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同时前行

2022-07-15

第一篇:三驾马车同时前行

组织:**“三驾马车”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水绿党旗红

智汇产业兴

——**“三驾马车”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近年来,**县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全面强化党建引领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在建强书记雁阵、创新组织模式、激发创业活力上聚力用力,探索书记雁阵计划、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乡村微创园等特色做法,全面建强乡村振兴动力引擎。

一村三书记,构建“一体两翼”的领航雁阵。立足激发内生动力、统筹部门资源、用活乡贤力量,着力构建以村社党组织书记为主力,第一书记和名誉书记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书记方阵,建强乡村振兴领头雁,汇聚乡村振兴最大合力。三类书记联用,搭建脱贫攻坚一线“雁阵”。拓宽选人视野,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致富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的“一好双强”标准,通过公开选任、跨区联任、选派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等方式,系统调优村党组织书记43名。根据各村经济薄弱、软弱涣散等不同情况,围绕“优势互补、统筹联用、长远储备”的总体导向,从各单位优秀干部中选派第一书记56名,从能人乡贤、达人创客中聘请名誉书记33名,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全县28个脱贫重点村全部实现“一村三书记”。探索试岗交流、积分管理等机制,注重发挥三类书记本身特长和资源禀赋,推动有效互补、高效契合。三级主体联培,激活脱贫攻坚智力“支撑”。统筹县级、单位、镇村培训平台,结合三类书记不同特点,坚

持一体化培、联动化育,全面提升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县级实施“示范+轮训+讲坛”培养模式,举办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等4个示范培训班,开展集中轮训6轮,举办“强基富民”书记论坛32期,推动村书记系统提升能力、开拓视野、比学互鉴。依托部门单位资源,实施岗位锻炼专业提升计划,组织5批70多名三类书记到扶贫办、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开展“跟班学习”,邀请专家教授、专业干部、科技工作者担任联系导师,提升发展项目、推动脱贫的专业能力。乡镇党委建立季度考核点评机制,每年开展一次“创业富村”竞赛,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了解情况、会办难题、推进项目,在脱贫攻坚重点任务中锤炼三类书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三方资源联享,汇聚脱贫攻坚动力“引擎”。“一村一策”制定脱贫攻坚三年规划,“因人制宜”建立工作责任清单,实现精准施策、人人有责。以党组织书记“威信高、能力强、情况熟”为基础,精准摸清村情、深入发动群众;以第一书记“文化高、思路广、资源多”为支撑,理清发展思路,争取项目资金;以名誉书记“资金足、视野宽、头脑活”为动力,盘活资产资源、培育富民产业。按照“资源互补、产业互建、党群互联”原则,建立“党建+产业+贫困户”模式,组织发动贫困群众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设备入股等形式,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实现扶贫政策、资源、项目的精准下沉,三类书记累计争取资金4800多万元,兴办民生实

事270余件,培育集体领富、书记带富、党员和能人致富创业项目221个,带动3100多户贫困户脱贫。

支部聚能人,搭建撬动振兴的人才基地。制定出台《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工作方案》,打破行政村区划和党员隶属关系限制,在全县11个乡镇创新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通过区域性覆盖、领航式培养、多元化发力,着力加强政治引领、促进人才交流、助力乡村振兴。统一管理聚人才。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隶属各乡镇党委直属管理,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兼任支部书记,吸收在外创业就业能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优秀大学毕业生、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6类群体中的能人党员加入,尤其注重吸纳40周岁以下、学历高、懂技术、有担当的青年党员。目前,各支部共吸纳能人党员51名,平均年龄36.7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54%,80%有创业项目。党支部还注重“以能人引能人,以能人带能人”加强政治吸纳,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原则,遴选思想好、能致富、有潜力的优秀人才,通过个人自荐、民主推选、组织考察、跟踪培养等方式,每年每个支部在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1—2名,积极分子保持在15名以上。规范制度强引领。人才党支部建立“1+3+X”制度体系,“1”即党支部规范运行一本通及工作纪实手册,“3”即党支部《吸纳党员管理制度》《输送党员规范化细则》《党员助力“乡村振兴”积分管理》三项制度,“X”即各支部根据自身特点创新制度机制,搭建学习、展示、议事“三大平台”,围绕“政治引领”“人才交流”“推动振兴”三个重点,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班,每季度组织一次宣讲会,每月举办一次恳谈会,着力增强支部活力。放大效应促振兴。广泛开展“

