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2022-09-12

1 引言

在农业发展道路上,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产运营条件, 促使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技术水平, 不断提高农业经济与生态效益, 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也促进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不断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在这一背景下, 我国要全方位准确把握农业机械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二者关系, 多角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促使区域农业更好地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2 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 农业机械化水平日渐提高,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性标志, 我国正处于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 农业机械化速度不断加快,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农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等。由于受到各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 农业全面机械化是新时期农业研究的关键点,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也是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就农业机械化而言, 和区域农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农机制造业、农机作业服务分别属于第二、三产业, 农业机械化服务对象属于第一产业, 也就是说, 农业机械化和我国一、二、三产业都有某种联系。农业机械化发展利于优化配置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多样化公共资源, 构建全新的工农与城乡关系, 促使农业机械化和工业化、城镇化等处于统一网络结构体系中。同时, 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农业机械化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性手段, 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二者相协调,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设备多样化优势, 不断加快农业发展步伐。

3 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3.1 实例

本文在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 以聚类分析方法为中心, 实证分析我国27个省份区域, 除去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将其分为四类, 以此为基点, 客观实证除直辖市之外的27个省份区域农业机械化以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 对其进行合理化分类, 即双突出型、双优势型、不平衡型。

3.2 实证分析方法

为了更好地把握农业机械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二者关系, 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来实证二者关系, 多样化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其中, 比如, 主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在实证过程中, 研究人员需要全面、准确把握新时期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可持续二者具体发展程度, 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人员要根据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证具体要求, 根据各方面实际情况, 客观分析一系列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科学选择用于实证中的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 客观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明确区域农业机械化一二级指标, 一次指标为区域农业机械化投入、作业、收益与机械拥有量情况, 二级指标为这三方面的细化, 投入方面:单位与集体、农民以及其他方面投入;作业方面:机耕、机播、机收等作业面积;收益方面:机械化作业、机械化维修等方面收入;机械拥有量方面:柴油发动机动力、电动机动力等方面。同时, 研究人员要科学构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区域粮食作物总产量、区域灌溉总面积、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在此基础上, 研究人员要巧妙利用定量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 合理降维、压缩二级指标较多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标, 优化利用聚类分析方法, 明确区域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各自分类情况, 进行合理化归纳与总结, 全方位准确把握区域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

3.3 实证分析结果

由于农业机械化评价体系中存在大量二级指标, 研究人员不能直接聚类分析一系列二级指标, 否则, 农业机械化方面的计算难度会明显增加, 需要多层次无量纲化处理农业机械化方面一系列二级指标, 巧妙利用主成分析方法, 进行合理化计算, 确保农业机械化二级指标方面得出的总分准确, 将其作为农业机械化方面的一级指标, 再进行相关计算, 科学绘制区域农业机械化方面的聚类分析图。研究人员发现我国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不平衡发展状态, 以金字塔形式分布,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并不多, 大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可以将我国27个省份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分为四类, 第一类区域:山东、黑龙江、河南,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较高;第二类区域:河北、湖南、广东、四川等,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次之;第三类区域:陕西、陕西、贵州、甘肃等,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一般;第四类区域:西藏、宁夏、海南、青海,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比较低。在此基础上,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进行合理化的聚类分析, 获取所需的聚类图, 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进行合理化划分, 客观分析区域自然因素、粮食安全因素等基础上, 对比、分析区域粮食作物总产量、灌溉总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等, 准确把握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随后, 研究人员可以分析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各方面情况, 进行合理化的聚类分析, 合理分类获取的区域农业聚类结果, 科学排列的基础上, 客观分析区域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二者关系, 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比如, 双突出型:山东、河南;双优势型:河北、吉林、四川;不平衡型:新疆、广东。

4 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途径

在新形势下, 我国需要根据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客观分析各区域农业机械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结合各区域农业发展方面具有的多样化优势, 优化完善相关农业政策, 要加大对农业欠发达区域的扶持力度的基础上, 有效指导各地区农业发展, 促使各区域农业均衡发展。同时, 在发展农业过程中, 各地区要根据自身各方面情况, 围绕我国在农业方面出台的政策、制定的方针等, 结合区域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 从不同角度入手科学解决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机装备水平、科技水平、作业水平等, 加大农机人才建设力度等, 借助国家出台的优惠、扶持等一系列政策, 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不断加快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

5 结语

总而言之, 在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二者关系实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利于我国全方位了解各区域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情况, 客观分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优化完善农业政策以及行业标准, 科学指导各区域农业发展。同时, 各区域也能全方位准确把握自身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结合二者关系, 多角度提高自身农业机械化水平, 科学改变农业发展现状, 使其更好地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确保农业现代化顺利实现, 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摘要:农业机械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农业机械化能够推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因此, 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 通过实证分析了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 李泽华, 马旭, 吴露露.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0) .

[2] 徐艳兰, 刘亚琼.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的空间异质性[J].农机化研究, 2018 (36) .

[3] 呙小明, 张宗益, 康继军.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中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 2012 (56) .

[4] 曹阳, 刘洋, 张艳, 刘序.区域农业规划与农业竞争力研究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 2011 (17) .

上一篇:39例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病因分析下一篇:针对气象服务与应用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