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产业扶贫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畜牧产业扶贫范文

畜牧中心2020年产业扶贫工作计划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立足行业部门职责和职能,充分发挥畜牧水产扶贫优势,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结合全县畜牧水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以“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目标,以“13426”(“一条主线、三条产业链、四大工作重点、两大工程、六化同步”)为引领,以实施畜牧养殖“66135”和水产养殖“55135”

工程为抓手,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为主攻方向,强化“两个转变”,着力构建养殖业生产、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经营于一体的品牌化产业体系,引导产业主体、市场主体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与贫困户紧密结合,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畜牧水产业发展的生产经营。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末,全县生猪产能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肉蛋总产达到18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4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6亿元;标准化养殖比例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推进畜牧产业重点项目建设6个。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已脱贫的贫困户收入稳定提高,未脱贫贫困户享受到产业扶贫成果,实现脱贫增收。

三、重点工作

(一)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产业脱贫攻坚。

做到疫情防控和产业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力争把疫情对产业脱贫攻坚收官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全面补齐短板、打牢基础、抓好落实,最大限度降低和挽回疫情对产业扶贫影响。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统筹安排产业扶贫相关工作。深入分析疫情对我县畜牧水产业发展影响,为滞销和购苗补栏困难寻渠道、找出路,推动产区和销区构建“点对点”的对接关系,协调优化畜禽水产动物及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多途径协调解决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用工难问题,支持企业尽早复工复产,稳妥有序推进贫困群众返岗就业。

(二)推进生猪生产恢复。

严格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举措,继续实施种猪场和规模养殖场贷款贴息政策,期限延长到年底,并将新建、改扩建规模猪场建设贷款资金纳入贴息范围。提高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保费补贴比例,对生猪规模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做到应补尽补。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报告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强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和分类指导,提升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护水平,鼓励规模养殖龙头企业建立3公里防疫圈,筑牢动物疫病“防火墙”。加大品牌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牧原公司生猪全产业链建设,提升全县生猪产能,确保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

(三)实施“13426”工作体系,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

“1”即坚持“一条主线”:以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发展为主线。“3”即打造“三条产业链”:畜禽养殖加工产业链、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和水产健康养殖产业链。“4”即突出“四大重点工作”:动物疫病防控“防火墙”工作、动物食品安全检疫检测规范化监管工作、特色品牌创建工作、标准化示范引领工作。“2”即坚持不懈抓好“两大工程”:畜牧养殖“66135”和水产养殖“55135”

工程。“6”即实施“六化同步”:一是以规模化推进一体化。在规模化基础上抓联合体建设,促进现代养殖产业联合。建立完善肉鸭、肉鸡、蛋鸡、生猪和肉牛养殖五个全产业链,打造草食动物产业联合体;二是以标准化推进信息化。推动我县畜牧业转型发展,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实验室和快检室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与规模场之间的联结机制,完善信息上报,实现信息共享。开展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动监”平台,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产地检疫100%电子出证,做到产地检疫信息化、可追溯。积极推广“互联网+养殖业”,鼓励养殖业主建设网站5家,推广新联禽业物联网模式,加快规模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三是以园区化推进产业化。依托牧原生猪养殖产业园、益新肉鸡养殖产业园、新联蛋鸡养殖产业园、万亩水产养殖产业园、屏山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完善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发展。

“66135”工程:以生猪、蛋鸡、肉鸡、肉鸭、白山羊、黄牛为六大畜禽支柱产业,以牧原牧业、强英肉鸭、新联蛋鸡、益新肉鸡、“三合一”肉羊、共福园肉牛联合体六大品牌企业为引领,以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为依托推进畜禽养殖快速发展,规范提升300家规模养殖场发展能力,培育50家特色养殖基地。

“55135”工程:以“无公害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河蟹、龙虾、乌鳢(黑鱼)、莲藕”五大特色水产养殖为主体;以“草庙镇草庙村、通海村,丁湖镇樊集村、向阳村,墩集镇项沟村,草沟镇大安村,山头镇大柏村”

为依托,建设五个稻虾(蟹)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打造一个“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发展“新汴河万亩‘净水养殖’,唐沱河沿线千亩‘沱河’牌螃蟹养殖,‘两高一铁’沿线千亩乌鳢和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养殖”三条水产养殖带;创建庆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五十个示范点。

