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南江县黄羊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2024-05-01

巴中市南江县黄羊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精选4篇)

篇1:巴中市南江县黄羊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巴中市南江县黄羊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全县南江黄羊饲养量达70.3万只,出栏36.7万只,实现产值9175万元,人均养羊收入173元;全县建成万羊乡26个、千羊村187个;发展年饲养南江黄羊50只以上的大户5296户,100只以上的526户,1000只以上的15户。今年1-8月,南江黄羊饲养量达79.8万只,预计年底将突破100万只,产值超过1亿元,人均养羊收入达200元以上。南江黄羊已逐渐发展成为南江县域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及全国各地农民发家致富的优势项目。自“九五”以来,全县有1.52万户农户靠养羊实现脱贫致富。迄今为止,南江黄羊已发展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900多万农户累计推广近亿只,累创社会经济效益200多亿元。

1、理顺了发展思路。县委、政府明确了“创新一个机制,加快三个转变,推行五项改革,落实五项措施,达到三靠要求,实现第一目标”的“135531”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思路。“创新一个机制”,即政府引导、项目扶持、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大户促动、农户联动、市场拉动的新机制;“加快三个转变”,即传统饲养向科技饲养转变、黄羊数量型向黄羊质量型转变、黄羊市场流通向产品精深加工转变;“推行五项改革”,即改善羊群结构、改进饲养方法、改变经营机制、改良繁育体系、改革发展体制;“落实五抓措施”,即抓良繁提高品质、抓大户扩大规模、抓龙头连接市场、抓加工提高效益、抓品牌增强支撑力;达到“三靠要求”,即靠养羊跨越发展、靠养羊富民裕县、靠养羊全国扬名;“实现天下第一目标”,即把南江黄羊打造成天下第一羊。

2、明确了发展目标。县委、县政府结合南江实际,制发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南江黄羊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南江黄羊发展目标督查考核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快南江黄羊发展的文件,科学制定了建设畜牧大县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奋斗目标。一是近期目标:“打基础”,实施“22111”工程,即20培育2万户养羊大户,培训2万名养羊明白人,种植10万亩优质牧草,建设10个人工授精站,年饲养黄羊100万只,为南江黄羊产业化打好牢实的基础。二是中期目标:“上规模”,到,南江黄羊饲养量达200万只,养羊产值达到3亿元,人均养羊收入达到600元,基本实现保种选育、扩繁防病、加工销售一体化。三是远期目标:“产业化”,到,南江黄羊饲养量达300万只,养羊产值5亿元,人均羊业收入800元,全面实现南江黄羊产业化目标。

3、创新了发展机制。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粮草轮作、果(药)草间作、牧草套作等方式,解决饲草问题;实现了牧养向圈养转变;健全了“信贷投入、项目投入、招商引资、激活民资、试行保险、以奖代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超常举措,重奖养羊大户、业绩突出的党政干部和科技人员,对养羊工作无起色、工作不落实的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交流任职。

4、增加了综合效益。通过黄羊产业的规模发展,涌现出了一批黄羊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园场和黄羊“经纪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随着南江黄羊品牌知名度的进一步提高,南江黄羊的销售价格逐步上扬,养羊大户收入明显增加,上半年养羊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2元;通过各级干部挂联帮扶和投资入投黄羊产业发展,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主要措施

1、转变观念,完善思路。理念决定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决策决定方向。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南江黄羊发展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作为县域经济的骨干项目,作为财政增收的.基础财源,作为开发农村资源的先导产业,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全县进一步完善了“135531”思路,即创新一个机制、加快三个转变、推行五项改革、落实五抓措施、达到三靠要求、打造“天下第一羊”的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思路。“创新一个机制”,即政府引导、项目扶持、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大户促动、农户联办、市场拉动的新机制;“加快三个转变”,即传统饲养向科技饲养转变、黄羊数量型向黄羊质量型转变、黄羊市场流通向产品精深加工转变;“推行五项改革”,即改善羊群结构、改进饲养方法、改变经营机制、改良繁育体系、改革发展体制;“落实五抓措施”,即抓良繁提高品质、抓大户扩大规模、抓龙头连接市场、抓加工提高效益、抓品牌增强支撑力;“达到三靠要求”,即靠养羊跨越发展、靠养羊富民裕县、靠养羊全国扬名;“打造天下第一羊”,即南江黄羊打造成“天下第一羊”。

