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4-04-08

怀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共8篇)

篇1:怀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怀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马铃薯产业是我县主导产业之一,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县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大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农业资源基本情况。怀安县地处冀西北间山盆地,海拔678—1945米,无霜期100—155天,≥10℃有效积温2100—3200℃,气侯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大多集中在6—8月份,降水最少年份只有291.36毫米,是典型的旱作区,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具有马铃薯生长发育较为适宜的气候条件。降水高峰期与马铃薯薯块膨大期相吻合,十分有利于马铃薯较高产量的形成,和其它作物相比更容易实现高产稳产。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形成优良的品质。

2、马铃薯种植情况。2010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播种面积达10.6万亩,总产量137800吨;今年落实种植面积11万亩,重点推广种植冀张薯8号4.2万亩,大西洋1.3万亩,一墩青3.2万亩,费乌瑞特0.2万亩。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种配套,菜用、加工用并举的搭配格局。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行马铃薯产业化种植是我县抗灾避灾、促进农业持续稳 1

定增长的主要途径,近几年马铃薯种植产量逐步上升,2010单产达到了1300公斤以上。高产创建活动的平均单产达到1600公斤,高产地块的产量突破了2900公斤。

3、马铃薯良种繁育、育种情况。近年来,我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全力打造马铃薯种源基地。我县脱毒马铃薯因品种退化,加之未按种子标准生产,其供应的种子质量较低,影响了全县的产量。今年,计划在太平庄乡井儿湾村投资500万元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生产经营基地,其中脱毒薯网棚200个,面积200亩,配套组培化验、检测措施,扩繁一级种薯达到1000亩,实行公司加农户运作方式,力促我县种薯脱毒化、优良化,目前,已开始选地建库。

4、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情况。我县马铃薯品牌有“三堡牌”,每年能加工鲜薯8000吨,经加工并包装的数量1400吨,通过品牌进行销售的数量1400吨。全面实现企业+基地+农户的产销一体化农业格局,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做好鲜薯的加工、包装、宣传工作,并做好“三堡”品牌的展销、宣传,通过品牌带动,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

5、技术培训和品种试验情况。在生产技术上,以科技入户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为载体,开展全面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加快了科技推广步伐,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引进推广实用种植新技术,推行科学管理,重点推广深沟浅种高培土、宽行密植、地膜覆盖、垄作栽培、机械播

种等实用农业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改进传统种植方式,提高科学种植水平。新技术应用达到80%。同时,积极引进推广以无公害生产、增产、增收为主的实用新品种、新技术,今年重点对冀张薯8号和夏菠蒂进行测土配方“3414”试验,通过测土赔方施肥、马铃薯专用肥和农家肥进行对比。

二、我县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科技含量低,单产少,创新能力弱。生产田间管理粗放,加上投入不足,全县较好年景仅为平均单产1.3吨/亩,与国外马铃薯的平均单产为2.6吨/亩差距自很大,增产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市场发育缓慢,产供销衔接不紧,品种专用化和布局区域化程度低,混合型种植的比例高。种植协会、农民合作组织覆盖范围小,对推动组织化生产的作用仍很有限。我县十年九旱,马铃薯多种植在旱坡地,很难保证产量的稳定。自留种、串换种等非良种的使用情况还存在,有的还很严重。从而大大影响单产水平的提高和品质的优化。

二是加工体系不健全,产品单一。目前我县马铃薯加工主要是精淀粉及简单延伸产品,全粉、多用途变性淀粉占总产量不高,颗粒粉、雪花粉、薯泥、膳食纤维、马锲薯蛋白、膨化食品等产品还有待于开发。加工企业环评普遍不过关。

三是储藏能力低,损耗严重。我县马铃薯的保鲜贮藏以农户分散窖贮为主,设施简陋、贮藏量小、技术水平低、损

耗大。因此我县有必要顺应马铃薯产业化要求,依托已积累的保鲜贮藏技术,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积极研究、探索和应用先进的、经济实用的规模型马铃薯贮藏技术。如抗褐变技术、灭菌防腐技术、保鲜技术、抑制发芽技术等。

三、马铃薯产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调整结构,进一步夯实马铃薯产业基础。一是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选育和脱毒种薯繁育等技术为重点,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研究和推广一些品种优、产量高、市场效益好的新种,调优结构,搞好服务,提高科技含量。二是扩大脱毒种薯生产规模,健全种薯质量控制体系和监测机构,确保种薯质量,加大脱毒种薯推广力度,使其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最终实现马铃薯种薯脱毒化、品种专用化。三是完善种薯贮藏窖、日光温室、防虫网棚等配套设施,提高马铃薯产业总体效益和农民收入,通过科技措施,提高马铃薯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优化马铃薯品种结构,提高转化增值能力,用工业化的手段谋划马铃薯产业发展。

2、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意识,着力提升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大马铃薯淀粉企业的整合力度,尽快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通过扩大开放引龙头、嫁接改造育龙头、政策扶持壮龙头,以龙头带动产业化升级,构建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体系。二是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引导马铃薯贩运大户、中介经纪人以及种植大户投资兴建吞吐能力强的贮窖,转变销售方式,扩大错季销售。三是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切实做大做强“三堡牌”马铃薯这个品牌,使“三堡牌”这一品牌逐步成为国内著名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进一步扩大我县马铃薯的品牌优势与市场占有份额,推动全县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

3、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以突出马铃薯生产大县地位为目的,提高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认识,精心组织各项措施的落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指导各乡镇根据本地优势和市场需求,以产业化作为马铃薯发展的突破口,认真制定和实施促进使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

4、增强科技含量,延长马铃薯产业链。加大对马铃薯淀粉的研制和开发力度,不断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酸化淀粉、醋酸脂淀粉和全粉等项目。加快对淀粉废水的综合利用步伐,在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的同时,不断提高副业的价值。

(农业局办公室杨树宝白献英供稿)

2011.05.13

篇2:怀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四种主要农作物。就单位面积出产的干物质而言,它高于小麦、大麦和玉米,就单位面积出产的蛋白质而言,分别为小麦、水稻和玉米的2.02、1.33和1.20倍。目前我国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为467万公顷左右,鲜薯年总产量55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广大地区。但是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业发展十分缓慢,基本上以鲜食为主,少部分用于传统食品加工和制取粗淀粉,深加工产品很少,而且加工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20世纪90年代国内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食品工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无论是在色泽、口味、品质,还是在包装上均存在一定差距。

一、国内外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总栽培面积2000多万公顷。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消费,并颇得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

美国马铃薯加工制品的产量和消费量约占总产量的76%,马铃薯食品多达90余种,在超级市场,马铃薯食品随处可见。全国约有300多个企业生产油炸马铃薯片,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30 千克。再加上用来加工成淀粉、饲料和酒精等的加工量已占到马铃薯产量的85%左右。目前,美国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品种已超过100种。

日本马铃薯年总产量351.2万吨,仅北海道每年加工用的鲜薯约259万余吨,占其总产量的86%;其中用于加工食品和淀粉的马铃薯约为205万吨,占总产量的72.4%.加工产品主要有冷冻马铃薯产品,马铃薯条(片)、马铃薯泥,薯泥复合制品,淀粉以及马铃薯全粉等深加工制品,全价饲料等。

