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案例

2023-03-22

第一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案例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作业

1、浅析贵州义酒坊酒文化有限公司在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校园招聘会失败的原因。

答:校园现场招聘作为企业通过外部招聘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跟社会招聘相比,其具有招聘人员可塑性强、招聘人员专业多样化、招聘成本低等诸多优势。就本次贵州义酒坊酒文化有限公司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校园会中招聘失败,通过对招聘会现场情况的观察了解我认为其失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自身的原因。

首先,在本次招聘过程中公司对招聘的准备不足;在这次招聘过程前,公司领导安排了招聘会的相关工作,并具体做出要求;但在工作落实过程中,设计部门和招聘部门因为企业内部沟通不畅,造成招聘用宣传展板因为时间、原料等原因没有制作,在学校没有做公司情况介绍等相关展板的情况下,招聘部门又缺乏本次招聘的相关应急预案,对于招聘用宣传展板缺少的情况没有做出对应的应急处理措施,招聘现场只有一张贴出的公司名称,简单的招聘岗位要求,这些对于在做了诸多海报、X伞架、DM单页、企业介绍手册等宣传准备的企业招聘群中的贵州义酒坊酒文化有限公司,自然对前来应聘的学生无法据有强有力的吸引。

其次,招聘本就是招聘企业和应聘者相互推销的过程,我认为在这次招聘活动中,公司负责招聘员工没有很好的推销企业;5月13日我有幸到过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校园招聘会现场,我发现在一个企业招聘位,有里三层外三层的同学围观,招聘现场相当火爆,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个企业只准备了一张X伞架进行宣传,但由于该公司招聘人员和应聘同学的精彩对答,吸引了不少应聘者。而在路过贵州义酒坊酒文化有限公司招聘台时,我发现现场没有一个应聘者,可能是因为无人应聘的原因招聘工作人员正在使用手机做着什么,对于到招聘台观望了解的同学没有进行一般的询问。我认为在双向选择中,这也是公司招聘失败的原因之一。

第二,企业外部,学校和学生的原因。

首先,学校招聘会组织者宣传工作没有做好;一是对有哪些企业来招聘没有做好宣传(在宣传上只讲有招聘会,没有注明那些企业);二是对到现场招聘企业的宣传没做好(到场的企业招聘台上方有一张印有企业名称和编号不大的纸张,没有具体的企业介绍);三是招聘会时间宣传不到位,招聘会宣传时间招聘会召开前一个星期才开始;四是招聘会召开时间定在五月中旬,部分优秀的毕业生已经选择了工作,优秀人才有所流失。我认为这些也间接导致义酒坊酒文化有限公司公司没有招聘到合适人才的原因。

其次,学生对于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对企业的认识不到位;在招聘现场我发现大部分前去应聘的同学,选择企业时选择频率较高的主要是知名度高的企业、宣传手段丰富的企业、名字响亮的企业等企业,而不是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综合自己的专业、兴趣、能力等自我状况合理选择企业。我认为这也是客观上导致公司招聘不成功的原因之一。

工商管理081班飓风团队包金朋082003111253

第二篇: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题[1]

德国大众公司的动态薪酬体系

德国大众是当今世界排名第五的跨国大型汽车工业公司,在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按营业额评选的世界500强中排名前30位,总部设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在我国的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分别占有49%的股份。

大众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即两个成功。第一个成功是指使每个员工获得成功,人尽其才,个人才能充分发挥;让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增强主人翁意识,参与企业管理。第二个成功是指企业的成功,使企业创造出一流的业绩,使企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两个成功互为前提,相辅相成,在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成功。他们认识到员工应当自由支配一生中的工作时间,对每个员工都应有灵活的安排,通过使员工与其所能适应的工作位置相匹配,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防止辞退现象,保证位置的存在,要做到公司不景气时不发生辞退现象,不能遇到困难就辞退职工了事。大众公司强调要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企业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企业要建立动态的薪酬制度,以适应经济状况的变动,使企业成为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有呼吸的企业”。

构建动态薪酬体系

所谓动态薪酬体系,一是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情况,以及其他有关因素变动情况,对薪酬制度及时更新、调整和完善;二是根据调动各方面员工积极性的需要,如调动管理人员、科研开发人员和关键岗位员工积极性的需要,随时调整各种报酬在报酬总额中的比重,适时调整激励对象和激励重点,以增强激励的针对性和效果。这其中包括基本报酬、参与性退休金、奖金、时间有价证券、员工持股计划、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等六项。

基本报酬:保持相对稳定,体现劳动力的基本价值,保证员工家庭基本生活。

员工参与性退休金:1996年建立,员工自费缴纳费用,相当于基本报酬的2%,滞后纳税,交由基金机构运作,确保增值。属于员工自我补充保险。

奖金:1997年建立,一为平均奖金,每个员工都能得到,起保底奖励作用;二是绩效奖金,起进一步增强激励力度作用。使员工能分享公司的新增效益和发展成果。时间有价证券:1998年建立。

员工持股计划:1999年建立,体现员工的股东价值。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001年建立,设立养老基金。企补充养老保险相当于基本报酬的5%。

