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

2022-08-22

第一篇: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09303班34号王丹丹

幼儿园原本是一个人人生当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段,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现状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反作用。“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阶段,用小学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来替代幼儿教育的现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教育,在实践上有不同层面的表现。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特别在农村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更是普遍存在,近几年日趋严重,似有越演越烈之势。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但一些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不正当需求,达到扩大生源的目的,在教育内容选择设置上接近小学,开设拼音、算术、写字等课程,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教学方法上按照小学模式,幼儿一排排坐好,两手别后,教师一手捧课本一手执粉笔,采用的是强制的手法、填鸭式的教法,多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对教师考核和幼儿评价时更是讲究即时效应看孩子是否学会百以内加减法,会写多少个汉字,汉语拼音掌握的程度等等,这种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不堪重负,犹如被催熟的果子。

有很多家长讲到,现在私立幼儿园很多,很多孩子在私立幼儿园学到很多知识,把一年级的知识都快掌握了,为什么你们不这样呢?孩子升了一年级也省力啊!听到这些,我感慨颇多。现如今的孩子一般是独生子女,而家长又都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面对孩子总会问“今天写字了吗?学拼音了没有?”似乎这就是进入幼儿园的主题。很少有家长用心去感受孩子的认识能力,独立性,自尊心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还有的家长会说“在这所幼儿园不如在那所学的东西多”。 我认为,急功近利的提前灌输知识和技能训练是不可取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带来的危害是无法弥补的。

一是违背了幼儿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幼儿心理健康。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教育者用强制的方法,逼迫幼儿提前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孩子长期处在机械的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整天在紧张与焦虑中度过,久而久之,许多孩子在疲于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象力,结果对上学产生焦虑,产生厌学情绪,部分孩子甚至会患上不同程度的自闭症。

二是错过幼儿教育的关键期。从学习幼儿教育学起,我就觉得:幼儿园才是孩子的乐园,“玩”才应该是他们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部分家长和老师过早对孩子施加压力,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单调的学习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错过了一些受教育的关键期,如幼儿期是训练口语的关键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结果被拼音、算术、写字等挤占了。其实孩子在“娃娃家”、“小超市”、“小医院”等各种游戏中快快乐乐地玩,这样既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同伴间的交往能力等也得到了提高。

三是严重影响幼儿健康,对幼儿成长危害极大。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游戏,这是由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身心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让幼儿提前进入小学化的教育,对于发育不够完善的幼儿来说,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对孩子的骨骼、肌肉的发育都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四是让孩子在领先一步中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许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纷纷提前开始为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他们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领先一步将来长大后胜人一筹。其实许多事实证明让孩子在领先一步中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这些孩子往往在短暂的领先后就泯然众人。总之这种违背幼儿自身发展规律的拔苗之举不可取,我们幼教工作者有责任克服这种不良倾向,不能够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应该充分认识其危害性,要考虑幼儿的现实需要,从幼儿长远发展乃至一生发展着想,让幼儿在人生的长跑中获胜。

幼儿教育小学化限制了孩子的天性和自由,过早地将孩子拉入了“苦涩”的学海之中,阻碍了幼儿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创新方式方法,联合社会各界力量,让幼儿教育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努力践行幼儿教育的理念要求和规章要求。幼儿园领导及教师应认真研读幼儿教育相关的指导要求和规定,并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幼教模式。要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身心。同时,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应相互交流幼儿教育的新理念、新形式、新路子,不可“闭关锁国”。必要时,要请专家到幼儿园现场进行指导和点拨。

拔苗助长不可取。作为专业的幼教机构,专业的教育人员,我们的教育目光不能短浅,不能只看到现在,应着眼于孩子的未来,自觉防范、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遵循幼儿年龄特点,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孩子自由健康快乐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第二篇: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