欧盟国家德国每年进口200多万吨马铃薯食品,主要产品有干马铃薯块、丝和膨化薯块等,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19千克;英国每年人均消费马铃薯近100千克,全国每年用于食品生产的马铃薯450万吨,其中冷冻马铃薯制品最多;其中瑞典的阿尔法。拉瓦——福特卡联合公司,是生产马铃薯食品的著名企业,年加工马铃薯1万多吨,占瑞典全国每年生产马铃薯食品5万吨的1/4;法国是快餐马铃薯泥的主要生产国,早在70年代初就达2万多吨,全国有12个大企业生产马铃薯食品,人均消费马铃薯制品39千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全球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正进入兴旺发达阶段。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食品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马铃薯加工食品在我国同样备受欢迎。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在我国落户,其中必有一款的炸薯条、薯泥等马铃薯食品很受国内中层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儿童对其情有独钟,成为未来我国马铃薯食品潜在的庞大的消费群体。目前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全国大中城市,以马铃薯条、马铃薯泥为基本原料的麦当劳、肯德基食品已占据我国快餐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其它油炸薯片、膨化食品等马铃薯加工制品也在不断增长,一些国外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纷纷到中国来投资,如1993年

北京辛普劳食品加工厂正式投产。该企业是美国辛普劳公司在亚洲开设的第一个食品加工厂,班产11吨薯条,产品质量绝对适合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麦当劳餐厅之用。同时也为中国各大酒店提供长城牌薯条和曲纹薯条,结束了中国土豆不能加工上乘薯条的历史。然而由于国内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滞后,加工技术水平落后,其制成品产量和品种均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据对北京市12个大型超市的调查,在19种马铃薯食品中,国产品牌占不到10%,其余的均为进口产品。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认识从盲目追求到理智消费,对食物多样性的需求从求新求奇到经济实惠。随着马铃薯加工技术的不断完善,系列产品的不断开发,以及各种媒介的正确宣传和引导,马铃薯食品将逐步成为我国城乡调剂和丰富人民日常食物结构的主食,在日常膳食结构中将占有一席之地,马铃薯加工产品的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中国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马铃薯多限于鲜贮、鲜运、鲜销、鲜食。在传统的膳食结构中,除部分地区作为主食直接食用,95%以上的马铃薯是作为蔬菜鲜食,并且近年来直接消费量不断下降。马铃薯工业加工多限于加工成粗制淀粉,制作粉丝、粉皮、粉条、酒精等,不仅数量少,而且加工深度不够,经济效益不高,消化能力有限。在广大的马铃薯种植产地,由于缺乏相应的加工技术,加之受交通运输条件所限,收获后的鲜薯大多以作薯干或饲料为主。由于受市场限制,马铃薯在当地的销售价格低廉,马铃薯高产优势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制约。而且由于没有现代化的储藏设备和科学的加工技术,每年全国因此而损失的马铃薯为25%—30%,其余的70%—75%也基本用于鲜食或者加工成粉丝、粉条及淀粉。使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作用,也使其综合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局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马铃薯食品的开发曾一度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并在加工工艺上取得了突破,但是由于缺乏配套的硬件设备,使这些技术仅能停留在实验室研究。此外,马铃薯加工技术的突破,只有与优良品种的选引育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最佳效益。在马铃薯制品工业化生产中,为获得最高的效益和最佳的品质,对马铃薯品种、块茎的大小、形状及成分等均有严格的要求,如工业用马铃薯宜选用淀粉含量较高的为原料,以确保较高的出粉率,而食用型马铃薯宜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为原料,以获得得最佳的食用品质。

马铃薯粉条加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的马铃薯加工制品,但现在全国除几个具有较大规模的加工企业外,更多的加工集中在乡镇企业,个体规模不大,虽然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大,但在加工质量和品牌开拓方面也都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我国马铃薯用于加工淀粉的比例却极小,与马铃薯生产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到目前为止,我国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马铃薯淀粉厂只有20几家,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左右,而我国仅马铃薯精淀粉及变性淀粉的市场容量在15万吨以上,马铃薯淀粉产品在今后几年内仍需进口,市场缺口很大。我国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业目前还存在着基础研究比较落后,缺少适合市场需要的早熟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以及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这就要求我国的科研人员要尽早选育出新品种(特别是适应炸条的品种),及时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同时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当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以尽快扭转我国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业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开发加工马铃薯全粉的难点在于我国尚无适于加工用的马铃薯品种以及专用加工设备,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马铃薯品种和国内设备加工出较高质量的马铃薯全粉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三、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重点

为了使我国马铃薯加工业迅速发展,国家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第一,马铃薯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基地的建设。我国地域宽广,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地方很多,品种资源也非常丰富,长期以来,在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推广上一直以产量作为衡量马铃薯品质好坏的标准,而没有考虑其加工产品的品质和适应性,适合加工的马铃薯品种资源很少。为此,建立马铃薯品种资源的选育基地,推广适宜加工的优质与专用品种是我国今后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优先发展领域。在品种开发和基地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关键技术研究:我国马铃薯品种资源的现状调查和品种适应性的研究;适合食品加工马铃薯新品种的培育研究;马铃薯脱毒技术的研究;选育品种地区适宜性的研究。

第二,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和加工装备水平。当前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企业普遍存在产品品种单

一、产品质量差、生产规模小、技术设备差等问题,造成马铃薯加工产品质次价廉,销售困难,经济效益偏低。为此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马铃薯新产品以及加工设备是提高马铃薯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这方面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和关键技术是:马铃薯加工企业适宜规模的研究;马铃薯全粉加工工艺新技术的研究;马铃薯淀粉加工新技术的开发;马铃薯加工专用设备的开发和研制;新型马铃薯制品加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第三,马铃薯工业化生产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造成我国马铃薯加工业落后局面的原因除加工工艺和技术装备差外,产品的规格化和标准化是其生命的关键所在。马铃薯加工需要规格化和标准化的原料,同时市场也需要规格化和标准化的产品。优先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技术有:马铃薯全粉和淀粉的加工标准和检测方法的研究;生产用马铃薯品质检测方法和等级的分类办法;马铃薯产品行业标准的制订。在管理方面,要加快建立马铃薯原料标准,规定用于鲜食、餐馆、工业加工等不同目的的指标要求。对各种马铃薯加工品的制作方法、产品质量、包装方法等也制定操作规范或标准。

篇3:隆安县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水稻生产,粮食安全,土地经营权流转

隆安县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0.7%, 总面积约为1.3万hm2, 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隆安县水稻种植面积占据粮食作物区的主要位置, 对于稳定本县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1 隆安县水稻生产现状

1.1 水稻生产经济效益不高

2000年以来, 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物质资料的价格一直高居不下, 机耕、机收等农业生产服务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大米等粮食价格在国家宏观调空作用下, 价格并没有明显上涨, 造成了生产效益逐年下滑的尴尬现象, 严重影响了群众对水稻生产的积极性。

1.2 频繁使用高毒、高残农药

多年来, 由于农民持续发展意识不强, 因此, 只要发生病虫害, 就使用高毒、高残农药, 造成了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严重破坏, 生态严重失衡, 导致有益生物不断减少, 有害生物不断增加;同时, 各种病虫害的耐药性在不断的增加。

