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秀教育论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幼儿园优秀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保护并传承的宝藏。将幼儿教育工作与传统文化教育相互整合,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长远流传。本文将立足于此,对如何在幼儿园内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分析。

第一篇:幼儿园优秀教育论文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课程资源的幼儿园感恩教育

[摘 要] 感恩是一种可后天培养的道德品质,是个体完美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要注意协同培养其感恩认知、感恩情绪和感恩行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关于感恩的内容,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感恩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幼儿感恩品质的形成。幼儿园在建构感恩教育课程体系时应结合感恩教育的内在机制和幼儿学习特点,形成良好的感恩教育课程框架,细化感恩教育课程内容,并通过丰富课程实践方式和创设感恩教育情境推动感恩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 感恩教育;传统文化;园本课程

感恩是一种态度,亦是一种可习得的品质,它是一种有助于增强个体幸福感和人际关系满意度,有益于社会团结、和谐的积极的人类力量。[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人格结构主要在童年期建构完成,之后的人格发展都是在童年期人格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重复。[2]感恩是美好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的人格建构离不开感恩教育。感恩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它连接着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强化学生的感恩心理。[3]幼儿感恩教育强调的是从小处着手,通过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形成识恩和施恩的知觉,让他们学会如何感恩并形成感恩行为。[4]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意涵,可以对学生的内心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5]将优秀传统文化整合融入幼儿的感恩教育,既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道德教育,又可以促进幼儿园的课程建构和教育实践。[6]

一、感恩教育及其内在机制

在我国,感恩一词最早出自《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说文解字》对感恩的解释是:“感,动人心也;恩,惠也。”即,感恩为感怀恩惠,其中包含了施惠者与受惠者。[7]在西方,感恩在本义上是感谢上帝赐予人类以生存的食物,后来扩大为社会成员要常怀一颗宽容与回馈之心,记得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而忘却不快乐的事。感恩不仅属于道德范畴,同时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亚当·斯密就认为感恩是一种推动人们去报答的最迅捷和最直接的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情绪,并提出了影响大多数感恩体验和表达的三种心理学因素。[8]感恩是个体的情感品质,情感是可习得的,因而感恩也是可教的。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感恩教育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善良、学会关心和回馈他人,树立积极的情感和道德品质。因此,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个体的感恩认识、感恩情绪和感恩行为,这三者构成了感恩教育开展的内在机制。[9]

感恩是一种内隐的情感体验,个体对感恩的认知是建立在主体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体验基础之上的,只有个体能够对感恩产生理性的认识,他才会自觉地将感恩内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和行为标准,进而激发其感恩的行为。感恩情绪源于接受或施与行为所带来的情绪体验和精神力量,感恩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情感,作为一种内在动力源,它可以影响个体对感恩行为的体验和认识,可以进一步激发个体践行或改善感恩行为。感恩行为则是个体在感恩认知、感恩情绪基础上的外化表现,这时个体不仅对感恩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认知,同时对感恩行为的内在需要也有一定的彰显,是个体道德情感品质的一种升华。感恩作为一种可教的道德品质,[10]从其发生的内在机制来看,就必须注重受教育者感恩认知、感恩情绪的发展,并为其感恩行为的发生创设环境和提供引导,帮助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感恩情感体验,以及形成稳定的感恩行为品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的内在关联

感恩教育指向个体美好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塑造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蕴含着感恩在内的诸多道德教育内容。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丰富感恩教育的内容,提高感恩教育的内涵与品质,同时通过感恩教育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感恩教育与中华优秀傳统文化既有目标上的统合性,又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弥合性,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元素

