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2023-02-03

第一篇: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秋扒中心小学牛晓娜

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秋扒中心小学牛晓娜 幼儿教育是早期教育,是儿童开始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幼儿教育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脱离幼儿年龄特点的小学化教育成为了幼儿教育的主载。

一、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当前很多幼儿园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要求。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他们普遍对幼儿教育知识知之甚少,不懂得幼儿教育规律。当孩子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先关心的就是: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算了几道题„„当家长指导这些内容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发展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推动幼儿教育趋向小学化。

有些教师不熟悉幼儿教育的特点,也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大多民办幼儿园所聘用的老师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的教学理论尽管先进,但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接受培训、教育的机会也比较少,因而便受社会的影响和家长的心理需求,采取简便的,家长也比较认可的小学化教学。

二、“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一)“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

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二)“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因此,幼儿教育走向正确的方向是势在必行的。我们首先要从家

长入手,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经常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让他们通过不定期的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他们充分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

总之,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当我们认识到小学化倾向是一种幼儿教育的疾病时,就要积极主动地去改变它。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入手。

第一、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这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用翔实的事实,雄辩的理论,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同时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做到与幼儿园一致,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也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

第二、政府与教育部门要把那些不符合幼儿教育机制的民办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与要求。让他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采取先进的幼儿

教育方法与理念去办园。使儿童的成长能在一种丰富的、形式多样的环境之中快乐受教,丰富儿童成长的内涵。

第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可以通过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加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认识、改善教学方法,正确把握幼儿教育方向。

总之,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心身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广大家长也要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二篇:浅谈城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

【摘要】本文论述了城镇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原因有家长、幼儿园、教育部门的责任。要加大各级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加强宣传,树立科学的儿童教育观,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水平,以尽量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然而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教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活动都全面小学化,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忽视自我学习能力及其积极的情感体验等状况。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倾向不仅增添了幼儿的心理压力.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

1. 城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1.1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过度重视目前城镇家庭普遍是1~2个孩子.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希望孩子早成才、快成才,这种迫切心理促使他们将这种希冀转嫁到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甚至是学前教育身上。

1.2 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由于当前很多城镇地方政府不再投入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公办幼儿园数量越来越少,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难以发挥.民办幼儿园便失去了制约。部分民办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的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的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不颐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3 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指导、监督力度不足面对日益蔓延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城镇教育部门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予以默许。总之不见教育部门对这种错误倾向予以制止和纠正。更有甚者.一些城镇教育部门在幼儿园的年度考核评价中,以幼儿的学习成绩为评优指标.助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2. 城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2.1 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都想动,都想玩。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认识外部世界,在游戏玩耍中进入人生。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引起心理的上变化,如表情呆板,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等。幼儿小学化的教育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目。

2.2 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制学习和强化灌输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厌学情绪由此而生 另外.由于幼儿园缺乏专科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一定正确和准确.如不准确.幼儿便会先入为主.到小学很难纠正.反而误人子弟。

3. 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3.1 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政府部门应通过报纸.电视节目,电台等宣传媒体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让家长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懂得幼儿教育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在玩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具备坚韧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只有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纠正,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3.2 教育部门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监管 教育部门应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并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对那些没有幼儿户外活动场地,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小学化的幼儿园实施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改变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

3. 3 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使他们端正教育理念。

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应及早得到纠正 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已经引起国家政府的极大关注.2010年.教育部“国培计划——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办公室”首次探索性地将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纳入“国培计划”整体项目中.对全国优秀的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希望起到示范引领、促进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作用.让我们期待幼儿园教育正规化的春天即将来临。

第三篇:浅谈当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如何克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逐步意识到知识对于一个人未来生存的重要性。因此,现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重视。希望孩子快成才,早成才的迫切心理,促使他们将这种希翼转嫁到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甚至是学前教育。在这种心理促使下,他们在选择幼儿园时,有相当多的家长会选择一些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幼儿园。如

4、5岁教授幼儿算加减法,

5、6岁写汉字,背九九乘法口诀,入小学前能识上千个字。这样的幼儿园成为家长优先选择的对象。他们认为孩子的潜力大得很,只要教得会,何必要等待?教与不教就是不一样,孩子的的知识和技能大大超过了没有被训练的孩子。在幼儿园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也不得不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更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这种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日趋严重,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孩子就像被催熟的果子,提前开花,结果。令人担忧的事,这样的发展优势究竟能持续多久?催熟的孩子有多少后劲?