1.3 农民对农产品安全意识和品牌意识都不强

由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对农产品安全意识和品牌意识都不强, 所以,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用药, 无法达到创造品牌农业的要求, 导致稻谷质量不稳定, 加工出来的大米价格较低, 无法适应市场需要, 水稻生产效益低下, 严重制约水稻生产。

1.4 耕畜饲养量的减少影响了山区稻作区的耕种

随着农民生活的不断提高, 农民对耕畜的饲养也不再重视, 耕畜饲养量在不断减少。而隆安县属于多山地区, 部分水田位于山坳中, 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耕畜饲养的减少严重影响了这部分农田生产的保障, 出现部分农田丢荒的现象。如都结乡、布泉乡等因耕畜饲养减少问题而荒弃的农田就超过20hm2。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少

隆安县山区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少, 土地贫瘠, 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因此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务工。特别是近年来, 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的不断提高, 导致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几乎都是老人和体弱多病的人员, 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用工。

1.6 改种其他经济效益高的作物

在隆安县的平原地区, 水田面积占全县水田总面积的70%以上。但由于水稻生产效益不如种植密本南瓜、西红柿、辣椒、香蕉等蔬菜水果生产效益高, 多数农户除了留有一小部分泽水田块继续种植水稻外, 其他水田大部分改种经济效益高的作物, 严重影响了全县水稻生产总面积。如那桐镇、古潭乡等地利用水田种植密本南瓜、辣椒、香蕉等作物的面积就达3 333.33 hm2。

近几年, 由于速丰桉生产经济效益较高, 隆安县各个山林地区几乎全部种上了速丰桉, 甚至出现有部分人利用农田种植速丰桉的现象, 而速丰桉对水分的需求量非常大, 因此, 造成各个山涧的小溪流水极度减少甚至断流, 各个山塘水库的蓄水量也在不断下降, 极大影响了水稻生产用水。

1.7 农村劳动力请工价格不断提高

由于农村劳动力多数都在城市务工, 真正留守农村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因此, 农村劳动力请工价格不断提高, 有些地区甚至达到了每个工日100多元。因而多数地区出现了“种懒汉田”的现象, 即种完水稻就外出务工, 中间很少管理, 直至水稻成熟时才回来收割, 造成水稻产量无法提高, 甚至减产失收的局面。有些地区甚至出现部分农田丢荒的现象。

2 隆安县水稻再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及粮食安全生产的需要, 隆安县的水稻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历史时期, 新的机遇使隆安县水稻生产具有再发展的可能。

2.1 有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

多年来, 国家1号文件政策规定一直把粮食安全问题、发展农业和加快农村农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来抓。隆安县在粮食生产方面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积极探索粮食现代化生产技术, 鼓励农业企业积极对粮食生产的投入, 加大农业开发投资力度。

2.2 隆安县具有良好的水稻生产环境

隆安县主要水稻生产区位于右江河谷平原地区, 地势较平坦, 绝大部分水田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性较好, 生态环境好, 利于机械化生产, 所生产的稻米米质优良, 有利于提高商品竞争力。隆安县生产稻谷主要以食用大米为主, 全县实际消费仅占总水田面积生产量的20%左右, 商品率则达到80%左右。隆安县森林覆盖率高达25%, 人口密度较小, 农村工业发展相对缓慢, 工业排污和生活垃圾对空气、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污染也少, 很适合生产无公害的稻米。

2.3 土地经营权流转较为普遍, 促进农业企业的形成和发展

近几年, 隆安县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极为迅速。如丁当镇、那桐镇等乡镇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33万hm2。这是由于该县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务工, 现在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几乎都是留守老人和体弱多病的人员, 所以, 广大群众容易接受土地经营权流转, 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极易展开。土地流转有利于土地资源整合, 便于承包大户对水田展开大面积承包经营, 有利于农业企业的形成和加快规模化发展, 有利于粮食的安全生产。如隆安县昌隆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就是经过土地经营权流转, 承包了雁江镇红良村66.67 hm2水田用于无公害香米生产。同时, 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了周边农户进行无公害香米种植, 覆盖面积达333.33 hm2。

3 隆安县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

水稻生产是隆安县粮食生产的主要方式, 而平原地区的水田面积占了全县水田面积的70%左右, 因此, 保证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将是全县水稻生产面积的保障。而减少水稻生产成本, 提高水稻生产效益是水稻生产得以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达到以上目的, 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增大对水稻生产的扶持力度

主要是加大打击非法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力度, 努力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非法上涨, 增加水稻生产的技术支持力量, 加大对国家用于扶持粮食生产补助的资金到位情况的审查。

3.2 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

加大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的宣传, 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 吸引更多外来资金投入水稻生产, 促进水稻生产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3.3 改善水利灌溉设施

努力改善水利灌溉设施,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做到节水灌溉、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3.4 提高农产品安全意识和品牌意识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提高农民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和品牌意识。杜绝高毒高残农药在水稻生产上施用, 保证安全用药, 持续发展, 提高稻米生产质量。达到无公害水稻生产, 生产优质稻米, 创造品牌农业, 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4 结语

篇4:怀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现状及问题

1. 生产概述。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播种面积达7500万亩,总产量为7500万吨,均占世界1/4,居世界第一位。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单产较低。全国平均亩产不足1000千克,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例如荷兰、瑞士平均亩产都在2500千克以上,其中有些地区大面积亩产超过3500千克,最高亩产达6500千克。英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马铃薯亩产量可高达16000千克以上,为各种农作物亩产之冠。二是专用品种少,不能满足食品加工的需要。我国每年要从美国进口马铃薯200万吨,主要是专用型品种,且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

2. 加工概况。近几年来,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在淀粉、粉条和粉丝等简单加工的基础上,已开始加工马铃薯全粉、变性淀粉,以及油炸薯片、薯条、膨化食品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加工数量少。我国生产的马铃薯绝大部分用于鲜储、鲜运、鲜销、鲜食。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马铃薯加工量只占鲜薯产量的15%,比发达国家的50%低35个百分点,差距较大。二是经济效益低。统计计算结果显示,如果卖鲜薯每1千克1元钱,而加工成淀粉增值30%,加工成粉条增值80%,加工成炸薯条增值15倍,加工成环糊精增值20倍,加工成油炸薯片增值25倍,加工成膨化食品增值30倍。我国马铃薯加工不仅总量少,而且加工的食品品种和种类也少,所以经济效益很低。

3. 出口概况。我国马铃薯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主要是速冻薯条、淀粉、变性淀粉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竞争能力不强,出口数量少。日本年需进口淀粉及变性淀粉30万吨,而我国只销售4万吨。东南亚各国市场年需进口淀粉及变性淀粉20万吨,速冻薯条15万吨,我国只能销售一小部分,大部分生意被美国抢去了。

4. 消费概况。马铃薯营养成分齐全、均衡、保健功能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马铃薯的食用。有关资料显示,每人年均消费马铃薯,西欧国家是90千克,美国是58千克,拉美和近东地区是20~25千克,而我国只11.7千克,为西欧人消费量的1/7。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我国广大民众对马铃薯营养及保健功能知之不多,认识不深;二是加工的食品种类少,品种少,影响了民众的消费。