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

动态薪酬体系中的基本报酬部分,采取了岗位工资制度形式。实行岗位工资制度,首先要建立职位分析和岗位评价制度。其次,建立以职位分析和岗位评价制度为基础的岗位(职位)职务等级工资制,共分22级,其中,蓝领工人基本报酬是1至14级,白领是1至22级。

第三,根据员工业绩和企业效益建立奖金制度。按照劳资协定,蓝领工人绩效奖金约占工资总额(基本报酬+奖金)的10%;白领约占30%~40%;高级管理人员约占40%~50%。第四,提高工资水平,理顺报酬关系。2000年大众公司总部全体员工年工资平均水平为4.72万马克,最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6.25倍。

职位消费 :大众公司有一套严格的职位消费管理办法,根据职位高低,管理层人员有金额不等的职位消费权力,既有激励力度,又有约束力度。监事会对董事会成员的职位消费作出决定;董事会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位消费作出决定。公司中央人事部对职位消费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享有职位消费权力的人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120人,中层经理1700人,基层经理1180人。职位消费包括签单权、车旅费报销等。如国外子公司副总经理拥有专机,基层科长有两部车,高层管理人员的签单权有分级标准。其中,二级经理的签单权为一年5万马克等等。

问题:

1、德国大众的动态薪酬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健全的薪酬体系必需加上科学的绩效考评才能发挥作用,结合德国大众的情况,请谈谈有哪些主要的绩效考评方法?

1、德国大众的动态薪酬体系主要包括基本报酬、参与性退休金、奖金、时间有价证券、员工持股计划、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等六项。并对职位高低不同的管理层人员设立不同的金额的职位消费权力。

2、常用的绩效考评方法有:书面评语、图表尺度评价法、排序法、关键事件法、目标管理法和增强效力法等。

让所有知识触手可及,让所有员工有效学习。

总部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的CSC的是一家重要的技术咨询公司。在一套企业知识/学习系统的帮助下,公司去年的销售额高达50亿美元。CSC的知识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为:知识团队:在客户服务中发展与分享知识;知识库:存储有CSC全部核心技术,作为了解公司专业知识的指南;富于协作精神的企业环境:对知识库的应用与知识团队起到了鼓励与促进作用。

CSC的这一知识系统鼓励企业员工充分使用知识库,并利用其中的技术工具与产品为客

户服务。员工可以从知识库中下载1,500多个电脑培训课程,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水平。另外,他们还能够自由进入同事的学习程序,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正如CSC所证明的,当今电子商务环境的成功变革取决于若干关键因素,"学习"与"知识"就是其中的两个重要因素。第三个因素是"协作"。实施有效的变革离不开不同部门、职能与级别人员之间的协作。你不可能只在企业中的一个部门实行改革而不触及其他相关部门。

汇总全部信息 要实现有计划的革新,首先必须把企业过去与现在情况的全部信息进行汇总。同时必须以企业的未来发展为目标,避免对过去的问题斤斤计较,纠缠不清。接着,要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指导变革创新的知识,为个人及企业的学习和技能进步提供资源。最为重要的是,用企业的协作文化促进知识交流与学习。

怎样整合企业知识与员工发展?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以CSC为例。企业知识系统的核心是商务创新技术,员工可以随时接触到关键的技能、创意与实践经验。系统的六大创新领域包括:经营程序、组织、分布、应用、数据与技术。

"经营程序"介绍企业的业务范围与经营方式。这一部分的创新会带动其他所有方面的变革。"组织"主要包括企业中与人员有关的问题,如企业文化、人员素质、任务、团队构成与支持系统。"分布"介绍企业设施的分布情况以及对货物运输能力的要求。"应用"主要涉及技术结构、设计、软件能力所需的相关人员因素。"数据"包括企业所需信息的内容、结构、关系与作用。"技术"则是指企业必需的硬件、系统软件与网络支持。

总的说来,这些领域囊括了满足客户要求所需的全部信息。这些互动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经营方法,使CSC赢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公司主要从五个方面对"知识规划"项目的价值进行评估:员工保持率、员工效率、投资回报、企业灵活性与经营业务成功率。

知识与学习机制相结合 最后的决定性问题就是如何使"知识"与"学习机制"相互结合并且发生作用。如果企业缺乏足够的合格人员承担现有的和拟议中的责任与职务,企业就需要努力提高现有人员的技能水平。企业通过"知识"与"学习"相结合,并充分利用电子网络的联系优势,就能够建立起优秀的能力培养系统,在同类企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经验的交流是所有知识规划的核心因素。CSC的知识团队就是专门为满足公司人员的一般兴趣与专业知识而成立的。人们非常愿意与身为专业人士的同事进行经验与新创意的交流。一个专家小组负责对员工进行思想上的指导、咨询与培训。人们可以进入专家网络,就

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参与交流。CSC公司已经培养出这种鼓励并回报协作的企业文化,而其中的回报正是大多数知识分享项目所不具备的。

让所有员工有效学习

将数据转化为有效信息, 所谓知识,首先是来自企业经验与企业在市场和业界地位的相关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源源不断而且数量巨大,企业很难完全掌握,充分吸收。因此,第一项任务就是先确定数据收集管理的原则。下面就是一些数据方面的基本问题:相关领域的总体现状如何?企业内部情况又如何?

