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前教育论文

2022-05-11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秀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高校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高使命,必须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完善教育机制、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进而增强他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篇:优秀学前教育论文

新时期成人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摘 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使命,成人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更是不可忽视的。在新时期的成人教育中,要切实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通过多种措施促进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展,以达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成人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命;继承弘扬;新时期

一、研究背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与高速增长的GDP和日益发达的经济不相适应地,中国社会出现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人与人关系对立、人的精神生活空虚以及“国强文弱”“物阜德缺”的不平衡现象。[1]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侵蚀不断,市场经济促生了道德沦丧、腐败堕落、人情淡漠、迷心逐物等毒瘤,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信礼智勇”全面遗失,国人自古以来所崇拜的“君子”也销声匿迹。这无一不反映了我国关于人文教育的缺失,特别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遗漏。针对这种现状,教育部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于2014年3月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2] 成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是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承者。[3]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成人教育的作用和角色是不可忽视的,要充分发挥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融入每个公民内心,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

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教育的参与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傳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2]与此同时,成人教育具有鲜明的文化功能,它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并更新与创造新的文化,使成人不断优化生存环境、优化生命存在的重要载体。[4]

(一)成人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规定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今天”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口中成人人口的比例高达四分之三以上,而在校学生的比例不足四分之一。如若将完善优秀传统教育的任务只寄托于在校学生的身上,恐怕无法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历史重任。而不能忽略的是,成人支撑着社会发展的主体部分,成人教育占据着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成人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最不可忽略的一种教育方式。于1997年召开的第五届世界成人教育大会上,《汉堡宣言》曾经非常明确地指出,如今的时代,成人教育已不仅仅是一种权利,它更是通往21世纪的“关键”,“它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对培养有素养、有知识的公民,对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消除贫困、促进扫盲和保护环境都能够做出重要的贡献。”[5]由此可见,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但是成人教育的一种责任,更是成人教育内涵的一项本质要求。所以,在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努力发挥成人教育的引领作用,使之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全民族共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型社会,共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二) 成人是未成年人的思想引领者,行为示范者,因此,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又决定着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明天”

1.在家庭中父母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可谓是首要的,甚至要超过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宋庆龄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这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每一个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同样道理,如果父母不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不认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很难使青少年建立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普通学校教育的教师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他们是否能够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能否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与人生态度,一方面,直接决定了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也间接影响了青少年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其自身品格素质的程度。教师身上同时肩负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今天”和发扬的“明天”,因此,对教师本身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3.社会环境中的成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未成年人社会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期间社会中的成人不经意间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给未成年人带来重大的影响。文化社会学认为:“文化是人社会化的重要变量,它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人们对身份,地位的认同他,它可造就人们的心理和人格,可以带给人们经验、知识和技能。最终使生物人变成社会的合格成员。”[6]因此,不管从成人自身的社会化出发,还是从成年人影响下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出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人自身的活动是造就社会氛围的首要因素,一个国家成人的文化素养决定着社会的文化氛围,而社会的文化氛围作为一个大教育环境则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儿童的文化素养,也就直接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未来。

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成人教育的重要使命

放眼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文化软实力已然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阵地;立足中国国情,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已成为当务之急。以促進成人全面发展、不断优化自身存在为主旨的成人教育,无疑应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新时代的重要使命,倾全力而为之。[7]

(一)成人教育必须切实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要搞好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级政府到教育主管部门、办学主体,都要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把它摆上紧迫的工作日程,认真加以实施。

1.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国成人教育之所以能在新时期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各级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发挥了重要的引导组织作用,这一点得到了国外教育专家的一致首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科林·N·鲍尔认为:“在中国,有三方面的因素促成全面教育这一重大进步:政策上对教育的有力而持久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保证和用革新方法解决问题。”在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中,各级政府应该继续发挥好统一领导作用。

各级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在抓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要发挥“火车头”作用,须从三方面抓起:(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2)给予政策支持。要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参与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措施。(3)完善评价和督导机制。研究制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标准,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更多地融入到教材中去,纳入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去,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

2.各办学主体必须认真实施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人学校作为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1)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2)全力支持和组织好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话剧表演、观看纪录片等;(3)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进入教学大纲,增加其在各级各类考试中的比重;(4)提高师资水平,打造一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

(二)利用一切社会资源,扩大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范围

社会中可以用来进行教育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善于发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对公民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人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有很强的自学和自我教育能力,他们可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自主加工,以达到将外界信息内化为自身文化知识或道德品质的目的。利用这一特点,将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转化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遍及社会角落,成人走到哪里都可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熏陶、启迪。真正地建立一个处处可学习、时时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使成人在一系列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家国情怀、学会社会关爱、进行人格修养。

1.扩大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硬件方面的支撑。将公路、城市街道和小区的路牌标语设置成反应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诗词;在宣传栏中张贴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报;设计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挂历;出版贴近生活的挂图、读本等;在广播系统中播放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词;定期在城市和农村社区播放能够突显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电影纪录片等;使成人免费参观更多的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和名胜古迹等,进行文化熏陶;创建优秀传统文化期刊专题;组织成人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以及如读书会等专题活动;借鉴西方国家的大学推广教育,将高校的师资力量下移,成立地方讲座委员会,聘请高校专门教师走出大学为普通成人大众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讲座。