二、发展对策

1. 以主攻单产为主、扩大种植面积为辅,增加总产。目前,我国马铃薯平均亩产低,只要大面积应用脱毒种薯

和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等,单产就会有显著的提高。农业部规划,到2010年全国马铃薯平均亩产提高200千克,达到1200千克;种植面积增加2500万亩,达到1亿亩,总产达1.2亿吨。我们应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

2. 扩大加工规模,增加加工品种,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加工规模,应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在马铃薯主产区建一些龙头企业,扩大加工能力,并对原有的加工企业进行扩能改造,增加产量;增加加工食品的品种,主要是保鲜制品、冷冻制品、油炸制品、膨化制品、脱水制品和强化制品等,各地要根据市场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马铃薯加工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3.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增加出口量。一是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国外市场。应继续巩固和发展日本、东南亚这原有的国外市场,满足他们对速冻薯条、淀粉及變性淀粉100万吨的需要量。二是增加出口的品种。目前,我国出口的多是鲜薯、冷冻产品及淀粉、变性淀粉,而其他制品较少,因此要千方百计增加品种。我国马铃薯出口的竞争对手主要是美国,而我国占有距离近、运输成本较低的优势,只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我国马铃薯就能稳定和发展出口市场,大幅度增加出口数量。

4. 提高对马铃薯营养及保健功能的认识,增加食用量,以提高国人健康水平。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马铃薯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小麦、水稻、玉米及部分蔬菜,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因此有“地下苹果”、“第二面包”的美誉。美国农业部研究机构称:“每餐只食用全脂奶粉和马铃薯制品,就能提供人体所需的一切食物元素。”研究结果还显示,马铃薯还具有以下功能:是低能量密度食物,能防治肥胖等富贵病;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及抗性淀粉,能预防结肠癌及便秘等;含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14种(每100克鲜薯平均含量达1000毫克),维生素9种(每100克鲜薯平均含量达21.89毫克),能缓解和辅助治疗癌症、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是人们饮食中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据此,应提倡多食用马铃薯及其制品,每人每天食用100~150克(相当1个小薯),就能满足需要。

5. 加强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工作,以满足加工和出口的需要。当前,要加强对淀粉加工型和油炸食品加工型品种的选育及引进工作。加工型品种最重要的指标是淀粉含量高,一般在15%以上,同时要求芽眼浅一些,以便于加工时清洗。油炸食品加工型品种干物质含量要求在19.6%以上,还原糖含量在0.3%以下,同时要求芽眼浅,容易去皮。此外,对薯形、薯块大小、薯皮及薯肉颜色也有一些要求。我国马铃薯野生资源丰富,为开展马铃薯杂交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我们应在新品种选育方面下大功夫:在开展育种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新品种引进工作,实行选育与引进并重的方针;对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大西洋、夏波蒂和布尔斑克等食品加工专用型品种,要加大推广力度,扩大播种面积,尽快增加总产量,以满足生产加工需要。

总之,马铃薯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选择好种植品种,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大力发展产品和食品加工业,扩大内需和出口,我国才能从马铃薯生产大国迈进生产强国。

篇5:怀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是具有知识密集、附加值高、耗能低、无污染、可重复开发等特点,是加快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带动三产发展、解决富余劳力就业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制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方针政策。为此,在全面落实六中全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发展我县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按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活动主要包括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按文化产业的生产、流通、服务三个环节来构造的产业行业结构来分析,我县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如下:

1、文化服务业现状。包括新闻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艺创作表演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我县现有歌舞娱乐经营单位4家、电子游戏经营单位6家、电影放映单位1家、在册演出单位4家,演出场所2家、网吧25家、打字复印店36家、广播电视台1家。经调查,我县文化服务业还有:互联网出版1家、民俗摄影报1家、音像K歌服务1家、艺术培训与考级近10家,另 1

外,分布在城区和各乡镇的文化用品经营、铜管乐队服务等,都是我县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现状。包括书报刊批发零售、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文化用品工艺美术品批发零售等。我县现有出版物经营单位22家、音像制品经营25家、美术品和艺术品经营10多家。

3、文化产品制造业现状。包括印刷业、文化教育用品制造业、乐器及其他文娱用品制造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等。我县现有印刷厂19家,并形成了以绿海工艺品、恒佳工艺品、环宇画布3家企业为代表的画框、画架、画布等画材系列文化用品生产制造业,在省内乃至国内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二、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

规模小,消费群体少,经营收入低,是我县文化产业的主要特点。

1、未形成文化产业规模。我县文化产业除了印刷业和文化用品制造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外,文化服务业和文化产品批发零售都未形成规模化、市场化发展,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2、项目政策扶持力度不大。近年来,对于文化事业发展呈现重文化事业发展、轻文化产业扶持,重市场监管整治、轻市场培训扶持等特点,注重规范、控制,强调“禁止性”、“惩罚性”,缺乏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优惠扶持政策。有些文化产业是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准入时严格指标控制,如网吧、电子游戏等。目前,我县文化产业有许多门类已呈现萎缩发展态势,如我县的网吧、音像、书报刊等,如

果不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这些文化产业将逐渐退出市场。

3、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分布不平衡。从地域上,城区的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比乡村好,但与发达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从经济发展状态看,我县部分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还有能满足消费人员的需要。如网吧业,城区超过100台机器的网吧只有1家,其中乡镇网吧平均为30台,而义乌、东阳、永康等周边县市,基本上的网吧均为超过100台机器;歌舞娱乐场所业,我县目前正常在营的3家,其中2家豪华高档,1家中档,与周边县市的起豪华、高档、中档、中低档等合理配置相比,我县的娱乐场所消费,显得有点“超前”了。另外,我县的音像、书报刊、印刷、打字复印等文化经营场所的规模、条件、卫生、设备等,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4、部分文化产业门类不齐。对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我县文化产业有许多类别目前没有,或在起步阶段,如图书、期刊出版,音像制品出版和制作,版权服务,影视制作,文艺创作服务,文物保护服务,文化遗产保护服务,文化艺术经纪代理,文化活动组织、策划服务,会展文化服务,乐器、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印刷、广电、电影、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动漫制作,网络游戏等,这些文化产业在我县很少涉及,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5、经营收入相对低下。一是主营业务不强。我县音像制品、书报刊、打字复印、音像、书刊等文化经营已从主业逐渐变成副业、兼营业务,靠多种经营才能赢利。二是规范小。处于家庭式或一个人管理,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程序不够。三是利润少。我县网吧、音像、印刷、书报刊等,都已进入微利阶段,为扩大经营额,甚至不惜血本打起价格战,利润空间不断压缩。

三、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1、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资金投入。要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优惠扶持政策,积极落实各项文化产业经济政策,保证文化产业资金投入。

2、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一是打山水牌。磐安山清水秀,空气新鲜,自然条件好,可以结合磐安旅游,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二是打非遗牌。开发深泽“炼火”、“乌龟端茶”、新渥“大力士摔跤”等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逐步推向市场。三是挖掘特色文化。如磐安“茶”文化、“药”文化等。四是承接横店。横店的旅游文化产业已很成熟,我县与横店地理位置较近,可以做强磐安的“休闲”娱乐来承接横店的游客,来对接周边文化娱乐产业。