哪些类型的信息对企业的现在与未来最有用处?

我们何时需要这些信息?我们是否经常需要这些信息?

我们怎样把数据转化为信息和指导实践的经验?

企业获取了这些信息之后,哪些人员应当得到这些信息?哪些人员应当能够定期接收信息?

企业如何鼓励员工利用信息并索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必须记住,如果不能把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情报,单纯地收集数据必然是徒劳无功的。认清这一点对于保持正确的学习与研究方向意义重大。

明确学习内容与方式 接着就需要明确学习的内容与方式。下面是有关员工发展的基本问题:

企业中各个职务与各个级别的人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通过哪些媒介才能有效促进各个职务与各个级别的人员的知识学习?

怎样才能使企业员工认识到,重视组织学习是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对于上述问题,有一个最基本的解决方法。如果你希望让人们去做一件事,就必须让他们明确他们可以获得的好处。人类的第一本能是生存,第二是舒适,第三是发展与成长。无论何时何地向人们灌输某种思想,牢记这三条简单的原则,就可以无往而不利。

当今的企业领导者必须努力学习,解决这些无法预测且难以控制的人员发展与知识分享的问题。不能把这些问题简单地推给人力资源部门来处理,企业全体人员都必须积极投入。人们愿意与那些兴趣与困难相同的人进行交流。人们希望不断学习和发展。进行培训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建立经验交流与业务专项学习平台更加有效。总之,对企业来说,要想在E时代取得成功,业务知识与学习的意义至关重要。

问题:

1、请结合CSC公司的实际,谈谈你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

2、结合CSC公司所列的组织学习方法,谈谈组织所需的五项修炼。

答:

1、CSC的知识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为:知识团队:在客户服务中发展与分享知识;知识库:存储有CSC全部核心技术,作为了解公司专业知识的指南;富于协作精神的企业环境:对知识库的应用与知识团队起到了鼓励与促进作用。正是典型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营造组织内群体和个体的学习气氛,并凭借有效的持续学习,使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

2、CSC的知识系统鼓励企业员工充分使用知识库,整合企业知识与员工发展,组织经验交流,将数据转化为有效信息,这些做法都体现组织学习的五种模式,也就是学习型组织倡导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第三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及分析

先对案例进行描述,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答

一、案例描述:

引进姑爷还是培养儿子?

某市人民医院是三级甲等大型医院,该院的腹外科在当地小有名气,全科共有病床50张,该科的老教授张卫宇教授是全国腹腔镜手术创始人。

1998年张教授因年纪原因辞去科主任职位,由弟子王兴伟任科主任。王兴伟不断对腹腔镜技术进行改进,2001年,该科建成该市腹腔外科治疗中心,使该科成为该市及周边地区的新亮点。

2003年,医院提拔他为副院长。自此,每天有大量的行政事务需处理,还要手术,同时还要管理腹腔外科,他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他建议由与他同样资深的王晓霞主任医师担任该科室主任,辅助他进行科室管理。

王晓霞,主任医师,是除王兴伟主任外该科最资深医师,技术过硬,但是明显缺乏上进心,也缺少管理能力。三年过去了,腹腔外科基本处于一种停滞状态。科室气氛也产生了变化,两副主任对王晓霞并不服气,渐渐科室内团队精神没了,以两位副主任为首,各自为战,甚至互相拆台,导致下面的年轻医师也是一盘散沙。

2006年1月,该市一家投资数亿的民营医院开始以重金大量挖掘人才,并抢占做腹腔镜的病人市场。科室病人量锐减,科室势气萎靡。王兴伟院长心里不是滋味。他找王晓霞主任谈过几次话,暗示她要加强科室内部管理,但效果一般。医院领导班子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应引入一位技术型管理人才,重振科室,但也有顾虑,怕对王晓霞主任打击太大,恐怕出现“引来姑爷,气走儿子”结果。市里那家大型民营医院正在招人,岂不给别人做嫁衣了?

第二种:认为应该送王主任去进行专门管理培训,但是有些人反对,认为王主任是典型技术人才,在管理上根本没有发展潜力,培训属于白费时间。

第三种:认为应该再从科室内部选拔培养一位管理人才。当时机成熟时替换王主任,但还是可以看出王主任对管理者位子还是很分留恋的,再上来一位管理者,虽然有管理能力,但技术上不如她,她和其他人会心服吗?

你认为医院该怎么做?

二、案例分析:

问题一: 你认为该医院用人上存在什么问题?

问题二: 该医院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何在?

问题三: 你认为该医院该怎么做?