1+1”联系产业基地、“1

+

1010””联系优秀人才“双联”活动,辐射乡土人才实训基地、特色产业实境课堂示范点等人才集中地33个个,常态化联系各类人才2500多人,将各类人才有效汇聚起来。党支部大力推广“支部+合作社+农户

“”“支支部+电商+农户”等模式,实行支部抓产业、产业连党员、党员带农户,及时输送3333名有产业有专长有实力名有产业有专长有实力、、党性强素质强责任强“三有三强”人才到村任职,帮助产业发展壮大引进资金310万元,成立农村经济组织59个,发展创业项目9292个个,人才党支部推动乡村振兴的正效应得到初步显现。

兴村有载体,创设推动发展的微型创园。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富带富功能,注重激发“带动产业振兴、带领农民致富”双带型产业人才活力,按照“组织搭台、能人领路、产业唱戏”的总体思路,探索建设乡村微创园,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系统提升农村发展“造血功能”。优质组织资源集成化入驻,打造村级微型孵化器。按照“产业相关、区域联享、镇建村用”的模式,围绕绿色生态产业链,构建微型的村级众创空间,布点建设32个“党建+生态”乡村微创园,辐射全县所有行政村。突出“小、精、活”,强化整体规划和特色布局,集成生态光伏厂房、电商服务中心、微智能办公区等标准化模块,并按照产业发展方向,自主建设冷链储运中心、一体化烘干中心、品牌设计管理中心等特色附属设施。统筹优质创业资源,通过乡

村振兴人才党支部、“绿领人才”工作室、县创业导师团等服务型、孵化型资源率先进驻,吸引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乡土电商等“绿色产业”微创型企业和本土创客落户,提高创业成功率。创新创业人才集群化引育,激发归雁返乡回流潮。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出台引导人才回流“5+3”政策体系,设立2000万元小微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池,在注册登记、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6个方面提供“一揽子”服务,提升返乡创业吸引力。打好“亲情、友情、乡情”三张牌,发挥驻上海、杭州等地驻外流动党组织桥梁作用,广泛开展“热爱家乡、奉献家乡”大讨论、一封信、金点子等系列活动,举办“乡情产业游”“凤还巢鹊桥会”“振兴家乡恳谈会”160多场,陆续引导1300名在外能人回乡创业。改变传统集中式、零散式、灌输式培训模式,建立“县级科创园+镇级实训基地+村级实境课堂”三级创业培训体系,推行创业人员点单、培训平台下单机制,实现常态化精准化培育,提高创业培训实效。领富带富成效集散式辐射,带动乡村振兴加速度。强化绿领人才作用,选聘经济薄弱村名誉“村书记”“村主任”33名,担任村集体经济发展“智囊团”,提高农村发展活力。按照微创园发展程度,建立初创型、托管型、成熟型三种运营模式,管理主体逐步由村级党组织向绿领人才和专业机构过渡,鼓励贫困家庭通过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等方式搭车发展,最终形成“集体参股、农民分红、自主运行”的管理模式。目前李集镇新民村、三口镇何庄村、张店镇小圈村等

5家微创园已形成品牌样板效应,全县微创园共吸纳创业项目272个,发展稻渔种养、优质葡萄、花卉苗木等规模化特色产业25个,带动集体经济增收1100万元,吸纳周边3500多名农民就业,人均增加收入1.2万元左右。

第二篇:现场质量管理的三驾马车

今天,我们不谈全员和全面质量管理,我们单就车间生产现场质量管理来聊一聊。

我们先要作一个假设,就是假设从销售部门传递来的信息都是正确的,然后我们再来展开如何对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管理。根据多年的经验,现场质量管理,必须要有三驾马车并行:技术、品管、生产车间,我把它称之为“车间主体,两翼齐飞”。

