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现代企业管理

2022-07-11

第一篇:内容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特征与内容

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与关系

战略管理、愿景和使命的概念。

企业文化的概念与功能战略的构成与层次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特征与培育

五种竞争力模型与战略选择

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

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

市场细分的概念与作用?

目标市场策略?什么是4P策略?

品牌策略的内容?

定价的方法与策略?

促销的方式包括哪些?

生产管理的概念与目标生产系统的特征

连续型和离散型制造的特征与区别生产过程的构成

组织生产过程的方式与要求

企业生产能力的概念与种类

质量与质量管理的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特征和内容

质量管理的改进方式(PDCA)

质量成本的构成与质量成本特性曲线

技术引进的定义与内容

技术引进的影响因素

产品创新的方法

设备故障的浴盆曲线

更新改造的概念与设备寿命的种类

概念:财务管理;资本金;资本公积金;资本溢价;市盈率;财务分析

企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包括哪三个方面?

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企业负债筹资的方式包括哪些?

企业进行投资的目的是什么?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都包括哪些?

企业的财务分析包括那几个方面?

企业物流的概念与任务MR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降低生产物料消耗的主要途径

库存控制决策考虑的费用组成

ABC分类库存控制的原理与方法

第二篇:秋季现代管理科学(复习重点内容)

只整理了重点,了解部分自行整理 第一章 管理和管理学 【了解】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社会活动过程。 特性: 类型: 功能:

在理解管理概念方面,应该把握住主体、环境、目标、资源、职能等几点要素(参见课本第7页);

现代管理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科学管理理论时期、行为科学理论时期、现代管理理论时期各种主要的管理理论。 【重点】

 重点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各种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在管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把握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一般逻辑。

答:主要理论流派有:

1、管理过程学派,

2、社会系统学派,

3、系统管理学派,

4、决策理论学派,

5、经验学派,

6、权变理论学派。

 主要观点及其在管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17-19页

 一般性了解管理学的基本常识,能够区分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

答: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 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如下:

第一,目标不同。公式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的,而企业管理则以营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

第二,实质不同。企业管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更多着力于提高效率上,而公共管理不仅要注意到效率问题而且还得研究公平问题。

第三,特性不同。与企业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更强调责任。 第四,监督方式不同。公共管理要受到社会大众的监督而企业管理的监督主要是来自于企业的内部。

第五,权力来源不同。公共管理中公共组织的权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大众所给予的公共权力,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则大都是私人授权。

联系:企业管理包括了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它的一种职能,公共管理是间接帮助企业管理的方法。

第二章 组织 【了解】

组织的概念:是按特定的结构形式和运动规律所结合起来的一群事物的统称。

构成要素:

1、特质要素:如人员、经费、物质材料、房屋、设备等;2形式要素,如组织上的权力、再现、纪律、指挥、领导、服从、分工、合作等;3环境要素,如组织形成或成立时的环境与起因;4目的要素,如组织所要完成的任务,所希望达成的目标不,以及所遵循的宗旨。 组织的功能:

组织结构的概念:是指构成组织的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也就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之间所建立的人与事、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结构。 控制幅度和组织层次: 同时还要掌握几种典型的组织模式:1直线型组织;2职能型组织;3直线职能型组织;4事业部制组织;5矩阵型组织;6多维立体型组织; 组织管理体制:

组织变革的原因、类型、阻力和策略: 组织文化: 【重点】

 本章是学习的重点章节。需要重点理解的有矩阵式组织的含义:27页

答:矩阵型组织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项目,或服务等)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使同一个员工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的联系,又参加产品或项目小组的工作,即在直线职能型组织关系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关系。  组织文化在管理活动中的功能:38-39页

答:组织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功能,引导组织成员按照组织目标的要求,来从事自己的组织生活。

2、约束功能,通过制度文化、伦理道德规范等组织成员的行为。

3、凝聚功能,通过尊重人的价值,珍惜人的感情,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念,促进组织内部的团结,增强组织观念,把全体组织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同心协力,形成一个战斗力很强的组织共同体。

4、激励功能,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通过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达到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作用。

5、组织文化的公关功能,也就是组织文化的对外具有辐射作用。  特别要重点掌握的是关于组织变革的知识,对于组织变革的含义,促进和阻止组织变革的各种要素能够深刻理解,并能够结合现实社会经济政治现象给予分析。这样的问题一般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请大家注意平时的积累。32-33页

答:组织变革的含义:任何一种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动作和发展着的,和环境之间进行着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流,必须和组织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相互适应性。因此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不断地适应和完善,适时地进行组织变革,从而提高组织的效能,使组织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就是组织动作和发展中的一项基本任务。 促进组织变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包括组织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1、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

2、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3、激烈竞争的影响。

4、社会态度与价值观转变的影响。

5、组织变革的内部因素。 阻止组织变革的的主要可以来自以下方面:(1)利益差别。主要指组织变革结果对不同行为主体的不同影响。主要包括权益、地位和既得经济利益等。(2)习惯性。是对一定工作方式和环境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或某种较为持久的认同,对变革阻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职业认同感,二是对变革更新的潜在不安全感。(3)认知。主要表现为由于对变革的目的、方式、后果的不完全的、模糊的、主观臆测的了解和理解,而对变革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 (再结合自己的实践论述)

第三章 决策 【了解】

决策的概念、功能和种类,确定型、不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等决策类型;四种决策模型,需要深入掌握;决策过程的4个主要阶段,即发现和确定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设计决策方案,分析论证决策方案;头脑风暴法等决策方法 【重点】

 本章的基本概念比较多,要在相关概念比较的基础上加以把握。重点需要理解的基本概念有:风险决策:

 有限理性决策48页: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是由西蒙提出,他认为,传统学所信奉的纯粹理性决策模型,只是一个理想的模型,在组织实际的决策过程中,由于决策都所遭遇的种种主客观的限制,根本不可能按照纯粹理性模型的决策思路进行决策,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 渐进决策模型49页:由美国政治经济学家C.E.林德布洛姆对H.A.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作了挑战性批评后,所提出的一个决策模型。他认为,决策者的决策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经由渐进变迁的过程,进行逐渐的、缓慢的变化。  对于风险决策还需要掌握其展开的基本条件45页:

答:风险型决策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有需要达到的明确目标;

2、有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

3、决策问题的解决面临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以上变化不定的客观条件或自然状态,即不可控变量或自变量;

4、有不同的方案,并且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其得失损益可以计算出来,即有可控变量和因变数;

5、各种自然状态在未来如何出现,有以统计为依据的概率可循。在风险型决策过程中,一般原则是先找出损益期望值,即求出每种方案的损与益之和,然后加以比较,采取其中较为合理的方案。

第四章 领导 【了解】

领导的概念、领导权力的构成、领导个人素质结构与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领导方式。 【重点】

 本章的知识比较简单,对管理活动中的领导现象及其内涵、结构、方式等给予一般性的了解即可。

答:领导的内涵59页:是指一个组织中处于主宰或统治地位的合法的或实际的首脑,通过命令、指示或其他方式,为组织指引方向,并劝说、影响、强迫或监督组织成员的行动,以达到组织目标,实现组织功能的管理活动。

 需要重点理解的是领导在管理活动中的功能。61页

答:领导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指挥功能。组织领导者的首要功能是指挥功能,确定组织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并凝聚起全体组织成员的智慧和能力,去共同努力完成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2、激励的功能。组织是由具有不同需求、欲望和态度的个人所组成,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冲突。领导的任务,就是通过领导功能的有效发挥,使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组织成员全力以赴地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贡献。

3、协调的功能。在组织实现其既定目标的过程中,组织成员个人之间、组织各部门之间,发生各种矛盾冲突,或者在行动上出现偏离组织目标的情况,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组织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和活动,保证各个方面都朝着既定的组织目标,步调一致地行动。

4、沟通的功能。领导者是组织的首脑和联络者,在信息传递和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信息的传播者、监听者,发言人和谈判者,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目的是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组织环境,使整个组织在信息充分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双向沟通、对称平衡的组织关系结构。

第五章 人事管理 【了解】

人事管理的概念和一般管理过程,任用、考核、培训和工资制度等内容。 【重点】

 人事管理是比较复杂的内容,知识含量很大,需要我们掌握的要点比较多。重点是需要对人事任用中的两种基本方式(选任制和委任制)的区别和联系加以深刻理解:70-71页 答:选任制是指通过选举的方式来选拔任用工作人员的任用制度。一般地,选任制的运用,由于组织现有的普通成员在组织人员任用过程中,有决定的权力,因此就将组织领导者与普通成员的利益有机地关联了起来。因此选任制的任用方式,使组织的管理过程中,普通组织成员的利益要求和意愿能够对组织管理发生重要的影响。选任制的缺点是被选者的专业素质往往被忽略。选任制一般是定期举行的,任期任届也都有明确的规定。有效运转的选任制,还必须是竞争性的。选任制一般适合于组织领导者的选拔。

委任制是指由有任免权的组织机关,按照有关组织规范,直接指定下属工作人员的制度。委任制的优势是权力集中、指挥统

一、任用程序简单明了,有利于领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组织有关政策方针的贯彻实施。缺点是掌握委任权的机关和个人,容易任用私人,形成特权小集团,同时也可能因为掌握委任权的领导者的个人更改局限性,而影响决策的质量。委任制在公共管理中,主要适用于一个组织的副首长和职能部门的首长的产生。

 对工资制度中的职务工资和资历工资的含义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加以区分。76-77页 答:职务工资是根据所担任的职务支付工资。是在弄清各种职务的内容繁重程度、责任大小以及所必备的知识、经验、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职务评价,定出职务等级,然后,按等级决定工资标准。职务工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职位相对稳定,工作有明确的规范,能够进行评价。

2、有合理的提升制度。

3、有稳定的工资基金来源。

4、职工有成熟的职务意识。

5、有严格的考核制度。

资历工资是将组织成员个人的资历作为确定工资的主要依据,个人资历包括年龄、工龄、学历等。工作人员的工资主要取决于这些个人的资历因素,而与其所担任的工作关系不大。它具有以下特点:

1、基本工资按年龄、工龄、学历等因素决定,与劳动贡献没有直接关系,并且基本工资是退休金、退职金和奖金的计算基金。

2、起点工资低,工资差别大。

3、定期增薪,随着工龄的增长,每年增加一资工资。

第六章 冲突、协调和沟通 【了解】 冲突的概念: 原因和种类:

沟通的概念和类型: 沟通障碍的克服方法:

协调概念和主要的协调方法: 【重点】

 要对管理活动中的冲突、沟通和协调的相关知识作系统的了解。重点掌握的概念是非正式沟通,对该概念的掌握要与正式沟通结合起来,在比较的基础上加以把握,以凸显“非正式”的特质。84页

答: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渠道以外的沟通,信息发布者一般不代表组织和上级,主要是通过个人之间的接触进行的,是由组织成员个人交往过程中,由于感情和动机上的需要而形成的信息交流,其传播的范围能远远超越正式组织部门和层次之间的限制,具有随意性、非正规性、并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由于非正式沟通不必像正式沟通一样,受到规定程序或形式的种种限制,比较灵活方便,非正式沟通能够发挥正面作用的基础,是正式组织中良好的非正式组织结构,在相当程度内,非正式沟通对于信息沟通是必要的,但也要注意其负面影响。(此段为书本原文,自行归纳)

第七章 激励 【了解】 各种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等理论模型。 【重点】

 激励理论在现代管理科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关于激励的理论层出不穷。大家要对各种理论的内在本质和相互区别有所理解。并在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予以掌握。91-92 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

1、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

2、人的需要的实现是有次序的。

3、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针对管理对象需要实现的程度,采用相应不同的刺激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1、保健因素及其功能。

2、激励因素及其功能。

3、保健因素的缺乏,之所以会使员工不满意,是因为人们具有改名不满意的需要;而激励因素之所以能导致人们的满意,是因为人们具有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两类性质不同的需要,是彼此独立不同的。

4、赫茨伯格认为,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也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第八章 控制 【了解】

控制的概念、特点、类型和方法等。 【重点】

 控制是现代管理活动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对于管理绩效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实现有效控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具体的实现途径有哪些?这些都需要大家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社会实践加以思考,能够给出自己的回答。由于这样的问题一般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请大家注意平时的积累。 答:实现有效控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遵循科学的控制原则:

1、统筹全局,突出重点。

2、经济原则。

3、适应性原则。

4、客观性原则。

5、垂直控制与自我控制相结合原则。

具体控制原则的实现则是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实现的:

1、政策与法规控制;

2、正式组织结构控制;

3、财务控制;

4、审计控制;

5、网络控制;

6、质量控制。 (再结合自己的实践论述)

答疑的重点:

★ 名词解释:非正式沟通(第六章),矩阵组织(第二章) ★ 简答:

组织文化在管理实践中的功能?(第二章)

比较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和渐进决策模型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第三章) 风险决策要什么条件展开(第三章) 领导在管理活动里的功能(第四章)

职务工资和资历工资的区别和联系(第五章)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七章)

选任制和委任制的区别和联系(第五章) ★ 论述题:

1、组织变革的问题,组织变革在整个社会生活里经常出现的现象,任何的组织变革既有推动的因素,也有阻止的因素,要结合政府、企业组织的变化。第二章

2、如何实现有效的控制,基本原则,实现的途径,要结合什么样的途径实现展开作答,结合社会实践作答。第八章

第三篇:1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源在现代企业管理

1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做好激励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现代企业进行有效管理。激励研究的核心是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依据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行为规范是将员工的能力、情感、气质等个性特质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分配制度是将员工的需求动机与组织目标连接起来,把个人的努力与个人的新酬联系起来,体现个人劳动价值。激励的研究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根据其成员的个人需要,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激励贯穿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企业管理职能之中,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最终目的。

2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励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或状态虽不具有可以直接观察的外部形态但可以行为的表现及效果对激励的程度加以推断和测定。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如下作用:2.1激励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激励的功能应以个人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为前提,诱导职工把个人目标统一于组织的整体目标,激发和推动员工为完成工作任务作出贡献,从而促使个人目标与组织整体目标的共同实现。

2.2激励有助于员工充分发挥潜力和智慧管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员工的能力和受激励程度的函数,即绩效=F(能力*激励)。美国哈佛大学的詹姆士教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实行计时计酬的分配制度的员工仅发挥20%~30%的能力就可以保证不被开除,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发挥出80%~90%。有效的激励制度能够进一步促进员工发挥创新精神,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增强工作能力而增大工作绩效。

2.3激励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是由众多正式工作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组成的,员工之间除了工作关系之外,他们还需要情感方面的交流沟通,通过激励措施的开展能加深员工之间的了解,也能增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而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时,企业的存亡、发展与员工个人的事业、前途有机结合,形成奋发图强的合力,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健全

2.4激励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激励机制应用于企业管理,研究企业激励机制原理应用、组织构建,效果回馈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多元的管理机制,有利于企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提升,同时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经营效率,有助于最大值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激励机制的研究对建立健全和管理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3建立和完善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3.1人的需求不断变化,要切实了解人的需求从心理学讲,人的行为表现和需求的内外诱导关系是按照“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进行的。

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变化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客观地看待和正确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彻底抛弃对员工的一些错误理解,尊重员工正当而合理的需求。激励不但要适应人性,而且还要着眼于完善人性,创造并发展人的需求。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设置激励的目标。根据员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把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使企业和员工都获得需求的满足,实现有效激励。

3.2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并用

物质激励是最基本的激励措施,物质影响甚至决定着员工的生活质量和自由度,也决定着员工其他更高层次需求的实现。因此,员工很关注自己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多少,合适的数量能达到激励的作用。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的需求会向更高精神层次发展,即社交、自尊、自我实现需要的精神激励层面上去。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正激与负激相结合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把强化(即激励)划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激(正强化)就是对员工的符合企业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得这种行为更多的出现;负激(负强化)就是对员工的违背企业目标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得这种行为不再发生。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该把二者恰当的结合使用,更重视正激励的积极作用。

4激励管理的新举措

4.1绩效考核和薪酬挂钩的原则企业员工的绩效考评就是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职责、工作贡献等进行的考核和评价,这种考核的目的也是为了通过结果反馈激发员工努力工作改进工作企业的绩效考评,需要在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下,结合岗位职责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考核指标,分层次、有差别地进行分类考核。考核定位要准确、绩效指标要科学、考核周期要合理。另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鼓励集体评议和员工自评,通过员工业绩总结报告、部门讨论互评等方式,广泛征求考评意见,以对员工进行全方位更客观的评价。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定合理的薪酬系统。制定激励性的薪酬政策时,要对薪酬体系进行科学的设计,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提高薪酬水平。 股权激励是当前兴起的一种现代激励手段。常用的股权激励方法有两种:一是股票期权激励;二是期股激励。股权激励有较强的激励作用,资料表明,美国500强企业当中,有90%以上都采用了股权激励,生产率明显提高,利润也增加一半以上。

4.2创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即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多年培育和追求的理想目标,是企业和员工行为规范的标准和指南。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企业发展的系统工程。虽然它是无形的,但具有整合、导向、发展和持续等功能。企业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实现人的价值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和前提。先进的企业文化能激发、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4.3设置合理的激励目标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具有激励作用,目标把人的需求转化为动机,使人的行为朝着既定的目标而努力。人们有了目标,经常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有利于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目标管理体系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以及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使员工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个人和组织的发展方向,达到激励效果,所以,目标管理能够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是一种全方位的管理。

在管理激励中,激励目标的设定和激励措施的应用应注意:目标的设置要与被激励者的能力相适应,让他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要考虑组织目标和被激励者的需要,被激励者对自己看重的目标会努力奋斗;激励目标和措施要因人而异

;因此,要经常注意员工需求和能力的变化;目标实现后要予以一定的强化,如应有的奖励等,让其对出自上级的目标保持较高的效价。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物质资源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激励,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激励的作用以及克服当前激励机制的不足。企业要充分考虑员工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和技巧,建立和完善激励体系,使激励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谢明.激励——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新进展[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黄岳钧.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实现途径[J].人力资源,2007,(1).

[4]安鸿章.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5]金明.创新人才管理机制[J].中国机构,2003,(12).

[6]左红梅.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J].经济师,2007,(2).