知感恩、懂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感恩是永恒的主题,“仁”“孝”“爱”等都蕴含感恩的情感和道德诉求。作为一种道德情感的感恩,它与中华文化的精神气质是一致的,博大精深的感恩文化强调人们对自然、对祖国、对知遇、对亲人、对朋友等的感恩。在儒家文化中,其教育目标在指向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更为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遵循的是道德至上且兼顾智育的教育理念。[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感恩的叙述散布于诸多的典籍、诗词、民间故事中,例如,在传统启蒙读物《三字经》中“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就将“孝”作为教育的首位,在儿童尚小之时便向他们传授道德观念,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感恩父母;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也将对他人恩惠的回馈予以褒扬,并以“一饭之恩”的典故流传至今。此外,在一些朗朗上口的诗词和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成语中,对感恩的记述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感恩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形成,如《游子吟》当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便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溢于言表且情真意切,“结草衔环”也常用来表示对他人恩惠的至诚感激。传统文化通过对国家、父母、朋友等感恩的叙述,让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来认识感恩、践行感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感恩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们从童蒙教育便开始以诗歌、故事、童谣等方式来影响个体的观念认知和行为塑造,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感恩的品质和情感。

(二)感恩教育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始终,其重要的传承渠道又是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育及其所构建的文化课程体系。文化的传承需要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甄别和筛选为前提,经过筛选和甄别的优秀文化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就用于对孩子的教育。幼儿园通过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筛选和形式加工,使得它们符合幼儿的认知和学习特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首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教育多以故事、诗词、童谣等简易明快的形式出现,可以较好地融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之中,幼儿接受也更为容易。这些感恩教育的内容具有整体性和生活性,它与幼儿的学习特征具有一致性,[12]因而幼儿更容易通过主动学习和积极建构来习得包含感恩在内的诸多传统文化的精神。其次,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丰富的感恩教育元素,是开展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良好契机,将传统节日作为幼儿园课程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反映和折射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通过挖掘其中感恩方面的内容并以课程的方式予以教授和实践,可以使幼儿更深切地了解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感恩教育课程构建策略

传统文化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建构的重要来源,它既指向优秀文化的传承,又指向幼儿的知识和品质的形成。[13]幼儿园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应该着力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将感恩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有机的融合,以适合他们学习特点的方式来建构园本课程体系。

(一)结合感恩教育内在机制,构建结构良好的感恩教育课程框架

课程体系是系列课程的优化组合,它服从于某一个课程主题及教育目标。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恩教育课程体系是建立在感恩教育的内在机制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甄别和筛选就应该着眼于如何促进感恩教育的开展。首先,课程建设者要依据感恩的维度,从感恩认知、感恩情绪、感恩行为三个方面来搭建课程框架,以期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其次,依据感恩认识、感恩情绪、感恩行为来选择课程内容,要从传统蒙学读物、典故、诗词、民间故事等文化形式中选择相应的内容作为课程内容,并将其做好归类和提炼,使其与上位的课程目标保持一致。最后,要对感恩教育的课程素材进行分层设计,使其指向不同的教育目标,具体要求可以分为名词识记、形式模仿、知晓理解、体验感悟、内化习得等几个层次。通过建构结构清晰的课程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课程内容和设计课程目标,就可以将传统文化中关于感恩教育的内容最终落实到幼儿的学习上来,使其服务于幼儿感恩情感和感恩品质的形成。

(二)贴近幼儿学习心理,细化感恩教育课程内容

幼儿具有与成人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机制,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其学习也是建立在个体对周围事物的亲身体验和自我感知的基础之上。因此,选择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感恩教育课程的内容,就必须将诸如“孝”“礼”等上位和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和理解的形式。幼儿的学习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在教学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14]感恩教育课程的建构也必须以幼儿的学习特点为依据,体现幼儿学习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因此,感恩教育中关于感恩认知、感恩情绪、感恩行为的课程内容就必须进一步细化,并在课程内容之间要注重相互之间的层次性和逻辑关系。例如,对于幼儿感恩认知的培养,可以从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开始,向幼儿呈现感恩的情境;接着可以向幼儿教授与感恩相关的诗词,帮助其体验相应的感恩情绪;最后可向幼儿讲解关于感恩的一些上位概念,帮助其获得对感恩的深层认知。