要对现场产品质量进行管理,首先我们必须要有产品的制造方法。产品的制造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产品生产工艺。产品生产工艺作为车间产品生产过程的输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车间的其他各项辅助流程都将围绕产品生产工艺展开,如物资流程、质量控制流程、安全管理流程、人员管理流程、设备管理流程等,没有了工艺流程,其他流程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可能有的人要说,某某产品,技术部并没有工艺,我们还不是一样把它做好了。这种情况,不能说没有工艺,只能说没有规范的工艺,

是车间自己确定的一次性工艺,下次同样的产品来了,如果仍然没有规范的工艺,可能车间又会是另一种做法,从而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所以,合理、成熟、规范的产品生产工艺是进行现场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一旦产品的工艺不合理、不成熟,必将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产品质量不合格、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污染重等,所以我们技术部门在制定产品正式生产工艺时一定不能急,一定要集合多方智慧,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车间一线的意见,深思熟虑,让工艺合理、成熟,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是不是工艺制定好了就万事大吉了呢?非也,对于制定好的工艺,我们还要组织车间人员进行培训,还要在车间的实施过程中组织进行工艺跟踪检查和考核,从而能实时跟进,一方面规范车间的执行情况,积极解决车间反映的各种问题,一方面也为我们继续进行工艺优化搜集第一手资料。我们的产品工艺,真的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优化提高的过程。

以上是技术这驾马车应该做的贯穿于车间生产过程的工作,我们的各级技术及技术管理工作者都必须具备这样的思路,才能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并推动车间在工艺执行方面做到原则性与能动性高度统一,共同推动产品工艺的优化提高。

现场质量管理,只是有了产品工艺还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有了工艺流程还必须要有控制流程,这时就必须发挥另一驾马车——品管的作用了。控制流程是依托于工艺流程而制定的,只有把工艺流程所指出的关键点、重要指标控制住,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对于控制的方法、抽样的标准、考核的额度,品管部都要作出相应的规定。“双三检制”是目前品管部所作的对所有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的要求,有一些对于特殊产品的细化控制要求,也是根据“

双三检”要求进行细化的,只是在考核上作了与产品相适应的调整。对于车间及专职检验员执行“双三检”的效果,则由品管部现场品管员进行监督检查,并列入考核。但目前,专职检验员对于产品的专检,仍有个别人不够严格,擅自放松要求,造成发出产品的明显不合格,而现场巡查,虽然对车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现场检查的面要再广一些,深度再深一些,力度再大一些,特别是一些关键点的关键特性,必须做到每次必查。

有了工艺流程,有了控制流程,接下来就是执行了,这就是现场质量管理的第三驾马车——生产车间的职责了。那么车间应该如何实施执行呢?

首先要组织车间员工学习工艺文件、控制规范,予以牢牢掌握。此学习可以自己组织,也可以要求技术、品管派人来帮助。“培训也是生产力”,“质量管理始于培训,终于培训”,这是数十年发达国家实践经验的结晶,已经上升为规律,我们一定要遵循,我们要始终相信有付出必定有回报,没有付出必定没有效果,作为车间管理者必须提高对培训的认识。我们搞培训,不能为培训而培训,必须要为达到效果而培训,所以每次培训,必须要对培训效果进行确认,对于不能达标的员工必须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工艺生产、按照“双三检制”进行自检。每一个人都必须能做到“三不”:不接受不合格品,不生产不合格品,不流出不合格品,每一个人都必须要能做到独立完成产品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到车间自身的巡查、纠正,车间必须形成自身的质量控制体系,不要想着后面还有检验员在把关,要把车间设想成是直接面对客户的,要想着如何把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就予以解决。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控制环节发现了不合格品,不能一想着就是评审能不能用,质量要求能不能降,而是首先要想着如何解决问题做出合格品来。车间解决不了要及时与技术部门联系进行解决,在经过多方努力仍然无法解决时,我们再来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以确定是否继续生产下去。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定不能省略,因为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技术、品管、车间才能都得到提高,才能使我们的产品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第三,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不遵守工艺的现象和人为原因的不合格品,车间一定要严格执行相关部门的考核规定,发生了质量事故的要主动申报质量事故。离开考核,再完善的制度和措施都将只是空中楼阁而无法落地。这一点,是我们各级管理者脑中始终要绷紧的一根弦。纪律必须要靠考核来保障,而纪律是我们一切活动的保障。