[7]吴存凤.库克曲线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2008,(9).

摘要:当今,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每个企业都在对员工进行各式各样的激励,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并不科学,不完善。如何有效的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成为企业管理重要课题。

关键词:企业 员工 激励

一、企业对员工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激励是主管人员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科学的激励制度能将优秀人才吸引到企业来;能促进在职员工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和智慧的作用;能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留住优秀人才。但目前企业的激励制度还存在以下问题:

1.以钱为本,重才轻德式的激励。市场经济使我国人变得实际,因此,企业经理人在激励员工的时候走入了以钱为本的误区。并且以才作为奖励的依据,孰不知一个人如果品德有问题,这个人的指挥能力再高也是不能任用的,只有任用更多的有才有德、德才兼备的人才,企业才能建功立业,长久不衰。

2.墨守成规,大锅饭式的激励。企业一定要讲求创新,因为创新是企业振兴的灵魂。一家墨守成规的企业是无法激励员工的创造精神,更不可能成为百年老店。所以要讲究激励,在激励中讲究创新。而且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大锅饭现象司空见惯。这种体制阻碍了员工主人翁意识的发挥,员工有意见。新时代的企业,一定要把落后的大锅饭现象彻底从企业剔除出去,要警惕新的大锅饭现象。

3.不授权式的激励。充分授权是对群体的最佳激励。经理人必须抓住这个基础,对个人工作有利,对下属成长才也有利,同时整个团队才能同心协力,事业才有充分的保障。员工有了权力来做事的时候,心情是非常愉快的。人都有自我做主张的这种愿望,这符合人性的管理,所以授权就是激励。

4.期望过高式的激励。事实上人人能承受的压力是不一样的。要真正了解员工承受压力的程度,找到最佳的压力承受点,以产生最佳的激励期望值。期望值过大,压力过大,事与愿违,业绩会一下子下落。对员工激励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激励的最佳压力点。

二、有效激励企业员工的几点建议

1.了解员工激励的特点和员工的真正需求

企业员工激励政策的主要特点,就是采取的政策有很大的风险性。激励政策执行得好,对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激励政策实施不得力,或者制定有偏差,就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企业主管如果对员工的激励措施实施不好,激励就会变成激怒了。同时要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进行激励。马斯洛的塔式需求结构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生活需求、工作需求和休闲需求三大类。经理人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

2.运用“三位一体”的思维方法

激励员工的时候必须用以人为本的三位一体的思维方法。这“三位”就是指的是换位、定位和到位。“一体”,就是指要统筹地把三种思维方法综合考虑。

换位是指经理人要真正地设身处地的考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他为了工作付出的辛苦;从他的角度来考虑他付出的劳动和应该得到的报酬的问题。定位是指经理人站在员工的角度,更加了解员工的需求,准确掌握员工的激励点。通过该员工的朋友、同事等去了解这位员工的真正状况和需求。到位就是在定位的基础上,对员工的最终奖惩的兑现。对一位员工的定位定得很好,但最后没有落实到奖惩上,激励是起不到最终效果的。所以如果激励没有到位,就不是成功的激励措施,之前的努力将付之东流。

3.制定有效激励政策

对员工的所有需求做认真而细致的调查,并制定一份详细的清单。根据需求的成本不同,把清单上的需求进行等级划分。并制定员工实现这些需求必须达到的工作量和工作进度。把员工的需求和公司要求的目标联系起来,经理人要过一段时间就调整一次,因为员工的需求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所以激励政策本身要不断地完善,使所有具体政策能真正满足当时当地的员工要求,以实现有效的激励。

4.合理分析企业中三类员工

(1)年龄较大,收入较高。这类员工一般是公司里的老资格员工,多是基层的小主管,生活相对比较舒适,需求是追求工作上的安全性、成就感和被下属尊重。相应的激励因素就是分配挑战性的工作,让其指导比这类人水平低的员工,或者参与更高一级经理的工作目标的设计,甚至参加一些很高层的决策会议。

(2)追求机会者。这类人收入比较低,属于外来打工者,主要追求机会。首要需求是提高收入,因而最主要的激励因素就是满足第一需求,提高薪金待遇,鼓励努力工作。第二需求就要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类员工需要克服自己的孤独感,沟通是对他们是一个好的激励。

(3)追求发展者。这类员工一般年纪较轻,受过良好的教育,收入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水准。这类人最主要的需求是个人的发展。因此对这类员工的激励因素最主要的就是良好的培训。通过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对这类人进行最大的激励。当然,除了良好培训以外,也同样需要使用提高薪金待遇等方法。

5.确保激励的公正性

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的奖励。同理,犯了同等错误的员工也应当受到同等层次上的处罚。管理者就是宁可不奖励、宁可不处罚,也不要一碗水端不平。企业往往会奖励错误的行为,忽视一些正确的行为。奖励不合理的工作行为,比不奖励的危害还大。相当于变相地鼓励了那些不合理的行为,反而使合理的行为被抑制了。

6.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正负激励相结合

员工首先需要的是物质利益,如果经理人擅长使用精神激励,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员工表现好要奖励,员工表现不好要坚持惩罚。聪明的经理人要培养员工正确的价值观,使员工从自我上升到具有超我的价值观,变成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

7.构造员工分配格局的合理落差

这一原则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非常重要。因为国有企业最大的弊端是吃大锅饭,分配差距拉不开。所以现代经理人一定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员工在反差对比中建立持久的推动力。对高素质、表现好的员工不断地正激励,对低素质、表现差的员工不断地负激励,这样对于中间的员工也就进行了激励。

第四篇:现代文学重点内容提要

1.分析“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2.简析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新月诗派、象征诗派、东北作家群、孤岛文学创作、左联、文协、七月诗派、九叶诗派。

3.简析鸳鸯蝴蝶派、学衡派、甲寅派、战国策派。 4.分析评价左联的成就。 5.简析两个口号论争。

6.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2.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3.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4.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 5.胡适创作的现代最早的白话戏剧是《终身大事》。

6.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7.周作人在其《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创作原则。 8.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9.1917-1921年郭沫若的文学思想,集中表现在论文《生命底文学》三叶集和通信集中。 10.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他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