3、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虽然我县文化产业有许多类别目前没有,或在起步阶段,但如果利用我县的山区优势,吸引文化产业资金,就能借鉴横店文化旅游娱乐的发展经验,在演艺、影视、动漫、游戏和工艺品制造等领域培育出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扎根磐安,从而带动我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4、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我县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关键是政策和资金的投入,但归根到底还是

篇6: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资源匮乏、投资不足、历史欠账多是导致宁夏南部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马铃薯产业化,是宁夏南部山区脱贫致富的主要出路之一。以下针对宁夏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宁夏马铃薯产业化的优势与特色

1、自然条件优越

宁夏南部山区是宁夏马铃薯的主产区,尤其是沿着六盘山的低温阴湿地区是建立种植马铃薯基地的最佳地区。这里大部分耕地为酸性土壤,土壤富含马铃薯所需的丰富钾元素;黄土深厚,土质疏松;全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马铃薯生产期的7、8、9三个月;日照充足,5一9月份平均气温5一25℃,昼夜温差大。这些都为喜凉喜光、耐寒耐旱的马铃薯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2、宁夏南部山区发展马铃薯产业比较效益突出

宁夏南部山区是典型的半干旱黄土高原,“十年九旱”是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的典型描述,故而,夏粮等农作物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有限,在干旱严重的年份甚至会颗粒无收。马铃薯种植恰好能够规避开规律的干旱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此地的降水期与马铃薯的需水期恰好一致,非常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增产。平水年份亩产在2000公斤左右,即使是干旱比较严重的年份,亩产仍能达到1000公斤左右。综合来看,在南部山区种植马铃薯具有稳定的经济收益。

3、马铃薯品质上乘,市场前景广阔

宁夏南部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宁夏马铃薯的优势品质,尤其是马铃薯之乡—西吉,此地所产的马铃薯口感醇厚,淀粉含量高,耐储藏运输,是各种食品生产和工业淀粉加工的首选原料。目前宁夏的马铃薯加工主要有粗淀粉加工、精淀粉加工和变性淀粉加工三个层次,增值率约从65%到180%不等,己经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马铃薯深加工的余地还很大,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等待挖掘。

二、宁夏马铃薯产业现状

1、传统扶贫作物变成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马铃薯在宁夏作为传统作物,山川均有种植,但 90%以上集中在南部山区。2011 年全宁夏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 20 万 hm²,达 26.32万hm²,其中山区播种面积 25.4hm²。这里仅固原市五个县扩大到了 15.15 万 hm²(尤其是西吉县在2011 年的种植面积大8.33万hm²),年产鲜薯343.43万 t,马铃薯总产值达到 23.82亿元,已跻身于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基地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一来自马铃薯,在同类产业中增幅最大,已成为发展固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极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马铃薯产业在宁夏南部山区的种植业及经济社会

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后有望发展成为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有重大作用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2、生产向品种专用化、种薯脱毒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1)通过科技投入,解决马铃薯品种病毒性退化、产量和品质下降问题 “九五”以来,根据实际采取区、县、乡、村四级分工协作,全成本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负其责、滚动发展的办法,先后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林研所、农技推广总站建起了病毒检测中心;在永宁望远、固原、西吉、泾源、隆德投资建成了脱毒繁育中心;在西吉县的火石寨、原州区的张易、泾源的香水镇建立原种繁殖田。自治区负责病毒检测、茎尖剥离脱毒、脱毒基础苗和原原种生产;各县负责脱毒原种繁育供应;乡村分别负责一、二级脱毒种薯的繁育。所繁原种由繁育中心统一贮藏、保管,一级种薯由繁种农户单收、分窖单独贮藏。形成了脱毒种薯生产繁育技术体系的雏形,使马铃薯良种繁育逐步走上脱毒化的轨道。

(2)脱毒种薯生产繁育初具规模

自2003 年以来,在中国农科院的有关专家参与和指导下,生产(原种)微型脱毒薯的能力逐年增强;建立了品种试验示范园,扩大了扩繁脱毒苗、原种繁殖田、一级种薯繁殖田的规模,脱毒种薯的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取得了“宁夏无公害优质马铃薯基地和优质马铃薯产品”质量认证各 11 个,建立了 2.03 万 hm²马铃薯无公害生产基地;在2005 年新筹建了“固原市马铃薯病毒检测中心” 和“固原市马铃薯种薯质量与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

(3)引进、选育、示范、推广了一系列优良品种及专用型优质新品种 引进、试验筛选、育成内薯 7 号等高淀粉型品种;中薯 3 号等菜用型品种;大西洋等油炸型品种;克新 2 号等兼用型品种;费乌瑞特等薯条专用早熟型品种。

(4)对引进、选育的品种进行了适度范围的品种布局

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采用对不同地区不同马铃薯育种品牌,使其形成适度性。从兼顾企业和农民两方面的利益出发,部分骨干企业已开始参与原料基地建设,年初和农民签订最低收购保护价,订单种植连年增加。同时,对农民所交原料实行优质优价,宁薯8号、9号、陇薯3号、青薯2号等淀粉含量高、品质好的品种,收购价高出其它低淀粉品种 40-60 元/t,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专用薯的积极性。

(5)各类专用薯生产开始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马铃薯专家的协助下,编写了《宁夏贫困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宁夏种薯生产技术规程、质量控制规程》,引进了 100 多个马铃薯品种材料,选出多个适合当地栽培、增产、专用的优良品种,帮助当地提高马铃薯产业链条各环节的科技含量。

3、利用结构现状

作为传统优势作物,宁夏种植马铃薯虽然历史悠久,但过去除手工小作坊生产少量粉面、粉条外,马铃薯多限于鲜贮、鲜食、鲜运、鲜销。尽管炒土豆丝在高档饭店的餐桌上已有了立足之地,炸薯片、薯条、薯泥等在各类西餐店中也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休闲食品已经开发,但在当地传统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中,除少数地方作为主食直接食用外,90%以上的马铃薯是作为蔬菜鲜食。现在加工品多为粗淀粉及其粉丝、粉条、粉皮等初级产品,深加工品比例小,产品品

种类型少,结构单一。在宁夏及全国马铃薯产地,仍然缺乏某些相应的马铃薯精、深加工技术与工艺,马铃薯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仍然受到极大的限制。

4、马铃薯加工业迅速发展

马铃薯淀粉的生产在宁夏历史比较悠久,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开发,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十几年的风雨历程和市场大潮的磨砺,以生产淀粉为主的马铃薯加工业蓬勃发展,年加工转化马铃薯的能力逐年提升,已形成了年加工超过 28 万 t 马铃薯淀粉及其衍生物的生产能力。建立了全国销售网络,在国内淀粉市场上占有率近半,部分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基地之一。随着淀粉加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产业链的延伸、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进而向产业化发展,已基本上形成了千家万户种植为主体,以大企业为骨干,与小企业、农村作坊大群体多层次加工竞相发展区域化布局、基地化栽培、企业化加工、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加销一条龙的马铃薯产业格局的雏形,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5、市场建设起步,销售步入正轨