(四)强力推进六大重点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xx牧原生猪全产业链、新联蛋鸡全产业链、益新肉鸡全产业链、青莲特色黑猪养殖、岳场肉鹅养殖和丁湖等乡镇万亩水产养殖六大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建设的指导和服务,跟踪项目建设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难题。引导项目建设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对接,推广土地流转、就业务工、订单生产、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带贫模式,推动贫困户与带贫主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为贫困村、贫困户增收提供多重保障。

(五)实施“三三制包保,一对一联结”机制,助推脱贫攻坚。

建立“三三”制包保带动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打造贫困户与养殖经营主体之间联系纽带。实行每名畜牧人员包保3个规模养殖企业、每个规模养殖企业带动3户贫困户制度,落实畜牧系统77名畜牧水产技术人员,包保规模养殖场231个、带动贫困户674户,实行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全员参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产业扶贫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建立畜牧产业扶贫工程技术服务机构,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对贫困户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对贫困户做到手把手交,面对面讲,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对从事畜禽养殖的贫困户的养殖户进行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养殖者自身素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二)确定精准扶贫对象。

深入开展调查摸底,详细掌握贫困户的情况,了解贫困户的养殖意愿、养殖基础及发展能力,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在开展精准扶贫、精准帮扶工作中,全面宣传国家畜牧业发展政策,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发展养殖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强化政策落实。

积极落实扶持资金统筹中央和省、市、县财政各类畜牧、扶贫项目等资金捆绑集中使用。积极申请上级部门、金融机构对贫困户的扶持,对贫困户圈舍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设备购置、种畜禽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建立扶贫机制。

结合国家畜牧水产发展项目,把贫困户纳入项目建设任务实施中,加强分类指导,建立精准扶持机制,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第二篇: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

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为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和“力争五年内全省羊养殖规模达到l000万只羊”的总体目标,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推进方式,大力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特制定专项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按照“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奖优罚劣,奖罚分明”的考核原则,建立健全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实施责任评价、考核和奖罚制度,实行项目县进退机制,强化项目县(市)政府和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目标责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做大做强产业。

二、考核对象

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县(市)政府和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考核依据

依据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关于下达省级财政产业化扶贫资金的通知》和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县(市)当年度实施的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经市(州、地)扶贫办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以及《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0]1 8号)的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四、考核内容

主要根据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完成情况和绩效实现情况,相应设置组织领导、建设内容及规模指标完成情况和绩效指标实现情况两大类考核指标。

(一)对项目县(市)政府的考核,以省人民政府与项目县(市)政府签定的《年度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实施目标责任书》中确定的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和绩效实现指标为考核内容。

(二)对项目县(市)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考核,根据省人民政府与项目县(市)政府签定的《年度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实施目标责任书》中确定的总任务,县(市)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分解落实目标任务,与其成员单位签订目标任务责任状,以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和草水、草路、草电、沼气配套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为考核内容。

五、组织考核

组织考核工作由各级农委牵头,组织部门配合,扶贫办具体办理,组织财政厅(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局(农调队)、审计局开展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考核结果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抄送各级组织部门。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和草水、草路、草电、沼气配套建设任务及绩效完成情况,在项目县自查、市(州、地)验收的基础上,省组织检查复核。

六、考核等级

考核采取量化打分办法,满分为l 0 0分。其中组织领导、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完成情况考核指标,满分为5 0分;绩效实现情况考核指标,满分为50分。

依据评分情况,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级: (一)超额完成(9 5分以上); (二)完成(8 1-9 4分);

(三)基本完成(6 1-8 0分); (四)未完成(6 0分以下)。

对项目县(市)政府考核的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实施建设内容与规模完成指标和绩效实现指标,以省制定的年度目标任务为准。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均为未完成等级。目标管理综合评价考核指标和计分方法见附表。

七、考核时间和程序

(一)项目县(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成员单位于本年l月底前,完成对上上年度实施项目效益实现程度和上一年度实施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的自查工作,将自查报告和申请验收报告报市(州、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抄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市(州、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成员单位于本年2月底前,完成对上上年度实施项目效益实现程度和上一年度实施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的验收工作,将项目验收报告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省考核组于本年3月底前,在市(州、地)、县验收检查的基础上,完成对上上年度实施项目效益实现程度和上一年度实施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将考核报告报省人民政府。