研究表明,急功近利的提前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至少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违背孩子发展规律的训练,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使孩子牺牲了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机会。据教育进展国际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却倒数第五,这世界第一的代价是每周比其他国家孩子多得多的时间在做数学题。在学校里,是以307分钟对217分钟,而在家里是以4个多小时对不到1小时,可以说儿童的计算能力是以牺牲其它方面的发展为代价而换取的。二是过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有些知识技能在孩子以后成熟到一定程度是在给予是轻而易举的事,刻意加速地发展,不恰当的拔高使孩子过早成熟,以幼儿的方式来塑造婴儿,以小学生的要求来规范幼儿,使发展的前一个阶段没有获得充实就产生跳跃,这种效应难以长久。因为许多行为只有经过一定的重复和积累,才能稳定在心理结构中。刻意加速发展,势必会导致基础不稳固,这一脆弱的基础对以后长远的发展没有足够的支持力,这种发展是没有后劲的,许多后来者居上的事实已经证明。三只训练者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孩子被压抑的兴趣和紧张焦虑的心情,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结果我们的“教”让孩子变得被动,让孩子变得“厌学”。所以当人们为这般教育的成果而欣喜和得意时,我们是否想到: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以情感、社会性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是以长远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

总之,这样一种以断送以后长远发展为代价的提前发展是不值得的。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纲要》)。《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奠基意味着和未来发展的关系。近几十年来的脑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也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事实,那就是早期经验与未来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切告诉我们,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为此,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急功近利的期望,幼儿园教育应着眼于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要特别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所以,面对家长的不正确地认识与要求,作为幼儿园不应处于一种被动盲从的地位,而应充分发挥我们在幼儿教育中的专业主导地位。因为作为幼儿园,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以及幼儿教师,专业的教育人员,我们的教育目光不能短浅,不能只看到现在,而更应着眼于儿童的未来。

明确了这一教育思路,那么在具体的实施中,怎样与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能主动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而不是盲从于家长不正确的选择?我认为,要想在育儿观念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共识,必须首先找准与家长合作的基点与分歧点。我们合作的基点是:我们与家长的教育初衷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孩子成材,但在具体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基于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充分发挥我们专业教育机构的权威性,带领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我园在此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做法:

第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同时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科学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做到与幼儿园一致,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也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

第二: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的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

第三:我们会不定期的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展开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大家各抒己见,沟通观点,能更好的达成教育的共识,同时也促使家长更加关注科学的教育观,理智地看待学前幼儿教育,并主动向幼儿园靠拢。