(三)丰富感恩教育方法,优化感恩教育课程实践方式

课程实践是课程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实践证明的课程才能被认为是优质的课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即教学,在一日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幼儿特点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为一日活动具有多样性,幼儿的感恩教育方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例如,感恩认知类的诗词教学就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教师可以采用吟诵或者播放动画,可以采用故事或者音乐剧,可以结合手工制作或音乐舞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或者集体教学。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和优化课程内容,在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感恩教育课程建构中,教师需要合理把握教育形式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处理好感恩知识传授和感恩情感培训的关系,通过创设情境和丰富教育方式让幼儿在不断的体验中萌发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

(四)优化感恩教育实施情境,发挥感恩教育课程隐性教育功能

幼儿的学习与感恩品质的塑造都具有内在体验性,是个体对自我和外在世界的积极建构。幼儿天性喜动好玩,如果能在游戏和日常生活活動中渗透进感恩教育,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种下道德的情感种子。因此,在建构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恩教育课程时,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感恩情境,通过环境、礼仪、榜样、表演、讨论等方式,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恩信息,进而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感恩教育情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它不必如同学科课程一样具有严格的计划和授课时序,但它也并非是无组织和无目的性的,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5]感恩教育课程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在情境中予以充分展示,让感恩课程更充实、更贴近幼儿,让环境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黎玉兰,宋凤宁,方艳娇.感恩:积极心理研究的新领域[J].社会心理科学,2008(2):12-16.

[2]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彭正梅,彭莉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34.

[3]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12.

[4]张晶.3到6岁幼儿感恩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15.

[5]徐仁成,赵霞.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感恩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103-105.

[6]毛琴.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内容及途径[J].甘肃教育,2017(4):40.

[7]周亚华.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以苏州J幼儿园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4:10.

[8]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1.

[9]蒲清平,徐爽.感恩心理及行为的认知机制[J].学术论坛,2011(6):164-167.

[10]张利燕,侯小花.感恩:概念、测量及其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10(2):393-395.

[11]黄海燕.传统文化经典与幼儿成长[M]//庞丽娟.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48-49.

[12]俞莉.在早期STEM教育中促进幼儿主动学习[J].学前教育研究,2019(1):85-88.

[13]钱琴.民间艺术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7(6):67-69.

[14]刘剑玲.论科学的幼儿学习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8):59-61.

[15]蔡慧多.幼儿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沈阳市X园为例[D].沈阳:沈阳大学,2018:20-22.

作者:耿书霞

第二篇: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实践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保护并传承的宝藏。将幼儿教育工作与传统文化教育相互整合,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长远流传。本文将立足于此,对如何在幼儿园内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 传统文化 教学实践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5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命脉,教育与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数不尽的优秀传统文化。将这些传统文化融入教育领域,借此对各阶段的学生实施指导,是我国教育界当前重点开展的任务。

一、总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经验

自教学改革推行以来,将教育工作与传统文化相整合受到了我国各阶段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可以说,在教育体系中纳入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是一件具有极高创新性的教育工作。虽然幼儿教育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但却得益于较为丰富的经验,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总结,避免一些弯路。

调查研究显示,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其他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或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已经总结了一些比较合适的策略,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很多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会为学生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在活动结束后,就不再提及,导致学生对此并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解,也会在一段时间后逐渐遗忘。

二、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想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幼儿园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幼儿园需要有效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与其他幼儿园构成合作关系,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选拔一些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感兴趣、自身在这一方面有经验、有理论储备或者有较高技能的教师,由其组成专业团队,共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适当加大经济投入,定期邀请一些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或者民间艺人前往幼儿园开讲座。例如,在带领幼儿了解京剧时,教师就可邀请一些当地与京剧有关的人员,例如京剧服装师、化妆师或者京剧演员,由其与自己组成“双师型”团队,共同带领幼儿了解京剧的深层精神,丰富幼儿的理解与认知。