 杨晓明 (园长) 2007-06-05 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

学前教育是一级教育,是一级不可或缺的教育,是组成我国教育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我省这些年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学前教育,但还是远远不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许多地方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以学前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为由,放弃了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和管理责任,把幼儿园完全推向社会、推向市场,政府不再管,财政不再支持,这样一来会是怎样的效益?国家鼓励个人办园,本是利国利民的事,可真正实施起来问题一大堆,大家都知道国家鼓励支持民办幼儿园,目的在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再就业的机会,而且这么一来,就不存在“铁饭碗”,老师们有危机感后,工作会更加认真负责,能者居上嘛,但是不是如此的情况呢?现在看来,就不是这么一个状况。前不久,一位人大代表直言:幼儿园小朋友学小学内容;小学生学初中内容;初中生学高中内容;高中生学大学内容;而大学生却在学幼儿园内容———对人要讲诚信、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给老人让座!目前我国教育陷入了这样的“怪圈”。幼儿园作为孩子早期教育的主要阵地自然备受家长们的青睐,但对孩子在幼儿园该受怎样的早期教育,社会、家庭、幼儿园认识却常有差异、难以达成共识,以致学前教育出现了小学化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园教师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前置干预。我国实施计划生育的国策,这是一件大好事,但对于绝大多数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来说,只一个孩子,望子成龙心切,在入幼儿园之前就教孩子识字、吟诗,使幼儿机械识记。入园后,一些教师又顺水推舟,强化了这种前置干预;

第二,是教师的施教体验的非正当迁移。有些教师(也是独生子女的母亲),她们在家中怎么教孩子识字 ,就把这种体验带到幼儿园来;有些教师,过去担任过小学语文教师,她们也把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东西带到幼儿园来。这两种非正当迁移,也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消极因素;

第三,有些幼儿园无论是全园还是担任语言课的教师,对幼儿园的语言教育缺乏全面整体的认识。不注重全面的对幼儿进行倾听、表述(主要是口头表述)、欣赏文学作品(简单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和早期阅读这四种语言能力的培养;

第四,有些幼儿园不按大纲的规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或任教师自流地选择教学内容。这其中有很大程度属管理方面的原因。《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为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然而有许多幼儿园,不论是园管理者还是保教人员,不能与时俱进,创新,总认为自己的办园条件与大城市示范园相差甚远,不论从硬件设施还是从师资上都无法与之相比,因此在办园思路上进取,不能很好的利用本土资源创设良好的育儿环境,从而对孩子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往往认为学前教育既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因此就应该把小学的基础知识打好,比如一年级的计算、汉语拼音、写字等。这样就顺应了家长的心愿,教师又免除了为设置各种不同的游戏而绞尽脑汁的麻烦,幼儿园还可以节省室内游戏玩具和桌面玩具的开支。于是出现了孩子一上幼儿园便开始接受小学化知识教学训练,小班从数学和拼音字母开始,中班开始学算术和汉语拼音,大班的课程设置与作息时间几乎跟小学一年级一模一样,美其名曰“小幼衔接”,并且每个班都开始不同程度的布置家庭作业,幼儿教师也由原来各种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变成了小学一年级知识的传授者,如此一来,孩子们没有了游戏,没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每天背着沉重的小书包穿梭于家庭和幼儿园之间。

五、学前教育的地位不明,未能纳入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规划,投入明显不足。在一些市级教育发展规划中,往往也见不到发展学前教育的内容、指标。幼儿教师也身份不 明,中小学教师核编定岗,学前教育没有纳入其中,导致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没有编制的现象。幼儿教师目前工资极低且无社会保险,许多人不愿意选择这一专业就读,而一些专科学校为了招生降低的入学标准,导致幼师队伍素质明显走下坡,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质量。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在海南有许多幼儿园一般都是挂靠在小学下边,家长们也都乐意把孩子送入小学附属的幼儿园,因为将来可以很顺利的进入小学就读,小学自然就有了一笔不菲的收入,这倒未尝不可,但这样一来就要接受与小学同样的管理。其中部分小学,因为课程紧,干脆让幼儿老师代起了小学课程。学前教育这块,基本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有的乡镇已有多少年没有开过幼儿教研活动,幼儿工作的好坏全凭幼儿老师的良心,缺乏应有的检查与监督,所以幼儿园教学小学化也因为长期缺乏幼儿教学的研究以及在小学任课等原因,好多幼儿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的都是小学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更有甚者,有的幼儿在幼儿园便能熟练地掌握小学一年级的知识,有的家长还认为这是老师负责的结果。

教育部门也有要求小学不可举办学前班,可哪一个小学希望把自己的幼儿园拱手让给别人,那可是自己的“小金库”,收一个幼儿500多元啊!除了用来发幼儿老师的工资以外,学校的其它的福利都指望着呢!