11.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12.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有《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 13.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4.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的创造社,是五四时期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15.创造社在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

16.五四时期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17.在创造社中还有象征派诗人王独清 、穆木天 、冯乃超。

18.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 、徐志摩 、梁实秋 、陈西滢 、闻一多(答出三人即可)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19.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主编《诗镌》周刊,提倡新格律诗,被称为“新月诗派”。

20.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主张,即_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1.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22.语丝社成立于l924年,其主要成员有鲁迅 、周作人 、林语堂 、钱玄同 、孙伏园、川岛(答出三人即可)。

23.语丝社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4.成立于1925年的莽原社和未名社,都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 25.狂飚社的主要成员有向培良 、高长虹等,受尼采思想影响较深。 26.台静农的的小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27.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前身是沉钟社 、浅草社。 28.湖畔诗社成立于1922 年,其成员主要有_汪静之 冯雪峰 潘漠华应修人,他们以“真

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

29.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成立于1907年。 30.中国最早改编的话剧是《黑奴吁天录》。 31.话剧在“五四”以前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戏。 32.中国话剧进人第二阶段的标志是产生了爱美剧。

33.田汉1923年成立了南国社,创办了《南国》半月刊 。

34.五四时期除文学研究会外的现实主义文学社团还有_语丝社 、莽原社 、未名社等,五四时期除创造社外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还有浅草杜、 沉钟社、 新月社等。

35.现代主义有许多流派,包括象征主义 、未来主义、 达达主义、 唯美主义、 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意识流 、新感觉派(答出其中三个即可)等。 36.中国初期象征派诗人有李金发、 穆木天 、王独清 、冯乃超。 37.李金发早期诗集有《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38.朱自清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诗坛分为三派:自由诗派、 格律诗派 、象征诗派。 39.蒋光慈、沈泽民等于1924年组织了革命文学团体春雷社,鼓吹革命文学。 40.1919年,李大创与胡适之间发生了“问题与主义”之争。 41.1919年12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口号。 42.现代评论派的代表人物有胡适 、陈西滢 、徐志摩。

43.鸳鸯蝴蝶派文学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_辛亥革命后,又被称为“礼拜六派”。

44.鸳鸯蝴蝶派的主要作家有周瘦鹃 、包天笑、 徐枕亚 、李涵秋 、李定夷(答出其中三个即可)等,其小说的主流是言情小说。

45.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有《玉梨魂》_和《广陵潮》,其作者分别为徐枕亚和 李涵秋。 46.学衡派1922年成立于南京,其代表人物有吴宓 、梅光迪、 胡先骕等。 47.甲寅派主要人物是章士钊,提倡读经、维护封建性教育。 48.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49.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成立于上海,由创造社 、太阳社和鲁迅及在鲁迅影响下的作家三部分人组成。 50.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发起人有蒲风 、穆木天 、杨骚等,出版会刊《新诗歌》 。

51.左联时期曾进行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 52.普罗文学作品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

53.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之争。

54.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京派 新月派 论语派 自由人 第三种人等。 55.京派成员主要有周作人、 沈从文 、废名 、萧乾 、芦焚(师陀)、李健吾 、朱光潜(答出其中三个即可)等,主要刊物有《骆驼草》和《大公报•文艺》副刊,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

56.论语派成员主要有林语堂和陶亢德,倡导幽默、闲适、性灵文学。 57.1931年~1933年,左联又和“自由人”、“ 第三种人”展开思想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58.自由人指胡秋原 ,第三种人指苏汶。

59.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民族主义文学”,其代表作有《陇海线上》《黄人之血》《国门之战》。

60.东北作家群代表作家有萧军、 萧红 、李辉英、 端木蕻良 、骆宾基、 舒群、 白朗(答出其中三个即可)。

61.现代诗派成员有戴望舒 、卞之琳 、何其芳等,创作风格以象征主义为主。 62.心理分析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施蛰存,其代表作品有《梅雨之夕》、《春阳》。 63.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穆时英,其代表作品有《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

64.曹禺的《原野》是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

65.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66.《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久的文艺刊物。

67.在文协成立大会上,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68.《放下你的鞭子》是抗战时期街头剧的代表作品。

69.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文和戏剧(话剧也可)上。 70.七月诗派代表人物有艾青 、田间 、鲁藜等。 70.“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 72.后期浪漫派小说家有徐讦和无名氏。

73.九叶诗派诗人有穆旦、陈敬容、郑敏、袁可嘉、辛笛、杜运燮、杭约赫、唐祈、唐湜(答出四位即可)等,其主要创作阵地有《诗创造》和《中国新诗》。

74.1940年,陈铨,林同济等创办《战国策》半月刊,被称为战国策派。其代表作是《野玫瑰》。

75.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76.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贯彻《讲话》精神在文艺上显示最初成绩的是新秧歌运动。 77.整风运动中,王实味因强调文艺暴露黑暗而受到批评。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文学革命开始于( B )

A.1915年 B.1917年 C.1919年 D.1921年 2.下列哪位文学家创造了“报章”体?( B ) A.谭嗣同 B.梁启超 C.夏曾佑 D.黄遵宪

3.胡适在下列哪部作品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宗旨?( C ) A.《易卜生主义》B《文学改良刍议》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D《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4.谁曾骂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B ) A.胡适 B.陈独秀 C.刘半农 D.钱玄同

5.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下列哪种占主潮地位?( A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一 C.现代主义 D.新浪漫主义 6.文学研究会成立于( B )

A.1919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7.提出“三美”理论主张的是( A ) A.闻一多 B.徐志摩 C.梁实秋 D.朱湘

8.下列哪一社团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C ) A.莽原社 B、未名社 C.语丝社 D.浅草社

9.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是( C ) A.语丝社 B.浅草社 C.沉钟社 D.新月社

10.1928年后,下列哪一社团在文学上提出“健康”和“尊严”的原则?( D ) A.语丝社 B.创造社 C.新月诗派 D.新月社

11.下列哪个社团受尼采思想影响较深?( C ) A.新月社 B.未名社 C.狂飚社 D.莽原社 12.“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新文学社团是( A ) A.湖畔诗社 B.创造社 C.浅草社 D.新月社