(1)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滞后制约外销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对市场建设在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致使市场建设滞后,缺乏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不能有组织大规模地外运销售,马铃薯及其产品的外销仅靠贩运大户在马铃薯较集中的产地和系列产品加工地组织货源。

(2)依赖贩运大户促进流通

依托现有的贩运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组建成立了“固原市马铃薯外运协会”,加强了全市马铃薯市场信息、产品购销、资源优势等宣传促销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马铃薯外销环节的压级压价和哄抬抢购等无序竞争的局面。

(3)鲜薯外销,飘洋过海

菜用鲜薯主要流向广东、武汉、内蒙、上海、河南、安徽、福建、湖南、湖北、陕西等,甚至远销泰国、马来西亚、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随着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壮大,鲜薯外销量大增,缩小了宁夏与国内外市场的价格差,让农民在马铃薯产业链条的最初端直接获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4)以淀粉为主的加工产品市场看好

马铃薯淀粉特别是全粉、变性淀粉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看好,有竞争优势, 加工、营销企业利润空间较大,市场前景好。主要销往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塘等地。由于近年出口量下降,对淀粉需求趋缓。

6、政府和社会各界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

马铃薯产业作为宁夏“支柱产业”之一,在宁夏区、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在实施科技项目、项目资金的安排上,逐年加大。为加强宏观指导与组织协调,2004 年固原市成立了马铃薯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广泛调研,相继完成了宁夏西海固贫困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政策、规划(包括区域布局、生产基地建设、种薯繁育体系建设等方面)报告,建立了重点建设项目库,召开马铃薯产销形势分析研讨会,为市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针对企业资金缺口大、技术改造缓慢、商品菜用薯外销运输难等问题,及时协调信用社、农行、中国开发银行、财政、扶贫办等部门提供资金扶持;银川铁

路分局解决外运火车皮问题;市计委、经贸委、外经贸局等部门利用行业和市场信息灵通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改造难题,拓宽马铃薯销售市场;市农牧、科技、农技推广等部门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交警、农机、工商等执法部门,全力维护马铃薯运销的畅通。

三、宁夏马铃薯产业面临的问题

1、思想观念制约

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相比于甘肃定西来说,在思想方面有很大的制约:两地都属国家确定的“三西”重点扶贫开发区域,相似的自然条件,一样的发展基础,共同的政策机遇。然而往日定西看宁夏,如今宁夏学定西,定西市怎样胜过宁夏的?这就和宁夏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有关。首先,定西干部群众能够遵循科学发展,持续经营的原则。其次,定西人思想创新,方法创新。最后从精神状态上看,在扶贫和产业开发过程中,定西形成了“干部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局面。

2、产业内部各环节制约因素较多

目前,宁夏在种薯繁育、种植和加工方面尽管探索了一些新路子,也已经初具规模,马铃薯特色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用产业化的要求来分析、评价,宁夏马铃薯产业和全国一样仍然处在初级发育阶段。虽然,宁夏南部山区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加工企业为骨干,千家万户为主体的产、加、销一条龙的马铃薯产业格局的雏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宁夏近年来走在全国前列的产业之一,但与“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从种植生产—原料薯(或商品薯)销售—加工转化——市场销售,未能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没有形成有机统一于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条。

3、科研投入不足 ,各自为阵

近年来,宁夏先后投资建起了自治区林业研究所脱毒检测中心,固原、西吉、泾源、隆德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及固原农科所马铃薯育种研究室,但因实施育种、脱毒技术的单位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无序状态,资金分散,规模小,起点低,检测手段滞后,加之脱毒检测中心远离种薯生产基地,与生产脱节,不能适应生产、市场发展形势的需要。

4、企业资金短缺

篇7:怀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优质种薯是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提高我国马铃薯单产的关键因素。我国从一开始的技术研究到脱毒种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共经历了35年,然而形成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种薯产业还是近10年的事情。在这10年间,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科技人员的努力及多种资本的介入,使得我国种薯产业取得很大成绩。但相对于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的需求,种薯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目前生产上优质脱毒种薯的应用率还不到总种植面积的25%,比发达国家低70个百分点。

——我国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马铃薯专家组专家金黎平说,我国马铃薯种业是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能成熟应用的脱毒技术、兴旺发展的种薯和鲜薯市场、规模化的生产等基础,在近10年里形成了产业规模,并得到发展。

一、新品种应用支撑种业发展。目前我国从事马铃薯育种及良种繁育的研究单位和大专院校近40个,研究人员300余人。马铃薯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品种和种薯生产管理均已纳入农业部管理,目前正筹建多个马铃薯区域试验站,全国马铃薯品种审定和区域试验日渐规范。截至2010年,共育成新品种320多个,其中2001年以来选育审定新品种130多个,在产量、品质、抗病和外观形状上均有较大改良。

二、规模化生产促进种业发展。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发展和种薯生产得到国家重视,出台了原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并得到许多项目的支持,促进了产业发展。2011年,我国微型薯的产能已达到23.22亿粒,实际生产了

11.53亿粒。我国年产种薯300万吨,有200多个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涉及微型薯、种薯繁育,规模从生产十几万粒到3亿粒不等。随着专业化生产企业的出现,种薯生产正从以主产区分散农户为主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体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在增加产能的同时提高了种薯的质量,各主产区出现了大量从事马铃薯生产的农民合作社和民营企业,促进了我国马铃薯生产从零星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的转变。

三、品牌化生产开拓种薯市场。作为大宗农业生产资料的种薯,曾一度冠以“马铃薯”的通用名称来销售,现正逐渐过渡到标识品牌名称。随着企业化生产方式的出现,种薯产业引进品牌和商标意识,改变了以往仅以种薯级别为唯一标准的产品模式,创立了代表各个企业的种薯品牌。这标志着我国种薯产业开始进入正规商品化生产的新阶段。

四、标准化生产提高种薯质量。政府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颁布了一系列脱毒种薯检验检测标准、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并建立了两个部署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中心,许多主产省份在大力发展脱毒种薯生产的同时,依靠种子管理部门建立了质量控制体系,并试行种薯生产登记制度和标识制度。一批企业开始生产标准化种薯,有制度保障的企业在运行时避免了以往分散农户生产的随意性。

——我国马铃薯种业面临的挑战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金黎平、庞万福,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巡视员何才文等专家在近期召开的2012中国马铃薯大会和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上表示,相对于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的需要,种薯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建设缺乏统一协调和规划,资源浪费严重。由于行政上的多块分割、信息交流不畅、各环节脱节、局部投入重复等原因,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难以形成有效的、分工明确的种业体系,这也导致了对资源研究和品牌选育缺乏持续支持,难有重大突破。种薯生产体系建设存在大量分散、低水平的重复,种薯生产和经营缺少权威部门的组织、管理、协调,大多数新建设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

二、品种类型单一,技术储备不足。长期以来我国马铃薯育种以高产、抗病为主要目标,早熟和加工专用型品种选育比较落后。由于农户自留种比例大,新品种推广应用没有与种薯生产体系有机结合,所以在生产上普遍应用的品种仍是相对较老的品种,一批新育成的专用型品种还未在生产上发挥作用,结构性过剩依然存在,加工制品仍需要大量进口。目前我国食品、全粉加工的主流品种仍然是引进的国外品种,但适应性差,农民种植难度大。