2.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体系。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特色网站,在网站中开设趣味性专题栏目;播放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公益广告;设立传统文化电视专题频道、专题节目等;拍摄播放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纪录片;开发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为载体并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游戏等。

(三)进行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有合理规划

1.德行优先,以引导成人公民“学会做人”为起点。“国无德不立,人无德不立”,德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前提。习近平在山东曲阜考察期间说:“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学会做人,学会明辨是非善恶,有强烈的道德主义感,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要将德行教育放在优先重要的位置,从引导成人“学会做人”开始进行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重点抓好社区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区是成人共同生存、相互学习、频繁交往、密切接触的区域性环境,是最基本的社会结构组织。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学习型社会这一目标的提出,社区已成为成人教育活动的重要领域。社区成人教育对社区文化环境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承担着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繁重任务,负有把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工作落实到基层、普及到群众的重要职责。为了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切实提高成人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社区成人教育应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重点加强社区成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使成人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修身立己、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优良传统,进而实现成人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有效转化,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形成优良美德的有机统一。

3.注意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衔接。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将二者割裂甚至是对立起来的方式使不可取的。在实施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与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家庭中双亲和孩子之间对于传统文化学习内容的交流,而且也可以激发成人父母学习传统文化的动力。另外,要充分发挥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及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作用,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与体验,在此过程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阐释。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成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发展一样,都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但是在成人教育中“重理论文凭教育,轻文化内涵培养”的倾向似乎更加严重。然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除了学习理论上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用正确的心态对待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并不是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简单地复制到大脑,而是要将其所倡导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内化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将“仁爱共济,立己达人”内化为对社会、对他人的友好与关爱之情,将“正心笃德,崇德弘毅”内化为提高自身修养的原则,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求同存异,贵和上中”等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在实施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阐释,鼓励成人在生活中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精神,切实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人。

参考文献:

[1] 杨丽萍.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语境与推进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4):222-227.

[2]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教社科[2014]3号,2014-03-26.

[3] 雷丹.试论成人教育的人文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5-16.

[4] 叶忠海.成人教育学原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49.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的最后报告[J].北京成人教育,1998(12):12-15.

[6] 谭宏.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的探讨[J].重庆高教研究,2015(1):80-88.

[7] 朱涛.论新时期成人道德教育[A].朱涛.成人教育:历程·思考·探索——朱涛成人教育研究论文自选集[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248-258.

[责任编辑 金莲顺]

作者:宋姗姗

第二篇:着力推进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高校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高使命,必须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完善教育机制、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进而增强他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机制;教学改革

DOI:10.13964/j.cnki.zgsxswdx.2016.02.033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高使命,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比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的传承创新

(一)建立健全联合施教机制

高校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集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包括人力资源、知识资源、活动资源、社团资源等,涉及课堂理论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安排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等方面。首先,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是个别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育人行为,而要使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都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承担力量。其次,高校要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作为宣传、党团、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机制,以形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另外,高校要在科研工作中加强有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的立项工作,鼓励教师、科研人员深入开展现代高等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及融合机制的研究。

(二)建立健全以网络自组织为代表的线上教育机制

近年来,QQ群、微信群、网络社区等网络自组织,已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信息获取、学习生活的重要渠道和平台。网络自组织是一个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具有典型的集群性质。由于网络自组织具有传播信息开放性、海量性和碎片化等特征,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方式、信息交流方式和思考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散性等特点。笔者认为,高校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对网络自组织加强管理和引导,使之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建设的保障机制,不仅要营造校园绿色网络运行环境,而且要切实提升校园网络服务水平,促使网络自组织健康发展。其次,高校要建立健全利用网络自组织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管理机制。目前,一些高校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素材和主题,精心编制文化小视频、文化段子、文化故事,并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从而使得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网络自组织传播、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这一做法非常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学习。再次,高校要成立网络自组织管理工作小组,加强对网络自组织的管理和引导。网络自组织管理工作小组要明确目标要求、落实责任,强化校园网络平台的技术监控,不仅要建立信息收集、分析及传播机制,全面覆盖QQ群、微博、论坛等网络自组织的网络文化传播过程的所有环节,而且要及时挖掘并分析可利用的各种信息,使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总之,高校要重视和研究如何利用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这一平台,渗透性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三)建立健全实习实训期间教育机制