那么,我们不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否就意味着忽略知识技能的作用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知道,能力是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这里涉及到的是让孩子自己建构知识还是记忆模仿知识,是强调“会学”还是强调“学会”,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重新认识知识技能的内涵,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强调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强调幼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的变化,这就涉及到获取知识应定位于过程还是结果。如果定位于结果,我们就会预设一大堆有待孩子接受的知识点和有待训练的技能,并作为目标看重其达成与否。定位于过程,我们就会将这些知识仅仅作为载体,看重的是孩子如何思维的,是如何接受这些知识的,目的是启发孩子的智慧。具体地说,每个领域都会有一个与孩子智慧相关的核心要素,如健康:自我保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只有定位于过程体验的“教与学”,才能抓住这一核心要素,点燃起这一智慧的火花。例如,当我们定位于结果时,科学领域的学习,就会让孩子去记住某种现象的特定事或知识点(一大堆事务的名称和概念等),而定位于过程,就会抓住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核心要素,让孩子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实施中,不断探索和反复体验中去发现,至于从哪些实事中发现并不重要――过去我们总以为是我们教会了幼儿,因为幼儿能复述出我们要他记住的明称,可以重复出我们演示给他们的实验,却忽略了孩子根本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的知识迁移:定位于结果,我们就会在艺术领域的学习中教孩子一些特定的技能和技巧(用琴法、画技去模仿现成的作品)而定位于过程,则核心要素是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的热情,这些特定的技能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表现方法――过去我们很得意我们的孩子能逼真的模仿范画,为孩子画得非常像而高兴,却不曾认识为什么有的孩子一旦离开了范画,却什么也画不出来,他们仅仅眼中有画,而心中无画,定位于结果,社会领域的学习就应当直接训练孩子集体生活的规则(牢记各类常规、用纪律约束、以及能复述与同伴相处的原则)。定位于过程,则关键的要素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即让幼儿在与他人的自由交往中体验规则的公正与互惠,逐步摆脱自我中心――过去我们总是通过规则约束、通过教师的裁判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结果把孩子的口头规则和对权威的惧怕以及听话顺从当作良好品质;定位于结果,语言的学习就会灌输一定量的词汇和给予造句的训练,定位于过程则关键的要素是交流与表达,重要的是“激发表达的热情,创设交流的机会”――过去我们着重在专门的语言教学中重复故事、背诵儿歌、造句练习、却没有想到,实际上由而是在交往中自己获得语言,而不是别人教会他说话。

因此,要想扭转这种现象,既需要转变家长的观念,同时又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指导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够还原学前幼儿教育的本来面目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危害及解决策略

作为一位幼教工作者,我亲眼目睹了许多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情景:在设备简陋的教室里,几十个孩子挤在一起,老师在讲台上大声教着拼音和指导着写字,最后一排小孩几乎看不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看着这一幕,我就一阵阵地揪心,不禁由衷地发出感慨:转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那么,幼儿园“小学化”存在的因素是什么?幼儿园“小学化”有哪些危害?怎样才能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存在的因素

1、家长的观念错误。

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念,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错误地认为孩子越早点识字、学数学越好,因而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里多学点文化基础知识,多掌握一些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学习技能。他们对幼儿园的评价,也往往以幼儿会认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来作为标准。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给幼儿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很多幼儿园难以坚持正确的办园理念。这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幼儿园的功利思想严重。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不少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一切“向钱看”,为了自身的利益,宁愿放弃正确的办园理念,一味迎合家长的的需求,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开设拼音、识字、算术等小学课程,让幼儿拿出所谓的“学习成绩”来,向社会炫耀自己的“办园质量”,以便扩大影响,抢到更多的生源。

3、园长和教师队伍不够专业。

由于园长的不专业,在管理上就出现了偏差,用管理小学生的方法来管理幼儿,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造成幼儿园管理“小学化”。此外,幼儿园专业教师的短缺,加上教师自身学习机会少而无法提高专业知识,造成不少幼儿园教师不懂得幼儿的特点和教育规律,认为幼儿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于是便像教小学生那样给幼儿上文化课,甚至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教育“小学化”。

4、资金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

部分幼儿园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许多设备无法添置,幼儿活动的环境无法创设,很多适合幼儿的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把幼儿园继续办下去,就只能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而实行“小学化”的教育了。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诸多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严重地违背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自然就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危害。

1、由于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容易使大脑疲劳,造成神经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和表情呆板等。

2、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的学习能力,强迫他们像小学生那样学习文化知识,他们的智力水平跟不上就会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正如我看到的几位一年级学生,由于在“小学化”幼儿园三年时间里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写字、计算等作业,上了一年级不但学习成绩并不见得好,而且讨厌上语文课,畏惧上数学课,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

3、由于“小学化”的幼儿园课程设置不按照《规程》、《条例》规定执行,老师没有按照《纲要》要求来进行教育活动,使幼儿园大班、学前班都教一年级教材,造成幼儿阶段重复了三年教育,导致这些儿童在一年级时养成了不爱动脑、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三、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解决策略