2、创新机制,加快发展。围绕建设“畜牧大县”目标,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用新机制和新举措促进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一是创新养殖模式。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粮草轮作、果(药)草间作、优质牧草套作、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等,解决扩量饲草问题,促进牧养向圈养转变、零星饲养向集中饲养转变、粗放饲养向专业饲养转变,做到散户饲养与规模饲养相结合、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创建相结合、初级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加快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进程。二是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健全“信贷投入、项目投入、招商引资、激活民资、探索保险、以奖代补”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切实解决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的投入问题.①利用国家“863”科研项目投入解决保种选育问题;②利用秸秆综合处理、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北草项目等解决饲草问题;③利用优惠激励政策加速扩繁增加总量;④利用财政扶持项目健全疫病防治体系;⑤利用招商引资建设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创新科研机制。加强与四川省农科院、西北农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西北农大、南京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实施了国家“863”计划“南江黄羊新品系选育研究”课题,争取了国家“863”计划“中国传统及特色食品和畜牧产品生产技术与产品开发”项目。四是创新激励机制。采取超常举措,重奖养羊50只以上养殖大户,重奖对种草养羊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社干部和县级相关部门及挂联领导。目前,全县干部群众养羊积极性空前高涨。

3、搞好示范,重点突破。县委、县政府采取帮助投入、技术指导、抓点示范的办法,集中建设一批基地、培植一批典型,带动了黄羊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建设基地。按照“政府引导、业主经营、项目扶持、科技支撑”的思路,坚持“园区+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建好“863”科技示范园,涌现出字库、黄梁、灌坝、硝洞、水田坪、白岩、庙梁村等28个标准养殖示范小区,建成冉家坝、石矿坝、熊家坝等养殖黄羊1000只以上的“千羊场”15个。二是培育龙头。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放手发展、积极引导,提高素质、大力扶持”的思路,积极组织农民、鼓励畜牧大户、技术能人牵头创建南江黄羊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园场等黄羊产业发展带动主体,与四川省格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组建四川格瑞南江黄羊有限公司,从事南江黄羊加工,着力培育龙头食品企业,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帮扶带动。组织动员副科级以上实职干部、下派驻村干部、畜牧系统干部职工,采取以羊还羊、入股养羊等方式,带头或带动发展南江黄羊。四是优化服务。建立健全“六大体系”,即黄羊繁育体系、饲草加工体系、羊产品精深加工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营销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进程。同时,县委、县政府拟定今年10月举办“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暨中国・南江黄羊美食节”, 同时与省畜牧食品局联合在南江举办“四川省第二届山羊节”,以时尚消费为切入点,以节树形象,以节促增收,以节促发展。

4、加强领导,确保实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南江黄羊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县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的组织领导。坚持“四个逗硬落实”,确保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大见成效:一是逗硬落实县级领导包片、分管领导定线、部门领导定点、下派干部包村(社)、党委书记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的领导责任体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干部层层抓、驻村干部天天抓的黄羊产业化发展工作格局。二是逗硬落实了相关部门、人员在技术推广、品种培育、资金扶持、疫病防治、品牌保护等方面的职责,全面提高黄羊养殖、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服务水平。三是逗硬单项和综合考评内容,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村社和农户,着力构建“重点突出、导向正确、指标量化、奖惩分明”的目标考评机制,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奖惩分明、鼓励实干的良好局面。四是逗硬落实“六员”负责制,即总指挥员、总技术员、总推广员、总巡视员、总督查员、总宣传员,形成了南江黄羊发展组织领导、课题研究、工作巡视、督促检查、宣传发动于一体的责任体系,促进了南江黄羊产业发展的整体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从总体上来讲,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形势喜人的强劲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个别乡镇领导以环境不适宜、条件不具备等为借口,等待观望,宣传发动不深入,致使部份农户心存顾虑,行动迟缓,走村串户多、发动群众少,口号提得多、研究问题少,安排布置多、工作实效少。二是挂联帮扶不够到位。个别挂联部门工作不到位、帮扶不落实,未做具体工作,群众反映较差,基层有意见。个别下派驻村干部工作漂浮。三是投入机制不够健全。个别乡镇信用社对支持黄羊发展理解不透、贯彻较差。贷款额度小、投放条件高,难以适应发展需求;个别乡镇工作无计划,手头无措施,胸中无大志,大包大揽,包打包唱,未能充分调动农户自我投入积极性。四是发展速度不够均衡。少数地方以点带面,不同程度出现了有圈无羊、有羊无圈、有草无羊、有羊无草等现象。五是综合管理不够配套。个别地方黄羊专业协会运作不规范,功能不健全,工作不到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信贷支持、饲草管护、技术服务、疫病防治、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品加工滞后,龙头企业带动乏力,市场发育缓慢,制约着黄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做大黄羊产业,努力实现黄羊产业化发展目标。