三、来自于家长的原因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在国民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社会发展离不开教育,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父母的未来希望。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把孩子送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是城里人的待遇;而如今,不论城镇和乡村,孩子送幼儿园已不在是什么新鲜事了,难以看到大街小巷满街跑的学龄前儿童了。然而家长对孩子进幼儿园该接受怎样的早期教育却不明确,甚至根本不了解。由于受小学入学考试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总认为幼儿园应为孩子将来“升”小学打好基础,一味地要求幼儿园多教孩子写字、算题,生怕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因入学考试不及格被拒于学校大门之外,生怕孩子入学后因学习不好家长遭老师训斥而丢人现眼。家长对幼儿园教育评价,往往也是看孩子入园后会说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题,甚至会说外语、会谈琴画画,等等,而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及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却不重视,甚至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都是次要。举出简单的生活例子,有的孩子上小学很长时间了,自己吃饭还要家长喂,自己不会穿衣还要家长给穿,而家长却没任何怨言。在家长看来这些生活小事孩子长大了自然都会,而学习不好那可是孩子一辈子的事。因此,在幼儿园期间就得把学习的基础打牢。如果哪家幼儿园违背了家长类似得意愿,孩子的入园率就会降低,就会出现孩子纷纷退园、转园的现象。对此,部分幼儿园不得不开始妥协,开始了幼儿小学的教育。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小学化,不论来自学校、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已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把学前教育小学化,容易给幼儿未来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由于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大、小肌肉群体及各种能力的发展还不完善,过早地让孩子学一些力不能及的知识,容易使孩子产生疲劳和厌倦,妨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做法应该得到彻底遏制。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共同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使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各种经验,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为提高学前教育的发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一、如果硬要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绑在一起,那么教育管理机构就要负起责任来:要有布置、有检查、有监督。对幼儿所交的费用要专款专用,尤其是对幼儿教学设备方面的投入和对幼儿老师待遇的提高。另外不要随便调幼儿老师代小学课程。

二、既然学前教育不纳入义务教育,那么就应该让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作出一个切割,不要总让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搅在一起,更不要让学前教育变成小学教育的“小金库”。既然国家鼓励个人办园,那么就应该拿出切实可行的鼓励措施来,可以针对我们海南的实际情况,适当地给予经济支持,让他们先办起步,然后再慢慢地加以规范,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同时,也能极大地调动幼儿老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全副身心地投入到学前教育中去。

三、进一步提高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一是尽快推动地方学前教育法规建设,明确政府职责,把学前教育正式纳入各级政府的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使之与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取得同等地位。二是理顺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将学前教育的专项督导列入政府教育督导工作计划和常规工作。

四、切实解决好幼儿教师的身份、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险问题,明确幼儿教师工资达到当地教师一样的待遇,幼儿园收费解决30%,通过市区乡镇统筹和幼儿园收费共同解决教师工资,社会保险可考虑按照政府、幼儿园、个人各承担三分之一的办法解决。对从事学前教育多年、年龄偏大不再适宜继续从事幼儿园工作的教师建立退休退养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或是按照《劳动法》等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五、建立学前教育的多元投资机制。政府要加大投入,政府的财政预算要安排发展学前教育的经费,主要用于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和幼儿教师工资的发放。同时,建立举办者投资、财政支持、幼儿家长交费、社会捐赠、民办公租、发放“教育券”、学前教育机构自筹等多元投资机制。各区乡镇要至少建设好一所示范性公办幼儿园,同时加强村级