以上三驾马车,车间为主体,技术、品管为两翼,三者一体,才能展翅高飞,缺了其中之一,不要说高飞,就是正常行走都难以为继,其结果必将是问题成堆,抱怨满天飞。

老兵

2016-08-29

第三篇:申论 论提升官德的三驾马车

论提升官德的三驾马车-----道德提升仅靠培训是不够的

一段时间以来,与官员有关的各类“门事件”频繁发生。从“表哥杨达才”到“巨贪刘志军”,网友的调侃声不绝,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从那些深陷舆论漩涡的官员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官德的滑坡甚至缺失。所谓官德便是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古人云:“治大国者先治吏,吏治则国治。”官德提升,至关重要。

其实每年有关部门都会组织提升官员道德素养的培训,可是每天仍然能够耳闻对于一些官员道德失范的报道,可见所谓培训有所建树但效用不大。原因是道德源于内心深处,植根于观念之中,而培训的作用太过于浅层次,且没有强制力。因此,要切实提高官德必须以务虚精神为缰绳,“榜样”、“书香”、“制度”三驾马车共同拉动,才能稳定地取得长足的提高。

充分发挥榜样的感召力量是踏平坎坷的第一架马车。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的今天,许多领导干部迷失在了“多元之间”,从而道德滑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人皆有对比之心、齐贤之心,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大对各种先进人物及“失范”人物的宣传力度,以正反对比的方法让正面人物发挥模范作用,反面人物发挥警醒作用,让领导干部认识到什么是主流的,什么是“高压线”,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勤读书强修养是后程发力的第二架马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此中的进步不只是知识的传承,更是灵魂的升华。因此,要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高度重视读书问题,以“读书交流会”、“每周读一本好书”等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鼓励领导干部多读书、读好书。另外,还要建立鼓励读书、推荐好书的长效机制,让读书之风长久地吹下去,吹尽领导干部思想上的糟粕与桎梏。

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是把握行进方向的中心马车。官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用权问题,官德缺失则会造成权力滥用、腐败滋生,并进一步造成生活堕落、思想腐化。正如总书记所说的:“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我们必须从制度上筑牢堤坝,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与体系,包括选拔机制、养成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等,并严格贯彻落实下去,且要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勇气反腐,扫清干部中的堕落者,才能使道德“软约束”获得制度“硬杠杠”的威力,让官员不敢堕落也不能堕落。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随着越来越多人将目光聚焦在官员道德问题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下,干部中的蛀虫一定会被一个个地扫除,领导们的思想道德也一定会一步步地提高、夯实,人民群众也会越来越心齐气顺。

第四篇:军转要闻: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安置“三驾马车”

军转干考试

军转要闻: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安置“三驾马车”

中公教育集团军转干事业部总监 张为臻

【关键词】军转 转业干部 军转干部 军转干 军转干部安置 转业政策企业军转 军转论坛 军转网 军转军人 军队部队 终身教育

随调随迁家属 三驾马车

为做好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家属的安置工作,解除广大军转干部的后顾之忧,2001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印发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家属的安置工作做出了详细规定,是解决军转干部随调随迁家属工作安置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讲,一是业务指导,二是政策支持、三是制度保障,可谓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工作安置的“三驾马车”。

对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家属的工作安排,《暂行办法》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规定:

一是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配偶的工作,安置地党委、政府应当参照本人职务等级和从事的职业合理安排,与军队转业干部同时接收安置,发出报到通知。调入调出单位相应增减工资总额。

二是对安排到实行合同制、聘任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配偶,应当给予2年适应期。适应期内,非本人原因不得擅自违约解聘、辞退或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三是军队转业干部随迁配偶、子女符合就业条件的,安置地政府应当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

四是对从事个体经营或者创办经济实体的,应当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并按照国家和安置地促进就业的有关规定减免税费。

自《暂行办法》实行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军队各级组织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要求和军转安置政策法规,将军转干部随调随迁家属的安置作为重点工作进行统筹部署,妥善解决了广大军转干部的家属工作问题,能够确保转业干部减轻家庭成员工作安排的压力,使广大军转干部能够安心为国家尽忠,为社会尽力,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城区现代化建设的三驾马车