省考核组将通过“抽、听、查、看、访’’等方式,对项目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和监督核查,形成《综合评价考核报告》,报省人民政府,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将考核结果在《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工作专报》上予以公布。

八、奖罚措施

(一)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考核结果将作为对项目县(市)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对考核等级为超额完成和完成的项目县(市),由省人民政府进行表彰和奖励,优先安排新增资金支持项目扩建;对考核等级为基本完成的项目县(市),由省人民政府予以通报表扬,给予鼓励;对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项目县(市),由省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给予黄牌警告或淘汰处罚。

对给予黄牌警告的县(市),将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的给予淘汰处罚,停止投入续建项目资金,并调整项目资金奖励给被表彰的项目县实施项目。

(三)对在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中决策严重失误、滥用职权或不作为的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实行问责;对在项目目标管理考核中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的项目负责人,要从重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以上考核办法自2 0 09年1 2月30日起施行。

第三篇:大力发展畜牧产业 振兴藏区经济发展--畜牧产业汇报材料 修改

大力发展畜牧产业 振兴藏区经济发展

——安多畜牧产业园区汇报材料

一、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简介

近年来,安多公司为了实现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立足甘南州畜牧资源、矿产资源、水电资源、中藏药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五大资源,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融资建设以畜牧、能源、建材为主业的“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项目是全省72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率先在全省藏区开工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2009年12月17日,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下达了《关于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批复》(甘工信资[2009]252号)。根据该《批复》意见,园区建设总投资45亿元,以新型建材产业园、畜产品加工园、清洁能源产业带为主业,园区科技开发中心为依托,通过实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培育新型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两园、一带、一心”的总体产业布局。

园区规划建设项目共25项,其中新型建材产业园投资16.92亿元,建设项目7项;畜产品加工园投资6.15亿元,建设项目7项,清洁能源带投资19.70亿元,建设项目5项;园区科技管理中心投资2.23亿元,建设基础设施项目6项。园区规划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8.41亿元,利润7.99亿元,税金3.49亿元,出口创汇8500万美元。年可实现节能24.95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0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030吨,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100万吨,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1 通过五年多时间的建设,目前已建设完成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一期工程,形成“新型建材产业园”、“畜牧产业园”、“清洁能源产业带”和“园区科技开发中心”为主的“两园、一带、一心”总体产业布局。2011年,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先进园区”之一。

二、安多循环经济的特色

1、安多循环经济产业链。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立了新型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生态畜牧循环经济产业链、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等三条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见附图),实现企业间废物、副产品、能量能够相互交换与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较大。目前,以水泥公司为代表的建材产业园经济产业链、以余热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基本建成,2012年5月6日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区畜牧产业园正式动工建设,主要建设牛羊屠宰加工、血液副产物利用、有机肥生产、污水处理、生物制品、皮革制品、绒毛深加工等循环经济产业。

2、安多循环经济发挥的效益。通过在生产水泥中提高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了矿山资源开采利用率100%,综合利用各类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等固体废弃物在水泥原料中掺加利用率在42%以上;通过实施余热发电,实现了废气余热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年余热发电能力可解决水泥厂用电量1/3以上,电能有效利用率达到100%;通过完善水泥生产线循环水系统使水资源 2 循环利用达到95%以上;通过建立再生塑料制品生产线,实现了对社会白色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利用率达到100%。2010年安多公司全年累计实现综合节能3.50万吨标准煤以上,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1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97.5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59吨。

3、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安多集团企业技术中心设有管理与技术创新委员会,实行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设首席专家1名,技术顾问若干名,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委员若干名,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目标责任制,现有教授级专家8名,科技人员65名,年投入科研经费2000万元以上,具有一定的人才、科研、技术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优势。2010年12月26日,安多公司技术中心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举行了产学研合作暨产学研基地挂牌仪式,巩固了产学研合作深度和广度; 为全面加快科技合作,2011年4月25日,安多公司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书》。2011年12月,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布第十四批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甘工信发[2011]802号),安多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

4、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安多公司先后于2009年通过了甘肃省节能监察中心组织的能源审计;2010年水泥产品、余热发电通过了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资源综合利用认

3 定;2012年1月通过了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公司清洁生产省级认定的批复。目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在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节水、节能等方面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