第三篇: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有什么危害

学前教育, 幼儿, 小学, 危害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

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

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

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有一个孩,其家长深知学前教育的真谛,从孩子出生起就不断的给孩子以各种感官的刺激,当孩子能听懂成人的语言时,则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每天晚上,孩子总是在语言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中进入梦乡,一直到孩子上小学自己会阅读为止。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玩乐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了粗浅的天文地理、人文景观、飞鸟鱼虫等常识,建立了粗浅的数概念,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教孩子尊重他人、尊重长辈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通过各种智力游戏、智力图片开发孩子智力,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也是游戏形式进行的,孩子的童年是游戏的、快乐的,在亲子共读中,在游戏玩乐中,书不知不觉的成了孩子的伙伴,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形成了。直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的需要学习了一些简单笔画的书写以及拼音声母的读法。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三年级之前在班里虽然不出头,但学习很顺利,家庭作业从来不用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很自觉,即使家长在客厅看电视也不会影响他。到了四年级,知识的深度、难度加大了,这孩子的潜力开始显露出来,孩子的数学老师说:这孩子头脑反应快,难度较大的数学应用题总是他率先解出。实质上,是因为这孩子从小就接受语言的训练,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强,能很快的将应用题中复杂的数据理顺关系并做出灵敏的反应。从此,直到现在这孩子已经上高中三年级,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小学化”方式教育的孩子和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教育的孩子其智力上表现有十分明显的不同。有一年,县里举办“黄河花蕾”幼儿选拔赛,当时,私立幼儿园没有现在多,生源的竞争没有现在激烈,集体幼儿园不存在生源不足的压力,所以还不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在这次比赛中,有一道智力题是一副图画,画面上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野生的、家养的等等许多动物,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里观察画面,然后,不看图给画面上的动物分类,要求说出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哪些动物属于兽类?哪些动物属于家禽?哪些动物属于家畜?哪些动物属于野兽?要正确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较复杂的脑力活动过程,孩子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综合的分析能力、灵敏的思维能力、集中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同时还要有平时关于动物分类的知识储备。教育局、县直等经过正规的幼儿教育方式训练出来的孩子观察准确、思维灵敏、思路清晰、反应迅速、答题准确条理,

确让评委们赞叹不已!而那些“小学化”教育方式下选拔来的孩子,只是一双大眼睛瞪着画面,小脑瓜根本不知到怎样思考,移开画面让其回答时,孩子显得目光呆滞、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尽管评委一再启发,最后还是不得不摇头叹息。请问:孩子在智力上的残缺是谁的错?只有教育的错!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错!是老师的错!是家长的错!没有残缺的孩子,只有残缺的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只是简单的要求孩子学会写字、学会算术,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全部要义,使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全面开发;反而抑制了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受害终生,“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就

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

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

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关注。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

献县幼儿园

王彩霞

摘要: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小学化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心理的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只有素质教育才能让孩子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健康、轻松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现如今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最刺激家长神经的一句话,成了众多幼儿园开展,众多家长接受小学式教学的借口。

小学式的教学方式,教多活动少、被动多于主动,注重知识教育,忽视全面发展。此时,很少有人考虑到教学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是否有危害。

一、教学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易挫伤幼儿的积极性

3—6岁的幼儿,刚刚接触外面的世界,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很新鲜,求知欲很强列,渴望知道自己心中的许多为什么。如: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为什么会下雨?„„他们那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时间积极地引导,让他们逐渐理解自己心中的为什么。在得到成功体验的同时感到世界真大,真有趣,从而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看到搬家的蚂蚁,会让幼儿驻足,看到水中的行船会激起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看、想、动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动手能力增强了。然而,我们却没有给孩子这样一个空间,而是让孩子每天接受读与写的教育。不管孩子年龄多小,都要求他们写字,写不好,就要挨批,孩子在枯燥的小学化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自然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结果只能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产生厌学情绪。

二、压抑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玩具是幼儿很好的伙伴,幼儿应在“玩”中获得感知,得到发展。幼儿园的教学原则就是“玩中学”。在“玩中学”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培养和发展。试问家长,幼儿时期,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是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无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吗?所以我们都应有科学的育儿观,为幼儿选择适合其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享受童年快乐的同时为幼儿插上一对隐形的翅膀,自由的飞翔。

三、阻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展,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