————沙区“三个转型”调研报告

时间是发展的动脉,任何脱离时间的发展都是空中楼阁。城市发展也一样,时间是城市发展的脚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城市发展需体现现代化。然而,所谓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钢筋水泥构建的高楼有多少,也不是此起彼伏的柏油马路有多少,而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风采风貌和城市社会风气相互映射交织而形成的城市现代化。因此,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成为了城市现代建设的三驾马车。要较快城市现代化建设,必须紧挥长鞭,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才能给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在区领导深入调研、多方考察下,将我区今年工作重点定位加快推进我区“三个转型”,契合了历史发展需求,迎合了时代发展潮流,对于我区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我区“三个转型”的基本情况。

在经济转型方面:沙坪坝区通过大力推动产业升级,使经济进入加快发展的上升通道,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新型工业成为区域经济新支柱。2011年,沙坪坝区GDP增幅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居主城第一。西永综合保税区设立并封关运行,西永微电园建成标准厂房等各类楼宇340万平方米。设立7.6平方公里的台资产业园配套园;对外物流大通道加快形成,西部物流园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运行,开通2条“五定”班列,“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实现常态化运营。在城市转型方面:“两带两中心五片区”优

化城市结构,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区。建设好中梁山脉生态文化旅游带和缙云山脉生态农业旅游带“两带”;推进三角碑、西永城市副中心两个城市中心的建设;建设好以商贸健康、高端服务、教育科研、现代物流、商贸居住等为主要特征的上新、井双、大学城、物流园、青凤五大城市片区。进一步完善大学城城市配套功能,加快建设西部公共服务中心、区体育中心、寨山坪公园、大成湖公园、青年广场(二期)等公共设施。加快布局和完善停车场、垃圾收运站、污水处理三级管网等服务设施。在道路等基础设施类功能项目建设中,将推动渝遂立交东连接线、大学城复线隧道、平顶山隧道、重庆西站等道路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充分吸纳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抗战文化元素,做好城市建筑设计,打造彰显人文气息的公共建筑风格。在社会转型方面:继续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来抓,通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在新建城区、农村、东部薄弱地区的学校布点力度,全面完成区属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城乡学校互动发展工程。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沙区将依托富集的医疗资源,规划建设“健康城”;建成“15分钟医疗圈”,全面完成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逐步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实现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区。加大公共服务预算增量投向基层的比重,坚持街镇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健全“费随事转”制度,有序下放管理权限,增强街镇统揽辖区社会事务的能力和直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

二、我区“三个转型”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在经济转型方面,目前沙坪坝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资源消耗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土地、资金等要素约束加大。在我区经济建设中,一些高污染、高消费、低效率的企业依然存在,导致传统产业经济效益偏低。在城市转型方面,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单中心现象普片,城市发展格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城市管理模式存在传统化、单一化,不是适应多元化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城市管理服务体系辐射面积有限,不能及时有效覆盖到新建城区、农村。旧城改造难度大,城市污染系数大,绿化建设有限,综合治理难度系数高。在社会转型方面,就业增长速度偏低,贫富差距偏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市民自主创业意识低,创业资金扶持政策不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有限,社会福利保障公平性、公正性不强。

三、对策方针:

在经济转型中要做好两个转变:首先是传统经济产业向新型产业的转变,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我区产业的经济效益。其次是传统农业向都市型休闲农业的转变,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发展中,将鼓励企业走总部化、总成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推进传统装备制造等产业向研发、设计、总部等高端业态升级。在城市转型中要做好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区,坚持用全域理念,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城市结构由城乡二元化向全域一体化、单中心向多中心多片区转变,推动城市功能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着力构筑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整体联动、运转高效的城市发展格局。创新城市管理中,管理服务体系将向新建城区、农村覆盖,形成“大城管”格局;在具体管理方式

上,将全面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城市整治改造,深化旧城改造,注重城市生态林、花园、绿地等绿化建设,完成次级河流污染整治,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鼓励扶持创业致富,发展微型企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在社会转型中,要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不断强化社会保障,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做到社会福利保障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已然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三驾马车,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社会福利保障建设,才能够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建设质量和水平。由此一来,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我们需要扬长避短,不懈努力。

上一篇:司机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试卷六试题与答案