薯主产区,总结麻子川乡马铃薯良种繁育上的经验和做法,组建一批种业公司、协会,促进马铃薯种子的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生产。从原原种入手,以繁育陇薯3号、陇薯6号、武薯9号等淀粉含量高、产量高的品种为突破口,采取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扩大繁育面积。2008年全县新建网棚扩繁原原种50亩,原种扩繁100亩,一级种扩繁1 000亩,二级种扩繁1万亩;2009年建立网棚扩繁原原种100亩,原种繁育1 000亩,一级种扩繁1万亩,二级种扩繁5万亩;2010年建立网棚原原种繁育100亩,原种扩繁3 000亩,一级种扩繁5万亩,二级种扩繁10万亩,全面满足县内马铃薯种植所需良种,并逐步辐射周边地区。三要狠抓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每年都要引进2~3个适宜岷县气候条件的优质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适应性试验,筛选出适宜种植、产量和淀粉含量高的优质品种,逐步推广扩繁。

2.2突出规模化生产,稳定种植面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一要继续抓好示范片带建设。围绕优势产业带建设,以东部山区和南川各乡镇为重点,按照品种专用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基地订单化、产品优质化的要求,每年建立马铃薯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5万亩,建成示范片带10个、5万亩,其中麻子川、闾井、蒲麻等乡镇各建成一个万亩以上的示范片带。二要积极探索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公司化运作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路子。鼓励生产大户、种植能手进行连片开发、连片种植,进一步提高规模效益。重点要在东部山区做工作,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和商品率。2008年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在东山区各乡镇动员100户以上大户种植马铃薯2万亩,生产商品薯4万吨;2009年发展到500户以上,种植10万亩,生产商品薯20万吨;2010年发展到1 000户以上,种植20万亩,生产商品薯40万吨,实现东山区开发中马铃薯种植20万亩的目标。三要推广机播机收。通过落实国家农机具补贴项目资金,鼓励生产大户购买必要的农机具,开展机械化生产,保证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2008年全县马铃薯机播达到3.60万亩、机收3万亩,2009年推广机播4.30万亩、机收4万亩,2010年推广机播5万亩、机收5万亩。

2.3加大企业技改创新力度,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能力一要按照扶强扶大的要求,重点扶持发展万吨以上有规模、有效益、环保型的淀粉加工企业,适当扶持5 000吨以上有效益的企业。要积极扶持金大地、瑞丰、田丰等3户重点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扩建、技改、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开发新产品,拓展淀粉加工领域,使全县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量突破3万吨,产品综合指标达到国标一级以上,产品达到国标优级标准。要按照开发东山区的总体思路,稳步扩大东山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在东山区闾井、蒲麻、锁龙等乡镇结合产业发展情况积极论证新建2~3户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企业,解决东山区群众商品薯销售问题。到2010年,全县淀粉加工企业年生产淀粉6万吨以上。二要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按照“企业+协会+基地+农户”或“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等有效模式,使企业、协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每年落实马铃薯订单面积20万亩以上。三要积极发展马铃薯精深加工业。认真研究消费市场,在提高马铃薯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积极引进和发展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生产线,大力发展马铃薯全粉、变性淀粉以及膨化休闲食品加工业。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在马铃薯茎叶茄尼醇等有效成分的提取等方面提前介入,抢占制高点,带动产业优化升级。

2.4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市场销售网络一要建设专业市场。在现有的基础上,集中人、财、物,今年重点抓好岷阳和麻子川2个马铃薯市场建设,进一步规范梅川马铃薯交易市场;2008年对3个市场进行规范;2009年完善设施,提升3个市场的服务功能,使岷阳、梅川马铃薯市场发展成为马铃薯综合交易市场,麻子川建成以马铃薯良种批发为主的专业市场。2010年,将以上3大市场建成集交易批发、贮藏保鲜、加工包装、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功能齐全、辐射周边并在省内较有影响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年吞吐量达到30万吨以上。二要扩大企业收购网点建设。鼓励、动员金大地、瑞丰、田丰等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在各乡镇马铃薯种植区常年设立收购点。同时,要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力度,鼓励乡镇农技站依托办公场所,创办交易网点,形成县和片有专业批发市场、乡有交易网点、种植区有收购点的市场网络。三要扶持和培育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重点乡镇,要重点支持,引导建立以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各类农民销售中介服务组织,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从事马铃薯经销的运销公司、专业协会、贩运大户,促进马铃薯的顺畅销售。四要加大市场信息建设力度。加大农业信息工程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络的作用,并逐步将市场信息网络向乡村,特别是种植和贩运大户、农民专业协会、营销公司延伸,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信息,提高农业参与市场和抗衡风险的双重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5继续加大贮藏设施建设力度要把发展贮藏设施作为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统一标准、科学规划、经济实用的原则,按照种薯、原料薯、商品薯分级、分类、分等贮藏的不同要求和企业、大户、协会三个层次的贮藏需求,建设高标准的贮藏设施。积极总结并推广麻子川、寺沟等乡镇贮藏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每年新建和改造农户3~15吨贮藏设施(窖)0.50万眼(座),新增贮藏能力4万吨,通过4年努力,使全县各类贮藏窖达到4万眼(座)以上,总贮藏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