1、认识再提高。实践证明,没有特色支柱产业,结构调整就难以纵深推进,农民收入就难以稳定增长,社会经济就难以跨越发展,我们要顺应市场潮流、立足长远发展、放眼全球竞争,进一步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发挥优势、排难攻坚,奋力加快黄羊产业发展。一要看到产业化发展的优越性。我县发展南江黄羊基础好,农户养殖习惯普遍形成,养殖技术基本掌握,全县草场资源广阔,饲草资源丰富,发展南江黄羊是开发利用农村技术资源、牧草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先导产业,是开发农村资源的“转化器”。二要看到产业发展的艰巨性。南江黄羊养殖规模不大,总量不足,农民人均饲养量还不到1.5只,要达到人均黄羊2只的目标,压力十分巨大。羊肉干、羊肉松、羊肉酱等系列制品生产成本高、规模上不去、包装品位低,没有拳头产品、没有知名品牌、没有主导市场,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任重而道远。三要看到产业发展的复杂性。产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资金筹集、土地利用、宣传引导、示点示范、跟踪服务、精深加工、拓展市场等错综复杂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面对和切实解决。

2、发展步伐再加快。一要示范引导促发展。巩固提升关田、元潭、北极、元顶子等羊场的建设规模和质量,加快寨坡、桃园、石矿、大坝等规模羊场的建设进度,突出抓好适度规模、集中连片、标准优质的示范小区建设。切实抓好沙高线、元台线、双江线、野正线等种草养羊示范线建设。迅速建好未完工羊场,上齐羊只,消除空圈。重点抓好赤溪庙梁、活水、空山、大垭万亩果药牧发展标准化示范圈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丰富扶贫新村建设内涵。二要粮草先行促发展。抓好牧草管护、青干草晒制、秸秆收贮和机具购置,青贮池建设工作,依托县草业开发公司搞好草料加工,确保全县以玉米秸秆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抓好秋季种草.抓住秋播秋种关键时节,迅速落实土地、资源、技术和人力、物力,实现秋季种植优质牧草5万亩以上。抓好越冬管理。集中开展以草料供给、疫病防治、保温保育为重点的黄羊越冬饲养管理月活动,确保黄羊安全越冬。三要依靠科技促发展。依托南江黄羊国家863项目,建立基因库、培育新品系、保护核心群,积极建设南江黄羊扩繁场,进一步健全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提升黄羊品种质量。把技术人员培训作为日常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采取技术人员培训与养羊大户示范帮扶相结合,抽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各乡镇基层干部、养羊大户进行专门培训,确保常用养羊技术和生产标准的普及和推广。全面落实各级政府负总责的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做到“头头注射、只只免疫”,羊痘、口蹄疫、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重大疫病免疫率要达到100,为养羊户解除后顾之忧,为畜牧业健康发展。

3、发展机制再创新。按照“农户投入为主、信贷扶持为辅、政府以奖代补”的原则,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项目,重点争取南江黄羊产业发展、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及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等项目;大力招商引资,积极促成与格瑞集团的合作项目开工建设,搞好南江黄羊食品加工;增大部门投入,捆绑涉农项目资金,坚持重点资金重点使用,集中搞好“百十”工程规划村建设;加大信贷扶持,简化承贷手续,增加信贷总额,积极支持养羊大户发展;激活民间资金,采取干部和群众联合、群众与群众联合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养羊积极性。二要创新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饲草加工体系、精深加工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六大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龙头食品企业、龙头药品企业、龙头服务企业、龙头出口企业、龙头餐饮企业、龙头科研场站”六大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三要创新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畜牧产业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南江黄羊专业协会职能,提升羊业发展组织化程度,规范生产、市场营销行为,降低市场风险,增加农户收入;切实办好“中国・四川南江黄羊养食节”,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以节扬名,以节促收;整顿和规范黄羊生产发展要素市场,打击倒卖种羊等破坏南江黄羊发展不法行为,为南江黄羊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篇2:巴中市南江县黄羊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核桃产业化发展现状

南江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现有核桃宜林地60余万亩,90以上属土地肥沃的核桃丰产区。已培植500-2000亩规模不等的核桃丰产示范园(片)45个,年产量10万公斤以上的核桃乡5个,年产量万斤以上的核桃社31个,年产量超千斤的核桃大户2000多户。目前,核桃总规模达17万亩,520万株,核桃产量350万公斤,实现产值近3500万元,林农核桃单项收入户均400元以上。建立了一支以200多名科技人员为主的核桃科技服务队伍,培育了核桃产业化发展的各类龙头企业8个,主导产品“米仓山牌核桃”、“米仓山牌核桃仁”双双荣获国家AA级绿色食品标志认证。