1、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如组织亲子游戏活动,使家长在亲子互动游戏中感受到自己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分享孩子们的快乐,让他们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纠正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这样,他们就不会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的“小学化”教育了。

2、幼儿园要摒弃功利思想,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 各幼儿园要自觉遵循《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执行《幼儿园工作条例》,切实贯彻《纲要》精神,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宗旨,合理安排好幼儿每一日的活动,做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自由。要做到“三个为主”,即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各个活动环节要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和分散活动的交替。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结合。要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

同时,要合理安排幼儿园课程。课程设置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坚持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幼儿教育活动中应通过发挥游戏的作用来发展幼儿的体能、智能,平衡幼儿情绪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3、要想方设法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幼教队伍是否专业化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像我市许多民办幼儿园,本身就缺少专业教师,加上教师的流动性大,导致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无法提高,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指导教师学习教育法规,使每一位教师都熟知其内容,还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做到依法施教。

(2)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教师知道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小学教育,不能用教育小学生的方法来教育幼儿。要引导教师走出那种把教育活动搞得严肃、死板,束缚幼儿活动天性的误区,让教师懂得摆正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市尝试开展“基于博客的幼儿教育案例研究”,采用“集体备课——现场展示——专家点评——在线研讨”的模式,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以后可以多开展诸如此类的有实效的培训活动,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3)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因为教师只有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要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监管和指导。

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幼儿教育指导性文件的要求,通过督导检查,规范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保育行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教研部门要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活动观摩、案例研讨、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同时发挥示范园的引领作用,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更新观念,规范办园,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5、加大投入,优化办园条件。

要采取政府扶持和幼儿园自筹相结合的方法,投入资金配备专业的幼儿教具、玩具、活动场地、活动室、功能室等,给幼儿创造一个能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幼儿教育能真真正正地“幼儿化”而不是“小学化”。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幼儿园产生“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存在的危害,那么就必须纠正错误倾向,不能任其发展,让幼儿继续受到伤害。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对策,引领幼儿园走出“小学化”教育的误区,努力使幼儿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发展,并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第五篇: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北京市教委将成立市、区两级巡回检查组,检查全市各类幼儿园中是否存在教授小学内容,提前“抢跑”的情况。

一旦幼儿园内被查出存在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小学内容的情况,院长会受到严肃问责,相应幼儿园也将被降级。

措施

随机推门检查幼儿园

昨日,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下周起深入全市幼儿园,检查其日常教学中是否存在小学化情况,“成立市、区两级巡回检查组”,检查将持续至4月中旬,涉及全市公办园、部门或单位办园以及民办园。

在检查中,将采取随机推门的形式,检查幼儿园的日常保教管理工作,特别要严查的是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也就是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抢跑”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

据介绍,在2012年和2013年,市教委就曾专门下发文件,严禁各类幼儿园出现类似问题,“幼儿园应以培育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该负责人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应让孩子们在活动和游戏中感知规则,认识周围的世界。

而在本轮检查中,如发现有幼儿园存在“抢跑”问题,将严肃问责幼儿园的主要负责人,相关园也会被降级降类处理。

另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市教委多次强调,“幼升小”采取就近入学方式,严禁各小学采用入学面试等方法。

分析

“抢跑”易导致孩子厌学

昨日,一位公立园教师透露,确实存在大班学生家长退课,带着孩子报学前班以适应小学生活的情况出现。

幼儿园“小学化”的表现有哪些?据一业内人士介绍,这包括幼儿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室布置、评价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小学化,例如,有的幼儿园以课堂教学取代幼儿的游戏,把桌椅占满活动室,让课桌像小学一样摆放,导致幼儿园没有活动室。

接受“小学化”教学后,业内人士说,虽然很多孩子明明已认识许多汉字,会算20以内的加减法,但升入小学后,不到两个月就泄气,甚至有的一入学就厌学。

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有自身的阶段特点,不能跨越。为此,河南、江苏等地曾为科学保教,出台过针对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现象的“十不准”、“六不准”等文件要求。

