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

2022-09-12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措施, 确保城市排水安全和渍水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在城市地区雨水的积累, 渗透和净化, 促进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使用。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从字面上看, 海绵城市就像一个海绵。体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安排了一批地块, 吸水性能好的材料作为海绵, 使休闲生活区的市场吸水量大, 可以是局部大雨, 雨水可以在每个消息中排列这个海绵块, 避免聚集在一起形成大面积的径流。城市用水量将大大减少, 雨水的吸收可以重复利用, 这对减少城市水资源短缺是非常有益的。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中, 雨水渗透, 保留, 收集, 净化, 回收等方面结合排水, 防涝控制, 径流控制, 雨水利用, 有效满足了城市各项功能, 也实现了目标在生态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因此,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海绵的概念需要渗透到每个建设环节, 城市基础设施作为重要载体, 部门协调工作, 打破传统设计理念的枷锁, 以及城市生态系统开发建设新的。

2、市政道路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市政道路硬化面积有所增加, 这也使得市政堤防在收集更多降雨的范围内。一旦雨季到来, 许多城市将进入“海模式”, 发展成当前城市治理弊病内涝。今天, 在中国的城市目前发展迅速, 海绵城市建设解决的必要措施,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过程。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市政道路设计的概念, 生态设计实现道路径流收集利用, 作为地下水和路边的绿化带水,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市政道路的生活, 这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生态和经济效益。

3、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

3.1、机动车道的优化设计

目前中国机动车目前的情况主要采用传统的无渗透路面, 这将增加路面积, 阻止地下水补给, 加剧城市热岛效应。道路渗透路面, 提高渗透性, 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补给, 减少源头径流。可渗透路面, 由于道路损坏防止雨水进入路基, 应在上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层底和不可渗透材料的上层, 雨水进入路面结构层, 渗透顶面沿横向坡度未排放到盲沟, 进入路边最后的雨水检查井或分离区。道路纵坡应控制在0.3%-6%之间, 渗透机动车辆的横向斜率应在1%-1.5%之间。

3.2、路缘石、雨水口和路肩边沟设计

3.2.1、路缘石

路边作为城市道路边缘的排水设施, 可分为平石边的平地, 边缘和周围的表面齐平, 可以运行到绿化带或雨水口, 边缘的石头比周围的表面, 通过集中流到雨水口。传统的石头边缘不能使公路雨水迅速进入绿化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用来打石头的边缘, 石头的边缘和间隔之间的立法和其他形式的石头。

3.2.2、雨水口

作为城市路面径流的主要收集设施, 雨水入口是雨水收集的起点。雨口通常位于机动车辆或非机动车道边缘, 经常因为雨水径流或道路清洁垃圾进入雨水, 雨水严重堵塞, 雨水收集效率降低, 暴雨将导致淹水城市, 将导致非点源污染。为了解决雨水喷嘴堵塞的问题和水污染问题, 除了传统的雨水除污拦截装置外, 还可以设置污水拦截铁栅, 取代传统的雨水炉排, 方便清洗, 铁排侧面可以打开, 拦截吊篮可以拦截径流中的小污染物。除了路面, 雨口还在下沉, 生物羁留设施得到广泛应用。如在绿化带排列在雨中, 高度应在表面高程与下沉绿色空间之间的最低点之间, 径流通过间隙垂直遏制污水拦截进入雨水过滤, 雨水渗透主要在绿化带内或吸收饱和, 其余雨水从雨水溢流进入市政排水管道系统。

3.2.3、植草沟

传统的水泥混凝土边沟堵塞, 不漂亮, 没有雨水的净化功能, 和草沟的使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是一个草沟景观植被表面的沟渠, 收集, 运输, 和雨水径流排放净化。标准传递草沟用于公路排水, 也可以在没有条件设置排水流量小的住宅区、工业区和其他地方的。干沟为住宅小区道路, 需定期养护。

3.3、生态滞留带、生态树池的设计

种植土壤位于绿化带和生态树池中。在填土前, 必须将砾石和土壤放在绿化带下部和生态池中。砾石下部还应配有渗水管。填充后, 陶瓷颗粒洒在其上, 可以更全面地保持渗水管的重要作用, 保持土壤润湿性。在绿化带的设计中, 尽可能在凹廊走廊的设计下, 可以有效地实现雨的收集。此外, 砾石盲沟布置在绿化带下方, 砾石层布置在沟渠的底部。

3.4、人行道路设计突出渗水效果

在基板的渗透功能使用梁使用设计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 其相对较低的负荷, 所以除了极端天气, 正常情况下在整个市政道路规划设计是不会对整体市政道路施工效果的影响。只要是突出其渗水效果, 使其能有效地完成基本处理的瞬时水, 它已达到市政道路建设的预期目标。唯一值得注意的是, 在行车道的尽头, 在人行道上设置一个约30厘米的砾石沟渠, 并确定路基工作区的深度。人行道雨水与碎石渗透层相连。这将最大限度地稳定行人路,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 水流方向已被引导。

结束语

海绵的概念是我国的一件新事物, 但随着社会效应出现在市政工程中, 越来越受到重视,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方案也从城市到北大雨水输送不仅是一个概念的转变, 而且是更多的概念, 是中国防洪, 水土保持, 水压等城市建设的最大程度。随着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并通过一些技术创新措施,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方式必将达到新的高度。

摘要:近年来, 城镇化进程继续加快。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城市道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的城市道路硬化面积正在增加, 这也降低了雨水渗透的能力。一些城市到雨季, 当降雨量大时, 可能导致严重的城市涝灾。因此, 目前市政道路建设需要设计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理论, 以便在城市涝灾缓解中发挥一定作用, 利用城市雨水资源。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建设在海绵城建设中的重要性, 进一步阐述了海绵城市概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

关键词: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设计

参考文献

[1] 孔泽仁.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优化设计[J].低碳世界, 2016, 15:182-184.

[2] 杨显.“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设科技, 2016, 13:96-97.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下一篇:探讨胸腺肽α1联合短程化疗治疗肺结核伴糖尿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