二、核桃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政策保障。县委、政府把核桃产业化发展作为三大绿色产业之一来抓,成立核桃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核桃产业发展中心和核桃科研所,实行核桃产业化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核桃生产的自然条件、种植基础和技术要求,反复分析论证,科学规划了9条万亩核桃长廊,总规模达21.3万亩,覆盖全县33个核桃生产基地乡镇,190个村,38000多户。把核桃发展目标分年度下达到乡镇,落实到农户。县人大颁布了《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管理办法》,县府制定了《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全县各级都把核桃产业化发展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规划,一届接着一届抓落实。

(二)科技支撑,夯实基础。全县形成了背靠四川农大、省林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服务体系,省林科院原院长杨西岳、川农大原副院长肖千文等专家常年在南江指导核桃科研和生产。全县有200多名科技人员从事核桃育苗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核桃低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制了国内领先水平的“核桃灭虫灵”。在上两乡桂花园建立了四川省唯一的优质核桃采穗圃100亩,在赶场西坝村、流坝金台村等地建立了优质核桃繁育基地450亩,年出圃优良嫁接苗300多万株,在桥亭乡建立核桃原生资源保护区1000亩,核桃科技示范园区占核桃栽植面积的50以上。从新疆、云南、山东等地引进12个优良早实核桃品种,开展四川“十五”重点科技攻关,现已进入田间对比试验阶段。2003年核桃嫁接成活率达70以上,核桃普防面达60,重点村社防治面达100,全年防治丰产核桃树28万株,较2002年增产20,科技贡献值达2000多万元。

(三)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坚持以业主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业主开发。依托退耕还林发展核桃,退耕还林政策由农户享受,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将农户分散的坡耕地集中起来实行业主开发。杨坝林业站与新民乡硝洞村31户村民签订联合经营协议,兴办核桃丰产园679亩,8年后进入盛产期,年产值可达109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赶场林业站在桥亭乡龙门村建立了1139亩核桃栽培基地,采取地上栽核桃,树下种植优质牧草,地边栽植金银花的复合型开发模式。上两林业站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在溪口村至姜家湾一带采取业主开发的方式,营造核桃丰产园3000亩,农户享受退耕还林政策,产品利润4:6分成,效益明显。二是大户带动。培植大户,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和优化组合。通过支持发展,全县干果年产量超千斤的大户有2000余户。桃园镇岩房村三社21户有18户年产核桃上千斤,熊昌富今年可收核桃5000公斤,产值3万多元。红星乡黄柏垭村万尚礼,共栽植核桃3200株,2003年产核桃7500公斤,产值4.5万元,今年可超过2003年产量。三是企业参与。企业积极参与,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经济效益更加突出。南江县林产品公司投资100万元,在大河镇建立了1500亩核桃基地,农户享受退耕还林政策,待有产出收益后,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产品,实现了农户、企业双赢,每亩土地可增收1000元。四是股份合作。实行资金共投,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多元化股份合作制,根据投资多少确定股份和享受收益。基层林业站和农户之间,农户相互之间实行股份合作的办法较多,不仅可以实现规模经营,而且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五是个体承包。核桃的产业化发展群众是基础,全民参与是关键。四年来,全县通过退耕还林,与3.5万户农户签订了个体承包合同,共新植核桃12万亩400余万株。

(四)把握重点,优化环境。坚持政策导向,强化宣传,形成全县上下狠抓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浓厚氛围。坚持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种苗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户和专业村,抓点示范。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种子供应,统一组织育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疫检验,统一苗木销售。实行种苗质量承诺制、终身负责制和“三包”责任制,即数量不够包补,不合格苗包换,核桃实生苗包调。夯实了基础,确保了工程质量。

(五)狠抓品牌,提高效益。抓好产品加工,主导产品“米仓山牌核桃”、“米仓山牌核桃仁”荣获2002年西博会优质农产品称号后,又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龙头加工企业巴山山核桃公司2004年可实现营销量150吨,产值150万元,利润15万元,创税金5万元。全县现有核桃营销企业巴山山核桃公司、县土产公司、县供销社等三家股份制企业,营销、贩运大户102家。2002年,核桃产量352万公斤,县内销售和县外销售相结合,产品直销广元、成都、重庆、深圳、上海等地。2004年3月在日本东京福冈举办的国际食品和饮料展及中日

绿色食品洽谈会上,“米仓山牌”产品深受日本客商及消费者好评,认为“南江核桃品种优良,核仁饱满,壳薄体大,香脆可口,营养丰富”,产品即将打入日本市场。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使农民可直接增加收益2450万元,林农户平增收820元,人均增收210元。同时核桃产业化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使全县人均增收70元以上。