5、循环经济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园区规划到2015年,完成园区产业链中游系统构建,形成基本空间格局,使能源产出率达到3193元/吨标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3.23吨标煤/万元,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 COD排放量控制在0.83吨以内;到2020年,能源产出率达到4180元/吨标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至2.85吨标煤/万元,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5%, COD排放量控制在0.75吨以内。

二、畜牧产业园简介

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是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区“两园一带一心”建设内容之一。规划总投资6亿元,分二期建设实施。园区项目占地面积2000亩,集“生态畜牧产业链、观光休闲、旅游接待、技术培训”和“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重点建设万吨级牦牛、藏羊肉精深加工基地、牛羊血液副产品深加工基地、饲草料加工基地、暖棚养殖基地、旅游工艺品加工基地、活畜交易市场、畜产品展销与科技中心、旅游接待中心等9个重点项目,努力建设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高原特色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一期工程是甘南州庆60周年献礼重点项目之一,2012年5月6日开工建设,2012—2013年实施,总投资14695万元,其中,2012年完成投资5695万元,2013年

4 完成投资9000万元。主要建设:安多清真食品公司搬迁扩建项目、畜产品展销与科技中心项目、血液制品生产线等3个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屠宰牦牛5万头、藏羊20万只,年生产加工牦牛、藏羊肉5000吨;年处理血液2500吨,年产血清1250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00kg、血球蛋白粉(食品级)150吨、血球蛋白粉(食品级)15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1500立方。

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1、安多清真食品公司搬迁扩建项目:是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一期工程2012-2013年重点建设内容之一。按照夏河县城总体规划关于工业企业“出城入园”的要求,拟将位于县城人民东街的旧厂区搬迁至王格尔塘镇下滩村,新建一条班屠宰牛200头、羊1000只,可实现年产5000吨牦牛、藏羊肉精深加工生产线的规模,将有效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牛羊肉供应和保障。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52533.6万元,实现利税10000万元,新增利润5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33个,带动周边县市13000多户农牧民群众走上致富路。

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先后完成地勘及勘测定界、地灾评估及压覆矿藏审查、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土地预审、“一书两证”等前期工作,正在报批土地正式审批手续、环评批复手续。该项目2012年自4月底完成征地工作,5月6日举行开工典礼,6月份施工单位进场、动工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包括待宰、屠宰、分割车间封顶,冷库完成基础工程,职工公寓楼完成井桩开挖,水池、水泵房、锅炉房主体完工,已签订设备订购合同,支付首笔资金。计划2013年6月建成试生产。

2、畜产品展销与科技中心项目:按照前店后厂和企业科技

5 中心的要求,建设1座建筑面积为11000平方米的科技大楼,建设地点在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区;该建筑物层高10层,其中一楼为安多畜产品展销中心,二至三层为办公,四层至十层为科研、试验中心。该项目总投资3046万元,计划自筹资金2500万元,申请补助资金546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000万元,新增利润180万元,税金95万元。对于提升科技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树立高原生态畜牧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目前已完成征地、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计划2013年3月15日开工建设,8月完成主体工程,年内投入使用。

3、血液制品生产线项目:建设血球蛋白粉车间432m2,血清、SOD加工车间864m2,冷库702m2以及配套辅助、公用工程、配套工程及污水处理系统,新建建筑面积2590m2;新增设备276台(套)。该项目总投资3416.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16.3万元,占总投资的88.3%;铺底流动资金366.9万元,占10.7%,建设期利息33.3万元,占1.0 %。项目全面建成后,年可新增产值6010万元,新增税金1354万元,新增利润1785万元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该项目控制建设工期12个月,计划2012年底完成前期工作,2013年4月开工建设,2014年3月底竣工投产。截止2012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50万元,先后完成项目可研、设计、征地等各项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

四、发展畜牧产业的意义

1、宣传夏河,提升拉卜楞;宣传草原,提高安多藏区的经济地位;是平衡草畜,保护生态的有效载体。

2、落实国务院对藏区社会经济政策的有效举措,更好的实现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

3、实现安多藏区与内地发达城市经济互补的最佳途径,解决安多藏区与发达地区贫富差距的理想定位,解决社会贫富矛盾。

4、建立有效的安多藏区自我发展的新机制,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5、是落实循环经济的有效载体和发展平台,实现资源互补、经济互补、行业互补、产品互补、区域互补、城乡互补,共同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6、实现牧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推广科技创新的良好平台,推动牧民群众共同和谐奔小康。

