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2-10-10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因此农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而言, 是重要的基础和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直接决定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以及农民生活状况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近些年来, 我国加大力度, 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因此, 财政农业支出比例不断扩大, 确实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数据分析与多年的经验来看, 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1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

近些年来, 我国农业财政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并且通过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和农业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分析, 也足以看出。首先, 伴随着农业支出的不断增加, 农业生产总值也不断增加, 且始终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所以, 也就可以得出结论, 财政农业支出和农业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单向因果关系, 财政支出的增加必然会造成农业生产总值的增加, 但是农业生产总值减少, 未必是因为财政支出减少造成的, 同时也不会使得财政支出呈现出减少态势。

针对以上研究分析得出, 当前我国的农业财政支出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最初的正相关关系。同时, 彼此之间还形成了单向因果关系, 即财政农业支出的增加或者减少, 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但是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 并不一定会对农业财政支出造成影响。国家财政农业支出, 是影响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原因, 但也绝非线性关系。

2针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的应对措施

2.1对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结构进行调整

对我国的传统财政农业支出结构进行改进与优化, 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增加具有一定意义。我国的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加之我国的财政总支出有限, 所以在对农村地区进行财政拨款的时候, 会存在财政支付制度不够健全的现象, 而这则直接导致了本地区的农业财政支出无法及时到位。

所以, 对农村财政农业支出结构进行调整, 可以调整农业支出的项目结果, 向着收益相对较高、影响相对较大的项目上转移。这样这些资金则可以被应用于农业生产技术研发以及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层面。另外还需要对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的使用秩序进行明确规定, 尤其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多的资金支出与投入,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尽快缩小各地区的贫富差距。

2.2监管我国财政农业支出

我国在财政农业支出方面, 普遍会存在监管不完善的现象, 这就会使得支农资金存在严重违规使用现象, 从而造成我国农业财政资金无法落实到位, 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扶持效果并无法体现出来。所以, 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资金分配制度, 通过对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 可以确保农村地区得到相应的资金扶持。另外, 还需要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严格管理与及时审查, 这样能够确保资金的利用率与经济效益。还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 对支农资金中违法使用的现象进行严厉惩治。严禁在我国出现挪用、随意乱用财政农业资金的现象。

2.3建立国家财政扶持基金

在我国还可以建立起国家财政扶持的专项资金, 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从而帮助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尽快实现转型, 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包括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 或者对全新农产品的推广, 并且在这一园区中可以进行必要的农业科普知识讲座与心得交流。甚至可以发展旅游观光产业, 帮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注入全新的活力。因此, 将财政支出应用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面, 实际上也是进行农业扶持的重要方式。这样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进而推动农村经济水平提升, 切实改善农民的日常生活水准。

结束语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 我国相关部门必须注重对农村经济的扶持, 通过财政农业支出拨款的形式, 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与保障。同时, 也要客观分析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建立制度与体制, 保障财政农业支出得以落到实处。

摘要:近些年来, 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出, 主要目的是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 从而确保农民的经济收益有所提升。但是, 在财政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 不仅仅呈现出正比例关系, 同时还有一定的因果影响。因此, 本文就将简单针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究, 以期充分利用财政农业支出, 支持农业经济发展, 真正起到改善农民经济状况的目的。

关键词:财政农业支出,农业经济发展,关系

参考文献

[1] 范柏乃, 段忠贤.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J].理论探索, 2011, 01:66-70.

[2] 王文普, 陈伟.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效应[J].华东经济管理, 2008, 03:45-49.

[3] 麻学英.我国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 2010.

上一篇:浅析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下一篇:浅谈沈阳地区常见的几种护坡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