13.辛亥革命后,新剧(话剧)以演下列哪种剧型为多?( B ) A.社会剧 B.家庭伦理剧 C.悲剧 D.才子佳人剧 14.中国最早的话剧社团诞生于哪一年?( A ) A.1907年 B.1909年 C.1919年 D.1921年 15.田汉1923年创办了( C )

A.民众戏剧社 B.上海戏剧协社 C.南国社 D.春柳社

16.鲁迅的哪部作品主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表现方式?( B ) A《朝花夕拾》 B《野草》 C《呐喊》 D《故事新编》 17.提出“象征即兴”说的是( C )

A.朱自清 B.李金发 C.周作人 D.王独清 18.最早鼓吹革命文学的社团是( B )

A.创造社 B.春雷社 C.太阳社 D.后期新月社 19.1919年提出“整理国故”口号的是(A)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茅盾 20.在发刊词中提出“论究学术,闻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复古主义流派是( B ) A.甲寅派 B.学衡派 C.国粹派 D.礼拜六派

21.提倡复古读经,压迫学生运动的复古派人物是( C ) A.吴宓 B.梅光迪 C.章士钊 D.林纾

22.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强调“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的作家是( B )

A.茅盾 B.鲁迅 C.蒋光慈 D.钱杏邨

23.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的团体是( C ) A.左翼戏剧家联盟 B.艺术剧社 C.中国诗歌会 D.后期新月派 24.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的是( A ) A.京派 B.左翼作家 C.论语派 D.中国诗歌会

25.30年代以倡导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为主的散文流派是( B ) A.语丝派 B.论语派 C.京派 D.现代派 26.30年代提倡战斗的小品文的是( C ) A.《论语》 B.《人间世》 C.《太白》 D.《宇宙风》

27.30年代被鲁迅、瞿秋白等骂为“宠大派文学”的是( B ) A.战国策派 B.民族主义文学 C.学衡派 D.新月派 28.心理分析派的代表作家是( D )

A.穆时英 B.刘呐鸥 C.戴望舒 D.施蛰存

29.1940年前后民族形式论争中,认为“喜闻乐见”应以“习闻常见”为基础的是( B ) A.葛一虹 B.向林冰 C.茅盾 D.胡风

30.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是( A ) A.七月诗派 B.现代诗派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1.战国策派的代表作是( D ) A《黄人之血》 B.《陇海线上》 C.《国门之战》 D.《野玫瑰》 32.因强调暴露黑暗被错误处决的解放区作家是( B )

A.胡风 B.王实味 C.萧军 D.向林冰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人物属于“诗界革命”倡导者的有(ABD) A.梁启超B.黄遵宪C.胡适D.夏曾佑 2.下列文章出自胡适之手的有( ABC ) A.《文学革命论》B.《谈新诗》C.《文学改良刍议》D.《我之文学改良观》 3.下列作品能够体现郭沫若早期(1917-1920)文学思想的有( AB ) A.《生命底文学》B.《三叶集》C.《女神》D.《人的文学》 4.下列人物属于封建复古派的有( ABC ) A.林琴南B.吴宓C.章士钊D.沈泽民 5.下列哪些人物属文研会成员?(ABC ) A.沈雁冰B.许地山C.周作人D.鲁迅 6.属于早期象征派诗人的有( BCD ) A.戴望舒B.李金发C.穆木天D.王独清 7.属于新月诗派的人有( ABC )

A.徐志摩B.闻一多C.朱湘D.梁实秋 8.鲁迅发起或领导的团体有( ACD ) A.语丝社B.论语派C.莽原社D.未名社

9.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的新文学社团有( ABC ) A.语丝社B.莽原社C.未名社D.沉钟社

10.主导倾向是浪漫主义的新文学社团有( ABCD ) A.浅草社B.弥洒社C.湖畔诗社D.南国社 11.下列流派属现代主义的有( ABD )

A.象征主义B.未来主义C.自然主义D.意识流

12.新文学早期作品中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有( ACD ) A.《野草》B.《女神》C.《赵阎王》D.《微雨》 13.李金发的诗集有( ABC ) A.《微雨》B.《食客与凶年》C.《为幸福而歌》D.《圣母像前》 14.下列哪些人物是现代评论派成员?( ABC ) A.胡适B.徐志摩C.陈西滢D.王独清 15.下列人物属鸳鸯蝴蝶派的有(ABD ) A.包天笑B.徐枕亚C.林纾D.周瘦鹃 16.学衡派的代表人物有( AB ) A.吴宓B.梅光迪C.章士钊D.林纾 17.中国诗歌会的成员有( ACD ) A.穆木天B.王独清C.杨骚D.蒲风

18.早期普罗文学中具有“革命的浪漫蒂克”倾向的作品有( ABCDA.《复兴》B.《短裤党》C.《菊芬》D.《地泉》 19.属于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有( ABD ) A.京派B.论语派C.后期创造社D.后期新月派 20.下列刊物是京派人物主编的有( BCD ) A.《新月》B.《骆驼草》C.《文学季刊》D.《水星》

)

21.下列人物属现代诗派的有( BCD ) A.臧克家B.戴望舒C.路易士D.卞之琳 22.穆时英的作品有( BD ) A.《石秀》B.《夜总会里的五个人》C.《梅雨之夕》D.《上海的狐步舞》 23.属于“孤岛文学”的有( ABD ) A.《碧血花》B.《杨娥传》C.《王昭君》D.《长夜行》 24.七月诗派的成员有。( BCD ) A.路翎B.艾青C.田间D.阿垅

25.后期浪漫派小说的代表人物是( AD ) A.徐讦B.张爱玲C.孙犁D.无名氏 26.战国策派成员有(AB)

A.陈铨B.林同济C.黄震遐D.王平陵

四、名词解释

1.“八事”主张: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理论见解,宣扬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

2.人的文学: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4.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5.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6.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7.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8.南国社: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9.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总体特征是反传统和非理性,“五四”时期开始传人中国。

10.象征诗派: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有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人,他们的诗受西方象征主义影响,崇尚“朦胧”与“含蓄”。

11.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又称礼拜六派,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主张把小说作为“游戏”与“消遣”的工具,其主流是言情小说,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