但也有一名公办园职工昨日表示,现在有部分家长主动让孩子从幼儿园退园,转到社会上的学前班,以提前适应小学上学需求,“比如孩子在幼儿园会有两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但小学就没有。”

业内人士分析,家长的揠苗助长、小学的转嫁压力、幼儿园不务正业、社会急功近利等方面,都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幼儿园小学化的十大害处

其一,违背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这些年来,幼儿园孩子开始背书包像小学生一样上学。孩子三岁上幼儿园,还要我抱要我背,却还要背上书包,大字不识的孩子,书包里还有上十本像模像样的所谓幼儿课本,小儿郎缘何背起大书包?

其二,造成孩子从幼儿就开始厌学。家住江西省南昌市师大南路的江女士发现,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每天都会带作业回来,一写就是一两个小时,以前喜欢的玩具都不怎么摸了。“5岁就学会乘除法,比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以内加减法,每天放学后还要在家抄写一页汉字、两页英语单词„„孩子每天都喊累,最近不想去幼儿园了。”这并非是什么“神童”。事实上,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孩子,背起大书包,学着与年龄很不相称的艰涩知识。一位小学生家长非常后悔地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超前教育,双语、奥数样样齐全,上小学一年级时确实表现出色,但到三年级后,成绩便很一般了。”特别让他焦心的是,孩子已经出现厌学迹象了!

其三,夺去了幼儿们欢乐幸福的童年。回忆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幼儿园的情景,表情像个孩子:“那会儿阿姨带着我们坐在小凳子上念儿歌,到院子里玩‘丢手绢’,下雨了还能玩泥巴。”可是如今幼儿园的孩子变成了“大人”,不会唱儿歌玩游戏。升学“指挥棒”当头,由不得家长不急。

其四,刮起家长的盲目竞争歪风。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山东省菏泽市一位幼儿园园长说:“我们也知道小学化教育方式不对,但家长要求必须教识字、学拼音、学数学,否则就转园,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其五,挫伤孩子自尊心。“儿童如果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幼儿园园长郑润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30年了,深谙幼儿成长规律。该幼儿园的王玉廷老师说:“提前学习只能使孩子一时领先,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其六,造成小学学生成绩差异悬殊,无法教学。广州市某小学老师“大羽妈妈” 证实了这一点,她在博文《提前教育让小学老师苦不堪言》中说,在刚接手的班级中,全班30个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本孩子在幼儿园大班时便学过了。上课时,“早熟”的学生了无兴趣,不认真听讲,扰乱了上课气氛。“最难教的孩子不是上学前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而是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济南市公安局幼儿园教师牛箫楠说,孩子在0—6岁期间,并不适合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的经验,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在学龄前期不断灌输各种知识,很有可能让他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七,让孩子失去幸福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卢勤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把仙女和王子赶出孩子童年的社会,让他们从小就学算术和语文。早教如果没有正确的航向,将摧残孩子的童年。”她说:“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幸福感,长大后能创造幸福吗?”

其八,摧毁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郑润华引用教育家卢梭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她告诫家长:“孩子每一岁都有每一岁的意义,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每一项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时间逐步完成。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成长的马拉松长跑,才是成功的教育。是不是输在起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赢在终点。”奶奶咋孩子三岁是教1+2=3,孩子总是等于8,孩子根本无法接受,到一定年龄却自会了。“急功近利式的先行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只能在重复学习中占优势;而在游戏的自发学习中,在对环境探索的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智慧,具有持久学习的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爱华指出。

其九,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其十,刺激教育经济腐败。五花八门盗版教材、劣质教材和读物向幼儿倾售,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提高班神童班„„赚孩子们的钱。家长们盲目教育消费,不单是破财,更是伤害了孩子,使孩子未老先衰。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特别强调,“要防止小学化倾向。”据悉,教育部将成立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专业咨询和指导,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坚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禁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进行技能强化训练等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坚决抵制社会上以幼教为名进行的不科学甚至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上一篇:墙体砌筑冬季施工方案下一篇:浅谈中小企业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