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作品署名与“挂名”

2022-09-29

作品是创作者脑力劳动的成果, 署名权来源于创作, 在著作权法中, 没有创作就没有署名权。没有创作作品, 就不能恶意“挂名”而侵犯署名权。

一、署名权的权利内涵

署名权, 体现了创作者与作品之间的“血缘”渊源关系。我国《著作权法》对署名权的定义体现在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署名权, 即表明作者身份, 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因此, 署名权是指在创作者在本人所创作的作品上, 署上创作者的姓名, 表明身份的权利。署名权是作品创作者所享有的一项权利, 具有积极支配和消极排他两方面的属性。

(一) 自主决定作品署名权

积极支配方面, 创作者有自主决定署名的权利。包括三方面:选择是否署名;选择署名方式以及选择署名顺序。在第一方面选择是否署名上, 创作者可以选择署名, 也可以选择匿名;在第二方面选择署名方式上, 作品的作者可以署本名, 可以署艺名、假名或者笔名。在第三方面选择署名顺序上。面对同一作品多人署名的顺序, 创作者之间不能单独区分每个作者所创作的作品时, 创作者可以自行依照一定标准决定署名顺序。而且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十一条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因作品署名顺序发生的纠纷, 人民法院按照下列原则处理;有约定的按约定确定署名顺序;没有约定的, 可以按照创作作品付出的劳动、作品排列、作者姓氏笔划等确定署名顺序。”

(二) 作品署名专属排他

消极排他方面, 署名权是专属、排他的。在确认和保护创作者的署名权上可分为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 作品的创作者享有作品署名禁止权。吴汉东教授在其《知识产权法学》著作中认为“作者也有权禁止未参加创作的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 ”“当作者选择了一种署名方式后, 未经作者同意, 其他人不得擅自更改作者已采用的署名方式。”[1]而郑成思教授在归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伯尔尼公约》中对署名权的解释时, “作者有权禁止在并非自己的作品上署自己的名字。”[2]另一方, 署名权的保护期限具有永久性, 期限不受限制。署名权与我国著作权法中所规定的财产权利, 在保护期限上截然不同, 署名权没有届满期。

二、“挂名”含义及其类型

“挂名”是指没有参加创作过程而在他人具有独创性的作品上署名的行为。“挂名”现象依据作品创作人的主观意志可分为两大类:“情非得已”型挂名和“沽名钓誉”型挂名。

(一) “情非得已”型挂名

“情非得已”型挂名, 是指没有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过程, 为作品的创作付出任何智力或劳力上的活动或者仅为作品的创作提供非关键性的辅助性活动的人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行为。对于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单位的行政领导、上司长官等“权力搭车”;另一种则是亲朋友人之间、师长导师之间因为职称需要、提供过帮助等而“借机搭车”。这类“情非得已”型中的挂名者, 与我国《著作权法》中所明文规定的合作作者是截然不同的, 合作作者之间是平等的地位, 而在“情非得已”型挂名中, 作品的作者与挂名者相比, 作品的作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作者因此而被动消极、迫于无奈的违心同意他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对于这种“情非得已”型挂名, 我国著作权法定性为侵权行为。

(二) “沽名钓誉”型挂名

“沽名钓誉”型挂名, 是指作品的作者在创作完成后, 作者本人主动请求挂名人在其独立创作的作品上共同署名的行为。在这种现象中, 作者本人往往是出于实现某种特定的利益 (如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或者为了能使自己的文章更易更快的发表) 。而被请求挂名的人往往是在某些领域具有权威的学者或者专家, 这些名家学者的名气、威信和影响力等因素是受邀挂名的主要原因。此种现象, 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误导、甚至欺骗社会公众。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中对署名权的定义, 创作者这种谋取名利的挂名, 应当承担作品署名不实或者学术部分掺假的道德和法律责任。

三、禁止署名权恶意“挂名”

杜绝“情非得已”和“沽名钓誉”型挂名现象, 从源头上, 科研职称奖评制度要合理完善, 职称的评定和选拔必须合法合理。“整个评审制度不健全是中国学术界最大的毛病。评审制度要是能成功, 什么问题都能解决。”[3]公平合理的科研职称奖评制度可以从根源上减少作品“挂名”现象。

从法律制度上, 对署名权处分要加以限制。建立健全同一作品多人署名失信惩罚制度, 加强学术科研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同时, 对于署名造假的行为, 从审查、监督和惩处三方面入手, 核查属实的署名造假行为予以记过、罚款等处分, 从而防治“挂名”现象。

摘要:署名权是作品创作者所持有的一项权利, 是我国《著作权法》中一项重要的著作人身权。“挂名”是指没有参与创作或者仅为作品的创作提供非关键性的辅助性活动的人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行为。在作品上“挂名”是一种不正当的署名的行为。其两类“情非得已”型和“沽名钓誉”型挂名都是侵害署名权的行为。

关键词:署名权,挂名,不正当署名

参考文献

[1]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67.

[2]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318.

[3] 王待遂, 杨清明.遏制高校学术腐败的政策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6) .

上一篇:浅谈远程可放教育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下一篇:尼扎尔·格巴尼诗歌中的女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