12.学衡派:学衡派因 1922年吴宓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以“昌明国粹、融华新知”为宗旨,反对新文化运动。

13.甲寅派:甲寅派是以章土钊为首的封建复古主义流派,反对白话文学,主张尊孔读经,维护封建化教育。

14.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15.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蒲风等,出版会刊《新诗歌》,是一个以大众化为创作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16.普罗文学: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经过了普罗文学阶段。普罗文学主要反映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工农生活和斗争,表现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心态。 17.“两个口号”论争: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 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18.京派: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19.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

20.民族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21.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指“九•一八”以后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多以激昂悲愤的笔触表现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故土的眷恋,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李辉英等人。

五、简答、简析题

1.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2.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

文学研究会的基本文学态度是“为人生”,即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有关人生的问题。

文学研究会强调文学是人生的反映,文学要反映时代,表现社会生活。 他们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 3.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

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

他们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的表现、内心自然流露;

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追求文学的全与美,提倡文学无目的论,但同时也强调文学对于时代的重大使命。

4.为什么说1917-1920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第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这期间出版,小说以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写实为主的创作方法,以深刻的思想和成熟的艺术,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

第二,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第三,语丝社、莽原社、未名杜等,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第四,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介绍。 5.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

第一,浪漫主义社团创造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女神》、《沉沦》在这时期出版。第二,新月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其主导倾向都是浪漫主义。

第三。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被大量翻译、介绍。 第四,浪漫主义思潮适合了激情勃发的青年人的追求与理想。 6.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几次论争。 1919年,“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和李大钊关于实验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争论;

1919~1922年,胡适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鲁迅、郭沫若等认为这会诱导青年倒退,从而加以批评;

1924年,现代评论派和鲁迅等人就学生运动的论争。 7.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

鸳鸯蝴蝶派文学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又因《礼拜六》刊物而被称为“礼拜六派”。

他们把小说视为游戏、消遣的工具。其小说的主流是言情小说,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由于迎合市民趣味,此派小说一度繁荣。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对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评。

8.简析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战。

第一次发生在1919年,复古派人物林纾攻击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鲁迅、蔡元培对其进行了批驳。

第二次发生在1922年,学衡派以“昌明国粹,融华新知”为标榜,反对言文合一,遭到鲁迅、茅盾等人的驳斥。

第三次发生在1925年,章士钊为首的甲寅派维护封建性教育,提倡读经,压迫学生运动,鲁迅、成仿吾等批判了这一复古思潮。 9.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

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

二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

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10.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

六、论述、分析题 1.“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义。

五四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是文学观念、文学的思想内容、文学的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 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并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题材、新的人物。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使白话文学处于正宗地位。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

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于上海,有其历史原因:

一、国民党破坏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

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使中国作家受到很大鼓舞。

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到达上海,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3.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其不足。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主要有: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及必然性;文学是宣传的武器,无产阶级文学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里产生出来的一种斗争的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最重要的是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克服一切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等等。

但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粗浅的,存在着片面性和机械论的错误,尤其是受苏联“拉普”的影响,他们的主张也有不少错误:第一,他们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缺乏准确的分析,因而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要任务、革命的对象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点。第二在文艺思想上,他们夸大文学的作用,说文学能“组织生活”,文学要“超越时代,创造时代”。他们在强调文艺的宣传作用时,忽视文艺的特征,甚至鼓吹标语口号文学。第三,他们认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实行文学的方向转换,必须对“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批判,他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鲁迅、茅盾等作家,从而爆发了鲁迅、茅盾等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4.试析左联的成就。

第一,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迅猛发展。左联成为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先后成立了剧联、中国诗歌会等组织。左翼文艺运动成为声势浩大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艺运动。左联对国民党文化“围剿”进行了艰苦卓绝、卓有成效的斗争。

第二,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作为主要工作方针之一,进一步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学习和运用。左联先后开展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左联还同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第三种人”、“自由人”等进行论争。

第三,左联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吸收革命的文学青年参加左联,组成小组。新文学第二代作家的大部分,是在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培育下产生的,为新文学增加了一批新生力量。

5.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

革命文学思潮,就其主流而言,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革命文学思潮中也掺杂了严重的机械论的庸俗社会学的理论错误。突出表现在两个观点上。

一是文学和革命的关系。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齿轮和螺丝钉”,但是,又不能忽略文艺的独特性,应该尊重文学自身的特点,不能同党的其他事业相混同。左翼作家强调了“齿轮和螺丝钉”的一面,甚至不适当地引申、夸大,而严重忽视了文学自身的特性。革命文学中的这种左倾思潮,对左翼文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二是文学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文学要为劳动人民服务,但却不应俯就大众、迎合大众、媚俗大众。在向大众普及的同时,也要不断拣一些新的东西提高他们,帮助他们前进。左翼作家们的缺失就在于未能将一些新的思想内容、新的表现方法、新的语言和形式,拣选后逐渐地加进去,在普及的同时逐渐提高大众的鉴赏水平。因此,革命文学思潮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但同时也掺杂了许多“左”的错误思潮,直至左联后期,也还比较严重。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基本重点内容

P299L4 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分析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明确学习内容要求达到的学习水平;

确定教学策略,也就是选择要达到预期目标所需要的资源、程序和方法。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等。

进行学习评价,重点在形成性练习的设计,以便能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见图9—4 P295L4-6 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P280-P287 略

P282倒L1 按下Alt+Print Screen即可将当前活动窗口显示画面置入剪贴板,按下Print Screen即可全屏幕拷贝,并置入剪贴板。

P267L14-20 教育信息资源: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

而我们通常把教育信息资源理解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的教学支撑系统软件与资源管理软件系统等,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教学软件、教育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等。

P241倒L3-P242 略

P241L3-4 远程教育也成为远距离教育(distance education),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

P230L2-3 在线学习是指学习者在Internet的环境下,利用网上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系统获取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P213 略

P193L7-P194L3(P193L20-21;P193倒L1-P194L3) 略

P192倒L9-8 为了实现不同网络类型之间的互联通信,除了依靠路由器寻找路由,还需要通信协议(TCP/IP协议)的保障。 P187L12-13 网络设备是构成网络的一些基本部件,包括网卡、网桥、中继器、集线器、路由器、网关、调制解调器等。 P179L13 脚本的编写