第四篇:现代企业概论课件案例公司治理案例

(一)杜邦公司的治理结构

一、公司概况

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也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权势的巨型工业企业之一。杜邦公司最初是一家制造火药的垄断企业,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化学产品公司。现在其业务活动主要包括生产和销售生物医药产品、工业和消费者产品、纤维、泡沫产品、农用和工业用化学品、石油勘探和石油生产及精炼、运输等。

二、股权结构状况

1802年,厄留梯尔·伊雷内·杜邦和波迪合伙的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买进布兰迪瓦河畔的布鲁姆农场,着手创立了一个火药工厂。由于1812年爆发了英美战争,杜邦公司借助于同托马斯·杰斐逊的特殊关系,赢得了大批政府合同,迅速成为美国最大的火药厂。

1834年伊雷内死后,其子阿尔费雷德和亨利接管了公司并买下了其合伙人的股份,从而奠定了杜邦家族控制企业的基础。亨利是军人出身,接管公司后实行“凯撒型”的管理方式。

亨利死后,由其侄子尤金继承,但由于缺乏经验,使公司陷入危机之中。正当无人敢接重任、杜邦家族拟将公司全部卖给别人的时候,三位堂兄弟T·考尔曼·杜邦、阿尔费雷德·杜邦和皮埃尔·S·杜邦,以廉价买下了公司,并于1899年开始,把杜邦公司由合伙制企业改组为公司制企业。1902年改组完毕,使之成为一家实行单一性集权式管理的工业企业。当时杜邦公司只有六名股东,全是杜邦家族成员。同时,它在美国火药市场上居支配地位,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一战又给杜邦公司带来了神话般的利润,供应盟国军队所需火药的40%以上。一战后,杜邦公司以其战争期间所获巨额利润为基础,在国内外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并实行多样化经营战略。

到1984年,杜邦公司股东资本为122.3亿美元,普通股票为2.4亿股,股东人数达24.4万人,机构投资者拥有34%的股票,其中西格雷姆公司(酿酒业)拥有21%的股票,杜邦家族仍控制着44%的股票。目前,西格雷姆公司拥有24.5%的股份,杜邦家族仍持有22%的股权。

三、治理结构变革

长期以来,杜邦公司一直都在杜邦家族的直接控制之下,其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杜邦家族的人,只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才由培养出来的亲信代替。

在19世纪中叶,杜邦公司基本上是单人决策式经营,这一点在亨利这一代尤为明显。公司所有的主要决策和许多细微决策都由他亲自制定,所有支票都得由他亲自开,公司所有契约都由他签订,他一人决定利润的分配。

1902年,三位堂兄弟获得了这一家族公司的控制权以后,开始了组织机构的变革,果断地放弃了“亨利将军”的那种单枪匹马式的管理方式,精心设计了一个集团经营的管理体制。在美国,杜邦公司是第一家把单人决策改为集团式经营公司,曾成为美国各公司特别是著名大公司的模式,并反映了企业组织机构发展演变的一般特点。集团式经营最主要的特点是建立执行委员会,隶属于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之下,是公司的最高管理机构。

1967年,科普兰把杜邦公司总经理一职史无前例地让给了非杜邦家的马可,财务委员会议议长也由别人担任,自己专事董事长一职,从而形成了一个“三头马车式”的体制。1971年,又让出了董事长的职务。这一变革对于美国

典型的家族公司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改革。虽然杜邦公司仍由家族力量所控制,但是董事会中家族比例越来越小。在庞大的管理等级系统中,如果不是专门受过训练的杜邦家族成员,那么就没有发言权了。

四、董事会

董事会是杜邦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治理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1984年,杜邦公司董事会由29人组成,其董事长为爱德华·G..杰裴逊(1981年连任董事长一职),兼纽约化学银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西格雷姆公司董事,其他董事会成员中执行董事另有5名,分别为2名副董事长和3名执行副总裁。其余为非执行董事,其中有2名杜邦家庭成员,并分别担任威乐明格信托公司的董事和副总经理。

1995年,杜邦公司董事会成员变为17人,其中非执行董事13人,具体名单如下: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Edgar S. Woolard, jr

副董事长:John A. krol

执行董事:Constamtine s. Nicandros (康诺克首席执行官)

Richard E. Heckert (公司前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非执行董事:Andrew F. Bremmer (Brimmer公司总裁)

Charles R. Bronfman (Seagram董事)

Edgar M. Bronfman (Seagram公司首席执行官)

Louisa. C. Dupont (世界资源研究所所长)

Edward B. Dupont (大西洋航空公司董事长)

Howard W. Johnson (MIT名誉校长)

The Hon E. L. kolber(加拿大持股公司Claridge公司董事长)

Margaret P. Mackimm(凯拉英通用食品公司前高级副总裁)

Dean R.Mckay (IBM顾问委员会委员)

John L.Weinberg (Goldman Sachs 公司董事长)

Percy N.Bomevik(ABB亚洲希朗佛里公司首席执行官)

Edgar Bronfoman, Jr. (Seagram公司总裁兼首席业务官)

Charles M.Harper(康格拉公司首席执行官)

五、执行委员会

董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作为公司的最高管理机构。在董事会闭会期间,大部分权力由执行委员会行使。董事长一般兼任执行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其成员除董事长外,还包括负责经营部门、销售部门、开发部门及财

务部门的副董事长,而且这些执委会成员都负有双重责任。作为副董事长,他们要对分管的职能部门的业绩负责;而作为执委会成员,又要对公司做全盘性的管理。这二者中,后者居于优先地位。所以,每名副董事长配备一名负责处理该部门日常工作的总监,而副董事长则将精力集中于全面性的政策制定、进行规划和工作评估上。在执委会下,还设有由副董事长领导的财务和咨询两个总部以及按各产品种类设立的分部,在各分部下,则有会计、供应、生产、销售、运输等职能处。各分部是独立核算单位,分部的经理可以独立自主地统管所属部分的采购、生产和销售。

根据以上资料,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杜邦公司自成立以来企业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要进行变

革?