其次,幼儿园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借此快速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一方面,幼儿园可定期带领骨干教师开展职业培训活动或研学活动,以此丰富教师的职业经验,也可对其他年轻教师形成有效的激励;另一方面,幼儿园可构建完整的管理机制培训机制,定期带领幼儿教师开展与传统文化教育有关的园本培训活动。

三、完善家校合作交流教育体系

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环境对于学校及家长提出的全新要求。对于还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来说,家长和教师是其接触得最为频繁的两大群体。所以,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不仅教师占据着较重要的地位,家長也同样不容忽视。而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时,教师也可适当地与幼儿家长构成联系,彼此构建稳定的交流教育体系,确保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的方式了解幼儿家长的一些基本信息,例如家长的职业、爱好、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或者所掌握的一些传统文化艺术类特长等,奠定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前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构建家校交流群,定期在群内发布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教育信息,循序渐进地丰富家长对此的认识,增大家长的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整合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要。对此,幼儿园要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注力度,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也要拉近幼儿家长的关系,构建稳定的家校合作体系。

参考文献:

王怀亮《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与实践》,《科教文汇》2019年第7期。

作者:罗健艳

第三篇:浅谈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课程资源的幼儿园感恩教育

感恩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而形成的,感恩是塑造一个完美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孩子对感恩的认识以及感恩的行为。教师可以结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这样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感恩道德品质的培养。幼儿园在孩子感恩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感恩教育的内在机制以及孩子的特点,构建出一个合理的、完善的感恩教育体系,同时不断丰富感恩教育内容,从而推动感恩教育的进行。

一、感恩教育和感恩教育的内在機制

感恩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道德品质,感恩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以及人际交往的满意度,还能够推动社会团结与和谐的伟大力量。感恩不但是一种道德品质,同时还是心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像亚当·斯密说的那样,感恩能够促进人们进行报答行为的关键因素,是人类社会中最为根本的社会品质之一。感恩是一个人的精神品质,是能够通过后天的培养而形成的,所以,感恩是能够教育的。所谓的感恩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利用一些教育方法给受教育者传授感恩知识的教育活动,感恩教育的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善待他人、学会关心他人以及回报他人,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所以,感恩教育的成效在于受教育者的感恩认知、感恩品质以及回报行为的形成,这就是感恩教育的内在机制。

二、在感恩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不乏包含感恩教育在内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内容。在感恩教育中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丰富感恩教育的教学内容,促进感恩教育目标的实现,还能够继承和发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感恩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联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目的的一致性以及形式和内容的互补性。

1.中华传统文化包含诸多的感恩教育内容

在中华民族的美德中,感恩是一个重要的传统美德,在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感恩一直都是亘古不变的重要内容。“孝”“爱”“仁”等中华传统美德中都有感恩的体现。感恩是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之一,感恩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含义是统一的,中华传统的感恩要求个体必须对大自然、父母、朋友、国家怀着感恩的心态。在儒家的教育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宣扬的是道德至上而德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感恩的道德品质以及回报的行为。

2.感恩教育能够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对孩子的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幼儿园、小学、初中以及高中阶段的教育。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包含着大量的感恩教育内容,幼儿园可以通过这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体现感恩教育的有许多是以诗歌、神话等一些孩子对其兴趣较大的形式呈现,幼儿园可以积极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当中,让孩子能够进一步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三、丰富感恩教育形式,改善感恩教育实践方式

在幼儿的感恩教育中,实践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幼儿园的感恩教育需要结合教育的内容以及孩子的性格特征使用合理的教育方式,由于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较多,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也可以采用多种教育方式。比如,在进行感恩认知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使用歌唱或是视频播放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还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在传统文化的感恩教育中,教师要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让孩子在感恩教育中形成感恩品质。

作者:蔡秀芝

上一篇:五年级数学获奖论文下一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