7、是培育龙头企业,加快草原资源优势的转化,通过领头羊的建设,切实培育经济增长点,为加快安多藏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

8、通过园区的建设推动地方经济的同时有效平衡分配,减少收入差距,为藏区政治稳定做贡献,实现和谐发展。

9、安多牦牛、藏羊生活在自然的高原天然牧场,纯净的原生态环境造就了极其珍贵、真正绿色、高营养的特性,为人类的健康提供安全肉品,为增强人类抵抗疾病的能力做贡献。

10、通过高品质产品的定位,创造安多藏区的社会影响力,更加有效地传播藏区佛教文化,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11、发展畜牧产业,建设安多畜牧产业园,将有效推动我州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做到“出栏时出栏,该屠宰时屠宰”,科学定位草原载畜,减轻我州草场压力,保护草原生态平衡。同时,坚决打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倡议牦牛产业“做真牦牛、真做牦牛”,提高牦牛、藏羊产品附加值,打入国内和国际高端肉品市场。

五、建设安多畜牧产业园的意义

夏河安多生态旅游畜牧产业园是州庆献礼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设好安多生态旅游畜牧园区对于带动全州农牧经济增长,推动甘南畜牧产业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经济效益显著:食品公司搬迁扩建、畜产品展销与科技中心、2500吨血液制品生产线、污水处理厂、100万头活畜交易市场等项目经济效益显著,年可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以上,将成为地方财源建设新的增长点。同时通过建设安多生态旅游畜牧产业园,集吃、住、玩、游、购、娱为一体,实现旅游与工业经济相促进,带动商贸、住宿、交通、饮食、服务等相关行业得到较快发展。

2、社会效益显著:通过安多生态旅游畜牧产业园项目建设,将有效推动我州畜牧产业实现健康发展,提高牦牛、藏羊等甘南特色产品加工的深度和水平,打入国内和国际高端肉品市场,以高档产品、高端价位树立甘南原产地品牌,拉动牦牛藏羊收购价格逐年攀升,将有效拉动农牧村经济增长,从根本上实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3、生态效益显著:建设安多生态旅游畜牧产业园是立足于甘南“生态立州”战略,以开发有机、绿色的安多牦牛肉、藏羊肉等高原特色畜产品为己任,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生态与环境保护为前提,对于科学定位草原载畜,合理出栏,减轻我州草场压力,防止草原退化具有重要意义。

附、企业简介

夏河安多循环经济示范区畜牧产业园位于夏河县王格尔塘镇,由夏河安多投资集团公司投资建设。安多投资集团公司前

8 身是始建于1972年的夏河县水泥厂,历经近40年的发展已成为甘南州工业经济重要支柱企业,经营范围涉及建材、清洁能源、畜牧产业开发,兼营塑料制品、房地产开发、技术咨询、金融、商贸流通等领域。集团公司现有员工1500人,总资产15亿元,资产负债率35%。集团公司框架下有夏河安多投资有限公司、夏河祁连山安多水泥有限公司、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公司、北京安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兰州信荣水利水电技术咨询服务公司、临夏安多园工贸有限公司、夏河安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夏河安顺发电有限公司、夏河安多建材制品有限公司、夏河安多益华塑业公司、安多牧场(北京)餐饮管理公司等15家控股、参股子公司,其中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甘肃藏区最大的牦牛、藏羊肉深加工企业。

安多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节能减排先进单位”、“中国著名品牌”、“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省纳税先进单位”、“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甘肃名牌产品”、“省二级企业”、“全省信贷诚信企业”、“全省重合同守信誉企业”、“全省质量效益型企业”、“甘南州重点保护企业”等160多项殊荣; 2008年被甘肃省经济委员会认定为全省32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一,2009年被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全省8家“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单位”之一。

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公司是安多集团全资子公司之一,甘肃南部最大的定点屠宰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牛羊屠宰,牛羊肉制品及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承担着本地区主要的肉品供给和保障任务。公司注册资金1900万元,占地面积54.92亩,从业人员1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28人。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全国少数民族定点生产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取得了“HACCP