2、1902年以后杜邦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进行了怎样的变革?变革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二)罗——罗公司的治理结构

一、公司概况

英国罗——罗公司(Rolls-Royce Inc.即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一家著名的飞机生产企业和其他高级机械产品制造商,并且一直以提供优良的售后服务而著称,其经营活动主要包括设计、开发、制造、销售飞机和船舶用汽轮发动机以及附属设备。

罗——罗公司的前身是1906年成立的一家飞机发动机生产公司,1915年生产出第一台飞机发动机。在二战期间,罗——罗公司生产出了一系列海洋船舶用发动机和飞机用发动机。二战后,罗——罗公司的经营几经起伏。由于飞机工业是一个需要投放巨资进行研究开发的产业,在20世纪60年代罗——罗公司就因研究开发成本过高而陷入严重经营亏损之中,资产急剧下降。70年代开始私有化,到80年代中期经营逐步好转。

二、股权结构

60年代罗——罗公司陷入困境。为了使公司免于破产,英国工党政府于1971年开始将罗——罗公司实行国有化,并由政府拨款来挽救它,使之得以继续维持经营。从此,罗——罗公司演变成为一家100%的国有企业,由英国政府拥有其全部股权,受政府直接控制。因为缺乏必要的自主经营权,其经营效益并没有多大改观,反而在发展上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1979年保守党政府上台执政以后,在英国国内努力推进企业的私有化,罗——罗公司也在私有化企业之列。到80年代以后,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后,公司的经营业绩逐步好转,全面私有化条件也逐渐成熟。1986年,英国政府发布了罗——罗公司的资本结构状况并确定了将公司实行私有化的目标。

1987年,英国政府向社会公众出售了罗——罗公司的全部股份,仅仅保留了“特别股”或“黄金股”,从而最终完成了其私有化进程。

至今为止,罗——罗公司共发行了13亿股,股东超过50万人,其中大部分为小股东,少数才是大股东。在这些少数大股东中,有15家公众基金拥有罗——罗公司总股份的40%以上,最大一家基金约持有总股份的15%。由于股权相当分散,大股东又都是不直接介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基金机构,所以公司董事会里没有大股东代表,也没有任何个别股东对董事会有控制权。

三、罗——罗公司的董事会

罗——罗公司的最高经营管理机构是董事会,由13人组成,其中有8位常务董事和5位非常务董事。1995年董事会成员名单如下:

董事长:Lord Tombs of Brailes

首席执行官:Sir R.Robins (兼副董事长)

常务董事:T. Harrison (北方机械工业公司董事长)

Dr. R. Hawley(北方机械工业公司管理董事)

J. O. Keir (负责供应的董事)

P. E. Macfarlane (负责财务的董事)

S. C. Miller (负责机械的董事)

F. Turner (负责民用发动机的董事)

非常务董事:D. G. R. Higginson (董事)

Sir D. Lowe (英国空军元帅)

H. G. Mourgue(董事)

Sir R. Nicholon (董事)

Sir P. Shellourne(董事)

常务董事是指在本公司专职领薪的经营者,包括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各部门的负责人。董事长是公司的最高首脑,主要负责公司的战略性决策和代表公司处理对外的重大事务,如协调对政府、大股东和主要客户的关系。首席执行官主要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实施董事会的决议。

5位非常务董事均为外聘的兼职人员,不属于公司正式员工,也不拿薪水,只领取少量津贴。非常务董事多由其他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者、大学教授或专家、退休的政坛人物、高级律师和会计师等兼任。他们被股东大会选聘,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公司的股份,而是因为他们具有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他们的社会关系和影响。非常务董事一般在董事会召开会议时才来出席会议,主要是从公司外旁观者的角度向董事会提出比较客观的意见和建议。此外,他们还负责监督考评董事长、总裁和其他常务董事的工作,并决定其报酬和向股东大会提出每年董事改选的候选人名单。

根据罗——罗公司章程的规定,董事任期为3年,每届更换1/3,连选连任。公司内不设监事会,非常务董事实际上行使了监事会的职能。

董事会还下设了5个委员会。其中,公司常务委员会由所有常务董事和3位非董事的高级主管人员构成,首席执行官任该委员会主席,每月开会一次,讨论并决定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检查公司在财务、资金、销售、利润、投资等方面的情况。其他4个委员会都不是常设机构,主要由非常务董事组成,每年开会1~4次。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审查公司的财务状况。报酬委员会负责决定常务董事的报酬,包括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报酬。提名委员会负责向股东大会提交每年改选的董事名单和候选人名单。捐赠委员会负责决定公司的社会公益性捐助活动。