3保障措施

3.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上已经成立了马铃薯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马铃薯产业开发的各项工作,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重点乡镇和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抓好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积极探索马铃薯产业综合开发的有效途径和运行机制,加快产业发展。

3.2加大技术服务力度一是农业部门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确定不同区域的主栽和搭配品种,东山区以陇薯6号、武薯9号等品种为主;南川以陇薯6号、武薯9号、L0031-17等品种为主;二是改进栽培方式。茶埠、十里、清水、秦许、寺沟等乡镇要大力推广LK99等早熟品种,采取地膜覆盖以及各种粮经间作套种模式进行栽植;东山区推广马铃薯与蚕豆带状种植,单种穴播堆栽和宽窄行种植技术;三是实施测土配方,推广配方施肥、深施肥和集中施肥技术。继续加大农家肥、化肥的投入,特别是新修梯田种植马铃薯更要重视增加肥料投入;四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在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区域和地块,大力推广应用机械深耕、深松以及机播、机械中耕和机收技术,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五是大力推广马铃薯无公害病虫害防控技术。采用有效措施预防马铃薯环腐病、晚疫病等主要病害,抓好地下害虫防治、化学除草等技术措施落实,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六是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由政府出资,每年择优选派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待业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进村入社,进行实地技术服务、技术指导,提高群众的科技素质和技术应用水平。

3.3创新服务机制对县、乡规划区域内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承包农户自愿不种的,采用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形式,由乡、村出面进行土地兑换、调整、集中土地,连片种植,确保规模效益;鼓励乡镇干部、技术人员参与马铃薯产业开发,采用租种农户耕地建立示范田,带头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形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产业开发;按照企业建原料生产基地的方式,由企业提供籽种、化肥,并与农户签订订单,解决群众投入和销售的困难;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发展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农发行签订政府信贷协议的机遇,争取资金,解决良种繁育、贮藏设施建设、良种调运、生产基地建设、企业流动资金等困难和问题。

3.4建立健全激励政策将种植和良种繁育任务落实到乡镇干部和技术人员头上,严格考核,严格兑现奖罚。对行政和技术人员没有落实目标任务的,年终考核不评定优良等次;对每年种植商品薯的种植大户和年向加工企业交售商品薯的交售大户,进行一次性重奖,奖励资金由政府和加工企业出资;对乡镇完成指标任务的情况由县绩效办进行考核,兑现奖罚政策。

第五篇:对发展盘县马铃薯产业的思考

吴 蓉

〔内容摘要〕 发展盘县马铃薯产业要从提高科技水平、优化品种结构、扩大生产基地、提高加工能力等方面着手。

〔关 键 词〕 农业产业化 马铃薯 对策

〔作者介绍〕 盘县农业局

马铃薯是盘县的特色作物,具有粮食作物、蔬菜作物、经济作物的特点。《六盘水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开发规划》将马铃薯列为全市六大优势农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栽培技术不断完善和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盘县马铃薯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盘县马铃薯发展现状

(一)生产概况

盘县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区域广泛,各乡镇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上冷凉山区。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脱毒马铃薯的推广、市场价格的提高,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的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2005年,盘县马铃薯播面达到30.41万亩,平均亩产1020.7公斤;马铃薯播面占全县粮食播面(玉米、水稻、小麦及马铃薯)的26.4%,产量占粮食总产量(按5:1折算)的18.2%。

脱毒马铃薯应用于生产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5年,盘县脱毒马铃薯推广面积达到20.11万亩,占马铃薯总播面的66.1%;平均亩产1324.7公斤,高出平均单产29.78%;脱毒马铃薯产量26.64万吨,占马铃薯总产量的85.83%。

(二)种薯推广情况

解放前后,盘县主要栽培品种有乌洋芋、毕节白花洋芋、转心乌、大白花、小白花、金洋芋等。20世纪50年代后,先后引进马铃薯优良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如50年代引入的河坝洋芋、巫峡洋芋,60年代引入的红洋芋,70-80年代引入的马尔科、疫不加、米拉、和平、黄心洋芋等。90年代中期,盘县农业局马铃薯脱毒快繁中心建立,脱毒马铃薯在盘县得以较快推广应用。目前推广的主要脱毒种薯有会-

2、合作8

8、脱毒米拉、金冠、榆薯CA、坝薯10号、凉薯9

7、威芋3号等。

(三)种植技术现状

盘县马铃薯的主要栽培技术一般采用间作、套作和净作,大部分地区主要是与玉米进行间套作(或分带轮作),高山地区采用净作,栽培季节是春种秋收。近年随着脱毒技术的应用,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农技推广部门积极开展了脱毒马铃薯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从季节、密度、施肥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稻田种植技术、免耕种植技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四)加工企业现状