三、总体生产规模小,难以满足生产发展需要。虽然我国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已遍布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但目前优质种薯的覆盖率却仍然很低,仅为25%左右,大部分农户还在使用自留种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规模化种薯生产企业每年的种薯生产面积不到5.3万公顷,每年生产的种薯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0%左右。由于优质品种的种薯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许多不具备条件的生产实体大量出现,扰乱种薯市场。

四、质量监控体系缺失,种薯质量良莠不齐。尽管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与种薯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但整个种薯生产未建立系统有效的质量检测和监控,尤其是田间繁育过程中没有专业的病虫害检测队伍。因此,大多数种薯生产企业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条件进行种薯质量自检,国家标准难以执行,以繁殖代数替代了种薯级别,难以保证其种薯的质量。据市场用户的反映,经销

商往往只能根据生产商的信誉度、品种的繁殖代数来采购种薯,而无法获得具有法律效应的检测依据。

五、市场流通监管缺失。目前种薯市场混乱,以次充好、伤农损农事件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市场监管,种薯营销未实行合格证制度,种薯经销商、种薯购买者和种植户难以判断种薯质量的优劣。

——做大做强我国马铃薯种业的对策

一、加强公益性研究体系建设,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我国马铃薯种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实践中还有许多制约产业发展和提高的技术问题。同时我国马铃薯大都分布在相对贫困的地区且由小农户种植来实现,国内尚未有商业化育种,因此种质资源和品种选育仍为公益性研究,需要国家无偿投入支持科研单位,鼓励研究机构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创新技术体系。将国家种质资源鉴定筛选中心和资源圃、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和分中心、马铃薯品种标准样品库和区域试验站、国家马铃薯品种核心种苗供应中心纳入公益性研究体系。

二、建设企业化繁育和营销体系,增强优质种薯供应能力。整合各类资金、以企业为主体,建设脱毒核心种苗供应中心、组培快繁和原原种繁育中心、原种和种薯生产基地、市场流通和质量监管等各环节有机衔接的种薯繁育体系和营销体系,扶持集种薯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三、建立第三方质量检验检测服务机构,确保种薯质量。在整合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一批区域质检中心。加强对种薯病虫害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建立和完善种薯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由各级质量监控机构,在马铃薯生长、储藏和销售期间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的检测,建立档案,执行国家脱毒种薯标准。

篇8:怀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马铃薯是继玉米、小麦和水稻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山东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全省种植面积达14万hm2多。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其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加。据估计,2010年山东省马铃薯平均单产超过38 000kg /hm2,总产达到676万t[1]。

尽管山东省是我国马铃薯种植大省,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落后很多,严重制约着该省乃至全国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因此,在加快转变粗放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趋势下,提高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水平,对于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及加快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

1 山东省马铃薯收获机械现状及特点

单纯的人工刨收与机械化收获相对比,机械化收获作业收净率高,可增产6. 67kg /hm2。而且,马铃薯收获机械化作业也大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深入,山东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及产量也不断增加,马铃薯收获机械的需求日益增大。

2011年上半年,山东省马铃薯收获机械推广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据统计,农民通过农机补贴购买马铃薯收获机1 708台。其中,肥城市2010年实施了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示范项目,辐射带动效果显著,2011年已利用第一批补贴资金补贴马铃薯收获机1 000多台[3,4],2014年马铃薯收获机达6 600台,全市马铃薯机收率达99% 。平邑县已在项目区实施机械化播种面积达133. 3hm2,机械化收获面积达333. 3hm2,发展各类播种、收获机械450多台套[4]。从2010年起,滕州市把薯类机具作为重点补贴和推广农机具,国家补贴达30% ,市级财政追加补贴10% ,极大提高了农民购机积极性; 2014年,全市新增马铃薯收获机械404台,保有量达到1 200台多。

马铃薯收获机械按照其收获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3种[5,6]:

1. 1 挖掘式

挖掘式马铃薯收获机的主要部件是挖掘铲( 犁) ,一般与手扶拖拉机或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结构简单适用; 但只能实现挖掘工作,适用于收获垄作栽培且结薯比较集中的场合。虽然挖掘式马铃薯收获机结构简单、机械成本低、一机多用( 也可用于收获大蒜、洋葱、红薯等) ,但是明薯率低、损失率高、生产效率低、作业效果差,而且作业时,薯土分离、清除茎叶、捡拾薯果、残膜处理等作业需人工来完成。目前,这种收获方式在山东省几乎被淘汰。

1. 2 挖掘分离式

挖掘分离式马铃薯收获机由机架总成、悬挂或牵引联接装置、挖掘及输送分离装置等部件组成[4,5],主要部件为挖掘和输送分离装置,一般由手扶拖拉机或小四轮拖拉机悬挂或牵引,能一次完成马铃薯挖掘、薯土分离、输送和铺放作业。根据挖掘分离式马铃薯收获机分离部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抛掷轮式、升运链式和振动式。目前,山东省马铃薯收获机多采用升运链式[4,5]。其特点是: 工作稳定可靠、明薯率高、损失率低、生产效率较挖掘式高,以及作业效果好。这种机型适用于较大面积平坦的砂土或沙壤土作业,基本适用于山东省马铃薯收获的农艺要求。

目前,适合山东省马铃薯收获的挖掘分离式收获机的代表机型主要有: 1青岛璞盛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4US - 80型和4US - 60型马铃薯收获机、莱州市源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4U - 600型马铃薯收获机( 见图1) 及山东红旗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4US - 60型马铃薯收获机。其与手扶拖拉机( 动力为: 6. 5 ~ 11k W) 配套使用,主要有传动部分、挖掘机构及输送分离装置等部分组成,清除薯秧后,可实现挖掘、薯土分离、集条铺放等作业; 可收获单垄单行或单垄双行,作业幅宽可达600 ~ 800mm。其中,4US - 80型马铃薯收获机的作业幅宽为800mm,4U - 600型马铃薯收获机和4US - 60型马铃薯收获机的作业幅宽为600mm,主要适应于农户及山区丘陵等种植地块及面积较小的农田作业需求。2潍坊大众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4U -1650型马铃薯收获机( 见图2) 和霸州市力农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力农牌4SW - 1700型马铃薯收获机( 见图3) 。其与四轮拖拉机配套( 动力为: 66 ~ 100k W) 使用,专门用于马铃薯、红薯、芋头、大姜等农作物的收获,可收获单垄双行或双垄双行,作业幅宽可达1 800mm; 能一次性实现马铃薯的挖掘、输送、清选、铺条等作业,可适合面积较大的农田作业需求。4SW - 1700型马铃薯收获机可带秧收获。

另外,青岛璞盛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4U - 85型、4UX - 85A型、4UX - 130型、4UX - 180型马铃薯收获机,均采用三点悬挂式、与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主要技术规格参数如表1所示。