三、核桃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滞后。个别地方没有把核桃生产作为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骨干产业来抓。突出表现在宣传不到位,只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远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重建轻管,没有把核桃当作庄稼务,核桃成活率、保存率、丰产率、结实率偏低。管护措施不到位,苗木毁损严重。

二是投入不足。核桃生产依靠退耕还林项目调剂,农户自主投入意识淡薄,特别是后期投入严重不足,核桃基地建设局面难以打开。核桃生产的经营管理仍然停留在粗放经营水平上,不利全县核桃产业化发展。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因灾造成苗木损失,加大了补植补播费用。

三是龙头企业培育迟缓。核桃营销市场有待规范,没有龙头精深加工企业,商品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需要培育一个能够带动基地发展的龙头精深加工企业。

四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核桃产业化发展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而现有的科技人员仅以林业部门为主的200多名林业员,个别人员知识老化,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化发展。

四、核桃产业化发展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确保认识到位。立足县情,狠抓核桃产业化发展是加快南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现实选择。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具体人员全力抓,宣传要到村到户,确保干部群众认识到位。

(二)创新机制,优化环境,确保措施到位。一是抓好核桃产业化发展的基地建设。搞活土地流转,采取“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抓好基地建设。二是抓好投入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企业和农户投入的积极性。三是完善管护责任制,彻底转变重建轻管的局面。四是创新加工营销机制,严格国家有机食品标准生产加工,规范营销市场。

篇3:巴中市南江县黄羊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南江黄羊是四川铜羊与含努比羊基因的杂种公羊, 再与当地母山羊及引入的金堂黑母羊进行复杂杂交育成, 经过30多年的选育形成的我国首个肉用型山羊品种, 产于四川省南江县, 1998年被农业部批准正式命名[1]。南江黄羊具有适应范围广、耐粗饲、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板皮品质优、繁殖力高、哺育率高, 改良其它山羊效果显著等优良特性。我国山羊生产正在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科学地应用好南江黄羊这个新品种, 有助于提高山羊良种化的程度和肉山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获得更大的养羊生态环境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

福建省清流县地处福建省西部, 武夷山南侧, 全县土地总面积1825万平方公里, 竹林地、疏林地及草山草坡31.2万亩,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牧草资源丰富, 是发展山羊产业的理想场所。近年来, 在省、市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把发展南江黄羊产业作为农业三大基地之一来抓, 努力打造全省最大的南江黄羊养殖基地。目前全县南江黄羊种母羊数量达4.2万只, 种公羊1220只, 年饲养黄羊超过12万只, 2010年“青流牌”清流黄羊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2]。肉羊产业已成为该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随着清流南江黄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不断出现了一些制约因素, 影响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建立科学的健康养殖模式和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不但有助于清流县南江黄羊产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而且有利于提升当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清流南江黄羊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繁育体系不健全, 种羊良莠不齐

养羊户大部分为自繁自养, 没有建立一套良种繁育的标准化体系, 缺少选种标准, 而且黄羊良种的引进、选育过程也过度依赖于养殖户的自身经验;引种中缺乏种羊的有关种用信息, 种羊引入后无进一步的选种选配工作;在黄羊调种过程中没有做好疫病的检验检疫工作, 把源地的一些疫病引入本地, 从而引发疫病传播。总而言之, 种公羊的选育和使用方面仍处于粗放型阶段, 普通公羊和劣质公羊作为种用, 影响了整个羊群的后代;近亲繁殖、品种退化现象也较为严重;种羊在一个羊群使用期满就淘汰, 造成资源浪费。

2.2 饲养方式较为落后

大多养殖户对种草养羊的观念守旧, 种草养羊尚未完全得到重视, 羊群基本上是靠山吃山, 饲草供应不能保证, 营养需求得不到均衡供应;种公羊、母羊怀孕后期至哺乳初期, 羔羊进补期, 以及商品肉羊的育肥期, 未能及时地实施合理补饲, 导致种羊繁殖力下降, 羔羊成活率低, 肉羊出栏量不高, 羊肉品质和风味特点不能充分发挥, 影响了商品价值, 这些因素致使养殖户的养殖观念落后, 接受新的饲养方式较慢。

2.3 疫病防控不强, 健康养殖受限

多数养殖户轻防疫、重治疗的理念根深蒂固, 疫病预防意识淡薄, 实行的免疫程序缺乏科学合理性;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不注重环境卫生管理, 防疫消毒方面主观随意性大, 虽然意识到黄羊养殖需要防疫和驱虫, 但没有一套可操作的规范和标准;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薄弱, 羊口疮、胸膜肺炎等疾病在一些羊场时有发生等。