高校要准确定位实习实训的目的和意义,要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高素质的角度来理解。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训不仅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际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服务高等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不仅要通过实操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也不能忽视自身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提升。因此,高校必须在大学生实习实训期间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高校要建立一套全面的、全员的、全过程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期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当前,我国一些高校采取的是“总体战”的办法,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学工系统成立实习实训指导中心,中心包括学校分管领导、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和实习实训班级的学生干部等。实习实训指导中心既要制订实习实训阶段学生技能训练计划,又要制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总体规划,并由相关岗位的人员负责实施。高校相关部门要按照高等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以及过程育人的人才培养思路选拔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选拔的标准要体现技能培养和德育要求,要选派职业道德高尚,具有较强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教师来担任指导教师。同时,高校指导教师在大学生实习实训期间,要认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不能缺位、放松、留空白,要体现“全程育人”,要覆盖实习实训过程的所有环节。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大宣传”为平台,营造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首先,高校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整体规划布局中去,以大学文化建设、志愿服务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创建品牌文化项目等专项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进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其次,高校要广泛深入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如通过举办征文、辩论、演讲、文艺演出、报告会、展览等活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振奋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精神,进而提高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二)以“大宣传”为平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

首先,在高校“大宣传”工作队伍体系中,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党总支(党支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高校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使“大宣传”工作队伍认识到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大意义和育人价值,使他们自觉地在日常的宣传教育工作中,绷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根弦,并根据本职工作的特点,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高校党委宣传部门和团学机构要负责制订针对大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办法,通过橱窗、广播、微信等平台,形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和风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向大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要认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引导他们通过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观看传统文化节目等形式,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其次,在“大宣传”工作内容体系中,宣传思想工作内容既包括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一般性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及对外宣传,也包括对师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专业课教师要提高文化素养、德育水平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向他们传递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立场。高校管理岗位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和职业观。高校所有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文化价值观,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传统文化修养,使自己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总之,高校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责任,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再次,在“大宣传”工作阵地体系建设中,高校要利用网络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要高度重视网站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舆论导向、信息传播、思想交流、生活服务等功能;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不仅把校园网建设成为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领域,而且使其成为师生学习传统文化、思想交流的新平台。二要加强对互联网和新媒体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播应用研究,强化“微时代”文化传播意识,针对大学生的代际特点、思想状况,甚至是性别特点,采取不同的文化传播策略、表现形式、叙事方法、语言风格等,进一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实效

首先,高校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校本教材的立项和开发工作。高校在校本教材立项建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推动人文素质类校本教材的立项与建设,组织骨干教师编制汇集优秀传统文化、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风貌的思政课辅助教材、德育读本。

其次,高校要建立以“承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特色的通识课体系。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高等教育中知识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高校一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为学生开设诗词鉴赏、书法艺术欣赏、中国画鉴赏、中国古典音乐鉴赏、民族戏剧欣赏、中国古典小说欣赏、中国武术以及地方文化提要等课程,努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加深其对地方民俗乡土文化等的了解。二要鼓励教师开设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提升此类公共选修课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如通过增加学分、课时,改革班级组织方式、考核方式等,扩大受益面及影响力,以期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

再次,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试点。一是在教学方法上,要适应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律,开展以“专题教学”、“项目教学”为代表的教育教学和考试方法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二是在教学内容上,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三要增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形势与政策课课时,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网络课程建设,如开发优秀传统文化微课、慕课,以碎片化方式使当代大学生理解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四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能力,特别是要提高思政课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体系关系的理解,增强对二者融合的操作能力和教学阐释能力,以进一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J〕.求是,2008(7):3-16.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6〕孙正林.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自觉〔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8):15-18.

〔7〕于洪霜,何瑞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J〕.教育与职业,2012(18):45-46.

〔8〕王国雨.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4.

〔9〕柯亮.浅论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和途径〔J〕.青年与社会,2014(16):184.

〔10〕颜亮,刘圆,郑晓露.高校如何对当代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J〕.时代教育,2015(3):135-136.

作者:杨兰 王桂芳

第三篇:汉中市教育系统创新开展优秀诗词文化教育

本刊讯(通讯员张露伟)为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汉中市教育系统创新诗词文化教育,形成校内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局面。

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开设诗词课程,创新开展“诗词文本赏析、诗词历史教学、诗词格律探索”等立体式课程。

在全市大力開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西乡县开展以“传承经典文化、打造书香西乡”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将音乐、舞蹈、绘画贯穿于活动之中。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经典诵读比赛。组织“2017第三届中国语文朗读评选活动”汉中分赛区活动,努力推进全民阅读和全民诵读,向全社会传播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正能量。

在诗词网上开设汉中师生诗词交流专栏,3000多名诗词爱好者广泛交流。开展经典诗词读后感征文,2万余名校园诗词爱好者以文会友,通过读后感、读诗札记、随笔等形式交流自己对名家名篇的感悟。汉中市龙岗学校定期开展诗词研讨会,以交流的形式提升学校的诗词阅读水平。宁强县铁锁关中学开展“诗心·童心”诗歌讲座,探索古典汉水文化诗歌的起源,提升了师生的诗词理论水平。

全市兴起传统诗词创作热,852所中小学校成立诗社,创作各种风格的七律、词、小令等传统诗词1万余篇。《汉中教育》杂志专门开设“校园文苑”栏目,每期发表校园诗人作品数十篇。勉县二中特级教师刘自强创作《勉阳赋》,展现出高超的诗词功底;陕西理工大学学生程川创作诗词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其作品在全校师生中广为流传。

上一篇:博士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心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