9 认证”、“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清真食品Halal国际认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产品荣获“2011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博览会”有机肉类产品有机牦牛、藏羊肉品金奖等。2011年公司实现加工肉品1000吨,其中藏羊肉600吨,牦牛400吨。主要向市场推出冷链产品有精深加工眼肉、牛展、辣椒肉、牦牛上脑、安多羊排、太阳卷等的60余种冷鲜肉产品和休闲食品。公司已先后在北京、兰州、临夏、合作、夏河建立了销售网络体系,设立了品牌形象店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在全国抢占高端肉类产品市场。打造成“甘肃一流、藏区一流、西北一流、中国一流、世界一流”的食品加工企业。

二〇一三年三月九日 10

第四篇:畜牧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本文作者:袁媛 好范文原创投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XX县畜牧产业发展情况作以简要汇报,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在市农业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县把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强势产业来抓,着力转变畜牧

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百万头商品猪基地县建设工程,全县畜牧产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和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一是规模养殖蓬勃兴起。全县规模养殖逐步占据畜牧业发展主导地位,在今年生猪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全县新建生猪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达11个,其中万头场4个,全县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累计达到104个。已发展产业联盟场4个,正在衔接有意向加盟场12个。二是生猪良繁体系基本完备。着力健全县、镇、村三级良繁网络体系,全县22个镇建设生猪人工授精站38个、输精点215个,建成50头以上良繁场109个。全县存栏能繁母猪7.5万头,存栏种公猪2760头。养殖大户自繁自育率达到90%,良种率达到100%。三是林下养殖方兴未艾。以林下特禽养殖、林下养羊为重点的林下养殖发展势头迅猛,涌现出了城关南黑山、赤岩鑫绿林、构元群旺10万羽以上规模林下养鸡示范点,麻坪五龙山、神河丰家岭等存栏300只以上林下养羊示范场5处。四是畜牧业安全保障有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到位,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近年来,全县未出现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城乡居民的肉蛋供给得到有效保障。五是养殖规模不断壮大。2012年生猪出栏106.8万头、存栏58.1万头;肉类总产8.55万吨、禽蛋产量0.428万吨,畜牧产值达16.8亿元,牧业增加值9.24亿元。今年上半年采取得力措施,着力克服生猪市场疲软和H7N9疫病影响,全县生猪饲养量120.3万头,出栏60.5万头,预计牧业产值可达9亿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规划,严标准。科学规划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按照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要求,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实际,广泛开展调研,统筹编制畜牧产业发展、养殖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突出种养结合,圈沼配套,“畜、沼、园”循环发展,深入开展标准化创建,引领畜牧养殖场高标准建设,推进畜牧产业循环化、生态化、科学化发展。

二、抓基地,扩规模。产业基地建设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在重点抓好规模养殖场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巩固提升实施的生猪“十百千万工程”,围绕畜牧重点镇,扎实推进畜牧产业基地建设,确保了畜牧总量持续增长。全县已建成城关、甘溪和金寨等强镇8个,建设强村170个,其中万头村3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12个,年出栏百头以上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场(户)4300个,循环经济示范户2.5万余户。

三、抓监管,保安全。动物疫病防控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把重大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制定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XX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免疫工作实现了常态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全县重大动物强制免疫率、挂标率和建档率多年达国家要求标准以上。严格按照“六条禁令”开展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从严查处销毁不合格肉品和假劣兽药,严厉查处打击整治“瘦肉精”等添加剂行为,从源头上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净化了畜禽市场、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四、抓龙头,强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畜牧产业发展。我们把畜牧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做强畜牧产业的核心举措来抓,积极招商引资,强化配套服务,制定优惠政策,壮大畜牧龙头企业。目前,润农3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5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正在加紧衔接中;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培育成效显著,按照市级创建标准,已有15个达到要求;全县建设畜牧专业合作社34个,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不断完善,农民增收机制日益成熟。

五、抓服务,提质量。优质的服务是提升畜牧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我们通过健全体系,积极履职,加强指导,创新服务,不断提升指导服务畜牧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县设立了22个镇畜牧兽医站、镇农产品监管站和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以及四个区域农业推广站,畜牧产业服务体系基本健全。积极推行技术人员下乡、进村、到场、入户以及畜牧干部“一联三”等贴近实际的工作方法,强化对畜牧产业发展的技术帮扶。开展镇领导、包村干部、重点村干部、养殖户分级培训,提高干部抓畜牧产业的能力,提升养殖户的经营水平。紧抓畜牧业发展后继人才培育,依托“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教育,今年已完成畜牧职业农民培育108人。