2.4 冬季饲草缺乏, 越冬困难

由于冬季人工牧草地和有价值的草山草坡地缺乏, 放牧以林地为主, 主要采食阔叶树的叶片和枝条, 由于长期放牧地上部基本吃光, 能够采食的枝叶也越来越少, 放牧黄羊为了吃饱不得不跑越来越长的路, 消耗大量体能, 如果遇到连续下雨天, 不能放牧时, 羊只能挨饿。以上种种原因导致黄羊冬季营养不足、羊只消瘦、抵抗力下降、繁殖力降低、越冬成活率低。

2.5 林副业与羊争地, 适宜草地越来越少

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原有交通条件便利、水土条件较好的可用于放牧的草山草坡越来越多地被开垦种茶、种果树、造林等。放牧草地不断减少, 致使羊群不断向深山转移, 养羊不断边缘化, 草地载畜量逐渐减少, 生态环境受到威胁。为防止羊群放牧对果树、幼林地的破坏需要建设防护设施等诸多因素, 使得养殖成本的不断提高直接影响了养羊的经济效益。

2.6 销售体系松散, 产销结合不紧

由于黄羊饲养方式以专业户养殖为主要模式, 地点分散, 专业户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交流信息不够通畅, 销售体系松散, 虽然成立了清流黄羊发展协会, 但运作起来达不到预期效果。“清流黄羊网”不能及时准确地反应出黄羊存栏量、出栏状况、种羊供求关系、肉羊供求关系、养殖发展趋势、肉羊市场需求潜力, 以及疫病动态, 养殖技术交流等主要信息, 导致养羊户担心销路而不能放心养殖。原有的羊肉加工企业规模偏小, 厂房和设备相对简陋,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7 羊粪初级利用, 经济价值不高

大量的羊粪廉价出售给外地, 少部分粗放地作为农肥使用, 不但羊粪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 而且有些病虫害也随着羊粪的流动而不断散布, 对农作物生长和畜牧业的养殖带来一定的危害, 对生态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羊粪利用价值不高。

3 发展黄羊产业的措施

3.1 建立繁育体系, 满足优良品种需求

由黄羊养殖龙头企业组织实施, 建立种羊繁育核心群, 对种羊进行不断的选育提高, 防止性能退化, 尽快提高羊群整体质量。种羊场要保持合理的种群结构, 加强种羊系统的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配制度, 避免不完全随机交配, 降低群体近交系数的增量, 制定合理的种羊标准, 以及淘汰指标。种公羊由育种中心统一选育, 集中饲养管理, 在各个黄羊养殖场有计划地供应和轮换使用, 保证种公羊的优良品质和性能, 又避免近亲繁殖。

3.2 完善疫病防控体系, 建立健康养殖模式

认真开展清流南江黄羊流行病学调查, 针对影响黄羊健康养殖的主要疫病, 通过实验室与临床相结合进行诊断和治疗, 重点抓好疫病防控工作, 制定一套适应清流南江黄羊健康养殖的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清流南江黄羊的品种特性, 制定一套包括公羊、母羊、羔羊以及肉羊的饲养管理技术标准, 分别在公羊配种期、母羊怀孕期和哺乳期进行补饲的饲养管理方法[3,4]。

3.3 提高种草养羊的认识

要正确引导养羊户转变旧的传统养殖观念, 树立种草养羊的思想, 帮助农民正确认识健康养羊不仅能够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 而且对恢复林草植被、建设生态农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指导农户掌握种草及草产品加工利用技术和清流南江黄羊饲养管理的一些基本技术, 使养羊户真正认识到种草养羊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

3.4 采取多种途径, 满足冬季牧草

3.4.1 种植牧草

按羊群需求和放牧山地载畜量, 一方面种植合理面积夏季高产优质牧草品种, 如大力士、杂交狼尾草以及墨西哥玉米等, 另一方面种植冬季牧草如黑麦草等, 作为冬季羊群青草的补饲。

3.4.2 饲料青贮

用夏季高产优质牧草如杂交狼尾草、大力士、墨西哥玉米等作为原料, 秋季适时青贮, 在冬季缺草季节用于羊群补饲。饲料的青贮要掌握好温度、含水量、含糖量等[5]。在青贮过程中要注意缩短铡装时间[6], 减少氧化产热程度, 要切短秸秆、重踩重压。

3.4.3 晒制干草

将优质高产夏季牧草在质量和产量最适宜的时期刈割, 经自然或人工干燥调制成能长期保存的饲草。干草要封密保存, 防止返潮霉烂, 用于冬季补饲, 缓解由于牧草生长季节不平衡而造成的养殖不稳定。

3.4.4 农作物秸秆利用

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 也是十分宝贵的生物资源, 主要有红薯藤、豆秸秆和花生秸秆等。秸秆经氨化处理后, 能够提高粗蛋白和有机物的消化率, 农作物秸秆可以直接喂养, 也可以粉碎成草糠, 作为羊的辅助饲料, 农作物的保存也要防止在冬、春两季返潮霉烂。