现已建成盘县兴龙淀粉有限公司,年精淀粉生产能力1万吨。同时,六盘水市境内还有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2个:市食品总厂“天使牌”薯片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能力1500吨,年生产薯片800吨;水城县兴龙精淀粉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5000吨。这些龙头企业对盘县马铃薯产业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盘县马铃薯生产发展较快,面积逐年扩大,良种普及率有所提高,先进栽培技术推广应用迅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马铃薯加工开始起步,马铃薯生产正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在盘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仍然有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主要有:

(一)种植水平低下,单位产量不高。长期形成的传统种植方式没有彻底改观,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缓慢,良种普及率不高,先进栽培技术应用面小,管理落后,施肥水平比较低下。总体上看,马铃薯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单位产量水平较低。

(二)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比较单一,专用型品种少,绝大部为食用型品种,饲料型、菜用型、工业用品种比较缺乏,且质量普遍偏低。在目前推广的几个品种中,如会-2号,水分含量高,干物质含量低,芽眼较深,外观品质差,不能满足加工的需要。

(三)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生产能力弱。盘县虽然较早建设了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但规模小、生产能力较弱,仍不能满足生产用种的需要,所需种薯有相当一部分从云南、威宁等地方调进,增加了生产成本。

(四)产业化程度低。盘县马铃薯生产产业化起步晚,规模小,从严格意义上讲,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 一是龙头企业少,生产规模小,运转不正常,带动力不强;二是没有健全的营销网络和强有力的中介组织,绝大部分马铃薯在本地消费,外销量较少,商品率低;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信息服务体系、信贷等)不健全,马铃薯生产盲目性较大,生产能力弱。

三、马铃薯产业发展潜力

(一)盘县马铃薯生产自然条件优越

盘县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黔西北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双重地带,山峦起伏,高差悬殊,平均海拔170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5.2℃,年日照时数1593小时,年降水量1400毫米,气候温凉、雨量适中,土壤以偏酸性的黄壤和山地黄棕壤为主。特殊的生态及气候等自然环境,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提高单产潜力大,且干物质积累高,品质好,产品极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气候冷凉,被誉为“马铃薯天然留种基地”,繁育脱毒种薯条件得天独厚。境内施用化肥、农药水平低,环境污染小。

(二)马铃薯及其制品市场逐渐扩大

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及各种维生素等成份,营养价值高,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禾谷类作物。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逐渐向注重营养价值高的方向转变,对马铃薯的需求日渐扩大。地方小吃如烙锅洋芋、油炸洋芋条(片)、烧烤洋芋串等发展很快,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马铃薯还是轻工业、食品工业、化工工业及医药制造业的重要原料,用于制造淀粉、酒精、葡萄糖、油炸制品、膨化制品、脱水制品等产品。由于马铃薯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许多发达国家日渐减少马铃薯生产,马铃薯生产重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马铃薯出口创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脱毒马铃薯繁育规模不断扩大

除盘县农科所马铃薯脱毒中心外,全市境内还有市农科所脱毒中心、凉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微型薯200万粒左右,年繁育脱毒种薯8000吨左右,其生产规模正逐渐扩大,为推广脱毒种薯提供了强有力的种源保障。目前选育引进的品种主要有会—2号、合作8

8、威芋3号、坝薯10号、大西洋、费乌瑞它等,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四)广大农户自我发展意识增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已基本解决温饱,自我发展的意识提高,勤劳致富的愿望强烈。应通过做好技术培训及技术指导等工作,提高农户种植技术水平,加大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切实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搞好销售及加工,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打好盘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础。

四、对策及建议

综上所述,盘县马铃薯生产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很大,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机遇,用好用活各种政策,充分利用盘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加快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一是稳步推进生产规模。把马铃薯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加强宣传和政策引导,稳步增加播面。到2010年,使全县马铃薯播面稳定在50万亩左右。

二是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位产量。农技部门要加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大力开展马铃薯先进栽培技术推广及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最大限度地提高马铃薯单位产量。到2010年,单位亩产达到1500公斤左右。

三是优化品种结构,增加优良品种比重。积极推广脱毒种薯,大力发展优质专用马铃薯。到2010年,脱毒马铃薯推广率达到95%以上,优质专用品种推广率达25%左右。

四是完善和提高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完善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完善管理机制,改善生产环境,扩大生产规模,到2010年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繁种基地1万亩,基本实现种薯自给。

五是大力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结合省、市马铃薯发展规划基地建设目标,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优化布局,扩大规模,依托基地带动千家万户。

六是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改造和提升现有加工企业,不断推广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和引进资金,在马铃薯生产主产区建设大型龙头企业,努力提高马铃薯加工比重。

七是建立健全马铃薯销售体系。建立和健全马铃薯及其制品营销网络,如组建马铃薯协会等,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建设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等,帮助农民推销产品,提高马铃薯商品率。

八是加强引导,强化管理。马铃薯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服务、生产、营销等环节,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

九是切实加强领导。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同农业科研、院校、扶贫、科技等单位的合作,认真研究发展壮大我县脱毒马铃薯产业的策略,解决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关键技术。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积极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等信息,切实搞好服务。

上一篇:美容美发店对联范文下一篇:煤矿主扇考试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