四、罗——罗公司的约束机制

罗——罗公司由于股东人数众多且股权分散,不可能直接干预和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公司经营管理权完全掌握在由经营管理专家组成的董事会手中。但股东可以通过非常务董事的监督和股东大会上行使股票权来约束董事会。在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任何股东都可出席,听取董事会的工作报告,并投票通过董事会提交的重大决议案和改选1/3的董事会成员。另外,由于罗——罗公司是上市公司,股东还可以“用脚投票”的方式来间接地约束公司董事会。如果公司的经营状况不能令股东们满意,股东可以在股市中抛售自己持有的股票。这势必造成本公司的股份下跌,声誉下降,融资成本增加,被“敌意收购”的可能性加大。

因此,董事会虽然握有公司的经营管理大权,但必须对股东负责,必须得到股东的理解和支持,必须接受股东的监督。罗——罗公司非常注意与股东保持良好的关系,尤其是与大股东的关系,公司负责人和公关部定期与大股东交换意见,通报公司的经营情况和战略意图。自1987年罗——罗公司改建为公众股份以来,罗——罗公司与股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还没有出现过股东大会否决董事会决议的情况。

根据以上资料,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罗——罗公司为什么要进行股权结构调整?

2、 结合案例分析罗——罗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的特点。

(三)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治理结构

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德国公司有鲜明的特点,即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外,还设有监事会,从而实现了所有权、经营权和监事权的相互分离。德国西门子公司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电子电气公司,也是世界十大电子公司之一。据美国《财富》杂志提供的统计数据,1999年公司以年销售额753.37亿美元居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第22位,以年利润17.737亿美元居美国《财富》杂志所列世界最大500家公司的第104位,总资产654.888亿美元,居150位,股东权益172.83亿美元,居第71位,雇佣人员443000人,居第9位。

西门子股份公司的前身是1847年创建于柏林的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1897年该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1966年正式取名为西门子股份公司,西门子家族拥有西门子股份公司约10%的股份,但自1897年西门子公司由家族公司转变为股份公司以来,一直规定其家族的股票按“一股六票”行使表决权。1981年彼德·冯·西门子退休,伯恩哈德·普莱特纳接班,这是西门子家族在掌管公司近140年来第一次将管理权交给非家族成员。西门子股份公司是德意志银行财团的主干企业,同时西门子股份公司又是德意志银行的大股东,西门子公司和德意志银行存在密切的人事和业务关系。西门子公司的股票表决权中,银行系统拥有的就占79.83%,而其中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和商业银行三大银行总和为35.52%。2001年5月19日公司股东有70余万人。

西门子股份公司设有董事会(又称理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三个领导机构,分别代表着经营权、监督权和所有权。

监事会是公司股东和职工利益的代表机构和监督机构,类似于英美国家的董事会,西门子股份公司的监事会由22名监事组成,其中11名由股东大会选出,代表股东的利益,另一半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代表职工的利益。职工参与制是德国公司的普遍做法,由于公司员工可以实现其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客观上缓和了劳资关系,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监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聘任董事会成员,向董事会提供咨询和同董事会的法律交往中代表公司,根据《联邦德国股份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的主要权利包括:①任免董事会权:董事会成员由监事会任命;连续或延续任命需监事会在期满前作出决议;有重要理由时,监事会有权撤消董事会成员的任命,更换董事会主席。②知晓权:董事会必须将已定的经营政策、公司业务情况等向监事会汇报,监事会可以随时要求董事会报告公司的各种情况。③监督权:监事会监督公司的业务执行,有权查阅、检查本公司的财簿、文件及财产物品等,并在公司利益需要时召集股东大会。④代表权:监事会在法院内外代表公司。⑤其他权利:如确定董事会成员收入,批准向董事会成员提供贷款等。

西门子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正式大会,由董事会召集和主持。董事会和监事会全体成员应参加大会。当需要决定重大突发事务时,董事会、监事会可临时召开特别股东大会,股东大会的职责主要表现批准董事会、监事会的工作报告和公司利润分配方案。每个股东原则上按“一股一票制”行使表决权,但西门子家族掌握的股票按“一股六票”行使表决权。

董事会是执行监事会决定,负责公司日常运作的执行机构,类似于美国公

司中的经理班子。董事会是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会对外实行集体代表制,对内实行集体领导,决策需经集体讨论决定,基本上实行一致通过原则,避免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有:①制定公司的方针政策、经营目标和管理原则,并负有定期检查、随时调整的职责;②挑选和聘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③协调公司与股东、管理部门与股东之间的矛盾;④向监事会报告经营状况、经营计划及重大经营业务活动等。