多媒体课件脚本主要包括文本脚本和制作脚本两类,前者是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的体现,后者则是多媒体课件软件设计的反馈。多媒体课件设计工作完成后,应在此基础上写出相应的脚本,作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直接依据。规范的多媒体课件脚本对保证课件质量水平,提高课件开发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P178倒L7-5 屏幕画面的描述一般包括屏幕版面、颜色搭配、字体形象和修饰美化等内容。多媒体教学软件屏幕画面除了追求屏幕的美观、形象、生动之外,还要求屏幕锁呈现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教学性。 P178L21-23 多媒体课件系统设计包括软件结构域功能的设计、屏幕界面的设计、交互方式的设计、导航策略的设计、超文本结构的设计等内容。 P177L22-23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它包括以下基本工作: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媒体信息的选择、知识结构的设计、诊断评价的设计等。 P174倒L5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详见书本

第一,集成多种媒体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

第四,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高多种学习途径 第五,以学生为中心,适合于个别化教学 P173倒L3 资料检索阅读型这种类型的教学软件只提供某种教学功能或某种教学资料,并不反映具体的教学过程。 P172倒L8-P173倒L3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详见书本 课堂演示型;学生自主交互学习型;专业技能训练型;教学游戏型;模拟实验性;资料检索阅读型 P172L12-13 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P161 略

P154L10 多媒体信息包括的内容:详见书本

文本;图形;动画;视频;音频;交互界面 P153L12-15 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P153L4-5 媒体是指传递信息的中介物,它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表现信息的载体,如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等;二是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画册、报纸等。 P153倒L13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详见书本 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 P148倒L4 技巧包括各种拍摄技法:推、拉、摇、移、升降与虚实等,还包括画面组接的方式:切变、淡变、划变、迭加、键控等。 P148倒L7 景别

系根据教学要求与视觉规律选定被摄体的取景范围,是用摄像机代替学习者以不同的视角和位置观察事物的手段,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电视教材用得最多的应试近景和特写。 P130倒L3 微格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由少数学习者(5——10人)组成“微格课堂”,以真实的学生或受训者的同学充当“模拟教师”和“模拟学生”,使课堂微型化;

把教师教学技能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学习者根据训练目标,选择一小段“微格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教案:

被训练者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段“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中训练某一两项教学技能; 在进行“微格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视听设备系统将实践过程记录下来; 通过视频系统重播已记录的内容,进行反馈评价和分析,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他人评价。 P130倒L7-4 根据实践体会,我们认为:“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的实践系统。它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反馈评价,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 P102倒L14 利用光圈和快门控制进光量。 P101倒L10-P102L4 略

P100倒L9-8 CCD是半导体器件,是数码相机的核心,其内含器件的单元数量决定了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像素,单元越多,即像素越高,成像质量越好。 P100L11 数码相机的主要特点之一:低消耗。

数码相机所用的感光芯片CCD、CMOS,以及任何形式的存储卡,都可反复使用。 P99 略

P96L16-倒L1 多媒体投影机的几项技术标准:详见书本 明亮度;分辨率;散热结构和灯泡的使用寿命 P88倒L10 DVD视盘机对图像压缩采用了MPEG—2技术,主要扩充了以场面为基础的运动补偿。 P78倒L5 目前,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应用的图像和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主要有JPEG、H.261和MPEG三种。 P78L10-13 数据压缩的根本依据是:保证数据量小于信息量。衡量一种数据压缩技术的好坏有三个重要的指标:一是压缩比要大,即压缩前后所需的信息存储量自比要大;二是实现压缩的算法要简单,压缩、解压速度快,尽可能地做到实时压缩解压; 三是回复效果要好,要尽可能地回复原始数据。 P76L14-15 音像信息数字化处理的基本方法就是把连续的音频或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量化形成离散的数字化的音频或视频信号。 P70L1-9 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

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城域网络、因特网等,使学习环境具有开放性。

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经数字化处理的、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使学习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共享性。

平台:向学习者展现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学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使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

通讯:为实现远程协商讨论提供保障,使学习过程具有协作性。

工具:在网络平台中包含有多种学习工具,为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创造实践、解决问题提供条件,使学习过程具有创造性。 P69倒L4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通讯以及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 P61L14 目前世界上采用了NTSC、SECAM和PAL三种主要制式进行彩色编码处理。 P34倒L6 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详见书本

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 P32表2-1 略

P23倒L

9、P23倒L3 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系统。

学生的学习过程,明显地是属于动态系统。 P17L18-20 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总体而言,就是要研究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教者(传播者)——媒体——学习者(接受者)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现象、相互关系及其规律。 P13L11-15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事实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 P9 略

P7图1-4 略

P6倒L

11、倒L

9、倒L

6、倒L3 视听教学理论:它指出了各种视听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是教育技术必须遵循的重要规律与所依据的基础理论。 学习理论:它是阐明人们的行为变化如何产生,揭示学习是依据什么机制而形成的理论。它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是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依据的基础理论。

传播理论:它是全面研究人类进行信息传送、交换、加工的科学。它建立起来的传播过程与模式的理论和传者、受者与传播媒体的理论,对教育过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是解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的主要基础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包括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它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横向科学,并具有浓厚的方法论特性,提供了适合于现代科学研究与管理的新方法。它也是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依据的基本理论之一。 P5L8-9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P5图1-2 略

P3L16-P4L3 详见书本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该定义表明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的过程和资源,基本研究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P2倒L13-7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

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处理简单、统

一、可靠;

教育信息载体多媒体化,并实现信息载体具有集成性,信息应用具有互动性; 信息传输网络化,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使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更便于进行远程异地的协商合作;

教学过程智能化,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进行智能指导、智能代理、更可以使界面智能化,如可以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 P2L13-14 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因特网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补充:

1、视听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戴尔,他提出了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理论。

2、区别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把学习看作刺激一反应之间联接的加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结构和内部心理表象,即学习的内部因素,这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关注学习者的外显行为,无视其内部心理过程有很大的不同。

3、拉斯韦尔模型 P17图1——6

上一篇:农田耕种承包合同下一篇:纳税申报鉴证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