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榆次区生态庄园经济的调查与分析

2022-09-11

1 榆次区基本情况

榆次区位于山西省中部的晋中盆地, 全区总面积1 328km2, 其中耕地48 667hm2, 林地13 333hm2, 荒山荒坡和宜林地14 667hm2。全区人口65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26万, 管辖10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 272个行政村、61个社区。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是晋中市委、政府所在地, 是太榆同城化核心圈。因此, 在榆次区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具有地位优势、地域优势、资源基础。

2 榆次区发展生态庄园经济背景及意义

2.1 发展生态庄园经济是加快我区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客观需要

当前, 适应榆太同城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已成为全区工作的重点。发展生态庄园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梯次向城市转移, 加快实现城镇化建设布局。

2.2 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是我区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 农民陆续由平房集中到楼房, 由农村走向城市, 导致大量房屋土地等资产闲置, 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新问题。在资源资产闲置的背景下, 榆次大量“四荒”资源,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开发, 一直处于浪费状态。据统计, 榆次因撤乡并镇、教育整合、产业转型等原因, 造成近20万m2乡村办公场所和校舍, 40余座砖窑闲置, 亟待寻找合适的开发利用模式。生态庄园经济的开发建设能引进资金和技术, 集闲散的“四荒”资源、房屋、水、电及劳动力等资源于一体, 使原有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转型跨越发展。

2.3 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是提高农民收入, 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当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农民单靠农业生产很难致富, 逐渐从农村走出去, 以工补农。由于精力有限, 大量土地存在疏于管理、经营效益较低、无序流转的情况。开发建设生态庄园经济, 广大农民可以通过“两权”折股或转移实现增收, 同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对提高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意义重大。

3 榆次区生态庄园经济的开发情况

为推动全区生态庄园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区委、区政府通过各部门全力配合、科学规划引导、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土地流转等措施, 使得全区生态庄园经济建设从无到有, 落地生根。目前建设总数已达160余处, 利用土地8 200hm2, 累计投入15亿元, 建成明乐庄园、老树天下谷庄园、丰润泽高科技生态园等“十大魅力生态庄园”, 按功能定位大致可分为五个类型:

一是观光休闲型。如晋中明乐农业生态庄园, 对废弃的旧砖厂进行投资利用, 以辽原马术俱乐部为依托, 建设了生态马场、生态餐厅、游乐园、百鸟园、垂钓池等休闲娱乐场所, 并在庄园内建设了高科技阴阳温室种植示范区、沼气生态环保工程。集自然风光、田园情趣、农家生活、生态环境为一体, 成为宜乡宜城的休闲度假好去处。金威生态园、九龙山庄和潇河人家等生态庄园都属于此类型。

二是科研教育型。如丰润泽现代科技农业园, 不仅建有集约种植、农业科研、科普展览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展示园区、高科技栽培示范区;而且建有无公害蔬果采摘区、丰泽湖、聚成谷、青少年国学教育基地及成人拓展训练基地等, 让游人在观赏现代科技农业、见识工厂化育苗、无土化栽培新型农业科技的同时, 熏陶于中国传统文化, 享乐于田园魅力。

三是市场开拓型。如华玉荣香椿生态庄园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以培育、研究香椿树为发展主体, 将香椿加工成香椿辣酱、香椿茶等系列产品, 注册“华玉荣”商标被认定为“山西省注明商标”, 是典型的集种植、科研、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

四是产业发展型。如圣农庄园以核桃种植和育苗为主;世纪丰元葡萄园以种植优质无公害葡萄为主, 建设了年出栏3万只商品兔的养殖场, 用粪便作原料配套建成了300m3的沼气池, 沼渣、沼液成为生产无公害葡萄的绿色有机肥, 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

五是综合经营型。如晋中老树天下谷生态庄园, 为了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 开设了吃农家饭、进采摘园、住窑洞房等休闲项目。还成立了农民合作社, 发展生态有机种植基地200hm2, 注册了“天下谷”和“老树净枣”两个品牌, 杂粮产品达到17个系列、42个单品, 以黑小米为原料酿造“天下谷”黑米酒。同时在知青文化上做文章, 开发了庄园附近被誉为“全国第一知青村”的村家山旅游专线, 形成了集农事体验、休闲娱乐、观光采摘、红色旅游、杂粮种植、加工销售多位一体的综合经营模式。

4 榆次区生态庄园经济的实施效果

榆次区生态庄园经济的发展呈现“老板进村、资本进村、产业进村”的局面, 不仅具有提供食品和原料的农业功能, 而且具有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综合功能, 实现了土地与资本的结合、农业与生态的结合、资源与产业的结合, 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效统一。

经济效益高。榆次区生态庄园大多建成为休闲度假和产业开发型庄园, 投资见效较快, 效益好。据统计, 2010年生态庄园始建初年累计实现收入1.56亿元, 其中养殖收入达8 700余万元, 观光旅游、干鲜果、蔬菜苗木等收入达到700万元以上。

社会效益好。一是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所依托的土地使用权在流转过程中, 遵循农民利益最大化原则, 采取以耕地农作物年均亩产量折价的办法确定补偿标准, 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二是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中创造了多种入股形式, 农户以土地流转、劳务输出、家禽入股、林权流转等各种形式入股, 实行区域化整体开发, 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生态效益显著。大多数生态庄园利用了“四荒”资源, 建在了荒山、荒沟、荒丘、荒滩, 进行大规模绿化造林和生态建设成为多数庄园的首要任务。初步统计, 全区160余处生态庄园累计造林已达3000hm2, 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16.7%, 随着生态庄园建设的不断推进, 绿化面积将不断增加, 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5 生态庄园发展存在的难题及建议

一是土地流转问题。发展生态庄园, 涉及耕地、林地、“四荒”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流转问题。依法规范用益物权是有效推进生态庄园发展的必要条件, 若流转不规范, 对农民权益考虑不充分, 必然给生态庄园发展留下致命隐患。

流转用益物权要坚持平等协商、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 耕地和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均不得超出承包剩余期限, 耕地承包期为30年, 林地承包期为30~70年。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要根据当地实际, 采取转包、出租、互换和转让等方式, 签定规范的流转合同, 足额补偿农民土地流转费用, 保证农民权益不受损害。对宜林“四荒”地使用权的承包和流转要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农民意愿和中央林改要求进行。

二是建设规划问题。榆次区的生态庄园建设基本上是自发形成的, 是庄园业主自我选择的结果, 在整体布局、经营规模、内容、管理等方面需要进行科学研究, 加以调整和完善。

庄园经济的发展必须注重长远, 一定要避免建设与投资的盲目性;要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特色;应提高文化品位, 加强对绿色产品的认证程度;要注重整体档次、经营管理、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是融资贷款较难问题。目前, 庄园业主大部分资金是过去积累的自有资金, 随着生态庄园规模的不断扩大, 自有资金将不能满足所需, 必须为其注入新的资金。

需要在政策上, 相关法规基础上, 及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从服务庄园经济发展的目的出发, 制定可操作的土地利用政策,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政府出面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证、农村房屋等抵押贷款担保制度, 解决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

摘要:近年来, 随着榆次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生态庄园经济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也存在不少问题。要使生态庄园经济健康、稳步地发展, 必须对其发展情况、效果、问题等有充分的认识, 因地制宜与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 强化政府管理、解决用地、规划、投资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生态,庄园经济,类型,效果

上一篇:构建三位一体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下一篇:新零售背景下秦皇岛快速消费品供应链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