西门子股份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激励和约束措施:①对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实行高薪制。在西门子公司,董事会成员的薪金相当于监事会成员的2倍,而高级管理人员的年薪收入也相当于普通职工收入的2~3倍。②优厚的退休金和抚恤金制度。西门子股份公司规定,如果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为公司服务一直到退休,将可得到一笔数量可观的退休金;如果他们因公殉职,其家属也可以得到非常优厚的抚恤金,从而有力地克服了管理层的短期行为,使他们的目标与公司的目标趋于一致。③薪金与利润挂钩制度。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金从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固定的基本薪金,约占全部薪金的30%~70%,另一部分是由企业利润决定的浮动的业绩薪金。如果董事会或高层管理人员违反公司原则,产生渎职行为,不仅薪金大幅减少,情节严重者还应赔偿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另外西门子公司的监事会由于重要理由可以随时解聘董事,形成了对经营者的无形约束。

近年来,西门子公司开始采用股票期权计划,以使经营者与股东的利益一致。1999年的股东大会授权西门子公司实施股票期权计划,该计划包括对应1000万股票的期权,相当于股票总数的1.7%,该计划有两年的授权期,然后进入5年的行权期,在授权期以后只有当西门子公司的股票价格超过道琼·斯指数一定比例时才能行权。2000年,公司授予500名主要经营者118.1万股票期权。

根据以上资料,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及其功能。

2、结合案例分析西门子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特点。

第五篇:通过案例分析如何构建现代企业精神激励体系

发布时间:2009-3-4点击数: 1457

如何进行精神激励,如何不断更新精神激励的方法是当前企业提升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所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淮北电力现代企业精神激励建设为例,从精神激励的方式、体系构建以及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对员工的激励研究中发现,缺乏激励的员工仅能发挥实际工作能力的20-30%,受到充分激励的职工,其潜力则可以发挥到 80-90%。我国对员工激励问题的关注较晚且多集中在薪酬等物质激励方面。如何进行精神激励,如何不断更新精神激励的方法等仍是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精神激励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为着眼点的一种内在激励方法,相对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的影响更为持久深远,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它可以满足员工深层次 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在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员工更关注尊重、自我实现、成就等精神需要。二是精神激励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使员工产生深刻的认同感,自觉与企业形成同甘苦、共命运的共同体,从而凝聚人心。三是有效的精神激励能在员工中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组织道德和组织风 气,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进而潜移默化地推动每一个员工产生良好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行为。本文以淮北电力为例,探讨现代企业精神激励体系的构建 及路径选择,以期为企业精神激励建设提供参考。

一、淮北电力企业精神激励概况

安徽省淮北电力公司(下文简称“淮北电力”)属国有中I型企业,现有员工694人,担负着三区一县及周边部分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供电任务。从 2003年开始,公司探索精神激励机制,通过不断创新激励方式和完善激励内容,极大地激发

了员工的潜在能力,取得骄人业绩。截至2008年9月9日,公司 连续安全生产1475天,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业务大厅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 ”称号。

公司精神激励的主要措施有:

1.不断创新精神激励的方式方法,形成“立体精神激励法”。从2003年实践评选“每月一星”,取得良好激励作用后,秉承科学、公平、人性化原则,不断创 新,逐步形成立体精神激励法,包括口头表扬、嘉奖谈话、各种形式的公开宣传、书面表扬、评选“每月一星”、组织先进人物巡回宣讲、以员工个人姓名命名小发 明和小创造以及颁发总经理嘉奖令或党委书记嘉奖令八个层次的金字塔结构。据统计,该公司自2004年以来,各单位共实施口头表扬3500多次,颁发《嘉许状》800多人次,开展各级“嘉奖谈话”200多人次,实施各类公开宣传500多人次,评选二级“每月一星”400多人次,组织开展了5次较大规模的先进 人物巡回演讲活动,用职工个人姓名命名七项小发明、小革新成果,已有21人次成为公司耀眼的“灯箱人物”。通过实施“立体精神激励”,对员工的点滴进步都 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满足了员工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大批骨干和先进员工受到不断激励而加快进步,“华卫操作法”的当事人华卫已经走上中层干部岗 位,“张涛拔销器”的当事人张涛先后荣获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和安徽省优秀技术工人等荣誉。

2.探索员工参与管理机制。公司在争取员工意见建议时,采取座谈会上请领导规避,汇报领导的会议纪录上进行无记名处理,会后个人访谈等多种方式,打消大家的顾虑,创造了便于讲真话、说实话的场合和氛围,能够为企业发展征得良策,纳来良言,受到了职工的欢迎和认可。

3.建设管理沟通机制以及领导慰问、调研制度,加强对员工的人性关怀。供电公司制定了《淮北电力领导班子成员与基层干部谈心和联系基层单位工作制度》,对 公

司领导联系基层单位和与基层干部谈心沟通交流作出了具体规定,使领导干部能够与基层单位进行广泛联系和了解,为基层排忧解难。此外,公司还专门制定了 《关于开展公司领导基层调研指导工作暨下访活动的通知》,让公司领导必须拿出时间深入基层,并在高温高寒天气,带领慰问组对奋战在一线的职工走访慰问。