3.5 建设改良放牧草地, 促进持续发展

选择水土条件好、坡度较缓的草山草坡建设人工草地, 在坡度较大的山地进行草地改良, 逐步提高单位面积的载畜量, 实施划区轮牧放牧羊群, 合理安排放牧区和放牧时间, 提高牧草生物产量, 保护山地草皮, 防止水土流失, 在保证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有计划地扩大养殖量, 稳定协调地发展黄羊养殖业。

3.6 建立销售体系, 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建立以龙头企业牵头, 整合养殖大户, 结合全体养殖户形成合作紧密、结合一体、运作协调以及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网络体系。制定出栏肉羊标准, 协调销售价格, 平衡市场供求, 提升黄羊协会职能。充分发挥其辅助功能, 进一步完善“清流黄羊网”, 拓宽信息资源, 加快信息更新。积极开展清流南江黄羊宣传报道, 提升清流南江黄羊的品牌价值和社会认知度。建设规模的先进设备产品加工厂, 生产系列高品质、独具风味的羊肉食品, 满足社会需求, 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3.7 利用羊粪资源, 提高产量和品质

按照现有羊粪的总量以及发展趋势, 建立相应规模的以羊粪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生产加工厂。通过对羊粪的化验分析, 建立一套包括微生物菌剂的筛选与制作, 通过对羊粪有机肥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腐熟的制定和产品的分析化验与质量评价, 生产出达到国家商品有机肥标准的羊粪有机肥, 并逐步生产出系列产品, 包括花肥和烟肥、茶肥等经济作物肥料, 取得高效利用。将羊粪加工成全价有机肥料, 提高茶叶产量, 改善茶叶的品质。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品质茶叶, 充分发挥出原有资源的巨大潜力, 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维春.南江黄羊养殖与杂草利用[M].金盾出版社, 2003, 1.

[2]清流黄羊网[EB].http://www.qlx-hyw.com/index.asp.

[3]杨国锋, 邰建辉.种草养羊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08:111-112.

[4]黄文东, 彭庆富, 王定科, 等.南江黄羊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J].畜牧科技, 2009 (3) :29-30.

[5]欧阳叙向, 符自葵, 谭胜国.南江黄羊育成羊补饲效果试验[J].湖南畜牧兽医, 2004 (2) :7-8.

篇4:巴中市南江县黄羊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2014年7月, 我镇某养羊养殖户从龙岩白沙购买南江黄羊45只, 饲养2个月后发现部分山羊出现精神萎靡, 采食量减少甚至个别废绝, 5只出现症状后3~5 d内死亡。现将一例羊肝片形吸虫病的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我镇某养羊户2014年5月从白沙购进45只南江黄羊, 饲养到2个月后大多数山羊逐渐出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的现象, 3只羊出现瘤胃臌气, 排红色尿液, 身体消瘦、贫血, 3~5 d后相继出现羊死亡现象。尤其是2月龄以内的羔羊发病较重, 2个月内共死亡5只, 均为羔羊。发病初期畜主以为是胃肠炎, 用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后无效。

2 临床症状

经临床检查, 整个羊群膘情较差, 消瘦, 并可见突出的肋骨, 眼睑、颔下、胸部及腹底部水肿, 被毛粗乱。病羊体温38.2~42.1℃, 呼吸急促, 脉搏加快, 95次/min。结膜苍白, 黄疸、贫血。精神沉郁, 不愿行走, 不吃少吃, 反刍停止, 胃肠蠕动音微弱甚至消失。精神沉郁, 偶见腹泻, 肝区无压痛, 叩诊时, 半浊音区扩大。翻开眼睑见可视黏膜极度苍白、部分患羊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反复出现瘤胃臌气和前胃迟缓, 排出的稀粪呈黑褐色, 带有少量血丝。3只濒临死亡的羔羊, 体温37.2~37.5℃, 严重消瘦、腹泻。

3 剖检变化

共剖检5只羊, 其中3只濒死羔羊, 2只病重青年羊, 均可见腹膜炎、腹水增多, 其中有3只可见腹腔内大量出血。肝浆膜有少量纤维素沉积, 肝脏肿大硬化、有的萎缩变软, 呈灰暗色, 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呈绳索样突出于肝脏表面, 其中有长达2~5 mm的暗红色虫道。挤压切面有污黄色的黏稠液体流出, 液体中混杂有幼体。肝脏的较大管腔内也有数量不等的虫体堆积。胆管扩大, 充满灰褐色的胆汁和虫体。剖开胆管和胆囊看见肝片吸虫虫体, 胆管壁发炎并有磷酸钙等盐类沉积。在肠系膜上可见有胶冻样水肿。

