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罗素《哲学问题》中的几个问题

2022-12-02

一、罗素的《哲学问题》

罗素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 他将自己基本性的哲学观点著于《哲学问题》这本书中, 这本书清晰明了的表达了罗素的思想, 范围适用于全世界的哲学研究。在这本书中, 罗素没有详细的讨论每一个哲学问题, 而是分析和讨论了他认为有一些建设性的问题。在《哲学问题》一开篇的四章中, 罗素首先分析了哲学问题中很重要的一个基础问题即认识的问题。罗素作为一名经验主义者, 认为任何事物的直接认知都始于经验, 直接的个人经验是完全正确的。在这本书的最后, 罗素总结了关于哲学知识的限度问题, 这里反驳了黑格尔的哲学, 罗素认为, 我们不能完全的把握整个世界, 因此不能够彻底的证明宇宙形成了一个和谐的体系, 我们不能进行全部的考察, 如果可以的话, 也仅仅是部分的, 因而我们也无法定性宇宙的整体, 尽管许多哲学家们认同黑格尔的这个哲学体系, 但是事实上是很难达到这种程度的。其次, 我们无法证明空间、时间、物质的非实在性。关于哲学知识的限度, 我们可以说哲学是知识的知识, 是科学同时却又不是科学, 在科学的领域可以解释说明的问题, 在哲学上一定是真理, 但是哲学意义上的真理却不完全都是科学, 许多人认为哲学是一门批判的知识, 这也决定了哲学的知识要加以限制, 如果我们陷入完全怀疑论里面, 那么哲学中就不会有真理的寻子啊, 绝对的怀疑主义没有逻辑证明可以反驳, 但是这种所谓的怀疑中的不合理因素是显而易见的。由此看来, 哲学的批判主义是有根据有理由进行的, 是建立在一些自身具有价值的知识上的[1]。

二、表象与实在

罗素在《哲学问题》的第一章中提到了表象和实在并阐释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为整本书讨论哲学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文章的一开篇, 罗素通过讨论“桌子”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what things seem to be?即事物看起来是什么, 一个是what they are?即事物实际是什么。之所以以桌子为例, 罗素提到, 是因为我们寻求确定性的时候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出发。罗素说道, 在我们确信我们能以一种真确的形式加以说明之前我们最好通过讨论的方法还验证我们需要验证的一些东西。所有, 在第一章中, 罗素试图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来验证, 表象背后有一个实在的世界存在。从颜色的角度, 质地的角度, 视觉的角度, 触觉的角度分别进行论证后, 罗素提出问题, 究竟有没有这样一个实在的桌子存在?如果有的话, 他是个什么种类的对象?在谈论桌子的问题之后提到了一组名词, 感觉和感觉材料。我们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材料来感知的。在进一步解释之前提出的两个问题之前, 罗素对感觉材料和物理客体二者之间进行了区分。正是因为经验, 认识更加应该进行, 而认识的对象就是感觉材料。首先是进行感觉行为, 这也是认识的最基础的一个环节, 同时也是直观而浅显的, 但是因为这是人认识外部世界的方法, 所以也是最有必要的。如果真的存在一个桌子, 我们称之为物理对象, 我们不得不思考感觉材料和物理客体之间的关系, 所有的物理客体我们称之为物质 (matter) , 接着罗素对两个问题进行了重新表述, 物质到底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 物质又有哪些性质?贝克莱主教这样的主观唯心主义者, 也承认在现象的背后有一个实在的世界。关于贝克莱及其唯心主义, 在后面的文章中会详细提到。在罗素这本书的第一章中, 也表述了一些除贝克莱之外的其他唯心主义者在实在论上的立场, 罗素认为, 尽管他们的论断是荒谬的, 但是他们依然认为在现象之外有精神的实在, 所以就得出了一个结论, 贝克莱和其他唯心主义者都承认在现象的背后有一个实在的世界, 在本章的具体意义就是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桌子。到这里为止就回答了开篇提到的第一个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 也就必须带出第二个问题。罗素在《哲学问题》一书中主要用了两章的篇幅来解释说明物质的存在和物质的本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 因而它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 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 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2]。

三、亲知知识和描述知识

罗素在《哲学问题》中重点说明的知识的两种分类, 即亲知知识和描述知识。并且对这两种知识进行了详细的区分[3]。

(一) 亲知的知识

当知识在逻辑上与有关真理的知识无关, 它在本质上就是最简单的知识, 这种知识属于我们亲自认知的知识, 我们称之为亲知的知识。亲知的知识是我们可以直觉感知到或察觉到的知识。罗素对亲知的知识进行分类, 包括感觉材料、记忆、自我意识 (包括反思和内省) 、我们自己 (并不十分确定, 不是必然的) 和共相。亲知知识都是我们有所认识的, 是不需要我们再进行推论的。也不需要有关真理的知识作为中介。

(二) 描述的知识

另外一种知识则永远也避免不了要以一些关于真理的知识作为根据, 这种知识是通过描述得来的有关事物的知识, 我们称之为描述的知识。描述的知识并不受我们个人经验的局限, 可以超越, 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阐述。《哲学问题》中罗素指出, 用“the so-and-so”来描述知识。

四、结语

罗素的《哲学问题》是其哲学思想上的代表作, 这本书反映了罗素早期新实在主义的立场, 全面通俗的阐述了他对许多哲学问题的观点。通过阅读研究这本书, 回答罗素提出的问题并跟着他的思路, 对哲学尤其是认识论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哲学领域。哲学是一门思考的学科, 思考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 但是思考带来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在对哲学进行思考时, 我们不禁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们如何看待哲学的价值, 又如何去获得哲学价值呢?我想, 哲学的价值不在于其功能, 而在于影响学习哲学之人的生活, 在于提供精神食粮, 使学习哲学之人在内心上获得满足, 在其生活中产生影响。至于我们如何获得哲学的价值, 答案一定是要在不确定性中去寻求哲学的价值。归根结底, 哲学的根本价值就在提出问题本身。

摘要:罗素的《哲学问题》这一著作中阐述了许多哲学问题, 包括关于知识论、表象与实在、物质的存在和性质、唯心主义等。无论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还是涉及到唯心主义的批判, 亦或者是知识的分类, 罗素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这本书后来被广泛阅读, 使许多哲学学者们受用至今。

关键词:罗素,表象,实在,唯心主义,亲知知识,描述知识

参考文献

[1] 何兆武, 罗素.哲学问题[M].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15-18

[2] 何兆武, 罗素.西方哲学史 (下卷) [M].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15-18.

[3] 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 (1983-1993) .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上一篇:浅论石油化工仪表系统的防雷措施下一篇: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