学前阶段的幼儿机体和神经系统还比较弱,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变得表情呆板。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化的教育,不考虑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强制幼儿学习,幼儿好动的天性受到压抑,心理受到创伤,不少孩子在压力下过于自闭、独处,以后更加恶性循环,不愿与别人交流,严重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期就接受小学知识灌输的幼儿,真正进入小学后,刚开始学习的知识,实际上就是重复学习,知识本身对幼儿早已失去吸引力,换不起幼儿的兴趣。于是上课不能聚精会神,作业马虎、潦草,不爱动脑等习惯。而坏习惯的养成使其渐渐对一些知识一知半解,不懂则不好学,若此恶性循环,我想:“孩子的发展可要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了。”

若想使幼儿得到发展,必须从幼儿实际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主,寓教于乐,使幼儿在活动中和操作中获得经验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法,似乎学不到什么知识,因为他所注重的是智力的开发,能力、行为的培养。而这样的发展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不像学到3+5=8那样明显,受上学就为认字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孩子这样是整天玩,什么都学不到。实际上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法才算得上是合理且正规的教学方法。

关心孩子,应从关心孩子的需要、发展开始,不要操之过急。未来的世界是属于重视

幼儿教育的国家,为了孩子,为了国家,请还给幼儿一片自由的天地吧。

第五篇:金灵霞的日记——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金灵霞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小学化,言行过于规矩,往往使孩子生理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学龄前的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过早给孩子学习任务,将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压抑.家规太多,家长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地与别的孩子相比,会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造成孩子情绪不安与不合群,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摧残.由于成人灌输得太多,还会阻碍孩子主动探索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家长不要光看孩子学到多少知识,会几道加法题就对幼儿园评价的挺高。反之.不会作题不会写字则认为上幼儿园没用,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一、损害孩子的兴趣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过度教育的内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如再采取强制的方式来进行,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和抵抗情绪,最终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受到损害.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

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要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他们的知识学习应以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为主.如果把孩子一天到晚关在屋予里学汉字算算术,孩子们会很扫兴.当他们进入了小学,拿到的课本却与

父母教的一样,新鲜感烟消云散.会不堪再学,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I。

二、伤害孩子的自信

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逸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第2期来迪: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孩子们在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之后,如果依旧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那便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挫败感,这样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

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三、扼杀孩子的潜能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四、不利于幼儿正常发育

从生理上讲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长时期地伏在桌子上学习,易导致孩子身体发育不良.由于一些家长只着眼于让孩子获得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用眼卫生,造成孩子患近视眼等多种疾病。不仅如此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箍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从智力上讲,那些在轻松、自由、快乐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语言的iJll 练,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强,能很快的将应用题中复杂的数据理顺关系并做出灵敏的反应.因此,从上学开始,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问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五、影响全面平衡发展

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可能是以牺牲其他多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可能是以损害长远发展为代价的.过度教育能使孩子学到一定的知识或掌握一定的技能,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却在逐步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

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

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

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目前许多幼儿园孩子多,活动场地小,玩具少;集体活动

多,个别自由活动少,孩子的个性发展已经受到一定的限制.回到家里,如再进行较长时间的强制性学习,孩子玩的时间被剥夺了,他们开朗的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拄个性会受到摧残,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能发挥.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拨一拨,动一动的。算盘珠”.

六、破坏亲子关系和谐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工作,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评价,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达到最确切、最具体的反馈信息,起到自我反馈、自我激励、自我导向的作用,使学生 受益匪浅。

六、自助式作业——实晦分屡布置、自助选择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使不同层次的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

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菌,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一方面,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往往会转移到家长身上.另一方面,一旦

孩子达不到家长要求的时候,家长便会迁怒于孩子.这都会对亲子关系带来巨大的伤害.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基础得到保证,负担得到减轻,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

总之.学生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既起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还能及时反馈信息,又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数学课的课后延伸”,应改变过去老师的统一硬性规定,改变过去的一个本子、一支笔的单调的被动式作业习

惯,变成主要围绕所学内容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傲到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我们应该突破以往的框架,可以根据各个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构建各种各样新的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爱好,丰富和扩展数学知

识和文化领域,培养学生善观、善思、善议、普说、善悟、善动手的能力及习惯,从而全砸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上一篇:浅谈低年级音乐教学下一篇:浅析环境会计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