其主要用于收获马铃薯、红薯等地下根茎农作物,具有收获效率高、破坏率低、运转轻松、薯土分离、效果更好、结构简单合理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适合沙土、壤土、中粘性土,适应性强、收净率高、破坏率低和成本回收快; 提取土壤中残存的地膜,不影响下一季度作物生长。该公司生产的4UX - 110型( 侧铺收) 马铃薯收获机( 见图4) 将马铃薯收获后向侧面集条铺放,更有利于收获、分级、捡拾及避免碾压,此机收获效果好、工作效率高、薯土分离好,减小了薯农的劳动强度,深得广大用户青睐。

山东天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4UD系列的马铃薯收获机,与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带动挖掘铲将土及收获物挖起,通过震动筛使收获物和土壤实现分离。滕州金薯王农业机械研制有限公司生产的4U - 1A型薯类收获机,适于垄距70 ~ 90mm。工作时,可将收货后的薯块摆放于右侧,不影响下一循环收获,最大的特点是不伤皮、收净率达99% 以上。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4UM - 2型薯类收获机,与四轮拖拉机配套( ≥50k W) 使用,适用行距900mm,明薯率≥98% ,漏挖率≤2% ,损伤率≤2% 。

1. 3 联合收获式

联合式马铃薯收获机主要由悬挂联接装置、机架总成、挖掘部件,以及输送、分离、凊选、提升、卸薯装置等部分组成,能一次性完成马铃薯的挖掘、输送、分离( 清选) 、提运及自行收集装卸等作业[5,6]。根据分离部件结构的不同,联合式收获机可分为升运链式、摆动筛式、转筒式3种。其中,升运链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使用较多。联合式马铃薯收获机的特点是: 技术含量高、机械作业程度高、对作业条件要求相对苛刻,只有在土壤疏松的作业条件下使用才可以得到满意的作业质量和良好的经济效果。在土壤黏重、多石和杂草茂盛的情况下,其作业质量明显下降[7]。马铃薯联合式收获机主要适应于适合条件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的收获作业。

山东省以平原、山区、丘陵等地形为主,马铃薯种植主要属小地块分散种植,适合中小型收获机械。联合式马铃薯收获机只在少数地区使用,还未推广。其主要的代表机型有: 1山东天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4DLH系列番薯类挖掘机与具有后动力输出轴12 ~ 60k W拖拉机配套使用。其工作原理: 通过拖拉机的带动,挖掘铲将土及收获物挖起,通过振动筛使收获物和土壤分离; 并通过运输传送带传送,实现自动装卸、联合收获的效果。2禹城亚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4U - 1300B自卸土豆收获机( 见图5) ,可收获幅宽1 950mm,收获效率0. 53 ~ 0. 67hm2/ h,收净率95% 。

2 山东省马铃薯收获机械存在主要问题[8,9,10,11,12]

1) 分段收获,生产效率不高。以挖掘式为主的收获机,分离功能差,无输送集装功能,还需人工拣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劳动强度; 但是人工工作量仍然较大,从而造成了收获时间长、收获成本高。

2) 农机农艺结合有待提高。马铃薯收获机对作业幅宽、土壤条件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其作业效果、损失率受到了种植方式的严重制约。目前,山东省马铃薯种植以小片分散状的生产方式为主,种植模式多样化、行株距不统一、垄高不一致,部分地区实行薯粮间作或薯菜间作,农机农艺不融合,直接限制了很多成熟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机具适应性,甚至根本无法应用,严重制约了马铃薯机械化尤其是收获机械化的进程。

3) 缺少收获前处理机械。马铃薯的收获过程主要有: 收获前处理———挖掘———分离———铺放———捡拾———凊选( 去除茎叶) ———分级———装运。目前,山东省推广使用的马铃薯收获机的收获方式属于分段收获,为了便于机械收获,克服收获机作业过程中出现的缠绕、壅土、分理不清等现象,在收获前要对马铃薯地上部分进行处理,即收获前处理。马铃薯收获前处理均采用人工杀秧的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占用了大部分的收获时间,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机收的收获效率。

4) 收获机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为适应山东省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需求,一系列的中小型的马铃薯收获机械应运而生。但是,由于马铃薯收获机械的质量问题,导致在收获的工程中停工次数多,调整等待时间长,主要表现在机械的材质问题、主要零部件质量问题、装配质量问题及使用寿命问题等方面; 同时,在机械化收获过程中马铃薯存在着严重的损伤问题,机械损伤与碰撞擦伤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储藏。

5) 缺少残膜回收机械,残膜不回收而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地膜覆盖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温度,涵养土壤养分和水分,并有利于除草除虫。地膜覆盖的增温、保水等功能促进了马铃薯增产及适作区的不断扩大,全省95% 的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种植,在提高马铃薯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副作用也随之显现。如残膜回收不及时,不仅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而且污染环境[13,14,15]。目前,推广应用的马铃薯收获机械虽然能有效地将地膜掘出地表,但仍需人工捡拾来完成地膜的回收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加大了收获成本,严重影响下季度作物的生长。因此,薯类残膜的及时回收与处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相应回收机械的研制与推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3 马铃薯收获机械改进措施及发展趋势

3. 1 积极做好农机农艺结合工作

农机农艺的不融合严重制约马铃薯收获机械的通用性及机具各方面性能指标的达成,这就要求农机研发推广部门积极做好农机农业结合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进而协调各个方面建立规模化、规范化的马铃薯种植体系,从而为机械收获作业的高效性创造条件,彻底解决机具与农艺结合的根本问题,为实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5,16]。

3. 2 积极研制马铃薯杀秧机械

目前,大部分马铃薯收获机都没有专门的薯蔓分离装置,也缺少专门的马铃薯灭秧机械设备,人工除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迫切的需要研制杀秧机械,完成收获前秧蔓处理的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缩短收获时长,为实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收获奠定坚实基础。

3. 3 完善中小型马铃薯挖掘收获机

现阶段中小型的马铃薯收获机械比较适合山东省马铃薯的收获作业,但随着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中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马铃薯机械挖掘所需时间减少,而人工拣拾速率严重影响了马铃薯机械收获的整体进程。因此,要进一步优化现有中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械的集成挖掘、分离、清选和输送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加强收获其他薯类等作物的适应性研究[17,18,19]。

3. 4 积极研制残膜回收机械

积极研制残膜回收机械或者完善现有收获设备的残膜的收集功能,实现机械化回收残膜,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难题; 同时,可减轻劳动强度,缩短收获时长,为下季度农作物的耕种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从而加强现有马铃薯收获机械的适应性及通用性。

4 结语

收获作业是整个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关键和难点之处,机械化收获对马铃薯全称机械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收获的质量直接影响马铃薯的保产和安全贮藏。我省的马铃薯机械化正处于发展阶段,马铃薯的机械化种植也为收获的机械化创造了好的条件。目前,山东省马铃薯机械化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改进适应性比较强的中小型马铃薯挖掘收获机,研制收获前处理机械和完善分离装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型马铃薯挖掘收获机的适应性; 研制适合马铃薯种植模式的残膜回收机械,实现机械化回收残膜,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难题,为实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收获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收获作业是整个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马铃薯收获的机械化。为此,介绍了山东省马铃薯收获机械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山东省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上一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前景下一篇:情不自禁成语解析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