六、抓机制,促发展。完善科学的推进机制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县政府成立了畜牧产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农业、财政、发改等1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局。二是强化考核督

第五篇:县发展畜牧产业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县发展畜牧产业经验材料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近年来,——县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把畜牧养殖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初步形成了

“政策是发动机、技术作减震器、中介组织为推进剂”的畜牧业发展格局。截至2005年9月底,全县黄牛、生猪、山羊、家禽存栏分别为15.5万头、56.7万头、68.6万只和560.3万只;出栏分别为5.3万头、63.6万头、58.8万只和520.4万只。新增规模养殖场300多个,存栏1000只以上的养鸡场789户,存栏50头以上的养猪场1147户。全县畜牧业增加值4.4亿元,增长24.7%;畜牧业总产值达到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3%。

一、立足实际,理清思路

我县受传统农业格局和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影响,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还比较缓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县委、县政府潜心研究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畜牧业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高,适宜于千家万户。发展畜牧养殖业,既能转化丰富的粮食资源,又能带动饲料加工、交通运输、畜产品购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决定把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畜牧养殖业上台阶。

二、正确引导,示范带动

为把发展思路变为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自觉行动,我们一是抓好宣传发动。为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发展畜牧养殖业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和广播、电视、标语等形式,深入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宣传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格局,把发展养殖业的有利条件和经济效益等情况印成资料,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乡村组干部和农民代表先后到山东诸城、江苏东台、河南中牟、唐河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从而更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迅速在全县形成了“一户上、多户跟、多户带全村”的发展局面。

二是抓好干部带头。农村有句老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我们要求乡村组干部必须当好群众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凡是有条件的乡村组干部都要带头搞好养殖业。据统计,全县13000多名乡村组干部中,已有6000余名办起了各类养殖场。城郊乡郑小楼行政村村委会主任王兆明率先办起养鸡场后又与村民联办了现代化的自动给水养猪场。目前,该村13名村组干部全部搞起了养殖业。在干部的带动下,这个村百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100家,年出栏商品猪2万多头,创产值2000多万元。张庄行政村马侯庄村民组长马建军与人联办良种肉牛育肥场,2004年出栏肉牛1000多头,创产值50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张庄行政村已建成良种肉牛育肥场20多个,还有一批正在规划中。

三、更新观念,强化服务

一是环境服务。县政府成立了发展畜牧业领导组,使畜牧工作有人管,具体事情有人问。同时,对专业养殖大户优先办理土地使用证,实行奖励机制。为切实保障广大养殖户的生产安全,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轮流站岗放哨,抓好群防群治工作,严厉打击破坏畜牧业发展的犯罪活动,使广大养殖户有了切实的安全感。

二是资金服务。为解决发展畜牧业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县政府积极出面与金融部门协调,帮助养殖户贷款。同时组织农民群众积极自筹资金,联合办场,增加投入。三年来,组织群众自筹资金5亿多元,为养殖户争取贷款近1亿元。

三是技术服务。县政府聘请河南农大教授为发展畜牧业的常年顾问,县畜牧局抽调50名技术人员定期到乡进行技术指导。2005年9月前,全县共举办养殖培训班4000多场次,编印技术资料20万份,购买养殖技术光碟2000多张,把畜牧养殖技术送到每个养殖户手中,培训了一批养殖技术能手和农民自己的“土专家”。同时,县畜牧局组织专门力量,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信息咨询、饲料供应、良种普及、疫病防治服务,做到“技术跟得上,防疫到场舍,饲料送上门,销售不出村”。县政府还组织各乡镇成立了各类养殖协会,请专业养殖户介绍经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效地解决了畜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

四是销售服务。为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打消群众的“卖”难顾虑,各乡都成立了畜牧养殖公司,帮助养殖户搞好销售,组织搞好批量调运。同时,建立健全中介服务组织,与工商部门一起对全县400多个畜牧购销经纪人建立了档案,实行统一管理,规范其行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疏通了畜产品销售渠道,为外来客商营造了优良的购销环境。2005年9月底中介组织及经纪人共销往北京、上海、香港、郑州等大中城市的商品猪达

上一篇:学雷锋班团课范文下一篇:戏剧鉴赏答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