4 实验室检查

4.1 寄生虫学检查

采用沉淀法进行粪便虫卵检查。随机采集5只羊的新鲜粪便各5 g捣碎, 置玻璃杯内, 加清水15 m L, 用玻璃棒搅拌成均匀浑浊液, 用40~60孔铜筛滤去大块物资后, 静置20 min, 倒掉上清液, 再加清水搅匀, 再沉淀, 如此反复操作2~3次, 至上清液清亮为止。最后倾倒掉大部分上清液, 将沉渣涂于载玻片上, 加盖玻片镜检, 发现黄色呈长卵圆形的虫卵。卵前端较窄, 后端较钝, 一端有卵盖。经比对, 确认为肝片吸虫卵。

4.2 细菌学检测

无菌取心血、肝、肺分别抹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未见细菌。无菌取肝、脾分别接种在普通肉汤和琼脂培养基培养, 37℃恒温培养48 h, 未见有细菌生长。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死羊剖检发现肝片形吸虫, 结合实验室粪便检查发现虫卵, 诊断为山羊肝片吸虫病。

6 治疗

6.1 隔离病羊, 单独饲喂和治疗。

把污染的饲料、垫料集中焚烧处理。对于过度消瘦的羊, 饲喂精料与优质青草。

6.2 对所有羊只用肝蛭净 (三氯苯唑) 12 mg/kg, 一次性灌服, 3 d后, 再灌服1次。

肝蛭净对幼虫和成虫均有效。全群肌注牲血素10 m L, 隔10 d再肌注10 m L。

6.3 个别发病严重, 出现贫血、水肿、心力衰竭和代谢紊乱时, 加樟脑磺酸3 m L, 5%的碳酸氢钠50 m L, 复合B 5 m L, ATP 20 m L, 颈静脉滴注, 每天2次。

一周后电话回访, 全部治愈, 食欲、精神恢复良好。

7 预防措施

7.1 加强检疫

从外地引进羊只时, 要问对方的驱虫情况, 对情况不了解或可疑时, 要求就地进行驱虫一周, 隔离观察21 d后方可将羊只购回。

7.2 消灭中间宿主

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孳生在低洼潮湿地区, 可通过深挖沟, 填平低洼地来破坏螺蛳的生活条件。药物灭螺可用1:50 000的硫酸铜或氨水, 一般在每年3~5月份喷洒圈舍。

7.3 定期驱虫

定期驱虫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每年4次 (每隔3个月驱虫1次) 。

7.4 做好粪便处理

及时清扫羊舍内粪便, 堆积发酵杀死虫卵, 以防止虫卵污染牧草和牧场。对屠宰羊的肠内容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7.5 加强饲养管理

选择地势干燥的地方放牧, 减少低洼、潮湿的沟渠放牧。此外要实行划地轮牧 (每3个月轮一次) , 确保羊饮用水清洁卫生, 使用自来水或山泉水。

8 体会

8.1 龙岩市武东镇平均海拔450 m以上, 为低山丘陵地区。

农村人口少, 丘陵山坡弃耕地增加, 是养羊的好地方。近年来我县养殖结构调整, 养羊业有了较大发展。养猪户改为养羊, 并把猪场改为养羊场, 对羊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都是全新的, 稍有不慎, 损失很大, 今后应引起养殖户和兽医站工作人员的重视。

8.2 引种羊时要引进优良品种, 运输过程尽量减少应激, 引进后要圈养与放牧相结合, 以减少因养殖环境差异大, 羊不适应, 而造成发病率高, 经济损失大等现象的发生。

8.3 改变传统养羊模式, 走舍饲和半舍饲之路, 实现适度规模养殖。

可利用缓坡地, 荒坡地, 农闲田, 竹林地等人工种植优良牧草黑麦草, 杂交狼尾草, 白顶1号, 白顶2号, 南牧一号等适合当地的草种, 以平稳渡过冬春枯草期, 为实现轮牧及规模化养羊提供条件[2]。

8.4 疾病治疗过程中, 出现抗生素治疗无效时, 要及时调整治疗方向, 考虑寄生虫病。

同时, 重症患畜, 对症治疗与辅助治疗相结合。

摘要:通过对一例南江黄羊发病病例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羊肝片形吸虫病, 采取治疗措施后全部治愈, 并提出预防措施和体会。

关键词:南江黄羊,肝片形吸虫,诊治,体会

参考文献

[1]汪明.兽医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309.

上一篇:社区五星级党支部申报材料下一篇:(必修1)《包身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