4.塑造和谐企业文化。公司结合本地供电行业实际,倡导全体员工践行以“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然”为基本行为准则的和谐企业文化理念。经过近两年的 探索和实践,确立了“以和谐企业文化为牵引力,以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内在动力,以企业科学管理制度为推动力,全力推进和谐供电企业建设”的基本工作思 路,探索出“舆论、道德、文化”三种力量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的崭新工作方法,并按照“整洁有序,文化弥漫,入脑入心”的工作步骤,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和谐企业 文化落地生根。

5.改革用人制度,推行全员离岗竞聘。公司在摸索个别岗位公开竞聘上岗的基础上,2006年4月份,先后颁发了《淮北电力2006年度全员岗位竞聘实施方 案》等相关制度,竞聘全过程程序公开、“双向选择”,全面实施了“岗位靠竞争,调动靠竞聘,升迁靠能力”的用人新机制。全员竞聘的过程和结果出乎意料,过 去一直不被看好的一线变电运行岗位成了“香饽饽”,许多员工争相竞聘这个岗位,既稳定了电力生产一线队伍竞聘,又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全员离岗重新大 竞聘中落聘的十几名员工,退回到公司人力资源部实施离岗培训,其间只能拿最基本的生活费,给员工思想带来极大震撼。

6.搭建员工“多通道”成长成才平台。公司按照“员工素质工程”的要求,每年都制定详细的员工竞赛计划,广泛在各个岗位开展适合员工特点的技能竞赛和比武 活动。如开展评选“十名优秀干部”、“十名首席工程师”、“十名技术能手”活动,为员工搭建了多渠道的成才平台,激励了员工立足岗位成才的愿望。公司同时 开辟了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培训体系,建立起公平合理的人才价值评价

和培养体系,满足了各级各类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目前,公司700多 名员工中,在读和获得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有200多人,在职攻读研究生8人,已结业、毕业研究生5人;通过技师及高级技师评聘的20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 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50余人;具有大专学历和中级职称及以上的人员占职工总数的近一半,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构建企业精神激励体系的基本原则

淮北电力通过荣誉、尊重、参与、认可、关怀、企业文化、晋升、培训等多种激励形式,不断完善企业精神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企业也取得骄人业绩。淮北电力的成功经验体现了精神激励建设的几个重要原则:

1.企业精神激励体系构建应遵从人性化原则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综观东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无不以“人”为企业主本,淮北电力精神激励体系成功 构建的关键也在与此。以人为本,了解员工的需要,选择多样化的精神激励内容,实施立体精神激励法、沟通座谈、弹性工作等多种精神激励形式,使其内容和形式 能真正满足员工多样化的需要,使激励方式更为人性化,达到激励员工的效果。

2.企业精神激励体系构建应遵从灵活性、差异性原则

人的需求因人、因事、因时而不同,只有灵活的精神激励形式才能产生激励的力量。从淮北电力的精神激励体系构建实践也可以看出这一点,立体精神激励法分为口 头表扬、嘉奖谈话、公开宣传、书面表扬等等八个层次,可在员工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灵活使用,有利于开拓和发挥员工各种潜能。

3.企业精神激励体系构建点面相结合的原则

精神激励就其作用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点激励和面激励,前者是指对少数人的直接激励,后者是指对大多数人的直接激励。一般来说,点激励对少数特殊人才会产 生

良好的激励效果,但不宜滥用,因为如果经常受激励的总是少数人人,就会挫伤大部分员工的积极性,使激励效果降低。淮北电力精神激励体系就注意了点面的结 合,越到较高激励层次使用的频率就越少,激励作用比较突出。

三、构建现代企业精神激励体系的主要途径选择

1.制定科学、公平的精神激励体系

精神激励首先要体现公平的原则。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稍有偏颇,有失公平,不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还有可能适得 其反。淮北电力精神激励体系的建构,前后历经五年,从开始的“每月之星”评选都后来激励方式的不断创新完善,体系的建构经历不断的分析、尝试、调整、修 正,才逐步完善,整个激励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和公平性。

2.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内部适宜的文化。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企业的“软环境”,对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有效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淮北电力 也正是通过立体精神激励等一系列措施,塑造企业文化,形成了团队学习、群体创新的良好态势,使得企业文化真正融入每个员工的价值观中,才激发了员工的内在 动力。

3.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激励是个系统化的过程。单一方面的激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不能起到持久的提高员工积极性的作用,根据企业发展的特点制定多跑道、多层次 激励机制,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淮北电力的精神激励系建构的多跑道、多层次立体精神激励机制实现了荣誉激励、认同、尊重,再加上文化激励、参 与激励、晋升和培训激励等,为员工提供了全方位的激励。

4.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别的激励机制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如果想让激励方式达到最大效果,

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对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各种因素进 行深入分析,依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决不能一种制度从一而终。淮北电力从开始的“每月之星”评选都后来激励方式的不断创 新完善,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别的激励机制,满足了不同员工的激励需求,同时企业文化、目标、员工参与等各种形式也激发了员工进取的内在动 力,使得企业取得良好的发展业绩。

上一篇:寻甸凤龙湾薰衣草庄园下一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